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所罗门兄弟公司鼎盛时期的辉煌,可能有人不信,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现在投资银行界数一数二的摩根士丹利的业务实力只是它的零头。1986年,高盛公司总裁在谈到公司上市前景时的说法是:上市可以帮助高盛“与行业内占据首位的强大的所罗门兄弟公司竞争”。1985年,《商业周刊》的一篇文章称所罗门兄弟公司是“华尔街之王”,这个称号逐渐流传开,演变为外界对所罗门兄弟公司总裁约翰·古特弗伦特的称呼。
然而,就在六年后,发生了轰动一时的所罗门兄弟公司违规投标国债事件。这一事件使其受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1997年,所罗门兄弟公司被旅行者(Travelers)集团并购,与后者旗下的美邦(Smith Barney)公司组成所罗门美邦公司;1998年,旅行者集团与花旗银行合并组成花旗集团;2003年,花旗集团将“所罗门”字头从所罗门美邦公司中去掉。所罗门兄弟公司从此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在所罗门兄弟公司风云变幻、极盛而衰的历程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宿命和启示?上世纪80年代之前,所罗门兄弟公司在华尔街的地位虽然名列前茅,但还算不上唯我独尊。奠定其在华尔街霸主地位的,是名为住房抵押贷款债券的业务。简单地说,这项业务是把银行或房贷公司对个人的单笔住房贷款集中起来,转化为标准的可交易债券,卖给各种机构投资者。这是一项金融创新,是由所罗门兄弟公司的一位交易经理鲍勃·多尔最先付诸实施的。
这项业务之所以能为所罗门兄弟公司带来滚滚财源,有几个原因:第一,这本身是一项有效的金融创新,能为交易各方带来资本优化配置后产生的商业利益。第二,在1980年前后,美国经济当局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控制货币供应,拉高了市场利率,使大批房贷公司陷入亏损,为了避免房贷行业的崩溃,美国国会出台了一项税收豁免法案;而为了得到这种豁免,房贷公司必须出售他们的抵押贷款资产,这为所罗门兄弟公司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债券“原料”。第三,所罗门兄弟公司有一支强大而精明的销售队伍,他们有本事将那些成本低廉的住房贷款债券高价卖给各路机构投资者。
刘易斯·拉尼埃里是所罗门兄弟公司推广住房贷款债券的最大功臣。有同事评价,他是那种能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的销售天才;他个性强悍,行动果敢,做事不达目的不罢休。1979年,在被任命为公司抵押部(即住房贷款债券业务)经理后,他按照自己的风格和意愿大力扩充抵押部人员。1982年至1985年,拉尼埃里领导的抵押部创造了所罗门兄弟公司乃至整个华尔街的利润神话:1982年,他们创造了1.5亿美元利润;1983年为2亿美元;1984年,1.75亿美元;1985年则有2.75亿美元。当时,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全部税前利润是7.6亿美元。在华尔街,拉尼埃里领导的抵押部所创造的利润,超过了其他所有公司相同业务的利润总和。所罗门兄弟公司和拉尼埃里本人走到了事业的顶峰。
在所罗门兄弟公司的辉煌道路上,有大部分企业成功都包含的因素:机遇、创新、杰出人才和特定的企业文化。那么危机在哪里?成功的偶然性、企业文化的粗鄙和人际交往中的阴暗。
在拉尼埃里和其他交易员为所罗门兄弟公司赚进丰厚利润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欺瞒、短视行为。在与所罗门兄弟公司进行交易的时候,机构投资者们经常会被劝说以高价买入自己不久前刚以低价卖出的债券,差价为所罗门兄弟公司享有,而他们对此一无所知。而在所罗门兄弟公司内部,交易员“立大功”的表现之一,竟是把即将带来亏损的证券从公司账上推销到客户手中。这些杀鸡取卵的行为腐蚀了作为公司长期竞争力基础的客户信任。
拉尼埃里有一句“名言”:“如果不是因为我在这儿可以为所欲为,我早就不干了。”这句话反映出所罗门兄弟公司扭曲的薪酬体制和激烈的内部斗争。作为华尔街的头号投资银行,所罗门兄弟公司居然没有建立一套与业绩明确挂钩的交易员薪酬制度,的确不可思议。但这确实是1985年以后,所罗门兄弟公司最赚钱的几个交易师—豪伊·鲁宾、斯蒂夫·鲍姆等陆续跳槽的原因。拉尼埃里倒是没有跳槽,他于1987年7月16日被总裁约翰·古特弗伦特当面通知解雇,原因是由于热衷内部斗争,他已成为所罗门兄弟公司的“破坏性力量”。此时,所罗门兄弟公司已经走上了衰亡的不归路。
数年后,1991年5月,致命的打击出现了,所罗门兄弟公司被指控通过提交虚假客户报价而在美国财政部债券拍卖中进行逼仓。他们实际控制了94%的债券操纵发行,这大大超过了法律规定每位经纪商持有不得超过35%的上限。事情败露后,约翰·古特弗伦特辞职,一名交易员入狱,所罗门兄弟公司对政府和私人起诉者支付了总计20亿美元的赔偿金。
在所罗门兄弟公司走向衰亡的最后时刻,他和美国财政部赌了一把,结果输掉了这个曾经在华尔街叱咤风云的金融帝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