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帖]美对华贸易限制由个案向制度化阶段转变

人民币改革不仅没有减弱中美贸易争端,反而在人民币汇改后,美国国会连续出现四大法规的立法讨论,内容全部与中国有关。 由于人民币汇改的迈出,使得国会压迫白宫对华强硬的理由减弱,为了限制中国的崛起,并从制度上解决美国经济对中国依赖过深的局面,美国国会正在寻求一种新的能长期迫使政府打压中国的武器——将对华贸易纷争的个案诉求,上升到制度化、长期化层面。 这四大立法讨论除了汇率惩罚议案的老调外,分别是:贸易权力加强法案(旨在协助美国制造业者对抗中国补贴进口产品)、新出口法(扩大对华高科技出口的禁运和限制范围)、能源法修订法案(这一庞大的修订法案直接要求政府阻止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从其内容来看,限制中国经济崛起,与防止美国经济对中国依赖过深,是这一系列法案的核心精髓。 事实上,中国政府应对美国围堵,防止中美关系恶化的一个重要应对措施,就是加深与美国的经济联系,将两国命运捆绑。但在汇率问题浮出水面以及中海油事件的敲山震虎之后,美国政界和思想界正掀起“美国是否应该依赖中国(其实是互相依赖)”,以及“如何防范美国过度依赖中国”的问题。外贸纷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如今,中国已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不仅手中握有价值4520亿美元的美国债券,而且美国人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中国货,沃尔玛一家公司从中国进口的货物,一年就达到180亿美元,接近其美国本土采购额的七分之一。而美国支柱大公司也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仅英特尔一年240亿美元的营业额中,就有50亿美元来自中国。 美国国会当然知道中国货实际上提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效降低了美国通胀,也当然知道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就业率的高低无关,但问题是,一个意识形态上难辨敌友贸易伙伴,不能给美国人最需要的安全。 美国人显然很清楚,中国的“贸易依赖”战略,比当年日本人大肆收购美国地产,对美国的影响力更大。正如中国希望分散其石油供货来源以降低风险一样,美国政府也意识到了对中国日用品供货过分依赖的风险。 如何解决这一风险呢?美国人选择了“进口替代”战略,即限制中国货的进口,转而扶持其他中小国家替代产品的进入。 美国国会一边大幅提高中国纺织品进入美国的关税,但另一边,虽然遭到以纺织和糖为重要产业的一些州的强力反对,美国国会日前仍然通过的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扩大中美洲六国商品免税进入美国市场的范围。 在亚洲,美国的限制措施正在重塑其亚洲贸易货币的格局。今年前五月,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柬埔寨对美国的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5%、20%和16.8%,而双方还仍在商量美国进一步减免关税事宜。 而美国国会的限制措施,正迫使J.C. Penney、沃尔玛、Target Corp.等美国零售业巨头,把一部分订单交给其他国家,如印度。 另一方面,中方对美国的依赖,远比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更大,中国对美贸易依存度已从1997年的5.4%上升到2003年的8.95%,今年有超过10%的趋势。这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弱点所在。 美国的限制措施,使中国提升产业结构的压力,遽然增大。胡锦涛在早前的政治局会议上,呼吁提升出口产业结构,正是看清美国动作后的应对之策,只是这一转型并非短期之功。 在对华战略上,我们也不要低估了白宫与美国国会的配合度,不管是美商务部收紧对华高科技出口;还是国会出台能源限制法案。这都与美国国会遏制中国崛起、防止美国对中国经济依赖过深是一脉相承的。 在此基础之上,中国在外贸领域还将迎来美国更大范围的围堵,这一点,决不是人民币改革就能改变的。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