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股林赢家秀 (连载)

杨百万:我炒股资产翻了500倍 在股市上成名已久的杨百万作客新浪网聊天室与网民(股民)聊天。虽是无声的交流,但从其言谈话语中,杨的幽默及睿智还是不时引起我们会心地微笑。以下本报特摘录部分聊天语录,与读者共飨。 网友:请问杨先生,您盈利的最大秘诀是什么? 杨百万:我盈利实际上没有秘诀的,我认为在股市上要盈利,一个是工具,一个是技术,还有一个就是理念,三者有机的结合,就能够成功。 网友:杨老师,您自己研究了一个软件,为什么不公开卖呢? 杨百万:这个软件大家都知道,是一种工具,这是我自己使用的工具,也没必要公开卖,因为我并不是一个软件的销售商或者开发商,我是一个职业的股民。 网友:杨先生,散户在股市成功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杨百万:散户在股市成功最好的方法,首先纠正自己的投资理念。 网友:您最欣赏什么股票分析方法? 杨百万:在股市上没有一成不变的选股方法。但是基本上有一条,就在低位和高位要有一个标准,或者对成交量有一个标准,基本上在低位放过量的股票可以进行关注。 网友:您的经历带有很大的传奇色彩,受您的影响很多人走进了股市,请谈谈你的投资理念。 杨百万:我的投资理念是短线、长线兼做,我有一个论点,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做坚定的滑头。 网友:您炒股时对市场传闻有什么看法? 杨百万:我一般不听市场传闻,因为市场有传闻的时候,你跟得早,往往还有一段蝇头小利,但是大部分的传闻都是庄家要出货的时候出现的,所以我不听市场传闻;第二个,市场传闻也就是一个消息,作为散户来讲,你也不是庄家的小舅子,更不是小姨子,人家会通过大众传媒让你挣钱吗? 网友:您这么多年股市风雨过后,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杨百万:股市也好,钱财也好,都是身外之物。在股市上失败了以后,能够通过失败有所感悟,那么你的灵魂就会得到升华,反之,就会走上一蹶不振的道路。 网友:您失败的时候心情怎样,会不会很沮丧? 杨百万:在股市上我还没有大的挫伤,因此还没有这个直接的体会。但是我这个人比较善于吸取别人失败时的教训,把它作为自己失败的比照,所以我活得很滋润,也很开心。 网友:请问杨老师,您常用什么技术指标? 杨百万:我什么技术指标都用,但是我从这些技术指标演变出自己特有的。比如说ISR、KD,我都进行优化了以后再使用。 网友:您认为股市的精髓是什么? 杨百万:股市的精髓就在于会买会卖。 网友:请问杨老师,您炒股以来,资产大概翻了几倍? 杨百万:我只能讲我翻了大约在五百倍左右。 网友:杨先生,您觉得股票工具重要还是理念重要? 杨百万:应该说两者不能偏废,有好的理念没工具,等于拿着大刀和巡航导弹打,如果有工具而没有理念,等于拿着巡航导弹往自己的国家炸或者像踢足球一样踢进了乌龙球。 网友:请问杨先生,你有没有保镖? 杨百万:我以前曾经请过保镖,这是全国都知道的新闻。现在开放改革了以后,社会那么安定,就完全没有保镖的必要了。 网友:请问您什么样的人适合去炒股? 杨百万:什么样的人适合炒股,应该说一个个性比较完善的人很适合炒股。换句话说,现在我们中国疆域之内,北方人性格比较坦率,往往炒股容易大赚大赔,南方人心眼多,有时候做生意、炒股票优柔寡断,南北性格有机融合,粗中有细,或者细中有刚,很适合炒股。 [em07]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施禧新: 我炒股领先大盘30倍 我们经常讨论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投资组合呢?答案是做投资组合能达到与大盘基本同步的水平。在证券市场中,能与大盘同步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但这个愿望常常不能得到满足。最新公布的某保险公司的理财连结基金中期报告显示,他们投资的重点是在二级市场中买卖证券投资基金。上半年,在上证基金指数涨幅达20%的情况下,他们的收益只有8%多一点,连指数涨幅的一半都没有达到。   其实,跑不过大盘是效率市场的共性。我国30多家基金从今年初到现在,能跑赢大盘的也就3家而已。专家理财尚且如此,个人投资者就更难了。   但最近我们却收到了一份投资者的传真,是他自己最近两年的交易对账单。从中可以发现,这两年来,在大盘上涨11%的情况下,他的账面资金从初始的25万元增值到了140万元(期间存入资金14万元),增值幅度为460%,扣除存入的部分资金,按照复利计算,也领先大盘整整30倍!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浙江嘉兴的施禧新先生。   施禧新的账户启动时间是1999年8月16日,当日上证综合指数收盘1645点。这一天,施禧新分别买入上海梅林(收盘8.1元)和亚盛集团(收盘9.41元),总投资21.6万元。此后,大盘绵绵下跌,1999年12月22日,大盘跌到1387点,他感觉大盘即将见底,因此再次投入3.4万元资金,使投入总量达到25万元。这一天,亚盛集团收盘7.58元,上海梅林收盘7.9元,他的账户实际亏损26000元,亏损比例为10%,而大盘的跌幅为15%。显然,他的股票抗跌性还是不错的。   1999年12月29日,在大盘跌到最低点1341点那一天,施禧新以不到7元的价格加仓买进亚盛集团;2000年1月10日,再次存入资金4万元,当日在8元多一点的价格继续买进亚盛集团。1月11日,他以15.17元的价格抛出上海梅林,获利65000元(3周后,上海梅林涨到33元,他实际上少赚了15万多元)。随后一直到2月18日,他持续买进亚盛集团,到2月23日一次性全部卖出该股时,盈利近6万元(卖出后不久,亚盛集团又上涨了5元,他实际上少赚了15万多元)。   从2000年1月10日开始到2月23日,施禧新还先后买进了PT永久、ST重机、豫白鸽、罗顿发展、渤海集团、鲁抗医药等6只股票,每只股票的数量都是几百股到2000股———很显然,他是在从众多股票中搜寻一两只可能比较好的股票。在抛出亚盛集团后,从2月24日开始,他逐渐加仓渤海集团和鲁抗医药,加仓的位置是在股价上涨之后回落到均线附近时,这几乎是他所有买进时机的共同点。到6月16日,他先后两次买进鲁抗医药(买进价格6.6-8.1元)、渤海集团(买进价格6.66-8.9元),并在上涨之后卖出,获利超过17万元。这个时候,他的账面资产已经达到了57.5万元,正好实现翻番。而此时上证指数才走到1926点,涨幅不过17%!   从2000年6月16日到8月14日,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从不到9元的位置开始买进渤海集团,最高买到12.8元,总持仓达到了59500股,平均价格9.66元。8月23日,他在13.6元左右的价格分次卖光所有股票,账户资金达到了80.6万元!这一天,大盘收报2057点。   可能是他的资金增值太快的缘故,很多人开始注意他的操作。为了缩小“目标”,他抽出40万元转移到别的营业部(下面只谈主账户,因为分出的账户基本同步操作)。从9月4日开始,他于12.7元左右建仓禾嘉股份,一直买到股价跌到12元,又涨到15元,总投入51万元(其中包括2001年1月再次存入10万元),持股41000股,平均成本12.43元,建仓完毕的时间是2001年1月11日。这段时间,他还反复买进卖出了南钢股份、齐鲁石化、工大高新、华一投资等多个股票,但显然都只是为了尝试,并没有赚钱。2月6日,全部抛出禾嘉股份后,账面盈利再次增加14万多元!   3月5日,显然是以前操作渤海集团的成功体验促使了施禧新再次买进渤海集团,一日之内持仓达到5万多股,平均成本10.4元———他的买进数量占当日该股成交总额的10%!这一天,是渤海集团下跌到9.65元后反弹到10.55元左右进入调整的日子,调整刚到5-10日均线之间,次日股价跌到10日均线之下,接近10元。一个月之后的4月5日,他分次抛出全部股票,再次盈利9万多元(他卖出的价格是12.3元,但两个月后,股价涨到接近15元)。   从4月6日到4月11日,他分12次买进东方锅炉(平均价10元),同样是在30日均线转头向上,股价在5日和10日均线之间时买进,此时东方锅炉离开大跌的底部已有17%左右的涨幅。7月26日,东方锅炉达到13.38元,但他没有卖出,7月27日股价跌停,他正好出差,也没有卖。7月30日开盘后慌乱逃出,只盈利7万元,少盈利近12万多元。   2001年8月1日,大盘仍在跌势中,他以10元左右的价格满仓买进了东方电机7万多股,并一直持有到现在,目前该股涨幅已经超过11%,他的账面市值也就达到了78万元,加上分出去的账户达到63万元,合计资金为141万元。   两年内,施禧新投入的资金起点是21万,再到25万再到29万,再到39万,这就他是全部的本钱。但两年内,能带来总增值100万元的成绩,无论如何都算得上是异常出色的投资者了。如果算一下复利,年收益已超过了150%。   回顾施禧新的操作历程,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彻底贯彻了“单一选股、波段操作”的思路。两年来,给他带来最大利润的股票屈指可数,不过就上海梅林、亚盛集团、鲁抗医药、渤海集团、禾嘉股份、东方锅炉、东方电机等6只股票。其他12只股票数量不大,纯粹是找感觉,因而基本上是亏损的。这就是最典型的“单一选股”的思路。尤其在渤海集团上,他真正贯彻了“波段操作”的原则。对于中小散户来说,要想赚大钱,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恐怕还是应该坚持“单一选股,波段操作”的思路,只不过要知道怎样选出那只优秀的股票———比如施禧新的先少量试探,后逐渐加仓等。   仔细看他的每一笔操作,都体现了足够的耐心。为了建仓一只股票,时间可以长达1-2个月,而持有一只股票,几乎没有少于1个月时间的。平均每次操作接近3个月。可见,盈利并不只是靠水平,还有恰当的运气成分在。但如果掌握了理论,就可以主动把握进出的时机。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施禧新的操作有以下特点:   建仓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大跌———出现底部———小反弹———小幅回落的最后一个环节上开始买进的。   买进的价格几乎都是在股价跌到5-10日均线之间的位置时。即使短线套住,也可以再次加仓。   买进的股票中,6只赚钱的股票没有一只是超过13元的,但也没有一只是低于6.6元的。   我们提倡中小投资者“单一选股、波段操作”,并不是叫大家随意选一只股票去买卖。施禧新在实践中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选低价股、选跌后反弹再回落的股、先小单试验,合适了才重仓、一段时间内原则上只做自己最熟悉的那一只股票、从买到卖的时间要超过2个月、卖了之后即使上涨也不追,不后悔、不管牛市熊市都有股票可做,等等。如果在你的实践中,能根据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形成自己的投资思路,即形成自己的选股思路、形成专家级的操作思路,那么,在股市中,你将无往不胜!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汤伟钢:一个博士后股民的三次飞跃   汤伟钢,现供职天津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博士后。早在1988年还在读大学三年级的汤伟钢就对股份制研究产生了兴趣,用他的话来说,当时国外不断传来股份制成功的例证,我们国家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理论探索,他笑称自己出自爱国热情,苦苦钻研了股份制改造的大量书籍,这为他以后进入股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汤伟钢真正进入股市是在1992年,那时他还在武汉大学读研究生。当时主要是帮助自己的一个堂兄做参谋,谁知这一进去就赶上了那场大熊市,不过现在回忆起来,汤伟钢反而说要感谢那段熊市经历,因为它使一直从事理论研究的自己在实践中挨了当头一棒,从而迅速使自己走出理论研究的条条框框,使自己认识到了在股市中博弈论的价值远远大于经典投资学。这时,汤伟钢开始了自己的实战研究,同时对传统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也正是在这之后的实战研究才有了这位博士后股民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独创编辑分析法   格拉姆在他的《证券分析》一书中论述到,当所有的人都用同样的一个方法来与市场和他人博弈时,这个方法必须更新、修正,甚至被全部放弃。   汤伟钢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新的市场研究方法。他认为原来的市场研究方法包括波浪理论、K线理论经常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面前不知所措,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传统的或者说是经典的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走出心理学和经验主义的桎梏,极易造成散户的跟风操作和操纵者的内幕交易。汤伟钢分析出在技术分析的背后始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规律,而至今都没有人来用微观经济学的方法来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研判方法,汤伟钢在这方面走在了前沿。   汤伟钢通过几年的钻研发现,股市规律可以通过经济学的模型来研判,而不是靠经验,更不能把经济领域的问题引申到玄而又玄的艺术领域。他通过把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股市表征相结合的研究,创造出了股票编辑分析法,并在实践中进行了验证。其核心部分就是通过经济学中的编辑价格来判别个股的平均成本与未来走势的关系,进而决定自己的买入价格。简单地说,编辑成本和平均成本的交点就是价格的最低点,编辑产量(用在股市当中可以理解为成交量)和平均成本的交点就是成交量所能释放出的能量的最大点,可以推算个股后市的上攻和下跌能量。   汤伟钢遗憾地说,这个理论本来可以系统化并可以编成软件,但后来由于学业紧张被迫停顿下来,但这次尝试却开启了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股市的先河,虽然和传统理论不同,但可以证明传统理论的某些合理性。 第二次飞跃:市场结构理论分析   1995年汤伟钢拿到金融学博士学位后来到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继续从事投资学研究,在1995年到1998年间,汤伟钢完成了他对股市理论研究的第二次飞跃,即发现了市场结构理论,并拿自己的10000元作为原始投入,在边研究边实践的几年间把原始投入翻到了100万。   汤伟钢发现在技术分析的背后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起着支配作用,他把这一种力量归结为股市的内部经济规律,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市场结构(筹码)的内在变化规律。具体分析起来就是经济学上讲的从筹码的自由竞争到寡头垄断再到完全垄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要点中庄家死穴,就能实现不菲收益。   市场结构的变化分四个阶段:首先是自由竞争阶段。这一阶段不管是庄家还是散户的吸货都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各路庄家有进场意图的全有机会进场;第二阶段是从自由竞争到寡头竞争的阶段。经过第一波的吸筹,为数众多的庄家已在上一个阶段交了第一次手,在这个阶段开始讨价还价,在走势上表现为一片死寂,表面上没有什么成交量,很长时间在历史空量的状态下横盘;第三阶段似乎从寡头竞争到完全垄断。这一阶段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寡头与寡头之间的价格竞争,此时的股价此起彼伏,并伴有巨量放出,这是庄家在试盘,由于此时庄家和庄家之间的纷争还没有结束,因此暂时还不能介入,但要密切关注;第四阶段暴风雨来临前。这一时间是庄家的死穴,盘面再次出现空量,但从时间上讲要比潜伏底空量时间要短,这标志着庄家的协议达成,市场上的平静是完全控盘的庄家欲擒故纵的结果,这时要毫不犹豫地介入。去年汤伟钢运用此方法成功地介入九江化纤、宁夏恒力和济南百货,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第三次飞跃:工厂化选股作业   炒股出了名的汤伟钢有时也被迫接一些资金理财,在他的客户中资金规模大概都在100万以上。在这样的规模下,汤伟钢认为再用原来的选股思路已经吃不消,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化的选股标准规程。他的这一套选股规程不同于一般股民的计划书,而是在每一个环节当中都有相当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程序,避免了随意性和盲目性。   首先是黑马选择规程。第一个环节是选出自选股板块,既然庄家死穴出现在缩量的条件下,所以在这一程序中,首先选择出换手率小于千分之二的个股,两个市场当中符合这一条件的个股一般不会超过50只。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朦胧性的消息和公告进行分析,要说炒股讲究悟性,恐怕就在这一点上了,相同的公告可能读出不同的题材来;第二个环节就是不断地把自选股当中不符合条件的个股删除把新符合条件的股票加进来,在行情好的时候,每天加进自选股板块的股票有7、8只,删除的有3-5只,而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则是删除的多,加入的少,在这一进一出的过程中,不但精选了个股,而且增强了对大盘的感觉;第三阶段就是介入阶段。在这一阶段经过7、8道程序,在自选股当中就只剩下2、3只股票了,这时介入是非常安全的,至少不会被套。执行这样的一套程序每天不超过半小时,每年却能盈利1倍以上。   其次是风险控制规程。在这一规程中,汤伟钢把自己的经验归结为"十字箴言":分散,以降低风险;集中,以摊低成本;割利,善于止盈;割肉,敢于止损;顺势,遵循股市特有的循环规程。这里面包含着经济学当中的理性预期理论,就象农民种菜,他根据的是去年的价格,消费者买菜根据的是当时的行市,这就要求农民在种菜时能对来年的行市有个预期,这是预期理论最简单的应用,股票市场也一样,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市场经济的成员,都受看不见的手的控制。炒股和种菜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复杂程度不同罢了。   最后,汤伟钢先生对股民提出了四点忠告:一,永远不要相信小道消息;二,所有的消息都在图形上显示出来了,包括未来的;三,不要过分迷恋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是心理学在经济学上的应用,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直接;四,任何庄家都逃脱不了经济规律的制约,多研究一下经济学。 [em19]

[此贴子已经被编辑过]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8年43倍 徐元晦的致胜秘决 本市有一个叫徐元晦的投资者,自1993年入市8年来,到2000年年底,账户市值为560830元,是8年前1993年底的13027元的43.05倍,也是1993年来总投入股市金额84531元的6.63倍,而同期上证指数只上涨了2.49倍。不但如此,据说他现在不但不阅读证券类的报刊,而且甚至也从不去证券公司查看行情。那么,他又有什么投资秘诀呢?开始,这位投资者并不愿接受采访,后来,经过多方努力,他终于答应在家中接受记者的采访。于是,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怀着极大的兴趣,记者决定前去一探究竟——   在本市西南角的一幢普通的公房里,记者见到了他--一个四十多岁中年人。他的脸上,完全没有写着在股市中已苦战了八年的经历,反而是一脸的悠闲与自在,但他对于记者最关心的问题--自己投资股市8年的致胜秘诀始终闭口不谈。最后,经过记者的一再要求,他才把自己的"家底"在桌上亮了相:几本记载着他8年来每笔交易的厚厚的账册以及一张记录着他资金详细变动情况的记录表。     发现了他的致富秘笈   徐元晦是在1993年6月进入股市的,当时的大盘整体呈现着向下的走势,而他初入市,买股票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原则,最后甚至到了只要哪只股票的名称听起来顺耳就买进,而一旦行情不对,就马上卖出。他当时就买过辽源得亨,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得亨用上海话说起来有大亨的谐音,当然,这最后带给他的,只能是巨大的亏损。这样,他从“天桥”、“兴业”、“异钢”到“峨铁”等等,轮番轰炸,而战果却是1993年一年亏了19.58%。进入1994年,情况并没有好转,那年的亏损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72.48%。   虽然连续亏损了两年,好在他从投资股市一开始就对每笔交易进行记录,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一张自己的资金状况变动表。而最为与众不同的,就是这张变动表特别的详尽,包括当年买入、卖出笔数,当年持有股票的帐面盈亏,A、B股合计盈亏以及年末账户总值等22项。而每个数字,都按照他自己真实的交易情况加以记载,没有丝毫的水份。当时,他通过分析表上1993、1994年的资金变动状况,发现他这两年的亏损主要是由于过于频繁进出,屡买屡套所造成的,他说:“当时看着这张表,就有一种感觉,就是在股市,做短线的结果只能是一个亏字。不过,那时,这还只是一闪而过的火花,还没有上升到成为自己的一种理念。”   于是他耐心起来,从1995年初开始就一直捂着上实联合、申华实业等一些股票,终于,在那年的5月18日,国家宣布暂停国债期货的交易,股市出现井喷上涨,他初尝了胜利的战果。“其实,这张表就是我投资致胜的武器!在投资者中的确也有一些人是记账的,但却绝少有人记得像我这样详细。”   在入市8年后的今天,他一边翻着他的账册一边继续对记者说道:“你看这张表,我从1995年起年年盈利,在1996年末实现了盈亏平衡,并在以后每年都跑赢了大市。从现金存取净额的情况来看,我从1997年始就不再依靠新存入资金来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而在1995、1996两年,一旦排除新增资金因素,账户总值的增幅就明显降低。我现在长期持股,而原因明显地由过去的被套后被迫长期持股,转变为有赢利但因该股行情未到头而持股不动,也就是实现了从等待解套到主动买套的大转变。另外,你有没有注意到,从我每年收益来源的分类来看,中长期的投资收入已远远高于中短期的投资收入,并且在2000年我的盈利额已高于该年的年交易额。”   “我在平时经常会看看这张表,如果发现自己的投资出现什么问题,就会及时修正。”听他说着,我和同来的摄影记者一起仔细地从头至尾把这些账册翻阅了一遍,并抓住机会,立刻用照相机把它拍了下来。   点评:不论股票的名称好听不好听,好股还是好股,劣股还是劣股。而频繁地做短线,完全跟着感觉走,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亏损。股市太过瞬息万变,股票又太过繁杂,你怎会有可能把握得那么多呢?现在,很多投资者,都喜欢通过电脑上的K线图来作出自己的投资决定,而却没有想到要仔细回顾一下自己过去的投资曲线,而这恰恰是你可以发现自己投资弱点,从而把握致胜机会之所在。   绩优股、ST股、PT股、转配股   回顾徐元晦8年来投资生涯,其中三次重要的长线投资,对他最后成为股市的大赢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997年5月7日,经过多方面的分析,他决定买入轻纺城。他说:“当时我已开始接触到长线大师巴菲特的一些理论:就是你要买的,是一个能够有稳定盈利的桥梁型的企业。而轻纺城是一个经营轻纺产品的大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收费的桥梁。”在持有轻纺城股票一年多之后,他全线出局,首次获得了一次大胜。在这之后,他又选择了多佳股份,当时,他仔细研究了该股的招股说明书,发现它将投资的一个项目--染印一体化,有着很好的前景,其投资收益十分可观。结果,在整个1998年中,沪深两地的股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而这只股票却逆势上涨。他总共持有了22个月,而最后获得了近6万元的回报。   1999年的5月19日,在股市行情又再起波澜的那天,他再次入市,这次他的对象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名称为河北华玉的深圳股票。而买入之后,他也没闲着,不但去信向公司要了一些资料进行深入研究,而且又风尘仆仆地去开了股东大会。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就一路持有这只股票,一直按兵不动至今。而此股最终也没有让他失望,在2000年的一年时间里,上涨了近90%。问起他为什么至今不抛,他神秘地一笑:“因为,我在开股东大会时,了解到该公司潜在的一个特大利好,到现在还没有兑现,所以,好戏还在后头。”河北华玉终于成了他赚得最多的一只股票,他的成本价在10元多,而现在,账面利润已经达到了20万。   而谈到B股市场,他的回答却让记者大吃一惊:“我现在满仓PT水仙。”而且他还是在水仙退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以0.173美元的价格抢入的,这似乎与他以往的操作风格有点不符。看到记者疑惑表情,他笑着说到:“其实,我只关注两类股票。一种就是所谓的好股票,但是,这类股票只有在别人还不知道它好的时候,才值得买入。另外一种,就是被所有人都唾弃的股票。就像我从来也没有买过ST股票,因为,它们还没有到人人都不要的地步。但我却经常买一些PT股票,因为这些股票才是真正的无人理睬。我现在就持有一些PT农垦商社和PT网点,而这次买入PT水仙也是基于这个思路。只要你耐心地长线持有,一旦这些股票自身有了质变,那你就有可能获得几倍的利润。”   而在1995、1996年,他也有意识买过转配股。当时,他的做法就是:如果哪个股票要进行转配,他就在合适的价位买进,然后等它除权转配,再把本股抛出。而其中的福建豪盛是一个特例,当时这家公司的1600万股转配股全部向社会公开出售,售价2.5元/股,在发售的当天,7分钟内就被人一抢而空。而他由于先知先觉,一早就填单入市,也分得了一杯羹。最后,他是在10元多的价位抛出该股的。买转配股他一共投资了16000多元,而得到平均的收益是6倍。这时,他笑着指指放在厅中的那架三角钢琴:“这就是用转配股赚的钱买的,花了近40000元,因为这一直是我太太的一个心愿。”   点评:看来“长线是金”这句话是没有错的。徐元晦的一个投资秘诀就是要买市场上还不引人注目的好股票,像河北华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是徐元晦的又一个投资心得。其实在某类股票最不被人看好的时候,也正是你入市的良机。因为这时,它的价格最低。而如果你认为它有投资价值,就应该大胆介入,长线持有,或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投资、生活两悠悠   正采访中,徐太太回来了,记者抓住机会和她聊上了几句,说起丈夫炒股,他太太的第一句话就是:“钱的方面,我随便他!”而“报喜不报忧”是她对自己丈夫炒股的评价。   其实,他们是在1990年才回到上海的。二十多年前,作为知识青年,两人去了安徽,同在当地的一家医学院工作。当时,他们的收入都很低,每月也都只有几十元钱。记得在刚调回上海时,要买家俱,而当时一套最便宜的也要2400元,但他们身边却只有2000元,最后,还是借了400元才买回来的。听到这些,记者不禁看了看那套家俱,而眼光最后又落在了那架三角钢琴上。   当然,丈夫赚了钱,首先想到的就是妻子。妻子喜欢弹钢琴,最大的心愿就是想拥有一架真正的三角钢琴,而丈夫的投资却帮她了这个心愿。另外,他们也十分喜欢旅游,这几年间,已经到过十几个省观光,还出了两趟国。而徐元晦最特别的习惯,就是每年,他都要把全年的公休调在一起,然后去参加一次异地的股东大会,这对他来说既是旅游,并且也的确给他的投资带来了不小的帮助。   1998年,他第一次参加了轻纺城的股东大会,而第二年在多佳股份开会,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时,他一大早便赶到了这家公司,但是股东大会要在下午才举行,他实地参观了一下之后,中午便自行外出吃饭。这时候,他突然发现这家公司的很多员工也都在外面的大排档吃饭。此时,他灵机一动,在其中的一家坐定之后,便借故与同坐的两位员工攀谈起来。在交谈中,他了解到,他们的收入不是很高,但每天的工作却十分繁忙,经常要加班加点,工作到很晚。他立刻觉得这是一个重要信息,说明公司的生产任务重,也预示着公司的销售形势一定不错。这一信息的获得,也为他后来在多佳股份上打的那个大胜仗奠定了基础。   而最令他难忘的,是2000年河北华玉公司的股东大会,那次他成了参加会议的惟一的公众股股东,并且还是异地的。那此会议的地点是在河北的邯郸市,而到了开会的当天,他才发现,他不仅是这次会议的惟一的公众股股东,而且也是该公司上市四年来惟一去参加会议的公众股股东。当然,这次开会也是不虚此行,通过实地了解,他探知了这家公司一个潜在的特大利好,而直至今日,这个利好还没兑现。他笑着说:“这个利好从没有报道过,而且去开会的只有我一个人,也许,我就成了惟一知道的投资者了。”而今年的5月8日,他又去武汉参加了汉商股份的股东大会,当时开会人也不多,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在阅读汉商公司给他的来信,他说:“很多异地上市公司还是很欢迎你去开股东大会的。”   点评:生活、投资两不误,自然是我们股市中人所要达到的一个理想境界,深入地了解上市公司,又是每一个投资人必做的功课,而参加股东大会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方式,这倒可以给那些每天紧盯K线图的投资者一些启示:只有真正地了解了自己所投资公司的基本面,才会使你做出正确的投资抉择,坚定你长线持股的信心,并不会被股评家们的花言巧语所吓倒。人在江湖,风风雨雨,对于那些身在股市中沉沉浮浮的人,家里人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而少一点埋怨。放宽心,随遇而安,这样,你就可以成为一个轻松的富有者。   眼看时间不早了,记者准备起身告辞,徐元晦最后这样说道:“比起那些大户来,我也不能算是发了大财。这次,我之所以接受采访,就是看到身边有很多人在股市里整天忙忙碌碌,而最终却没有什么收获。我想把我的经验告诉大家,尤其是那些散户朋友们:想做好股票,就是要做到怎样才能'不关心'你手中的股票,而多从更深的层次考虑问题,这是你能否成为股市赢家的关键。”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徐晓平:漫漫求索股市路 著名的投资人只铁先生在他的《短线英雄》中说:千百年来,人类总有极少数优秀的人用宗教般的专注和毕生的努力来捍卫自己选定的事业,哪怕它是异常孤独而寂寞的苦难生涯。徐晓平便是这样的人,虽然他说自己普普通通,但他对股市的那份专注和执著的确令人感动。 1993年,当大多数人对股票还充满疑惑甚至畏惧的时候,徐晓平就已经勇敢地踏进了股市,在这个充满风险和激情的市场一干就是8年。他将自己大部分青春都挥洒在了股市里。在这里,他曾经跌倒过,但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和拼搏后,他又重新站了起来。 在他成功的背后,浸透了许多辛勤的汗水和痛苦的泪水,同时也忍受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孤独和寂寞。寻 觅 1993年底,徐晓平所在城市的一家公司正在发行股票,金融意识十分超前并早已通过新闻媒体关注着上海、深圳两地股市风云的他知道原始股上市后很赚钱,就带了一笔钱去排队抽签。几天后,中签结果公布出来,让他惊喜万分的是:他竟然中了三个号码。转眼间到了1994年2月,这家公司的股票上市了,3元多的原始股开盘后不久就涨到了8元以上,于是徐晓平找了个机会在高位抛掉了手中所有的股票。 股票市场的丰厚回报使徐晓平仿佛找到了成为百万富翁的捷径。他决定全身心地投入股市,在股票市场大显一番身手。然而1994年长达大半年的下跌行情使他很快从美梦中清醒过来。由于频繁的短线操作,他的资金一亏再亏,他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他开始有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找到一种独特的分析方法来准确地预测大盘和个股呢?这时,有两件事使他的思维产生了质的变化,从而坚定了他寻找测市方法的信心:第一件是1994年8月1日,由于三大政策出台,上证指数从7月29日的325点暴涨到9月13日的1052点;第二件是1994年8月5日,一家证券报上刊载了一篇记者在7月15日对香港著名股评家许沂光的采访录,许沂光预测中国股市将在8月1日从94点(深圳综指)开始爆炸性的上涨。7月15日就能预测8月1日的走势,而且时间、点位是这么精确!这篇文章强烈地震撼了他,也使他坚信股市确实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从此他迈开了探索股市运行规律那漫长而又艰辛的无悔人生路。 求 索 1994年8月,徐晓平开始了研究的第一步。他系统地学习各种技术分析方法和经典的投资理论,并且对大量的图表进行分析。那时没有电脑,参考资料又欠缺,他经常挑灯奋战到深夜。随着学习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徐晓平对市场产生了一种相当朴实的思维:股价走势不外乎“升、跌”两种方式,如果我们能够在下跌行情结束时成功地抄底,也就是说在行情刚刚启动时的最低点或相对低点买入,那么无论我们买的是清华同方还是PT水仙,等着赚钱就行了,只是赚多赚少而已;同样如果我们能够在上涨行情结束时顺利地逃顶,那么就不会亏钱。有了思维,就有了探索的方向,于是他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怎样寻找底部买入信号和顶部卖出信号上。为了找出股市大跌或暴跌时黄金般的买入时机信号,徐晓平查阅了1994年9月、1996年12月、1998年8月股市三次暴跌行情中所有个股的底部特征。分析研究中他发现“当今股市分析界各种流派互不相容是导致技术分析至今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根本原因,若能取各家之长而后进行组合,也许将会是另一番天地”,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徐晓平对波浪理论、江恩理论及一些投资操作理念进行大胆的弃糟取精,系统集成。通过无数次的实战检验,徐晓平终于研究出了一套独特的分析测市方法,他把它定名为“XXP证券投资分析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三个主要分支,分别用于抄底、捕捉主升段和逃顶。 对于基本面的研究,徐晓平也有自己独特见解:技术面能帮助我们寻找到较好的买、卖点,基本面则能帮助我们预测未来市场、板块和个股较长一段时间的趋势,两者间有互补的功能,测市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作用会更大。

[此贴子已经被编辑过]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5000元滚成40万—一个成功股民的自述 我从16岁到22岁生日前,把当初投入到股市里的5000元压岁钱,魔术般地变成了40多万。其后,以每年超过50%的幅度增长。   在1992年的云南,股票对于当时上初中的我是一个神秘的概念。在开始发行云南白药股票时,我向家里要了20元钱去碰运气。2元一个号,买了10个号。结果只差一个号码而没中。有的人中了号转卖掉,一个号就可以赚100元。当时在我看来,是个了不得的大数字。   由此,激起了我对股票的好奇心,并开始从一些为数不多、通俗易懂、类似文学作品的书中了解深圳、了解股票。   直到满16岁有了身份证、办好股东账户,正式开始入市买卖股票。那时是1994年2月,现在想来,是妈妈那句“赚了算你的,亏了我给你补上”这句话给了我勇气,但更重要的是年轻人无畏无知和自己必胜的信心。也许青年人的无畏就是最大一宝,有了无畏你就能大胆地去想、去做、去试、去闯。   股市福星   刚入市什么也不懂,不知道买什么股好。那时电视上整天是浦东的消息,陆家嘴、浦东金桥、外高桥不时听到。我买入的第一只股票是23元的200股陆家嘴。成交之后股价腾腾往上涨。第二天我把它卖掉赚了几百元。可它还在突突往上涨,这时候我不敢把它再买回来。此后它又涨了一大截,到了29元。后来,看到浦东金桥还在23元,就买了浦东金桥。可买入之后它就往下掉。好在我已开学,任它涨涨跌跌不管它。第一次被套时间不长,过了2、3个月就解套了。大约在5月份的一天,通过配股除权填权,5000元已变成了9000多!当时我异常兴奋,一回到家就大叫“我要成万元户啦!”手舞足蹈高兴地不知如何是好。当年的暑假期间,股市跌的惨不忍睹。外高桥已跌到7元。听说它有10送10的分红方案(这就是高成长的股票,买高成长的股票,我把这看成是股市赚大钱的铁律)。我就买了外高桥。不久它涨了起来。几乎天天涨。我接受第一次的教训,涨了1元没有卖,涨了2元还是没有卖。涨到14元时,我才把它出手。一下子资金账户有了16000多元。   但我从中得到了教训———正在涨升的股票要一路持有赚个够!待它涨不动了,甚至从最高价回落后看它再也涨不回最高点时再卖也不迟。也就是不指望卖出最高点而是追求卖在次高价。这使我日后几次赚了大钱。   赚了四川长虹4万   1995年暑假期间我开始购买四川长虹和它的转配股。四川长虹实施分红配股方案,10配2.5转配7.41后再10送7。我算了一下,一下子1股就可以变成3.3847股。当时,四川长虹年报每股税后利润达2.7元,是深、沪两市最高的,可股价仅十几元。不知是何原因,那时除上海本地股票外,外地股业绩再好也没人炒,股价远远落后上海股。我就想,论业绩四川长虹在深沪两市数一数二,又是彩电行业老大,股票市盈率低得令人难以置信,转配股每股才4元多,市盈率连2倍都不到,才1.56倍,相当于原始股的价位。这么便宜的股票到哪去找啊!于是,我把所有的钱(又将其它股票也统统卖掉)共计2万多,统统买了四川长虹。配股递单时,接单小姐吃惊而又善意地提醒我:“你买转配股?”我毫不犹豫地说:是的,我买转配股。所买股票送配后约4500股,除权那天,我稀里糊涂卖掉了包括转配股在内的约3100股,获利4万多,净赚一倍还剩1400股转配股!后来才知道,我那是搭了证券公司违规的车卖掉了部分转配股。证券公司所得被没收,而我们散户卖出的无人追究。这4万元对于我来讲是多么重要,它为我在1996年大牛市来临之前,准备了必要的资金。   滚动操作:令我欢喜令我忧   我最成功的滚动操作要算是1996年的大牛市中。1996年初我隐隐觉得牛市真的要来了。听人说深发展是龙头股(当时我并不懂得龙头的真实含义),而且有10送10分红方案。那时已跌到每股7元。我就买了2000股深发展。买入之后不久公布了10送10的实施方案,可令人不解的是,有如此利好,股价不仅不涨反而下跌了2、3角(现在看来是庄家打压吸筹)。我倒也没在意(我总是比较麻木,好像钱不是自己的)。不久,它马不停蹄地涨了起来,在9元、13元我又陆续吃进2000股。在18元时出手3000股。在年底深跌前我又以19元(即10送10后填权后的价)吃进2000股。虽然曾跌到15元,但后来它涨到49元,我在回落到39元看它无望反弹到更高时全部出手。   那时股票少,价位低。基本没有什么股评刊物,完全靠自己的感觉(自己也根本不懂技术分析)。买入后涨了就抛掉,不涨就由它躺在那。赚来的钱也总闲不住,看着哪只还在原地未动就买进来。基本没被套过。有的两三天就翻一倍。左一次翻番右一次涨升,三蹦两跳我的资金就上了台阶。现在看,这大体上就是成功的滚动操作。   1997-1999年:最难过的日子   早在1996年我曾在2.4元价位买入2400股琼民源(2.7元买入2000股后10送2的除权价)。后来见到它那马不停蹄的架势,我又在4元、7元、14元处共买入2000股。大约从1996年底开始,曾有众多股评家众口一词地隆重推荐它。不光有各种利好消息而且每股税后利润可达3.7元(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大奇迹了),还有10送10的分配预案。我确信不疑,决定把大部分资金转到琼民源上。放寒假期间,我盼望着股价能小幅向下盘整,直到1997年2月临去北京上学的前一天,非但没下来还略有上升,在21元价位把所有的余钱统统买了1900股琼民源。   那时,亦在一边读大学一边炒股的儿时的伙伴,对我那么钟情琼民源很不理解,而我对琼民源那些假消息深信不疑,对流传它的大股东有高层背景也格外看重。以每股3.7元的税后利润计算着,做着发大财的美梦。认为即使10倍的市盈率股价也要到37元,如果20倍就要到70元,如果追上深沪两市平均市盈率就要上百元啦!就是那么容易相信一切(以后我再也不敢轻易相信什么了,尤其是对股评家的强力推荐保持警惕)。   万没想到,才到学校没几天,琼民源弄虚作假的事情被揭露,不久,琼民源被停牌。我共持有6900股,占了一半仓位,因停牌被统统锁住不得流通。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琼民源复牌渺茫。   屋漏偏逢连阴雨。1998年我的投资理念没跟上新变化,没有抓住垃圾变黄金的机遇。相反,却因长江流域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蓝田股价一天天下落。我心急如焚,终于熬不住了,在7元处全部割肉卖出,心想亏损总比颗粒无收好。   1999年的7月11日,这是我难以忘怀的日子。琼民源由于严重的问题,其主要责任人被追究法律责任。琼民源公司被中关村置换出局。琼民源的股东转而成为中关村的股东。   7月11日,中关村闪亮登场。当日股价最高冲至38元。每个股民手上的股票,当天涨幅都在70%以上。我的账户上折成现金达到40多万。后又以10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股市暴富三年成名“北京操盘手”自述炒股妙语   2000年的“首届中国股民精英群体报告及交流会”上,“北京操盘手”李克华与号称“中国散户第一人”的杨怀定(杨百万)、人称“三湘股神”的邱力原等其他5位“股民精英”一起,并排坐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在6个人当中,李克华的年龄最小,仅31岁,股龄也最短,只有3年。李克华的成名要感谢互联网的存在。正是由于他在一些财经网站上对股市发表的评论,及准确度较高的荐股水平,才使他声名鹊起。   综合能力赢先机   在北京,李克华坐在自己用炒股票赚的钱买的一套三居室公寓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给记者留下较深刻印象的除了李克华自己设计的以黄蓝色为基调的厨房外,就是他排满了整整一墙书柜的书房,里面摆着两台电脑,一台用来上网,一台用来看股市行情。   李克华在总结自己做股票的特点时,自认为:一、比较有理性,盲目的投机或者感情用事比较少。二、综合能力比较强,这导致自己对大盘的分析比个股分析还准,而这个特点与他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作为一个湖北宜昌普通中学教师家庭中的老大,父母对李克华的要求非常严格,12岁上初中后就开始住校,培养了他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从学生时代开始就一直当班长,学习期间的生活,对李克华今后的为人处世帮助很大。其中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考虑问题时不能太片面,应该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因为李的父母经常教育他,考虑问题时,首先站在自己的角度,其次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最后还要站在旁人的角度。这样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才会更客观、更公正。每每回想到这一点,李克华就感慨万千。他说,现在我做股票时也一样。作为跟风盘,自己首先要站在跟风盘的角度,然后要站在庄家的角度,最后还要考虑上市公司,这样才会对一只股票能否上涨做到心中有数。   凭着自信做股票   1992年李克华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当时的五星啤酒集团。先干技术,后来干过质量管理、新产品开发、市场推广、营销策划等,4年后跳槽到了中关村的一家信息咨询公司,搞市场调查和研究。由于和老板有分歧,工作一年就辞职了。   辞职后,李克华开始认真考虑自己应该干什么?什么赚钱最快?当时正是1997年,他看到周围有朋友在股市上挣了很多钱,自信的他想: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自己干的都不比别人差,做事总是全身心投入,既然有“杨百万”,为什么就不会有“李百万”?   凭着这种自信,李克华开始了做股票的历程。但是股市上光凭自信是远远不够的,看着别人赚钱感觉很舒服,但真正进入股市后,才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所以,1997年年底,李克华也同样犯了初入股市的人都容易犯的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到处打听消息。因为有朋友告诉他,与其自己拼命研究发现股票,不如花钱买消息。结果到了1998年年底,他才发现简单地凭消息炒股,大部分股票反而没有赚到钱。   所幸的是,1998年下半年李克华开始告别散户大厅,买了电脑自己在家研究。事后一总结,才发现自己的判断也并不差,如今回想起来,李克华颇有“往事不堪回首”的感悟。他自嘲地笑着说,1998年,是我最不自信的一年,也是最失败的一年。   99%研究+1%买卖=成功   那么,怎样面对股市中的失败呢?李克华的经验很简单,就是不要悲伤,分析、总结、操作,再分析、再总结、再操作。李克华也曾有过一夜不睡觉,从5只候选股票中挑选了1只股票,结果第二天,另4只股票都大涨,就自己买的那只股票大跌,以致辛苦一个月赚的钱被最后一只股票全部摧毁这样的悲剧。尽管他的家人多次劝他,但李克华还是没有离开股市。   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后,李克华就制定了1999年炒股的原则:什么消息都不听,完全按照自己的研究成果来操作。结果1999年的收益有80%,而2000年的收益差不多有4倍多。   谈到为什么在这么短时间内,自己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时,李克华总结道,一是自己很刻苦。早晨6点钟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网,浏览各种消息,比如基本面、上市公司公告等,对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简要记录,便于在交易时间重点关注。七、八点开始看电视新闻,9点钟就坐在电脑前面等待交易了。交易时间认真看盘,对于盘中的异动股票随时关注,并记录在案。中午也不休息,看财经新闻,到下午3点收市后,总结思考并记录分析,然后写文章。晚上12点才睡觉,忙的时候也会到两、三点才睡。   第二个是正确的思想方法。刚刚开始研究股票、寻找股票规律的时候,根据哲学的一个经典理论,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因此得出股票也有规律,包括普遍性和特殊性。于是对运作比较成功的股票进行个别的研究,然后从其个性中找出普遍性的东西,总结出规律后再到实践中检验。有了定性分析,就要有定量分析,这就涉及到概率论。李克华认为,如果一类图形走好的概率是90%,就大胆地满仓操作;达到70%,可1/2以上仓位操作;如果是60%,可选择情况,具体分析后,适量参与;若在50%以下,绝不参与。有的图形非常特殊,即使有1只涨得非常好,哪怕翻几番,但同类的其它图形,可能有9只都失败了,那么这种图形没有普遍性,根本说明不了问题,即使赚钱也是靠运气。   说到这里,李克华非常自豪地拿出一摞笔记本,那是他记录总结的心得,以及用花花绿绿的彩笔对自己关注的股票手工画的图表。他说,对股票进行分类,最初是从技术面开始,以后逐步加入一些基本面的分类,至今已有45个大类,350多个小类。虽然分得非常细,但有些类型的案例比较少,自己还需要不断积累。而且我总是用99%的时间研究分析判断,只用1%的时间买卖操作。   记者看到他背靠着的墙上,摆满了很多大大的文件夹,上面写着诸如“黑马”、“止跌”、“刻意划线”、“不破不立”等字样,也许这种分类标准只有李克华本人才清楚其意义何在,但这种工作强度和细分绝非普通的股民能够做到。   交谈中,可以时时听到李克华爽朗的笑声,感觉性格比较外向。一问,果然如此。但李克华又摇摇头说,其实过去我也非常爱玩,现在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外,剩下的时间我都用来研究股票了。   为什么股票对他有如此大的魅力呢?他颇有感触地说,你一旦研究进去了,就会发现总有很多问题等待你去解决。虽然自己炒股票有了一些成果,但那也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路还远着呢。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垃圾股里的掘金王——记北京股坛奇才王燕奇 中国证券市场10年来孕育出了一个个股市高手。有做长线的,有做短线的;有善抓历史性大机遇的,有在平常的交易中屡战屡胜的。而在北京的股市奇才王燕奇,则以出奇制胜著称,他专在垃圾股中埋头挖掘黑马,事实证明他一次次吃进的股票后来几乎都成了大牛股,一次次获得高额回报。周围的股友们无不为之惊叹,称他为“垃圾股中的掘金王”。 小试牛刀即有斩获 王燕奇是一个善于把握自己命运的人。1986年,他从北京工业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家汽车厂从事生产设备设计。1989年去日本留学,主攻经济管理专业。1992年回国后,他选择了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谋求创业机会。受朋友的影响,当年即开始了炒股生涯,虽小试牛刀,但均有斩获。从此王燕奇与股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根据自己对房地产行业的独特判断,毫不犹豫地笫一笔买入深万科,获利卖出后又买入同是深圳房产板块的深物业。仅仅两个月时间,他投入的2万多元资金就增值了近一倍。1992年底,王燕奇从深圳回到北京,并从此开始了职业股票投资人的生涯。 在1993年的大半年中,王燕奇都在不停地做股票,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后期股票市场在走下降通道,他做的每一笔交易却或盈利或平手,很少有过失误,因而每周都有3%-5%的收益。聚沙成塔,这大半年里大部分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而王燕奇却获得了100%的收益。此时的他已彻底迷上了股票,并倾尽全力以自己的悟性做股票,虽谈不上什么“章法”,却也颇为成功。到年底,他成为了当时为数不多的10万元户。 早期的短线操作,养成了他对股票走势特别敏锐的直觉,他甚至靠这种直觉能够判断什么股票会涨,什么股票要跌。 做大波段赚大钱 短线操作大获成功的王燕奇,并不满足于短线微利,他又开始做大波段操作赚大钱了。要想抄大波段的底卖大波段的顶,对主要靠直觉操作的王燕奇来讲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障碍,王燕奇硬是靠一个“悟”字,攻破了如何操作大波段这道坎。从1993年夏季开始,王燕奇每天都在钻研股票的涨跌机理,每天晚上琢磨股指会到什么点位会走出怎样的曲线,第二天再拿到证券市场上去验证。对不明白的图形,一直到搞懂为止;对判断失误的,也一定要追根寻由方才罢休。每逢节假日,他更是闭门不出——每天想的除了股票还是股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王燕奇突然明白了由基本面、技术面合力构成股票大波段涨跌的机理,此后王燕奇对股票的操作也取得了质的飞跃,达到了理性操作的境界。1993年下半年,股指在下跌到859点后反弹到1124点的这一运行波段中,他大举满仓杀入,并从此开始成功地抓住了一次次股票市场的大波段。个股的炒作也非常成功,他买入的陆家嘴、真空电子、飞乐股份等,均获得了翻番的收益。3年来,王燕奇的保证金每年翻一番有多,也因善抓黑马出了名,身边常常围绕一批“追星族”,并大都跟着他赚足了黑马的钱。 恪守规则组合操作 王燕奇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立志要做中国股市最守规矩的股民。他为自己订立了10多条“规矩”,其中包括不代客理财、不超过自己的能力使用资金、实施组合投资防范风险、3%止损、根据股票走势交叉持股、只做自己选定的股票,看不懂的股票坚决不做,模棱两可的股票坚决不碰等等。 1996年,他实施既抓黑马股又防范风险的投资组合操作模式,组合中共有5只股票,并保持手中必有2只短线股、2只长线股和1只中线股,其中有相对高位的强势股,也有低位刚刚启动的个股;有顺势股也有逆势股。组合式操作令王燕奇即使在熊市中也能多次利用这种组合重仓持股并大幅赢利,被人称为“活多头”。1997年以后,王燕奇抓黑马的技法又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开始专门在所谓垃圾股中挖掘大黑马。他通过对我国股市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后发现,中国的垃圾股正是极易产生重组黑马的地方。 在中国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的王燕奇如今对盘面技术分析已非常熟悉,一匹匹重组黑马被他牢牢抓住。1997-1998年,他成功地挖掘出6只黑马,这些股票他都是从7.8元至10元以下介入,以高于买入价1-3倍的价格抛出的,令业内人士敬佩不已。 1999年初,王燕奇深感要不断适应市场大规模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学习力度,因此加盟了一家专业证券公司担任证券分析师,将自己置身于专业队伍中再学习。 2000年末,王燕奇作为“垃圾股中的掘金王”,被推荐到首届中国股市精英群体六人报告会上,向全国同行传经送宝。 把握规律总结经验 在中国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的王燕奇认为,做股票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他深信股价的波动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必须深入细致地进行探索,进而发现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设计操作方案,同时注重在具体操作中不断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不断纠正偏差,直至获得最后成功。 王燕奇将他近10年炒股不败的秘诀总结为6条:1、务必理解市场,战胜自我,根据市场及自身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2、独立分析市场,保持超然的心态,不为周围各种因素所诱惑。3、时刻记住“风险”二字,要拥有时刻防范风险的方法和手段。4、对价格理论与技术理论从根本上加以理解,继而结合市场特点把握市场在每一特定阶段的涨跌机理,并认真总结这些理论在市场中是如何反映的。5、市场很大,股票逾千只,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根据市场走势和基本面情况,精选20-30只股票长期跟踪足矣。6、操作中务必灵活,尽量通过交易手段化解因判断失误而带来的各种风险。 [em12]

[此贴子已经被编辑过]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股海大亨”:我是如何用五千赚到一个亿 1999年6月22日中午12:30,一辆黑色的奔驰车悄无声息地停在地处开发区的一家证券公司门前,车上下来的中年人面容清瘦,头上的白发依稀可见。   证券公司二楼的大户室休息厅,三五个大户正在交头接耳,中年人的头刚在楼梯口一露,大户们便一拥而上,“吴老师,你来了。”“老吴,下午的大盘侬哪能看?”“我准备出货,先出一半。”那个被称作吴老师的人满脸认真,“老王,轻工你手里有两万股对吗?我手里的轻工下午可是要全部放脱的。”老王赶紧站起来:“是吗?那么后市一开我就先走,你等等我。”“没问题。”   下午2:30左右,经过近两年盘整的股市沪指正在向它的历史最高点1558点顽强逼近,大户室贵宾1号间内的6台电脑不停闪烁着,吴开此刻已经完成了他的计划:放脱一半股票,然而他并没有闲看,作为这1号间唯一的客户,他的双手正不停地切换这6台专属他使用的电脑键盘上,一页页翻看着个股行情。   终于,沪指冲破了1558点,再创历史新高,楼下交易大厅散户中间轰然爆发出一阵欢悦的掌声,吴开的脸上也现出了一丝微笑,用不着太多计算,他也清楚知道时至今日他已经在股市里累积起了多少资产,那个数字是:1亿。   他的确有理由微笑,从3年前他的股市账面上首次出现这个天文数字时起,他的每一次巨量吞吐交割,都会使那只股票的K线“抖一抖”,3年后的今天,虽然这种人为震荡随着股市大盘的扩容而日渐式微,但吴却至今保持了这样一个让大户室同仁们挑大拇指的习惯,如果谁持有和他相同品种的股票,他在换筹时总要先打招呼:不好意思,我准备动了。   吴开微笑中蕴藏的深长意味或许会在下面的叙述中逐渐显现,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这个“股海大亨”身上。   五千元起家   20年前,当时的吴开和周围许多同龄人一样,凤尘仆仆地踏上了从安徽农场回沪的道路,比起周围的人来,他的内心除了回家的喜悦之外更多一层快慰,这是一个说出来很难让人相信的收获,“再教育”的生涯竟让他积累下了整整五千元的钞票。   “能谈谈这五千块钱是怎么来的吗?”“怎么来的?”他显然有些激动了:“告诉你,回城后我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考大学,1角4分的一本历史教材,我舍不得买,就整整在书店里看了三个小时……”   大学终究没有考上,他被分配到一家工厂的宣传科工作,不久建立了家庭。在当时,他拥有的这一切足以让很多人羡慕不已,如果生活就按照这样的固有逻辑推演下去,那么今天的吴或许完全会是另一个样子。然而就在这时,一个让吴一辈子都铭感于心的人出现了。他姓徐,是吴同厂老职工,吴告诉记者:“老徐是带我出道的人,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   那是80年代初某年的一个春节,吴开在老徐的带领下坐上了去广州的火车,几天后,他们抱回来4台“天虹”牌12寸黑白电视机,很快又在浙江出了手。这是吴第一次“跑单帮”。   再后来,书店里书的品种日渐丰富了起来,老徐和他排长队在新华书店捧回一本本文学著作,阅读完后便在淮海西路上那个爱书者自发组织的旧书地下夜市再流通出去……   一个贫瘠的时代并不意味着身处其中的人也都会是贫瘠的,在吴开看来,老徐就是个活得丰富的人,老徐教会他的那些今日看来简直鸡毛蒜皮的“买卖”不仅给他带来了物质上的回报,更是使他感到内心不甘平庸的肇始。于是,当标志整个时代不再继续平庸的新生事物股票交易出笼时,他便义无反顾地掏出所有积蓄冲进去。   40万借款恶搏   刚进股市时的情景无异于盲人摸象,至今,吴仍然记得西康路全上海第一家证券公司门前,他边啃面包边看股票投资参考书的日子。那时候,交易的柜台窄得容纳不了几个人,买进卖出的标志是在墙上挂一块牌子……   在最初的老八股中,吴并没有觅到什么机会,然而他并不着急。渐渐地,股票的品种多了起来,吴对股票操作的经验也在一笔笔小进小出的买卖中得到磨炼,两年后,他的目光渐渐聚集在一只国企小盘股上。   “我对股票的经验当时还只限于书本,这是实话,但是我那个时候就是凭书上的理论觉得这只股票有前途。”吴开在下定决心之后,迅速地找到了和他同时期下乡回城的一位朋友,一开口就向那位朋友借40万资金。   朋友是做生意的,尽管如此,40万在当时绝非是个小数目,没有多说话,一张支票交到了吴手中,原因只有一个,下乡时,是吴把不会游泳的朋友从河沟里拖了上来。这件事吴不敢告诉任何人,甚至吴的妻子也一点都不知道丈夫已经开始了他生命中第一次“冲刺”,又整整捱过了一个星期,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的目光就一直盯牢这只走势不温不火的股票,一遍遍地推算着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多少分把握……   40万全部扑了上去。当天,这只股票就开始启动攀升,吴却突然不再去股市了,而是不动声色地回到厂里继续他平日的工作,似乎完全忘却了他买过股票这件事情。时间一点点过去,股价不断上扬,吴却依旧按兵不动,他知道他通过书本看到的理论将会在这注投资上得到最大限度的证实,终于到了1993年2月,当股指首次翻过1500点时,吴开的40万获得了将近7倍的利润:280万。   直到此时,吴才把自己已经是百万富翁的消息告诉做小学教师的妻子,没有料到换来的竟是她的勃然大怒,妻子的理由令他无法辩驳:“借40万炒股却瞒着我,你把我当成什么?万一你亏了,我们拿什么来还人家!”谁都不会想到,这件原本天大的喜事会成为夫妻俩感情不睦的导火线。   南北跑单帮   潮涨总有潮落时,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只是绝大多数人们没有想到,股市的低潮会来得如此迅速、凶猛。1558点昙花一现,股指一路下行,好多身价不菲的股民连割肉都来不及便纷纷“深套”,更有甚者,经受不住大跃的精神压力而彻底崩溃。1994年7月29日,沪指数下滑至历史最低点325点,稍有股龄的投资者也许还记得伴随着这个黑色日子一齐到来的一幕惨剧:一个散户在仅有几万资金被股指“抹平”后,跃身投入了吴淞口滔滔江流之中。   “那个时候,没有人不亏的,但是我自己设置了10%的‘停损点’,现在想想,我是具有超前的‘跌停板’意识。”吴开的回忆中流露出庆幸的神情。   市道黯淡,但却并非没有生财的机会。吴开割肉空仓后,飘然离开了大户室。   几天后,他的身影出现在山东枣在。原来,股市的扩容带来的原始股发行,正是吴要捕捉的第二次“战机”。当地的人们怎么也搞不懂,这个千里迢迢赶来的上海有钱人为什么要买下这十几种在本地刚发行的一块钱一股的原始股,而且,一买就是300万股。吴老师买原始股的股权证整整装了好几个麻袋都装不了。最后,当地派了一辆拖拉机,连人带麻袋将他送到车站。   这次“跑单帮”又为他带来了收获,不久有证券机构以每股两块半至三块的价格收购吴手中的股票,吴的资产就此飚升到了千万元的台阶上。   在股灾中搏得巨利的传奇使他受到了大户室里同行们的一致推崇,无论年纪大的年纪小的,都客气地叫他吴老师,他也随口答应着,他喜欢和几个人围在一起看盘,紧张时从别人口袋里掏烟,不论好坏放到嘴里就抽,时间一长,自己感至老抽“伸手烟”“不好意思,就买几条中华牌放在大户室里,见人就发,一圈发完后,自己要抽时,手却又伸到别人口袋里去了。   然而,股市中的好运气并没有带到家中。1994年底,“吴老师”夫妻间爆发了最后的也是最激烈的一次争吵。“我想辞去公职,她和她家都不同意;她要出国求学,我不同意。”最后,两人各自坚持了自己的决定,平静地分了手,吴开在这个城市西区的高级公寓买了房,生活重新开始展现在也面前。   感情用事的炒作   近期人民日报评论员针对股市的撰文为股市的长期利好奠定了基础,记者原本想就这个问题请吴开谈谈看法,没想到却勾起了他另一段回忆。   “那还是1996年人民日报出第一篇有关股市需整理的社论时候,当时所有人都看跌,我一个人和他们争,后来我用实际行动摆给他们看,人家抛,我就是不抛……”谁知第二天,一开市股指就大幅下滑,吴开的屁股还没坐热,账面上就被抹掉了50多万,周围的人都发现他的脸色有点白。他二话不说,跳起来就走人,当天再也没见他露过脸。   “炒股对我而言是一份职业了,职业要有职业精神,那次是我头一次感情用事,也是唯一次早退,值得检讨。”吴开言辞恳切。   唱歌、跳舞、麻将他都不碰,每天晚上,吴开的必修课有两样,一是看财务报表,二是看新闻。年近半百的他记忆力之强足令很多小伙子都自叹弗如,沪深两市六七百只股,只要你报得出名字,他就能把该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说个八九不离十;每晚对每一档新闻他都不放过,从里面他总能找到自己有用的信息。有一次新闻里一家杭州上市公司老总在接受采访时谈了该公司未来资产重组的计划,吴听后第二天就飞到杭州,用一天时间实地到该公司转了一圈,回来便大量吃进该股票,资产重组股终成热点,“吴老师”可称未雨绸缪。   然而,吴的真正看家本领要算是他对股票“焐”功的精通。在旁人看来,他对一只股票上涨值期待的贪婪程度与为此付出的忍耐力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石化3块多拾进8块多放出,兴化11块多吃进50多块放出这些堪称经典的手笔让他从吴老师变成了“焐”老师,终于焐出了一个亿元的股票超级大户。“你是哪一天发现你账面上资金超过1亿的,当时的感觉怎么样?”想象这个惊心动魄的瞬间,记者饶有兴趣的问。“忘了,哪一天真忘了,要说感觉,其实最有感觉的是资金将近1亿的那段时间里,眼看着只要任同一只股票上一上就可以冲到了,这种感觉就像跳一跳就能碰到篮球筐。”吴回答得十分轻描淡写。   “炒股票很累,每时每刻,你都在跟自己作选择,下决心,拾总想拾最低,抛总想抛最高,做好,心态就很好,做不好,心态就很差,有时候短短的一天,心态好好坏坏要变几变。”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大户都会对记者说句意思大同小异的话,“吴老师是‘模子’,素质好,他的神经就像钢丝绷的一样,坚强无比。”   会赚钱不会用钱   谁都知道吴开的生活很俭朴,穿衣服从不见名牌,平时更不喜欢下馆子吃饭,在没买车之前,他的那辆凤凰牌“老坦克”旧得送给人也没人会要,但是,绝没有人会说他是一个“抠门”的人。因为他每年都要捐给希望工程一笔钱款,数目足够建一座希望小学。   两年前,他把自己家隔壁的一套房子买了下来,硬是把他恩人老徐师傅的两口接来住,徐师傅的子女还以为他要送房子给他们爹妈,还没来得及乐,他就把他们找来,明白的告诉他们,房子产权还是他自己的,哪一天徐师傅老两口“过去”了,房子他立马收回,换句说就是:你们没份儿!   有人说,股市是“三点钟前开着的银行”,三点钟后,钱就不是你的了,这句话在今年春节让吴吃足了苦头。亿万资金都放在股市里,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他才突然发现自己竟忘了提点钱出来过节,他也有信用卡,但自己知道里面钱不会多,一划卡,果然只有两千多块钱。没办法,只有跑到朋友那里借钱,连年夜饭都是在老徐家“蹭”的。   “有人做学问觉得有成就感,有人做官觉得有成就感,我觉得投资金融让我有成就感。”吴说。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一种设想,某一天你的资产一下子到两亿了,5亿了,或者有一天,你的钱全部亏光了,怎么办?”记者又问了个冒昧的问题。   “没有,我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一文不名。”   “为什么?”   “我是个钓鱼的,不是吃鱼的。”   “你有没有想过再找一个太太?”   “有,也谈过几个,可我总有点担心,她们会只看上我的钱……”吴无可奈何地笑了起来。

[此贴子已经被编辑过]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李云:炒股要讲“股感” 听说李云的名字是在某报举办的“短线高手打擂台”比赛上,没想到这位一路名列前茅的短线高手就是深圳首届证券投资大赛“金牛奖”得主。 短线最见真功夫 “我天生就是个炒股的人!”这位财经科班出身的湖南小伙的开场白充满了自信。今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李云原本是湖南某电台的财经节目主持人,1996年来深圳后一直供职于某证券公司。1999年7月,在深圳首届证券投资大赛中,尽管当时大势相当低迷,他还是在25个交易日中创下了54.8%的收益,以领先第二名18.8%的绝对优势夺得大赛的“金牛奖”。 那场大赛的时间是去年的6月28日到7月30日,李云由于报名晚了,直到6月30日才入市。他见东方集团小量封涨停,便全仓杀入,哪知第二天正赶上行情急转,李云果断将其斩掉,这样,李云第一回合的资金收益率是-4%。此后,他瞄准了当时价位偏低的次新绩优股科龙电器,并即刻重仓买入,这一役使得李云在短时间内盈利20%。接下来李云快进快出于ST板块之间,收益率升至27%。最后,李云杀进超跌股中信国安(0839),抢得可观的反弹,一举胜出。 “如果不是那么频繁的进出,在当时急跌的大势中我怎能取得如此高的收益呢?”曾在一天有过12次交易的李云深有体会地说,“短线最见真功夫,经历了那种短兵相接的实战后,我操盘才有了感觉,就像下棋多了有了手感,外语念多了有了语感一样,炒股高手也应有‘股感’。有了自己的感觉,做事才有‘准星’。” 此去蓬山无多路 要培养这种“股感”,绝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早在1996年,已经是某证券公司操盘手的李云就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共两万元投入股市,以寻找切身感觉。他于1996年11月份在15元多的价位买进粤电力A,结果被那年年底的“大跳水”逮个正着,当时李云也没多想,便慌里慌张地斩仓了,结果亏了20%多。那可是打工的血汗钱呐,李云痛心不已。 1997年,李云用了整整一个春天的时间消化了一堆关于证券和期货的书籍,直到自信地认为专业过硬了,理论功底扎实了,于是他又一次作出决定:还是趁自己有年纪轻、反应快的优势出手吧!从燥热的初夏开始追涨杀跌直到年底,他户头上的保证金从30000元又亏成了25000元,又是一个20%,他突然在并不寒冷的南国感到了严冬的来临。 “1998年对我来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确立了我与股票须臾不离的缘分。”李云于这一年把账户转到了南方证券,并在这一时间对过去的操作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李云不再认为自己了不起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年的打打杀杀倒也给自己奠定了做短线的基础。他在9元的价位吃进中科健A(0035),两个月后以16元的价格卖出,获利近90%。接下来的深科技(0021)、中信国安(0839)等股票同样给李云带来不菲收益。 李云也有改变战略的时候。1999年的李云把兴趣转到了“垃圾股”上,同时操作手法也从原来的短线为主改为中长线相结合。他买的ST白云山、ST振新,一直持有到今年元月,获利150%。不要框住了手脚 “一定要有耐心。”李云举了一个例子。今年9月,一个北京大学毕业的朋友,现在已是证券研究员了,他在经过认真的研究之后发现麦科特这只股票不错,便在该股上市的第一天以16.8元的价格买进,之后他跟李云说:“我要找个保险柜把股东代码卡锁起来”,言外之意是一定要长期持有它。谁知第二天,当股价在17.5元至18元之间震荡时,他终于忍耐不住在17.60元的价位走掉了。“除了手续费,我每股还赚5毛钱,只有一天的时间呵。”他得意地告诉李云。但后果谁都知道,半个月后麦科特涨到了28元。真是不识股票真面目,只缘身在股市中。 与整天泡在股市当中的股民相比,李云倒显得有点轻松写意。“如果像赌徒一样只想赢,没有风险意识, 没有亏钱的心理准备,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只有用投资者的眼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看得分明。”李云这样谈起了他的炒股心得。 作为一个一年250个交易日都觉得有行情做的短线高手,李云认为做短线投机是他的第一炒股理念。在目前国内股票市场上,投机就是寻找投资的机会。如果你能把握好短线机会,你的投资收益将是惊人的。算一算,如果以10万元入市,一年250个交易日每天都能有10%的收益,那么10万元将会变成多少呢?1000万元。 投机炒短线,李云向记者抖露了他的投机秘诀:第一,如果一只股票突破半年或者一年的阻力位,那么突破后的第一个涨停板应该追进;第二,看准要买的股票,下手要快,不要害怕;第三,紧跟股市热点;第四,不要给自己定太死的目标位。 李云最后强调,炒股最好能做到心中无股,讲原则但不能被框架束缚了手脚。要做到这些,最终还得靠“股感”。 投机就是寻找投资的机会——和李云关于市场的对话关于选股 记者:做短线讲究“稳”、“准”、“狠”,这就要求一个短线高手要有一套自己的选股思路,以短线操作闻名的你,在选股方面有何诀窍? 李云:面对深、沪两市上千只股票,我采用的是层层剥离筛选法。 从行业分布上看,我比较看好高科技股和“垃圾股”,这相互对立的两类股票蕴藏的投资机会却是对等的。高科技股是市场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投资科技股看中的是它的高成长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科技股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因此我在选择科技股时,一般要“过四关”:一是看它所处的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二是看它在本行业中是否具有优势;三是看当时大盘处于何阶段,是牛市还是熊市;四是看它处于什么价位,在顶部还是在底部。 记者:你刚才谈到比较看好“垃圾股”,这倒是个新鲜观点? 李云:我认为在中国股市里超级“大黑马”往往就藏在“垃圾股”中间,尤其是小盘“垃圾股”,就怕它“垃圾”得不够。 其实,我选“垃圾股”是有根据的。首先是政策上还没有建立起退出机制,所以,就不能忽视“壳”的价值;再者,我一般选“垃圾股”中最差的,这些公司的重组会更迫切;第三,我选“垃圾股”时,如果加上有利空消息“配合”就更理想了,利空消息往往意味着买“垃圾股”的最佳时机到了。巴菲特有句名言:如果有什么利好就不用通知我了,但如果有什么利空一定不要忘了告知我。 记者:除了上述两类股票,对于一般投资者关注其他类型的股票,你有何建议? 李云:当然了,股市中更多的人关注的并不完全是上述两类股票。一则现在中国股市当中的所谓高科技股的价值多数已被高估,透支了远期投资价值,让投资者不敢碰;再者,“垃圾股”的高风险,也让一般投资者望而却步。因此,更多的人更多时候买卖的还是传统行业的股票。 我在做一般行业的股票时有自己的几大原则:首要的是流通股本不超过5000万股;绝对价格要有个顶,一般不超过10-20元,相对绝对价格来说,当时的市况和公司所处的行业都可以看成是是次要的;地域上的要求也很重要,这往往表现为市场上的板块联动。如近几年新疆、湖南的股票走势强劲。关于买点 记者:在选中了你看好的股票之后,你是如何选择最佳介入时机的? 李云:对于不同类型的股票,我在介入时机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对于新股,我一般会在开盘后的第一个5分钟作出决定,如果能在5分钟内收出阳线,换手率超过10%以上,就意味着要立即杀进; 对于“垃圾股”,我一般要等到利空消息出来时进仓。如我买PT振新选择在它刚由ST“改编”过来时,买ST郑百文是在取消两类股票的跌幅限制之后。 其它的股票我一般选择中低价的庄股。所谓中低价,我个人的界定是在10-20元之间,并且要长期在箱底或着接近箱底震荡,这时建仓是最安全的。假如错过了这样的机会,还有一次最后的机会,那就是股价走势以斜线向上推进的过程中突然加速时。我买济南百货和泰山石油都是在第一次大幅上扬后追进去的。 记者:一天当中,你买股票一般会选择在什么时间? 李云:除了中长线选股外,追涨的短线品种我都在上午10点钟之前买进。有人说下午更容易发现强势股,我不以为然,下午的大盘是明朗了些,但好股票也大都涨势已高。关于卖点 记者:刚才在你的对账单当中,我发现深天地23.98元的历史高价就是你抛出来的,你在卖点的选择上有何经验? 李云:我在抛股票时从不设严格的止盈、止损位。特别是追涨的股票,如果第二天没有高开,我一般都会走掉。 记者:今年的股票走势有这样一个特点:在股价抬高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出现了第一根阴线,有人认为是震荡,但往往会一去不回头,这时股民应如何把握? 从技术上讲,要区别庄家骗线其实并不难。对于走势当中出现的第一根阴线,要看它的实体部分是否深入前一天阳线的实体部分,如果没有就是庄家的骗线行为,反之则应该慎重。 现在的股市很大程度上来说是“资金市”,如果是成交量的特别(10%以上)、持续的放大(3-5天),也应该先出货观望为妙。这里特别说明一点,如果是涨幅过高的股票,没有成交量也要小心,海虹控股前期就是无量跌停的一个明证。

[此贴子已经被编辑过]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