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来,感谢岛主帮助恢复密码,也向各位问声好.也请ZZPTJ不要在意.你的意见也帮助我对文章个别之处做了修改,希望能表达的更明白一些,按照飘飘和ZZPTJ的意见,现将这篇文章重发,请大家指正.
甜沫里的早晨
米面谷物,最滋养人。这些朴素而香甜的食物,与我们的身体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很容易与我们的身体融合在一起。而甜沫就是这样的一种米面谷物熬成的粥。
真正与甜沫结缘,始于母亲手术后那个寒冷的冬天。
术后的母亲在家休养,身体很虚弱,无论是化疗还是其它西药都不能承受。找到一位中医,对母亲的恢复与治疗很有效果。只是这个医生每天看的病人是限额的,找他看病的人很多,因此,每周一次的夜里到医院排队挂号成了至今四年来我们家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那个冬天,医院的大厅门是坏的,寒冷的夜风毫无遮拦地吹进来,把大厅和走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冰窖。我们在大厅走廊里,从半夜等到天明,浑身上下从里到外已经全部冻透了,连哈出来的气都是冰冷的。
这是医院对面小区里的一家“张记甜沫店”,包着棉套的保温桶里热气腾腾的甜沫,正是我所需要的。甜沫很快端上来,粗瓷的大碗,淡黄色的米粥,点缀着红色的豇豆、金黄色的炸豆腐丁、白色的豆腐丝、粉色的花生、绿色的小白菜、半透明的粉条,散发着一股诱人的香气。喝上一口,小米的甜香、豇豆的糯香、花生的脆香、炸豆腐丁的焦香、小白菜的青香,葱姜胡椒的辛香,即各各分明,又融为一体,从口中弥散开来,略烫的甜沫从唇齿、舌尖、口腔、喉咙一路向下,一股暖意从腹中向全身漫延,几口下来,甜沫的热力在把体内的风寒一点一点的向外驱赶,不一会,一大碗甜沫喝完,深身上下,四肢百胲都是暖洋洋的,因寒冷而紧张的身上已经微微出汗,放松下来,有说不出的舒服。
从此之后,每次挂完号去单位的路上,我都会到这家店里喝碗甜沫。不仅仅是冬天,春天解表,秋天润燥,夏天一碗进肚,出透了汗,身心一片清凉。即便有时不是因为挂号,也会在上班经过的时候特意来喝一次,否则,就感觉少了什么一样,已成习惯,欲罢不能。
甜沫是济南的一种代表性的小吃,它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古时有一家田姓粥铺,经常舍粥赈济贫民,粥内加有菜叶并咸辣调料,因煮粥的大锅内泛着白沫,便称之为“田沫”,就是田老板赈舍的粥的意思,后传为“甜沫”,另一是从做法上说,粥做好了,再添上点粉条、蔬菜、花生、调料之类的“末儿”,即是“添末儿”,就传成了“甜沫”。甜沫虽是咸的,却被称为了甜沫,这也许是济南人的幽默吧。
听常喝甜沫的人讲,做甜沫非常讲究,是要用心的。豇豆、花生要先泡了煮好,炸豆腐,小白菜或菠菜要切碎,豆腐丝和泡好的粉条切成段。做甜沫的要诀在于“倒炝锅”,就是先把葱、姜、香料用油炝锅,盛起在一边,然后座锅烧水,水开后把小米面和好的糊倒入锅里,依次加入煮好的豆子、花生、豆腐丝、粉条,待火候差不多了,把盛起在一边的炒好的葱、姜、香料倒入锅中,临出锅的时候,撒上切碎的炸豆腐与青菜,搅拌一下,就可以出锅了。这其中,原料的选择和比例,小米糊的稠稀、熬煮的火候,原料下锅的次序与时机,都有讲究,一点不同,可能最后做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所以这个城市里味道好的甜沫可能有好多家,可是每一家做出来的甜沫味道都是不一样的,但每家都会有一个专心做甜沫的店家,也都会有一批固定的老主顾。
这家店的老主顾,形形色色,不仅有住在附近的,也有慕名远道而来的,不仅有居民、也有上学上班经过这里的。许不仅平民百姓,甚至是企业的老总、政府机关的人都有,我就亲眼见到过一位权力部门的部长和不止一位公司的老总级的人物,坐在简陋的桌子前,手捧大碗,专心致志,喝一口,转一下,几圈转过来,把一碗甜沫喝的干干净净,一看就非常专业。
常来喝甜沫,许多人彼此都是老相识,因此,一边喝甜沫一边聊天,也是早餐的一项重要内容。
特别是那些老人,虽然可能已经退了休,也许文化水平并不高,但可别小瞧他们,他们之间的对话,话题可是有大有小。大到对文革的看法,你听,“谁谁昨天去世了,你知道吗”,“怎么不知道,我还去了呢”,“他这一辈子,可不容易,在文革中,他还是个学生,因为年纪小,不懂事,得罪了领导的夫人,结果被打成右派,往死里打,好惨呢”,“你说,那个时候,人也傻,干点什么正经事不好,非要自己人斗自己人”,瞧瞧,这一说,往前说了好几十年。还有做人的道理,再听,“那个谁谁去了吗?”“没有”,“这小子,真不象话,人家在世的时候教过他,他家境不好,人家没少补贴了他”,“这号人,和白眼狼差不多,估计他死的时候,也没多少人去,你看看他为下了几个人呢?”,话虽然粗点,但是这么个理。往小处说的,是自己的家事,“你怎么买了这么多炉壁子(一种食品,油和面,成长方形,中间划几道,油炸后成品类似老式炉壁子)”,“不是我吃,是我老母亲吃,这不,90多了,这两天想吃炉壁子,我寻思说就这里有,正好也过来喝碗甜沫”,这一听,就是个孝子。
时间常了,我已经习惯了一边喝着甜沫,一边听他们甜沫一般朴素的对话,从这里你可以听出老百姓对生活的盼望,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与牢骚,听出他们对亲人、对朋友的感情,对人生的态度,听出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政策的关注。总之,社会上有什么,在这里就能听到什么。
看着店里来来往往的喝甜沫的人,听着那些朴素而又充满生活哲理的对话,触摸到生活就在这一碗碗甜沫和一句句对话中真实的流动,这场景就象这甜沫的味道一样多年末变。这些人的早晨,就在这样的一碗甜沫与这样的对话中度过,对话成了他们喝甜沫的一部分,喝甜沫又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又构成了这个城市早晨的一部分。
喜欢这里的甜沫,除了温暖的记忆和香甜的味道,还有那些浮动在甜沫香气之间的对话。
[ 本帖最后由 股是心非 于 2007-7-2 12:1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