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18)刘董秘:要为股票找大庄

题记:现代社会都提倡奉献,雷锋精神就是奉献精神。可惜我们许多上市公司只是索取,不讲奉献。它们钻尽门路上市的目的只是圈钱,至于给股民的回报,很多时候没有考虑,而且中间许多利益也落到个人,与企业无利。相信这种现象会随着股市的进一步规范而逐渐变化,但现阶段还是要“以存疑的态度看待企业各种现象”。fficeffice" />

刘秘是我认识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董秘中一个。他原来在机关工作,下海到企业搞董秘,于是都叫他刘秘。他眉清目秀,仪表堂堂,为人热情大方,开一手好车,身边不乏“红颜知己”,本来朋友就多,担任董秘工作后,交际愈发广阔,天天莺歌燕舞,日日觥筹交错。公司也有一笔资金交给他运作,盘就放在我这个证券部,于是与我也相熟了。

刘秘碰见我最常见的话题就是感叹、抱怨没有人来炒他公司的股票,这其实是所有上市公司的通病,一个良好的正常的公司的股价,如果被严重估低,当然会使公司的方方面面感到颜面难看,也会影响公司的业务拓展,因此都希望有庄家光顾自己的股票。刘秘也一直积极利用自己交际广、朋友多的条件去寻庄、找庄。期间也搞过两次小运作,小试牛刀有点收效。第一次是在96年初,时值年报公布期,那时时兴公司年报公布时只预报分红方案,俟股东大会才决定正式方案。这一年刘秘公司的效益般般,因此在预报时宣布不分红派息,股价自然应声下跌,但仅仅过了几星期,又突然宣布正式方案改为送一转增二,股价受消息刺激,又呼呼涨起来,这一跌一涨,知道消息内幕的人,可就赚了一把。第二次是刘秘公司要上一个重大项目,这个消息可不能轻易说出去,于是有人找上门要“有偿”求购信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100万“咨询”费成交,于是股价又波动一番,先是小报上频频散布市场传闻,一些不大不小的股评家有意无意透露“内幕”,股价于是也蠢蠢欲动,刘秘公司便在报纸上发表澄清公告,恐慌的人当然或斩仓或出货,但股价如同长江流水在曲曲折折之中反而蜿蜒向上,终于在股价的加速上行中,消息正式公布,这一天成交量大增,股价创出新高,K线图上却留下长长的上影线。内行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短庄,炒一把已经跑掉了。

刘秘对这些小策划小运作实在不满足,他矢志要找一个大庄,这不,他的公司股票上市已三年了,马上内部职工股就要上市了,不找个大庄家,把自己的股票恶炒一番,怎么对得起公司的“乡亲父老”呢?所以这一阵刘秘特别忙,去上海、上北京、下海南、赴重庆,吃了无数饭,请了无数客,见了无数人。这天碰见我,一脸的疲惫,我说,庄找得怎么样嘛。他说,难难难,都是一些口头革命派,见一拨,谈一阵,谈得挺好,就是拿不出钱。我说,怪不得你公司的股价这一阵象打摆子,一会儿上,一会儿下,都是你找的一些散庄缘故呀。这天,刘秘很高兴地邀我去见一个人,是某著名券商北京公司的老总,姓李,见面寒喧之后,这个李总就开门见山,朗朗而言,你这个股票,我们做定了,你放心,我这个券商的实力你也应该知道,我准备用5个亿资金来做,做一个长庄。刘秘在一旁听得眼珠子发亮,我也浑身发热。接着他们双方转入合作细节,刘秘提出的要求是内部职工股400万能一次性以12元转让,李总则还价10.5元,双方争来论去,又转入操作的细节:信息的配合,资金的调度等等。我在一旁插不上嘴,突然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么重大的交易会让我来旁听呢,我悄悄打开股票机,发现几天不注意,刘秘公司股票已连续涨了数日,价格也涨到9元多,而且上升趋势明显,现在有了这样重大消息作支撑,岂不是“涨”途无量,心中不禁激动起来,恨不得立即杀入买上几十万股。正在着迷之时,那位李总转过身对我说,你尽管跟庄,保证让你赚钱,你不要跟我抢筹码,抢庄,不然我把货都砸给你。我赶忙说,我们只买一点点,一点点,保证支持你们的“革命”行动。回家路上,刘秘兴奋不已,我也为他找到这样有气魄、有实力的庄家而高兴。第二天收市,我打电话找刘秘问情况,得知他又带两个股评人士去见李总,不知何意。不几天,报上发表了一位股评人士有关这只股票的投资价值报告,文章最后对其股价的预测是18元,也就是比现在的价格要高出一倍多,于是市场上又掀起一阵抢购之风。只是奇怪,这股价一到11.5元就掉下来,仿佛有无尽的沽盘,这那象有5亿资金支撑的股票呢?凭多年的盘口经验,我感觉不大对头,又打电话给刘秘,他的话含含糊糊不着边际,也讲不出所以然。不久,股价到底撑不住,一下子就跌下来,我看大势已去,只好恨恨斩仓出局。事过之后,静下心回想,头脑一清醒,也就知道这回是上当受骗了,这个李总拉大旗作虎皮,扬言做庄,其实已悄然进货,然后利用见一批批人之际广泛宣布,鼓动其他人来抬轿子,自己逢高派货。什么5亿元,什么长庄、大庄,什么买内部股,都是幌子,实际上也就是炒一把就走的过江龙。股票市场就是这样,充满了险恶和欺诈,一些机构、大户为了赚钱,可以施展种种手法来引诱人入局,迎合你的贪念、欲望、崇庄心理而请君入瓮。这以后好一段时间,一直没有见到刘秘,我知道他这次裁了大筋头,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损失,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是听他的消息而奋勇杀进去的,我想象得出他的狼狈:每天有无穷尽的电话,无数次的解释,无法说的事实,说不清的前因后果,一个人有时金钱上的损失可以忍受,但因误解而导致的名誉上的沾污却更叫人心痛。所以,有一句股市格言说:劝人买股票招人怨,刘秘此时此刻,体会必然更深。终于有一天,我碰见他,不小心又提及那个李总,他狠狠地说,他再到深圳来,我非叫人卸他一只胳膊……,我笑着问,还找庄吗?他怔怔地望着我,不言不语地摆摆手,那种无奈、急迫、不甘、愤懑之情仿佛都凝结在这摆手之间。

我知道刘秘找庄行动肯定在继续,而且会越来越紧迫,因为职工股上市日期已十分迫近。据说这次他公文包中放着一张1000万元的汇票,不是活动经费,不是资金证明,而是作为与庄家合作的筹码和诚意,意思是共同出资,同舟共济,共担风险。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新股在一天天发,股民也一天天增加,证券市场每天花样百出,让人目不暇接。我们忙忙碌碌,为涨跌而奔波,有时真觉得烦燥和苦恼,看着一闪一闪的行情屏发呆,这么多股票买什么呢?炒什么呢?我突然发现,刘秘公司的股票不知什么时候已悄然起动,崭露头角,价格超越了12元,而且犹如黄河东去,有不回头之势。我拿起电话欲问问刘秘,想想又放下,我又拿起话筒准备通知下单买进,想想也放下。这是一个机会?还是一个陷阱?我不知道。不买,赚不到钱,不买,也不会亏钱;不买不熟悉的股票,不买太熟悉的股票;问题股不玩,妖股不碰……,无数股市格言在我头脑中奔来闯去,我下不了决心。我于是每天看着,看着这股票慢悠悠地沿着45

欢迎光临个人论坛股票投机艺术


19
)刘博士:刻意追求不如顺其自然

题记:一分努力不见得有一分收获,刻意强求不一定能得好成果。所以人生在世,有童年的欢乐,有青年、中年的辛劳,也有老年的安逸,不要去执意改变。炒股也是一样,要靠智慧、靠勤奋、靠悟性,也靠运气;有时操心太甚反而收益并不好,顺其自然,或许会做得更好一些。fficeffice" />

本星期一股市大跌,长长的阴线创造了四年以来最大的跌幅,收益化烟,资产缩水,美好的憧憬化为泡影,现实再一次印证,股市的辉煌许多时候都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纸上富贵而已。大跌之余,许多人会反省,为什么我没有能在高位上逃掉呢?回过头看看,其实已经有许多预兆:政策上的信号、图形警告、时间窗提示等等,现在明白过来,头脑清醒了,也已经迟了。其实没有什么奇怪和后悔的,股市就是后悔的场所,炒股就是后悔的过程。涨了要后悔,后悔没有买到更大的黑马,后悔没有卖到最高价,后悔没有多买一点。跌了自然更后悔,后悔自己没选好股,后悔听信了专家的话(或者是没有听专家的话),后悔自己太贪太执着。这最后的后悔倒是道出真缔,一切后悔不都是贪恋二字作怪吗?时至今日,你清醒你明白,但在大市活络、股价大涨之际,你会听得进吗!你会在意那政策的信号吗?那图形的变化吗?即使注意到了,你也可能有更多的理由去解释、去回避。行情很难把握,主要在于你的心态,你的私心和贪欲。不要期望你比股市高明,不要期望你能超越股市、超越指数、超越个股,不要期望你有过人之见,只要你能稍稍整理一下你的理念,持一颗平常之心,你就满不错了。在股市一天,不要言胜,不要称雄,也不要懊伤,有股市就会有涨跌,有涨跌就会有机会,不要刻意去追求顶和底,顺势而为,有时会更好一些。

下面讲一个刘博士逃顶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91年,那时内地对股票还不知所以,股票市场只限深圳一隅,时逢股市低迷,证券部门可罗雀,当时只有五只股票,称之为“五朵金花”,价格甚低。有两个股民,一个是经济学博士,姓刘,一个是律师,姓李,在同一单位工作。这二位倒是先知先觉,投资意识浓厚,在9月份最低迷时分别以3.1元买了 1000股宝安股票。不久俩人有出差任务,一个上东北,一个去西北。转眼10月国庆节已到,过完节,股市突然起动,股价节节攀升,证券部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与前时大相迥异。这时刘博士出差先回,一看宝安已涨至7元多,有一倍多收益,当然大喜过望。太太听说,也笑得合不拢嘴。兴奋之余,也有冷静,博士马上翻开书仔细研究道氏理论,又是画图,又是做表。那时波浪理论尚未传到中国,钱龙、建功软件也尚未进口,只能用手画图,一时座标纸洛阳纸贵,满城售罄。博士经过一夜苦战,终于从技术形态证明这只股票涨得差不多了,应该回调了,想一想涨了一倍,还能涨到哪里去?于是第二天8.5元顺利出手,5000元之利润落袋,夫妇俩的高兴劲无法说,当晚就上阳光酒店吃了一顿。第二天,股票果然应声下跌,博士刚刚得意,但见股价只回落到8.1元就再也跌不动了,反复盘整,上上下下,收市又回到8.5元。博士安慰自己,这是“下跌抵抗型”,终有一跌。但第三日股价却又重拾升势,经日攀升,博士心里象厨房里的调料瓶,酸甜苦辣都有,实在不好受。又过一天,股价居然升到10(那时,还没有涨停板),博士开始破口大骂,这简直没有道理,哪有这种升法,这是疯狂的投机嘛。骂归骂,股价又不慌不忙升到12元。博士这时着急了,他又拿着图表研究了半天,仿佛恍然大悟,看来我搞错了,这股价会涨到20元,赶快买回来。夫妇俩连夜商量。第二天直奔证券部,但见证券部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好容易挤到窗口填了单,出来一看,价填低了,没买到,第二天又起绝早,排队第三名,开盘一看,已涨到 15元,不管三七二十一填高5角,此时证券部闹哄哄的,夫妇一个看盘一个填单,慌乱之中,被挤散,太太好容易从人群中挤出来,掏手帕揩汗,却从口袋里掏出一只手表,咦!这个老公,怎么把表放在我口袋里呀,却见博士也从人群中挤出,一脸高兴,连声说买到了买到了,“你怎么把手表放在我这里呀!”“没有呀,我的手表不是好好戴在手上吗!”哎呀!太太恍然,原来人群挤来挤去,有人把自己的手表错塞进她的口袋里,居然双方都未察觉,可见人群多拥挤。两人高兴回家不提。

再说那位李律师出差西北路途迢迢,回来时宝安股票已涨至14元多,哇,太高兴了,心中盘算着是卖还是不卖,跑来问我,你看是否可以卖了。我说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只能打个比喻,比如说,你在深圳买衣服,你看中一件,标价300元,你讨价还价,结果200元买下,但是你走到隔壁一家,发现只卖180元,你又到另一家,一问可以还价到150元,你怎么样,你肯定生气,我说不要生气,你觉得这件衣服值多少?如果值300元,你买了就值。用这个道理,你的股票你觉得赚多少够了就抛掉,如果它再涨,你也不要后悔,那一部分本来就是不该你赚的。我这一番话说得律师连连点头,看来你这“买衣服理论”有道理。第二天,律师填单15元抛股,成交15.4元,收益一万多。不久,人民银行证券处宣布取消大户室,股价大跌,宝安股从15元跌至9元多。博士一脸苦丧,太太抱怨,你还是一个博士,又划又算,搞个鬼呀!现在亏了怎么办。博士说怪谁呢?只怪单位领导,为什么不派我到西北去出差,我晚几天回来,不就好了吗。

欢迎光临个人论坛股票投机艺术

20)李律师:守住自己的钱包

题记:世事并非皆能如人所愿,转不动外面局势,就转动自己,同样能达目的。当股市行情的发展并非如自己所期望那样时,就要顺应变化,改变自己的操作策略。fficeffice" />

上期谈到刘博士精心炒股,不幸被套;李律师顺其自然,轻松赚钱的故事。其实在股市初起之时,这类事情甚多。当时股票少,市场简单,买了就捂,捂住就赚钱。市面上流传一句话:专家不如炒家,炒家不如捂家。还有一句话是:不怕套,套不怕,怕不套。意思是说只要心态好,有捂性,股票套一段时间总会解套赚钱。这句话放在牛市特别灵,放在熊市、放在如今规模扩大、股票数量增加的市场就不一定灵了,如果买了48元的深发展,或120元去买亿安科技,就不知道猴年马月能解套了。做股票还是要讲究方法、技巧、理念,特别是风险控制。

还是回到上期的故事。刘博士的股票后来自然解了套,他也调出了单位,到一家投资公司工作,慢慢升到了副总裁位置,股票也越做越好,当年的买股遭遇,已成了酒后饭余之谈资笑料,他的故事暂且不表。再谈到当初一起买股赚钱的李律师。他那次买宝安轻轻松松松赚了一万多元后,心态特别好,在单位也名声鹊起,都知道他炒股有方,自己也施施然颇为得意,买了几本港台出的股票书,翻了翻,更觉得股票没什么了不起,自己已经掌握炒股秘诀,能百战百胜、百发百中。又天天抽空跑证券部,一点点钱炒来炒去,大有高射炮打蚊子,屈才之感。于是就去鼓动单位集资炒股,七捣腾八游说,居然说通了领导,要办公室牵头成立一个股票基金会,职工自愿参加,每个人限额五万。谁知消息一传开,慢慢走了样,说是有专家理财,有单位支持,有领导同意,包赚不赔,每年回报有一倍。这等好事,谁愿错过,于是入会者十分踊跃,每天都有人拿着一包包的钱来交,会计、出纳忙得团团转,没有钱的人则去找亲戚、朋友借,借来借去,消息越传越广,一些往来单位也闻讯前来,找领导、送条子、打电话,络绎不绝,都是要入会。单位有个驻京办事处也得到消息,不依不挠也要入会,还捎上一些关系户,成员就更复杂了,单位领导看看挡不住,收这个不收那个得罪人,干脆来者不拒,一下子就集资了300多万元,后来一了解,入会的居然还有央视的当红主持人,以及退休的老部长,看来深圳这个股票赚钱效应真厉害。钱收齐了,李律师成了当然的操盘人,倒也不怯场害怕,马上入市,几个回合下来,也赚了一些钱,一时神闲气定,趾高气扬。每天上班头发梳得油光,身材不高,腰板倒挺得笔直,夹着一个大皮包,一双锃亮的皮鞋在大楼里踩着嘎嘎的响。不断有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人前来搭讪,进了办公室,就挂起走势图,摊开行情表,拟定操作步骤,俨然一副决战千里、运筹帷幄的神态,那个感觉真是好得一塌糊涂。

可惜好景不长,93年国家实行紧缩的宏观政策,收紧银根,挤经济泡沫,海南的房地产一下子跨了,各地的什么开发区、科技园,也都偃旗息鼓,这股市中滚来滚去的钱本也大多是银行的钱,这下银行的“龙头”一拧紧,股市的虚火自然也降下来。李律师买的股票也被套住了。李律师虽然饱读“股”书,但到底没有经历过 “熊市”,不知道其厉害,本来及时收手还有一点赚头,但李律师总指望能“待重头收拾旧山河”,“风卷红旗过大关”,谁知等到的却是“百万‘熊师’过大江”,指数天天掉,掉得李律师发了傻,一算帐,不但没有赢利,反而“转盈为亏”,这一下子慌了神,跑去找领导汇报,领导面有难色,找股友商量,这个建议反弹出货,那个说坚持就是胜利,打电话咨询专家意见,专家说,要抛快抛,不抛就守,趁机改变持仓结构,或者等第二浪出货……,说了半天听不出名堂。慌不择路,回去与老婆研究,老婆一阵抱怨,好好律师不当,要去炒股,活该!李律师六神无主,不知听谁的,把一柜子的股票书翻得七七八八,也是“漫卷股书愁欲狂”。

这行情一耽误,时机霎时即逝,亏损越来越大,李律师更不敢动,天天看着股价跌,手中的股票成了一堆“蟹货”,一算市值损失已达40%。几天功夫李律师的头发就白了一片,脸色黄黄,胃病复发,目昏头胀。单位里也是一片聒噪,风言风语的、幸灾乐祸的、拍胸跺脚的、声嘶力竭的、破口大骂的、气势汹汹的,什么样人都有。单位领导也感到事情重大,紧急召开会议,作出两项决定:第一,这项事情交由工会处理,领导不再过问;第二,李律师暂停工作专职炒股,务必把亏损弥补回来。李律师听闻,一阵苦笑。想当年上班偷偷摸摸炒股,炒得有滋有味,如今专司炒股是一身重担,心情沉重。于是干脆每天泡在证券部。

93年开始的熊市,一熊就是四年,这四年之间李律师的煎熬实在难以一一述说。期间单位领导换了四茬,个个都是新官不理旧案,而当初吵着入会的职工、同事、关系户,不断有人来说、来闹、来埋怨、来诉苦,可谁都没有办法解决这“历史遗留回问题”。好不容易盼到96年牛市来了,可是李律师几年熊市下来已经英雄气短,股海情怯,缩手缩脚,死抱住不涨的股票不放,好容易决定换股,偏偏不是一买就套,就是买了不涨,越做越差,结果这一年别人赚了几倍,他的市值反而下降。痛定思痛之余,决心提出换人,建议把手中盘交给刘博士。我们前面说了,这个刘博士如今已是投资公司老总。他不辜旧情爽爽朗朗接手帮忙,悉数买了“深发展”。过了一年,就是97年,正是绩优股行情,全国人民炒“发展”,“发展”1010后又冲到48元,刘博士在高位全部套现,不但收回本金,还有 10%的赚头,总算让这个股票基金会有个圆满的结局。

李律师和刘博士做的这个盘就放在我这个证券部,他们的经历我都很清楚。有一次我与他们一起聊天,他们都谈了自己的体会。

李律师说:我这几年做犟了,心态实在调整不过来。我发现在股市里是越努力越做不好股票,越想赚越不涨,越着急越亏损,越听消息失误越多,越研究越看不清大势。所以有人说,成功的人一定是努力的,但努力的却不一定成功。股市中的确如此。

刘博士则说,股市之道有二:一是如何赚钱;二是如何守住赚来的钱。第二点比第一点其实更重要。股市必有涨跌,必有牛熊,不在乎你在牛市中赚多少,关键在于能否在熊市中守得住。有时候刻意去追求、去“抓紧”某些东西,反而会失去它。股市也是这样,在熊市时,特别要懂得“放下”,要学会“止损”。千万不要去迷信一些东西。不要迷信反弹,大家都指望反弹,反弹就不会出现,即使出现也是无力的;不要迷信业绩,大势不好,蓝筹股也难扭转大势,覆巢之下无完卵;不要迷信庄家,庄家实力再强,资本再雄厚,也要靠大势的推动,要靠市场人气,独木难成林,逆势难成行;不要迷信政策,迷信政府救市措施,市场规律终究要起主导作用,在大势向下之时,在信心顿失之际,所谓利好措施只会起相反作用,说一次掉一次,说得越多,掉得越快;不要迷信跌幅、底部,不要认为已经跌去很多了,跌去20%30%就不会再跌,就象当初涨上去出乎你的意料一样,跌下来也会让你目瞪口呆。总之说到底,还是一个风险控制问题。

其实每天发生在我们生活周遭的很多悲剧,往往是无法放下自己手中已经拥有的“东西”所酿成的。有些人不能放下情感,有些人不能放下名利,有些人不能放下股票,或者放下那曾经有过的赢利和希望,有些人则不能放下不应该执着的执着。然而,如果你能领悟“放下”的道理,就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哲人说,只有懂得“放下”的人,才能掌握当下,心中那扇天堂之门才会为自己敞开。当然这些话太空洞。股市是这样复杂,这样变化纷杂,不可能只有一种理论,一种方法,放下这个烦恼,又会生出别的烦恼。我做股票多年的体会则是:永远不要满仓,有现金才能有机会,尤其在行情不好的时候,要有勇气割舍,要会守住自己的钱包。

欢迎光临个人论坛股票投机艺术

21)老梁:股市辞典


题记:投资是食脑的,不是光凭狠劲,唔够运就离场,暂时不管行情,才是最明智之举。许多人投身股市是没有经过什么深思熟虑的,或听人谈起股市的奥妙,或听闻股市的某些神话,或看见别人炒股的潇洒而顿生羡慕,于是也就随随便便,急急忙忙,兴兴冲冲,莽莽撞撞进场,没有经验,没有知识,没有技巧,凭一颗赚钱的心,憧憬的心。只是随着投资时间的拉长,许多次的赢亏,许多次的担惊受怕高兴后悔,逐渐积累知识。在此期间,他们依赖的大多是媒介的宣传和股评人士的意见。虽然在中国,股评家的声誉是如此之低下,但在目前散户居多的时代,股民还是离不开股评,大多数股民还是通过股评和媒介接触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学习各种投资理论和方法,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东西。fficeffice" />

老梁就是这些股民中的一个,他很早就在我这个证券部炒股,经历过股灾,也碰见过“井喷”,身经百战,历经牛熊,可谓老资格,可就是战绩不佳,收益颇差。老梁最大的问题是心无定数,没有一个好的投资方法。几年时间东学学西试试,什么方法都用过,成果不佳,倒落得个外号“股市辞典”。

刚开始,他特别信奉那些股评家,常去听股评报告会,听股评家说起行情,个个头头是道,没有什么稿件,稳稳地台上一坐,就侃侃而谈,这只股走势如何,阻力位多少,多少钱有支撑;那只股有庄,成本多少,仓位如何。什么无量下跌,报复反弹,空涨乏力,跳空、补缺口,都是一些新名词新概念,听得老梁如痴如迷,五体投地。不过听久了,就觉得都是一些老套套,翻来复去就是这些话,万变不离其宗,甚至越听越糊涂。推荐的股票,有的能赚点小钱,大多数搞不好就深套其中。老梁于是又转而研究技术分析。抱了一大堆技术分析的书啃起来,在电脑上划这线那线,划来划去划不清楚,别人说这是W底,老梁却觉得也象M头,这本书上说KD 线过20就是大底,另一本书又说低了还可以再低,老梁看得直摇头。又看见一本书上说,道氏理论并非道氏本人总结,而是后人的编撰,是否道氏炒股之真谛,不得而知。又说波浪大师艾略特本人投资成绩惨不忍睹,老年时更加贫病交迫,境况令人唏嘘。老梁想这些大师也不过如此,我们这些小股民就更难学好了,于是怏怏放弃。

老梁又研究起基本面。企业的业绩是根本,炒股就是炒企业领导人、炒成长、炒发展,象巴菲特那样,看上一只,持它十年八年,不赚则已,一赚就一鸣惊人。可是这基本面变化也太快了,上半年业绩有3角,下半年倒亏成3分。今年还是全行业第一,明年就市场萎缩要改行。一年绩优,二年保本,三年ST,四年就重组,老梁的巴菲特也当不成了。那就跟着政策走吧!炒股要听党的话,戴花要戴大红花,可是这政策也是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96年上半年天天唱好,12月份就发表评论员文章,一网打尽。97年提倡理性投资炒绩优,5月份却明令不许国企入市。这边说银行可以用股票抵押,那边马上清查银行违规资金。这个官员说国有股减持尚未研究,那个官员说已经会审马上出台。老梁后来更发现,这听话的赚不到钱,不听话的反而赚钱了。象B股市场,聪明的早早买的都赚了,听话的61日之后入市马上亏去40%。看来,这党的话不能不听,政策不能不研究,但要早听,深入听,内幕消息更重要。老梁又转而注意打听消息,这个股票有无人坐庄,何时拉升,那个公司有何动向。这个方法颇灵,老梁尝到一些甜头,不断扩大消息面。不久又发现光靠消息也不成,消息有早有晚,买早了也套,碰上个假消息亏得更厉害。

老梁又迷上了玄学,投资要求神问卜,阴阳结合。自己的属性,股票的属性,日子的属性,金木水火土,要生生相配,越研究越复杂,越复杂越深奥,越深奥越搞不清楚。把人都搞 得神经兮兮,食无味寝不安,慢慢也散淡下来。

老梁这“股市辞典”搞了几年,也达到无师自通的地步,说什么都有一套,就是赚钱不多,进帐甚少,心态也没有调整好。这天股市大跌,情急之中,恍恍惚惚,骑自行车去,却走路回家,把自行车丢在营业部外,第二天早上起床才发现。

可是近一段时间,老梁的股票却越做越好了,不见他读书看报听股评探消息,时来时去,潇潇洒洒,于是我问他又有什么诀窍,他说,我现在信运气,我诧异地望着他,他十分得意,讲了一番道理。

炒股的确有运气,为什么有些不学无术的、懵懵懂懂的可以连番大捷?为什么有些投资专家却场场惨败?一个不分析,不研究,猩猩掷飞镖却大胜,一个精于分析,专门研究却大败,不是天无眼是什么?冥冥之中有什么力量在左右于你,在操纵着市场呢?

我并不是说有人命好值得炒,有人命衰不够运,股票市场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对所有人都是敞开的,给人以机会和财富,但是在某个时候,某个形势下可能不适合你投资,不值得你冒险。

这里面有客观的条件,如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心情是否大靓,睡眠是否充足,营养是否足够,还有家庭的干扰、工作的舒适、人际的完满这都会影响你的分析透彻,眼光敏锐,决策果断。

这里面也有主观条件,就是有利于各人的投资时间都不同,有人在此时,有人在彼时,这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握得准的。这要你去揣摸,根据自己当时的投资情况作抉择。如果你十股七胜就是适合投资,相反十股十输,输完后一肚子气,你就应该假定,自己这时不适合投资,运气未到,就算费尽心思,一样是人算不如天算。

运气未到,最好是忍手,暂时离场,等待一段时间。运气虽然抽象,很难说清楚,但却实在。有时就是这样,隔一段时间再投资,真的得心应手,好转复归。有些人不是这样,以为“命运在我手永不言低头”,死命去拼搏,套了再买,摊低成本,结果越输越多,越套越死。投资不顺心就收手,做其他的事,去旅行、去喝茶、去逛街,去行公园,去夜总会,约朋友卿卿我我,不再想投资的事,不让恶运有发挥机会,待恶运过去再来过,就会有较佳的成绩。有一句歌词说,该出手时就出手,做股票则是,该收手时就收手。

我听完老梁的话,觉得十分特别,十分怪异,细细琢磨似乎又有些道理,股市理论众多,这也算一种吧!于是记下来。

欢迎光临个人论坛股票投机艺术

21)游大师:股中求禅
题记:人生苦在哪里?不是苦在无钱,而是苦在妄心。炒股苦在哪里?不是苦在亏钱,而是苦在不安心。fficeffice" />

股票市场风起云生,各种流派争奇斗艳。这股票本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自然西方理论便大行其道。先有随机漫步学说,漫步华尔街,猩猩掷飞镖;后有道氏理论,又产生波浪大师,涨53,上升浪、下跌浪、延伸浪、浪中浪;又产生江恩理论,讲神奇数字、时间窗、黄金分割,而且从一到十,从局部到整体,从股票市场扩充到世间万象,无不可用这分割法来分析、来指导。当然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新的股票投资理念和分析方法更是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有星云说、数理说、轨迹学、统计推理法等等。股票市场开到中国,又添上若干中国特点,加上中国文化,产生出新的流派和方法,有老子侃股、孙子兵法、论持久战、八卦测市、姓氏选股,更有政策派、市场派,炒股要听党的话等等,在这林林总总的方式方法中,也有用佛学、佛法、佛理来研究股市、分析股市、投身股市的,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奇特的现象。

老游是我证券部一个资深客户,也是一个佛教信奉者。在这光怪陆离的信息时代,出家人仿佛是属于回忆的名词,青灯古佛、素食布衣、芒鞋绑腿,当和股票联系起来的时候,不由让人生出些别样的疑惑。老游却将两者合谐地结合起来。因此,被大家称为游大师。

游大师对佛学颇有研究,谈吐不凡,一派禅风,却又矢志炒股。分析股市、大势、个股、公司、股民、理念,都有一番不同之见解,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证券部的人学他的炒股理念、方法,判大势、选个股,都自觉受益匪浅,然听他说佛学、析佛理,更觉入禅境、开顿悟。他的言语甚多,思路颇广,难一一叙说。下面记录几段与他的对话,可以勾勒他的炒股禅意,凸现他的人生哲理。

问:佛教讲究修行,你从事投资活动岂不是与修行相违背?

答:修行不能局限在打坐、念佛、诵经、闭关等名相的修行,而忽略发心、弘法、利生等善行义举的修持,而这才是佛教的真谛。藉口修行,而逃避弘法利生的责任,实际上是懒惰的代名词。自古以来,禅者都重视生活,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说明禅者重视生活实践。离开了生活,固然没有禅,离开了工作,更无法深入禅心。现今社会分工合作,工农兵商各有所持,我们能以“感恩”、“惜福”的心态专心做好本职工作,也就是参禅。所以佛学中说:“行行卧卧皆是禅,坐坐走走都是法,”又说:“一叶一世界,一花一乾坤。”也就是说:“生活中处处有佛法”、“举手投足可修行”、“即心即佛”,即不必靠形式便可抵达真实,不必靠细节即可抵达禅念。换而言之,也可以这么说,真正的修行是做世间事、无世间意。

问:佛教讲究慈悲为怀,这与股票市场的投机,不是背道而驰吗?

答:做任何经营活动都有利人一面和损人的另一面。贸易、经商的表面是双赢,背后却是一种相互的利用,或者说是投机。是商品经济就有竞争,就有排他,即使你只是做一个小买卖,多卖出一瓶水,就会是另一个商家少卖出一瓶水,绝对的慈悲是不存在的。但是在商品经济活动中,遵守社会道德、遵守市场秩序;或者随缘应机帮助、支持失败者,也是善心的表现。在股票市场中,不妄言、不惑众、不做恶庄、不行非法手段扰乱市场,同样是保护市场、保护社会秩序的慈悲行为。

问:股票投资的目的就是赚钱,佛教也讲赚钱吗?也支持人们去赚钱吗?

答:佛学并不排斥赚钱,关键在于你的出发点,你赚钱的目的是什么。有些人赚钱是为了自己,自己感官的享受,自己欲望的满足,所以他很在意赚,很在意亏,能得不能失。有些人赚钱为了他人,为了社会,为理想而奋斗,看起来高尚,实际上脱离了人的本性,脱离了社会的物质基础,结果不会有赚钱的动力,变成一种空洞的目的。佛教赚钱是自利利他,既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也是为了回报社会,济救众生。能够赚钱其实是一种福报。有了钱才能使自己生活,有了钱才能保持自己的臭皮囊,没有钱,不去赚钱,怎么能有机会、有基础、有身体、有能力去帮助社会和弘法利生呢?佛教对金钱也持有享有并不拥有的理财观,不去追逐金钱,不去寻找暴利,不去损害别人,不成为金钱的奴隶,相反去方便社会大众、去宣传佛学佛理、去布施结缘,广植福田,也就是要用好钱,让钱流动。拥有金钱是福报,会用钱是智慧。

问:如何用佛法、佛理来指导股票投资?

答:佛学的许多哲理与炒股中的一些传统理念和原则都十分相通。这本来没有什么奇怪,佛教来自生活,具有人间的社会性,也有时空的普遍性。在禅者眼里,生活即佛,“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而股票市场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炒股如人生”,因此用佛学佛理来指导投资是顺之成理的。

我个人体会,在股票投资中主要应该用佛经佛理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规范自己的行为,体验安谧平和的心情。同时用自己清除妄念的心去看待股市中的人和事、涨和跌、赢和亏。比如用宽容心来看待股评,用惭愧心来看待消息、传闻,用忏悔心看待自己追涨杀跌,用慈悲心来看待上市公司的业绩,用精进心来勉励自己寻找股市的规律,用利人心来看待股市的暴涨暴跌。其实,股市的变化而导致的烦恼都是自己的心理在作怪,一切万物不离自性,我们若能认识自性,于无往无执中安好自己的心,就会进退适当,涨跌自如。

佛法佛理的教诲使我在股票投资中深受其益,其中自己感受特别深的又有这样三点。

其一:平常心是道。佛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说人要回归到生活的自然,不要在生活上添加丝毫的勉强和造作,这样所发出的心智才是真心。

做股票其实也是应该持平常心,不要刻意去追求,遵循股市的规律,遵照自己摸索出来的适合自己性情的运作习惯,不要去打探传闻,不要去寻找包赚不赔或百战百胜的技巧和手段,或者去借钱炒股,放大信用炒股,痴想几天就抱个金娃娃。平常心就是随喜随缘随心,高了就抛,低了就买,有赚就赚,看不清就不买不赚;不羡慕别人的好运好彩,四处抓黑马,结果使自己东买西抛,追高杀低,进退失据;不要把炒股当职业,不与别人比,不与过去比,不与高点比,不与曾经有过的辉煌比,平平常常,安安逸逸,轻轻松松。却在平常之中看到行情的变化,在无欲之中对待涨跌赢亏。

其二,熄灭贪目真痴。佛教有诗偈,贪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股票市场尤需戒贪目真等妄想之心。

许多人炒股票叫心烦,叫意乱,又爱又恨,说炒股票苦,苦在哪里?就是苦在有心魔,苦在贪目真二字。贪即贪恋,涨了还想涨,赚了还想赚,名曰拼搏,实为不知足。从8元涨到14元,抛了,又看涨到18元,追进去,40元抛出,60元又追,80元也追,120元还追,指望到200元,大家都知道这是只什么股票。回过头想想,也觉得奇怪,自己迷失了根本,让气氛冲昏头脑,让贪恋迷糊心窍。这就是贪,过分追求。

目真。就是目真恚。一遇逆境或不如己意,就发怒、发恨、抱怨,不反省自己。抛了见涨,心里不舒服,买了就套,心里更不舒服,执着、坚持,却不分析、不研究、不安心,任凭自己的思路去一意孤行,或者走极端,走向反面,去信传闻、信专家、信玄学、信庄家、信一些深奥的分析方法、信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分析工具。结果是乱了自己的心境,迷失了自己的判断。

其三,不追求园满完善。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世间十全十美的事少有。所以佛学中说,残缺也是美,残缺是生命的本质,也是世界的实相。

股票投资其实也是这样,有格言说,“八成是神仙,”“不卖最高,不买最低,”“鱼头鱼尾留给别人,”说的都是不要刻意去追求一种完美。买了涨的,又想要黑马,骑上黑马,要跑全程,跑了全程,又不愿放过阶段差价,这是许多人在股市的写照。结果大多是高位未走,又从终点回到起点,心态反而被破坏。还有一些朋友,赚了高兴,亏了伤心,口里说,只想赚一点点,实际天天都在算帐,又赚了多少,资产达到几位数,可以买车买房买电器。许多时候,算帐之时,就是大跌之前,十有八九灵验,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和经历。

问:大师将佛学哲理与股票投资完满结合,听后很受启迪。最后想问你,佛教讲因缘,缘起缘灭,既然如此何必还在投资上努力?作为一个普通的股民又怎样领会佛学的真谛呢。

答:世间对佛学其实有许多误解。佛学的确强调诸法因缘而起,空白自性,但并非说每人前途命中注定。坏的命运也可以藉种种植善而加以改变。佛教并不鼓励人听天由命或乐天知命,而希望人开创命运。同样佛教对世事关心而不干政,对科学知道而不迷信,对财富享有而不拥有。佛教有所取,有所舍,有所舍才能有所得。

对于普通的投资者,领悟佛理的最好方法是,保持心态的安宁和快乐,做一个快乐的投资者。快乐有多种层次,有生理的快乐,有迷恋艺术的精神快乐,还有追求理想、目标、信奉宗教的灵魂快乐。作为一个投资者也有多种快乐,有投资成功赢钱的快乐,有赢亏过程中体验的快乐,更要有涨跌赢亏寻常事,苦乐一念间而带来心态的平和乃至事事圆融的心灵。这恐怕是我们最希望达到而最难达至的快乐。

欢迎光临个人论坛股票投机艺术

23)曾师傅:生活的位置与股市的机会


题记:人生象似马拉松跑道,大家人挤人地一味往前跑。虽然好象有个共同的目标,但是这目标是由别人反射出来的,并不是你真正需要。投身股市,也应该先问问自己,我想做什么?我有什么能力做什么?不要人家炒股我也炒,人家博命我亦博。定好自己的目标,再加入跑道。

fficeffice" />

我与曾师傅认识在一个特殊的场合,蛇口一个露天餐馆。他是一个卖唱人,不,严格说,是为卖唱伴奏的二胡师。他坐在阴暗斑驳的灯光里,不言不语,拉的曲子都是一些老歌,手法娴熟。于是引起我的注意,那天我情绪低落,不知为什么事烦心。招招手,点了一曲“江河水”,问他会拉吗?他仍一声不响,点点头,手一扬,悠长隽永的二胡声立即盖住了餐馆的喧哗。他拉得很专注,看来对这个曲子十分熟悉,也很倾心,仿佛身心都沉浸其中。整个餐馆的人都停止了说话,仔细聆听着这二胡声。

在这茫茫夜色中,琴声是如此悠扬,在那平板、沉静、悠长的曲调中,苦难是如此饱满开阔地散漫着、散漫着,象泉水、象溪流,蜿蜒扩展着,浸润着心田,没有源头可寻找,也无尽头可企盼。忽尔琴声激昂,是激切的诉说;忽尔曲调平缓,不惊不乍,如逆来顺受的忍耐,一个声调掺扶、鼓励、抚慰着另一个声调,只是在圆滑的过渡中显露出不易察觉的轻颤,仿佛在对人生、命运战战兢兢的提示,透露出被永恒的忧郁所覆盖的生命的质地……我被这音乐所笼罩,所沉醉,抬起头,望着深邃的夜空,冷清的明月、无序的繁星,思绪万千。我仿佛看见我们这一代人——老三届,坎坷蹇促的人生轨迹:传统的忠诚教育、文革的迷茫、下乡的苦难、回城的艰难、成家的重担、下岗的无奈,年近五十,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是啊,有时候你要知道满足,学会安慰,你不必太在意一时的失落,与过去的磨难相比,今天的挫折又算什么呢!……我的思绪就这样在音乐声中浮腾。一阵掌声打断了我的冥想,原来乐曲已经拉完了。

趁着酒兴,我与他拉起了家常,一问他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姓曾,今年50(也是老三届),国营大企业搞了近三十年的工会工作,工厂发不出工资,下岗,赋闲在家。“我不是一个生意人,每天无事在公园里闲逛,看见一些人玩乐器,于是捡起学生时代的爱好——二胡,加入其中,后来他们去餐馆卖唱,拉我参加,我说我只管拉,别人去张罗,每月也能分到几百元……”曾师傅并不木讷,谈起来也有板有眼,“我并不觉得这件事丢脸,都是靠劳动吃饭。但我总是想,我才50岁,有精力、有干劲,却没有用我们的地方,我能干什么呢?现实社会总认为我们这种年龄的人什么都做不了,或者不让你做。我们都有过年轻时的理想,但这就是人生的终点吗?”我同情地拍着他的肩,年龄的相近和现场的气氛,使我们相谈甚欢。曾师傅的话也引起我的同感,我想到自己,是呀!我除了炒股还能干什么呢?我难道炒股一生吗?思想如此,嘴上却溜出另外一句话:“你为什么不炒股呢?”“我也想过,但没有把握。”“不在于你能干什么?在于你如何寻找生活中的机会。” 我的话似乎对老曾有所启发,他点点头。这一晚就这样度过。

过了几天,我在证券部又碰见曾师傅,他坐在我办公室,换了一件西装,人年轻许多,他嗫嚅着嘴,涨红着脸,似乎想与我大谈一番,但我却没了那天晚上的兴致,知道他是来开户的,于是叫一个客户经理帮他办。

曾师傅后来在我证券部慢慢出了名。他好交朋友,不耻下问,到底是干过工会工作,有一个热闹的嘴巴,人见人熟。也有人问我怎么会认识他,我笑笑,自然不会说出那次蛇口的遭遇。

曾师傅的出名还在于对新股的研究和偏好。他只买新股和次新股,他说,我是一个新股民,行情屏上有上千只股票,我不知道买什么?但是我想,老股,别人熟悉,我不熟悉;新股,我不熟悉,别人也不熟悉,在这一点上我与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就象工厂里的学徒,做旧活肯定赶不上老师傅,但干新活就不一定了。

对新股他又总结出三个规律。第一,看第一天上市的换手率。换手率太低,说明参与人少,未被机构、庄家看中,不便买入;换手率太高,也不好,说明目标明显,参与人太多,可能不止一个庄家,将来会扯皮打架;换手率适中偏高,如70%左右,比较好,有发展前途,最适宜买进。第二,看地域性。那些西部的、边远地区的股票,上市公司胆子大,制度不健全,最易出黑马。第三,看盘子大小,这一点最重要。那些流通盘小的股票,灵活性大,可塑性强,最适合新股民、小股民参与。对买过的新股,曾师傅也时时注意,因为原先买过,对其属性了解,待其回落低迷时打一回马枪,短线收益也有把握。就这样曾师傅还真抓住了一些黑马,比较突出的是大唐电信,上市时赚了一把,以后又买回来,后来涨幅达到50%,收获不小。曾师傅还把他的经验编成一句话:认识新朋友(新股),不忘老朋友(次新股),关注小朋友(小盘股),结交有实力朋友(庄家迹象明显股)。没想到曾师傅文化不高,炒股资历不深,对股市的领悟倒十分快。

不久,又听说曾师傅把亲戚朋友的钱聚来不少,专门打新股,尽管钱不多,中签的也不多,但偶尔中一个,就看见曾师傅洋溢着笑容的脸,那兴奋的情绪,如果有一把二胡在手,他一定会拉上一曲“欢乐颂”。

我经常想,中国股市现在正聚集了一批老百姓,一批在其他领域被淘汰出来的老百姓,他们投身股市,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为了赚取差价,而是把股市作为一种生活的寄托和希望,把证券部作为接近社会、融入社会的桥梁。这就是在许许多多城市的证券部里,我们都可以看见这样的情景:一群群人坐在自带的小板凳上,打着毛线、嗑着瓜子,边看行情边聊天,直到下午3点钟收市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他们是在买股票,犹如改革开放初期买国库券,抗美援朝时买国债,甚至再早期的支前送小米,没有他们的贡献能有股市的发展和壮大吗?没有他们的参与,股市能完成筹资的功能、国企解困的任务、印花税的提高、以至国有股减持和社保基金的增加吗?他们中的一些人靠自己的智慧和思想的正确转换,或许逮住些赚钱机会,象曾师傅那样。但大多数还没有赚过钱,或者赚过又亏回去。千万不要伤这些人的心啊!那些政策的制定者,那些发股票的公司、那些机构投资者、那些中介机构,都要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在保护市场、保护股民的利益吗,还是在无休止地、无穷尽地从股市中捞取自己的私利呢?报上讲:要教育股民,我看首当其冲的是教育那些当权者和利益主导者,那些垄断利益的共享者。任何市场都有信心问题,当上市公司失去信任、当机构投资者失去信任、当中介组织也失去信任、当政策失去信任,这个证券市场还能存在下去吗?最严重的问题是信心问题。

又过了不久,我在一个英国教育展上碰见曾师傅,他和他女儿手上拿着一大摞材料。“只是了解情况,还没有决定是否送女儿出国留学”,曾师傅爽朗地回答我询问的目光。他又拿出一张名片,上书“×××茶社总经理助理”,“帮朋友打理一下,利用茶社形式结交一些朋友,沟通信息,想办成一个股民俱乐部。”我说你干得不错。曾师傅感叹地说,股市使我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我总记得你说的话,一个人在生活中要寻找自己的位置,寻找机会。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都被教导只能用某种方式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一味地在“如果事情不是那样,就是这样”的思维框框中机械地踏着自己的脚步,股市给我生活的新机会,也给我完全的内心自由……。曾师傅的话被他女儿急切的招唤打断,我只好匆匆与他告别。

欢迎光临个人论坛股票投机艺术

24)钱兄:股市“于连”


题记:投资只为求财,不为求气,不是争名誉、争脸面。但投资者是人,人就有人性的弱点。为了名誉心,有人常常不顾自己的实力、基础,做出非理性的行动,如扩大信用。《红与黑》中的于连,为了摆脱乡下人的地位,跻身上流社会,不惜用尽手腕,激进冒险,终究落于失败。股市中也不乏这样的人。

fficeffice" />

钱兄是我一个远房亲戚,年龄与我相仿,原在一个县办工厂当业务员,工厂不景气,发不出工资,于是停薪留职到深圳投奔我,我给他介绍了几份工作,他都高不成低不就,嫌这嫌那,挑东挑西,没有去。后来吞吞吐吐表示要跟我炒股。我那时还未到证券部当经理,但已热衷股票这行当,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行情研讨会、股市沙龙,于是也带钱兄去参加。会上别人发言,他悄悄坐在后面,一声不响,一双单眼皮的小眼睛,一会儿瞄瞄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不知在想什么。听得多了,慢慢也摸出些门道,忍不住也插上几句,待别人想继续听下去,他又戛然而止,好象很不习惯这抛头露面的场合。

要说钱兄也是聪明,不几天居然写就一篇股评文章,央求我找关系发表。我那时常有报纸来约写稿,于是将他写的文章细细修改后,交给了一家杂志发表了。看见自己写的文章变成铅字,钱兄乐不可支逢人就讲。不几天,他又拿一篇文章给我,我看文章内容实在平庸,而且遣词措字漏洞太多,改都没法改,便对他说,你现在主要的还是要多看书,多积累知识,厚积薄发,不要轻易发表文章,不说不写,别人还不知你的底细,随意说,轻意写,倒容易让人看轻你。他听了很不乐意地走了。不久我到证券部当经理,钱兄也跟着到证券部打打杂。钱兄做事很勤勉,事无巨细都拿得起放得下,公事私事帮了我不少忙,但只要一有空便泡在我们自营盘的一个操盘房里。这天钱兄找到我含含糊糊表示想接盘炒股,我想虽然“举贤不避亲”,但股票这行当,最忌讳公私不分,他和我的关系,证券部上下都知道,说出去讲不清,影响不好,于是一口回绝,他自然不甚高兴,悻悻而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忽然听闻钱兄和公司的一个女文员好上了,俩人悄悄逛街吃饭,圣诞节一齐在歌舞厅里闹通宵。钱兄在家乡是有老婆的,况且他与女文员年龄相差悬殊,我对传闻似信非信。在深圳,公司老总可以管天管地,就是管不住员工的私生活,我也只好姑妄听之。钱兄炒股票的钱似乎变多了,听说是文员小姐将自己的钱交给他运作。他又找亲戚朋友凑了一些钱,手面就大多了。那时对证券从业人员炒股还没有任何限制,员工炒股都比较公开。钱兄每天在证券部跑上跑下,十分活跃。证券部每天收市之后,总要召集各部门有关人员讨论一下行情。钱兄在会上总是情绪激昂,大声争辩,大家碍于我的情面,不便与他反驳,他于是更加盛气凌人,有几次甚至当面指责我胆小。

我确实胆小,当时股市从综指360多点掉到200多点,又从210点连续大跌三天到160点。许多人(包括钱兄)都主张进货。我想还是看一看,看清楚再入货。结果当天下午收市前半小时,突然行情逆变,V型反转,成交量大增,变化之快,令人瞪目。收市之后,只见钱兄拿着一张交割单(当时都是收市后即可打交割单)趾高气扬地在证券部里窜来窜去,似乎急于表白自己抄底成功。这次反弹行情延续了三天,盘桓数日后,又猛冲到300多点,我在盘桓之时,果断全仓杀入,迅速在高位了结,获利亦达50%。后来听说钱兄高位未走,掉下来平仓,收益已大打折扣。我没有刻意去了解钱兄的收益率,股票市场上,各有各的做法,有人善抄底,有人会逃顶,有人做短线,有人长捂不放,方法各异,殊路同归,只要能赚钱,都是好办法,都是英雄好汉,都是高手,重要的是相信自己,不要人云亦云。

自此以后,钱兄更觉自己伟大,常有怀才不遇之感,四处频频活动,联络客户,寻找有实力的主子,物色更多的资金,每天忙忙碌碌都是深更半夜才回家。不久,深圳8·10爆发了。当时,深圳发新股抽签表,引来数拾万“扑表一族”,因怀疑内部作弊,众多股民开始闹事,先是几个人用硬纸壳写上“还我公道”几个字,吵吵嚷嚷从金融中心游行到市政府,随即围观人越来越多,开始无秩序的行动,焚汽车、围银行、砸玻璃,当局不得不动用防暴警察全副武装进行疏导,又是高音喇叭,又是施放催泪弹,街道一片狼藉。正巧钱兄这晚和一个朋友谈事情,一直到深夜一点多才步行回家,此时防暴警察开始戒严抓人,钱兄行走过此,躲避不及,也 “沾了火星”,被抓进去“审查”。我得知消息,已是两天之后,赶忙托人找关系,才将他保释出来。

事过之后,钱兄到我这里来辞工,我说,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走?钱兄低头不语,我只好放行。后来听别的员工说,一是有大户请他去打理股票;二是埋怨我不重用他,空有一身操盘本领,不能施展;三是这次入狱事件,我营救不及时……我听了久久无言,心中也想了许多。我对钱兄要求可能是太苛刻,但本意还是为他好。他文化不高,底子薄,应该勤学苦练慢慢增进,而不应急于求成。股票市场最忌急躁,一口吃个大胖子,一夜成富翁,自然有这样的神话,但终究少数,还是踏实一点好,钱兄不能理解我的心情,也是没办法的事。至于他要求操盘,我没有答应,或多或少还是有点私心,怕因此牵连自己。星云法师说,一个人凡事都要多检查自己,抱着你好他好我不好、你大他大我最小、你有他有我没有、你乐他乐我来苦的心态。我还没有达到这一境界,实在惭愧。以后一定要找机会与钱兄好好谈一下。不久又传来钱兄的话:我将来股票发了财,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证券部买下来,把经理炒掉……。我听后长叹一声,打消了与他沟通的念头。

钱兄虽然不在我证券部做事,但他的讯息却不断传来,他在为一些公司、机构或个人操盘,掌握着一些资金,名气似乎越来越大,只是单位不断地在变化,好象在每个单位都呆不长。钱兄本人的资产也在不断增值,听说也有100多万了。时间转眼到了98年,这一年股市炒绩优、炒重组,异常火爆,庄股满天飞,我每天都要听到几个庄股的消息和传闻,个个都是牛气冲天,要拉到30元、50元,而且家家消息都是绝对可靠,不买要后悔。只怨自己钱少,买了这就买不了那。这天,我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说赶快买同济科技吧!有大庄进去了,马上要拉升。我说,什么庄?实力如何?背景怎样?听说是海南的钱老板,具体情况不清楚,只是这人做股票手法非常凶悍,沾手的股票都会翻番。钱老板!哪个钱老板啦?就是钱××。我一听大吃一惊,原来正是钱兄的大名,不知他什么时候跑到海南去了。靠钱兄的资金能做一个大庄吗?我开始为他担心。

果然985月国家宣布国企不能入市,股市开始低迷10个多月。钱兄的同济科技做在半山腰,上不去,下不得,资金频频告急,捉襟见肘。就在此时,钱兄的单位发现他私自用公款作抵押透支,又发现他高抛低吸,对敲,让公司股票亏本,自己股票赢利,于是一纸告到检查院,马上作为一个大案关押收审。钱兄从牢里带信给我,请我找律师、找关系疏通。我与太太三下海南,四上北京,四处周旋,单位领导总算答应在还清欠款、补足利息的前提下不予起诉,于是立马将股票斩仓、凑钱,将钱兄营救出狱。此时,他已身无分文、孑然一身。要命的是,仅仅过了几个月,同济科技就挟科技股热大涨特涨,在105元之后,又涨了50%。可惜钱兄无缘享受这胜利之成果。正合了杜甫的一句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钱兄后来回到老家,找了几个工作都干不下去。是呀!炒过股票,拥有百万,曾经沧海,怎么还能安心于打打工、拿个千儿八百的工资?就这样每天闲着在家,靠老婆的工资养家,我们都不时周济一些。听说为了节约,钱只经常在菜场买一些烂冬瓜作菜吃,但每星期的福利彩票却一定要买的。

欢迎光临个人论坛股票投机艺术

25)无名氏:“股市大亨”


题记:股市中有许多假象。不要相信有些人吹嘘能在一年中赚到108倍,或者能融来上亿资金。不要羡慕有些人夸耀自己,有关系在交易所、上市公司、证监会或者国务院,所以消息灵通。不要轻信有些人透露出的庄股计划、大户动向、重组消息、个股异动。也不要追逐那神密的测市方法和包赚不亏的保证和信诺。股市中如果有这些神话,也绝对是凤毛麟角,老老实实做自己的事,相信自己比什么都重要。fficeffice" />

97年的一天,我在商场修鞋,一阵手机铃声,赶忙掏出手机,发现不是我的手机响,环视周围,只见那修鞋的师傅不慌不忙从口袋拿出手机,随即大声通话,什么!什么!好吧,你给我买下3000股发展……。我诧异地望着他,貌不惊人,脑子迅速作出计算,“深发展”昨天收市价36元多,3000股市值10万多,就在这不经意中成交。修鞋师傅没有在意我的惊奇,笑吟吟地将修好的鞋放在我面前:搞掂了,8元钱。

我以后多次在饭后茶余给朋友讲叙这件事,有些人说,这说明深圳有钱人太多,卖冰棒的或许就是百万富翁;也有人说,这说明深圳股票普及,百岁老太太都知道炒股。有一个朋友却提出异议,他说,你是不是听错了,他是买3000股修鞋用的发索吧!

下面的故事也发生在97年,与此有些类似。

时间:早上九时半,地点:阳光酒店西餐厅。

在大大的落地玻璃窗旁,一个男人在打电话:“开盘了吗?好,南电怎么样?涨了,我知道它会涨,帮我买进5万,不,10万。”

简单俐落的交代后,收下手机,他悠闲地在吐司面包上涂上薄薄一层奶油。夏菲看得入迷,她最欣赏这样的男人了,镇定、多金、不市侩,10万股南电,以现在的股价大约要二百万,他的口气却像是要经纪人去帮他买份报纸似的平常。

她这几天一直在注意“南电”这只股,表现非常突出,大幅拉升,从10多元涨到20多元,传闻有大庄,还要重组,看来这个人知道些内幕,不然不会这样决断。

夏菲于是走过他身旁,故意不小心绊了一下,手中的半杯水全倒在了他身上。

“对不起,我真是太不小心了。”夏菲抱歉的说。

“没关系,还好只是水,擦一下很快就干了”。

“我帮你付洗衣费,这是我的名片。”夏菲拿出自己的名片。外商公司的经理头衔,多少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吧!尤其是搭配上她美丽的外貌,不到三十岁的年纪。

“不用了,只不过是一点水。”

“那……让我请你吃晚餐,我坚持,不然我会内疚好几天。”夏菲眼睛含着稍稍的娇羞,她知道对付男人必须大胆、主动、直接,况且这个男人的背后还有——内幕,时机不能错过。他脸上的表情先是有点为难,但很快就出现了一抹微笑:“好吧!既然你坚持。”

“今天晚上七点,二楼的意大利餐厅。”夏菲说。

晚上,夏菲特意妆扮了自己,七点准时到餐厅,他已经先到了,优点可以再记一项。

“你还没告诉我你的名字。”点餐之后,夏菲说。

“这是我的名片。”他掏出一张名片递给夏菲。

夏菲看了名片,吓了一大跳,××快餐店的经理,怎么可能?难道这是个玩笑,或者他故意想掩饰自己的身份,是的,一定是这样,很多大庄家都不希望别人知道他是谁,他这么年轻,肯定是那些私募基金的高手。

“快餐店,是卖汉堡、炸鸡吗?

“还有卷饼和拉面。”他说。

“你住在这儿,今天早上你在这儿用早餐,你家不在深圳?还是正在装修?”夏菲问,他掩饰得很好,但是一家快餐店的经理平时应该不会住在这种五星级饭店吧!

“我是专程来吃早餐,因为我听说这里的法兰克福香肠很棒,我们也打算卖,所以我尝尝看。”

夏菲看他执意要装下去,只好改变话题:“南电今天的获利怎么样?早上我听到你买了拾万,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偷听,只是正巧经过。”

“南电?什么南电?我是叫店员开店后去买10万张餐垫,纸做的餐垫。”他切开盘中的红酒烩牛膝,姿态特别悠闲,但在夏菲眼里,这会儿却成了没出息的散漫,真是浪费了这顿昂贵的晚餐。

欢迎光临个人论坛股票投机艺术
喜欢老朋友的精彩故事,谢谢哈!!!!!!!!!!!!!!!

26)赵小姐:官司中人


题记:法律是庄严的,法律是公平的,法律又总是不够完善的。对那种善于利用法律的漏洞、利用人们的侧隐之心的人,我们是该称赞他们的聪明、还是该谴责他们的无赖呢?fficeffice" />

随着经济生活的日趋复杂,经济官司也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证券市场概莫例外。作为一个证券部经理,当然也免不了时常陷于一些官司之中。这些官司中有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经济纠纷,也有证券部与客户(股民)之间的纠纷。而在后者中,法院往往比较偏袒股民方面,据说因为他们是弱势社群,是受保护的,是值得同情的,这种说法从社会学角度看,也有一定道理,但从法律尊严的角度,就值得商榷。有些人正是利用这种同情心来钻法律的空子,或者说揩国家的油。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赵">赵ersonName>小姐可以说就是其中的一位。其实,我与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赵">赵小姐只见过一面,她虽然是我的客户,但与她相识还是在法庭上。

那是93年的一天,证券部突然接到一张法院传票,有一个客户将我们告了。在此之前,我从未接触过官司,因此吃惊之余有些紧张。细看传票内容,又觉得特别奇怪和冤枉。原来有一只股票要配股,《特区报》将配股时间印错了,证券部又将此报纸贴在公告栏上,于是原告说,因为看了错误的告示而错过时间失去配股,要求赔偿损失5000元。为什么不告《特区报》呢?因为《特区报》不是信息指定披露报刊。我派人去了解,果然是有一个姓赵的客户未参加配股,但其他应该配股的人都参加了配股,因为证券部另一个告示栏上贴的是《商报》,而《商报》登载的配股时间没有错。其实这个客户未配股的真正原因是出差了,这当然仅是猜测。我听了汇报后,心中有底了,这不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吗!投资股市,风险自担,难道还能包赚线;报纸上登错了,还能怪我证券部吗?法院居然将这种案子立案,实在荒唐,这场官司一定会赢。

想想一件小小官司,就不请律师,自己披甲上阵。于是到书店买了一大批书,有刑法、民法、诉讼法、如何打经济官司、法庭内外、律师手则等等,研究了半天,更感信心百倍。又哗啦哗啦写下十几页答辩状,笔下生花,文思泉涌,写着写着,情绪上来,不由高声吟诵一番,想象自己在法庭上从容应对、掷句有声之形象,不由悄然而进入角色。出庭这天,想到要出席国徽高悬、宽桌高椅、法衣威严的神圣法庭,便专门去理了发、吹了头,又西装领带,夹着塞满材料的大皮包,直奔法院。

到了法院,先在门房被盘问半天,又在门外等候多时,才指明到二楼一个房间,进门一看,原告已经来了,小姐可能很少到证券部,我不大认识,她却很亲热地与我寒喧,扯起股市行情话题,好象不是来打官司,而是一齐来赴宴吃饭,搞得我倒不自然起来。看看这个房间,15平米左右,零乱摆几把椅子,脏兮兮的地面,这难道是法庭?疑惑之间,里面一个门开了,一个人走出来,皱巴巴的衬衫,领扣敞开着,仿佛午觉刚醒,说:人到齐了吗?原来这就是法官,后面一个小伙子大概是书记员。开庭吧!法官随意在椅子上坐下。原来神圣的法庭是这样,我好生扫兴,热情散去大半。小姐开始申诉,她用一副可怜巴巴的神情说,我是一个小股民,买股票都是工资血汗钱,很困难,我的股票亏了,我的老公要和我离婚……,这哪里是在打官司,倒象在痛说炒股家史嘛,俟我讲话,我顿然失去兴趣和热情,三言两语就讲完了,准备的材料都没用,法官后来说,你们最好庭外和解吧!小姐赶紧点点头,庭审就结束了,我离开房间,有些疑惑,我甚至觉得刚才是否是一场闹剧。

小姐开始缠着我,天天几个电话,不听我的道理,只是诉苦、诉苦,甚至约我吃饭,法官也打来电话,言外之意很明显,你们单位大,赔点钱算了,不然,婆婆妈妈的,折腾你的精力,影响你的情绪,是呀!这句话倒说在点子上了,行情这么紧张,我赔得起金钱也赔不起时间,于是我答应赔偿3000元,了结此事。

官司之后,我再也没有碰见小姐,我以为她已经离开了我证券部。不久,第二件官司又出现了。事情起因是蓝天基金举行宣传周活动,印了一些宣传小册子散发。过了一年,证券部举行股评会,在散发一些新资料时,也将一些旧资料拿出来散发。问题就出在这里。一个股民又把我们告了,说看了宣传材料,认为蓝天基金不错就买了,结果一买就亏,后来发现这基金周活动是去年搞的,上当了,被误导,要求赔偿5万元。我实在感到气愤,法院居然会受理这种案件——这种谁都一看就知道是乱告的案件。不管怎么气愤,怎么不愿意,你还得去应诉,去费心费力,真可谓你不理官司,官司要找你。

证券部这时已有专门的法律顾问,我再不必亲自出马。律师于是常来汇报官司进展情况,炫耀和标榜自己的才能和口才,对我的询问总是保证官司一定成功。可是后来的结果却很悲惨,我们又输了这场官司,赔偿1万元。在律师的鼓动下,我们又上诉,结果二审依然输了,赔偿反而增加到3万元。我当然十分气愤,却又无奈,法律是这么公正,又为什么这么不合理?尤其是后来有人告诉我,告我们的客户,其实就是小姐的母亲,原来她没有把户头从我证券部转走,而是交给她母亲做。 时光匆匆,转眼几年过去,市场规模扩大,交易量增加,经济纠纷增多,官司已成了我的家常便饭,我再也不会为官司缠身而羞愤、而着急,官司的输赢与股市的涨跌一样,我已司空见惯。这一天,我与几个证券部经理朋友吃饭聊天,谈及官司,每个经理似乎都有几个值得讲述的案子。其中一个特别激动,他说:要说冤,我碰见这次官司最黑最气。我有一个客户姓赵,原来是自己操盘,后来因为忙,交给她母亲操盘下单,一年下来亏损30余万,反把证券部告了,说她的户头,没有委托给任何人,证券部却让别人(即她母亲)进行买卖,造成亏损。因此,证券部要进行赔偿。这不是光天化日下的讹诈吗?全证券部的人都知道她们是母女俩,甚至看见她们一齐来一齐去。结果如何呢?因为我们拿不出授权委托书,而被判赔偿30万元,我们明明知道这就是钻法律的空子,但我们却毫无办法。我问,那个赵小姐是不是叫赵××?对呀!你怎么知道?我说,我想应该是她,她不仅是一个股民,而且是一个官司专业户,当初她利用官司从我这里取得了3000元和3万元,今天又从你那里拿到30万元,看来在钻法律空子,钻我们制度不健全的空子,钻我们工作失误的空子,及利用法院、法官的同情心方面,她绝对是一个高手。

欢迎光临个人论坛股票投机艺术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