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人民日报:组合拳正打出 流动性何时不再过剩 [打印本页]

作者: nxgslsy    时间: 2007-7-16 13:06     标题: 人民日报:组合拳正打出 流动性何时不再过剩

本帖最后由 show 于 2015-7-17 17:04 编辑

下调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放宽QDII境外投资范围、万亿特别国债获准发行……这些政策看似不相关,却与一个问题相关--
        内涵——
  通俗地说,流动性过剩就是资金比较充裕
  流动性过剩,本是一个专业术语,眼下却成了一个热门词汇,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流动性,原意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支付清偿手段的难易程度。现金不用转换就可用于购买,因此被认为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人们常常把流动性直接理解为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信贷总量。再通俗点说,流动性,就是资金面的情况;流动性过剩,就是资金比较充裕。
  “流动性过剩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从小到大,依次是央行所面对的流动性过剩、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和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主任贺力平说。
  “我国间接融资比重占80%以上,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基本上能反映全社会的流动性,因此,人们谈论的流动性过剩大多是指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贺力平说。
  成因——
  深层原因是消费需求不足,此外还有国际、制度、技术层面的原因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多、贷款增长快、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较高、市场利率走低。这一“多”、一“快”、一“高”、一“低”,表明流动性过剩问题确实比较突出。
  这么多资金从哪儿来?
  从外部看,200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我国贸易顺差和外商投资的快速增长,外汇源源涌入,国际收支“收”大于“支”,进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表现为外汇持续供大于求,央行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不得不大量收购外汇,在形成外汇储备的同时也被动投放了等值的基础货币,为银行体系注入了巨额流动性。资料显示,去年通过这种外汇占款方式投放的基础货币已占全部基础货币的90%以上。
  从内部看,随着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居民、企业和政府储蓄快速增长。
  进一步剖析,这两大原因还只是表面原因,流动性过剩的深层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不足。我国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即消费率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62%多一路下滑到2005年的52.1%,这就引发出一幅令人担忧的“路线图”:消费率过低造成储蓄率过高,导致流动性偏多,过高的储蓄率会转化为高投资率,投资膨胀,而国内消费相对疲软,使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不得不在国际市场上寻找出路,加剧了贸易顺差,而由于国际收支失衡,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使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过剩,放贷冲动强烈,又进一步助长了投资膨胀。如此循环往复,流动性焉能不多?
  除了这些经济运行层面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助长了流动性过剩。
  国际层面的因素。“流动性过剩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而是一种世界性现象。”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说。“9·11”事件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全球各主要经济体普遍实行了超低利率政策。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2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下调到1%。这些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也促进了各主要货币流动性的增长。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这些流动性从发达国家输出,不断输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制度层面的因素。随着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上市,其资本充足率提高,不良贷款率下降,加之上市后盈利约束增强,使其贷款扩张意愿较强。
  技术层面的因素。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喜欢讲这样两个案例。其一,2005年6月,央行建成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借助这条“金融高速公路”,企业间的每一笔大额支付都能实时到账。“这样一来,银行体系大大减少了支付准备金,企业大大减少了在途资金。这使原来沉淀的钱活跃起来,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从而使全社会的资金更加充裕。”
  其二,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原来每月要搁500元在抽屉,应对买粮、买菜等日常之需。现在,由于市场上产生了基金这种流动性很高的金融投资方式,他可以只留200元,将300元买成基金。若有家用,可随时通过赎回基金份额的方式来获取现金。在另一面,基金投资于股票、债券,股票、债券的发行者由此可以拿到这300元去经营企业。“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深入,特别是众多理财产品的推出,使原来‘压箱底’的钱重见天日,这也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放大了流动性过剩。”李扬说。
  影响——
  过多的流动性会推动投资过度扩张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
  流动性过剩并非一无是处。
  充足的流动性为银行改革赢得了时机。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前不良贷款率较高,资金充沛有利于银行争取时间消化这些问题,否则银行就可能面临头寸不足,甚至诱发经营风险,改制难度将大为增加。
  充足的流动性为资本市场改革创造了条件。宽松的资金面有利于推进股权分置改革、逐步实现全流通。
  充足的流动性为企业发展减轻了包袱。相对较低的利率水平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改善盈利状况。
  充足的流动性也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了足够的腾挪空间。想做的事情有钱做,有利于政府搞好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然而,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较之于“利”,流动性过剩之“弊”也很明显。
  过多的流动性进入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会推动投资过度扩张,埋下通货膨胀的隐患;进入房市、股市等资产价格领域,会推动其价格过快上涨,长此以往,可能形成资产泡沫,影响其稳定发展。去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房价的调控措施,但房价在一些地方仍然“桀骜不驯”,这固然有城市化步伐加快、居民购房需求释放等因素,流动性过剩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流动性过剩,尤其是广义货币M2与GDP的比值节节上扬,从2000年的1.36攀升到2006年的1.65,意味着经济发展对银行体系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在经济上升时期,银行贷款迅猛扩张,一旦转入下行时期,前期放款就可能形成不良资产,加剧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目前的流动性过剩源自外汇占款的过多投放,这使央行不得不频繁动用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被动对冲,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且,这种对冲的可持续性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到今年3月末,央行票据余额已多达3.9万亿元,由此带来的是利息支出不断飙升,对冲成本日趋增大。
  此外,流动性以外汇占款投放方式为主,还会出现创汇较多的东部地区资金多、创汇较少的中西部地区资金少,创汇较多的第二产业资金多、创汇较少的第三产业资金少等现象,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应对——
  改革外汇储备管理体制,调整涉外经济金融政策,扩大消费需求
  流动性过剩,表面看是资金问题,实际却是经济运行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反映。应对流动性过剩,单靠央行“一马当先”、实施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不行的,需要财政、税收、金融监管等相关部门和相关地方“万马奔腾”、形成政策合力。
  专家认为,把脉流动性过剩,可以开出三副“方子”。事实上,近期出台的一些政策已经体现了这样的思路。
  “方子”之一: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导致基础货币被动投放是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因此,要改革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切断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的直接联系。
  李扬坦言,在现行体制下,绝大部分外汇资产集中于央行,并形成官方外汇储备。这是有问题的。应当改革外汇资产持有者结构,一方面,按照“藏汇于民”的思路,鼓励企业和居民购买、持有外汇,形成非官方外汇资产;另一方面,实现官方外汇资产持有者的多元化,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购买、持有外汇,从而减少央行购买、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从源头上缓解流动性过剩。
  事实上,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虽未“降生”,但其在“怀胎”阶段已能起到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的作用。
  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作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这样一来,将增加央行持有的国债,使其公开市场操作又多了一把“利剑”,当流动性偏多时,央行可以通过卖出特别国债来回笼货币。
  “方子”之二:进而言之,国际收支失衡是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动力,也是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因此,要调整涉外经济金融政策,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调整涉外经济政策,改变“奖出(出口)限入(进口)”的倾向。从今年7月1日开始,我国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此举充分体现了国家遏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的决心。
  ——调整外汇管理政策,改变“宽进(流入)严出(流出)”的倾向。在严格资本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入的同时,拓宽外汇流出渠道。最近,银监会、证监会先后放宽了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投资范围,从中可以看出,外汇管理政策正在因势而变。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增强汇率弹性,进一步发挥汇率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中的独特作用。
  “方子”之三:切实扩大消费需求,探索建立消费主导的良性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消费持续较快增长,这是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治本之策。
  居民消费大有潜力可挖。应当以扩大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消费为重点,努力提高其收入水平,增强其消费能力;同时加快推进教育、医疗等方面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改善其消费预期。
  政府消费更有潜力可挖。“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居民部门的储蓄率呈下降之势,从1992年的22.6%下降到2003年的18.1%。而政府部门的储蓄率却高速上升,从2000年至2003年,我国增加的国民储蓄中有近75%来自政府部门。”李扬认为,降低政府部门储蓄率、扩大政府消费与扩大居民消费同样重要。
  有专家表示,今后财政政策应当在“减税增支”上做文章,特别是要通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充分发挥政府消费“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最终促进居民消费。
  “组合拳”正在打出,流动性何时不再“过剩”?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欢迎光临 .::金银岛财经::. (http://j-y-d.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