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视作中国房地产行业商品化发端的话,中国房地产行业在其短暂的18年中,不断在修正、冲突、博弈、轮回中完善。这个过程也伴随着京城一个个大人物小人物的光荣和梦想,甚至是他们至少30年的住房梦。
18年的住房梦想 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梦想。1998年开始停止的福利分房,是一个希望的结束,但同时是一个梦想的开始。中国人能够近距离感受到,自己住房梦在到来———只要有足够的钱去买。住房从简单的遮风挡雨的场所,逐渐开始向一种生活方式过渡。
1998年前以福利分房为主导的住房体制下,房子更多的是体现出居住功能。由于该阶段对住房使用功能的开发欠缺,加之住房是以福利方式出现,人们对住房所寄托的希望和获得住房的手段比较单一,因而对住房是缺乏激情的。
当2000年左右多数城市停止福利分房后,当房子的商品属性逐渐明确时,附加在房子上的成分就越来越厚重。在这个时候,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当时人们最为温暖的梦想。它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
尤其是人们突然间发现,房子不仅仅是居住的场所,还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邻居从原来的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逐渐变成来自不同地方的人,陌生的人通过房子组成新的生活圈子;居住者可以在房子里随意安排自己的生活;这些被统称为业主的居住者,还成立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对小区的居住管理服务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要求民主管理。随着物权法的颁布,房子所承载的功能更加浓重。
不过,有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是,2005年开始逐渐上涨的房价,让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住房梦的过程更为艰难,甚至成为一生都很难企及的梦想。显然,期待多年的住房梦遇到房价泡沫的时候,泡沫笼罩下的房价就使得这个梦想变得遥不可及。
18年的纷争博弈 对于北京房地产而言,纷争和博弈则是其永不停歇的话题和动作。1998年前的纷争和博弈主要集中在政府和开发商之间。1998年后,购房者开始闯入这场持久的纷争,而且可以预测的是,这样的纷争博弈还将持续下去,任何一方的胜利都应该是阶段性的。
停止福利分房,开始货币购买的政策出台,应该是购房者加入纷争的开始。从那一年开始,一系列鼓励购房的政策逐步推出,许多人的住房轨迹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为了进一步鼓励购房,各地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暂时统一在推动楼市发展的起跑线上。购房理念逐渐深入的过程,同时也是房价逐渐走入上升通道的过程,人们的购买欲望被进一步激发出来,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开发商逐渐开始主导市场。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城市则成了房价上涨的“领头羊”。
新一轮纷争和博弈,应该是以2003年8月1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为标志,房地产市场进入了调控和上涨的胶着状态。政府部门及购房者开始和开发商进行博弈。显然,这一轮的博弈有些大起大落。如果说2007年房价暴涨显示出来的是开发商暂时胜利的话,2008年房价的“掉头向下”则是政府和购房者开始主导市场。
历史总是这样惊人地相似,18年的房地产市场也在博弈中轮回。中国楼市走过了“鼓励———调控———打压———鼓励”的大轮回。房改政策中被提到的保障性住房,也经历了“主角—配角—主角”的过程。当北京宣布连续三年的限价房开发总量达2000万平米的时候,保障性的住房便开始再次登上房地产历史的舞台。但同时,保障性住房也成为一个纷争的话题,甚至还出现大量取消该类产品的声音。
博弈中的轮回,是对中国房地产18年最好的注解。或许从下一年开始,中国房地产行业又将进入一个新的10年博弈过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下一轮博弈过程中的损耗代价或许将会减少,因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从成长期开始逐渐向成熟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