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忽悠之“公司也骗人”类
如果说估值的误导是由于基本面研究本身就存在的缺陷,机构的“阳谋”是出自合理的投资技巧,公司重大事项公告内容的“不配合”是市场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使然的话,那么某些上市公司以种种灰色操作影响公司股价的行为,则就更接近纯粹的“忽悠”了。
1、“折腾之王”*ST大唐
忽悠记录:
说到折腾功夫,*ST大唐(600198)绝对是数一数二。一个跟3G毫无关系的公司,却一直坐靠TD概念炒作。即使在被戴上ST帽子之后,大唐电信仍打着TD的金字招牌使劲折腾,和中移动、华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甚至是国资委都曾“闹出绯闻”。直至财报出来,令人大跌眼镜。
然而,大唐重组传闻似乎没有了结的迹象,刚刚公告称公司半年之内都不会有重组计划的*ST大唐,4天之后竟又发布另一则内容相反的“阴阳”公告,称公司的重组计划开始启动。
别忙,事情还远未就此结束。在数个过山车似的连续涨停、连续跌停,又连续涨停、再连续跌停之后,*ST大唐又开始了其波诡云谲的重组倒腾。一会儿说注资,一会儿说重组,一会儿申办,一会儿出售,一会儿公告,一会儿澄清。总之,不把人折腾疯誓不罢休。
事件回放:
中国通讯业界对3G牌照的数年期盼使所谓的“3G概念股”,不分青红皂白地涨了一轮又一轮,尤其3月份中移动启动TD网络建设以来,3G股更是在此起彼伏的采购招标消息中不断攀升。大唐电信就是其中之一。
资本市场对大唐电信的追逐,都是基于大唐电信与大唐移动的关系。虽然大唐移动是政府力挺的中国3G标准TD-SCDMA的拥有者,但其实,大唐电信的主要营业收入来源并非与3G直接相关的交换及移动通信类业务,而是其控股31.71%的子公司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可以说大唐电信的主要业务和3G没什么关系。
4月5日晨,大唐电信发布预亏公告,向投资者“深表歉意”,称2006年全年业绩仍将亏损。之前,大唐电信曾经于2006年10月28日披露关于2006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信誓旦旦地预计公司2006年度将实现盈利。当日,大唐电信跌停。事实上,在过去一年,大唐电信已经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狂热追捧,股价由不足10元一路上涨超过20元,平均市盈率已高达176倍,远远超过了另一3G概念龙头股中兴通讯。
4月19日,公司年报披露,报告显示,公司净利润出现了负增长,亏损总额高达7.19亿元,每股巨亏1.64元。
对此,上证所进行了公开谴责,认为大唐电信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4月30日,由于已经连续两年亏损,大唐电信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大唐。
尽管如此,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对*ST大唐还是充满预期。
事实上,这一两年,有关大唐电信或者大唐移动重组的消息不断,包括中国移动可能重组大唐移动,国资委注资大唐集团支持其重组,产业链上其他公司如普天、阿尔卡特、华为也都先后成为与大唐移动重组的绯闻主角。其间,又夹杂着大唐电信不断的澄清、公告,而每次澄清或者公告后,事情不仅不能“清”,甚至可以说更加“混”,因为若干公告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如,针对“国资委40亿注资大唐”的传闻,公司发布公告否认,但同时又称大唐移动正在洽谈私募资金,以解决TD后续研发的资金匮乏问题,这又为大唐引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凡此种种,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5月11日,市场再次传出“大唐控股借助大唐电信的资本平台实现整体上市”的声音。
5月24日,*ST大唐再次发布澄清公告称,电信科研院没有计划对大唐电信进行业务或资产重组,没有计划进行以大唐电信为主体的院整体上市的相关安排。在可预见的6个月之内,电信科研院也没有实施上述相关事项的安排或者计划。
时隔4天,5月28日,*ST大唐又发布公告称,经书面函证,公司控股股东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考虑采用国有股无偿划转形式,将直接和间接持有的公司股权无偿划转给大唐电信科技产业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并管理。
在此之前,*ST大唐因3G概念及与大唐移动的兄弟关系,股价在过去6个月内上涨了125%,5月23日达最高点32.42元。24日“不重组”公告后,*ST大唐股价应声下跌。但受5月28日“重组计划开始启动”公告的影响,当天该股开盘又涨停。
这之后,七月份,又传大唐控股或50亿注资大唐重组新平台。
更为搞笑的是,8月21日,*ST大唐又公告表示收到中国证监会下达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称其2004年年报存在虚增利润等违法行为,并对其处以30万元罚款,同时责令改正违法行为。*ST大唐的2004年年报显示,期内其净利润为1982万元,如果扣除其虚增的3719万元利润,*ST大唐当年亏损1737万元。另据公开资料显示,*ST大唐在2003年亏损1.87亿元;在2005年亏损6.96亿元,在2006年亏损7.19亿元。也就是说,*ST大唐如果不是在2004年年报中存在虚增利润的违法行为,可能早已被强行退市。
进入11月,*ST大唐又开始故伎重施,“因重要事项未公告,自11月20日起连续停牌。”关于*ST大唐重组、大唐移动资产注入的消息又开始甚嚣尘上。同时,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出示公告称,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即大唐集团)挂牌转让其所持有的大唐移动13%股权,挂牌价确定为10.01亿元。然而,一如既往,*ST大唐又开始公告“辟谣”。总之,大唐移动股权竞购依旧雾里看花。
记者观察:
综观*ST大唐今年以来的多次公告,总能给投资者带来太多的想象空间。戴帽之前预盈公告让公司股价持续上涨,随后更正预盈公告并被戴上*ST的帽子。之后,市场马上就开始传出大唐重组的传闻,股价在该传闻的刺激下涨幅惊人。之后,公司又公告澄清半年之内无重组计划,但4天内又发布一纸内容相反的“阴阳”公告,让市场猜测四起。
不光如此,*ST大唐坐靠TD概念疯狂炒作,却至今没有结果,而且估计这样的折腾还要一直延续下去,真的让我们叹为观止。对于*ST大唐,我们只能说一言难尽,但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公司能否重组、重组的时间及方式仍有相当的不确定性,重组过程会相当复杂。大唐电信下属公司中最有价值的资产仍是大唐移动,但这种“乾坤大挪移”尚需梳理。所以,尽管在此种预期下*ST大唐股价又现连续多个涨停,但风险仍然不可忽视。
忽悠星级:★★★★★
2、“涨停之冠”*ST金泰(600385)
忽悠记录:
42个连续涨停,7个连续跌停!自今年7月9日以来,*ST金泰(600385)股价创造了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的连续涨停次数之最。从4.16元一步不停上涨至26.58元!短短2个月,*ST金泰股价翻了6、7倍。接下来,8月31日上午,*ST金泰开盘直奔第43个涨停后瞬间又被打到跌停板,开始了7个连续跌停。
事件回放:
*ST金泰本来是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2001年以“募集设立上市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身份获得上市批文。而从正式挂牌那天起,公司就一直在亏损的边缘徘徊。上市时金泰的实际控制人为刘黎明,利用金泰混乱的经营状况,日积月累挖空公司。可以说金泰上市就是为了解决社会法人股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不是为了发展企业。
这样一个天然形成的壳资源被新恒基系看中,将其定为收购对象。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司前高管介绍,新恒基系连无偿拨款带担保,一共向金泰“输血”超过一亿多元的现金,加上买壳支付的股权款,在金泰上已经花了差不多3亿元,然而最终没有闹腾出什么名堂。
今年2月28日,公司的股价开始了涨停板之旅,到3月5日已经连续4个涨停板。
3月6日,公司突然公告称,正讨论重大事项,开始停牌。
经过了漫长的四个月,7月9日,公司公告称,公司将向新恒基控股集团等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80亿股A股主要用于购买新恒基控股集团和北京新恒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的房地产,发行价格确定为3.18元。这个公告的影响不同一般,这意味着*ST金泰由此将完全“脱胎换骨”,从一家化学药品制造企业摇身变为房地产企业,而且,发行和注入资产规模之大也创造了一个纪录。<BR> 7月9日10时30分,*ST金泰复牌,连续涨停。到8月30日,该股上涨到25.31元,已经是连续42个涨停板,是A股市场建立以来连续涨停次数最多的股票,涨幅高达676%。
8月30日,一篇题为《东北第一高楼已被勒令停建,*ST金泰还能涨多久》的文章刊发并被各门户网站转载,文章指出,曾号称“东北第一高楼”的东北世贸广场是公司即将注入资产中的第三大项目,开工四年却没有规划和施工许可,被勒令停工后,公司未作任何公告。
受次消息影响,8月31日,*ST金泰在早盘维持了很短时间的涨停价26.58元后,就迅速被打开,随即展开了连续跌停。
9月5日,公司披露,“由于多年前的借款担保合同纠纷,第三大股东北京新恒基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ST金泰限售流通A股股票520万股被法院冻结。”
9月12日,在股价连续7个跌停后,*ST金泰紧急停牌,公告称:东北世贸广场是沈阳市政府的重点工程,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该项目边施工边办理相关手续,所以之前确有个别手续尚在办理中。目前东北世贸广场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手续齐备,正在按计划施工。
9月14日,*ST金泰继续停牌至今。
记者观察:
*ST金泰连续42个涨停改写了亚洲富豪排行榜,如果以新恒基集团未来用房地产资产认购*ST金泰增发的70亿股计算,即将注资*ST金泰的新恒基集团持有该股的市值就可达1680亿元,而持有新恒基集团80%股份的黄俊钦身价陡增至1344亿元。虽然,公司停牌前的股价已经回落至17.91元,但是不能不让人感叹黄的资本运作手段。事实上,自黄俊钦入主*ST金泰以来,市场对*ST金泰及黄俊钦的质疑从未间断过,主要质疑包括虚假注资、内幕交易等。
有意思的是,此股还牵扯到“史上最牛散户”刘芳,对于连续亏损的*ST金泰,刘芳敢于在一季度重仓介入312万股。而就在3月6日,*ST金泰就停牌了。分析人士认为,不排除刘芳提前获知*ST金泰将停牌的消息,然后大量买入该股的可能性。毕竟,敢于买入几百万股、而且是远远超过第二大流通股股东的数量,疑点的确不少。
虽然*ST金泰还在停牌中,但是专业人士认为该股早就没了投资价值,庄家操盘的嫌疑比较大。按照七个跌停后停牌前的价格和增发后总股本,*ST金泰总市值仍然接近1500亿,这对于仅仅注入了几个乏善可陈的项目的*ST金泰来说,简直匪夷所思。
忽悠星级:★★★★★
3、“超涨之霸”ST浪莎(600137)
忽悠记录:
*ST长控(ST浪莎前身)在4月13日股改复牌当天破纪录的冲天一跃,绝对有资格在A股市场2007年的若干大事中添上一笔。刚于股改复牌前公告了公司2007年第一季度将盈利2.84亿元左右的*ST长控,不出市场所料以集合竞价的上限——14.36元开盘(停牌前,2006年12月20日该股的收盘价才仅仅5.74元),成交31400股。接着,仅两分钟后便被迅速推高到40元,之后持续一路上扬,最高冲至85元,早盘收盘达到68.16元,比复牌前上涨了849.3%,当天最大涨幅达到1080%,复权后幅度超过1380%,换手率76%。由于股价的异常波动,上海证券交易所不得不对其紧急停牌,并要求其停牌至07年第一季度季报披露之日才能复牌。
事件回放:
ST浪莎曾是一个相当烂的公司,当然,它之前的名字叫S*ST长控。之所以复牌当日直冲云霄,创下一个世界纪录般的涨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在复牌前发布的盈利剧增的公告。2007年4月11日,公司公告称,经财务部门初步估计,预计公司07年第一季度将大幅盈利,实现净利润2.84亿元左右,这意味着按其6000万(原*ST长控)总股本计算,公司2007年一季度实现每股收益高达4.73元,创上市公司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不过,S*ST长控业绩上的大幅提升并非来自主营业务的改善而导致收入的提高。一季度大幅盈利主要是因为债务重组已于2006年完成,2007年1月1日起相关债权人已豁免了公司相关债务,按照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收益(2.71亿元)计入了该公司当期损益。若除去债务重组收益,*ST长控的净利润仅为1300万元,相当于每股收益0.214元。(注:公司上年同期业绩,净利润-433.31万元,每股收益-0.071元。)
也有分析认为,暴涨另一方面的原因缘于“市盈率”对新会计准则的不适应。市场早已习惯用可参照的市盈率乘每股收益,以给股票定价。但新会计准则允许*ST长控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的债务重组收益,属于偶发性经济业务,公司也不可能有对应的现金入账,理论上并不应被参照市盈率相乘来确定股价。
实际上,在复牌后的4月20日,公司就回报了投资者另外一个惊人的结果,那就是连续跌停12日。有市场人士分析,像*ST长控这种走势,原先的控盘机构肯定会出货,他们只要在高位能走掉三分之一的筹码就已经挣大钱了。在A股市场,庄家的操作手法可以简单描述为:预先搜集筹码,然后等待上市公司发布利好消息,拉高股价吸引散户跟风,同时出货。二级市场上的*ST长控恰好表现出了类似迹象:炮制利好,股价被炒高,散户买入,卖单集中。当新入场者明白2.84亿元的净利润仅仅是会计游戏的时候已经晚了,85元的买入价或许永远不见天日。
记者观察:
类似于ST浪莎这样的,上市公司用亮丽年报忽悠一番然后“套你没商量”的事件在A股市场其实屡见不鲜。只是,ST浪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刚复牌就来了个大的,利用债务重组脱去包袱,创下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最高水平。
但是分析ST浪莎(*ST长控)神话会发现这是并不能持久的。新准则将债务豁免记入当期损益的做法对上市公司整体利润的影响不会很大,而且这种所谓的每股高收益对每股实际现金流也无太大意义,这种利润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从持续经营的角度说,公司今后的价值,更多地将由新东家浪莎控股所注入“浪莎内衣”的质量决定。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从风险和收益关系权衡,投资ST类股票应提高谨慎。
忽悠星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