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能源需求的对外依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中国的能源安全形势也变得日益严峻起来。国际石油输出组织、石油进口来源国、各海上和陆上运输线的控制者,都成了“把控中国油管的人”,其中美国太平洋司令部计划控制16条海上要道,将其“能源扼制战略”化为现实。
控制16条海上要道
身为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基廷很清楚,他的辖区是美国“掌握”世界能源流向的关键水域。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军积极行动,以图掌握全球16条海上要道:即加勒比海和北美的航道、佛罗里达海峡、好望角航线、巴拿马运河、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其中,马六甲海峡是美国多年来志在必得的一个战略要地。
基廷的战略意图相当清楚:第一,美国在马六甲海峡立足,迫使俄罗斯海军打消重返越南北部湾基地的想法;第二,马六甲海峡毗邻中国,是中国的“南大门”和重要的能源供应航线,看守住这片水域,就能随时阻挠中国;第三,美军进驻马六甲海峡,将使印度海军难以向太平洋一侧发展……
对中国而言,马六甲海峡就是中国的“油喉”。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中国进口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进口原油的4/5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据统计,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有近六成服务于中国。
基廷也清楚,控制石油是美国外交的一把利器。历史记录表明,在运用胁迫性外交时,美国倾向于采用石油制裁与封锁。在1999年台海危机中,美国就曾多次不动声色地威胁要封锁中国的石油进口。
极具威慑的“锁喉”
美国《中国安全》季刊曾发表一篇题为《石油武器:解析中国能源脆弱性之谜》的文章,对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和中央司令部携手扼制中国“油喉”的设想,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其中一种分析就是基廷正在操演的计划:
美国海军只要在马六甲海峡以及其他战略性的咽喉要点,如霍尔木兹海峡采取军事行动,就可以控制从中东到亚洲的整条运油路线,从而迅速关闭供应中国的阀门。美国可以针对开往中国的油轮实行封锁,而不限制石油运往美国在太平洋圈内的盟友。
文章还分析说,中国无力防止美国切断这条重要的大动脉,因为保护海上线路比破坏这些线路不知要难上多少倍。文章的结论是,基廷执掌的太平洋司令部,握着中国从中东获取石油的钥匙。
让人担忧的是,基廷已经行动起来。尽管从2004年起,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就公开反对美军染指马六甲海峡,但基廷还是“合理介入”了。他代表美国力推以经济和安全论坛形式组织的“马六甲理事会”。这个理事会宣称,所有国家都可以贡献资金与设备,来保护马六甲海峡与海上交通线,或者通过派遣巡逻人员来参与防卫。其核心任务包括就反海盗行动进行磋商和信息交换,参与紧急情况下的海上人道主义救援,以及出台减少海洋污染的防范措施,等等。据有关分析人士透露,实质上,该组织将是一个崭新的实体,它的职责范围可以超出严格的能源和海洋问题,可以包含其他密切相关的非传统安全领域。
57岁的基廷很会玩“草船借箭”。比如,亚洲反海盗合作协议是一个地区性的组织。对于这个由日本发起的组织,不仅中国始终对其心存疑虑,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也对是否加入它犹豫不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太平洋司令部以“润滑剂”的角色介入“马六甲理事会”,将各方拉到一起,就反客为主成为了事实上的主导方。
这一切都在证明,基廷领导的太平洋司令部,正在想方设法地将其真正意图——“能源扼制战略”化为现实,且是悄悄进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