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样成熟的金融体系当然知道次级按揭的风险。因为知道,所以才将次级按揭产品证券化,将风险转嫁到全世界,这是经典的不良金融产品营销。
美国的金融家们绝顶聪明,他们制造了流动性(大量印美元);美国通过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将美元转化成为其他国家和企业(主要是创造价值国家和出口资源国家)外汇结余;然后再用美国房地产吸收这些流动性。这种用砖头再次收回美元的逻辑,本质上就是将全球美元货币财富转化为美国国民财富。
这是一个完美的纸币换财富的游戏。这个游戏的绝妙之处,就是次级按揭产品证券化。它将借贷行为转换成了投资行为,次按产品拥有人永远没有机会将产权还原成为债权,必须接受投资失败。一句话,由于投资失误,他们将自动放弃他们国民创造的财富和他们用本国资源换取的财富。
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做:金融产品创新,其前提条件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这其实仍旧是古老的犹太金融骗术的翻版:用巧妙包装的垃圾换取你的优质商品和资产,让你所有的辛勤劳动化为乌有。这是不折不扣的金融掠夺。
中国将承受巨额外汇损失
由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依赖出口的国家,降低了国民福利,本国民众购买力不足以支持过于强大的生产能力,为了维持就业,就必须接受美国制造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换句话说,就必须接受美国人印刷的美元。也就是说,必须借钱给美国人买我们的产品。为了维护这一逻辑,这些国家只能进一步降低国民福利,进一步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进一步破坏环境。这种逻辑形成了一种类似“烟瘾式”的沉陷。
任何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没有创造价值作基础的货币发行,提供给经济体系的不仅仅是流动性,其结果必然是货币贬值。这就为美元大规模贬值预留了伏笔。于是,问题出现了,当美元贬值的时候,谁持有美元?
要知道美国国民是不储蓄的,他们已经通过金融工具大量借贷,拥有大量的动产和不动产。货币贬值的时候,他们将是资产升值的受益者。美国政府只有负债,绝无现金负担,美元贬值等于削减政府债务。美国企业正在以极快的速度用现金回购股权,最大限度地减持现金。一些敏感的香港商人也开始大规模减持现金,大量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
最大的受害人将是持有巨额美元外汇的国家、企业和个人,当中首当其冲的无疑包括中国政府、企业和国民,将承受巨额外汇损失,而国民财富将蒙受不低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损失。
通货膨胀将引致经济危机
次按风暴最终将以美元大规模贬值为结局,那将带动主要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的相对贬值,意味着人民币购买力的实质下降,结果是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事实上,这一轮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资产价格(股市和楼市)狂涨,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马上就会发生的是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已经临近了,可怕的经济危机也不是遥不可及。
很多人谈及通胀,就会反覆论证供求关系。那意思是说,中国百姓手中的有限货币,面对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永远供大于求,不会通货膨胀,只有通货紧缩。这是一个可怕的伪命题。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假设前提:永远不提高劳动力成本,永无止境地破坏环境,持续地掠夺性开发资源。如果这一前提不存在,供需矛盾当然会逆转。
事实上,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已经非常高。市场定价的劳动力已经开始出现价格上涨,民工荒就是一个例子。猪肉价格上涨是另外一个例子,农民无法长期亏本提供无限供给。很快将出现的粮食上涨将不仅仅是一个例子,那将是所有问题爆发的一个前奏曲。
结论十分可怕。被挤压到极限的劳动者有着无限需求,而无法无限提供供给。有限需求和无限供给不过是一个神话,神话破灭的结果就是通货膨胀,失去控制的通货膨胀就会成为经济危机。
外储构成国民福利损失
老牌的帝国主义欧洲是清醒的。欧元对美元持续升值,从谷底计算升值超过50%。欧元区的资产也在不断地升值。并且,富有的欧洲并没有大量持有美元。同时,他们基本保持了国民经济发展与国民福利的平衡。它们通过提供流动性增加国民福利,而不是压缩国民福利。
中国,或者说大多数后工业化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障碍。那是无数次热战和半个世纪冷战留下的阴影。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就必须富国强兵。富国,几乎不可避免地就会对国民福利进行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削弱。
然而,外汇储备与高地价政策一样,是一种针对国民的特种税收。毫无疑问,这种特种税收可以迅速累积国家财富,增加国家实力。但是,作为一种隐蔽的税收,它会不断地侵蚀国民福利,削弱国民购买力,导致社会分化,使国民经济结构畸形化。
大规模外汇储备,不仅仅是一种货币政策,也是十分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当这一政策走向极端就成为一种极负面挤压国民福利的政策。只不过,这种通过货币政策进行的特种税收行为,具有隐蔽性和渐进性的特征,不易理解和不易被发觉。
需要重复一遍的是:外汇结余是一种国民收入。当这种国民收入不能转化为国民支出时,就相当于政府向国民征收的税收。当所谓的外汇储备变成他国国债或境外投资时,就成为中国的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本质上是国民福利转移,当投资失败(贬值)时,构成国民福利损失。中国国民福利损失,可以视同为中国政府对外国国民的无偿补贴。
令人十分忧虑的是,如果这种特种税收完全转化为国家财富也无可厚非。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富未必一定民穷,国家可以照顾国民。但是,事实却未必如此。与高地价政策一样,外汇储备的受益者,却未必是政府。在财富的大规模再分配过程当中,国内外的利益集团通常成为最主要受益人。国家经济政策很可能会“异化为”剥夺国民福利的工具,甚至是转移国民福利的工具。
要知道,一切都是在现行制度、法律、政策范围内进行的。要知道,一切都是为了发展和复兴而进行的。
宏观经济政策应让利于民
次按风暴并未立刻、真实地冲击中国经济,就如同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还没有形成台风,还没有在中国登陆。但是,这并不是说次按风暴与中国无关。恰恰相反,它未来可能的登陆地点就在亚洲,甚至就在中国。
中国的管理层时间并不充裕,中国需要果断、系统、全面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并非想像的那么复杂,一言以蔽之,让利于民。但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绝对比想像的困难,因为涉及中国宏观政策的管理部门繁多,立场和利益错综复杂,协调和统一极其困难。
让利于民的方式可以体现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各个层面:
例如,财政政策。取消所有针对企业的政策性补贴(如大企业价格垄断、外贸企业出口退税、低资产资源使用税、国企利润不分红等等)。
例如,货币政策。不再执行负利率;压缩存贷款息差;放弃盯紧美元的汇率政策,逐渐放宽汇率波动幅度,直至取消联系汇率机制。贫穷的中国不应成为资本输出大国!
例如,税收政策。弱化针对劳动所得的税收;强化针对资产和资产增值的税收。将税外收费纳入法律约束,减轻人民负担。特别是必须规范土地买卖收入,不能使之既逃脱税法又逃脱预算法的管辖,成为无约束的各级政府大金库,成为中国经济的乱源,成为中国腐败的发源地。
例如,房地产政策。必须建立中国城市微利房政策。由政府无偿拨出土地,按城市人口比例提供不可转租转售的微利房,补贴低收入居民,抑制房产价格狂涨给城市居民带来的生活贫困化。
总之,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政策调整,让利于民,迅速而有序地提高国民福利,提高国民的购买力,提高国民购买力在GDP中的比重。用内需的迅速提高,消化供给过剩,抵御通货膨胀危机的冲击和破坏。这无疑严峻的考验着中国人的道德勇气和管理水平。
不再接受西方价值掠夺
中国不是没有懂经济的人,只是缺乏勇于并且能够揭穿经济现实,关心国家利益和国民福利的“经济学家”。目前,活跃于中国学界、商界和政界的“经济学家”,那些人实际上是各种国内外商业机构产品销售的推销员。机构以高薪豢养的“经济学家”或者“分析师”们,关心的是机构的利益或利润,可以直截了当地说是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争取国家利益和国民福利不是他们的目标。
中国历史上从不缺人才,但类似于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的种种变革多数以失败告终,原因就在于往往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与国家和国民利益相背驰。传统上,中国思想家不熟悉经济问题,许多人实际上没有搞清楚财富和产值这样最简单的经济学概念。我们知道发展是硬道理,将发展简单定义为GDP的高速增长,为了GDP不惜剥夺国民福利、破坏环境、浪费资源。
我们不知道资产和资产增值的含义,更加不知道财富和财富积累的意义,不了解GDP的高速增长并不意味着资产和财富的增长。我们不知道劳动所得不等同于资本利得。我们知道如何创造价值,却不知道如何拥有价值,甚至不懂得价值转移和价值剥削。正因如此,才会接受价值剥削和价值掠夺。可能我们要换一个通俗一点的说法:国民财富积累是硬道理。
不过,也不能悲观。毕竟中国拥有一个优秀的领导集体,有一个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执政党,有超过十亿识文断字的国民。中国作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不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国不会被资本再次殖民。我们也不相信,已经觉悟了的世界可以长期接受西方国家如此无耻和放肆的价值掠夺。(香港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