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南方周末:中日东海能源风云再起

王毅提出,日方如要求东海对半分有悖“公平”原则   -春晓,一个美丽的名字,现在却成了中日矛盾中新的焦点所在。     - 这是一个投产在即的天然气田的名字。它究竟是何模样?它的出现,对于中国究竟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他们终于开始生产了”   两排巨大的储气罐伫立在宁波北仑区春晓镇的海边。这里便是东海春晓天然气处理厂,而长长的管道连接的那一端就是春晓气田。东海深处的天然气在这里处理后,才会被输送到宁波等
长三角
城市。   10月15日,宁波市北仑区春晓镇的海边,工程师张维(化名)一边摆弄着测绘仪,一边在指挥几个工人搬运土方。   一年半以前,张维随同中原石油勘探局工程建设总公司的施工队伍从河南来到这里。如今,当初的海边滩涂上已经矗立起一座占地近25万平方米的天然气处理厂。   “我现在是帮着厂区外负责绿化的包工队做做测量,”张维指着身后不远的废气燃烧塔说,“厂内的设备工程已经做完了,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预计11月点火。”   废气塔点火,意味着春晓天然气厂就可投入使用。而据中海油上海分公司的一位工程师透露,春晓天然气厂一旦投入使用,就意味着整个春晓天然气项目的正式投产。   实际上,一个月以前,距离春晓天然气厂300余公里的海上,东海春晓气田已经率先点火。   9月19日上午9点19分,随着操作火炬控制盘的点火按钮被按下,火炬头喷出了熊熊烈火。这是春晓气田的第一把火,宣告了春晓气田已进入生产阶段。   而这一切也当然让环伺在侧的日本飞机看在眼中。第二天,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就向媒体公布了由日自卫队P —3C反潜巡逻机拍摄的照片,照片显示,中国东海上一个钻井平台的井架烟囱喷出了火焰。   “虽然不清楚(中方生产的)是石油还是天然气。但我们能确认的是,他们终于开始生产了。”中川昭一说。   “加快施工”   事实上,日本一直高度关切着中国东海油气田。随着工程的进行,日本方面的举动也逐渐升级——最初是日本飞机、舰船频频造访春晓;7月14日,日本政府干脆单方面把春晓气田命名为“白桦”,并把另外两处油气田分别命名为“楠”和 “桔梗”;同一天,日本政府还正式宣布批准帝国石油公司在东海海域试开采石油天然气,这是日本政府首次认可日本企业进入争议海区。   当日本航空自卫队9月10日在琉球西北方约290公里海面上发现了5艘中国舰艇后,日本媒体无一例外认为这与正在建设中的“春晓”以及最近日本的动作有关,这足以显示日本方面的敏感。   然而,春晓的建设依然有条不紊。只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施工的速度也明显加快了许多。   中海油的一位工程师介绍说,为了尽快投产,海上施工部门已尽一切可能加快工程进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施工人员的全部吃住生活都在海上解决。张维也回忆说,那时候,陆上的天然气处理厂也提出了“不计成本,加快施工”的口号,以配合海上气田进度。   9月以来的台风也没能干扰春晓气田的建设。“泰利”来的时候,中心最大风力超过16级,而春晓气田群海上建设和钻完井作业也正进入关键时刻,海底管线连接也在进行最后收尾。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最后一批施工人员一直留守到台风抵达前一天。   如今,这一项目终于到了尾声。“天然气厂调试完毕,气田就可以开始输气,整个春晓天然气项目才算正式投产,” 中海油上海分公司的一位工程师解释说,“快慢也就这一两个月的事情了(指10月和11月)。”而点火前5天,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工程建设部、开发生产部、安全环保部联合审查专家组已经完成了对春晓气田中心平台和天外天井口平台联合检查验收。   “最大的海上生产平台”   春晓气田工程的核心部分是一座中心平台和两座井口平台。从陆上组装,到安装海上平台导管架,继而完成中心平台和井口平台吊装,再到最后的各项设备和管线安装布设调试,施工人员已经用了整整3年时间。   “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跟你描述这个工程,”一位参与海上作业的海油员工说,“这么告诉你吧,以中心平台为例,这是目前为止中海油建设的最大的海上生产平台,三座平台安装总重量达44500吨。”   中日东海能源风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