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千变万化,但有时候又惊人的相同。和前期管理层反复提醒投资者要注意股市风险,而投资者却喊着“死了都不卖”的口号前仆后继、疯狂买入股票的情形相同,尽管有关监管部门屡次提示认沽权证的投资风险,但是在巨量的资金推动下,权证市场的疯狂欲罢不能。
伴随游资爆炒,两市权证交易额6月12日首度超过了1000亿元大关,达1218亿余元。事实上,这样的数据表明,权证市场14只产品的成交量已经超过整个深市A股。其中招行认沽权证当日交易额达406.99亿元,换手率达416%,相当于平均每45分钟招行认沽权证全部换手一遍。
认沽权证爆炒的导火索是5月30日沪深两市在上调印花税的影响下大幅收跌。因此,作为市场上目前唯一能够当作做空工具的认沽权证,终于等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其中,典型代表是盐湖钾肥的认沽权证钾肥JTP1——三个交易日中最大涨幅接近8倍,三日换手率均超过1000%,成交金额超过185亿元。在其示范效应下,整个权证市场上的另外4只产品也无一例外的受到了投机资金的大幅炒作,三日内平均最大涨幅超过了2.7倍,是自权证市场开创以来最疯狂的一次。
然而,认沽权证的实际价值如同一张废纸。以钾肥JTP1(038008)为例,其行权价是15.10元,行权期是6月25日至29日。这意味着,在上述时间内,如果投资者持有该权证但不行权,此权证6月29日后就会被注销;如果投资者行权,可按15.10元/股的价格将盐湖钾肥(000792,周五收盘48.48元)卖给发行人,这意味着把价值近50元的股票以15.10元卖掉——难道你疯了吗?理论上,唯一能够使该认沽权证体现其价值的是,在剩下的仅仅一周的交易日里,盐湖钾肥的正股价格由近50元迅速跌去30余元,直至股价回落到15.10元以下(尚末计算权证交易成本)——这可能吗?
实际上,“变成废纸一张是认沽权证必然的结局”,而且它们寿终正寝的时间最短只有寥寥数天,最长的也就8个月左右,“参与其中的人,首先需要做好损失50%以上市值的准备,因为这种趋势(突然受某种因素刺激而启动暴涨行情)结束的速度不会慢于启动的速度。”
那么,为什么投资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物以稀为贵”是认沽权证受资金追捧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认沽权证的爆发事实上借助了股市的突发事件(印花税上调导致股市深幅下跌)之势。业内人士分析说,上调印花税税率对股票市场造成了重大利空,而权证交易不收印花税,所以被权证市场理解成利好。而目前国内市场资金充足,尤其是一些从股市退出的避险资金,缺少一个“泄洪”渠道,导致部分资金蜂拥进入权证市场投机。
但如果刨根问底,我们不难找出其背后更最重要的原因。有句话叫做“无利不起早”,投机资金利用上调印花税的政策,同时也利用认沽权证同股票的反比效应而大肆炒作,根本动机不过是这个市场存在的暴利机会。要知道,5月29日买入任何一只认沽权证,持有到本周初,短短数个交易日的收益率最多已达647%,最少也有205%。这样的数字,对任何一个投资者而言无疑都充满了吸引力。
恩格斯说:“在商品社会,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五十的时候,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百分之百的时候,就会有人践踏法律;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三百的时候,就会有人甘冒杀头的危险。”看起来,炒权证的风险比杀头要小太多了,所以投机者才勇于花大量的金钱购买“废纸”以“博傻”。
然而,深交所此前的统计显示,普通投资者投资权证一夜暴富的可能性极小。深市权证投资者的账户八成是亏损的,所有账户户均收益率为-3.76%。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投资能够脱离其价值,市场上认沽权证的正股股价大多远高于行权价,在目前中国市场并未转熊的大背景下,行权根本不可能。投机者赚钱的唯一可能就是后来者的接盘,如果你不幸接到最后一棒,就只有认赔出局。
当然,在近期指数的大举上攻以及管理层的三令五申之下,认沽权证的疯狂暂时趋于平静,不过,认购权证又成了“热钱”们新的追逐对象。然而,认购权证就绝对安全吗?
这让我想起不久前看新闻时发现的一个让人深受震惊的消息:4月份,炒股仅一个月的某女士误将首创认购权证(580004)当作普通股票,在行权期过后还懵懂不知,没有及时行权,结果价值30万元的首创权证全部化为乌有。
巴菲特告诉我们:“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很多购买权证的中小投资者甚至不知道权证是什么就盲目跟进、追涨杀跌,最后往往都是亏损出局。从近日提前启动的认购权证依然是溢价率最高的投机性品种来看,脱离内在价值的资金推动型行情仍将在认购权证中上演,盲目跟风仍然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权证的爆炒只是证券市场中无数投机狂潮的一个缩影,它让人不禁对即将出台的股指期货也充满忧虑:首先,末日轮的爆炒是否预示着近期合约的爆炒?其次,不断上演的疯狂闹剧表明,在一个极端狂热的市场中,大量资金推动的品种(比如认沽权证)的价格走势甚至可以完全不管其真实价值和大盘走势,这是否预示着股指期货的价格会独自狂舞,完全不管沪深300的走势?最后,认沽权证中券商创设扮演着套利者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曾压制了认沽的狂炒,然而最后还是投机者获胜。那么,股指期货中套利者的力量有多大?四两拨千金的股指期货交易会不会在瞬间给投资者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中国A股市场成立至今,有一个重复上演的悲剧,那就是,投资者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如今,5.30暴跌刚刚过去没几天,如果这么惨重的教训都不足以让投资者进行一次比较深入的反省和思考,我想,丧钟敲响的日子实在不远。“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一个不犯错误的市场是不可能的,但一个不断犯同样错误的市场是可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