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2011年7月21日金银岛投资报告

2010-07-21    周四

《盘面特征》:股市正在进行一场战斗,大盘就是我的望远镜

上证综指下跌28点,收报2765点。深证成指收报12301点,下跌92点。沪深300指数收报3059点,下跌32点。中小板收报6055点,下跌66点。创业板收报915点,下跌15点。两市成交量昨天是1831.5亿,今天是1779.3亿。

有色、煤炭、船舶制造、领跌大盘。

银行、钢铁、地产等蓝筹弱势调整

大消费类个股相对活跃。








《盲人摸象》:短期股市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们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巴菲特

【市场观点摘要】:

北京首证:再度缩量回调两市疲态尽显

科德投资:担忧国际板抽血市场波动加剧

大摩投资:缩量调整后完成探底

国金证券:进入头部构筑阶段


【他山之石】:

《巴伦周刊》:准备迎接150美元的油价

原油价格在今年夏季有所回落后,然而到明年春季前很可能会大幅飙升。这将会损害经济,但不会是一场灾难。

美国经济从未彻底准备好应对更高的油价,从一定程度上讲,正因为如此,当油价上涨时,经济会付出惨重代价。不过,准备程度可以通过认识到油价的可能前景而获得提高,目前的油价前景相对黯淡,但或许并不是灾难性的。

尽管最近油价较4月份的高点回落了20%,但未来12个月内,原油、取暖油、柴油、航空燃油和汽油价格很可能创出新高。待油价在今夏进一步回落后,石油市场长期牛市的第二个阶段或许会在今年秋季开始,第一个阶段发生在2007年至2008年。

随着石油生产商的闲置产能逐渐下滑至令人担忧的水平,到明年春季前,月平均油价有望达到创纪录的每桶150美元,期间会触及165美元或170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加仑4.50美元的汽油价格将成为常态。这将使消费者的钱包瘪下去一大块儿,同时增大消费者对节能汽车的需求。

油价短期内的持续回落应该会对今夏的经济带来好处,但之后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害。2012年春季预计发生的石油冲击将损害经济的扩张,但不会扼杀经济增长,而是会使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季度增速损失约1.5个百分点。

尽管会带来苦果,但这一预测却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极端。暂时的油价飙升和下跌通常会在报纸和互联网上成为新闻焦点,在电台和电视台上成为热议的话题,但对经济来说,重要的是至少几个月内的平均油价。《巴伦周刊》估计刚刚过去的二季度的实际油价约为110美元。这样,如果预计到明年二季度前油价会涨到150美元,上涨幅度就是40美元。油价很可能在数月内保持每桶150美元的水平,之后才会在扩大供应的承诺下逐渐回落。

尽管如此,就算是到明年春季上涨40美元至150美元,这个水平也远远偏离了石油市场本身所暗示出的油价前景。上周,20126月交割的西得克萨斯中质油期货合约交易价格约为99美元,而20126月交割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只有112美元。

Bullish Review of Commodity Insiders通讯和网站的发行人布里齐(Steve Briese)说,商业套期保值者非常不看好石油,他们正把资金投向自己确信会赚钱的地方。这些人目前在纽约商品交易所期货和期权市场上的净空头头寸量达到创纪录的高水平。由于历史显示这些人常常是正确的,布里齐得出的结论是,做空的利润潜力非常大。套期保值者从事大宗商品交易,因此在这些问题上有丰富的专业经验。

《巴伦周刊》认为,今夏尽管存在一些做空的机会,但机会并不大。此外,虽然商业套期保值者的经验应予尊重,不过恕我直言,就算是专业人士也可能出错。我们认为对看涨石油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买进机会。

研究公司Cornerstone Analytics的石油分析师罗斯曼(Michael Rothman)在预测市场行情上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他预测油价会较长时间维持在每桶170美元的高点。为证明自己的观点,罗斯曼援引了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执行总裁田中伸男(Nobuo Tanaka)的话。田中伸男曾在623日发表讲话,当时国际能源署宣布将释放美国和其他27个国家持有的6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这助长了石油市场的抛售。国际能源署位于巴黎,代表石油消费国的利益。

市场看来受战略石油储备释放的影响很大,尽管释放量仅相当于全球石油日消费量近9000万桶的三分之二多一点儿。以这样的日消费量,全球16亿桶的紧急石油储备只够供应约18天。石油生产国满足全球日常石油需求的能力更为重要。

释放6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表面上是为了帮助填补战争造成的利比亚石油产出缺口。但田中伸男也把这一决定归因于对石油输出国组织 (简称:欧佩克)闲置产能的担心,该组织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的闲置产能尤其令他担心。田中伸男在讲话中不出外界所料地说,他与主要石油生产国进行过密切磋商。他在欢迎产油国通过动用闲置产能增加石油产量的同时,也提醒说投产需要一定的时间。

罗斯曼评论说,要注意田中伸男讲话的言外之意,他的讲话使人不禁担心沙特阿拉伯在增加石油产量方面可能存在问题。

《巴伦周刊》的预测是,沙特本月将增加石油产量,其结果是油价将继续回落。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大宗商品研究部门负责人阿里第纳(Hussein Allidina)是另一个看涨油价的人,他认为欧佩克增产只会促使该组织的闲置产能降至“不可维持的水平”,沙特阿拉伯的情况尤其如此。阿里第纳送给沙特的绰号是“闲置产能的王国”。

虽然阿里第纳的态度比罗斯曼要谨慎,但他们对油价总的担忧态度却是相似的。按照阿里第纳的预期,布伦特原油在明年年底之前的最高平均价格可达每桶140美元。阿里第纳在20099月曾撰写过一份题为《原油供需状况在2012年之前将再度趋紧》的报告。他在报告中预测了石油闲置产能最终降至微不足道水平的过程,认为这种局面将推高油价。

全球石油舞台剧中有四个主要角色

在石油的需求方,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大多数欧洲国家。还有印度和中国等非OECD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目前正在迅速增长。

在石油的供应方,有利比亚、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等欧佩克成员国,以及挪威、墨西哥和一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等非欧佩克产油国。

在石油市场牛市的第一阶段(2007-08年)以及第二阶段(预计将从今年开始),推动油价上涨的动力其实是相同的。非OECD国家对石油的渴求给石油供应造成了压力,而非欧佩克产油国增加的石油产量并不足以满足这类增加的石油需求。

2000年以来,尽管发生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的经济低迷、本世纪初的全球股市繁荣、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2008-2009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但全世界的石油日需求量仍以每年平均110万桶的速度增长,而在此期间非欧佩克产油国的石油日产量一直在一年均不足60万桶的速度增长。2000年时,非OECD国家的原油需求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7.7%,只占全球总需求的三分之一多一点,而现在这一比例则达到了48.5%,几乎占了全球石油总消费量的一半。

石油需求的增长使人对市场是否有能力保持稳定的石油供应更加迫切地感到担忧。换句话说,人们担心石油闲置产能不足。石油闲置产能在技术上被定义为在3045天内就能被持续开采出来的未开采原油。在石油闲置产能方面或许最需要了解的一点是:只有欧佩克成员国才具备这种产能。非欧佩克产油国或许已经在开足马力生产石油了。

2007-08年那轮牛市达到最高潮时,原油的月均价格在20087月升至创纪录的每桶133.40美元,并在711日短暂升至每桶147美元。虽然油价暴涨肯定对发端于2008初的全球性经济衰退起了雪上加霜作用,但即使没有油价暴涨,经济衰退也会发生,因为此次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住房市场泡沫破裂。

但经济衰退反过来也会对油价产生影响。美国、德国和日本等OECD成员国的经济陷入衰退,意味着市场上的石油需求减弱,这对油价上涨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最终助推了石油价格的回落。

与此相反,OECD成员国的经济稳定而温和的增长,将对正在到来的石油市场牛市第二阶段起到支撑作用。接受研究机构蓝筹经济指标(BlEconomic ue Chip Indicators)调查的经济学家们普遍预计,未来四个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为3%,德国和英国经济也将温和增长,而遭遇地震打击的日本在明年之前将恢复经济增长。

即使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放慢下来,非OECD国家的石油需求增长速度也应继续快于OECD成员国的石油需求增速,而预测人士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将会放缓仍未形成共识。其结果是:市场对石油闲置产能的挤榨力度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世界的石油供应能力正在耗尽吗?

未必。利比亚最终将恢复每日150万桶的石油供应能力。伊拉克有巨大的石油供应潜力,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供应潜力甚至更大。此外,随着美国事实上暂停在墨西哥湾开采石油局面的结束,以及允许在阿拉斯加的野生动物保护地开采石油,美国的石油供应也有可能增加。

每桶150美元的油价预计将鼓励人们增加石油产量,从而导致油价逐步回落。但这些因素在2012年春季之前都不大可能对油价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还是为油价上涨做好准备吧。(Gene Epstein/ 本文译自《巴伦周刊》)







《股海夜话》:金银岛岛主的股市日记

指数今天已跌破第四个上升楔形的底边,大家该减仓了。

下一步,将再次考验大收敛三角形的底边(黄线),大约在2730点附近。

Snap1.jpg
2011-7-21 18:14



如果再次跌破大收敛三角形底边,本轮2610点开始的上涨,只是指数对跌破年线的一次反抽,届时,请大家清仓!







《机构视点》: 各大机构解读市场

地方债务解决方案猜想.rar (330.8 KB)







《热点透视》:拨开市场迷雾,深度剖析本质



全球化负债时代


全球化负债时代的最大特征是成本全球共担。


在这样一个时代特征下,有两个核心问题需要厘清:一是通胀未来如何演变?二是资本未来如何演变?


先谈第一个问题。


在全球化红利时代,全球性的通胀基本被压制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这里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也迅速改变着全球化。其作用机制是,这些发展中国家吸纳了发达经济体转移而来的资本和产能,提供了从货币到通胀之间的“缓冲垫”,全球都在享受闲置产能被利用所带来的欢愉,这就是“高增长、低通胀”的背后根源。


因此,通胀不是消失了,而是被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吸纳了。换句话说,发展中国家扮演全球化红利时代的通胀吸纳池。


这带来的问题就是,一旦闲置产能空间没有了,由货币向通胀的传导就被打通了。而由于全球的产能都集中到了中国,因此,一旦中国的闲置产能空间消失了,发达经济体是没有多余的闲置产能来填补的,全球就要开始为通胀买单了。


从传导链条上看,通胀的源头是流动性泛滥,即通胀始终是货币现象。


但从货币源头到通胀末端,是通过产业链条来层层传导的,当有大量的闲置产能空间时,过剩货币被中间的闲置产能吸收了,这表现为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即闲置产能是货币到通胀之间的“缓冲垫”。


反之,当这个“缓冲垫”被抽走后,货币到通胀的传导周期就大大缩短了。


全球化负债时代与全球化红利时代的一个区别就在于,从货币到通胀之间的“缓冲垫”没了,全球范围内再也找不到能够吸纳通胀的新池子(非洲有一定的潜力,但池子小得无法对冲全球的“水龙头”),这是当下乃至未来十年全球必须直面的通胀环境。


当然,“缓冲垫”没了,只要源头控制住,通胀一样不会失控,但问题就在这里,未来十年全球的货币环境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之一当然是各国央行在金融危机期间投下了天量流动性,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各国政府在过去十年养成了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毫无自律性可言。如今,要让这些政府克服掉十年沉积下来的陋习无异痴人说梦。更何况,这种长年积累下来的陋习已经让各国政府负债累累,使他们既无心更无力来摆脱借债度日的模式。截至20102月,全球各国负债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到2011年,全球政府的债务预计将破45万亿美元。


“缓冲垫”没了,货币源头还在不断放水,而人性的贪欲又亘古不变,未来十年,通胀将成为全人类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也将是全球化以来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通胀时代。


全球化负债时代,通胀不息!




(四)




.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