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帖]胡锦涛化解阴谋不露声色
[打印本页]
作者:
组合图
时间:
2005-8-6 17:58
标题:
[转帖]胡锦涛化解阴谋不露声色
美日欧收紧堵华“包围圈”
中国目前面临两大国际敏感问题,一是纺织品贸易争端,二是中日问题。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问题,却有着相同的政治属性,即西方势力为中国崛起设下的陷进。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是政治的集中反映。国际关系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能单纯的理解为政治问题或者经济问题。总之一条,国际关系学一条根本原则就是:本国利益最大化。纺织品贸易争端就是一个例证。
正如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所说,纺织品争端只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小问题,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死揪着小辫子不放,难道中国纺织品出口,真的严重威胁美国了吗?显然不是。
在美国,纺织行业早已成夕阳行业,中国纺织品出口,对美国的经济和就业,影响面相当有限。而高科技产业才是美国的支柱产业,用薄熙来的话说“中国要卖8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飞机”。此外,即使限制中国纺织品,也会被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所替代。
钳制中国,阻碍中国“和平崛起”,才是美国政客们的最终目的。配合本次纺织品贸易争端,美国国内的“反华”思潮,或者说“中国威胁论”,正在急剧升温。
近些年来,美国各界的注意都置于伊拉克、反恐、朝鲜、伊朗等议题,没有太多精力顾及其它国际关系。然而,一个人口是美国4倍的国家——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却与日俱增,军事现代化也令全球关注。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近期公开的“中国军力报告”称,为了实现军事现代化,中国军费开支已比官方数字高出40%至70%,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报告还更多的关注中国在台湾以外的地区可能采用的军队部署和计划。
据透露,在过去的几周,布什政府内部热烈讨论如何在新形势下对付中国,因为中国军队现代化的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美国的预测。美国五角大楼官员表示,这个报告意义重大,它可能成为美国长期的关注点。
美国会众议院日前成立了跨越党派的“中国特委会”,以提升美国对中国政治经济及军事力量的认识程度,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政策及发展趋势。用另一句话表示,就是解读中国所带来的威胁。
在此背景下,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日前出访亚洲,发表了指责中国扩充军力的言论。布什几次隐含“中国威胁论”的讲话,都暗示着对华政策,可能出现调整。
明确了这个背景,再回到纺织品问题上来,美国的意图就非常清楚了。美国挑起纺织品争端,战略目的就是逼人民币升值,一旦人民币仓促升值,势必落入他们精心设置的陷阱,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将极大的被拖延。甚至不排除因此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最后不得不求助于西方集团,成为“美国体系下的中国”。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日前访华时就承认,在纺织品问题上,美国国内面临很大的政治压力。
日本正将中国往“笼子”里赶
中日矛盾与纺织品争端,在同一时间激化,并非巧合。作为美国在亚洲最亲密的盟友,日本的主动挑衅,不排除是为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寻求“中国威胁论”更加充分的借口,以达成钳制并阻碍中国和平崛起的最终目的。
对于中日在历史、经济及政治问题上的恩怨,不再赘述。总的一句,中国崛起对日本的威胁,更甚于美国。这是日本近来一系列阴谋的根本动因。
事实上,日本是最早提出“中国威胁论”的国家,其后一系列行为,都是在为“中国威胁论”造势。针对近期中日矛盾的升级,观察家指出是,日本正通过“文攻武迫”的战略步步紧逼中国,对中国进行一种战略试探。
如日本政府正式宣称接管钓鱼岛上的灯塔、登记若干居民钓鱼岛和冲鸟岛户籍、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主权论、抨击中国“反分裂法”、渲染中国反日游行、批评中国民族主义等等,都属于“文攻”;美日安保条约包括台湾、反对欧洲对华售武解禁、台湾现役上将访日等等,则属于“武迫”。
前不久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访日,便因日本官方在不同场合渲染“反对参拜靖国神社是在干预日本内政”,取消了与小泉的会晤,拂袖回国。有观点指出,中日政府间关系,已跌入建交以来的最低潮。
近期日本频频挑起争端,除了顺应日本国内越来越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与军国主义思潮,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激怒中国,逼迫中国在政治上甚至军事上做出反应,使其钻进“中国威胁论”的笼子。以达到怂恿美国出手,并为西方集团钳制中国,寻求“正义”理由的目的。这显然是日本右翼处心积虑、精心设计、有预谋有计划、有战略背景的诱兵之策。
日本不仅处处挑衅中国,逼中国就范,还明显加快了政治军事扩张的步伐。例子之一便是寻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除此,引用日本高级官员的话说,日本国防力量在过去两三年中,发生了令人吃惊的变化,其幅度超过了过去的十多年。这个巨大转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应对中国的崛起。
同时,日本还将军力布署的重心由北转向南,目标是针对中国。观察家指出,这是二战以后日本第一次将中国列入首要的敌人。
胡锦涛化解阴谋不露声色
西方的阴谋,北京再清楚不过,但采取何种对策,既不使本国利益受损,又不落入圈套,却需要高超的政治外交手腕。目前看来,胡锦涛政府在处理这一系列冲突时,做到了这一点。
据观察,北京在处理这些国际矛盾时,依循两条原则:第一,涉及国家根本利益及主权,更加强硬,决不让步;第二,力推“财经外交”,更加强调“和平崛起”,尽量避免经济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也力争通过经济手段解决。
可以看到,中国在处理纺织品贸易争端问题时,中国对欧美先礼后兵,主动做出让步。然而,当西方得寸进尺,将纺织品问题政治化,直接要求人民币升值后,中国领导人则表现出异常强硬的态度,不仅取消了之前出台的一系列纺织品限制政策,并对西方国家的制裁进行反制裁。
不过,中国上述一系列反击,均站在维护本国基本权利的立场,从经济角度捍卫本国的利益。而且中国还一再对西方强调,不要将经济问题政治化。
中日问题上,胡锦涛在与小泉的较量中,也占据了上风。特别是在历史问题上,日本挑衅的初衷是刺激中国做出更强硬的反抗,但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手段与度的选择,都非常到位。
对于不久前爆发的中国反日游行,北京用相当巧妙的技巧,化解了这场危机。一方面有效释放了国内的反日情绪,避免了局面的失控;另一方面,不仅未让日本抓住中国政府参与其中的口实,还揭穿了正是日本过激政策,导致事件发生的真相,赢得了全球特别是亚洲国家的认可。
近日升级的靖国神社问题,同样让日本政府失望。面对日本政府在“参拜靖国神社主权论”问题上的步步紧逼,中国副总理吴仪毅然回国,再度表现出了中国在历史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令理亏的日本吃了一次黄莲。
不难发现,中国对日本挑衅的反击,均是从维护本国权利和历史的角度出发,并借用亚洲国家对日本否定历史的反感,避免了落入日本的圈套。而中国反对日本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则可看成是对日本的一次警告。
另外,为进一步证明“和平崛起”的决心,消除“中国威胁论”,中国近日拒绝了吉尔吉斯要求中国立即驻军的要求。此外,中国领导人还多次强调,中国能源绝大部分能自给自足,不会威胁全球能源供应。
上述一系列努力下,中国没有让“中国威胁论”升级,并捍卫了本国的利益和尊严。不过,面对西方势力未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反扑,中国领导人是否还能从容应对,国人拭目以待。
作者:
组合图
时间:
2005-8-6 18:14
胡锦涛每次重大决策前都举行集体学习 观察家指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治党治国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坚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集体学习制度,有关国内外的重大决策,几乎事前都先在政治局学习会上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才予拍板。 这个学习制度自胡锦涛2002年11月在中共十六大当选总书记时起至2005年5月底,已进行了22次。 事实证明,这个学习制度对提高高层决策水平有重要作用。第22次学习时间是5月31日,内容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这次安排的时间,恰在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欧盟纺织品争议高潮迭起之际,是以格外引人注目。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总体崛起的势头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愈来愈大,连美欧都感受到冲击而产生与传统自由贸易精神背道而驰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在这情况下,中国和印度等快速发展的国家成为美欧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主要对象,成为西方国家复杂的国内贸易形势和政治斗争的替罪羊。美国、欧盟最近先后对中国出口纺织品无端设限,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这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年后遭遇的真正挑战。 因此,胡锦涛在讲话中着重指出,最高领导层要来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转换,即要有全球战略眼光和树立全球战略意识。 专家指出,胡锦涛提出的中国的全球战略眼光和全球战略意识这两个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从对国际竞争的积极参与中最大限度地维护与促进中国的国家利益;二是从全球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的发展,即站在全球的高度,准确把握中国所处的位置,并以中国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进步。
欢迎光临 .::金银岛财经::. (http://j-y-d.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