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基金的质疑充斥各大论坛,而对于基金的各种质疑也屡屡见诸媒体,基金行业也从神坛跌进了地狱。半年时间内,基金投资者出现高达万亿以上的损失,作为资产管理人的基金公司无论如何都逃脱不了关系。
证监会在2006年12月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发行之后,就已经刻意控制新基金的审批,直到2007年3月才重新开闸,而到了2007年9月,新基金发行再次停止,直至今年3月。2007年只有6个月时间有新基金发行,而在其余时间,真正唱主角的却是基金大比例分红和基金拆分等持续营销手段。而因为瞄上“净值归一”基金而被套的投资者不在少数。
“对于拆分和大比例分红也需要反思,现在回头看,助长了投资者的不理性投资行为,并且在‘净值归一’之后,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涌入,很多这时候进场的投资者深套其中,但是如果没有出现这一轮大跌之后,那么基金业内也不会反思这些手段有什么坏处,毕竟通过这些方式,基金做大了规模,因此,当时大家认为这是一个中性的营销手段。”《21世纪经济报道》引述某基金业内人士的观点称。
晨星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黄晓萍认为,明知道投资者不理解,作为专业机构,不应该为了扩大规模而刻意引导他们。基金行业普遍都这么做,实际上就是拔苗助长。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群航认为,基金公司在宣传的时候也存在以自己的利益为重的状况,这让很多投资者都感觉到不是很舒服。“比如一些基金在宣传上,过去就积极宣传长期投资,但是现在的市场行情下,不敢宣传长期投资了,就极力宣传定投,希望基民通过定投形式分摊成本”,王群航认为,“这里面就存在一些逻辑上的混乱,第一,既然认为现在买入的话可以分摊成本,那么现在加仓买入基金同样也可以起到分摊成本的作用,但是实际情况是基金自己在减仓,很多基金仅仅保留一个基本的仓位;其次,最近基金公司发新产品的时候,员工为什么不大比例认购?”
“在判断股市不行的时候,基金公司应该向投资者充分揭示风险,如果投资者没有这样的风险承受能力,那么就应该建议投资者赎回,而不是在宣传口径上从建议投资者长期持有到建议投资者进行定投,建议长期投资是建议投资者一次过大笔买,建议定投则是让投资者拆散了少量分批买,本质都是一样的。”王群航认为。
有基金业内人士认为,代销渠道同样有需要反思的地方。“到了2007年,证监会对于基金公司的监管已经非常细致,基金公司在做持续营销的时候能够宣传的东西非常有限,对于基金公司的监管非常规范。但是对于代销渠道,证监会无法监管,在2006年底到2007年,各代销渠道之间拼规模非常激烈,而这时候新进的投资者非常不理性,代销渠道一线的销售人员对于投资风险的揭示也非常不足,这就导致新进投资者预期非常高。”某基金主管市场部门的高层透露。
代销渠道实际上现在也要为他们的不理性的行为付出代价。“现在销售最为困难的是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三省地区。在2003年、2004年这样的时候,基金的销售非常困难,这时候北方片区基金都是卖不动的。但是到了2006年之后,这些地区的投资者在财富效应的刺激下,开始有了投资需求,到了2007年下半年,这些地区的投资者是最为亢奋的时候,2007年所有基金公司负责北方片区的北京分公司的业绩都是非常好的,就是因为这时候这些地区的投资者非常疯狂,很多投资者在最高点的时候全仓杀入。”上述基金公司高层透露。
“现在销售情况还算不错的片区就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的代销渠道和投资者都比较理性,很多投资人很早就开始买基金,有些03年、04年就开始买,一直拿着没动,虽然指数大跌,但是很多投资者在基金上是赚钱的,他们受的伤害就小了很多,这些投资者对于基金的买卖时机有着自己的判断。”上述人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