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和讯博客专访欧阳:一个中国人在欧洲感受到的震撼
第一部分:德国对二战的反思及两德统一后的融合过程
【法国人是大度的,对战争的牺牲者,他们给予了充分的同情和尊重,我在法国就曾看到一片在二战中死亡的德国士兵的墓地,很多墓碑前放着鲜花,,门前是德国大使馆献的花圈。在他们的意识形态里,尽管他们曾经是侵略者,但是他们同时也是战争的受害者,纪念他们,并不是要重蹈侵略的行经,而是要记住战争的教训,祈祷和平。】
和讯博客:从您的博客得知,您曾在德国留学,您能简单地说一下您留学前后的经历吗?您为什么选择了欧洲?
欧阳:我是在1987年来到德国留学的,是德国的一个基金会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援助项目,由这个基金会提供包括往返机票,教育和生活等全部费用。德方提供试卷,并亲自派人来中国考试,由德方来决定录取人选的,因此有效地排除了国内“走后门”等不正之风的干扰。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有幸来到德国留学。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不久,中国人出国留学还很难,所以我还没有能力去选择在哪里留学。不是我选择了欧洲,而是欧洲选择了我。
到达德国的第二天,在基金会的一个会议室里,我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看到会议室里插着各个国家的国旗中,五星红旗非常夺目。我当时的心情很激动,非常感谢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们中国人终于能和其他第三世界的国民有了同等的权利,可以在德国的资助下来到西方留学深造。
结束学业的时候,也是在这个会议室里,给我们开了话别会,心情就不一样了。因为原来插着五星红旗的地方,换了俄罗斯的旗帜。由于某事件,这个基金会取消并中断了对中国无偿提供的教育资助项目。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认识到了一个问题,要想让中国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我们不仅仅需要一个健康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稳定的局面,更重要的,还要营造一个谐和公平,国民安居乐业的人居环境。
和讯博客: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德国是一个盛产哲学家的国家,而德国人也一直以严谨刻板注称。为何在这种环境中二战时会出现纳粹和对希特勒的疯狂崇拜?
欧阳:一战后的德国,经济非常困难,德国每年需要给战胜国支付大量的债务,这使国家处在难以摆脱的经济危机之中。人们要摆脱苦难,人们盼望救星,于是产生了希特勒,尽管他最后把德国拖进了更大的灾难,但当时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是德意志的救星。希特勒充分地利用了德国人的苦难和对生活在富庶中的犹太人的嫉恨,充分地调动了德国人狭隘的民族情绪,并巧妙地混淆了祖国、民族与国家概念上的本质区别,把自己和他所掌握的权力打扮成了这个民族的化身,为极权和个人崇拜培育了土壤。而正是极权和个人崇拜,把德国人民拉进了二次大战的苦难深渊。这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现在的德国,总是把建立民主作为这个国家的基本国策,就是吸取了历史上的教训。
和讯博客: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全世界都看到了德国对于二战惨痛教训的反思与忏悔,那之后德国是用什么手段来杜绝纳粹死灰复燃的?
欧阳:跪下了一个勃兰特,站起来一个德意志民族!德国对二战中的罪行是检讨得最彻底的。这个教训太沉痛了,如果不是美国、英国和法国没有再继续把西德分化下去,这个民族想作为一个国家的整体存在下去,几乎是不可能了。我参观过德国的历史博物馆,听德国人讲述过他们重建祖国的故事:整个国家被夷为平地,每人每天甚至只能吃上两个土豆,这是法西斯留给他们的后果,所以纳粹想死灰复燃,德国人自己就通不过。尽管德国制订了有关的法律来遏止纳粹的复燃,但民心和由民心左右的民主政治,是纳粹不可能重新上台的根本保证。
和讯博客:柏林墙的倒塌对世界来说意味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但对于两德人民来说可能有更切肤的感觉,祖国的统一,家人团聚。但此后东德人如何融入到新的政治与经济体制中,西德人又是怎么看待这些贫困落后的同胞?
欧阳:柏林墙是东德建的。柏林墙把隶属西德的西柏林如铁桶般牢牢的围在了东德的境内,这对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来说,后果是可以想象的。所以当时搭建了举世闻名的“空中桥梁”,西德用飞机源源不断地把居民的粮食和生活必需品投到西柏林的上空,来保证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
1988年的时候,两德还没有统一,我曾经从西德穿过柏林墙来到东德。同西德比,完全是两个世界,连路上行人的服装都完全不同,西德人的服装是个性化的,东德人的服装几乎是一色的军队灰,就像当年我们文革的时候,大家都穿草绿色的衣服蓝裤子一样。当时的东柏林,买香肠是要排队的,包括到书店里买几本书,也要排队。站在大街的旁边,可以目不暇接的看到一个个穿着大皮靴的士兵方队从街上走过,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军管的国家。人们几乎没有言论自由,甚至于我和路人搭话,人家也是回答完了就匆忙走过,那神态好像很怕担了联络外国特务的嫌疑。
柏林墙的倒塌,让整个德意志民族振奋。我还记得在德国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叫《走向自由》,柏林墙倒塌的日子,从空中鸟瞰下去,从墙的两侧,东柏林和西柏林,奔跑来上百万的人群,一堵墙被刨了一个窟窿,窟窿还不够大,两边便伸出无数的手来,紧紧的握在一起。当两股人群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不分男女大家便胡乱地抱在了一起。那种骨肉分离,重新团聚的情景,会让我这个毫不相干的外国人也流下泪来。
柏林墙倒了,应该说东德人比西德人更兴奋,毕竟是穷人和富人搭上了亲戚。很多东德人涌进了西德,想在那里找份工作,把兜里的东德马克迅速地变成西德马克。但真正的融入,哪里像两股人群拥抱在一起那么简单。教育水平,职业经历的差距都太大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思想培养起来的革命者,哪那么容易受到西方企业主的欢迎?所以很多东德人在西德游荡了一段时间以后,又纷纷返回到贫穷的东德。他们懂得了要想成为西方人,还需要一段必要的过渡过程。
东德人融入西德的政治和经济体系,经历了一段很痛苦的过程。过去的东德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人的等级很分明。进入新的社会体制,这些曾经享受着特权的干部们,不得不同普通的民众平起平坐,优越感没有了,发号施令的威风没有了,对这些人肯定是一个很大的失落。还有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东德的高等教育一直是不错的,有一批知名的专家教授,统一之前的时候,或许在某个国际学术会议上,东德的专家发言,西德的专家听授。统一以后,这位东德的专家恐怕要给这位名不见经传的西德专家打工,心里的落差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那时候在东德,常常能遇到如国内“端着饭碗骂娘”的情况。
当然,在政治上,东德人同西德人从统一那天开始,就是完全平等的。德国的现任女总理默克尔就来自东德,曾经是东德的物理学家,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明证。
和讯博客:您的文章曾描写过东德与西德巨大的经济差异,现在两德的状况是怎么样的?引起了哪些社会问题?
欧阳:如果你现在踏上东德的土地,主要的城市道路上,已经看不到明显的差别了,如果行驶在东德的高速公路上,甚至比在西德的感觉还要好,因为东德的建设是全新的。但是离开大中城市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去,公共设施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还有质量比较差,交通不顺畅的区间公路,建设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我认为,在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中,东德的过渡应该说是最成功的。
目前东德同西德比,失业率比较高,产业的发展同西德比还是有差距的,就业的岗位就要少,收入水平也要相对低一些,这都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和讯博客:您在上面提到了,东西德在统一前拥有完全不同的政治和经济体系,那统一后德国政府又是采用了一些什么措施来加速融合,并缓解由此带来的阵痛?
欧阳:两德统一以后,东德原来的体制迅速改变,以原东德领导人集体离职为标志,开始实行同西德完全一样的社会体制,整体过渡是平稳的。
在经济上,西德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支持原东德的经济建设,首先就是在原西德的公民中征收众所周知的“团结税”,也就是说,两德统一以后,为了加速东德的经济建设,在西德的从业者中,按照收入的比例,增收一定的税款投资东德的建设。在这一点上,西德人民充分地体现了对东德人民的骨肉情谊,几乎没有哪个公民对“团结税”提出异议。当然,对团结税完善的监督、管理和运作,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东德开始了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大批的西德国企业来到东德安家,同时也吸引了西方许多大型的企业来投资。这些企业能到东德投资,首先是对德国的管理,东德的稳定过渡和东欧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平等竞争的原则,所以在东德的投资商,没有享受所谓“减二免三”等不平等的政策优惠。因此,东德的招商引资,没有对德国本土企业的利益造成冲击,也没有因此激化西德的就业矛盾,相反,却给东德的公民创造了很大的就业机会。
和讯博客:两德统一以后,不知道他们现在是怎样对待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的?
欧阳: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西德人,我曾经参观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居,他们的故居都受到了良好的保护。参观他们的故居,里面陈设着他们的著作,介绍他们的思想,包括国际共产主义的整个历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所在的特力尔市的读书中心,就是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
我曾经同西德的中学生聊过,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们在课堂上也学习过马克思关于唯物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甚至于同我讲起资本论来竟然头头是道。
我想说明的是,在西方国家所有的理论都平等的摆在大家面前,由你自己去自由选择、了解和判断。没有谁会向公民做思想的工作。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西方就是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力的学者。
东德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时候,东柏林曾经在市中心建了一个巨大的广场,叫“马克思恩格斯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巨大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塑像,两德统一之后,柏林的城市改造使整个城市面貌一新,但是这个广场和这个塑像,依然完好无损的保留着。
和讯博客:欧洲各国几乎都有相互侵略的历史,最典型的就是德法,而如今它们都要在欧盟这个框架中共同发展,它们是怎么处理和看待彼此之间的历史问题的?
欧阳:放眼未来,对于处理任何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都是最理智的选择。战争毕竟是过去的事情了,国民党对哪个国家做过些什么,算在你的身上有意义吗?对于历史问题,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吸取教训。国家和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就像邻居和邻居之间处世一样,记仇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
法国人是大度的,比如在庆祝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的典礼上,德国士兵的仪仗队在二战后第一次走出了国门,这就意味着充分的肯定了德国政府对二战的诚恳态度。对战争的牺牲者,他们给予了充分的同情和尊重,我在卢森堡就曾经看到了一片在二战中死亡的德国士兵的墓地,很多墓碑前摆着鲜花,门前是德国大使馆献的花圈,在他们的意识形态里,尽管他们曾经是侵略者,但是他们同时也是战争的受害者,纪念他们,并不是要重蹈侵略的行经,而是要记住战争的教训,祈祷和平。
我认为他们对历史问题的态度是很好的,历史上的问题,没有成为他们合作的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