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中投收益为何远输社保?

对于首笔30亿美元投资的黑石集团,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中投”)恐怕不愿多提,因为按照美国时间7月23日的收盘价格17.83美元计算,中投公司该笔近30亿美元的投资目前已经达到了账面亏损约12亿美元,资产缩水近40%。  

与此相对,国内另一大投资机构——社保基金进入了投资收获期。其在2005年投资1.5亿人民币的合资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下简称“中比基金”),现在70%的投资已经获得了不菲的回报。

不过,一家国内的VC合伙人向《华夏时报》表示,尽管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中投的投资收益要远远低于社保基金,但这是两者各自不同的投资风格造成的。对于中投目前的12亿美元的账面亏损,还需要看长期的表现,毕竟长远来看,投资黑石并不是一笔失败的投资。

中投:海外投资失意掉头转向国内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黑石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施瓦茨曼曾在2007年11月间宣称,尽管信贷市场出现了比较大的震荡,但和去年同期相比,黑石在总收入、现金流及管理的资产方面均有所增长。而这样的市场环境对黑石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因美国次贷造成的全球经济影响短期内很难消除,中投公司这笔高达205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处在账面亏损的状态。尽管出师不利,但是按照中投公司公布的投资方向,今后投资的对象依然是投行,而股权投资依然是不变的选择。中投公司董事长汪建熙对此的解释是:“我们面对的是很强的需要对外投资的压力。”让汪建熙发愁的是,中投每年需要为2000亿美元的资本金支付5%的利息。而这就意味着中投每年需要至少100亿美元的投资收益来支付利息。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仅仅投资黑石集团后几个月,中投公司就闪电转向了国内的公司——中国中铁。2007年11月,中投公司以1亿美元的价格认购了中国中铁H股。2007年12月当年年底,中铁H股报收10.74港元,较发行价上涨85.8%。

楼继伟表示,中投公司商业化运作的投资领域也包括港澳台地区,但是不能投资“人民币货币区”,这席讲话将中投公司下一步的投资思路表露无遗,首笔投资失意后,打个国内市场的擦边球依然可以分享到国内A股带来的收益。

事实上,根据目前中投公司子公司汇金公司的经营状况来看,其分别持有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等大型银行股份,并且直接或间接持有数家证券公司股权,实际上汇金公司拥有的这些国内公司的股份就等于是中投公司的。一旦汇金拥有200亿元股份的光大银行奥运前后实现上市,那么中投公司将从中获得高额的收益。

社保基金:中比基金进入收获期

与中投公司海外受挫转向国内相比,社保基金依靠中比基金一项便赚得盆满钵满。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王忠民曾对媒体公开表示,社保基金投资了1.5亿元人民币的中比基金,目前70%的投资开始形成收益。

目前中比基金共持有金风科技、海利得、云海金属以及辰州矿业4家在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在近期先后发布中报业绩的预告中,金风科技预计今年1-9月份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预计将比上年同期增长50%-80%;辰州矿业200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9.32%,净利润同比增长15.55%;而尚未发布中报的云海金属和海利得也预计中报业绩增幅均在30%左右。

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表示,中比基金取得这样的投资收益与其特殊的政府背景不无关系。有政府背景是中比很好的优势,因为能够“对于本土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

截至今年6月30日,中比基金持有金风科技7200万股,增持3600万股,如果按照金风科技此前招股书上中比基金成本的1.1元/股计算,该公司7月24日最高39.08元/股的价格仍能为其带来39倍的巨额回报。

同样为其带来丰厚回报的还有辰州矿业,2005年2月,中比基金投资辰州矿业4700万折合资本金1787.07万元,占辰州矿业出资比例的12.368%。一年后,辰州矿业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中比基金持股为12968.42万股,持股成本约为1.58元/股,即便按照目前辰州矿业13.71元/股(7月24日)的价格计算,中比基金仍实现了近13倍的回报。

此外,中比基金分别持有1636.87万股的云海金属以及海利得8.60%的股份都为其取得高回报贡献颇多。PE不像风险投资需要经历企业成长的过程,而与社保基金类似的投资思路也正是中比基金屡屡取得高额回报的原因之一。

过去5年内,全国社保基金通过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京沪高速铁路各400亿元的投资,已经实现了持股总市值约1400亿元的规模。如果创业板顺利推出,那么包括社保基金在内以及其参与的中比基金等又多了一条退出的渠道,根据以往的投资经验也很可能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空军司令险资上半年操作路径

身为国内资本大鳄,携2.7万亿巨资的保险机构之腾挪亦是健若蛟龙。自今年初,保险资金在主要双栖地——债市和股市——之间的巨额腾挪惊心动魄。2008年起,保险机构通过A股市场共减持约339亿元上市公司权益,排在基金(今年以来已沽出1170.6亿)之后,成为内地资本市场的空军“榜眼”。与此相应,从股市转身而腾出空间的保险机构却大举进军债券市场。

债市“大胃王”

2008年以来,在包括国债、政策性银行债、企业债及短期融资券等主要债券品种上,均频繁出现保险资金的身影。《21世纪经济报道》引用统计数据称,截至2008年6月末,大量撤出股市的保险资金在上述主要债券品种上,已增仓约1042.8亿元。

据中国债券信息网的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6月,除短期融资券总持有数额下降了28.48亿元之外,各保险机构持有的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和企业债总金额已经分别从去年年末的2251.21亿元、3268.47亿元和2134.27亿元,猛增至2347.62亿元、4060.44亿元和2317.17亿元,分别增加96.41亿元、791.97亿元和182.9亿元。

“根据我的估算,在一般情况下,保险资金在股市的投资比例可能在可用资金比例的20%上下,但在目前而言,这一比例可能仅为原来的一半,即10%左右。”国泰君安证券保险业分析师彭玉龙表示。“对于债券,保险机构确实都非常积极。”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研究员称。

统计数据,保险资金在2008年1-5月内,对于各主要品种,增仓幅度力度不同。其中,保险资金对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债券继续情有独钟,因此花费的弹药最多,例如以占主导的国家开发银行债券为例,在今年前5个月,保险机构分别购入了26亿、187亿、140亿、30亿和237亿元。

对于重要的国债品种,单从数据来看,保险机构则显得有些犹豫。今年1-4月分别“增仓”11.7亿元、23.55亿元、0.17亿元和89.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5月份保险机构分别大举购入政策性银行债、企业债(增持13.3亿)和短期融资券(增持25.45亿元)的同时,却悄然重磅减持了国债,减持的数额达24亿元。

金融股的“杀手”

在债券市场猛烈增仓的同时,在跷跷板的另一端,保险机构的做空表现一如以往。根据大智慧Topview统计数据,半年多时间内义无反顾的一路做空令保险资金已从A股市场撤离了约339亿元。而在上周,Topview数据显示,保险资金交易额为36.9亿元,仍然净沽出22.6亿元上市公司权益,以做空为主,其中主要做空账户为T40461、T41657和T39956,分别卖出16.1亿、2.7亿和2.2亿元。

而主要做空账户的一个共同抛空对象就是金融股。例如,T40461在7月21日抛空了3.95亿元中信证券,3日后,继续抛出招商银行5025.5万元权益。除此之外,这一上周保险资金第一空军账户还分别在7月18日-24日间共抛出中国太保4691.56万元、中国平安2220.02万元、北京银行3982.13万元和中国银行482.37万元。而这一账户同时也是其间青岛啤酒、保利地产、杭州解百等公司的做空“一哥”。

与T40461猛烈攻击金融股相类似,净卖出位居第二的T41657做空目标则比较散乱,主要卖出了中煤能源2102.59万元、招商银行1389.46万元、中国铁建1199.36万元等。跟前两账户不同的是,T39956实行的则是“精准打击”——工商银行,在5个交易日内共售出1.2亿元,其对工商银行的看空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与抱团集体做空金融股不同的是,保险资金在做多上却热点分散。据大智慧Topview统计数据,上周前三大做多保险资金账户分别是T42029、T41164和T42201,分别净买入0.48亿、0.43亿和0.33亿元。其中前两个账户买入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是柳化股份 (534.16万元)、青岛海尔 (4369.68万元),其余被看好的上市公司亦鲜有重叠。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