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家股改公司出炉 十大看点惹人眼
除去中小板的20家企业,主板20家企业的选择标准,明显是以蓝筹股为主,上海汽车、民生银行等等,这些都是各个行业的龙头,将进一步提升其内在的投资价值。
非流通股比例较高
中小板作为股改的“排头兵”,其率先全面股改愿望较为迫切,而剩下的20家企业中,其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就是非流通股比例较高,比如上证所本次推出的12家企业,非流通股比例均在50%以上,其中超过69%的达到了7家。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非流通股比例较大,因此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较为容易,而大股东要求股改的愿望也较为强烈,这样形成的方案也容易被市场接受。
地域分布广泛
入选的40家企业中,中小板20家,上证所12家,深圳主板8家。上证所首批公布了12家企业,原本“呼声”很高的上海本地股仅仅只有3家入选,没有一家上海本地小盘股入选。
本次公布的40家企业,除去上海本地股较为集中之外,两市均兼顾了地域的广泛性,以上证所本次推出的12家企业为例,共计10个省市,其中还包括3家公司同属于上海,而深交所推出的28家企业,则包括14个省市,涉及17个行业。因此交易所希望通过全面“开花”,来充分调动各地股改热情的意图已是非常明显。
中小板有点“抠”
10送3几乎成了本次40家企业的标杆,中小板尤为明显。本次入围的20家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支付对价选择了10送3,高于这一水平的不多,而第二批试点中,中小板企业支付对价的平均水平约为3.8股,两相比较,本次股改的20家企业相对“吝啬”了不少。
蓝筹公司很厚道
10送3作为中小板最常见的对价水平,与主板公司形成了一定的差别。本次推出的不少蓝筹股都拿出了较为丰厚的对价,以上证所12家企业为例,平均支付对价水平约为10送3.2股,因此主板市场与中小板相比,股改方案明显更具吸引力。
较少出现增持计划
五部委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专门提到大股东增持,即“通过大股东股权质押贷款、发行短期融资券、债券等商业化方式,为大股东增持股份提供资金支持”。这显示出,管理层比较支持大股东进行二级市场的增持,以维持股价的稳定。
不过,从中小板的股改方案来看,目前还没有大股东推出增持计划,大多公司的大股东只对在什么时间、什么价位上进行减持一事,进行了承诺。
深交所主板:每周不超过10家
深交所28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进入股改程序。据深交所透露,主板股改公司将成熟一家推一家,每周公布的方案控制在10家以内。中小板的40家公司,将分两批完成,此次推出了20家,另外20家的股改方案也可能同时推出。
从已披露的股改方案来看,股改全面铺开后,各公司的停复牌时间分成三段。
第一阶段:停牌沟通期:披露方案的20家中小板个股将自9月12日起停牌,最晚于9月22日复牌,此段时期为股东沟通时期。
第二阶段:复牌交易期:上述公司将于9月21日之前(含当日)公告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沟通协商的情况、协商确定的改革方案,并申请公司股票于公告后次日复牌;公司未能在9月21日之前(含当日)公告协商确定的改革方案,公司将刊登公告宣布取消本次相关股东会议,并申请公司股票于公告后次日复牌。待召开股东大会股权登记日的次日起,上述个股再次停牌。
第三阶段:停牌投票期:从召开股东大会股权登记日次日起停牌,至改革规定程序结束之日止。
蓝筹股仍有上升空间
本次上证所12家企业平均对价支付为3.2股,高于股改试点阶段10送3股的水平,对于蓝筹股推出的较为丰厚的方案。这对于前期默默无闻的蓝筹板块,应该形成一定的助推作用,而蓝筹板块的启动,对于向上突破千二大关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关注重点当然还是非流通股比较较高,同时市净率较高的品种。
暴炒个股有风险
40家企业中,上海本地股虽然所占比重最大,但是上海小盘本地股却没有一只入选,而支付对价的水平也并未突破前期的比例,这使得前期市场对上海本地股以及中小板股的预期炒作有过度之嫌。
随着40家公司名单和方案的“水落石出”,对于前期暴涨的股票将会构成沉重的一击,因为这导致了预期的落空,对于高高在上的股价也难形成有效的支撑作用,因此投资者应警惕前期涨幅较大的股票所具有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