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帖]各种利益群体“分肥”上市过程“走光”

一位资深业界人士指出,“企业上市是有潜规则的。”IPO项目动辄融资数亿,其间存在诱人的利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这是中国股市屡屡出现江苏琼花等“劣质产品”,但是却从没有人敢把矛头直指中国证监会的原因,因为实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盘点企业在上市过程当中的利益分配,犹如当年的“大包干”——留足国家的(圈钱的多数都是国企),分够“大伙”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假如一家公司IPO成功,投行最高能够获得佣金为融资额的千分之三。 而作为该IPO项目的负责人,一般可以拿到30万-60万左右的奖金(实行保荐人制度以后,一般的行情是保荐代表人完成一个项目,其奖金至少在30万元以上,有些公司甚至允诺给予保荐人占整个承销费50%的提成),保荐代表人完成一个项目,就意味着其直接步入有产阶级。 企业在宣传方面通常需要花费近百万的费用,主要用于在媒体上刊登招股说明书等。而在实行新股市值配售之前,一只新股所吸引的资金可能达到近千亿,这些资金在冻结期间产生的利息均归公司所有,仅这部分利息就有上百万。 在实行新股市值配售后,上市公司这块收入消失,企业的新股发行的推广费用大幅压缩。 实际上,还有上市的一些环节,如交易所有规定,企业敲钟上市前,要播放一段五分钟左右的录像,通常一个20-30分钟的企业形象片的拍摄加上后期制作,报价在10万-20万元左右,承接项目的,往往是与交易所有关的一家公司。 毋庸讳言,整个上市过程成为了各种利益群体“分肥”的过程,上市公司拿走了大头,券商拿走一部分,其他中介机构(如财经公关,以及王小石之流等等)分得一小块,皆大欢喜。 一家地方券商推荐企业上市,由于这家“倔强”的券商拒绝向相关部门“公关”,结果其辅导公司审批文件三次递交、三次被拒,至今未批。一位资深人士表示:IPO这么重要的事,肯定会找一些和证监会比较熟络的人,即使不找公关公司,也会找其他人。 据反映,每当有财经公关在中间斡旋时,企业“办事”会省下不少精力和时间。因为他们“人头熟,好办事”。从审批制到核准制再到保荐人制,企业为上市可谓殚精竭虑。在企业上市过程中,从券商的辅导改制、重组包装,到审计师事务所的资产审定,再到发审委的最后“点头”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可以发现大量的腐败行为。 消息人士透露,开这类财经公关公司的人,有离开证监会的官员、投行人士以及在一些证券类媒体从业的人员。当然也有本身是证监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其亲戚朋友合伙开公司,王小石就属此类。公关费用的多少则视其项目的难度,如有些企业想提前过会,有的财务指标存在瑕疵,有的存在过度包装,有的材料甚至完全虚假。前者费用一般在几十万元,后者则至少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但通常最低的公关费用都在20万元以上。 在以往,有不少公司的上市发行费用高达三五千万元,这意味着公司将拿出一年或更多净利润。知情人士透露,这其中只有一两千万元是给券商等中介机构正常费用,而大多数则是不明不白的“公关”费用。而即便如此,企业在扣除整个上市过程中所花全部费用后仍获利不菲,这也是企业即使达不到上市条件,也要拼命公关的原因所在。而这行为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上市公司的“变脸表演”和投资价值的难以确定。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