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经济结构失衡 中国被迫采取跛脚的货币政策 [打印本页]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7-3-1 08:34     标题: 经济结构失衡 中国被迫采取跛脚的货币政策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又快又好,但很多人只能耳闻目睹,而未能亲身体会,《亚洲时报》文章表示,其根本原因一样是经济结构问题,经济结构的失衡导致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其实只突显在快。
  
这篇由环亚经济数据中国数据库主管洪肇辉撰写的文章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得如何,最简单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看它的GDP总量与其增长率,而要更清楚地了解它的内涵,则要看GDP的支出结构。全文如下:

内外失衡 财富分配不均
  
从中国的GDP支出结构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GDP总量是在不断地增长,而且增速不断提高;但结构中的储蓄率则越升越高,而消费率则越降越低,这种结构发展趋势的确是很不正常。因为没有消费支出带来的引申需求,推动的生产投资,那来新的经济增长来源,原来经济增长靠的就是,一味地投入大量的生产性投资和出口,这就佐证了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
  
这种内外失衡的互相制约,造就了今天始终挥之不去的流动性过剩。内部失衡就是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由于近年来的疯狂投资,固定资产资占GDP的比重己经由五年前,即2001年的33.9%上升至2006年的52.5%。同时按2005年的支出法GDP计算的储蓄率,己攀升到历史新高8.1%,而居民消费率则下降至历史新低38%,也就是这种状况才导致内需始终不足,最终消费始终拉动不起来。
  
而外部失衡方面,出口猛增造就高额的贸易顺差和国际收支盈余,以及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由此造成的贸易摩擦频繁不断,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呼声也就越来越大。但细想一下,中国企业的出口都还是低增值产品,高额的贸易顺差,真正赚到的不是中国的企业而是外资;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只会削弱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最终只会造成流动性过剩不断,资产价格膨胀,泡沫形成。

担心影响消费 央行不敢贸然加息
  
虽然庞大的储蓄为未来的消费提供坚实的基础,但这庞大的储蓄背后又同样存在着结构的问题,因为绝大部份的储蓄又只是集中在小部份人的手上。经济结构失衡,可以通过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等进行引导,从而让市场自行作出调整;但由储蓄结构所揭示出来的收入与分配不均,则需要通过多部门的政策制定和如实执行才能逐渐改善,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才能逐渐扫除,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及和谐社会才能得以建立。
  
中央政府的调控手段己充分显示出,对经济结构失衡的极大担扰,但一味地回避采用影响人们消费的调控政策也不是最终办法。当然以现时的金融情况,采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仍为较为合适,但单一的货币政策效用己逐渐减退,必须为日后采用综合的货币政策作好准备,那就是要先解决收入与分配的严重不均。当绝大多数人的收入达到应有水平,也就自然不会有消费不足的问题,中央银行自然就能在货币政策上运用自如,而无须担扰采用利率工具会抑压消费,否则,总是在担扰消费问题,货币政策也只能是跛脚政策。
  
2月25日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又是另一引证,央行在农历年长假前公布,长假后2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举不但是在延续收回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又给市场释放出,中央银行不会在长假后上调存贷款利率,减少市场的担扰,给股票市场营造稳定环境,让广大民众在长假里尽情消费。

经济结构失衡 单一货币政策面临挑战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虽然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但却是现行货币政策较为好的选择,因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但能收回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又能给资金市场自行调节利率,从而逐渐引导资金流向。而不至于,因为上调存贷款利率,而加大存贷差压力,增加银行的流动性泛滥,加大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影响人们的消费情绪。
  
不过自2006年7月5日以来的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间的拆借利率及央行的票据发行利率均逐步走高。这种为了减少对人们消费的影响,而向收紧银行体系流动性着手的单一的货币政策,己逐渐面临艰巨的挑战。因为2006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仍高达4.8%,比2006年第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时还要高出1.7个百分点。
  
从这里可以看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幅度有待提高,而对超额储备的收回空间仍十分大,这又暗示市场利率,将因为中央银行仍需较大力度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向上爬升。而银行体系的存贷款利率也会因而面临上调压力,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向存贷款利率着手,届时消费情绪定当受到打击。故此,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行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己刻不容缓。





欢迎光临 .::金银岛财经::. (http://j-y-d.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