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世界经济在颠簸震荡中度过不甘寂寞的一年,次贷危机、油价飙升、通货膨胀、美元贬值……让世界经济格局在暗流涌动中悄然生变。
次贷危机:最“伤筋动骨”
2007年夏天,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全面爆发,房屋抵押品赎回权丧失案例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楼市暴跌并沉重打击了美国和全球的金融市场。在愈演愈烈的次贷风波中,众多对冲基金沦陷,许多欧美知名大投行相继中箭落马,金融机构股票狂跌,资金链濒于断裂,资本泡沫随之席卷而来,逐渐蔓延发展为一场系统性金融危机风暴,也是美国金融市场20年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在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同时,也通过次贷危机显露出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次贷危机“蝴蝶效应”不断显现,很快阴影开始扩散,波及全球金融市场。
油价飙升:最“惊心动魄”
国际油价从30美元到2007年6月底的70美元用了4年时间,从70美元到80美元用了76天,从80美元到90美元用了38天,从90美元到99.29美元的历史最高点则用了36天。除市场需求上升以外,巨额投机资金肆虐市场、产油国有意压低产量哄抬价格、美元持续贬值及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因素趁火打劫,才导致了当前这种局面。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元利率和汇率走低,金融市场陷入混乱。一些投机资金为规避股市动荡带来的风险而流入原油期货交易市场,导致原油价格节节攀升。在美元贬值和全球经济前景不明的情况下,欧佩克惟恐重蹈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增产的覆辙,其内部拒绝增产的态度日趋一致和强硬,世界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都有所减少。美元持续贬值,也在油价上涨问题上推波助澜。此外,由地缘政治引发的原油“恐慌性溢价”仍将长期存在。
美元贬值:最“跌跌不休”
2007年以来,世界主要其他货币对美元汇率全面走强,由于美元仍是全球基准货币,美元汇率的下跌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世界经济问题。美元走低的直接原因包括次贷危机的扩散、房地产市场疲软以及美国降息的前景。有专家提出,美联储降息,缓解国内次贷危机是“虚”,通过美元贬值吹大资本输入国资产价格泡沫、为其投机性资金在海外攫取高额投机利润创造条件是“实”。
美元的持续下跌已经让欧盟无法忍受,这令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最近的汇率波动“无疑是剧烈和突然的”,并称“汇率大幅波动永远不受欢迎”。法国总统萨科齐也表示,美元兑欧元持续贬值,正在损害欧洲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我们所有人都不能再对美元(疲软)问题置之不理”,“如果不给予重视,货币政策上的混乱可能演变成全面的经济贸易战。我们都会成为受害者。”欧洲以外,阿联酋已经考虑放弃美元联系汇率制度。
产品安全:最“捕风捉影”
“中国产品安全吗?”2007年美国突然“排山倒海”式地对“中国制造”提出强烈质疑,一场新的妖魔化运动如火如荼。对此,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高虎城义正词严地作出回应: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企图通过构筑各种壁垒阻止中国产品的做法,其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翻版。
实际上,中国只是产品的加工者而非真正的制造者,中国无非是扮演了组装车间的角色,不但成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廉价产品的代名词,还平白无故地背上贸易顺差的冤名。西方有学者公平地指出——“是世界在污染中国”。
新兴股市:最“跌宕起伏”
与2006年相比,2007年全球新兴市场股市仍然保持强劲的上扬势头,但高位震荡越来越成为股市运行的主基调。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在内的“金砖四国”股市2007年依旧备受投资者追捧,总体涨幅居于世界前列。但在牛市得以延续的同时,“金砖四国”的股指也在2007年第四季度陆续出现“跌宕起伏”的疲软迹象。
在石油涨价的推动下,俄罗斯股市年内累计涨幅已经超过了75%。全年股指都在1700点上方运行。印度股市07年涨幅已逾40%。2007年6月1日,巴西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金砖四国”中最后一个)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股市。2006年以暴涨144%列亚洲各股市之最的越南股市,2007年表现则趋于平淡。此外,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股市2007年表现也较为强劲。截至目前,全球股票市场累计募集资金已经达到2550亿美元,其中的一半以上都来自新兴市场国家。
全球通胀:最“牵肠挂肚”
2007年有句话特别流行:“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过CPI。”一句调侃的话语,生动地展现了2007年以来日益攀高的通胀压力。如今,随着全球食品及能源价格的日渐走高,遭遇通胀压力的,已不仅仅是中国。
以去年10月数据为例,“金砖四国”中除巴西外,其余三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均超过6%,即使是通胀率最低的巴西,在去年9月和10月的CPI涨幅也达到4.1%和3.3%。去年10月美国和欧盟的通胀率也纷纷走高,其消费者价格指数涨幅分别为3.5%和2.6%,欧盟区通胀率指标连续两个月突破欧洲央行设定的警戒线。
“消费者从2007年8月开始感受到涨价,随后感受急剧增加。”摩根士丹利的欧洲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查尼表示,“导致这种感受惟一合理的原因是食品价格上涨。”在法国,新鲜蔬菜价格较去年上涨5%,水果上涨7%,面包上涨4%,“人们谈论恶性通货膨胀!这极其神经质,但正是他们的想法。”查尼说。
而德国正遭遇的是被某媒体所描述的“通胀焦虑”,11月的通货膨胀率达到3.3%,是13年来该国单月物价涨幅首次突破3%。而德国的高通胀直接导致欧元区13国物价涨幅出现大幅跃升,并使欧洲央行再次面临“低增长、高通胀”的两难局面。
在英国,食品价格已经处于14年来的最高点,价格增幅是通货膨胀率的3倍多。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发言人说,截至2007年12月10日,俄今年的通货膨胀率已达到11.1%。
贸易摩擦:最“一波三折”
2007年我国贸易摩擦局势依旧紧绷。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中国制造”在“看惯了”反倾销之后,反补贴这个“后来者”正频频抢戏,成为我国贸易摩擦应对的新热点。
在提起反补贴调查的发起国中,美国的攻势最为凶猛。2007年6月2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我国出口的标准钢管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这也是美国首次对其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进口产品适用反补贴法;7月1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我输美薄壁矩形钢管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
与此同时,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正从产品、企业等微观层面延伸到宏观体制、政策层面。今年2月,美国就“补贴问题”向WTO起诉中国,墨西哥紧随其后。
而中国的另一大贸易伙伴——欧盟,2007年也一再拿“贸易顺差”说事,继前两年欧洲国家屡屡诘难中国纺织品之后,2007年以来,欧盟又开始将反倾销的苗头转向钢铁和化学产品。此外,欧盟对华贸易壁垒的发展还出现一些新动向,如传统性的贸易救济措施在减少,更多的是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2007年6月1日,欧盟化学品监管体系《化学品注册、评估、管理和限制制度》(简称REACH法案)正式生效。此法案成为我国加入WTO以后最大的贸易壁垒。
主权基金:最“财大气粗”
2007年以来,因次贷危机处境不佳的西方金融领域得到了主权财富基金的多次注资。摩根士丹利宣布将作价50亿美元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售至多9.9%的可转换股权单位;瑞士银行表示将向某中东投资者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出售共计115亿美元的股权;而在2007年11月,花旗集团曾获得阿布扎比投资局75亿美元的注资。主权基金正在改变全球经济秩序。统计表示,2006年各国政府持有全球6%的风险资产,而到2011年这个比例将达到16%。近期,中东国家是转入风险资产投资的“排头兵”,紧随其后的将有俄罗斯及其他亚洲国家。
多哈谈判:最“悬而未决”
一直以来,农业补贴和农产品关税问题是多哈回合世界贸易谈判顺利推进的最大障碍,美欧等发达成员在这一领域互不相让,使得2001年启动的多哈谈判陷入停滞状态,甚至在2006年被宣布无限期中止。根据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的计划,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新的谈判方案将在2008年1月底或2月初公布,之后世贸组织成员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谈判,进而在削减农业补贴、农产品关税和工业品关税方面达成一致。在2008年年底之前,这一轮谈判可望最终结束。
气候变化:最“不容置疑”
在2007年,气候变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1月,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气候变化问题就成为热点之一;2月,在巴黎召开了世界生态化管理大会,100多个国家政要出席了开幕式,会议倡议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改造成一个全球参与的联合国环境组织;6月,在德国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主要议题之一;9月8日至9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次将气候变化列入会议议程,并且将其作为首要议题,通过了关于气候变化的《悉尼宣言》;9月24日,联合国大会历史上首次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11月,第三届东亚峰会在新加坡举行,作为会议具体成果,与会领导人签署并发表了《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新加坡宣言》;12月15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落幕,180多个国家的代表经过多方角力,在最后时刻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谈判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2007年,欧盟承诺到2020年时削减20%至30%温室气体的目标,中国则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显示了各主要国家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这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全球环境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