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开放令东欧金融动荡
目前在东欧各国,大量的普通民众每天紧盯着汇率,因为汇率变动直接与他们的生计攸关。东欧各国民众的绝大多数银行贷款以欧元、瑞士法郎等外币计价,本币贬值意味着他们的负债迅速膨胀。有专家指出, 对东欧各国这样的小型经济体而言,银行业过度开放并不是导致这次危机的关键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当地的大量非理性外币贷款。
●外币贷款非理性繁荣。东欧当地近年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由信贷增长所推动。目前东欧的主要贷款都是以欧元或者瑞士法郎发放,不仅有企业贷款,也包括的大量的消费信贷。
Darvas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外币贷款比例已经超过80%,保加利亚、立陶宛、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超过50%,情况最好的波兰和斯洛文尼亚也已经超过20%。而究其原因,是因为外币贷款利率要比本币贷款低很多。比如在匈牙利,2006年该国90%的抵押贷款以瑞士法郎发放,利率要比本币福林低50%。
这些外币贷款,主要来源于西欧银行在东欧各国的分支机构。实际上,目前东欧各国银行业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已经为西欧银行所占据。国际主要评级机构穆迪的统计显示,外资对东欧各国银行业的控股比例都已经接近80%,捷克、斯洛伐克与爱沙尼亚银行业的外资比率甚至超过90%。
●外债过高,难以承受汇率波动。根据丹麦DANSKE银行的统计,与2008年8月1日相比,2009年1月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波兰这几个中东欧重要经济体的本币对欧元汇率全部缩水10%以上,捷克克朗贬值将近15%,最严重的波兰兹罗提贬值将近30%。
同时,中东欧各国全部存在经常账户赤字,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的赤字都达到两位数,其中保加利亚甚至超过了20%。在外债指标上,中东欧国家的外债占GDP比例几乎高于所有的新兴经济体。2008年,外债占GDP比例超过50%的国家几乎都来自东欧,其中以拉脱维亚最高,达到135%,保加利亚、爱沙尼亚和匈牙利也都超过了100%的警戒线。
●过于开放,缺乏风险防火墙。要想真正融入欧盟,获得欧洲一体化在市场、汇率方面的避险优势,东欧各国必须先走完加入欧盟、申根国、欧元区3个步骤。但到目前为止,东欧国家中,只有斯洛伐克在今年1月1日率先加入欧元区。大部分东欧国家在放松资本控制、主动解除汇率防火墙的情况下,目前却没有得到欧元这个新的防火墙的保护。
外资行是最大担忧目前有一种担忧,西欧国家的银行尚且需要国家的救助,这些银行是否会就此放弃它们在中东欧国家的分支机构,造成中东欧银行业的崩溃。
有分析指出,从长期看,仍有外资银行惜贷、大幅削减对分支机构信贷的危险,它们将把资金囤积在国内,或者向国内发放贷款,而不是去支持外国的分支机构。但短期内,因为出于业绩和名声的考虑,西欧大银行仍然会为分支机构提供支持。
欧洲复兴发展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伯格洛夫表示,西欧银行对该区域的支持有收缩迹象,但支持仍在继续。例如,在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对乌克兰提供的贷款中,有将近20亿美元的资金是外国银行承诺提供的。
另外,西欧各国政府也没有排斥本国银行对国外分支机构的救助。例如在波罗的海国家银行业占有重要地位的瑞典,就联合丹麦、芬兰和挪威等北欧国家共计援助18亿欧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