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应列世界前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制造业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二○○六年,中国制造业有一百七十二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以美元计算,达到一○九五六亿美元,首次在总量上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制造大国。这是中国制造业经济在世纪之交超越德国后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
北京经济界人士指出,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是世界制造大国,但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仍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从长远看,企业在产业链低端依靠成本优势获得的竞争力是不具持久性的。要成为世界制造强国,中国必须摆脱技术来源长期过度依赖引进的被动局面,赋予产业成长和规模扩张以技术和加工升级的实质性内容。
中国制造多而不强
据北京消息人士透露,过去一年,“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影响力依然扩大,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稳健成长的重要推动力。北京大学二月二十七日公布的《中国制造蓝皮书》披露,二○○七年,中国制造业的GDP增加值达到一万三千亿美元,在能源、化工、建材、纺织、家电、电子和食品饮料等十多个行业的百余种产品的产量都居于世界第一位。在中国家电行业,彩电、空调、压缩机、微波炉四个产品占全球产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廉价的、无所不包的「中国制造」方便和丰富了世界市场,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增加了世界的福利。
“中国制造”虽然出现在全球各个市场,但却多而不强。中国缺乏大规模的制造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的制造企业只有三家;中国制造业总体的品牌竞争力不强。往往贴牌生产,闻名世界的品牌少;中国制造业高附加值产品少,劳动生产率低;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北京经济界人士指出,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中国企业进口昂贵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支付昂贵的专利费,依靠劳力、土地等资源的成本优势,最终让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销往全球。但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已日渐被其他发展中国家侵蚀。目前中国同时面临高低两端的国际竞争:一是以成本为中心的竞争;一是以创新为中心的竞争。
投入不足欠缺创新
消息人士说,关于创新问题,二月二十九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布的《二○○七年中国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国际创新指数的综合指数比较中,中国列第二十六位,创新能力在世界各国中属中上游水准,在包括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在内的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即被国际社会誉为的“金砖国家”)当中,中国的创新指数位居第一。中国的优势在于创新资源能力、创新破关能力、创新技术实现能力以及创新价值实现能力。但在创新人才实现能力和创新网络能力方面不如印度。中国在创新人才实现方面的欠缺,是教育投入不足,高级蓝领人才短缺,这与政府重视不够和企业研发活动不活跃有关。中国在创新网络方面的欠缺,是因为中国存在着研究机构远离市场的现象,造成专利的市场应用性低。
北京经济界人士指出,由于中国制造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中国制造业整体利润有下降的危险。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采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措施。
自主创新打造品牌
消息人士续说,“自主创新”已经受到中南海的重视。远的不说,在总理温家宝三月五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自主创新”一词就出现多次。温家宝指出,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包括「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并要求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贷款支持,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完善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加大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自主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推进自主创新,一要进一步鼓励企业建设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和增加科技投入,推动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二要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在技术创新中协同攻关,共同成长;三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完善企业孵化的软环境建设以及服务体系建设;四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开放式自主创新”之路,即以我为主,借助开放的市场力量迅速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技术赶超,为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打下基础。
北京经济专家指出,推进自主创新的同时,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品牌是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心理认识和感受,高度浓缩了企业的诚信、技术、管理和服务等诸多竞争要素。一个强势的企业必定有一定或多个强势品牌。要大力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对其品牌创立;管理与延伸战略规划,由传统的接单经营转向品牌经营。鼓励名牌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形成以品牌为纽带的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引导中小企业灵活使用品牌策略,借知名品牌扩大自身的规模和实力。一个国家只有一批民族领袖品牌真正在全球崛起,这个国家的经济形象才会有本质提升,这就是中国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