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中国忘战必亡,近追抗日远溯宋鉴

05年7月19日美国国防部公布关于中国军力情况最新年度报告,重弹“中国威胁论”老调,同时,神速布置兵马坐镇亚太,构筑围墙,排挤中国。2005年9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白皮书全文,弃刀俎有示弱之嫌,敢愿自废武功。自古知兵非好战,不识“和”的真谛,妄议和平,帝国主义灭我之心不死与宋亡的历史将又重蹈,“和”之不继,可怜我中华天下,尽为砧板鱼肉矣。所谓综合国力以科教能力为先,而科教能力之要在于国防实力的强化。做不到这一点,再多的财富也不过是他人的盘中餐。宋鉴不远。 为什么日本军国主义敢于发动侵华战争?为什么日本侵略者能在中国的土地上长驱直入?为什么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如此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什么抗战胜利后“受害最久,牺牲最烈”的中国“大义”放弃中日两国间“悬而未决”长达27年之久的巨额赔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军力衰微。国弱则军衰,军衰则挨打。 而远溯宋鉴。让我想起了《别了汉唐》中“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朝了。宋与唐间57年,宋人是最有资格说“别了汉唐”的,可惜说得不好。原因之一,为避免悍将为乱,实行弱兵政策,以至于国防溃散;其二、多次改革,但是都无法得出好的结果,反而因为皇帝的更换,造成社会的混乱。结果宋亡于对“和”的误解。历史上,多数朝代的灭亡基本上是因为政权腐败、民生凋敝、世事混乱之后引发内或外的战争而完成更替。宋则亡于外交与对外军事的失败,“和”之不继,足以令人扼腕。 “卧榻之侧,岂容鼾睡”语出宋太祖赵匡胤。如果评中国豪言壮语,此言不出三甲。或者,毛泽东就是因此将唐宗宋祖并列了。这句豪言见于:“开宝中王师围金陵,李後主遣徐铉入朝,对於便殿……太祖曰:‘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可惜赵匡胤的后人却出了一些苟且偷安的和平主义者。宋人自废武功,在外敌压迫之下如坐针毡。北宋徽宗传位于钦宗,以为可以终日诗画消闲了。在《宫词》一诗中,他写到:“新样梳妆巧画眉,窄衣纤体最相宜;一时趋向多情远,小阁幽窗静弈棋。”诗景俱佳了,如今的文人墨客可得乎?可惜,并不能如愿。1125年辽亡,辽朝是在宋、金合作下灭亡的,但是金人并不把同盟当回事,当年金兵即南下。宋人割地赔款,自降身份称金主为伯父,亦求和不得。1127年徽、钦两宗被金俘掳。所谓金即女真,本系中国北方的小部族,不得宋助吞辽亦不能,如果不是宋人的软弱昏庸,不断的奉献、退让,怎么可能威胁宋朝呢?这实在是非常可笑的一节和平主义颂,足以让那些耽于和平的人们揣摩。 后来宋人和蒙古人打交道的时候又故伎重演。外交不以实力而以技巧,立国不以军力而以财力,荒谬!蒙古人向东方的时候收拾了宋人,对宋以南的越人和以东的倭人却无可奈何,甚至朝鲜被灭后很快就复国了。唯宋人悲悲戚戚地活了一百年,荒唐!  宋亡的时候很悲壮:“十六年二月.诸军溃。会暮,且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不相辨。陆秀夫走卫王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杨太后闻昺死,抚膺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已而世杰亦自溺死。宋遂亡。”都有那么一种不怕死的精神,早干什么去了? “ 赞曰:宋之亡征,已非一日。历数有归,真主御世,而宋之遗臣,区区奉二王为海上之谋,可谓不知天命也已。然人臣忠于所事而至于斯,其亦可悲也夫!”撰宋史者如此评论,已经没有多少同情了。 今日美国坐镇亚太,步步为营目标很明确,直逼中国心脏要害,除了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调整美军全球部署,把重心从欧洲转移到亚太,同时与东南亚国协的国家逐个签定自由贸易协议,计划建立美国与东协的自由贸易区。而在中亚,美国于九一一事件后,在阿富汗部署大军,并可使用中亚各国的军事设施。中国与哈萨克的能源合作比较深入,而美国却与哈萨克订定了最为紧密的军事合作计划。2003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签署加强经济合作的条约,美国随之于2004年与中亚五国签署了贸易与投资框架协议。此外,美国对于中国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活动也十分过敏。美国的心态似乎已经变得容不下别人任何举动,那怕是市场行为。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历史不会同情弱者,苟且偷安的和平主义者总会落得像自废武功的宋人一样的下场!中国史上,总是把战争看成是实现“德”的一种手段,也是在政治上实现“和”不能回避的手段。对于战争的意义,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有一个极为精彩的战争评论:宣公十二年夏六月,楚、晋师争于郑,楚大胜。楚臣潘党建议,把晋国士兵的尸体堆砌起来作为“京观”,即“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庄王不同意,他说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在这里,他不是把战争理解为武力的征服,而是理解为“和”的表达式。一个民族要维护尊严,一个国家要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就必须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和一支强大的军队。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新形势,中国人民军队担负的任务更加艰巨,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