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上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往往会提前半年反映经济的变化。从宏观数据看,中国经济这十多年来一直表现出色,可股市却跌了个四脚朝天。从上市公司的报表情况看,2004年是个高峰,2005年微幅下滑,2006年中报已披露一半,比2005年同期又小幅下降,情况并不乐观。2006年全年乐观估计也就是和2005年持平。那股票为什么会涨呢?会不会继续涨呢?
从长期来看,股价取决于公司的基本面,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短期却不是,短期取决于市场的情绪和资金流向。我们来看看日本的例子:
2006年的中国和1982年的日本有相似之处,资金大量流入,令利率低企,生产能力过剩,令物价上不去,GDP高速增长。2001-2005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4%,1977-1981年日本GDP年均增长率为9.2%,日元从1982年开始升值,人民币从2005年开始升值。
1985年9月,七大工业国《广场协议》要求日元大幅升值,协助美国改善贸易赤字。日本央行进行抵制,不希望日元升值太快,将利率从5厘降至2.5厘,同时大量沽出日元吸纳流入的外汇,形成资金泛滥,推动楼价狂升,一个东京的地产市值超过整个美国。与此同时,股票也在狂升,日经指数由13,000点升至1989年12月的38,915点。日本央行见势不妙,重新加息,将利率从2.5%推高至1990年年初的6%,日经平均指数由高点跌至15,000点,楼价跌幅直追股价。从此日本经济一蹶不振,日经指数最低见7,000点,最近刚回到15,000点。
去年7月,人民币小幅微升,至今总升幅不足4%,似乎还好。但M2快速增长,资金泛滥。从外汇储备就可见一斑,2003年为4,033亿美元,2004年为6,099亿美元,2005年为8,189亿美元,到现在已近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每年增加2,000亿美元,大量的基础货币通过外汇占款投放出去,导致流动性大量过剩。以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看,衣食问题已基本解决,行的产能巨大,上半年轿车销量同比超过50%,轿车还是在降价的,住房价格大升就是资金泛滥的最大体现。
房价升幅过快过大已引起政府的警惕,最新一招是限制外资买房,可收一举多得之效。但流动性过剩并没有得到解决,这些资金还是要逐利的,要找缺口。中国会汲取日本和中国香港的教训,不会容忍高楼价,会以小户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为主,房价整体不会大上,但豪宅由于供给有限,买少见少,值得投资。
房地产投资的路被政府堵住了,资金能去的地方就是债市和股市。中国债市的收益率一直很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2%,美国是5%。今年前七个月债券总发行量为34,447亿元,达到去年全年的82%。但债市也存在着变数,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都会对债市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股市方面,沪深两个市场相加,总市值7.3万亿元人民币。今年恢复新股发行,申购新股的资金就有8,000亿元之多。外资排队等着进来,但100亿美元的QFII额度才批到74亿美元,老百姓的储蓄继续大幅增长,6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金额为15.5万亿元人民币。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股市的规模太小了。
中国的股市有自己的问题,品种有1,300多只,但像样的公司太少。由于自己炒股的散户太多,市场效率不足,很多乏善可陈的公司股票价格不合理地高。与此同时,由于好公司太少,很多阳光资金都躲到这些股票里,导致这些公司的股价也偏贵。
所以,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业绩不增长是一个大问题。2000年,道琼斯指数11,700点,市盈率29倍。2006年,道琼斯指数11,000点,市盈率16倍,上市公司整体的业绩成长对市场非常重要。股市的最大利好还是来自于制度变革,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取得成功,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在大的利益方面趋向一致,会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质量,如现在正在搞的股权激励,主要是用期权的方式。
所以,长期来看,资金会从估值高估的品种中流出,流入低估或合理的品种中。下一阶段,估值偏高的股票将成为重灾区。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保持平常心最重要。在市场中,坚强的神经比聪明的头脑更重要。在用纸币的年代,通胀是必然的,不投资是很危险的。股市是一定能战胜通胀的。要看清楚大的方向。日常生活中,1,000元的东西打折到500元,感觉赚了大便宜。而100万元的东西升值到120万元,才20%。可从绝对额上看,一个是500元,一个是20万元。要多把心思放在后者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