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2010年7月19日金银岛投资报告

2010-07-19      周一


《盘面特征》:股市正在进行一场战斗,大盘就是我的望远镜

上证综指上涨51个点,收报2475点。沪深300指数收报2682点,上涨66个点。两市成交量昨天是10673亿,今天是1445.8亿。

煤炭、券商、稀土永磁等板块领涨。

农林牧渔、保险、教育传媒板块涨幅相对偏小。

两市板块处于全线上涨状态。







《盲人摸象》:短期股市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们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巴菲特

【市场观点摘要】:

大同证券:2400点获支撑大盘有望震荡盘升

华融证券:经济回归市场筑底价值投资时代来临

世基投资:大盘剑指2500点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

联讯证券:趋势短期向好继续持股待涨


【江湖豪杰论市】:

最牛经济如何“炼出”最熊股市

在主要市场中,2009年上半年,中国A股涨幅世界第一;2010年上半年,中国A股跌幅世界第一。

只看这个数据,很难理解宏观经济数据最靓丽、经济增长最稳定、被称之为世界经济复苏核心力量中国经济体,会映射出如此股市。

现在的股市逻辑是:经济好,政策退,货币少,股市跌;经济弱,政策进,货币多,股市涨。

何等怪异的一个逻辑圈?但这个病情是怎么形成的?

2008年中,虽然欧美经济开始迅速恶化,但中国的宏观政策还在收缩。于是导致了政策修复,金融危机后,当年11月开始,4万亿如流星一样降落,光芒灿烂且冲击力巨大,政策的摇摆幅度之大令人咋舌。

如果说过去多年嚷嚷的“政策市”,较大程度上依赖于仅施加于股市的政策,那么现在变成了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股市的“新型政策市”。

这无疑是个进步,因为宏观政策会对真正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而且常常会是重大影响。

从贷款和GDP的关系中,我们不难看出,2008年底的政策导致了什么——贷款余额增速远超GDP增长,单位资金对GDP的贡献度越来越低。

2009年底是40万亿贷款余额对应33万亿GDP2010年底,将是近50万亿贷款余额对应36万亿左右的GDP——连续两年,中国将平均以3元的新增贷款对应1元的GDP增长。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6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撰文,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观点令人深省:“我国作为一个大国,长期主要依赖投资、外需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大经济的不稳定性,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刺激政策开始的17个月后,大家看到的焦点事件是:核查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调控房地产行业,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关闭落后产能。结合贷款对GDP的“帮助”越来越弱化,就非常容易理解这些拐点式的政策了。

没有一个政府希望出现经济危机,总是叠加多种政策于经济体,但是仅靠政策期望改变经济,无非将叠加出未来的压力——没有一个政策可以真正左右一个“大体量”经济体的运行。

但政策的变动及其威慑力,令市场转变预期,是一个并不冲动的选择。

对于股市来说,勇猛的宏观政策,会产出勇猛的后果;天量的资金可以把市场轰到天上去,当钱开始变少慢慢撤出的时候,市场就会掉下来。

这个意义上,2009年上半年的第一,与2010年上半年倒数第一之间,有着勇猛政策的因果。

宏观已经生变,微观的诱发因素也出现了。无需再过多纠缠于股指期货、房地产政策、医药价格政策、新股发行量太大等因素打压市场的讨论了

多种统计数据已经开始将不好的预期体现为现实了,比如PMI采购指数——这个指数往往被认为是工业的晴雨表——创一年来新低。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结果?凯恩斯主义不是正鼓励这样的经济刺激么?在过往的两年中,他成了全球各国宏观政策的灵魂。

但我们也许偏离了凯恩斯的前提,反而推高了资产价格。

凯恩斯主义核心前提是什么?那就是“直升飞机撒钱”,其核心思想是雨露均沾,平均分配以提升社会整体消费能力,诱发经济增长的核心原动力。但我们的大量固定资产投资,其实难以普遍提升社会整体消费。而大量资金无处可去的时候,房地产价格被爆炒,资产价格开始暴涨。

即便不考虑国家财政收入占比GDP的比例和其增速的巨大,也不难得知在投资项目资金的分配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不合理。

仅从上面提及的一个因素来分析:连续两年都是3元贷款“拉动”1GDP,那么,这3元的贷款未来的偿付贷款(甚至利息)的能力在哪里?

如何能令市场放心经济运行趋势永远向好?19992000年的天量银行坏账,无非是源于之前的政策刺激,简单的历史回忆容易形成简单的市场共识。

短期的下跌或许是个微观因素,或者是市场情绪,甚至在中国,有可能是哪个很牛的基金经理有了自己独特的判断引发市场整体调整,但从去年7月份开始跌到今年6月底,跌一年,就肯定是宏观因素了。

在宏观因素上,一切都准备就位,就差一个或者一批诱发因素。

4月中开始的房地产调控,4月底开始的地方贷款平台核查,6月底开始的医药价格方案讨论稿,这些都是触发因素。

根据笔者的统计,如果以30倍市盈率作为中小型公司的估值中枢,过去的3年时间里,估值水平的波动为上下50%。也即,即便企业经营业绩在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估值可以是15倍也可以是近50倍。

既然宏观已经生变,微观的诱发因素也出现了,为什么市场不能再次重复那个涨多高跌多狠的“魔咒”?无需再过多纠缠于股指期货、房地产政策、医药价格政策、新股发行量太大等因素打压市场的讨论了。

这一次,历史是否会改写?历史是否会证明散户的进场是正确的?

管理资产超过市场市值3成的公募基金的行为,无疑也是宏观政策之外另外一股影响力巨大的力量。上半年甚至看不到有盈利的公募基金。

他们先是想明白了大周期行业,比如金融、地产、有色金属、汽车等的未来趋势不乐观,将这部分行业配置的比例降低,带来了这些行业股票的腰斩;然后,腾挪出资金将新股发行的询价水平提升到4080倍市盈率——虽然有的新股发行时曾出现过这样的状况,但今年的新股发行几乎全如此,就显然是有问题了。

他们的动作对市场影响巨大!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625日持仓A股账户数为5399.77万户,较前一周增加3.8万户,并接近5403.76万户的历史最高值。

一般而言,持股账户数量高,意味着散户大多进场了,肯定是个头部。但这个历史经验隐含的前提判断是:公募基金的行为永远是正确的。

但这一次,历史是否会改写?历史是否会证明散户的进场是正确的?

目前位置,代表大蓝筹的沪深300指数,整体估值水平,已经接近1315倍市盈率了,即便是50%分红率,也远超一年期存款利息了,也不低于国债的回报率。而马上将到来的中报数据,跌得灰头土脸的蓝筹公司的业绩很值得期待,最少在短期,应该能与非常悲观的中期预期做一次有效的抗衡。








《股海夜话》:金银岛岛主的股市日记

628日的报告里,我曾写道:

“我认为后市大盘的走势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在2300点之上筑底,在23002600点的区域里震荡慢走,形成圆弧底或潜伏底;另一种是下台阶式反刍吸筹,在目前区域吸筹完毕,打压200个点,在2300点一带稳住,展开一段反刍式吸筹,然后再打压200个点,在20002100点区域再次吸筹。

具体会选择哪种方式,目前还判断不出,得边走边瞧。”

时间过去20天,从现在的K线走势图观察,指数很有可能在2300点之上筑底,但不是“在23002600点的区域里震荡慢走,形成圆弧底或潜伏底”,而很可能是在23002700点的区域形成头肩底。如下图:

Snap1.jpg
2010-7-19 18:04



目前这个头肩底的左肩已经构筑完成,现在正在构筑头肩底的头部,我估计这个“头部”会是个W双底,2319点为第1个低点,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第2个低点,共同来构成头肩底的“头部”。

连接528日和622日的最高点,形成指数的短期压力线,今天指数正好受到该压力线的压制,如下图:

Snap2.jpg
2010-7-19 18:04



如果指数无法向上突破该短期压力线,明天就将回调,那么“头部”W底的第2个低点就会在近期出现(一般不会低于2319点),此时是逢低买股的最佳机会,如果出现这种机会,希望大家适当提高仓位,最少也不能低于50%

如果指数突破了该线,我认为也走不远,因为头肩底的头部不会跑到肩部位置去,所以近期指数还将回调,去找“头部”的第2个低点。出现这样的情况,仓位就和上面一样。

当然还有我判断错误的可能,指数一鼓作气突破短期压力线,跑到右肩位置去构筑右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上周五716日的最低点2389点就是“头部”W底的第2个低点,23192389形成个不规则的W底,构成了头肩底的头部。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我会尽早提醒大家满仓。










《机构视点》: 各大机构解读市场



“中央已拨600余亿资金加码保障房”寓意深刻.rar (220.87 KB)













《热点透视》:拨开市场迷雾,深度剖析本质




别人恐惧时 我安静地思考


如果中国政府此刻宣布一项7000亿元(超过1千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中国国内和国际范围内,会作何反应?


会马上有评论指出这是“中国重新开始新一轮刺激经济的计划,以避免经济突然失速的风险”;更有人会进一步强调,“这是政府对2010年政策退出的一次纠偏,或者说,政策组合的取向将会重新变得宽松”。


事实上中国在2010年下半年一开始,就宣布了一项“7000亿投资计划”,但各方给予的关注并不太高:中国国家发改委75日宣布了更为宏伟的大开发计划,国家计划今年新开工23项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6822亿元,这一规模大约占西部大开发过去9年投资总额的1/3


——继0811月四万亿“全国大投资(时间涵盖2009-2010)”后,中国于20107月在西部又投下6822亿(时间涵盖20107-12月)。匡算起来,这个投资规模,其实与四万亿不相上下。


必须需要强调的是,我认为这一次中央在西部投下的6822亿并不是重返“保增长”的政策脉络,而仍然是侧重于“调结构”。正如李克强副总理在75-6日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所讲,“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市场空间、回旋余地和发展潜力巨大,是我们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方向”。


这个6822亿的新增投资,有三个值得关注的政策意图:


其一,中央在政策激励上,继续从“面”上,转到“点”上。即便是第二波财政刺激,也不再是全国范围内铺开,而是选择重点经济区域。


其二,考虑到6822亿属于很大规模的投资,这事实上是一种典型的财政刺激和政策松动。


其三,中国想借此向全世界尤其是欧美表明,为了确保复苏的持续性,要审慎拿捏政策退出的力度和节奏,并适时作出调整,以体现宏观决策的灵活性。


上述三个层面的政策意图表明,在2010年下半年,中央依然希望保持“松财政”的政策思路,从而构建出“松财政+紧货币+调整产业结构”的宏观政策组合。


2010年上半年的退出进程中,政策组合是“紧财政+紧货币”,属于力度偏大、取向偏紧。


不过,从5月、6月官方讲话的侧重点,以及75-6日高规格的西部大开发会议所透露的信号看,政策组合基本上回到了“松财政+紧货币”,而且“紧货币”的力度也会较之2010年上半年有所收敛。


考虑到政策组合的取向开始“求稳”,我认为有必要对2010年下半年经济金融保持“适度乐观”,而不是继续悲观。


一如去年12月我认为2010年政策退出会引发金融市场的混乱,在20107月,这个说法可以开始调整为:“政策退出转向求稳,对于金融市场恢复平静,将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








.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