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黑石IPO让中投入“套儿”?

今年1月份,黑石集团聘请了前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主管该公司的中国业务。据称,中国投资首笔投资之所以选择入股黑石集团,推动者就是梁锦松。

“梁锦松是我们在香港的合伙人,他与北京很多高层领导都有很好的关系。在中国国家高层领导访问美国时,在一些重要场合中,我本人也是在梁锦松安排下有机会与中国领导人会面,介绍我们集团的特点和对中国的外储投资提出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黑石集团董事长兼CEO史蒂夫·施瓦茨曼忍不住对媒体夸赞梁的忠诚和实用。

但史蒂夫·施瓦茨曼对梁的夸赞,也泄露了黑石对中国的潜在危害——因为在国有企业投资并购领域,如果只有外资是“赢家”,绝对代表不了中国之赢。

近年来,黑石这样的并购基金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是建立富裕资金和在低利率时代的基础之上——低利率使得PE以低成本获得大量借贷资金,通过杠杆收购完成一系列大型并购,再将被收购企业股权转让并获得高额回报,完成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套利过程,廉价债券可谓PE的火箭燃料。

但当这样的游戏向中国官员传达了它的妙处后,已经接近尾声了。今年,高风险杠杆收购领域的融资成本已经迫近6年来的高点,它必定会冲击到PE的融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向公众发行股票来融资变得相对更有吸引力,因为这是无需偿还的“永久性贷款”,也是低利率时代结束的标志性事件。

然而,黑石集团股票价格节节走低的事实,说明在对黑石的评价上,华尔街投资银行家持有与中国政府完全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态度。

华尔街投行和投资者普遍看低黑石股票,主要源于以下投资风险:

第一,投资者购买的不是黑石管理的基金,而是基金管理公司,而股市投资者中的大部分人是冲着黑石旗下基金的高回报情况而购买黑石股票的;

第二,为黑石集团过高的估值支付高溢价。黑石IPO估值已高达其2008年预期收益的20倍,远高于高盛及雷曼兄弟等类似金融公司。黑石去年收入23亿美元,IPO之后,黑石公司的市值达400亿美元左右,而雷曼兄弟公司过去1年收入40亿美元,其公司股本也才370亿美元。

第三,购买黑石股票,实际上是在赌黑石正在或将来投资的项目的利润率能够维持过去数年的水平。然而研究分析普遍认为,在一个全球性并购高峰期,激烈竞争引起被收购公司价格飞涨,未来几年PE的投资赢利水平不大可能还像现在这么高;且美国国会“第一法案”一旦通过,对黑石等PE公司的盈利能力将构成致命打击。

第四,投资者对黑石公司内部运作毫无发言权。因为黑石公司是业主有限责任合伙企业,它的股市投资者是信托单位持有人而非股东,不拥有进入公司董事会和要求公司聘请独立董事的权利,甚至公司董事如果决定出售黑石也无需获得信托单位持有人的同意;另外,投资者对黑石合伙人的薪酬毫无发言权,因为有限责任合伙企业没有义务设立薪酬委员会来核准薪酬制度。

种种迹象表明,黑石IPO是华尔街资本集团贪婪本性的集中体现。然而更坏的消息在于,黑石上市这一事件本身发生的背景,连同美国次级债危机,标志着美国资本市场将迎来一个衰落周期。

对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而言,也许尴尬的不是上述风险是建立在30亿美元巨额投资基础上的,而是黑石高溢价的首次公开售股40亿美元当中,中国政府投资独占其中的30亿美元——中国概念和国家外汇储备概念抬高了黑石IPO估值,但这恰恰成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支付高额投资成本的原因。

虽然黑石承诺给予中国投资公司4.5%的折扣,但前提是30亿美元提前到账且任由黑石集团高估IPO价格。对比外国公司在IPO前以极低的价格购入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高达25%的股权,而后IPO时无不大发横财的情景,确实有天壤之别。

然而,有失意者就必然会有得意者。据报道,在黑石集团上市后,其创始人史蒂芬·施瓦茨曼将从公司获得4.492亿美元现金,并将持有公司24%的股份;另一位创始人彼得·皮特森明年即将退休,他兑现了大部分的股权,拿走了18.8亿美元的现金,从而将持股比例降到了4%;而梁锦松先生更属于此次上市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这种重大的融资和投资事件,在中国之所以频频发生,是有其必然性的。首先,在于中国过于巨大的外汇储备导致国内严重流动性过剩,资金有“走出去”的被动要求,投资黑石看起来符合经济大势;其次,金融投资的技术性门槛,让官员绩效的考评有机会成为空白;再次,能与外资特别是华尔街金融巨头打交道,似乎成为了判断是否具有开放意识和国际化能力的重要标志;其四,由于人事纽带主导下的商业关系,为参与交易者从中谋利提供了可能。

国有资产运作何方?

受人民币升值和国内证券、房地产投资风潮的吸引,大量的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投资基金、对冲组合基金等大举进入我国证券、房地产领域进行投机炒作,甚至伙同其他国际资本对我国进行金融冲击。

对于如此PK中国国家利益的PE,国内的态度却是仰慕并积极将其引入中国市场。黑石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出口转内销”模式,并且完全抵消了所谓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对外投资政策功能。

考虑到对冲基金根本不能创造实体经济价值,中国投资黑石然后黑石再投资中国,不论主观动机如何,它的客观效果,实际上就是协助黑石集团掠夺中国财富,最后体现为黑石集团账面盈利或股价攀升。而在中国投资公司的账面上,表现的则是外汇储备的增值。但是国民资产的平衡表,绝不只中国投资公司的一张。

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国务院国资委也达成一份合作协议,声称为国有企业“走出去”提供资金支持。根据国资委的信息,国资委将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推荐优秀的中央企业,由后者帮助中央企业加大海外投资力度,尽快使中央企业成长为更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据称已有16家央企纳入中投公司视野。

可以想象,中投公司将拷贝汇金公司入股国有银行的模式入股大型央企,并且帮助央企在全球范围投资。但是,黑石集团在其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是否将承担中国投资公司的全球代理人和战略合作伙伴角色呢?目前已经透露出的事实是,黑石取代中国投资公司与国资委洽谈国企并购业务,并由国资委和地方领导人安排东部各省的访问行程,以及很快宣布的黑石收购蓝星集团20%股权的举动。

而国有中央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已经越来越表现为外资持有更高的比例,以及投资项目远离国人的视野。在房地产和廉价工业品、重化工等行业投资的带动下,经济过热已成定局,看起来这对一些企业的经营较为有利。但轻装上阵的国有企业,虽然普遍摆脱了过去经济效益低下的状况,但仍然摆脱不了并购的命运。在中国此轮并购大戏中,除了资本市场的中央部队分肥之外,外资将扮演关键角色。从水泥行业到化工行业,外资PE之手已经尽揽无疑。

然而,如果产权多元化如此重要,为何国外投资者成为惟一的选择?实际上,由于所有权主体缺位,控制国有资产的部门、地方政府、经理人员愿意通过企业并购交易为部门、机构谋取任期内的流量收入,以及从事产权交易可能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学博士曹建海)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