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南克失败了。一年前,为给美国房市输血,美联储持续调降利率,但事实上一滴“血”也没能泵入房市:基准利率再低,也不能解决美国银行在欠明朗的局势下的惜贷问题。
中国持有的3760亿美元两美债券,也因接管增加了安全系数:这些债券本非美国国债,但目前却变身为“国债”,似乎颇有因祸得福的意味。但根据美国银行家们预计,中国1.8万亿外汇储备中,有至少1万亿以美元债券形势存在,3760亿两房债券,只是一小部分;持有量更大的美国国债,因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可能因接管增加,主权债券评级可能由此调降而利率下跌,又给这个因祸得福打上了问号。
对中国而言,两房事件中,更应该引起注意的,决非单笔外汇储备投资的盈亏,而是整体外汇储备策略面临的调整。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大规模持有美国债券的优势正在逐渐消退,但是问题却日见凸现,而中国人行事实上进退两难。
传统上,中国外汇储备大量持有美元债券有助于抑制人民币升值,从而保证中国出口优势。目前,中国出口优势削弱,但大量以美元债券形势存在的外汇储备,却显得有些尾大不掉。
曾经就职于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美国经济学者布莱德·塞斯特曾发布一篇分析“笑”称,“中国投资公司应被称为主权减损基金,而不是主权财富基金”。他指出,卖掉升值中的币种债券,买入贬值币种的债券(美元债券),总体而言是个“丢钱”好办法。而如果升值货币国的利率比贬值国的利率更高,那“丢钱”效果更毋庸置疑。
购买美国债券,中国只能取得3%左右的年收益,而事实上面临10%左右的因为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导致的资产减值;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1%。这是为何中投应运而生,以股替债,可以避免直接大规模减持美债导致的美元贬值,但目前投资仍处于亏损,其中黑石投资亏损逾40%。
他同时指出中国人行的两难:如果减持美债,美元可能进一步贬值,而美国的利率则可能上升,于是债券利率进一步下降,从而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
但从中国高层发言和中国经济学家建议看,中国有明显的意图抑制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速度和幅度,以保证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这恐怕将成为中国持续购买美国债券的内在动力。
中国去年用整个经济产出的1/8购买外国债券,且在上半年加速;8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持续26个月的上升后首次出现微弱下降。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事实上通过遍布全球的诸多第三方机构进行,难以分析。但如何在保证中国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而善用庞大的外汇储备,恐怕已到了再思考的时候,而评估断不应仅仅围绕于个别投资损益的表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