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应健中:一个破产券商员工的自白…… [打印本页]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7-3-26 10:08     标题: 应健中:一个破产券商员工的自白……


这十年来,我完整地经历了证券公司从开办到关闭的全过程。犹如玩一场“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开始时还觉得很好玩,一个个方块落下来,你可以从容地移动正在下落的方块,调整好位置,对准缺口,每当一行方块填满,便自动删除,就像券商完成了一单业务一样,有一种成就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方块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调整方块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最后,即便你使出吃奶的力气也难以扭转颓势。于是,在某一个时点“唰”地一下崩盘,败者为寇,游戏推倒重来。

2005年“五一”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市之后,我所在的那家证券公司被宣布托管。那架势使我想起了1949年,尽管知道这家公司关闭是迟早的事,还能撑下去倒可以申请“吉尼斯”记录了,但这一天真的来临时,还是有点惆怅。

最恐慌的还是员工,这一夜间所发生的事犹如晴天霹雳,因为最现实的问题是面临失业,尽管清算组一再承诺尽可能多地安排员工,但当“俘虏”的感觉毕竟不太好受,除了忍气吞声之外,就是逆来顺受,但有些员工忍性太差,总是跑到我这儿来发牢骚。我明白他们的意思,无非是叫我挑头找清算组去理论,但都被我说服了。倒并不是我思想好或者配合工作,而是我觉得这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我对员工说,如果你们认为这家公司还能撑下去的话,你们有本事搞好这家公司,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叫他们滚回去,如果没有这个能耐,就乖乖地学做“俘虏”吧。我对他们说,证券公司死得越晚就死得越惨,早死早投胎,也许还能让你们脱离了苦海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这家半死不活的公司还在那儿苟延残喘,靠原来这帮人能将它救活,太阳真的从西边出来了。这样说说,员工们的情绪稍稍好了点,但几乎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出路而烦恼。

公司的门面还撑在那儿,从外部看,几乎看不出这家公司已处于“植物人”状态,有的员工去当了教师,有的想去开家小店,有的则在为领多少补偿而僵在那儿。我对几个员工说,人还是要干自己最熟悉的事,如果在人生转折的过程中舍弃自己熟悉的行当,从头开始干自己并不熟悉的行当,岂不太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了。

那天,有个员工到我办公室闲聊,那时“缴械”了的原公司高管已经无所事事,待在办公室赋闲是唯一的选择。那时员工来跟我闲聊还是要有点胆量的,因为当时的人际关系已经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他提出能否请我帮忙找找关系去其他证券公司,我说,你想找工作还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说,还是想找份工作,上有老下有小的,如果没有工作,老婆、父母那儿不好交待,而且还有房贷要还,如果没有工作,岂不成了“房奴”。我说你自己还有多少钱,承蒙他看得起我,给我说了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尽管不算少,但要靠这点钱过一辈子,看来是远远不够的。

那天,我对他说,你与其去找一份证券公司的工作,倒不如去买点证券公司的股票,根据你现在的级别,到任何一家证券公司找工作,年薪最多也不会超过10万元,但如果你去买证券公司的股票,我想每年的收益肯定会大于这个数。他说,现在券商像“多米诺骨牌”似地倒下,买了证券公司股票的话,如果那家公司倒掉怎么办?我说:错,这社会永远是死一批而富一批,这是一种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就中国内地股市的现状而言,等待关门的券商还有20多家,死了这一批,就意味着救活了剩下的一大批券商,政策的倾斜将会富一批券商,否极泰来知道吗?这是一个最坏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好的年代。我说了一句不知哪位名人说过的名句,我对他说,你就去买中信证券的股票吧,现在价位也就是5元/股多一点,我相信这比你到中信证券求职收益要大得多,更何况这是中国证券公司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至于你还想继续找工作,那我劝你就别干券商了,这样还可以回避从业人员不能做股票的法律问题。

在半信半疑之中,这位同事花了半个月将个人资金全买了中信证券的股票,他告诉我,满仓的平均价为5.50元/股。没多久,员工们就各奔东西了,我也早就将此事忘了。

前几天,这位同事给我打了个电话,我本能地问他老兄在何处高就,他笑着说,在中信证券啊。他说,仅仅一年半时间,他在中信证券上赚得都不好意思了,即便在中信证券打工一辈子,还不如他这一年半中在中信证券股票上的收益大。乖乖,他在中信证券上依然满仓,也就是说,在这一年半中他在股市上没有做过差价,而此时中信证券的股价已经跃上了35元/股。我说你老兄因祸得福了,这就叫否极泰来。我问他你还想找工作吗?他说不想了,现在证券公司在为我服务,做一个职业股民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人有时真是这样,只有将其打到“地板价”上,才能创造出奇迹,如果公司不倒,还是这样半死不活的,还是这样为赚一点蝇头小利而津津乐道于繁琐的人事争斗,人真的是没什么长进的。

在市场里和在市场外看出来的市场有时还真是不太一样,前两天看到一篇报道,也差不多在一年半前,中信证券股价在5元多时,当时在中信证券的干部会上,中信证券的一位高层领导在发言中说,不需要2年时间,中信证券的股价将会达到20元/股,这话顿时引起了与会者的一阵嗤笑,因为里面的人对公司情况太熟了,甚至于还有人说,呵,20元,不跌到3元已经不错了。外面的人看中信证券也许是条强壮的牛,而里面的人看则是一条刚抢救过来的病歪歪的“病牛”,市场就是如此,你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心理障碍。

写到这儿,使我想起在我走访过的上市公司中几乎很少有员工看好自己的公司的,除非有内幕消息,大家联合起来炒一把,除此之外,就公司的基本状况而言,员工们几乎都是一肚子牢骚,就像工商银行上市后大炒了一把,但有多少工商银行的员工跟着大赚一笔呢?我记得1992年上海发行股票认购证时,30元一份,推销一份认购证,工商银行的员工就有3毛钱的提成。有一个员工特别会推销,在她手中推销出1万张认购证,因此得到了3000元的提成。那时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几百元钱,如此收益岂不令她欣喜若狂。正由于为赚这区区3毛钱的思路所束缚,大多数工商银行员工都不买认购证,巨额财富就这样与他们失之交臂。工商银行有那么多优秀的员工,如果自己有能力将这1万张认购证认购下来的话,最终能赚多少呢?说出来吓您一跳——人民币5000万元!

投资有道却无常道,在投资领域中如果能在时空中倒过来运作,那人人都是大赢家了。反过来说,如果当初工商银行员工个个都能神机妙算、把手中的认购证都卖给自己的话,就没有这段可以永载史册的属于“爆米花”级别的暴富史。就像我前面说的那个员工,如果当初他在职场上一帆风顺,没遇到这种令他刻骨铭心的挑战,他还不至于如此一搏。当然,他最后搏对了,如果搏错了,他就会面临雪上加霜的境地。但搏与不搏是一个重要的抉择,不搏也就这样,思维方式老停留在找一份工作为他人打工的层面上,如今搏对了,他的身价跃上了8位数,他的心态和操作思路就上了一个台阶。在投资领域中,还有什么比心态和思路更重要的呢?

在股票投资中,选时、选股固然重要,但在一个多头市场中,握得住筹码似乎比什么都重要。我的那位员工之所以在一个否极泰来的年代中发了大财,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一年半时间中握住了筹码。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却是5元买进8元抛掉了,8元买进12元又抛掉了……股民之间玩的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而那位仁兄支撑他一直将中信证券捂在手中的原因竟如此简单,因为他没工作了,他将中信证券的股票当作自己的一份工作收入,并以此养家糊口,岂不料,一养养出个千万富翁来了。

十几年的股市发展,真正赚大钱的除了当年的认购证之外,还有当年的转配股和如今的法人股。捷足先登的人之所以能在这两大领域中赚到大钱,除了眼光独到之外,更重要的是多年不上市流通,逼迫这些人长期投资。如果能流通,早就3元买进5元抛掉……而将这些股票判几年“有期徒刑”,关进“监狱”。等到“刑满释放”,哇!一捧捧“爆米花”蹦了出来,“越狱”出来的是新一批富翁。





欢迎光临 .::金银岛财经::. (http://j-y-d.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