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本帖最后由 show 于 2015-7-17 17:13 编辑

<DIV class=title align=center>“清投”风暴席卷 银行贷款危相毕露</DIV>
中国经营报
编者按 <BR>  宏观调控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防止未来银行不良资产大量出现,但短期内,调控本身似乎成了银行不良贷款之源。短期影响如何与长期目标协调,不仅是政策制定者的课题,更应是银行风险控制需要周密考虑的。 <BR>  一场面向固定资产清理的“清投”风景正扑面而来。继国务院决定提高钢铁、水泥、电解铝和房地产四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之后,4月30日,发改委提出在对所有在建、拟建固定资产项目进行全面清理,重点清理项目包括钢铁、电解铝、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水泥、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高尔夫球场、会展中心、物流园区和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以及2004年以来所有新开工项目;而“五·一”长假结束后,发改委、央行和银监会又联合出台《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金融机构被要求立即停止涉及项目的新增授信支持,对已实施的项目授信要妥善予以收回。 <BR>  对于不少银行来说,不少曾经让他们骄傲,显现他们业绩的大项目,现在正令他们忧心忡忡。 <BR>  拉网排查力度空前 <BR>  “五·一”长假甫一结束,各地的“清查小组”就开始了拉网式检查。记者从发改委了解到,对所有被清理项目,清查小组将逐个提出停止建设、暂停建设限期整改、取消立项、符合要求等四类处理意见,清查时限为一个半月。 <BR>  在北京,清查工作由发改委、建委多个部门配合。据记者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北京此次清理工作为期一个月,6月中旬结束,目前已经进入数据审核阶段,结果会在两周内公布。 <BR>  据北京市发改委综合处一位人士介绍,北京市所有固定资产投资开工证办理已经上收到市建委,清查中发现的没有开工证的项目一律停工。此次被查出违规建设的包括不少党政机关办公大楼、在建的高尔夫球场等。除此之外,北京市正在建设的会展中心、大型购物中心等数量更大,有分析人士称它们大多会面临和高尔夫球场同样的境遇。 <BR>  根据消息人士提供的资料,北京市发改委出据停建意见的工程投资规模超过百亿,具体处理方案等待国务院文件通知。 <BR>  国有银行首当其冲 <BR>  据一位房地产开发商介绍,一个18洞的高尔夫球场项目仅草皮开发费用就在1.06~1.5亿元人民币,再加上土地出让金、规划、建筑安装费、设计费、百栋会员别墅等等,至少需要上亿元贷款。一般此类项目的资金主要是在前期开发上,虽然通常银行为控制风险会要求开发商提供担保和抵押,但由于属于资金密集型性行业,往往开发商提供预算方案,将资金缺口报银行审核评估后,银行就一次性提供前期所需资金。 <BR>  “银行贷款贷出后往往是按月或者按季偿还利息,所以对于企业的现金流要求很高。如果这时暂停在建项目,清偿银行贷款就要用动用抵押或者担保。如果是资本金严重不足的‘空手道’企业,那后果可想而知。”这位开发商不无担忧地说。 <BR>  根据披露信息,目前上市银行房地产贷款增速10.09%,而全部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增速为49.1%。业内人士分析,大多数固定资产项目由于所需资金庞大,中小商业银行往往很难负担;另外,因为风险控制制度相对严格,开工证、土地使用证等四证不全的项目往往也无法从股份制银行拿到贷款,但是因为行政等各种关系,却可能取道国有银行。 <BR>  另据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去年4季度,有关控制部分行业贷款的指导就已经下达到各银行,但是很多项目却化整为零,或是因为行政干预逃过了政府审核部门,并最终得到了银行贷款。” <BR>  而面对急风暴雨式的清查,这些银行贷款都有可能面临“铁本”式的贷款伤痛。“项目‘下马’,银行随即就面临企业贷款成为坏账的事实。”中国人民大学赵锡军教授指出,“在1994年的宏观经济调控中,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当时有大量已签订的贷款项目,因为项目‘下马’成为半拉子工程,恐怕现在几家资产管理公司还拿着那时的房地产项目呢。” <BR>  坏账上升谁来买单? <BR>  “影响太大了!”广州某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罗经理告诉记者,最近行里频频开会,讨论如何应对贷款收紧而造成的不良资产压力。虽然一般贷款都有抵押物,但抵押物的变现往往面临不少困难。 <BR>  罗进而分析,尽管此次调控的只是部分行业,但是一个行业的收紧不可避免地会间接影响到上下游相关行业,这些相关行业的赢利能力和还款能力下降也给银行贷款安全埋下隐患。这样一来,银行揪心的就不只是那些受到调控的行业了。 <BR>  一方面已发放的贷款让银行忧虑,另一方面,新的授信也变得十分困难。由于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上定向发行特种票据回笼资金,银行资金明显吃紧。而各行总行根据央行贷款总量控制要求,大多主动收紧头寸。“现在几乎没有额度了。”罗说,行业调控只是表象,我们感觉到的是整个贷款规模的压缩。 <BR>  可能的坏账上升,可能的赢利能力下降,银行何去何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表示:“国家在出台严厉的清查措施之前已经通过窗口指导,甚至是调高准备金率等诸多措施,表示对部分行业过热、固定资产投资过高等现象的担忧。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对这些政策信号很快做出反应,仍然顶风贷款,现在面临贷款收不回来的风险,恐怕只能自己承担了。” <BR>  相关报道 <BR>  4300亿房贷紧缩下的银行大考 <BR>  “总体形势趋紧。”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最近的总行文件强调,对投资性购房贷款将降低贷款比例、缩短贷款年限,控制风险较大地区的个人住房贷款投放。此外,房地产项目贷款的审批权限开始上收。” <BR>  而据记者的了解,紧缩房地产信贷的不止建行一家。原本定在本月26日进行房贷新业务推介的广东发展银行,已经临时决定暂停推介。据该行有关人士透露,这是“北京方面”的意思。在广东省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房贷部门,记者亦得到类似信息。 <BR>  可以预见,房地产行业的投融资状况不容乐观。尤令业界担心的是,目前已经沉淀在房地产行业中的4300多亿元的各类贷款,是否会因为银行与房地产之间的“新关系”面临危机? <BR>  4300亿房贷漩涡 <BR>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4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9602万平方米,如果将立体的面积平铺起来计算,这些空置面积已经达到国土面积的1%。 <BR>  对空置原因,深圳长城地产一位负责人认为,现有房地产行业投资已大大超过居民的购买力。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住房销售额的增长持续大大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增长,2000年高出45%,今年2月已高于50%。 <BR>  深圳国基房地产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房产项目开发的基本套路是:开发商用首期投资购买一块地,然后将地抵押给银行取得建设资金,房子建成后,开发商以房产证抵押的方式,让银行向购房者提供住房贷款,开发商得以回收首批购房款,而余下10~30年购房者还款则算作开发商对银行的还款。所以许多房地产项目最后变相成为银行的项目,如果这些项目因为各种原因回款不利,银行就有发生坏账的风险。 <BR>  南方证券一位资深分析师据近期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在这种房地产业的“买与卖”关系中,由于各方严重依赖银行贷款,截至今年4月,银行系统因此积累的债务已高达4300亿元左右。 <BR>  如果居民能用手中的储蓄解决这4300亿元资金的回流,银行就没有问题;但现实情况是,部分开发商为虚抬房价,宁愿将房产一次性抵卖给银行,也不愿降价卖给居民;有的将部分没有卖出去的房子虚报资料进行重复质押。当前宏观调控紧缩房地产信贷,开发商通过房产证抵押还款银行的做法可能行不通了,迫使他们必须提前还贷,最终可能出现的局面是开发商无力还贷抽身“出逃”,或者因为个人房贷门槛提高,造成部分购房者还贷困难,最后风险集中在银行爆发,造成银行大面积的房产类不良资产。这位分析师认为:“当居民储蓄与投资不变时,房地产的主人由开发商换成了银行,而银行要自我消化这4300多亿的贷款并非易事。当这些房产不能最终兑现时,银行就要咽下自己种的苦果。” <BR>  多管齐下银行闯关 <BR>  一位房地产开发商透露,房地产贷款回报率相对而言很高,是银行主要利润来源之一。现在由于宏观调控,银行不得不向房地产商压缩贷款,心情复杂。“房地产行业是银行的老客户,也是老朋友,但现在年内要达到总行贷款控制的各项指标,各分行负责人都签了责任书,若不达标,年终奖和工资都会大幅降低。”建设银行与农业银行人士也向记者表示。 <BR>  “不达标”将要影响的当然不仅仅是银行员工的收入,而保证银行远离这4300亿贷款黑洞,需要的也不仅仅是银行紧缩。 <BR>  日前在广东省建设厅组织的一次银行地产信贷新政研讨会上,央行广州分行征信处联合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十多家广东省属商业银行对外宣布,商业银行将优先向净资产4亿元以上的房地产企业贷款,并动态考察借贷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房地产流动比率和近3年的销售率,一有指标亮红灯就将停贷。据业内人士介绍,“净资产4亿元”的门槛比原先陡升了8倍。据悉,在广东近2000家注册房地产公司中,达此指标的屈指可数。 <BR>  “暂时放弃部分房地产信贷虽然会影响银行的收益,但银行认为值得,可以降低以后遇到的风险。”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一位人表示。另外,因去年某银行出现大量虚假按揭后,广州房管局已经改善了房产抵押的查验工作,对同一个小区同一栋楼的同层房产已经按A、B、C、D进行了区分,堵住了房地产商想一房多次抵押的漏洞。 <BR>  在多管齐下的严控中,银行能否背负4300亿贷款走过这段“雷区”?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BR>  机构观点 <BR>  标普: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使不良贷款率上升 <BR>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5月24日发表其对中国内地银行业不良资产比率的最新估算指出,中国内地经济增长放缓将可能导致较多的不良贷款出现。 <BR>  标准普尔认为,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下一轮的不良贷款很可能主要来自对中小型企业和高价住宅房地产发展商发放的贷款。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凡事都有两面,而股市只有一面,不是多头的一面或空头的一面,而是正确的一面.
本帖最后由 show 于 2015-7-17 17:13 编辑

<SPAN class=bold>标普对内地银行业不良资产比率最新估算降至40%</SPAN>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24日发表了其对中国内地银行业不良资产比率的最新估算。标准普尔估计,内地银行2003年底的不良资产约占其银行体系总贷款的40%;在2003年中,标准普尔对内地银行不良资产比率所作出的估算为45%。<BR>  在调整其对不良资产比率估算的同时,标准普尔也指出,中国内地经济增长放缓将可能导致较多的不良贷款出现。<BR>  标准普尔金融服务评级董事曾怡景表示:“标准普尔对内地银行业不良资产比率的最新估算考虑了2003年下半年内地银行业的6.6%贷款增长以及内地银行持续冲减及回收不良贷款所收到的成效。不过,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下,其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比率未来6至18个月的下降趋势将可能减慢,亦有逆转的可能。”<BR>  标准普尔在当天发表的两份报告《中国银行业面对经济放缓带来的挑战》和《中国银行业面对不良贷款压力》中指出,标准普尔对内地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估算部分反映了其认为内地银行在贷款审批作业方面依然存在改善的空间。<BR>  标准普尔对于实时而全面地援助内地银行业所需要的费用,依然维持较早前6560亿美元的估算,这相当于中国2004年预测国内生产总值的43%。内地银行业的困境是长期性的问题,而不是突发性的问题。援助银行业虽然十分重要,但目前内地银行业的资金基础并没有实时的风险,所以尚未有需要实时注入所有所需的资本。<BR>  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预料下一轮的不良贷款很可能主要来自对中、小型企业和高价住宅房地产发展商发放的贷款。市场的一般观察显示,大城市的高价住宅房地产的投资最为炽热,而私营和国有企业则存在生产力过剩问题,当中以钢铁行业的情况尤为严重。标准普尔这几年来一直强调,从信用分析角度来看,内地过于急速的信贷增长是令人忧虑的因素。<BR>  2003年底,内地的信贷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十多年前的88%上升至148%。<BR>  最近的新增不良贷款大多数与中、小型银行有关,这些银行在过去几年的增长较大型国有银行为快。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增长尤其值得关注。<BR>  内地银行业若要把其不良资产或不良贷款撇减至与一些已发展市场银行体系2%-3%看齐的水平,所需要的时间估计为6至16年。在这项估算中,“6年”是以官方不良贷款比率17.8%为计算基准,而“16年”则是基于不良资产比率为40%而计算出的结果。<BR>  (中华工商时报)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凡事都有两面,而股市只有一面,不是多头的一面或空头的一面,而是正确的一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