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打新”资金一个半月暴涨4倍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从6月5日,第一只新股中工国际网上发行时的2046亿到如今的8010亿,A股市场的新股申购资金已经暴涨了4倍。而这竟然只用了45天时间。

    8000亿天量排名第三

  据统计,截至7月25日,沪深证券交易所的A股流通总市值约为16000亿元,8010亿的申购资金已经超过市场流通市值的一半。而与6月底的最新A股市场存量资金相比新股申购资金更是多出一倍。场外资金的入市势头可见一斑。
  在新股申购的历史记录中,8010亿的冻结资金也创下了历史第三高的单周冻结规模。历史上新股冻结资金最高纪录出现在2001 年7 月最后一周,当时江汽、华纺、烽火、北生、茅台、花炮等6 支新股密集发行,累计冻结资金余额创下9286 亿元历史纪录。

  不过,当时为期两年的牛市正处于最后的疯狂,新股发行如日中天。相比之下,如今的A股市场不过是牛市刚起步,显然,目前市场的新股申购热情在同等指数背景下,已经创下纪录。

  3波浪潮带来6000亿

  过去45天的公告数据显示,A股市场内的新股申购资金入市明显分为3波浪潮。第一波为新股发行启动至云南盐化发行,当时参与新股申购的客户数在100万户上下,新股申购资金在2000亿~3000亿之间。

  第二波以中国银行发行为标志,申购资金量突破5000亿大关。参与申购的机构数量增长50%以上,客户总数突破200万。与中行发行前相比,此后新股发行的冻结资金量和中签率水平均明显跨上新的台阶。

  而第三波则以上周5只新股的交叉发行为标志。相关公告显示,5只新股的发行冻结资金突破8000亿元,参与申购的客户数量超过260万,相比期初上涨1倍。各路机构个人资金均全力投入摇新股。新股发行和申购呈现典型的供需两旺的局面。

  摇新机构增长近1倍

  从资金来源上说,反应快速的机构资金显然是目前一级市场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而个人投资者的资金也在持续稳步增加,并有逐步成为申购中坚力量的迹象。

  网下参与询价的机构数量显然是机构摇新热情的一面“镜子”。全流通第一股中工国际发行时,网下申购机构家数是132家,中国银行的申购家数是167家,而最新的大秦铁路的申购家数已经达到231家。关注新股申购的机构数量呈现急速增长的势头。

  而日益多元化的资金性质也大大催升了资金总量,机构资金的来源除了场内传统力量---股票基金和券商自营资金外,一些机构的创新理财产品、上市公司和实业资金、大型国有集团、保险资金成为支撑起数千亿新增资金的主要力量。

  上市公司积极“摇新”即是一例,G宇通于6月22日公告,将拨认购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参与新股申购,G京城乡随后也推出不超过4亿元的新股认购计划。G水业也有类似“摇新”计划。

  创新的理财产品更是层出不穷。具备新股申购概念的中信稳定基金发了42.06亿。一些券商的理财产品也接踵发行。此外,创新的保险品种,社保基金组合等新资金来源,都积极入市成为新股申购的新生力量,这些资金同样推动了市场内资金“水位”不断上涨到目前的水平。

  收益率高企持续吸引资金

  当然,机构和个人资金源源进入一级市场,显然是看中了一级市场的丰厚收益。一些积极的新股申购机构表示,新股申购的高收益和新股发行的节奏频率明显超过他们预期。业内对于新股发行的年收益预期不断攀升,直接导致涌入的资金越来越多。

  其中,中国银行的成功发行显然有着重要的示范效应。据来自一些机构的测算,参与中行的网下网上申购的预期收益率接近1%,而且是在数十亿的资金量级上,这对一些大机构显然具有绝对的吸引力。

  另外,目前平均每周3~5个股票的发行速度,基本保证了资金不会空转。新股申购行为的"常态化",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和年化收益率,并开始对于场外低风险资金形成致命吸引力。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