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同方大股东原扬言如果改革方案被否决将不再提出新方案,但在10日方案遭流通股股东否决后,公司管理层已经改口说将总结经验教训,重启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公司董秘甚至说出了“早做比晚做好,做比不做强”等颇具觉悟性的话。目前,清华同方收到股东提交方案百余份。
清华同方之“前倨后恭”起码透露出:一家国资控股试点公司的全流通“对价”方案,并不代表着“出资人”在该类公司上的“底线”,“分散决策”存在讨价还价的谈判空间;进而透露出,在如何化解股权分置问题上,包括以什么方式、怎样定价等方面,或许相关部门谁都心里没底,于是把方案交付市场验证,试点的确具有通过“实践检验”,为股权分置改革全面铺开探索路径的性质。
这是涉及判断股市根本走向的重要信息。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部分官员一直以个人身份喊话,全流通问题解决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市场智慧”;在事关打破既得利益格局的重大市场制度变革中,他们呼吁发扬民主是有原因、有深意的。民主有利于制衡既得利益者,民主有利于发现市场改革有效路径,最终,只有依靠民主,才能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发展打开空间。
转型社会市场化变革需要破除“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悖论。种种迹象显示,股市改革似有打破“硬壳”的可能。在此次表决中,投出3302万股反对票的“散户投资者”堪称伟大!
但凡对中国内地股市有较为深刻理解的人都明白他们为什么伟大。其一,在改革预期无法锁定、有“补偿”比没有“补偿”好的情形下,这些投资者毅然放弃了“拿现钞”机会;其二,于公司一再发出“威胁”后,他们没有屈服,“以手投票”,客观上表达了对市场改革的信心。
清华同方流通股股东的表现再次昭示股市变革不乏“群众基础”,与此同时,还应该看到,证监会对经过自己“预审”的试点方案被自己力推的分类表决制度否决,并没有流露出郁闷不快或张惶不安意思。直接监管部门在最为“敏感”的“对价”问题或者是没有承受直接压力,或者是有应付压力的办法,在一定意义上,可视作市场规律已获得“立锥之地”的征兆。
游离于经济强劲增长大背景,中国股市长期滑稽地“倒悬”着。这对谁都有害无益!惟有市场化转型能够解各方之困。现在开始,投资者当对此抱以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