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投资过热
“价格暴涨直接刺激了国有和民营资本对钢铁产能的投资。”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坦率告诉记者。
以钢材消费大省广东为例,多个大型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投资325亿元、千万吨级的南沙临海钢铁工业基地进入引资阶段;民营钢铁企业番禺裕丰钢铁有限公司表示长远目标是1000万吨;韶钢集团正在酝酿另一个1000万吨的“大制作”;宝钢南方贸易有限公司也以“虚拟企业”的形式,与高明生产厂合作,试水60万吨的冷轧板生产。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得到数据,1-11月份冶金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22亿元,同比增长104.1%,是全国各工业行业投资增幅最高的行业。2003年全年,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钢铁项目增长96.6%,2002年全国各地新上和在建炼钢项目1326个,而2003年仅前10个月全国钢铁工业施工项目已达3038个。
据统计,目前民营钢铁企业已有和在建的炼钢生产能力已超过2500万吨,成为此轮钢铁产能扩张的主要新生力量。2003年8月8日,民营企业复星集团注入16.5亿元资金,获得新组建的南钢联合公司控股权,充分显示了民营资本在这一轮“大炼钢铁”中所扮演的举足轻重角色。
与产能的急剧扩张相伴的是产品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
据长城证券金融研究所钢铁行业分析师黄静介绍,钢材按外形可以分为型材、板材、管材、金属制品四大类。一般而言,板材的附加值高,其中薄板又是板材中附加值最高的产品,这一类产品主要满足工业用途;型材的附加值相对较低,特别是线材和小型材,这一类产品主要用于建筑业。
黄静指出,中国钢材产量中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一直偏低,从自给率情况看,作为低端产品的小型材和线材国内生产量大于表观消费量,均为净出口的产品。而附加值最高的薄板仍有赖于大量进口,其中镀锌板的自给率最低,只有29.3%。
尽管从长期看建筑钢材产能明显过剩,但去年这一类产品的价格却出现了很大涨幅。黄静认为,国内钢材价格的大幅上涨诱导众多资本投向钢铁行业,小型材和线材作为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线建设周期短,生产设备要求不高,进入壁垒低,因此成为主要的投资品种,连熄火多年的几十立方小高炉都重新点燃,产能扩张速度很快。
低端钢材品种的价格暴涨和产能急剧扩张,使得中国钢铁产业的结构问题更加严重。仍以广东为例,在目前该省的几十家钢铁企业中,除了广钢、韶钢以外,大都是延伸加工的企业,规模较小,技术装备落后,其中,生产小型建筑钢材和小焊管、小镀锌管的企业较多。广州市社科院办公室副主任胥东明认为,广东钢铁业的问题不是缺钢那么简单,品种结构不合理,缺好钢、缺高附加值产品是问题所在,这属于结构性短缺。而广东恰恰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上游瓶颈制约产能扩张
作为高耗能行业,钢铁产量的高速增长令上游原材料、能源领域频频告急。
由于国内铁矿石含铁品位低,一般在40%以下,不能满足钢铁企业生产需要,中国铁矿石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进口量已连续3年大幅增长。2002年进口铁矿石11150万吨,比2001年增长20.79%。2003年全年进口铁矿石达14812万吨,其中90%以上来自四个主要铁矿石出口国。钢铁工业协会预测,2004年中国钢产量将达2.6亿吨,较上年增长16.9%,需要进口铁矿石两亿吨。作为全球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中国钢铁产能的快速增长对世界铁矿石价格影响巨大。在2003年价格大幅上涨的基础上,2004年年初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中已有两家宣布提价18.62%和18.6%。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焦煤相对不足,加上焦炭大量出口,造成国内焦炭供应紧张。钢铁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由于供应不足,钢铁企业转而采购一些低质量的焦煤,造成焦炭质量下降,自80年代以来首次出现了全行业吨钢可比能耗上升的现象。2003年,钢铁企业炼铁工序能耗上升了9千克标准煤/吨,吨钢可比能耗上升了11千克标准煤。预计到2005年,钢铁工业用煤缺口将达2000万吨到4000万吨。
钢铁行业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原料和产品的大进大出,形成对铁路、水路运输的极大依赖。2003年国有铁路运量为19.9亿吨,比上年增长6.5%;主要港口吞吐量20.26亿吨,增长18.7%。由于铁路输运能力不足,加上接运钢铁生产原料的港口、码头、货场等基础建设远没有达到与目前生产水平相匹配的程度,使运力日渐紧张,影响了矿石进口。而包括铁矿石在内的多数大宗商品贸易量的大幅上升,使得运费随着大幅上涨。2003年,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以4765点报收,较年初上涨174.17%。进入2004年,国际运价指数持续攀升,2月4日创下5681点的历史新高。2003年,中国从印度进口铁矿石猛增而从南非进口反而减少,其重要原因就是运费暴涨。
而且,钢铁工业所必需的电力供应也遇到了麻烦。由于高耗能行业高速增长,用电结构重型化和前几年电力投资偏低,造成电力供应不足。国家电力总公司公布的分析报告称,2003年末全国装机容量3.85亿千瓦,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增加3500万千瓦、5000万千瓦、6200万千瓦,电力供应紧张状况要到2005年下半年才可能缓解,2006年才能够实现基本平衡。频繁的拉闸限电已经对中小型钢铁企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干扰。此外,钢铁行业用水量占全国工业用水总量的20%多,位于不同区域的钢铁企业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短缺,尤其是北方地区。随着钢铁工业的急速发展,水资源的短缺将会越来越明显,而且很难缓解。
“快速发展容易造成各方面关系的失衡和不协调,对钢铁工业来说,资源、能源、交通运输等制约发展的因素会抑制产能的发挥,并且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缓解。”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指出,“不过从总体上来看,2004年钢铁行业不会出现严重供求失衡的情况。”
政策降温措施出台
基于以上原因,钢铁工业协会认为,环境容量的饱和、能源的短缺,将大大限制钢铁行业规模的扩张,其中铁矿资源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制约将是致命的。随着新一轮投资中高炉炼铁能力的形成,原料争夺将会更加激烈,一批企业很可能会被“饿死”而出局。
从目前钢铁行业在建项目看,国内十大钢铁企业的投资热点集中在高附加值的项目上,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基本滞留在粗钢的扩能上。在低端产品上的产能过剩极有可能引发价格战。
由于新建钢铁厂50%到60%的融资都来自银行贷款,如果收益不足以回收投资成本,企业将会面临生存考验,而向企业提供资金的当地政府将面临投资风险,银行将面临无法收回贷款的财务风险,国家发改委会警告说,如果钢铁市场下滑,这类投资变成坏账的风险就会增加。这对于过去5年来一直努力削减坏账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对于钢铁投资的限制措施出台了。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关于制止钢铁、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若干规定的意见》出台。同日,国务院召开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电视电话会议。此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的通知,对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环保总局和质检总局等单位都采取了相应措施,通过国土、环保、质检、银行信贷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调控措施,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具体措施甚至包括,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未经审批、违规或越权审批的项目,不得批准上市、扩股、配股,不得供电。
据悉,云南省近期将按国家要求在全省范围开展对钢铁、电解铝、水泥建设项目的清理,今后原则上不再批准钢铁联合企业和独立炼铁厂、炼钢厂项目;四川省近日做出具体部署,将对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进行专项清理,并对这三大行业的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采取“五不”措施。河北省将对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进行严控,原则上不准审批钢铁、水泥、电解铝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福建省将继续执行去年下半年以来对铁合金、小钢铁、小水泥企业的限电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