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原创]安徽意象

安徽意象fficeffice" />

---急就章之安徽行记

此去安徽,从芜湖安庆而屯溪歙县,山川风物,有造化之美,名人胜迹,生幽然古意。然行色匆匆,且囿于水平,所见所思能记下者,不过十之三四,有心写意而未曾达意。整理成文,皆“相”而非“实”,散而不聚,故名“意象”。素材皆途中所记,为取原生意趣而少加删改,取匆忙之意,故有“急就”之说。

三祖的解缚

三祖寺在安庆市西郊的潜山脚下,是全国汉传佛教的重点寺院之一,本名乾元禅寺,因佛教禅宗的第三代祖师僧璨大师曾在此驻锡修持并立化而得名。寺前有陡长的台级,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皆依山势,渐次高耸,如佛法之愈参愈奇。寺内古朴幽静,多有佛谒在墙,句句直指人心,令人作出尘之想。

寺庙住持宽容法师,34岁,人如其名,智慧宽和。毕业于九华佛学院,南京大学文学硕士,新加坡西太平洋大学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管理学">管理学ersonName>博士。于佛学及管理学谐有造诣,言禅宗对企业经营亦有裨益,颇有见地。一曰禅定。使经营者摆脱烦恼、宁静致远,科学决策;二曰和合,使企业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三曰精进可使企业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四曰行善。使企业善待员工,回报社会。

其又云:“四者之中,犹以禅定为重,因人心本净,为欲望所执,遂生妄念。企业经营系经营者一心,企业家心定则企业定,心乱则企业乱,唯禅可以定心也。

寺内有巨石,上刻“解缚”二字,为禅宗的典故:(禅宗)四祖道信向三祖求“解缚”(解脱)之法,三祖曰:“何人缚你?”对曰:“无人”。三祖哂之,(四祖)遂顿然醒悟。《坛经》云:“心地不乱自性定”。许多困境,皆为心迷,战胜了自己,也就走出困境。不仅参禅,做人做事,皆为此理。

禅意生死

鄂皖交界的潜山、太湖、黄梅三县,皆有禅宗祖庭,潜山有三祖寺,太湖有二祖庙、黄梅有五祖寺,历史上是禅宗文化的发源地,故三县之内,亦多禅宗遗迹,正应了“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句禅语。

三祖寺西向,有一处摩崖石刻,书法无奇而禅意遍地,试手拈两例。

一为王安石诗作:“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圆,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还”。看似写景,却正合禅法中道。依禅法解,若水执着,自无宛转之势,若山虚空,则无环回之美。“无心”一句“不著”,“有色”一句“不空”,“穷而不尽”则“无尽意”。看样子,做过舒州(潜山古称舒州)通判的王安石,深受禅宗文化的影响,把一首山水诗写的禅意盎然。

二为苏东坡诗曰:“先生仙去几经年,流水青山不改迁,拂拭悬崖观古字,尘心病眼两醒然”。当是他看了王安石的诗之后,心有感悟而作。“尘心”是被世俗欲望沾染的心,“病眼”自是尘心看世界的所见,心有感悟,才有尘心病眼之说。苏轼在四十岁时曾遇见过一位在潜山长期隐居的高人,遂生了终老潜山的念头。巧合的是,苏轼在写这首诗的第二年就死在了舒州团练副使的官职上,成全了他的“终老之计”。能够在活着的时候就参破生死,走的安然从容,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已故的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赵朴初">赵朴初先生,也是一位参破生死的智者。赵朴老生前是中国佛协会长,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不仅是一位造诣极深的佛学居士,而且是一位宗教界领袖和社会活动家。在安庆赵朴初纪念馆的影壁上刻写着赵朴老的遗嘱:“生故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与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前四句阐明了面对自然规律的达观,后四句表现了谦虚的胸怀和回归自然的适意,以佛教独特的哲思,参透了个人的生死。佛教诸宗都讲“心性”,天台宗讲“一心三观”,禅宗讲“心量”,唯识宗讲“唯识所现”,意即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赵朴老正是放下了个人的生死,才会有“生固欣然,死亦无憾”的豁达。才会敞开胸怀,把佛教的利益必须与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倡导和发扬“人间佛教”的思想,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铁锚之定

迎江寺在安庆市区东南,因迎江而建得名,是全国开放的第一批重点寺庙,有僧人30余名,占地7000多平米。据主持圣权法师讲,迎江寺是全国单个寺院中规模最大的寺庙,在安庆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有安庆人的家庙之说,每逢年节,香火更是旺盛。

迎江寺有二处殊胜。一是振风塔,一为书画室。振风塔八角七层,立于大殿之后,建于明隆庆年间,有“以振文风”之意。塔中多佛像,又名万佛塔。登塔远眺,长江风光,尽收眼底,有“万里长江第一塔”之称。书画室中藏有一批名家作品,任伯年、张大千、齐白石等画作皆有收藏,以扇面为多,掌管书画室的僧人亦擅书法。书画室平日不对外开放,因我们是远客,又有当地统战部门陪同,故对我们特别照顾。但因时间关系,不及细细欣赏,是迎江寺之行略感遗憾之处。

圣权法师于寺院管理极有心得,刚刚被安庆市自广东礼请而来,接替圆寂的前任住持。论及全国名寺,他认为目前佛教界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以寺院占地面积广、建筑规模大、香火收入高为标准来衡量一座寺院是不是名寺,其实真正的名寺则是戒律严格、僧人修行高深,道风正派的寺院。按照这个标准,全国只有昭关之云门,苏州之灵岩,普田之广化,云居山之真如,赵州之柏林,扶风之法门等等可被称作名寺。

山门两侧的铁锚是迎江寺与别处寺院不同之处,据安庆人讲,迎江寺整体建筑犹如船形,高高的振风塔又特别象船的桅杆,安庆的老百姓怕江边的这艘“大船”会乘着江风顺水而去,就铸了两个大铁锚放在山门两侧来固定迎江寺。

铁锚定住了迎江寺,也应该定住每个出家人的心,面对佛教世俗化的倾向,每个出家人都应该以“佛法戒律”为锚,安心定性,专心修持,不起妄念。空门中人如此,我等世俗中人,整天面对种种欲望和名利的诱惑,内心之“锚”又在何处呢?

酒后的黄梅戏

黄梅戏是安庆的地产。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民歌,传到相邻的安庆后,与当地方言结合,逐渐形成了今天黄梅戏的唱腔声韵。当地人称不会讲安庆话就唱不好黄梅戏,就是指黄梅的唱腔是以安庆话为基本骨架的。安庆人爱听黄梅戏,爱唱黄梅戏,大街小巷多有演戏的茶楼戏院,正是这样的环境,培育出了严风英这样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在我们到安庆的第二天,主人就安排了晚宴之后到茶楼看戏。

恰到好处的醉意,使黄梅戏平添了几分写意的味道。戏装的人物化成了一团团色彩的组合与流动,醉眼之中,红的更红,绿的更绿,黄的更黄……。这些更红的红,更绿的绿和更黄的黄们随着白色水袖的甩动而益加流光溢彩。远远望去,舞台明亮而四周黑暗,这种明暗对比,使得舞台仿佛漂在空中,但人物的一笑一颦却又分外鲜明生动,如一场清晰的梦境。

乐队是幕后的英雄。鼓手兼指挥隐在台柱的后边,即呼应了演员,又照顾了乐队,把那些管弦丝竹们揉和的恍如仙乐,在大堂里绕来绕去,绕进听众的耳朵,绕进听众的心里。一堆民乐之中,键盘是唯一的另类,主要负责音乐的节奏和BASS,以极有神韵的方式模仿着大提琴的拨奏。演奏的间隙,与键盘手谈起他的琴艺,他笑说只不过是熟练而已,让人想起了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

在黄梅戏的故乡看黄梅,并非事先计划,而是临时起意,是一段不期而遇的因缘。本是饭后的消遣和醒酒的节目,却让我在满是婉转与滑糯的夜里,又多了几分醉意。

毛豆腐与臭鳜鱼

去安徽之前,有好美食的朋友告诉我,不吃毛豆腐与臭鳜鱼,就不算到过安徽。

徽菜是八大菜系之一,也许受禅宗文化的影响,大多讲究调和与衬托,常以两种或多种原料成菜,如火腿笋鞭以火腿的陈香与笋鞭的鲜嫩相调和,苦瓜炒年糕则以苦瓜的脆绿与年糕的糯白相映衬。唯有毛豆腐与臭鳜鱼,却是单刀直入,以一料一味成菜,走的都是闻着臭,吃着香的路子。

毛豆腐和臭鳜鱼,是每个到徽州的游客必尝之味,都是“腐败”的产物,也都是安徽人民饮食实践中“无心插柳”的结果。安徽境内,山重水复,在历史上,由于运输和保存条件有限,许多原料在从产地到目的地的路途上就已经发酵了。由于舍不得丢掉,就想用味道重的佐料掩盖一下发酵的味道,却不料“欲盖弥彰”,反而成就了毛豆腐和臭鳜鱼这样脍炙人口的安徽名菜。

毛豆腐又叫霉豆腐,是歙县特有的风味小吃,以优质的老豆腐为原料,加盐晾晒,待豆腐长了长毛,下油锅炸后再放佐料烹制,由于发酵使大豆蛋白转化成了多种氨基酸,所以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因为下油锅炸时,豆腐上的毛会立起来,故称作毛豆腐,趁热上桌,观之有色,食之有香,外焦里嫩,入口即化(经过发酵豆腐已经转老为嫩)。鳜鱼以鲜食为上,臭鳜鱼却反其道而行之,将鲜鱼腌了,待鱼略有异味时,用姜、蒜、椒、酱、酒精烧细制,经过轻微发酵的鳜鱼,肉成块状,骨肉分离,不仅保留了鳜鱼本身的口感,而且脂肪分解出的有机酸,经过料酒和冰糖的提鲜,反而增加了成菜独特的香味,食之鲜嫩而香气常留唇齿之间。

想来有趣,本来路数相同的这两道菜,因为原料的不同,在取名上就有了微妙的区别。因交通不便,鳜鱼在古徽州的山区比较难得,而且沾了一个与“贵”字同音的“鳜”字,便是臭了,也还是理直气壮,毫不避讳的在菜名里头用上一个“臭”字。而毛豆腐的原料因是老百姓家的寻常食物,发酵之后,更不敢用“臭”字,而是用了一个比较暧昧的“毛”字来命名,令外人不知所云而知味者望之生津。可见传统的唯出身论和唯成份论就是在菜名上也表现的根深蒂固。这种豆腐济南也有卖,且直名为臭豆腐,但味道差了许多,除了原料与烹制技术有别,也当与两地水土人文之差有关吧。

20056月下旬记于安徽途中

7月中旬整理于济南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  能改变的 是我们对世界的那颗心
今日又读一遍,真是好贴!盼望早见楼主的新贴,盼望能常读这样的好贴。
[glow=255,red,2]坐 看 云 起[/glow]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