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原创]介绍蔡琴的一张唱片

fficeffice" />

爵色“琴”声

--蔡琴专辑《金片子 壹》介绍

写这篇文章,很有些还“网债”的意思,这张唱片是一位网友在聊天的时候向我推荐的,当时我准备找来听并答应写一篇“听后记”给她。谁知还没有动笔,这位网友却风一般的消失了,只留下空空的QQ号和没有回应的EMAIL。几年过去了,这张唱片听了很多遍,也基本有了印象,但因为种种原因,“听后记”却一直没有写。一直到几个月前,在一个音乐论坛上看到了专门介绍蔡琴的贴子,才动了重新开始写这篇文章的心思。

因为颇听了几张蔡琴的专辑,感觉并非所有的作品都是精品,所以对这张《金片子 壹》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但是当第一首歌的前奏响起的时候,本来不以为意的我,立即从躺着的沙发上跳起来,正座着听完了整张专辑。

我一直认为,一张好唱片应该有四个标准:一是作品要好,就是词好,曲也好;二是对作品的编曲、配器要好;三是要有合适的歌手进行合适的演绎;四是录音效果要好。而这张唱片,正符合了这四点要求。

词曲就不必多说了,《金片子 壹》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一些脍炙人口的老曲子,已经被无数人演绎过而且现在还在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在稍稍有些年龄的人群里颇有口碑。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张唱片经过编曲与配器所表现出来的浓浓的“爵色”即爵士色彩。

这种爵士色彩首先是通过对原作品节奏的改造来表现的。一个对音乐节奏比较熟悉的人,会发现这张专辑中使用的节奏型是如此之丰富,就好象是一个节奏型的展览。让我们细数一下被改造后的节奏类型:第一首是探戋,第二首是伦巴,第三、第六、第八、第十首基本的节奏框架是布鲁斯,第四首是狐步,第七首是吉特巴,第九、第十一首是摇摆等等。编曲者的高明之处,还在于灵活应用这些节奏类型的同时,对旋律进行了大量的具有爵士特色的切分处理,这种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与旋律的切分处理的完美结合,奠定了整张唱片音乐风格的基础,也使得整张专辑的节奏散发出有一种杂花生树的美感。

爵士色彩的另一表现,就是对乐器的突出表现,这也正是爵士音乐通常的特色。我们知道,一张唱片的成败,配器的好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本张唱片使用的乐器并不多,这种小编制的乐队配器的要义就在于以巧胜多,以一当十,重气象而非重数量(因为没有奢华的大乐队供你使用和发挥)。这张唱片的制作者看样子是深得配器三昧的,乐器不仅仅被用来陪衬人声,而且被当作同人声同样重要的部分来参与整个专辑气氛的烘托。编曲者在使用乐器构建节奏的同时,还在前奏与间奏中安排了大量的乐器独奏或几件乐器的协奏的华彩乐乐段。以间奏为例:第一首的间奏中小提琴与风琴(或是口琴,有些没经验,拿不准)的缠绵与互答;第二首间奏中口琴对主旋律的再现;第三首音奏中口琴对主旋律的变奏和钢琴与口琴若有若无的对位;第四首间奏中钢琴与贝司的噪噪切切,爵士鼓的跟进与小号嘹亮的切入;第六首间奏中钢琴几小节灵巧跳跃的思绪;第七首间奏中贝司动感而富有弹性的拨弦;第八首间奏中吉他的如泣如诉;第十首中钢琴与贝司在人声部上方与下方的遥相呼应等等,不一而足,无不处理的恰到好处。乐器在这里除了烘托气氛之外,还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

当然,整张唱片并没有一“爵”到底,而是恰到好处地在第五首《我有一段情》与第十二首《天涯歌女》中使用了比较清淡的配器手法。》《我有一段情》全曲伴奏只用一把吉他。《天涯歌女》全曲只用钢琴,而且一反整张唱片的风格,完全回归了传统的伴奏手法,配器写来中规中矩。间奏中对旋律主题的复述,演奏者弹来不急不徐,自然流畅,速度及力度把握的较好,显出了扎实的功力。常喝乌龙茶的人都知道,在三、四泡茶之后,定要饮一杯白水,由于味觉的残留与对比作用,此时的这杯白水不仅不是淡而无味的,反而有一种细细的回甘在口腔里回旋,这杯白水也因此被称为“茶中精品”。这两首作品位置的安排也正有这样的效果,在连续听过几首“爵色”浓厚的曲子之后,比较清淡的曲子正如茶道中茶间的清水一般,无味胜却有味。

再说蔡琴在本张唱片中的演绎,有人批评蔡琴不论什么风格的歌曲都按一种风格来唱,特别具体到这张专辑,好象她的处理好象不太爵士化。我个人感觉不是这样的。蔡琴处理演绎与伴奏关系的手法好象借鉴了传统京剧的“紧拉慢唱”的方法,就是伴奏的节奏较快,而演唱者却是一唱三叹,这种对比的手法反而能够更好地衬托出专辑整体的爵士风格。此外,蔡琴对作品的演绎也都是随着专辑风格不同而进行调整的,从我听过的几张其他唱片来讲,蔡琴在每一张专辑中通过歌声扮演的角色或表达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在《蔡琴老歌》中,塑造的是一种爱怨、期盼的妇人形象;演绎《蔡琴民歌》的时候,更象一位纯情的少女;在《机遇》中,表达的是一种阅尽人生的达观智;在《午夜场》中,流露的是对情况的回忆与绝望。具体到这张唱片,表达的是一种对爱情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象第一首《醉倒在你杯中》,前奏一起,就把我们带到了灯红绿的舞池之中,蔡琴用对歌词的演绎,从一位女性角度来诉说一个甜蜜与痛苦的故事:男、女之间也放是倾慕许久,也许是一见钟情,今天终于可以借舞会之机表达爱意,但现实又不允许与心爱的人长相厮守,这样的夜晚也是最后一个夜晚,明天早上,就天各一方,永难再见。贯穿全曲的小提琴与风琴的对话以及他们与人声的对位,巧妙地表达了男女之间醉人心痱的缠绵和面对别离的无奈,有着极强的音乐张力。对于第五与第十二这两首大家都了熟能详的歌曲,蔡琴都作了与别的歌者不同的处理,把速度慢了下来,这一慢,加上蔡琴苍桑的声线,把这两首歌唱的真是入耳惊心,一字一叹,感人泪下。同样是一曲《三年》,蔡琴在本张唱片中的演绎方式与她在《蔡琴老歌》中的演绎方式相比,在换气、转折及对歌词语气的把握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显示了她对不同演唱风格把握的功力。

最后说一下录音吧,尽管我已经从一个器材的发烧友变成了一个音乐的爱好者,不再执着于什么定位、层次什么的,但我还是要对这张专辑的录音投上一张赞成票。好象是用了什么技术,已经记不得了,反正是现场感好的不得了。当为《我有一段情》伴奏的那把吉他响起时,好象弹奏者就在眼前,琴声晶莹剔透,琴箱的共鸣音表达正确,残响自然,弹奏者手指在琴弦和指板上滑动的声音和身体晃动引起的座椅的晃动声清晰可闻,总让我想起网上常用的一句话“哇、太夸张了吧”。

作于2004年7月20日晨2时   改于2004年8月12日晨1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3 9:34:12编辑过]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  能改变的 是我们对世界的那颗心
不知怎么回事,贴上后,格式有点乱,不知能否编辑一下,请大家帮助。 自己编辑了一下,好象行距还是近了一此,还请飘飘动手整理一下,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3 10:35:00编辑过]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  能改变的 是我们对世界的那颗心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