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轮圣王
  ‘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大家要注意,佛法里有个大问题,很多研究佛法的都忽略了,现在我特别借讲金刚经的机会讲出来,就是什么叫转轮圣王。
  佛经里提出来,太平盛世,全世界唯一的太平帝王,就叫转轮圣王;转轮圣王分金轮圣王、银轮圣王、铜轮圣王、铁轮圣王四种。转轮圣王具有七宝庄严,如有有德、有贤的皇后,有很好的财政大臣,有很好的交通工具等。像周朝的周穆王,是最好的帝王,等于铁轮圣王。周朝历史描写周穆王曾到西方,见过瑶池金母,见过王母娘娘。为什么 他能够跑到西方去见他们呢?因为他有最好的八匹神马,就是画马画的八骏图。所谓‘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时不重来。’唐人的诗就是描写这个。转轮圣王时代,是人民个个幸福、富裕、安乐的太平盛世。这种明王在最盛的盛世才会出来,他的相貌与佛一样,有三十二相,跟佛的相貌一样好。所以释迦牟尼佛生下来的时候,他的父亲找来的看相师就讲,这位太子三十二相,不出家就是一代的转轮圣王;如果出家,就是万世的佛。
  佛再三赞叹转轮圣王的福德是与佛一样的,你查查每本佛经就会发现。佛法是注重世间法的,世间法要怎么样修成转轮圣王呢?太平盛世又怎么样才到来呢?一切众生修一切善法,才产生一个太平盛世,才出一个转轮圣王。所以中国历史上孔子经常提尧舜禹三代,等于是转轮圣王的时代。佛在华严经及各种大经中说,什么人够资格投胎做转轮圣王呢?十地菩萨中再来,才能做转轮圣王。佛赞叹十王之功德是同佛一样的。
  十王是那十王呢?就是世界上的转轮圣王,欲界天的四天王,欲界天中间三十三天的天主帝释,就是我们讲的玉皇大帝,色界天的大梵天王等,佛经讲十大王的功德,都是与佛一样的,只差一点,就是没有悟道。但是他的福德、善行、智慧,同佛几乎是平等一样的。所以研究佛经大家不要搞错了,以我看这一节很多人都错了。佛经重点在教育,教育众生修一切善法,我们不要说没有转轮圣王那样的福德,我们转泥巴圣王都做不到啊!摸泥巴都没有资格,还谈什么转轮圣王!
  说到转轮,什么叫转轮啊?把一个时代历史扭转过来,扭转到太平世界。能有这么大的道德和力量,所救的岂止千万人而已!所以说,要有与佛一样的功德,才能为转轮圣王。换句话说,有转轮圣王那样大的福报,才能够得智慧的成就大彻大悟。我们不要以为六祖不识字而能悟道,自己因此也不要研究佛经了。我说对不起!六祖只有一个,可惜你不是六祖,你是六祖半。六祖可以不读佛经而悟道,但是前无六祖,后无六祖,你只是六祖半,不要作此想了。
  佛经告诉我们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同佛的功德一样;换句话说,转轮圣王是大彻大悟的肉身佛,故意人世作转轮圣王。但是为什么不称他是佛呢?关于这个,我从前年轻的时候很狂妄,人家问我为什么不出家,我就有一首诗最后两句:‘此身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这个世界上那么脏,也要有人来扫地啊,清理清理,弄乾净一点。所以转轮圣王本身,事实上已经到达佛的境界了。

  十地菩萨与转轮圣王
  我们上次讲到法身非相这一品还没有作结论,现在我们再反复的作一个研究。中国的佛教与佛法,到了唐代禅宗的兴起,提倡以金刚经为标准。金刚经同禅宗的关系,从这一品可以发现,是教授法的特别,这种教授是引导性的,启发性的,而且是正反几面一起来的。像第二十六品讲到见佛的问题,佛问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对不对?须菩提答覆说应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却把他批驳了。佛说假使以三十二相来看佛,以有形象的佛来看佛的话,那么转轮圣王的色相和威德兴佛一样的相好庄严,也可以算是佛了。这是一个问题。于是须菩提就讲,照这样一说,我理解了,懂得不应该以三十二相看如来,不应该以色相来看佛。
  色相看佛的事情,我们上次也讨论过,学佛做工夫,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著色相的。譬如我们用功的人说,你今天气色好,你精神很饱满,还老返童了,这些都是著色相的观念。因为色相不实在,色相不久长,是暂时的,只是法身本体的暂时起用,不是真实的。色相不是果,不是种性,所以用这个道理而加以说明,并且用偈子做结论,特别告诫我们:‘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个道理我们上次提到过,包括的意义很多了,凡是我们学佛的人,都要深深的思考一下。
  第二个问题,这一品里提到转轮圣王的问题,我们上次也提到过。一般研究佛法,往往把佛法完全解释成出世的思想;其实在佛经上再三提到转轮圣王的功德。佛在华严经上也提到,只有十地的菩萨,才能转身为转轮圣王,才能使天下太平。转轮圣王是旷代一人,历史上经过上千年,或者几百年才会出现;等于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人类社会的太平是很不容易的,必须要转轮圣王莫大的功德,才能够造成一个时代的太平;所以,佛再三赞叹转轮圣王的威德。一个人要想成佛不容易,成就转轮圣王也不容易,要许多的善行,许多的功德修成。世间法与佛的功德之间,只差了一点,就是般若智慧。转轮圣王之所以不是佛,是因为没有明心见性;转轮圣王如果明心见性了,也可以成在家佛。
  华严经里所标榜的,好几位帝王都是佛,本身已经悟道了。我们上次也提起过,佛经上所说十王之功德。十王的意义包括很多,佛说地狱有十王,虽然都是鬼王,但是我们还不容易当到鬼王呢!鬼王有他的功德,就是说在恶道中现身而教化众生,也就是功德成就的菩萨境界。天人境界里,欲界天四天王,也是功德成就才能升为天王,换句话说,在人中做一个领导,使天下太平的,都是同佛一样的困难。其中的不同就是见地方面,也就是见道的问题。
  这一品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
  他为什么不说以色见如来,以音声见如来呢?是故意把这个‘如来’用作‘我’吗?这个决不是翻译的手法。所谓明心见性,最后就是宇宙同体,万物同源的这个 ‘我的问题,是找到生命本来的‘我’的问题。这一个离开声色一切都不著,一切不住,就是大乘的心印,‘无住、无相、无愿。’金刚经大部分所说的就是这三个要点。到达了这个境界,离开了这个声色,才能见道,真见到佛,也真见到‘我’。
  但是这个见又是什么见呢?是见‘根本智’,就是实相般若法身之体,是见到根本智法身之体。当一切都无著,一切都不住,就是见法身之体根本智。但没有大彻大悟,还没有见‘后得智’。拿禅宗来讲,所谓破三关,到这个境界可以说是破掉了初关;这也就是后世讲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当然见人不是人,见鬼不是鬼,什么都不是,一切都不是,一切都不著。
  我们用世间的现象来给它一个偈语的结论:

  第二十六品偈颂

  粉墨登场笙管浓
  谁知槛外雪花重
  推窗窥见清凉界
  明月芦花不定踪

  ‘粉墨登场笙管浓’,人活在这个世间,乃至一切万有活在这个世间,都是在唱戏。 宇宙本来是个大舞台,我们不过是大舞台里跑龙套,摇旗呐喊的一批人。大家打扮一下 粉墨上场,音乐也很闹热。但是这个戏台也分内外两层,前台很热闹,一回到后台,把 脸一洗衣服一脱,我还是我。除了前后台,还有个外台。
  ‘谁知槛外雪花重’,这是我当时在峨嵋山实在的境界,如果我们自己了解了,就 知道一切都在演戏。像峨嵋山那个地方,到了冬天是白茫茫一片雪的世界,那个也是在 演戏。当我们觉得戏的人生没有意思,去修道打坐,一切皆空,清清净净的那个境界, 认为比人生高明得多,认为已经悟道了,你不要忘记,你那个还是在演戏。你那个时候 在演什么戏?说一句笑话,你是在演和尚戏,出家的戏。心境已经出家了嘛!一切皆空, 现在只有这个最好!这个还是戏。不过这个戏不同,窗槛外一片清凉,雪花万朵的一个 戏。你不要被这个色相迷住了,假使被这个清净色相迷住了,永远不能成道。
  所以明代禅宗憨山大师就讲:‘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廉下转身难。’一个人学佛 处处都是障碍,等于满地荆棘,都是刺人的。普通人的看法,荆棘丛中下脚非常困难, 但是一个决心修道的人,并不觉得太困难,充其量满身被刺破而已!最难的是什么呢? 月明廉下转身难。到了完全忘我、忘身,证得了空的一面,清清净净的时候,叫你不要 入定,不要入清净的境界,而要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进入这个苦海茫茫中来 救世救人,那可是最难的,做不到的。所以小乘的大阿罗汉果证得了,清净境界证得了, 净土的境界到达了,在大乘戒律上是犯戒的,那是耽著禅定,功德不能圆满。憨山大师 这两句话就是警告,到那个时候再想回转来就很难了,也许一堕落就是八万四千大劫。 因为在这个清净境界进入罗汉大定,要很长的劫数里都不肯出定。
  ‘推窗窥见清凉界’,不肯出定不是究竟,菩提后得智根本还没有影子,还没有看 见,自己只见到清净法身一面,没有见到法身起用的一面。如果我们在清净的境界里再 转一下,打开窗子看看这个天地,‘明月芦花不定踪’,世界上没有那一处不清凉,到 处都是净土,地狱里头都是净土。真了解了法身,此身真到达了彻底的无住、无相、无 愿、空的境界,无往而不利,在烦恼中即是菩提。假使贪著了清净的一面,菩提也即成 烦恼,就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悬崖撒手
  上一次二十六品批驳不能著相观的道理,我们提到为什么后世禅宗采用金刚经作为 禅宗的蓝本,就因为它教育方法的原故。你看佛的教育方法,反正你这样说不对,那样 说不对,正说不对,反说也不对,你说不对的更不对,你说对的还是不对,最后怎么样 对?你的才是对,不是佛的才是对。所以全部的金刚经,是教我们所谓祖师们四个字, ‘自悟自肯’。要真正悟到般若的体相,自己肯定;所谓禅宗祖师的话,‘悬崖撤手, 自肯承当’,这是说参禅的。
  现在一般学禅学的特别要小心啊!禅宗为什么特别叫做‘禅’字,它同禅定两个配 起来,不可以分离,没有禅定做基础不谈禅宗。要戒定慧到达了最高处,等于普通人在 万丈悬崖顶上站著,撒手跳下去,这个跳下去你还有命吗?悬崖撤手,你要自肯承当跳 下来,最高明处到达了最平凡处。
  要怎么样到达这个境界呢?不是理解到了就行,‘绝后再苏’,要大死一番,当然 不是吃安眠药的大死,是要你下一番功夫,大死一番再醒过来。所谓大彻大悟‘欺君不 得’,这个东西不是嘴巴上讲理论,不能骗人的。假使说骗人骗自己说悟了,今天悟了 明天靠不住的,那不是解脱的究竟;所以必须要切实下一番功夫。金刚经的教育手法, 就是这个路线,佛对于须菩提的教育,四面八方围过来打,你讲这样也不对,讲那样也 不对,把他围得头都昏了,就是要他绝后再苏,欺君不得。
  成佛见道不能依赖他力,只有自己站起来,要你自己真是绝后再苏,然后才成佛。 当然其中先要经过悬崖撤手,悬崖撒手是什么都丢光,不但人世间的一切都丢掉,连佛 法也丢掉。一个人在高空撒手跳下来,什么都没有,一切都丢得乾乾净净,然后才能见 到法身。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 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 说断灭相。】

  三界六道之外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 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叫须菩提,‘汝若作是念’,你假使有一个观念,认为‘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认为不著相就可以见佛,就可以大彻大悟的话,他说须菩提啊, 你千万不要这样想,不要认为没有功德成就也能够悟道成佛,你有这种观念就错了。
  前面我们明明听须菩提讲的嘛!不要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佛则说若以色见我,以音 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可是佛现在又说,须菩提你不要搞错了啊,假如你 认为不具足一切功德圆满就能大彻大悟的话,须菩提你注意啊!‘莫作是言’,你千万 不要那么想啊!千万不能认为不要具足功德就可以大彻大悟。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
  你如果以为人只要悟了道以后,什么都好了,什么都空了,这个观念是很严重的错 误啊!这是佛明白交代给须菩提的。
  关于这一点,我个人倒也碰到过很多。几十年前在大陆云南,找一位很有名的禅宗 大师,也是一位八指头陀。后来我到昆明碰面了,我说:法师,我听说你悟道以后有一 个观念,认为证得涅盘以后,生死已了不再来了,有没有这样说法?他承认了,我就请 教他楞伽经中的话,‘无有涅盘佛。无有佛涅盘。’你不来到那里去啊?跳出三界外, 跳到那里去呀?佛没有说有个第四界呀?不在五行中,那你在那一行中啊?了了生死就 不来,这不是佛法吧!后来为这个问题我们辩论了很久。
  很多人学佛都有这个观念,都认为学了佛,悟了道,两个腿一盘,了了生死,再也 不到这个世界上来受苦了。这个观念是绝对错误的,是修道学佛上最大的错误观念。
  常常有人告诉我,殡仪馆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可以证明佛法的事也很多。今天 一位同学说,殡仪馆的人告诉他,有个十几岁的女孩子,父母逼她赶快结婚,逼急了, 她两腿一盘,就涅盘了,就走了。死了以后送殡仪馆,没有办法装棺材,因为两个腿盘 著,骨头也硬了放不开,没办法,只好给她特别设计一个方柜子,把她放在里头。我 说:此乃再来人也!就是所谓修行并不一定证到罗汉果,有所成就的,七还人间、五还、 三还、一还人间等等的现象。又有一位同学告诉我,有一个四十多岁出家的太太,八九 十岁死了,结果烧化后头顶骨不坏,舍利子都在那里。这些都是比较实际的资料。

  断灭见
  回头再说有人认为悟了道以后就不来,好像有个地方可躲似的,这是个错误的观念。 这个错误的观念,在佛法上就叫做见地上的错。一个人学佛,不管在家出家能够证果的, 最重要的是断见思二惑。见惑、思惑,在前面第九品已经谈到过,见地不清楚有了偏差, 就落于偏见。五种错误的见解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五见障碍 了修道,也就是不能悟道的原因。思惑就是烦恼惑,内心的贪镇疑慢疑。
  现在人类的唯物哲学就是落于断见,认为人死如灯灭,没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因为还拿不出来证据;认为人死了就是完了,这是属于断灭见,也是邪见的一种。所以 佛就告诉须菩提,你千万不要落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一个断灭见的思想见解。
  前面刚刚说不能著相来看佛,现在又告诉他,也不能落在不著相看佛;著相是错, 不著相也是错。假使落在不著相看佛,一切本空,又何必做善事,佛也空,善也空嘛! 一切皆空,我杀人也没有关系呀!杀也空嘛!偷骗抢做坏事都空,这样的见解,就叫做 拨无因果,落于空见。空见的错误,同唯物思想是一样的,这一点大家要特别留意。有 些南传佛学,就是东南亚一带小乘佛学的观念,就是落在空见的见解上,结果被唯物思 想吃掉了。
  拨无因果就是把因果这个道理拨开了,不承认有因果的存在,这是现在人类思想潮 流最可怕的一面,也就是佛说的断灭见的思想。佛就怕须菩提搞错见解,上面先告诉他 不能著相见如来,但是又怕须菩提落在不著相;不著相的结果就变成断灭见,拨无因果 了。所以他就再三告诫,‘莫作是念’,你不要搞错了。

  不说断灭相 【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所以一个真正学佛的人,想求得大彻大悟,首先要注意不能落入断灭相。断灭相是 什么呢?断灭相落空,认为佛法的究竟是空的,见到个空果,就是断灭。现在金刚经快 讲完了,金刚经中有没有告诉你一个空字啊?我们后世的注解,说金刚经是讲空的,那 是你的注解,佛可没有这样说!佛只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那是教育方法,处处把你的错误挡 住,他并没有告诉你是什么,只告诉你不是什么。心经也只是告诉你照见五蕴皆空,最 后告诉你真实不虚,并没有讲空啊!是照见五蕴皆空,它并没有说般若波罗密多都是空 的啊!这些就是我们研究佛学、佛经、佛法,必须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不然很容易落在 邪见的错误上。
  空,同断灭见是一模一样的,有许多人学佛,自认什么都看得空了,其实那不叫做 空,从心理学来讲,是你灰心了,或者年纪大了,或者环境不得已,或者倒楣透顶,所 以说自己看得空得很了!还有个灰心在,就不是空,那个灰心非常厉害。还有许多搞哲 学的学佛,经常喜欢吹这个牛,看空了,看通了等等。他只要开口讲这个话,就证明他 一点也没有看通,因为他真通的话,连说这个通、这个空都不会了。空的啊!空的啊! 他在感叹嘛!对不对?他既然感叹就心有戚戚焉,这正有个东西,一点也没有空。换句 话说,这不过是不吃西瓜,却吃了一个大冬瓜,还是一个瓜嘛!傻瓜嘛!
  所以再三提醒诸位注意,‘空’是方便的说法,是个形容辞,如果把空当作真正空 得一无所有,那不是空见,那就叫做断灭见。所以佛吩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者,于法不说断灭相’,这是一句非常严重的话,绝对不是断灭,更没有说空。这一节 的题目──无断无灭,梁昭明太子标得非常好,不断不灭,不是断灭相。现在科学晓得 物质是能量互变,它并没有灭过,要认识清楚。这一品偈语如下:

  第二十七品偈颂

  翻云覆雨雨成云
  点滴如丝乱不分
  冻作冰河冰化水
  漫从光影捉斜曛

  ‘翻云覆雨雨成云’,看到宇宙的变化,今天下雨明天晴,雨变成云,云又变成雨。 反正啊,是点水气,是这个水蒸气的分子在变化。
  ‘点滴如丝乱不分’,等到蒸气冷热接触,变成雨点下来以后,每一颗雨点本身自 成一个范围,自成一个系统。等于我们一切众生同一个本性,可是构成我们个人的自体 以后,我的我与你的你,绝对不一样,可是根根是一个。就像蒸气在空中碰到冷气层, 变云变雨,每一雨点各有范围一样。但是所有的雨点,都是水蒸气变的。
  ‘冻作冰河冰化水’,冰化了就变成水,水冻了就变成冰,这些是现象界万般的变 化,各种的变化。变化归变化,本体不变,因为本体无相,亦无著。讲本体是空吗?也 错了,讲它是常住,也错了,讲它是断灭,也错了,这一些都不是。
  ‘漫从光影捉斜曛’,那么本体的法身功能在那里见呢?在一切作用一切现象上见, 一切的现象都是它的现象,一切的作用就是它的作用。所以,体在相、用中见,一般相 用都不著,才能体会了这个体。这是金刚经差不多最后的教育方法,佛都告诉我们了。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 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 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 德。】

  爱布施的菩萨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 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金刚经另外有一个特点,除了教授法特殊以外,还有个特点,就是佛善于推销;就 像西门町百货公司的推销员一样,自己在那边吹喇巴就卖起来。当年在上海、杭州、山 东青岛,经常看到卖梨膏糖的,手里拉个洋琴,一边唱:小孩子吃了我的糖啊,读书考 得好呀,老年人吃了我的糖呀,永远长生不老呀,女人吃了我的糖,又是青春又美丽呀 ……我们看了金刚经啊,就觉得佛在卖梨膏糖,他说不了几句,就是这个功德怎么样, 那个功德又怎么样;等到你相信了它的功德,他又把功德推翻了,这是佛的教授法。
  但是我们要留意,这本经一讲到重要的地方,他就吩咐须菩提说,这个经功德怎么 大。前面几次就是讲本经的功德,受持读诵,功德都非常大。到了这一段,他又告诉须 菩提,大乘菩萨们的布施,不是前面两次所说的一般人们的七宝布施。我们在座的人, 与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菩萨,是因地上的菩萨,等于宪法规定年满十八岁的国民,都具 备当选任何公务的资格一样。一切众生,只要具备灵性的,都是因地上的菩萨,成就了 的菩萨,叫果地上的菩萨。
  所以大家可以大胆的承认,自己就是菩萨。以菩萨戒来说,自杀是不准许的,连自 己故意破坏自己的身体,也是犯菩萨戒的,等于出佛身上血。因为这个身体是菩萨身, 不能随便破坏。由此我们了解,曾子在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 伤。’是同样的道理。孔子也告诫,‘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明知道是危险的墙边, 偏要拿身体去靠,这就是不孝。拿佛法来讲,也是犯菩萨戒,因为你这个肉身不属于你 的,悟道以后,这个肉身就是肉身菩萨;换句话说,就是菩萨的肉身;菩萨就是得道的 人,有道德的人。
  现在说到菩萨要来布施,怎么菩萨还要来布施呢?其实连佛都还要布施,这一点我 们特别要注意。在佛的戒律上看到许多地方,佛带领一般弟子修行,学生中有眼睛看不 见的,佛帮忙他做事情,那些弟子说,你老人家怎么还来帮忙呢?他说我也是要培养功 德,他说一个人做功德是无穷无尽的。换句话说,做好事是不分尊卑地位的,也没有够 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至高无上,崇高伟大,好像功德圆满了,那就算成了佛,也已经 不值钱了;这种佛我们可以把他拉下来。所以佛的伟大也就在此,他永远不断的以身作 则,不断的善行培养功德。一切菩萨修持善果,修持功德,永远都是无穷尽的。
  譬如当年我所参学的那些前辈大师们,尤其在西康西藏,看到的好几位活佛,他们 有很多弟子,自己却很辛苦出来化缘,供养弟子们。这些弟子们在那里很舒服,在那里 闭关的闭关,修行的修行。有时候一个地方经常维持四十个修行的学生。
  我们看禅宗的语录,牛头融禅师没有悟道以前,在牛头山入定;入定的时候,天人 送食,吃饭也不须要自己做,到时间自然有天女来送食。又有百鸟衔花供养,当时还没 有悟道,只是入定而已。后来悟道以后,自己就不入定了,其实他都在定中。所以不在 山上打坐,下来办教育,带领了很多人修持,通常有五百人跟他学。而他每天要走几十 里路来回,背米,挑米,古代交通不便,米挑来给学生们吃,给徒弟们吃。
  所以看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晓得真正的学佛,要在行为上注意。一般学佛的人观念 错误,认为学佛可以偷懒,可以躲避,以为在学佛,万事不管。这完全是错误的态度, 不但不够小乘,就是基本做人的行为都算错误的。这是因为我们看到金刚经上提出来, 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七宝持用布施,而谈到大乘菩萨们的发心。

  一切法无我
  菩萨们用充满恒河沙那么多珍宝财富布施,这个功德当然很大,而他自己本来已经 是菩萨了,还要去做功德。假使有一个人所做的比这个菩萨所做的功德还要大,那是什 么呢?‘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一个真正 果位的菩萨,知道做到,一切法本身无我,这是由般若经讲唯识‘一切法无自性’而来 的,这一点需特别注意。尤其一般青年同学们研究法相,听过唯识的,特别注意。
  后代讲唯识学常有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把唯识学的一切法无自性的‘性’字,同 禅宗明心见性的‘性’,当作是一回事,把观念拉在一起。这可以说是毁谤,也可以说 是愚蠢无知。这些人由于对见‘性’一字的误解,因而大骂华严宗,天台宗,禅宗等性 宗的理论,认为明心见性可以成佛属于外道,算是真常唯心论,认为是有个东西;佛法 本来讲空,怎么有个东西呢?
  我们先要知道,佛经常有心与性两个字,是要特别小心注意的。譬如金刚经说过去 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心’字是借用的,是讲我们意识思想 活动的第六意识的这个心,也是心理作用这个心。
  有时候讲的心纯属一个代号,代表了本体,实相般若那个境界。形而上那个体,有 时用心来做代号,有时用性做代号。这是因为过去我们翻译的工具上,遭遇用字困难的 问题,必须要了解。而唯识所讲的一切法无自性,是指一切世间出世间事物及一切的理, 它单独的本身,没有永远存在的性能,也没有单独存在永远不变的一个性质。
  譬如我们刚才讲天气很闷热,过一会下雨了。但是每一滴雨无自性,雨下来,碰到 土地就流失了。千千万万点雨下到大海,下到大地,凝结起来又返本还原,所以它无单 独存在的自性。那么你说,雨没有单独存在的自性,最后归到一个水性对不对?也错了。 因为地、水、火、风也是一切法无自性,非空非有,不断不常;所以佛法的最高处就在 这个地方。我们一般研究佛学的教义教理,都容易走上或错解取义,或断章取义的岐路。 这一点要特别小心注意。
  我们现在提出来,唯识宗所讲一切法无自性,也就是般若宗金刚经这里所讲,‘一 切法无我’的道理,这两个是同一道理,只是不同表达的方法而已。所谓一切法,包括 了世间的一切,及出世间的一切。甚至证得罗汉境界、菩萨境界,乃至于成了佛,证得 无为涅盘之果,也都属于一切之内。一切包含了一切。知道了一切法本身无我,并没有 告诉你无我以后是空,只有告诉你无我。至于无我以外有没有真我?那是你的事了。
  我们研究金刚经从开始到这里,它只有遮法,是教育的方法,就是把你的方法挡起 来,否定了你,但是他没有告诉你一个肯定的,没有说什么才是对。他没有承认你,或 肯定你那一个才是对,要怎么样来肯定。一切法无我,到了这个境界,悬崖撒手自肯承 当,要你自悟、自证、自肯。
  关于自肯自证的问题,我们要谈到玄奘法师到印度留学的事。印度当时还是联邦政 府,几十个国家,外加多种的外道,为了争辩一个佛法哲学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大 家立了契约,失败的一方就不能存在了。法师们已经没法辩论时,刚好碰到玄奘法师去 了,听说这个中国和尚学生智慧很高,就请他做评判。玄奘那时还很年轻,就上高台主 持,最后的问题是,既然证到了佛法,最后到达无我相,有一个相也不对,有一个知也 不对,那么如何叫做证得呢?怎么可以证明已经得道了呢?玄奘法师就讲了一句名言: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事情就此做了结论,也保持住了印度当时的佛教。
  所以这个自证的部分,等于人喝水一样,是凉是热,只有你自己知道;告诉你,你 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回答得很妙,不过如果现在再做科学论辩的话,这个问题还有问题, 这里暂时不多作讨论。所以一个人知道一切法无我后,遮住了以后,既没有说无我就是 空,也没有说无我以后有个真我,我们不要随便给它加上。像这种地方,般若智慧的成 就是要自己参的。

  定与忍
  知道了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这句话更严重,怎么样叫忍?这个忍在佛法修 持里是一个大境界。我们晓得所谓讲得定,是以小乘的范围来讲;修大小乘之果,都是 以定来作基础,学佛没有进入定的境界,是没有基础的。不管在家出家,道理是一样的, 没有基础就只是一个普通学的人而已,但是定本身并不一定就是佛法。至于大乘的佛法, 则必须‘得成于忍’。得忍与得定不同,所以说菩萨要得无生法忍,才进入大乘的境界。 无生法忍不能当作定来解释,如果把无生法忍当成是定,那乾脆说无生法定该多好呢! 所以这个忍字,要再加研究才是。
  再看金刚经的本身,六度成就中讲过布施成就,但持戒成就不提,实际上布施的成 就之中就有持戒的精神。全部经典都讲般若成就,但是却不提禅定成就,你真正得了般 若的成就,自然就是禅定。六度中间,布施、忍辱、般若,这三个成就到了,所谓持戒、 精进、禅定自然都到了。关于这一点,我们研究金刚经要反覆去读去深思,去参究,慢 慢的你就可以真懂了。
  讲到得成于忍,前面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 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什么境界?大家要研究 啊!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大家现在学禅,或者读了 些书,看了一首诗,不然听到青蛙叫,狗儿跳,嗯,我悟了,我们也拿一把刀,也学歌 利王割你一刀试试看,看你得成于忍还是得成于恨?你悟了嘛!悟了应该有这个境界 啊!所以说,此事不要随便谈,禅学可以随便讲,真正的佛法是要求证的,金刚经的榜 样都摆在这里。
  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 当然,到达了无生法忍,还只是大乘菩萨初步!只是这个菩萨超过前面所譬喻的菩萨。 也就是说,拿无量无数的七宝来布施,有相物质的布施,功德不如无相布施功德的万分 之一。
  金刚经讲到二十八品,差不多点题了,非常重要。勉强把无生法忍的境界研究研究 看,先不谈求证,先在理论上找找看。佛没有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什么境界,其实佛说过 了,只是大家看过去忘记了。佛开头就说善护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无著无相。 由于善护,无著,无相,就可以知道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金刚经开头佛就已经跟我 们讲了,他在传法呀!他不是在讲经啊!后世所谓讲经与说法是不同的。
  像这里佛说的,教你怎么样修,你有问题问他,他答覆你,那是说法。像我们现在 讲经,是根据佛菩萨们所说的加以讨论,这个是讲经,所以讲经是讲经,说法是说法。 过去在大陆大丛林、庙子里,有说法堂,有讲经堂,各处不同的。说法堂里大和尚上堂, 不带书本,一个字都不用,就凭自己所证悟的、功夫的、智慧的经验,随便讨论,这个 叫说法。
  金刚经开始就告诉我们修持的方法,是善护念,无住,由此而得成于忍,无生法忍。 说到这里我们再举一个禅宗公案来说明。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张拙的故事
  唐末五代的时候,禅宗鼎盛,有一位在家人叫张拙,去见一个禅师问道,禅师问他 叫什么名字?他说我叫张拙。这个禅师说,找个巧都找不到,那里来个拙呀!他就悟道 了!就那么快,言下顿悟,这一句话就悟道了。我们现在找找看他悟个什么?他悟得一 切法无我了嘛!得成于忍,对不对?拿教理说暂时懂了吧?所以他就作了一首偈子:

  光明寂照遍河沙
  凡圣含灵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
  六根才动被云遮
  断除烦恼重增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挂碍
  涅盘生死等空花

  ‘光明寂照遍河沙’,这是讲体,一切众生同一本性,这个自性之体是光明清净, 无相。寂照不是真常唯心,那是形容词。遍河沙,无所不在。‘凡圣含灵共一家’,一 切众生与佛无差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念不生全体现’,注意啊!一念不生 是无生法忍初步的境界,怎么说是初步的境界呢?真正无生法忍,万念皆生还是无生法 忍,那是菩萨成果,初步的境界是一念不生。还有我们学佛修持的人不要搞错了,以为 一念不生了,以为念头、思想都不动了,那不是一念不生,那是昏沈。什么是一念不生 呢?善护念,无住,一切无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可得 亦不可得,就是一念不生,生而不生。所以‘六根才动被云遮’,这都是初步的无生法 忍,到了最后六根全动也没有被遮住,所以刚才讲,佛说的无相无住。
  但是这中间也分两层,就是根本智与后得智的不同,不能以声色来悟道,去掉声色 以外,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这还是只得根本智的这一面,没有得到后得 智。
  ‘断除烦恼重增病’,为什么不必断除烦恼,断除妄念呢?你打起坐来,一天到晚 断除烦恼,把烦恼空了,妄念空了,那个就是妄念啊!那个就是烦恼啊!所以你不能得 定,反而成心理的病相,所以说断除烦恼只是再重增一层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你心理只想抓个道的境界,就也是邪见!一切法无自性,所 以你不能抓一个真如道的境界,有个道的境界,就正是妄念的境界,就是烦恼,那就不 是一切法无我的道理。因此这位居士后来并没有出家,在家菩萨后来就成道。下面两句 话你看他大彻大悟的话,也无所谓在家出家。
  ‘随顺世缘无挂碍’,活到这个世间,随顺世缘,就是所谓禅宗祖师讲,真正悟了 道的人,是怎么样修行呢?两句话,‘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就是还债而已,随 缘消旧业,不再去造新的坏业力。当然新的善业还不断在做啦!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 殃。这个就是随顺世缘无□碍的道理。最后他的气派更大,所谓了解金刚经的全部。
  ‘涅盘生死等空花’,不但生死等空花,学佛证到涅盘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涅盘也 是空花梦幻,空中的花果,不实在的,所以涅盘生死等空花。我们拿这个张拙的公案, 来说明金刚经所讲,‘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的道理。

  有求就有住吗 【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这句话又点题了,因为真正行大乘菩萨道的人们,他做 善事不想求福德的果报。所谓做一切善事,义所当为,应该做的啊!假使我们行善救世 救人,认为我在培福报,又错了,那是凡夫的境界,不是菩萨的心性。所以一切菩萨不 受福德,他不求果报。须菩提听到这里又怀疑了,他说,为什么说菩萨不受福德呢?刚 才我们说过嗯!菩萨并不以求福德之心去行善,是做应该做的事,本份的事,做了就做 了,不住、不著,这个还有什么问题啊!难道须菩提比我们还要笨,还要问一下,为什 么菩萨不受福德吗?
  你说须菩提问这个话对不对?当然对,问的很高明。对,菩萨做善事,并不是为了 求福德,但是既然无住无著,求求又何妨啊?换句话说,求也是不住啊!菩萨难道没有 这个气派吗?他问的是这个道理。你不要小看这个问题,须菩提问的非常严重啊!既然 是菩萨,此心无住,行一切善,此心无所求,这是无住。有所求就有住吗?那这个菩萨 还没有彻悟吧?还没有对吧!他问的是这个道理。所以佛也几乎被他问倒了,又赶快 说: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诸佛菩萨都在行功德, 当然不应该贪著,因此说,虽然有福德,自己并不贪著,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 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不想要。所谓大布施,所谓 布施法门,布施波罗密多,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有一个结论,真正证道悟得般若的人,没有自私的,不会走小乘的路子,是布 施第一。布施是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一切的布施,菩萨道都在其中了。这一品 我们结论的偈子:

  第二十八品偈颂

  默然无语是真闻
  情到无心意已薰
  撒手大千无一物
  莫凭世味论功勋

  ‘默然无语是真闻’,这是讲真正学佛智慧与功德,真正的佛法,一切无我无自性。 那么佛说的法也是方便,真正的佛法也说不出来。所以,佛曾经有一次在摩羯陀国,对 学生不讲话了,在摩羯陀国闭关三个月,不说话。这表示佛法没得可说的,要你自己去 证,所以默然无语,说无可说,这是真闻。
  ‘情到无心意已薰’,真修到无心之地,一切行,一切处,都是无心。一切情意识 都自清净了。什么是无心呢?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到无 心之处,这个第六意识完全转了,才呈现智慧的境界;所谓转成妙观察智,般若的境界。
  ‘撒手大千无一物’,怎么样修持才能够达到这个无心之处呢?悬崖撒手还不够, 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都可以拿来布施,一切都可以放下,真正的放下;就是六祖说本 来无一物。所以,学佛法就是两条路,要求福德的成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提得 起;要想智慧的成就就是放得下。
  提得起,放得下,才有资格学佛;提得起,放得下,自然就可以成佛。说般若境界, 一切万缘放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一切善法。做到了一切提得起,修一切福德, 福德不是世间上的福报喔!一个人要悟道成佛是要大福报的!真正的智慧也是需要大福 报的,不是世间的福报所能成的。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静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无来亦无去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这本经典是讲智慧的成就,般若波罗密多大智慧的成就,而成佛的方法及路线,由 须菩提提出来问,佛说明了一个入门的方法──善护念,就是金刚经的要点。真正的修 养,不管在家出家,只有三个字,‘善护念’。任何人成了佛的时候,都有十个名号, 譬如佛、世尊、如来、善逝、无上士,等等,都是他的名号之一。‘如来’是个通称, 任何一个成了佛都称如来。佛教到了中国以后,我们一般的观念就把它加起来称,叫作 如来佛。如来本来就是佛,佛就是如来,不同的名称而已。
  为什么成了道的要称如来呢?如果我们先拿中国文字来研究,‘如’是好像, ‘来’是来了,好像来了。他实际上不来也不去。以人世间来去的现象,说明本体道体 的作用,就是好像来了,没有来。
  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 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 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如来是众生本体自性,道体的 一个现象。譬如人有喜怒哀乐,有思想有妄念,我们在座的人至少有二十年以上的人生 经验,甚至有六七十年的人生经验。我们一生都经过太多的悲欢苦乐,得意与失意,痛 苦与烦恼。但是,当我们此刻坐在这里的时候,那些烦恼,那些一切,都整个没有了, 再也没有了。去年的事没有影子,不要说去年,昨天的事情已经没有影子了。可是有没 有昨天的事?有没有十几岁时的事呢?都有,好像来过了,‘如来若来若去’,你说没 有来过,的确来过,几十年人生所做过的事,你说做过没有?若来!好像来过;可是现 在都没有了,昨天的事,做梦一样过去了。昨天的事走了没有?若去!好像走了,好像 又没有走,一想,又在眼前。
  如来这个名号,也就是说明心性本来的那个现象,这个现象就是佛经所讲的相,也 就是心相,心性起作用的一种现象。我们再缩小一点来说,第一分钟一个人开始讲话, 我们大家听到没有?若来,好像来过了,每一句话听过了,又过去了,若去,好像走掉 了,他再说,又来了,但这个本体如如不动。所以佛经说的是形容,当我们证到修养到 那个境界,几乎近于清净空相的时候,如如不动。好像不动,没有真不动,假使真不动 的,那就是个死东西了。
  自性本身,也就是说真如本身是活泼泼的,只能形容是如如不动。这个如字,在佛 法里经常看到,像‘如梦如幻’,‘真如’文字倒转就是‘如真’,好像是真的。你如 果执著了一个真的,那就落在执著上,执著就是妄念,又是错误。所以‘真如’好像是 真的;‘如来’是对佛法身的称呼。
  一切众生与佛,都有法报化三身,法身是自性的本体,等于刚才我们的一个比方, 虚空中都有电,是宇宙间的能量变化,你手碰虚空并不会触电,待因缘成就,一磨擦就 发电,它本来在虚空中存在。如来若来若去,法身是不生也不灭,所谓不生不灭也就是 不来也不去,不死也不生,它是永恒,好像永远是常在,这是说法身。
  报身,就是我们现在父母所生之身,也可以说是化身。我们大家学佛修道的,有些 人开悟了,有些人得定,有些人烧出舍利子了,那充其量不过是法身成就,报身没有转。 得到了报身成就,转成圆满报身时,不但可以无病无痛,更完全变成色界天人之身。但 是圆满报身的修持,还不是一般打打坐修修法就可以的,要悟后再起修,这是另一条路 线。修成了圆满报身以后,就有千百万亿化身,现在这个肉身,就可以化很多身出去了, 其实三身只是一身。
  菩萨的化身有千百类,很多菩萨化身异类众生。所以我经常说,吃牛肉小心啊!说 不定吃了一个牛菩萨,因为菩萨要去教化牛,所以化身成牛。

  如来的境界
  法身怎么来的呢?你们大家在参话头,这个思想那里来?那里去?‘无所从来,亦 无所去,是名如来。’你为什么去管思想?它来的时候,贸然而来,去的时候,贸然而 去,所以大家打坐的时候,拚命想把妄想空了,你看,多傻啊!傻得像颗金刚一样,颠 扑不破的傻。人家金刚般若波罗密,我们傻得呀像般若波罗密的金刚,笨得要命,你为 什么除妄想?妄想本来空的呀,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留也留它不住,哪个 人把思想留住了?你说我觉得痛苦烦恼,你不是说傻话吗?昨天的日子早过去了,昨天 的烦恼早没有影子了,现在坐在这里不烦恼嘛!你现在很烦恼,等一下不烦恼嘛!不可 能永远烦恼,烦恼并不停留;换句话说,清净境界,也并不停留。所以有些人做功夫, 偶然坐一堂清净,然后下了坐,两腿一放,唉唷,清净跑了。清净怎么跑得了呢?无所 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清净根本没有跑,是你理解见地不够清楚,所以觉得功夫 跑掉了。有的人说,功夫来找我,什么叫功夫啊?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你 如此懂了,无一刻不在清净中,由此起修,慢慢到达三身成就。
  关于三身,前面也曾说过,法身就是如来,报身就是世尊,化身就是佛。拿理论的 道理说,法身是体,报身是相,千百亿化身是用,就是体、相、用。万事万物都有它的 体,相,用。我们晓得这个道理以后,现在大家说修行,学佛,要找名师呀,拜老师呀, 传一个密法……不必要的啊!佛没有保留的都说了啊!一个成道的人如果有保留,要你 钞票送得多,头磕得够了才传给你秘密,那你千万不要去碰,至少我是不会去碰,因为 他做人的道德还不够嘛!真正的道,是天下之公道,没有什么秘密,什么上天有忌讳啊, 不能妄传啊!都是胡说。
  道是天下人的东西,有人认为,坏人不应该度,光度好人,好人何必要你度呢?他 本来就是好人嘛!佛来度佛干什么?佛是到苦难的地方去度化众生,去教化难度的众生。 所以佛把道都告诉你了,修持的方法,金刚经上都有。现在,我们加上许多罗罗嗦嗦的 说明,是说明心理状况,不要著相。

  有许多人学了佛,受了宗教仪式的困扰,看了经上这一句,‘若有人言,如来若来 若去’,不免有时会梦到佛,那个佛啊,是躺著的卧佛。还有人问:老师啊,真的假 的?我说真的呀,当然真的嘛,因为你梦到嘛!你现在还在说梦话,对不对?你在说梦 话,我是清醒的人。
  有人来说昨天他夜里看到佛,我说当然真的嘛!因为他还在说梦话嘛!所以我们清 醒人答覆他,是对付他那个说梦话的样子。这个是什么呢?要研究唯识才知道这是意识 境界的影像。世上人做梦,随便你做什么梦,都是你一辈子做过、听过、想过、看过的 经验,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如果超越了这个范围的梦,另当别论,那个道理就很深了; 有时是你前生阿赖耶识那个影像,不是这个世界上的,是偶然带过来的。
  有人认为如来来了,昨天来看我,又是佛光普照我,现在没有了。‘若坐若卧’, 有些看到是坐像,有些看到是卧像。佛说啊,你不要搞错了,如果有人学佛这样著相的 话,‘是人不解我所说义’,这个人根本不懂佛法,不理解佛所说的道理。
  什么理由呢?真的佛,法身之体,悟了道,证得法身之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不坐也不卧。你说那是个什么境界?不要被文字骗过去了, 那是个非常平凡的境界。什么境界?就是你现在这个样子。你现在这个样,不坐也不卧, 不来也不去,现身就是佛,既没有动坏念头,也没有生好念头,此心平平静静,不起分 别,当下就在如来的境界里!你不要把佛的境界假想得那么高远,其实是非常平凡的。 如果我们拿金刚经的这一段,用中国儒家中庸这一本书来讲,就是:‘极高明而道中 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 也。’
  道是怎么样呢?极高明而道中庸,最平常,不来也不去,就在这儿。我们现在了解 了这个道理,再来看一个真正学佛修持的人,要怎么用功才对呢?不用功即用功,你加 一个功去用,就是著相。我们经常观察自己的烦恼,心行,不来也不去,不坐也不卧, 不生也不灭。前一个念头没有了叫做灭,后面一个念头来了叫做生,生出来的东西一定 有灭亡,灭了以后就没有了吗?不是断灭相,它又会生。生生灭灭,如水上的波浪一样, 波浪尽管在动,动了以后那个波浪又一个个散了。尽管波浪看不见,全体的波浪是水变 的呀,水没有动过,还是那么多,不多也不少,永远在那里。
  我们用各种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平自己心中那个波浪,想尽办法要让那个波浪 变平,变平了又怎么样?变平了还是水!不平呢?不平也是水。所以说,拚命去弄平, 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道理?我想是这个道理!你仔细想想看。你的 想也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它本身就在如来清净的境界。这个是般若的眼睛,所以我们 给它的结论是这样的:

  第二十九品偈颂

  安排摆布只为他
  身外无心不著磨
  若向画眉深浅看
  迷人岂止髻堆螺

  ‘安排摆布祗为他’,修道的人用各种方法修持,盘腿打坐,念佛,各种的安排; 想修道就是做安排。不修道的人呢?则任由烦恼痛苦随时指挥摆布。念头、思想安排摆 布只为他。
  ‘身外无心不著磨’,如果我们晓得这个身体是假的,暂时借来用的一个工具,向 爸妈借来用几十年。真到了无心之处,什么叫无心呢?一切妄念来不理,它本来是水上 的波纹,又何必理它呢?不理就不受这个虚妄心理之磨障,这都是假的,这个威仪自然 寂静。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心性的本来,不了解思想、感情都像水上的波纹一样是假的, 就会被水上的波纹骗去了,而忘记了自己水的本性。
  ‘若向画眉深浅看’,一般人都被深浅骗住了,画眉深浅,迷人髻堆螺,这是唐人 的诗,画眉深浅入时无。一个新娘子第二天对镜梳妆,问新郎官,我这个眉毛画的好不 好呀?颜色是浅一点呢?短一点呢?翘一点还是低一点?合不合时代?现在的画眉有些 是翘的,有的还涂上咖啡色、红色的,灯下一看,喝!罗刹国来的那个样子,真是红眉 毛绿眼睛的那么搞。唐朝的人喜欢印黄,额头里弄一块黄颜色,现在一看都是黄胆症, 唐人以这个为时髦。等于印度女人喜欢眉间额上挖一个洞,从小就挖,然后嵌一颗珠子, 世界上各种怪样子都有。画眉深浅入时无,这些诗看起来像黄色,其实蛮老实,是说个 读书人一辈子找不到工作,因为不合时宜,最后是听人家劝告,学著跟时代走。所以说 你看看!我现在合时不合时?就是画眉深浅入时无这句的本意。
  ‘迷人岂止髻堆螺’,古人梳长头发,盘到头顶上一个髻子,堆起来像颗螺丝一样, 很好看,也有像捏馒头一样,堆在一堆高高的,很多人看了这个头发,傻了,著迷了。 其实啊,什么叫作美,不是男女之间的色相就叫做美啊,这些境界就把你骗住了,物理 世界的一切欲望就骗住了你,世界上没有那一样东西不迷你的,都在骗你,都在受骗。 为什么?因为认不得自己自性如来,只看见那个水上波纹,被波纹骗走了。认清楚了波 纹,就知道感情、思想都是不去也不来,此心本来清净的,你也就少上当,你就金刚般 若波罗密了。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 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 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说到如来自性之相,下面重要的问题来了,讲到如来法身本体,让我们先了解一件 事情。
  碎为微尘之后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 为多不。】
  现在佛又提出一个物理世界的问题了,他对须菩提讲,假使有一个人,不管男人女 人,把这个佛世界,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整个的宇宙打碎了,变成灰尘,你想想看,这 样的灰尘,数量多不多?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
  须菩提回答说,那多得很。佛说,什么理由呢?佛说我告诉你,假使这些灰尘,这 些物质世界的分子,乃至电子、核子,这些物质东西是真实永恒存在的话,那我不会告 诉你世界上有灰尘。这些灰尘累积起来就变成大地、山河,变成物质世界。
  佛这个话是转一个弯说的,实际上就是说,物质世界的物质,如果经过一个科学家 来处理,把它分析到最后,变成核子、电子、原子等等,最后是空的。是空的力量形成 了这样大的威力,但最后是空的。真正高等物理科学家,了解这个东西,所谓原子,分 析到最后最后,空了。这个空并不是没有,那个力量大得很,原子炸弹爆炸起来,空的 威力发起来有那么大的力量!所以佛在这里讲,‘若是微尘众实有者’,如果你认为真 的有个微尘,我不会讲微尘众,因为根本没有尘,一切都是由空所形成。 【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又来了,又是三段的讲。所谓物理世界那些电子呀,原子呀,那是假名,是哪个作 用构成了这么一个物理的东西。但是微尘最微小、最基本那个东西,还不是它的究竟; 它的究竟分析、研究到最后,没有东西,是空的。这个物质世界的外层,虚空的这个空 间,比太阳的面积,地球的面积,以及虚空任何的面积还要大!是空的力量凝结,而变 成了物理世界。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说:那么我懂了。你刚才问的问题,佛啊,你的意思是说,这一个三千大千 世界,也是个假名,是偶然的暂时存在,实际上没有一个永恒的实质存在,物质世界也 会要变,也会灭掉。
  等于我们现在这个楼上,勉强把它凑起来,摆了些椅子,坐了些人,装了些电灯、 冷气机,凑拢来叫做讲堂。所谓讲堂者,即非讲堂,是名讲堂。这是偶然暂时凑合的, 这是不究竟,不实在的;因为明天可以把它变成电影院,所谓电影院者,即非电影院, 是名电影院,就是这么一回事。一切物质世界,都是这样假有的凑合。
  所以大家不要被世界呀、家庭呀,这些苦恼困住了。所谓家庭者,即非家庭,是名 家庭;所谓人生者,即非人生,是名人生,同一个道理。
  下面一步一步,佛紧接著来讲了。

  什么是合相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
  什么理由呢?佛说你说的对呀!但是什么理由呢?我告诉你,假定真有一个世界存 在,永恒不变存在的话,就是一合相,是两样东西合拢来不变了。
  这个问题大了!佛没有说错一句话,鸠摩罗什翻译‘一合相’这一下子完了,后世 佛法里,装模作样,牵强附会的人多了。有些密宗的修法,要修一合相。
  还有些人主张,不一定要出家,要阴阳合一的一合相,才能修得成功。认为金刚般 若波罗密经中,是佛说的一合相。所以研究金刚经,这句话是一个大问题。到底什么是 一合相呢?
  你到海鲜店去吃饭,那个大蚌,两壳合拢来,也是一合相;两个金属品化合了分不 开,也是一合相;我们身上的衣服,三分塑胶,七分棉纱合起来织成的,也是一合相; 人的血、骨头、肉,凝合起来,也是一合相。这个一合相只是物质世界的现象。
  事实上,物质世界不停的在变。譬如这个山,看起来好像不动,风一吹,灰尘都吹 到山上,它慢慢会长大,只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而已。当然也不会有人那么傻,一岁的 时候去量一下,六十岁的时候再去量,看这个山长多大了。如果真有这么一个科学家, 真去量一下,那就是傻人,但他晓得这个山,二十年来也大了几寸或几尺。山在变动, 也在长大,也在毁灭。
  所以这个一合相的世界,假使真有的话,几千万亿年以后,也变成空,由空再变成 有。所以他说: 【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一合相是假有,这是一句话,一个名辞,没有不变的东西,不变只是个理念。
  但是有没有一个一合相?你说这个世界空的吗?现在天气热了,你硬是感觉到天气 热,冷气一开,硬是凉快。人经常说人生如梦,好像梦就是没有,这个观念、思想是错 误的。梦不是没有,梦是有,偶然的,暂时的,片面的。心理学研究显示,最长的梦没 有超过五秒钟的。人睡著做了一个梦,梦见从小长大,经过了多少事,直到最后自己死 了,醒来眼泪流湿了枕头,梦中经过几十年光阴,实际上只有三秒钟。
  梦中的时间、空间是相对的,爱因斯坦也了解到时空是相对的。我们在地球上过半 个月,月亮上只是一夜,这个世界上一年,太阳里只是一昼夜。还有其它世界,我们过 一百年,他们才过了一昼夜,我们人的一昼夜,却是许多小生物的万世万生,死了又生, 生了又死,千百亿化生不晓得过了多少时间;所以宇宙间任何星球,时空都是相对的。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他说有没有一个世界真是一合相呢?有,但是佛说那是不可说,没有办法让你理解 的。因为你们不懂,也没有办法懂,而且也说不得,一说之后,一切凡夫就贪著这个事 情。所以啊,密宗、道家,许多都把这个一合相用邪门外道的眼光去看,去解释了。
  实际上是什么道理呢?是真空可以修成妙有的道理。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第八识和种性
  讲到这里,我们就要研究般若,要研究般若就要研究唯识,不然对于专门讲性空道 理的性宗,就迷糊了。性空的道理一搞迷糊,学佛落入错误的知见,那是一个断灭见的 空,把空当成什么都没有,那是邪见。空是一个境界,心性之学,般若,在金刚经中只 用一个心,就代表了一切。唯识宗法相宗把这个心分析来讲,变成八个识,叫做八识。
  八识中的第六识是意识。意识,我们容易懂,就是我们心理上思想所起的作用,也 就是意识状态。作梦也是意识背面的一部分,心理学叫做下意识。在唯识学上梦是属于 独影意识的作用,独影意识还有其他很多的作用。第八部分阿赖耶识包括了现在、过去、 未来的时间与空间,也包括了过去的因、种子和未来的种性,这就是三世因果的学理基 础。
  同一个父母生下来的兄弟姊妹,每个人个性不一样,因为父母的遗传只是一小部分, 还有什么呢?自己带来的前生的种性、习气、习惯。这个重要的部分是第八阿赖耶识最 重要的种子带来的。这个种性作用叫做阿陀那识,关于这一点,佛在解深密经上有一首偈子:

  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暴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佛法的很多经典都是讲空,尤其是般若经。而在法相、唯识的部分,却不从空来讲, 而从现有的现象来说明。教育方法路线也不相同,因此在解深密经说到心的本来,心的 第八部分──阿陀那识的作用时,他说,你要研究起来,非常难懂,非常深,非常细密, 它像那个瀑布,或者像长江里的流水,看起来千年万年,水始终在流,实际上大的浪头 流过去了,就不会回来。
  我们刚刚看到前面的这个浪头,马上流过了!未来的浪头又接上来,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物理世界同我们心理世界是差不多的。
  你看流水一个一个浪头,乍看像固定存在,实际上没有固定存在,每一个浪头是每 一个水分子点滴构拢来的。假使把这个浪头水分切开,它也就没有水了,连带的瀑布也 不能形成了。可怜我们没有办法看到,所能看到的,永远是浪头。也像电灯打开开关, 第一个电源一来,磨擦发了光,又马上消散了,接著第二个又上来,我们看到的永远是 一个亮光,实际上,过去电不可得,现在电不可得,未来电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 可是它有电,所谓电者,即是非电,是名为电。

  心念如暴流
  我们的心理状况也是这样,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活了几十年,一切种子如瀑布一 样在流。实际上当我们一出娘胎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已经死亡了,第二个念头又死亡了 ……你看八点钟开始,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观念都在过去。过去不可得,未来怎么 讲,我还没有想它呢!也是不可得。刚说现在,现在不可得,现在就没有。但是你说没 有吗?它那股力量硬是存在。一切种子包括了过去、现在、未来,聪明愚笨,善与恶。 善人把善的种子引发了,慢慢再把恶的种子转变成善的,成为至善之人。这就是修一切 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果你把恶的心念发展下去,善心被它感染了,善心也变成不善的心了。所以说, 一切种子如暴流,像瀑布一样在流。瀑布并不是没有啊,是有的,‘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它永远在流。所以佛说我于凡愚不开演,因为智慧不够的人,不敢对 他讲这个东西。
  你说无我,有一个真我,这个真我没有办法加一个名辞,如果加一个恒常不变,就 曲解了恒常存在的意义。所以我于凡愚不开演,怕一切众生的智慧不够,他用分别心, 用世间法的观念来看这个如暴流的种性,抓住了,以为生命有个真的我,那反而错了。
  生命的无我之相,是破除众生抓住小我之相的错误。小我之相就是每一个浪花,每 一个水分子。能够把小我之相修持到纯净、空相,才可以找到生命的本来,那是无所从 来亦无所去;然后它可以起一合相的作用。什么一合相呢?真空可以生出一个妙有。

  真空如何生妙有
  首先要把身心两方面转化,光修心性也不行,因为我们的色身也是阿赖耶识的一部 分,就是‘心’的一部分。修一切善法,把它统统转化了,可以产生一合相。所以佛菩 萨的真正成就,是三身成就,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三身是一合相,就是 体、相、用三位一体。
  但是,你如果真执著了这件事,也错了,因为著相了。四大本来皆空,但是四大并 不是坏东西,它也是自性本体功能所变的。四人皆空是讲它的存在不永固,你如果证到 了法身,到了三身成就,也可以使这个假有的四大、偶然的四大,延长其存在。
  所以佛说‘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就像他说阿赖耶识, 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的道理一样。
  佛经的翻译,凡夫就是平凡的人,也就是指我们一般人。一般人的习惯都要抓东西, 活著的时候总要抓住东西。道家所讲的握固,说明小孩子生下来都是抓得很牢捏住拳头, 活的时候手都是弯弯的,到死的时候才完全放开。
  所以说,凡夫之人都是天生的贪著其事,都要抓,抓得很牢,因此佛说不可说。我 们给它的结论偈子:

  第三十品偈颂

  尘沙聚会偶然成
  蝶乱蜂忙无限情
  同是劫灰过往客
  枉从得失计输赢

  ‘尘沙聚会偶然成’,这个世界是一颗颗沙子堆拢来,偶然成功的世界。人生也是 这样,他是你的父母、你的丈夫、你的太太、你的儿女,也是尘沙聚会偶然而成。
  ‘蝶乱蜂忙无限情’,这个尘沙堆拢的世界一形成,很好看的,那么多的花朵,构 成了自然的美。蝶乱蜂忙,人们就像蜜蜂蝴蝶一样,在那里乱飞乱钻乱忙。前面我们也 提过,唐末的罗隐有一首诗,形容人生的痴,像蜜蜂一样。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一天到晚忙碌采花酿蜜,为谁辛苦为谁甜。如果喜欢吃蜂蜜的话,拿起那一瓢 蜜就要念一下,然后说,为我忙!咕噜把它吞下去;那就对了,有了答案了。可是蜜蜂 自己没有答案,采得百花酿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人生都是如此,忙了一辈子,为儿 女呀,为家庭呀,忙到老死,最后嘛,眼睛一闭像那个蜜蜂一样,为谁辛苦为谁忙,不 知道,找不出答案。
  所以我们说,蝶乱蜂忙,明知道人生是空,个个都看得清楚,可是还是舍不得呀! 还有无限情,自己无限的感情。有时候看这个世界上的人真好玩,很多人反对打牌,但 是自己一辈子就坐在牌桌上而不自知。不过打牌人人不同,有些人把写文章当牌,一天 勾著头,脖子都歪了,像打麻将一样的写文章,他也在赌啊!写诗的,作文章的都一样, 都是在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大赌场,谁赌赢了?谁赌输了呢?只有当东家的老板赚了 钱,其他的人都输光了。赢的也输,输的也输,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一回事。所以我们了 解了人生,一合相即非一合相。
  ‘同是劫灰过往客’,我们的这个世界是个劫灰,前一劫烧成灰了,这一劫从新再 来,所以叫劫灰。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像是住旅馆一样,过往之客,有生就有死,有死 再有生,同为劫灰过往客。
  ‘枉从得失计输赢’,人生在世,谁对谁错?谁赢谁输?都差不多,最后都是没有 结论的走了。假使以佛法来看人生,都是没有目的的来,没有结论的回去。无所从来, 亦无所去,是名如来。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 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见不是见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 不。】
  佛讲到这里,先问须菩提,假使有一个人说,佛说的,人见、我见、众生见、寿者 见,对不对?佛经上都讲四相,这里又转一个方向,提出来的不是‘相’,而是‘见’。 ‘相’就是现象。‘见’是自己的思想见解,是属于精神领域。所谓见解,就是现在新 观念所谓的观点,都属于见。所以禅宗的悟道叫做见地,要见到道,不是眼睛看见啊! 楞严经上讲见道之见,有四句话: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你看这个佛经,讨厌吧!都是什么见呀见的。第一个见,我们眼睛看见的见,心与 眼看见。第二个是见道的见,换句话说,第一个见是所见之见,第二个是能见之见。我 们眼睛看东西,这是所见,这是现象。所见回过来,自己能够见道,明心见性那个见, 不是所见之见,不是眼睛能够看见一个现象,或者看见一个境界,那不是道啊!
  所以‘见见之时’,自己回转来看到见道之见,明心见性那个见的时候,‘见非是 见’。这个能见,见道的见,不是眼睛看东西所见的见,故说‘见非是见’。那么能见 道的见,难道还有一个境界吗?‘见犹离见’。当眼睛也不看,耳朵也不听,一切皆空 以后,说我见道了,有一个见存在,还是所见,这个见还是要拿掉,见犹离见,还要拿 掉,空还要空下来。‘见不能及’,真正明心见性的见,不是眼睛看见的见,不是心眼 上有个所及,能见的见。说了一大堆的见,多么难懂啊!
  告诉我们明心见性之见,可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青蛙扑咚一声跳进水… …要一切见无所见,一切山河大地,宇宙万有,都虚空粉碎,大地平沉,那可以谈禅宗 了,明心见性有点影子了。记著!还只是一点影子啊!
  楞严经上也有几句很重要的话:‘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 知与见,后来是佛学一个专有名称,知就是知道,把佛经道理都懂了的这个知。见,也 看到过这个现象、境界,就是知见。道理懂了,你去修行打坐,坐起来一切皆空,可是 有知性,也知道自己坐在那里很清净。但是有一个清净在就不对了,‘知见立知,即无 明本’,就是无明的根本。有一个清净就会有一个不清净的力量含藏在里面,就有烦恼 的力量在了,所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要‘知见无见’,最后见到空,‘斯即涅盘’, 可以达到见的边缘了。

  知即无明本
  从前有好几位大法师就是看经典走禅宗的路线,后来就悟道了。所以学禅不一定是 打坐参禅,不一定要打坐参公案、参话头。宋朝温州瑞鹿寺有一位遇安禅师,天天看佛 经念佛。他看到前面这一段,忽然心血来潮,把原来的句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 见无见。斯即涅盘。’改了标点,变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 盘。’自己因而大彻大悟。后来他自称‘破楞严’,改了圈点破开来读以后,自己忽然 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知见立’,有知有见,有个清净有个觉性,‘知即无 明本’,这一知,本身就是无明本,就是烦恼。‘知见无’,一切皆空,理也空,念也 空,空也空,‘见斯即涅盘’,见到这个就是悟道了。这是他悟了道,自己楞严破句, 就懂进去了。
  现在我们说明了这个道理,说了半天,不要把话转开了,说我见、人见、众生见、 寿者见;金刚经前面都提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中间也提过,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见,不能见如来。到这里,忽然一转,提出‘见’,不提出相。 相是相,茶杯是现象,毛巾是现象,书本也是现象,我也是现象,他也是现象,你也是 现象,山河大地一切房子都是现象,连虚空也是现象,清净也是现象,睡觉也是相,作 梦也是相,醒了也是象,一切现象都是生灭变化。
  所以有些人天天打坐,问他好吗?好啊!好清净。著相!著清净之相。相不是道, 道不在相中。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你要立一个清净是道,再加 上背上督脉通了,前面任脉通了,拿水龙头一开灌进去,都通了,那不是成道,那都是 著相。一著相,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要知见无,见斯即涅盘。
  所以现在告诉你知见之见是什么?他告诉须菩提,假使有人说,我提出我见、人见、 众生见、寿者见,你说说看,那人了解我所说的意思没有?他这个人还算真正学佛,懂 了佛法吗?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须菩提说,那不对的,这个人虽然学佛,根本不通啊,不懂佛法的道理。 【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 见众生见寿者见。】
  那么佛也跟著说,你现在提出来一个假定的问题问我,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 见,见道之见,这只是一个讲话上的方便;假设有这么一个见处,一个明心见性,见道 之见,那也只是一个表达的方法而已,一个揭穿真义的名辞而已。实际上啊,明,无可 明处;见,无可见处,所以叫做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如是知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 生法相。】
  佛告诉须菩提最后的结论,你要注意啊!真正学大乘佛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想求得大彻大悟的人,于一切法,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应‘如是知’,要了解知道 金刚经这些一层一层的道理。‘如是见’,要有这样一个见解,所以有知有见。
  知见两个字,再加一个说明,一切大小乘的佛法,尤其是小乘的佛法,是戒、定、 慧、解脱、解脱知见,五个次序。按次序来修行,先守戒,再修定,再由定发慧悟道。 真的悟道了,解脱一切苦厄,但是解脱的最高程度,仍是物质世间一切的束缚。当这些 欲界、色界一切的烦恼、情感都解脱光了以后,还有个东西就是心性的所知所见,这个 知与见仍要解脱,最后要彻底的空。刚才举出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 涅盘;这里也讲,发大乘心,想由凡夫修道而成佛,应该对一切法,‘如是知,如是 见’。
  如是怎么知?怎么见呢?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那么所谓外道者,即 非外道,是名外道;所谓魔鬼者,即非魔鬼,是名魔鬼;所谓我者即非我,是名我。就 是这一套!‘一切’,整个归纳起来,空有都不住,无住、无著,所以一切法应如是知, 如是见。
  你理解了,也见到了这个道理,‘如是信解’,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 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 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 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我们自己的法相
  为什么说‘不生法相’?为什么不说不‘用’法相,或者不‘住’法相,不‘著’ 法相,不‘落’法相呢?这些字都不用,而用不‘生’法相,这是有区别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法相?一切的现象、观念都是现象,是意识思想构成的一个 形态。每个人意识里都有自己一个构想,幻想;幻想久了,变成牢不可破的一个典型, 自己就把它抓得牢牢的。这个就是意识思想境界里的形态,在佛学名辞里叫做法。法包 括了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物,一切思想观念。
  譬如大家认为大彻大悟,一片光明,都在清净光明中,在一般人心目中,下意识已 经构成一个形态,认为悟了道打起坐来,大概内外一片光,连电力公司的发电机都可以 不要了。把光明看成电灯光、太阳光、月亮光那样,下意识的构成法相,构成一个形态 在那里。
  又譬如说,悟道以后,大概什么都不要,什么也都不相干,一切一切都不管,跑到 古庙深山,孤零零的坐在那里,就以为成佛了。如果成了这样的佛的话,世上多成一千 个佛对我们也没有关系;山里早有的是佛,许多石头、泥巴摆在那里,从开天辟地到现 在,都可以叫做佛。反正它们对一切事物,一切出世入世的一概不理。换句话说,那是 绝对的自我,看起来很解脱,一切事物不著,实际上是自我,为了自我而已!认为我要 这样,因为他下意识的意识形态有了这个法相。
  一般人打坐入定什么都不知道了,那不是佛法,那是你的意识形态,是你造作了这 个法相。乃至于说一切空了就是佛,空也是个法相,是个现象。有些人任督二脉打通了, 奇经八脉打通了,河车大转,也都是法相。我经常问:你转河车,转到什么时候啊?不 要把自己转昏了头。你转转……总有不转的时候吧?转到什么时候才不转呢?任督二脉 打通了,通到那里去呢?通到阴沟里去吗?还是通到电力公司?还是通到上帝菩萨那 里?你都要搞清楚啊!可是我们许多人,不知不觉的都落在自我的法相里了。自我意识 形成一个道的观念,一个道的样子,一个道的模型。
  由此我们就明白,为什么世界上的宗教,因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所画的天堂也都不 同。我们的天堂是穿大袍子古代帝王相的人,一切房子都是中国古时候的。西方人的天 堂是洋房,他的神和上帝也是高鼻子蓝眼睛;阿拉伯人画的另有不同。所以说,天堂是 根据自己的心理形态构成的,谁能去证明呢?这些都是自己心理下意识构成的法相。
  佛法唯识宗也称为法相宗,法相宗是先从现象界开始分析研究,现象界也就是世间 一切事,所谓的一切法;最后研究到心理状态,研究到心性的本来,以至于证到整个宇 宙。也就是说,法相宗从现有的人生,现有的世界的相,加以分析,归之于心,然后反 回到形而上的本体。如果套一句佛学的名辞来讲,这是从自己的身心入手,进而打破了 身心,证到形而上的本体。
  华严宗不同于法相宗,是先从形而上的宇宙观开始,从大而无比的宇宙,慢慢收缩, 最后会之于心,是使你由本体而了解自己。普通的佛学,是由你自己而了解了本体,这 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这些不同的路线不同的方法,佛学的名辞 就叫做法相,一切法相。
  现在金刚经快要结束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非常严重的道理,佛告诉须菩提,你 想证得无上菩提大彻大悟而成佛,你应该这个样子知道,应该这样去看清楚,理解清楚, 应该这样子相信,这样去理解。怎么理解呢?一句话,‘不生法相’,你心里不要造作 一个东西,你的下意识中,不要生出来一个佛的样子。每个人心里所理解的佛,所理解 的道,所理解清净涅盘的境界,都各不相同,为什么不同呢?是你唯心所造,你自己生 出来的,是此心所生。
  所以你不要自生法相,不要再去找,不要构成一个自我意识的观念。譬如我们上同 样一个课,一百个同学中,各人理解的深浅程度都不相同,因为每人心里自生法相,自 己构成一个现象,都非究竟。这就是佛经上说,众盲摸象,各执一端的道理。尽管瞎子 摸象,各执一端,可是摸的那一端,也都是象的部分,并没有错。只能够说,每人抓到 一点,合起来才是整个的象。要想完全了解整个大象的话,佛告诉我们的是‘不生法 相’,一切不著。下面,佛又推翻了。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我要过去,你过来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佛经所说的法相,根本就不是法相,所以叫做法相。这个话在金刚经上常说。道理 在那里?那些都是教育上的方法。等于过河的船,目的是使你过河,已经过了河就不要 把船背著走,要赶紧把船丢下,走自己的路。
  佛经三藏十二部,各种各样的说法,有时候说空,有时候说有,有时候说非空非有, 有时候又说即空即有,究竟那一样对呢?那一样都对都不对,要你自己不生法相。
  讲一个法相,包括了各种现象,譬如唯识宗,除了把心的部分分成八个识来讲外, 再把心理活动的现象,纲领原则性加以归纳,成为一百个法。如果详细分析起来,当然 不止一百个;可是后世一般人研究唯识,就钻进去爬不出来了。这些人钻到什么境界里 头了呢?钻到‘有’,钻到一切法‘胜义有’的法相里去了。就像龙树菩萨讲般若拿空 来比方,与法相唯识宗的教育方法不同,可是一般人研究般若,又落到‘空’的法相里 去了。所以说,任何法相都不能住,都不是。
  佛最后告诉我们,所谓法相,‘即非法相’,那只是讲话的方便,机会的方便,教 育上的方便,目的是使你懂得。如果这样不懂,他换另一个方法,总是想办法使我们懂 得。可是后世的人,把他的教育方法记录下来以后,死死抓住他说过的那个空,或拚命 抓个有,永远搞不清楚。事实上佛交代得很清楚,一切不落法相。不落法相以后,大家 反而都说金刚经是说空的,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金刚经没有任何重点是教我们观空,金 刚经都是遮法,挡住你不正确的说法,至于正确的是个什么东西,要你自己去找。
  记得金刚经开始的时候,我曾经提到过禅宗的两个公案,一个是儿子跟父亲学小偷, 对不对?还有一个是坐牢的那个公案,现在再说一个禅宗故事。有一个年轻人出家学佛 求道,想要开悟,跟著师父几十年。这位师父总是对他非常严厉,生活、行为都管得非 常严。但是一问到佛法,师父总不肯说。这个人就像我们现在青年人学佛一样,好像找 到一位老师,马上就有妙诀告诉他,传你一个咒子罗,或者传你一个方法,今天一打坐, 明天就会飞了,就成佛了;自己意识中构成了这样一个法相。这个人的心理也是如此。 可是这个师父呢,问到他真正佛法时,就说:你自己参去!自己研究去!
  他自己暗想,十二三岁出家,天天求佛道,搞了几十年,这个老师嘛!是天下有名 的大老师,是有道之士,跟著他却辛苦的要命,佛法也没有传给他一点,心中真烦恼。 有一天他想了一个办法,带了一把小刀上山,师父快要走这一条小路回来了,小路只能 走一个人,他就站在路口等师父回来。那天下雨,山上路滑难走,他看见师父低著头, 慢慢走到了。其实他师父大概早知道这家伙在那里,他以为师父不知道,看到师父过来 了,就一把抓住师父说:‘师父啊,我告诉你,我几十年求法,你不肯告诉我,今天我 不要命了。’说著就把刀拿出来,‘你再不告诉我佛法的话,师父啊,我要杀了你。’ 这个师父很从容,手里还拿把雨伞,看他这个样子,就用手一把抓住他拿刀的手说: ‘喂,路很窄,我要过去,你过来。’师父把他拉过来,自己就过去了。他听到‘我要 过去,你过来’就忽然大彻大悟了。
  我们大家参参看,‘我要过去,你过来’,这一句话他就悟道了,这个理由在什么 地方?这个就是所谓禅宗公案。现在大家很难找出答案,我说的也不是真的答案,只能 打个比方给你听:我们大家学佛最困难,心中的烦恼,身体上的感觉,坐起来腿发麻, 不坐时心里烦恼不断;很想求到清净,清净永远求不到。烦恼不断,自己问自己怎么 办?你自己里面的师父一定告诉你:‘我要过去,你过来!’烦恼跑过了就是清净,过 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生法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那么简 单。所以说,我要过去,你过来,这一条路根本是通的,烦恼即是菩提,那里有个烦恼 永远停留在心中呢!你要是去想办法把烦恼空掉,求个清净,你不就是那个师父跟徒弟 永远堵在路上,走不过来了吗?
  你看人家的教育法很简单,我要过去,你过来,也不理刀,也不理徒弟,这个徒弟 就清楚了,就悟道了。可见他平常都在自生法相,都是著了一个佛的观念,著了一个道 的观念。人生最怕是著魔,实际上,你学了佛法,学了道,把道跟佛法捆起来,你正是 著魔了;著了佛魔,著了道魔,著了功夫魔,著了清净魔。
  清净也是魔啊!所以禅宗祖师有几句话:‘起心动念是天魔’,什么是天魔?是你 的起心动念而已,你自己生的法相。‘不起心动念是阴魔’,大家注意啊!很多人都落 在这个魔境,光想打起坐来什么都不知道,以为什么都不知道是入定,那个是不起心动 念,不起心动念落在五阴境界,是阴魔。‘倒起不起是烦恼魔’,有时候好像很清净, 你觉得很清净吗?有时候又觉得心里头好像有一点游丝杂念,可是也不要紧,可是也迷 迷糊糊,这个就是倒起不起烦恼魔,无明之魔。说什么走火入魔!魔从那里来?魔完全 是自心所造,没有其它的东西。‘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是阴魔。倒起不起是烦 恼魔。’如此而已。
  佛学把魔境分析得很清楚,禅宗的大师们是用归纳的方法,非常简单扼要告诉你。 实际上,这些心理的状况,这些境界,都是自生法相。由此更进一步说,我们佛学越学 多了,唯识研究到最后,佛经三藏十二部都学了,你越学的多,越被法相的绳子捆得紧, 都是著了法相。所以在快要作结论的时候,佛告诉我们,不生法相才是最究竟。我们给 它的结论偈子:

  第三十一品偈颂

  九霄鹤唳响无痕
  泣血杜鹃落尽魂
  谱到狮弦声断续
  为谁辛苦唱荒村

  这是一个感想,在座的人,要是到过西北和中国的高山,或到过青城山峨嵋山,可 能会听到白鹤的叫声。中国文字很妙,鸡叫是啼,鸟叫是鸣,虎叫是啸,表示不同的声 音形态;白鹤叫称为鹤唳。白鹤是在高空叫的,声音像打锣一样,传得很远,所以这个 鸟与其他的鸟特别不同。
  ‘九霄鹤唳响无痕’,就是说,佛的说法像九重天上的白鹤,叫声响彻云霄,要叫 醒世界上所有人的迷梦。但是,我们有没有被他叫醒呢?世界上许多人是叫不醒的,想 一想真够伤心。结果千里迢迢去学佛,不论在家出家,都变成杜鹃鸟一样。
  ‘泣血杜鹃落尽魂’,据说杜鹃是上古一个因亡国而伤心到极点的帝子,因为天天 哭,后来他的精魂变成杜鹃鸟,还在哭,哭到最后眼睛流血,滴在泥土上变成现在的杜 鹃花。杜鹃另有很多的名字,也叫杜宇,也叫帝子,就是蜀国皇帝的儿子。我们后世学 佛学道的都是杜鹃,抛家弃子专心学佛,到最后,道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只怪自己没有 遇到明师,没有碰到佛,没有得到法。其实佛法是最平凡,最简单,佛在金刚经上都说 完了。
  ‘谱到狮弦声断续’,金刚经等于狮子之弦,用狮子身上的筋作弦的琴,它发出的 琴声,百兽听到都会头痛,再重一点,百兽听到脑子都裂了,因为狮子是百兽之王。佛 说的法是哲学里的哲学,经典里的经典,世界上真正形而上的道法,直截了当,全部都 告诉我们了,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个琴谱弹到狮子之弦,这个声音弹的金刚经也好,法 华经也好,华严经也好,断断续续,都弹给我们听了,高明的歌曲统统唱给我们听了, 我们还是不懂。等于一个叫化子沿门唱莲花落一样,唱了半天没有人理,人不觉得好听, ‘为谁辛苦唱荒村’啊!这是对释迦牟尼佛幽默一下。实际上,我真为释迦牟尼佛一洒 同情之泪,他讲到三十一品了,快讲完了,有谁懂得他呢?他又何必在那里讲呢?为谁 辛苦唱荒村啊?再唱一遍也没有用,因为知音难遇啊,永远不懂。实际上,他说的最亲 切,最平凡。
  我们现在再一次回过头来看,金刚经最开始,第一个重点是三个字──善护念。凡 夫也好,成佛也好,只有一个法门,就是善护念。护什么念?无所住。怎么无所住?很 简单,不生法相。成了佛的人怎么样呢?也是一样,也是吃饭穿衣,饭吃饱了,洗脚打 坐,就是那么平凡。没有什么头上放光啦!心窝子放光啦!六种神通啦!都不来。吃饭 穿衣敷座而坐。然后你问话,他答覆,就是那么简单。金刚经就是平凡里头的真实,平 凡里头的超脱。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学习中!谢谢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