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有文章质疑华生教授积极推行权证理论,甚至认为其有些“居心不良”。该文作者近乎“尖刻”指责:看来,华生教授很为农产品没有成功发行认沽权证而遗憾,作者觉得,与其说这是经济学家为小投资者发出的遗憾,不如说是“狐狸看见小鸡得以逃脱时的遗憾”。
该文作者认为,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权证应用在此次股改中呢?他们难道看不到权证的操纵风险么?最早提出认沽权证理论的华生教授,态度最鲜明,他甚至呼吁目前的权证规定应该进一步放宽到中小型企业中去。华教授为什么站在中国股市改革的最前沿,替权证的放行鼓与呼呢?
华教授作为纵横股市的牛津剑桥国际高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曾在1999年8月收购上市公司闽福发29.9%的法人股成为第一大股东,同期该股票二级市场股价产生“联动”。牛津剑桥对股价的“感染”能力令人刮目相看,2001年3月,中国证监会对闽福发展开调查。调查的原因:一、闽福发涉嫌在转配股方面存在问题;二、涉嫌“操纵股价”。
可以说,牛津剑桥当年也算大名鼎鼎,4年后的2005年,华教授以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的学者身份,而非以牛津剑桥“股市庄家”的身份,推行极其容易被庄家操纵的权证,其苦心与用意颇令笔者感到迷惑。
同时,对于农产品方案,著名经济学家华生表现出一点遗憾,他说,这其实是个简化了的认沽权证方案,因为最后关头,农产品无法达到权证的政策底线,才不得不放弃权证,简化成目前的回购方案。
事实上,农产品幸亏没有采用华生教授的权证方案,也幸亏有了这种简化,才使散户投资者拿到手里的26%的涨价空间,能顺利地在1年内变成现实,而不用担心被大股东操纵到归零。
有人说,权证是把双刃剑,能让人一夜暴富,也能让人血本无归。但在目前这样一场股民与大股东信息不对称的股权分置改革游戏中,权证可能是把“单刃剑”,既能让大股东一夜暴富,也能让股民血本无归。已经在大熊市中承受很大损失的普通投资者,没有义务也没有余力在股权分置改革中与大股东对垒博弈12个月,继续承担如此巨大的风险。
所幸的是,按照《权证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有市场人士分析,有权发行权证的企业算来不过是头30家最大企业。
事实上,在当前投资者整体亏损的形势下,股权分置改革的上涨对价预期必须简单明了不被操纵。有一种可能性是,权证的高度投机性与可操纵性使其最终风险多由信息闭塞的股民承担,而最终收益则多属于信息充分的操纵者,此时,贸然推出权证,试图利用其所谓的“价格发现”功能操纵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这本质上等于是在混乱的局面中火上浇油,使用新玩具转移股民的对价补偿要求,一旦股民被其转移视线,很快,股民就会发现,手里的权证正被操纵得一文不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