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消息】这场重大信贷危机对竞争资本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了证明市场的力量,许多左倾修正主义政客不仅冒着毁掉前程的危险,而且还不得不抛弃毕生最深的信念。他们现在要掉过头来说自己一直以来都错了吗?如果这么做,他们会转向什么立场?即使最终我们遭受的不过是二战后的平均衰退水平,形势看起来仍将十分惊险,全赖诸如美国财长汉克·保尔森(Hank Paulson)等领导人做好了准备——不仅抛开自由市场原则,还审慎地冒险援助美国法人团体——才未酿成大麻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自由市场原则都不会再有“快乐自信的早晨”。
正是出于上述理由,我很喜欢乔治·库珀写的《金融危机的起源》。本书虽然简短,但写得相当不错。库珀引用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的理论,试图以基本经济理论解释显然很深奥的金融问题。萨缪尔森撰写的《经济学》(Economics: An Introductory Analysis)可能是20世纪最畅销经济学教科书。萨缪尔森简要概述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如果一种商品(比如鞋)订单大量增加,那么价格就会上涨,生产者会生产出更多的鞋;如果茶叶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降,人们会饮用更多的茶,而生产者将减少供应。“于是将重新实现供需均衡。”
库珀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了萨缪尔森在最后似乎是随口道出的一句话:“适用于消费品市场的道理,也适用于劳动力、土地和资本投入等要素市场。”库珀将重点放在他认为与消费品市场截然不同的资本市场。对于两者的关键差异,我的表述略有不同:价格取决于本身价值——按马克思主义者的话来说就是“使用价值”——的产品,与价格完全或部分取决于未来转手价值、从而易于形成泡沫的产品之间的差异。
库珀的主要论点是:资产市场特别容易受到盛衰的影响,因而是金融系统中真正的不稳定因素,而央行关注的却是消费者价格。所谓的“有效市场假设”在库珀的书中一再出现,并由此推出了这样的结论:无论在什么地方,资产的定价永远都是正确的。
我相信库珀的话:有效市场假设是银行和对冲基金的“幕后天才”所设计模型的基础,甚至可能是现代央行不愿对资产泡沫采取行动背后的隐晦原因。这可不符合老派美联储主席威廉·麦克切斯尼·马丁(William McChesney Martin)的名言:美联储的工作是“在聚会渐入佳境的时候,端走宾治盆”。对于当今人们的品味来说,他的话无疑太具隐喻性,但他可能是正确的。
库珀最新颖的论点是:投资者未必要非理性才会产生泡沫。他们只是不具备有效市场假设的相关知识。但这种无知难道不是官方对资产价格采取行动的障碍吗?有些人希望看到,对官方资产价格行动的补充及其他措施能完全取代消费价格目标。
不过,不管有多么困难,信贷危机可能引起的反思必将为资产价格在央行目标中争取到更大空间,即使代价是一些认知方面的混乱。
库珀将当前的困境追溯到几年前美联储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信贷快速增长,对此读者不会感到意外。非常有意思的是,努尔丁·克里钦(Noureddine Krichene)撰写的一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工作报告令人信服地指出,在2003至2007年期间,没有一场冲击仅局限于石油或其他任何一种大宗商品,而是几乎所有大宗商品的价格联袂上涨。在此期间,消费价格走势保持平缓,从而产生了虚假的安全感。
如今终于自食恶果:通胀与衰退并存构成了央行的噩梦。克里钦毫不怀疑,我们正看到“过度扩张货币政策的延迟效应。在那种政策下,各种信贷大肆扩张,不管信誉如何”。我仍然担心,在中国和欧佩克(OPEC)拥有庞大储蓄余额的形势下,收紧货币政策会有什么效果?但结果很可能是:即使美联储不加以刺激,美国仍将作为“最后的消费者”。
回到我开头提到的有关“竞争资本主义”这个更为广泛的问题。现实情况并未表明:政府善于挑选优胜者,放开国际贸易是坏事,或者对消费者的选择可以不屑一顾。但我们需要谨记凯恩斯的格言:货币不会自我管理。这也适用于信贷。
(塞缪尔·布里坦/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