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券商档案
[打印本页]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7-26 10:42
标题:
券商档案
《北京现代商报》消息,近日,一份由北京市审计局出具的审计报告认定:对华夏证券2001年7月至2004年6月期间经营的巨大亏损,华夏证券前总裁赵大建应负主要责任。在上述审计报告被递交到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证监会的数天之后,赵大建却被中国证监会任命为民族证券公司的党委书记,主持全面工作。
据上述审计报告认定,在赵大建主政华夏证券的三年中,公司总资产、总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下降37.2%、3348.72%和6289.6%。目前华夏证券账面上只剩下4000多万元,负债高达60亿元。昔日赫赫有名的主力券商,如今却只留下一副“烂摊子”。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呢?
华夏证券的员工都知道:“赵总炒股亏大了。”审计报告认定,赵大建任职总裁期间,在九个问题上负有主要责任。几乎所有问题券商的违规违法操作方式,都能在华夏证券身上找到影子。据华夏证券内部人士透露,审计报告对于华夏证券问题的揭露还是有所保留的。
据了解,证监会在任命赵大建担任民族证券党委书记后,曾明确地提议他担任董事长。然而,这一任命最终未能在董事会通过。民族证券内部已经发出了质疑的声音,他把华夏证券搞成那个样子,还能到这当一把手?
据悉,赵大建在华夏证券应负九个责任,一、重仓炒作股票太极集团、青海明胶、火箭股份,亏损巨大;二、自营证券、受托投资管理业务亏损巨大;三、自营股票为其他公司贷款提供质押反担保,导致资产流失;四、受托投资管理业务违规运作,超过证监会规定的指标,形成风险;五、挪用客户债券回购融资;六、自营证券与受托投资管理业务股票进行倒仓;七、通过保险公司退保的形式,将退回的保费绕过财务核算直接支付给员工个人,以逃避个人所得税;八、高成本大额违规融资,违规变相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担保融资;九、为规避监管,借助所属实体向银行融资。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7-26 10:45
最新消息显示,国泰君安可能获得汇金或建银投资10亿元股权投资的支持;同时,国泰君安的集合理财计划已经通过证监会的评审,但未最终获批;另一方面,7月份,管理层对券商的100亿元注资计划逐渐明朗,国泰君安正在积极争取的过程中。在国泰君安准备在券业大展券脚之际,《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称,当前发生在国泰君安上海福山路营业部的事件,有可能成为影响到管理层向国泰君安注资的决策。
在2005年6月底,坊间传言,国泰君安福山路营业部总经理徐杨进已经携巨款潜逃。至于巨款金额,亦有多种版本,比较多的说法是3亿元,亦有说10亿元,甚至还有28亿元或者40亿元的说法。
据国泰君安总裁助理何伟介绍,徐杨进并没有“携款潜逃”,目前已被公安部门正式刑事拘捕,正在配合调查,对涉案资金目前还不便透露。
有消息人士指出,福山路营业部事发的直接起因是,上海本地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下属一家公司发现,存在该营业部的1亿元保证金不见了,于是找徐杨进了解,但徐杨进只是“忽悠”该公司。该公司人员心存疑虑,于是报到国泰君安总部。
于国泰君安总部派出了10多个人到福山路营业部调查。几天后,徐杨进开始变得紧张起来。6月29日晚,人间蒸发了几天,外界联系不上他。于是,国泰君安营业部老总携款潜逃的说法不胫而走,福山路营业部转移资金事件开始浮出水面。
据介绍,调查发现,徐杨进通过伪造票据、对帐单等手段,将营业部的资金挪作他用。徐挪用的资金大部分直接投资了房地产,据接近国泰君安的消息人士透露,徐参与投资的一栋烂尾楼,拍卖价在3亿~4亿元之间,目前评估价在6亿元以上。而有调查人员在徐杨进的电脑里发现,徐另有一份很庞大的计划,有好几个项目要谈,但还没实施。
据悉,国泰君安早在今年3月公司就派人员去核查过。稽核部人员在营业部内部认认真真查了一遍,但是在帐目上没有直接发现什么问题。4月没查出什么结果,到5月、6月,传闻又起,于是总部就换了财务部门去对银行帐户。
国泰君安方面反复说明,客户的资产是安全的,有保障的。至于资金的去处,何伟表示,有的可能就是现金状态,有的是很容易变现的资产,有的并没有撤逃出去。
虽然国泰君安内部人士认为,福山路营业部事件对汇金向公司注资影响不大。但问题是,类似福山路营业部这样的潜在“地雷”,在国泰君安其它的营业部,又还有多少呢?让我们回顾一下,徐杨进是如何从经济“能人”变成罪人的。
在国泰君安内部,至少在国泰君安110多个营业部总经理里,徐杨进曾被视为“能人”。徐杨进于2000年底出任福山路营业部总经理,得益于研究所做股评的经历,与一些大机构建立了较好的人脉关系,加上在客户开发、产品销售方面很用心,他到了福山路营业部以后,一直把这个营业部搞得声势很大。
徐杨进在福山路营业部一呆就是近5年。而根据证监会的相关规定,证券营业部负责人,轮岗周期最长不得超过3年。但由于徐杨进的销售做得很好,徐杨进在轮岗中从未被轮换过。
更为奇怪的是,知情人士说,在福山路营业部,尽管有总部派来的财务部经理,但一直处于被“架空”状态。从打单员到会计、出纳等等,徐杨进有自己的一批人马。
而据国泰君安现场负责人介绍,徐杨进自己的一套班子都换下来了,除还在出逃的财务人员外,目前都在配合工作,这是因为要最大限度弄清和保全客户资产、保全公司利益。
据熟悉内情的人士说,徐杨进挪用客户资金也不是今年的事。事实上,自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他已经在做,但当时的量小,不易被发现,而且他可以客户的新资金不断填平。2003年、2004年徐杨进一直在做,但是真正疯狂加速是在2004年11月以后。2005年以来,徐杨进连几十万的小单子也做,可见他这时的资金链已经疯狂到了什么地步。
一位熟悉徐杨进的人士评价说,徐杨进的做法特大胆。客户的资金,他根本就没有进入客户保证金帐户,而是另有帐户。而给客户出具的资金单、国债买入单等等都是伪造的。由于营业部正常的帐目是真实的,平衡的,总部来人查时,在帐目上根本就发现不了问题。国泰君安负责人认为,徐杨进至少是伪造了单据、凭证,包括对帐单等等,以利于他把钱挪走而从帐目上看不出破绽。
某券商稽核部负责人评价说,国泰君安福山路营业部的作案手法相当隐秘,因为他很极端地制作了一些假单据,而且还修改了一些东西。普通的财务人员去查,短期是很难查出来的。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7-27 08:15
银河证券重组最后底牌:公司一分为三
一个多月紧张运作之后,银河证券的重组即将迎来大结局。本报记者得到的消息表明,重组后的新公司正在注册之中,一切顺利的话,所有重组工作将在月内完成。
一分为三
消息显示,重组完成之后,银河证券———这家曾为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证券公司———将以解体的方式告别过去的生涯。重生后的银河证券将一分为三,一个为集团控股公司,另两个为集团控股公司下辖的两个子公司———股份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
2005年6月14日,银河证券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汇金公司拟出资对银河证券进行重组,以便将银河证券建设成为资本充足、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
当时有消息指出,汇金公司将向银河证券进行60亿元左右的注资。但这一消息未得到银河方面的证实。
知情人士透露,银河证券一分为三之后,其股份公司将承接公司原来的证券类资产,成为证券公司的主体。而资产管理公司则负责剥离后的不良资产的处置。
但对于三家公司的资本安排以及股权关系,知情人士表示不便透露。
据记者了解,除汇金之外,银河证券一直在寻找外来的股东。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只有汇金注资重组银河,银河仍然是完全的国有资本,即便重组银河完成后建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银河的经营机制也不会发生实际改变。
消息人士透露,银河证券股改完成之后,上市将是下一步的计划。
据悉,银河重生之后,三家公司之一的资产管理公司,将负责处理银河证券前期积累下来的不良资产。
银河证券一位人士透露,处置不良资产无非有三种途径:一是债转股,二是财政部买单,三是成立类似于华夏证券旗下的华证资产管理公司,将不良资产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
华证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承接华夏证券剥离的非证券类资产42.56亿元,并由华夏证券的董事长兼任公司董事长,华夏证券的一名副总裁担任公司总裁。
2002年,财政部官员曾透露,银河证券的独资形式将发生变化,在有关部门批准下,银河正实施“债转股”工程—————信达及长城的债权转为银河证券的股权。但此后这一计划迟迟没有实施。
银河证券一名人士向记者透露,银河现在的净资产65亿元,窟窿50亿元。
这一数字是否是执行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结果不得而知。由于增加了7项计提,新的会计制度对老证券公司尤为不利。以海通证券和申银万国证券为例,执行了新的会计制度之后,两家公司的净资产都缩水将近30亿。申银万国在委托理财项下一次计提了25个亿,而银河证券数目颇大的委托理财大部分都是承接的以前信托公司的资产。
因此,资产管理公司将接手的不良资产将十分庞大,“至少达到几十亿元。”一位接近银河证券的人士说。
此次担纲银河重组主角的汇金公司,成立于2003年底,注册资本3700多亿元人民币,“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投资控股公司,主要职能是代表国家行使对国有商业银行等重点金融企业的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国家注资的安全并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公司作为纯粹控股公司,不从事其它任何商业性经营活动。
美洲银行意图参股建设银行,即是从汇金手上购买的股份,汇金的部分资金安全撤出,并获得增值。而银河上市之后,汇金亦同样可以安全退出。
银河证券与改制同时进行的工作,还有希望一度和科技证券合并,将集团下的证券子公司扩大规模,两家公司同为国有独资公司,重组难度不会太大。但据记者了解,此事目前看来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科技证券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三家冠以“中国”字头的证券公司之一,直属中国证监会管辖,总部设在北京,注册资本金10.5亿元。
银河难题
今年5月,银河证券各营业所开展自查,并成立由总裁朱利直接领导的资产清算小组。目前,银河自查工作已完成,德勤会计公司正在为银河做资产清算审核,具体注资数额将等待审核结果。
银河证券的委托理财业务绝大部分来自于“出生以前”,即承接公司前身几家信托公司的业务。银河证券成立之后新增委托理财业务规模不大。
虽然不知道这个包袱究竟有多大,但是银河证券内部一位人士曾经对媒体说,将此次注资全部填补窟窿可能都不够”。汇金注资银河的数额从50亿到100亿各种版本均有流传。
银河证券成立之后虽然经纪业务年年拿头牌,投行业务后来居上,逐渐挤入中金和中信组成的第一梯队,但是2004年以前的自营业务广受市场诟病。
2004年以前,银河证券重仓股的特点,一是持股量较大,占用资金较多,二是持股时间较长,部分公司的基本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甚至由金凤凰变成了丑小鸭。其持有的东风汽车、小天鹅、黑龙股份、昌河汽车等股票甚至受到市场的指责。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银河证券资金链捉襟见肘在市场上是公开的秘密,去年证监会清查委托理财,有消息说,银河证券挤出了30亿资金。
资深业内人士指出,银河证券的问题可以看作国内券商的一个缩影,盈利模式单一,风险控制形同虚设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目前,从政府到市场参与主体的各个层面,对银河的支持都是非常充分的。在银河证券股改筹备小组中,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和证监会机构部主任吴清担任副组长。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最高人民法院下文各地方法院,要求凡是起诉银河证券的案子,上诉不予受理,立案不予审理。而银河证券的委托理财客户,也将返还资金一事向后暂缓。
德勤助力
与汇金宣布注资的时间相距不远,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之一——德勤咨询项目组成员也在6月下旬悄然入场银河证券。它们此行目的,则是配合银河证券的注资重组,为重组进行尽职调查并且提交建议书。
知情人士透露,德勤将为重组提供全面的建议书,内容涉及组织架构、人事安排、风险控制、公司治理结构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内容。银河证券希望联手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引入国际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将银河建成资本充足、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
市场人士分析,银河作为第一家政府直接注资的券商,其重组实施的效果将对有关方面救助券商产生较大影响。
银河证券与德勤的合作并不是首次,德勤会计曾经为银河证券作过年报的审计工作,对其情况比较了解。
目前,一个由德勤咨询和德勤会计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入驻银河证券,他们的目的在于对银河做资产清算审核,并且通过对各部门的考察完成重组的建议书。
建议书的内容将包括组织结构、人事制度、风险控制、信息系统、管理流程等证券公司管理的多个核心层面。知情人士透露,银河证券对这次德勤提供咨询服务高度重视,总裁朱利亲自负责此事,建议书将成为银河重组的重要依据。
2005年6月14日,银河证券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汇金公司拟出资对银河证券进行重组。日前,有消息指出,银河证券重组完成后,将成立一家控股公司,下辖两家公司,即银河证券将一分为三。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7-28 10:20
人事变动令申万贻误自救良机
申银万国研究所一位中层员工,在听到注资的消息后表示,早在股市1500点的时候,券商就面临着三种选择:第一个选择是继续做高自营业务和资产委托业务的市值,其次是持仓不动静观其变,第三个选择是及时斩仓,兑现出逃。但当时的申银万国正值人事调整,在决策方面沟通不畅,因而最终选择了持股作壁上观。结果在接下来的熊市中,申银万国这方面的实力被蚕食鲸吞,终至消耗殆尽,并因此导致目前申银万国的危险境地。然而,申银万国的每一位员工都心知肚明:这家老牌券商必须存在。早在得知汇金注资银河的时候,这位中层员工就预感到有关部门将采取某种方式支持申银万国。
据悉,央行与上海有关方面签署关于汇金公司股权投资申银万国证券公司的初步方案:汇金公司以注资和提供流动贷款两种方式分批向申银万国提供总计40亿元资金支持,以缓解其财务困境。7月中旬,汇金公司与上海有关方面达成意向,其中,“鉴于申银万国的资本金严重不足,流动性十分困难”,汇金公司将向申银万国注资25亿元,并提供总计15亿元的流动资金支持。
根据证监会“自己的标准”,申银万国目前净资本为-4.5亿元,在汇金公司注资25亿元后,申万注册资本将增加到67亿,汇金公司持股期限暂定为3年,在持股期间,汇金公司持有约40%的股权,但由于申银万国前十大股东将投票权让给汇金公司,因此,对于申银万国的重大决策,汇金公司将拥有不低于近70%的投票权。
值得注意的是,申银万国不属于证监会认定的创新试点券商,因而不能获得证监会的流动性支持。为此,汇金公司将向申银万国提供15亿元流动性支持资金,目前,汇金公司已与申银万国签订4.5亿元人民币的流动性抵押融资协议。
据了解,汇金公司注资后,将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向申银万国推荐董事、监事及其他高管人员,据悉,汇金公司注资申银万国的本意是,希望通过阶段性持股和对券商提供流动资金帮助,使后者成为资本金充足、治理规范的大型综合类券商,发挥其在证券业内的航母作用。
岛主注:因为人事变动,几十亿的资金就不管了,连止损也不会了。这就是中国大型券商的管理水平。制度害人啊,最终的结果就是把整个国家都害了。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7-28 10:21
闽发证券亏损90亿被正式关闭
7月20日,在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托管9个月后,严重资不抵债的闽发证券正式被宣布关闭清算。据透露,闽发证券总资产100余亿元,总负债约190亿元,资不抵债规模约90亿元。
根据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闽发证券托管经营组的2月份的统计数字,闽发证券的机构债务为95亿元,个人债务为9.6亿元,知情人士称,闽发证券因为资不抵债情况太严重,基本上没有人愿意接手,而央行又不肯注资为其巨大的窟窿进行埋单,因此破产也就理所当然。
此前消息显示,托管小组和当地政府当初还是希望闽发能重组成功,对于闽发证券的重组,当时证监会和福建省政府表示将给予进一步的政策扶持,力争促使闽发证券成为第一个以市场化方式解决危机的券商。
据了解,闽发证券托管组副组长张镇雄在福州召开的债权人会议上介绍了三种重组方式:一是整体重组(债务重组),即现金折扣即期兑付,停息挂账延期兑付,或者债转股,债转债等;二是分立重组(部分重组),即剥离经纪、投行等资产作为出资设立一个公司,剥离资产作价转让,收入用于债权债务处理,闽发变成一个资产管理公司等;三是新设重组,即引进投资者成立新的证券公司,收购闽发证券经纪、投行业务,债务则进行清算。
清算小组的工作人员透露,当时托管小组一直在努力做重组的工作,部分和整体都做过方案,上报了也不少,但一直没有通过,最终证监会做出了关闭清算的决定。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7-29 11:16
南方证券“死而不僵” 7月19日,央行批复建银投资发放100亿元的金融债券。业界猜测,这100亿元可能就是建银投资所称的“政策上的支持”。但这一点未得到建银投资办公室综合处负责人的认可。 据悉,早在4月30日就有消息称,对于重组南方证券未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建银投资办公室综合处一位人士对此事的答复是,还在等上面的政策。不管承不承认,目前已经前后呼应。 前期传言南方证券于7月份之前完成人事调整进入重组阶段,现在似乎已经停滞不前。而最新的消息显示,入驻南方证券多时的接管组成员中,已有部分人员萌生退意。 如果依照资产负债率看,南方证券是一条资不抵债的“死虫”。但被接管后,其运行依然有条不紊,在南方证券能否通过重组存续下去的背后,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多方力量始终在暗中“角力”。但正是这种双方的“角力”使得南方证券死而不僵。 南方证券研究所人士认为,在重组南方证券问题上,建银投资可能需要找合作伙伴来共同重组,或者重组方案中仿照华夏证券的做法,将优质资产剥离,成立新的证券公司,再将不良资产组合成另外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债务主要由南方证券老股东承担。但这显然是给南方证券二十余家老股东们出了一道难题。 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抽调到南方证券接管组负责再注资的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很有可能采取资金换股权的方式进行重组。而深圳市方面认为,希望建银直接注资,而不用还贷前期的部分注资。 据悉,“汇金—建银”之所以突然进入证券公司注资重组,始于数月前处置南方证券一役。 南方证券于今年4月29日被关闭,其客户保证金缺口及个人负债合计达87亿元,其证券类资产随即进入拍卖程序。当时,建银投资以略高于底价3.4亿元的价格竞拍成功。同时,建银投资注入87亿元资金——这笔资金来自央行再贷款,而建银须在20年内清偿这笔再贷款,并作为债权人进入南方证券破产清算的程序。由于南方证券债务近250亿元,建银投资将能在南方证券所余资产清算所回收的资金中,占有约三分之一的权益。 建银投资一位高级官员表示,建银虽然不是优先债权人,但也可以得到一些清偿。而建银投资参与处置南方证券的主要作用,在于提升了央行再贷款回收的几率。但此举也留下了诸多待解的悬案:建银投资拍得的南方证券的证券类资产(主要是74家营业部)何去何从?南方证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资产处置何以进行?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8-2 11:14
传当地政府欲对财富证券二次注资近七亿 据悉,成为湖南当地证券业宠儿的财富证券,在获得了湖南省政府5亿元注资后,可能还面临着二次注资。据透露,二次注资的金额可能接近7个亿。 一位财富证券内部人士透露,“下午我们开会已经宣布了注资的事。目前,3亿多元现金已基本到账。湖南省地方金融证券办、证监局、中国人民银行长沙支行、财政厅联合行文,正式批准注资财富证券。” 目前仅拥有16家营业部的财富证券在不断的努力下,增资终于实现,而湖南当地另三家券商则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泰阳证券因为鸿仪系留下的窟窿丧失先机;湘财证券由于将公司业务总部外迁而失去了地利;恒信证券更是被华融托管拱手让出了竞争权。 中信对收购营业部要求非常苛刻 业内人士表示,中信对营业部要求非常苛刻,要求每一家营业部都要挣钱,且要经营合规,这是中信拣选营业部的标准。中信在2002年发行之初,营业部数量较少,分布也不尽完善。从2003年到2004年,中信做了较大调整,2003年在山东地区还只有4家营业部,到2004年就跃升到18家,这正是收购万通证券带来的。 该人士指出,中信在经纪和投行业务上都做得很好,但销售却次之,所以就要求增加销售网络,同时要求网点布局要多而精,基于此,一方面中信谋求新的网点布局,另一方面,它将重庆等5家亏损营业部对外转让,以使得营业部布局更为优化。该人士称,收购华夏和金通之后,中信会去消化这些资产,重新布局网点,同时调整内部人事结构,短时间内,中信收购的步伐将放缓。 但中信在江浙发达地带布局还欠火候,在兵家必争之地的江浙沪三地,中信仅在上海拥有11家营业部,江苏拥有5家营业部,知情人士指出,中信是希望在发达地区完成网点布局,收购浙江金通和华夏证券,也正是出于这个考虑。 金通证券在浙江等地拥有19家营业部,这对于中信来说,无疑是开发这块薄弱地区的最好方式。而华夏证券累计100多家营业部的规模,更是让中信如虎添翼,尽管有中信高层否认营业部愈多愈好,但对于时下的中信证券来说,揽下华夏100多家营业部,并透过此在长三角及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带完成布局,将是上佳选择。 王开国:海通证券不需要政府的援助 海通证券董事长王开国表示,海通证券不需要政府的援助。政府援助会引发“道德风险”方面的问题。他认为,政府在实施援助的同时应该要求经纪公司做出进行改革的有力保证。他反复地提到了“风险控制”这个词,并且认为业内的许多公司将在行业的整合大潮中消失。他表示,经纪行业可能会出现整合的局面。但他认为,拥有170万帐户、92个分支机构及约10亿美元注册资本的海通证券规模已经足够庞大了。在他看来,营业规模与实力并不一定成正比。 王开国认为,国内业务面临的问题才最关系到公司的切身利益。对公司打击尤为沉重的,是中国监管当局决定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前停止发行新股,而新股发行是海通证券的主要收入来源,暂停新股发行将严重地侵蚀公司的盈利。 王开国的主张,中国股市监管部门应该加速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即使会给股市带来下行压力也在所不惜。 江南合并航空证券受阻股东背景 近两年显得较为低调的江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江南证券”),实际上一直在酝酿着自己的规模扩张计划,而在不久前,江南证券将扩张的目标锁定在了航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航空证券”)身上。 据江南证券一知情人士透露,是江南证券主动找到航空证券的,目前双方正在谈,还没有到确定具体方案的时候。但江南方面的意向是,以江南证券为主体对航空证券进行吸收合并。 江南证券一家股东单位的人士也证实了上述知情人的说法。但他表示,将来的人员安排可能成为双方合并的一个障碍。这位人士的担心主要是源于双方的股东背景。 上述江南证券的股东单位人士分析,江南证券与航空证券的实际控制人实质上是同一个。但在中航系统内部,要按国有企业的级别来套,江南证券要比航空证券低不少。虽然相同的股东背景有利于合并计划的促成,但如果以江南证券为主体对航空证券进行吸收合并,恐怕将来有些安排不好办。 不过,江南证券总裁楼建强表示,“目前(合并)还没有什么进展”,并表示“约束条件较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由谁最终作为合并主体其实并不重要,相信到时候中航系统内部能够进行妥善处理。现在的问题是,两家券商的规模都偏小,各自的抗风险能力都相对较弱。之前双方都已有向较大型综合性证券公司方向发展的目标,但要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达到这样的目标,在目前的环境下不大现实。 因此,也许合并方式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中航系统拥有众多大型或特大型国有企业,各种资源非常丰富,再加上江西省内的资源,如果江南证券与航空证券能够合并成功,其资源整合效应将远优于维持目前的现状。 重组券商的“北京思维” 随着股权分置试点改革的深入,拯救券商已成为管理层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北京证券、华夏证券就是北京市政府救助的对象,目前,这两家券商的大股东都是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对直属的华夏证券,北京市政府去年已经明确宣布“全力挽救”,并作出了一系列动作。而对同样陷入困境的北京证券,在北京市有关方面的主导下,北京证券管理层进行了与各方面的“沟通”。第一个接触是央行,一位接近北京证券的人士透露。当时就得到了口头承诺,北京证券可以找商业银行贷款,央行对银行不予追究。按照正常情况,以目前北京证券的现状是根本没有得到贷款的可能性。 而后北京市有关方面与证监会也进行了沟通,证监会的表态是,关于内外资股权安排都有法规明示,至于合作方式北京市可以自己根据情况决定。在此前提下,证监会将给予最大的支持。 对此,原北京市金融工委的一位人士援引北京市高层的一句话说,在目前政策框架内,面向国内外实施多种形式的合作,疏通资金瓶颈,保证北京市券商的活力。 这位人士进一步解释,北京市方面从指导思想上是盘活券商原来资产,至于外资还是内资,是成立基金公司还是重组成新的证券公司,就放手让“市场”去选择。也就是说,在谈判的细节则由北京的券商自行去解决。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8-3 10:21
蒋学明拟变卖“家产”填补北方证券窟窿
北方证券在民营化的同时也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2005年4月4日,因挪用客户保证金、大量资金账外运作、未经批准私自开展委托理财业务、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等,证监会作出了关闭北方证券的处罚决定,同时委托东方证券对北方证券经纪业务及所属证券营业部进行托管。并将根据稽查结果,依法对北方证券进行行政处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涉嫌犯罪的人员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北方证券前身是沈阳北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00 年12 月,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江苏东方国际集团(简称东方国际)、金新信托、合金投资等13 家公司投资组成。其中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东方国际为并列第一大股东,各出资7200万元,德隆系两家企业金新信托和合金投资(000633.SZ)分别出资5400万元和3600万元,北方证券股权呈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此后,同为民营企业的东方国际和德隆为取得北方证券控制权进行了激烈的争斗,最终,不甘做配角的德隆选择退出,将持有的股权系数转让。
2002年6月,取得控制权后的东方国际将北方证券注册地由沈阳迁至上海浦东。
据了解,东方国际是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等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民营集团,实际控制人为蒋学明。
据调查,北方证券违规问题主要在坐庄泰山石油。有数据显示,2004年12月31日,北方证券自营账户持有泰山石油1544万股,其他账户持有781万股,市值共计18969万元,而且所有泰山石油股票已全部抵押用于短期贷款。2005年4月,北方证券得到的贷款银行回单显示,泰山石油已被全部抛售,收回资金9703万元,用于归还贷款和利息。
但是,北方证券在泰山石油上遭受巨大损失似乎并非来自其自主决策。
市场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东方国际控制北方证券前持有大量的泰山石油,2002年下半年后,在东方国际主导下,北方证券开始接盘泰山石油,然后进行股票抵押贷款,贷款资金再行购买泰山石油,如此循环,东方国际达到出货目的。
对于一个注册资本仅10亿元的中型券商来说,要拿巨额资金来操纵股价并非一件易事,由此,开展委托理财业务成为北方证券筹集资金的一个通道。可是北方证券并不具备受托资产管理资格,但在利益驱使和维系资金链的压力下,北方证券最终选择了铤而走险。
目前,相关部门尚未对北方证券违规开展委托理财业务的规模做出统计,但仅上海地区无法偿付的委托理财资金就超过10亿元。
但股市自2001年下半年后一路下跌,更加大了东方国际的出货难度,因此由北方证券接盘成为一个可行的方案。
但高昂的融资成本、日益萧条的资本市场最终压垮了北方证券。2004年12月30日,客户的平仓导致泰山石油崩盘。
今年4月,有消息称,北方证券正在考虑重组,东方国际和实际控制人蒋学明可能以变卖优质资产的方式填补北方证券窟窿。但新增挪用保证金的行为和委托理财黑洞最终吞噬了北方证券。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8-5 10:34
韩晓军:为券商拉资金差点拉成董事长
韩晓军,广州证券的旧同事对他没有什么印象;在汉唐证券人的眼中,他曾经叱咤风云,长袖善舞;在民安,他差点成为公司董事长;而三江源证券,则明确表示他已不是公司的领导。他的遭遇只能用一句耳熟能详的《无间道》台词:“出来混,始终是要还”。
起步:广州证券的普通职员
韩晓军,1994年毕业于江西财大。在到汉唐证券之前,他只是广州证券资金部的一名普通职员,广州证券的同事只记得他是70年代生人,但头已经有点秃了,还住在公司安排的宿舍中。
发展:汉唐证券的奇人
据悉,韩晓军“拉资金”的“本事”是在汉唐证券才开始显山露水的。关于他的背景,坊间流传着各式各样的版本,有关于“贵州背景”的说法似乎比较容易令人信服:传韩晓军有直系亲属是贵州省人行的某领导,而他的父亲还是贵州遵义市公安系统的高层。因为汉唐证券是由贵州证券和湛江证券合并而来,韩晓军的“贵州背景”无异是他成功的关键。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韩晓军家人的关系并非最重要的,其实是他在工作中认识了来自北京的一位高层人士。该人士出面给他介绍了南航的高层,并由此促成了南航委托汉唐理财的业务。
2002年,韩晓军就给汉唐“拉回”超过10个亿的资金,除了南方航空集团给的6个亿以外,还有广铁的几个亿。这一年,除了应有的提成以外,汉唐证券总部给韩晓军的现金奖励就已经超过10万元。随后,他升迁汉唐证券资金部总经理。也是这一年,韩晓军出差到北京,一次重大车祸,车上有人丧命,但他只是受了轻伤。当时就有人说他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据了解,汉唐出事前,韩晓军就已经感觉到苗头不对,先后清还为汉唐“拉”进的资金。南航集团交给汉唐委托理财的9亿多元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清理掉的。
高潮:民安证券的昙花一现
2004年8月,民安证券的增资扩股筹备中,韩晓军加入民安增资扩股筹备小组,成为组长。根据未经证实的说法,民安聘请韩晓军,主要的目的只是看中了他“拉资金”的能力。当时有关方面给他的承诺是,“拉回”2-3亿的资金,他就可以得到民安证券董事长的位置。
但韩晓军在民安证券只是昙花一现,他在增资扩股筹备小组待的时间不长。其实,韩晓军在为民安筹划增资扩股期间处境相当暧昧。在民安,他并没有实质的职务;对外,公司也只是称其为“公司领导人”。不过,增资扩股还未完成,韩晓军就离开了民安。据了解,当时韩晓军只是为民安搞来了一个亿的资金,并没有成功完成民安的增资扩股。有当事人表示,他当时以为韩晓军会顺理成章地成为民安的董事长,但最后却是洪流得到了这个位置。
落幕:过档三江源已是尾声
离开民安后,有人说韩晓军去三江源是当董事长去了,这已没有人可以证实。再打听韩晓军,才知道他已经“进去”了。涉及事件由于太敏感,很多知情者都已噤若寒蝉。民安被接管后,各种各样的坏消息铺天盖地,总是时不时就会听到,哪个哪个曾经风光一时的人也进去了。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8-8 10:31
东方资产太较真使闽发员工和托管组关系紧张 在闽发个人债权部分,近期爆出 “闽发虚拟员工户”问题。据称,闽发几十名内部员工曾向亲朋集资,“被迫拿出钱”委托公司进行理财,涉及上千万元资金。由于合同文件不规范,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又太较真,一度使闽发内部员工和原托管组之间关系紧张。 据7月11日闽发托管组上报给福建省人民政府的一份报告,以“闽发虚拟员工户”为主的福建省内第二批个人债权的甄别工作即将启动。同时,闽发证券清算组将组织力量清理公司原先不规范的自营、理财等类账户,使之名实相符,为下一步的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的收购做准备。 据悉,目前闽发证券(下称闽发)第一批个人债权甄别已完成,进入清算阶段,清算组首先要完成个人债权的兑付和弥补客户保证金两项工作。闽发内部人士透露,闽发清算组将向证监会、央行提出再贷款申请,再贷款规模可能在20亿元左右。 该人士表示,20亿元再贷款规模的测算基于两个数据:需要兑付的个人债权可能是9亿多元;浮动的客户保证金缺口大概在10亿元上下。目前,清算组已接手所有债权申报的登记工作,尚未登记的债权还将有3个月时间进行补充登记,截止日为2005年10月20日。据悉,闽发第一批已发放甄别确认函的个人债权,8月8日将进入兑付阶段。 闽发清算组人士不愿证实清算阶段完成后,闽发是否进入破产程序。但闽发内部人士认为,破产清算触手可及,个人债权和客户保证金由央行再贷款背走之后,机构债权将靠出售闽发的几十家营业部所得来按比例清偿,与南方证券不同,闽发出售营业部可以按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8-10 10:12
顾翠华曾率十多家客户向吴克龄“逼宫”
汉唐证券的倒下最直接的导火索,便是汉唐证券上海总经理顾翠华,率领十多家客户代表向吴克龄“逼宫”,最终奋然绞断了汉唐的资金链。但顾翠华为什么置江湖义气于不顾,要将汉唐逼上绝路呢?而顾翠华在汉唐之前便已经“臭名远播”了,吴克龄为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顾翠华为何要临阵倒戈?据介绍,证券公司的业务经理们,最有价值之处就是能够拉客户、拉资金,公司倒了,他们可以换家公司接着做,但是得罪了客户,拉不到资金,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长期养着他。
换句话说,顾翠华扳倒汉唐,其实表明了她的立场,客户资源是她生存的根基,宁可灭了公司,也不能得罪大客户。在公司立场和客户利益之间,她最终选择了客户。
而顾翠华能视汉唐生死为无关痛痒,不怕公司倒了把她的“家底”曝光出来,也是由于从业多年,见过许多风浪。顾翠华,中科创业股价操纵案的重要人物。此人任职申银万国期间,曾经帮助吕梁融资7.8亿元,中科危机爆发时,顾本人曾到北京吕梁家中告急。中科案发后,顾翠华毫发无伤,成为上海证券业的传奇人物。
就在她静心修养的一段时间,力图在证券界成就大业的吴克龄三顾茅庐,请得这位精明强干的女人为汉唐效力,但吴克龄为何要“引狼入室”呢?
汉唐的一位老员工表示,吴总一心想搞大生意盘子,而公司内部有很多规则牵制各业务部经理对资金的调度,当时主要考虑到顾翠华能耐再大,也逃不出公司的防火墙。
不过,吴克龄的算盘再精,也敌不过他亲自请来的金融奇才。据汉唐内部人士透露,2004年4、5月间,顾翠华曾向公司几次反映她的客户要求提前终止合同,一直没有获得公司同意。在此期间,吴克龄坚信他可以掌控局面,对顾翠华几乎没有防备。到了2004年8月16日,顾翠华围攻吴克龄的当晚,公司高层意识到事态严重,开始采取对策以防顾翠华“得逞”,但为时已晚,顾翠华轻松绕过了公司设的障碍,帮助她的客户“逃离”汉唐。
也许,接受调查的吴克龄应该对当初的用人之道追悔莫及。但事发至此,吴克龄却很难获得公众的同情。
汉唐根本就是吴克龄的钱袋!
这是在汉唐证券倒下之后,一位机构债权人的原话,也是事实。正是由于吴克龄个人的贪婪,最终葬送了这个曾被称为小“中金”的后起之秀的前途。
2000年,汉唐成立当年,吴克龄和南方证券曾联手炒作他自己控制的上市公司——恒大地产的股票,但由于坐庄技术略逊一筹,当股价拉到高位时南方证券已经脱身,而吴却身陷其中,后来为了顺利解套,只得让汉唐埋单,从高位接盘。从这以后,汉唐就成为吴克龄各种“梦想”的资金支持者。
为了执行吴“集中持股炒作”的过时路线,汉唐不惜用客户保证金违规抵押贷款,此后还动用了许多渠道筹集大笔资金,对一个又一个股票坐庄;为了实现吴克龄的“实业投资梦”,汉唐被要求为大股东的水业收购提供融资工具和财务建议;为了完成吴克龄“三年进入券商第一军团的宏伟目标”,也为了给一次次失败的坐庄提供后续资金支撑,汉唐以补充协定的方式吸引了很多大客户进行委托理财,并对客户委托投资的国债进行抵押贷款。
吴克龄的种种玩法,在资本市场上也许心照不宣。但是,陈旧的坐庄策略,在持续几年的大熊市里,让汉唐深度套牢,资金危机一日重似一日。
而败露之后,人们才发现,在汉唐成立之初,就藏着个大骗局,一些股东涉嫌虚假出资,还有一些股东出资后陆续抽逃。这意味着整个汉唐,完全在吴克龄这个最大股东的手掌心上。
而吴克龄不仅仅在于“掏空”汉唐证券,甚至还成功的找到一只“替罪羊”——汉唐证券的总裁宋建生。
尽管吴克龄在汉唐里一言九鼎,但是他对挖角来的各类“精英”却渐渐难以驾驭。特别是在2003年之后,公司内部开始派系林立,而德隆的垮掉,则让不少中高层萌生去意。只有少数不够聪明的忠臣,反而成为了替罪羊。
虽然宋建生是汉唐证券名义上的总裁,但由于汉唐的绝大多数股权控制在吴克龄的手中,这直接造成了汉唐企业治理结构的扭曲,董事长直接插手公司的日常运营在汉唐是不争的事实。但据汉唐多位员工反映,宋建生被架空,没有决策权,虽然公司很多重要的文件都是他签字的,但实际上绝大部分是由吴克龄作决定的。最终结果却是宋建生这一“名誉”总裁,要陪着吴克龄承担法律责任。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8-11 10:22
证监会“半小时”关闭德隆系两券商
虽然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托管期和重组努力,德隆系旗下的德恒证券、恒信证券终究没有获得重生,日前中国证监会已经正式对这两家券商实行了关闭处理。而在千里之外的长沙,同一时间,证监会也委派了工作人员前往恒信证券总部宣布同样的决定。不过,德隆系另一家券商中富证券的命运尚未明确。 8月5日下午三点半,德恒证券总部,证监会一名特派人员宣布了关闭决定。内容十分简单,只有三点:一是鉴于德恒证券严重的违纪违法经营,决定对该公司进行关闭处理;二是从即时起,德恒证券华融托管组更名为华融清算组;三是关闭之后的过渡时期内的一切工作,由华融清算组负责协调和安排。 原华融托管组和证监会工作组的成员也都参与宣布过程,相关负责人均发言,整个过程仅仅进行了半个小时。证监会工作组负责人表示,希望德恒证券现有员工都能继续坚守工作岗位,做好公司的经纪业务,积极配合清算组工作,如果在过渡期间表现积极,也能够在未来得到较好的处置。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德恒证券的关闭早在意料之中,而恒信证券的结局则有些令人意外。与德恒证券不同的是,恒信证券第一大股东长沙通程控股和长沙市商业银行一直在努力寻找重组机会,而且通程控股在长沙当地的实力也不一般,华融托管组的一位人士表示,可能是因为恒信证券的窟窿过大,通程控股实在无力填补,只能选择放弃。 另据了解,在被正式关闭之后,两家券商的证券营业部和服务部将进入为期两个月的过渡期,目前初步确定将由一家国内的大券商全部收购其经纪业务。德恒证券和恒信证券共有29家证券营业部和服务部。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8-11 10:24
林益森:我知道金融领域的风险…… 8月的上海,闷热而潮湿,在金信证券撤回杭州一个月后,坐在新的办公室里,林益森悠闲地抽着烟。 从1990年代初的浙江金融监管处长,到浙江证券、浙江国投、天一证券、金信证券董事长,林益森的职业生涯,是浙江省证券业历史的缩影。林曲折的职业经历,也是一代证券业者生存状态的反映。 上世纪70年代,参军7年后,林获得了在浙江省某金融院校学习的机会,毕业后分配在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工作,先后在金管、监察等非银行处室任处长,从事金融监管工作。当时的林可谓年轻气盛,一心要在金融界折腾出一番成就。 尽管有一个年轻人的心态,在聊到浙江证券时,林恨恨地掐灭了手中的香烟。这段经历给林近30年金融从业经历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在一份名为“我的陈述”的文件中,林坦陈了浙江证券的三个问题——操纵钱江生化股价,挪用客户保证金,为客户融资。 1998年9月26日,于浙江证券经营不善,41岁的林,被浙江省委省政府任命为浙江证券董事长、党委书记,去拯救一堆烂摊子。 同年12月中旬,林在了解到公司大量资金在坐庄钱江生化,且从证信公司(浙江证券全资子公司)投入1.2亿人民币,立刻进行了制止。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前,浙江证券挪用了4亿客户保证金,林先后三次向杭州特派办书面汇报,确定占用4亿客户保证金,但任期内没有安排挪用。 2000年初,公司提交的融资、配资方案在林手上被拒绝。林提到这样一个细节,1999年其发现一笔数额为5万元的为客户融资的行为,他都加以了制止。 不过,营业部融资、配资业务有少部分在2000年3、4月间发生,大部分在6月中旬台州会议之后发生。 “我是金融监管出身的,知道金融领域的风险。”林坚称自己是无辜的,说这话时,林表现出少有的激动。 处罚决定认定客户股票交易提供融资时间为2000年1月至10月,林正式被免去浙江证券董事长职务是在2000年5月。而1月26日,浙江省政府一纸调令,林出任新近组建的浙江国信控股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兼任浙江国投董事长。 在当时国信控股高层中,林是实权派人物之一,然而,个性突出的林很快就离浙江国信控股而去。这一直让外界猜测不已,有人士透露,林无法忍受其传统的经营方式及复杂的人事之争。 其后,林在天一证券发现更为合适的平台。不过,在天一证券2002年迁址上海,取得综合类券商的全部业务资格,成为浙江最大的券商之后,林再次离开。“在公司发展成型后,不愿做违心的事,也不愿意受到更大的压力。”林向身边的朋友如是解释。 2004年,林加盟金信证券,担任董事长,由于金信证券股权转让,一年之后,50岁的林再次面临职业生涯的选择。据悉,有几家公司邀请林出任董事长,均被其婉言谢绝。近30多年的金融生涯,让他经历太多变化,林益森显得厌倦。金信证券撤走后,林被一家期货咨询公司邀请,担任要职到现在。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8-17 11:38
收购华夏小试牛刀 中信“得陇望蜀” 在伺伏已久的中信证券看来,券商全行业危机导致的哀鸿遍野却不啻于满地黄金。一位中信证券高层雄心勃勃地表示,与建银投资联手出资46亿元吞下华夏证券只是第一步,今后中信证券还将继续收购更多的券商,打造中国证券市场真正的老大。而一位华夏证券员工在知晓中信证券的正式公告之后喃喃地说,我们起初还天真地以为华夏证券的牌子能够保留,因为起码有的业务还是居于行业前列的,但是现在感到非常失落,华夏证券真的没了。 中信建投证券设立之后,将以受让华夏证券现有的全部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为基础,按照综合类证券公司的标准进行经营。上述中信证券高层人士说,这只是个过渡性的安排,两家综合类券商同时存在这个现象,我们以后会解决的。再者,建银投资对于券商的注资,大部分是会退出的,像它对国泰君安、申银万国的注资,都会较快退出。我们将从中信证券选派老总到中信建投证券去。 中信证券公告中第二项表明:公司与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筹建建投中信公司,建投中信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9亿元,其中公司出资5.7亿元,出资比例为30%。鉴于公司无法直接投资资产管理公司,公司拟将上述5.7亿元资金委托一家信托公司履行对建投中信公司的出资义务。建投中信公司设立之后,将受让华夏证券现有的非证券类资产,以资产管理公司的标准进行经营。 而中信证券事务代表郑京表示,到底是哪家信托公司,我们还没有最终确定。她否认了北京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将担任该信托公司。建银投资主要是负责华夏证券不良资产的处置,包括那些重仓股票、房地产和债务等等。 此前曾有传言说,华夏证券债权人可能以债转股方式,进入建投中信公司的股东名单。但上述中信证券高层人士说,不存在其他股东。再说,根据我们的评估,华夏证券已经负资产,那么其他股东权益无从谈起。 综观华夏证券一役,通盘巧妙之处在于拉来建银投资,于是本来为总额46亿元的收购,中信证券只需要支付21.9亿元便可获得控制华夏证券证券类资产,而建银投资则支付24.1亿元接下41.6亿元的不良资产包袱,也许这正是它的使命。 控股中信建投证券并完成过渡之后,中信证券依据各项资产指标将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巨无霸,但目前来看,其营业部数量仍少于银河证券。中信证券高层人士最后透露,加上华夏证券的营业部,我们一共有160多家营业部,暂时落后银河证券,我们将继续展开更多的收购动作,按计划还要收购多家券商。这是我们一个长期战略,很早就制定了,只是现在的时机比较好,可以帮助我们加速拓展销售渠道。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8-18 10:24
建银8亿注资齐鲁证券 《新京报》消息,据齐鲁证券一内部人员透露,虽然齐鲁证券和天同证券合并已成定局,但在合并之前,齐鲁证券还必须要先增资扩股然后再和天同合并。 据他透露,建银投资在合并前将向齐鲁证券注资8个亿,从而增强公司的实力,为合并重组扫清障碍。据计算,注资后齐鲁证券注册资本将增至16.12亿元。 北京首放分析师董琛表示,虽然作为综合新券商齐鲁证券盈利水平没有问题,但从资产规模和分支机构的数量看,齐鲁证券只能属小券商。而据了解,齐鲁和天同合并将以齐鲁证券为主,所以如果不注资的话,这种“蛇吞象”的合并,将产生消化不良的后果。 据悉,齐鲁证券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金5.12亿元,2004年12月,莱芜钢铁集团注资3亿元,成为第一大股东,公司注册资本增加为8.12亿元人民币,并更名为“齐鲁证券有限公司”。 建银注资天同证券有待老股东“让步” 《证券市场周刊》消息,原天同证券董事长段虎透露,现在天同证券正在进行内部协调,如果没有一个结果,建银没有办法注资,也不可能稀里糊涂地将钱投入到天同证券。目前山东省政府正在与山东金融重组办、证监局等多个部门,与天同证券的债权人、股东商讨注资的原则。 据悉,当初莱钢集团重组天同证券时,就是因为天同证券的13.8亿元保证金黑洞,以及大量委托理财债务而却步,现在摆在天同证券以及山东省政府面前的必须是填平保证金窟窿,彻底清算天同证券资产,老股东需要有一个让步的底线。 目前,天同证券重组领导小组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莱钢集团、兖州煤业等山东的大型集团公司的5亿元现金借款,支付天同证券到期的委托理财,同时对一些委托理财进行展期,化解了天同证券的委托理财挤兑危机。 段虎不愿意细谈委托理财,只是强调政府这样做是为了注资,建银投资的资金要看债务处理情况,现在没有人能保证已经铁板钉钉。据了解,天同证券的个人债务并不多,目前摆在山东省政府面前的是庞大的机构债务,一旦机构债权人不接受建银投资,天同证券的重组将面临再次失败,为了抓住难得的机会,不排除天同证券破产再重组。 华安为建银6亿注资还在艰辛谈判 华安证券是幸运的,央行曾一度准备给予公司再贷款支持就是一个例证。但是,就在华安证券还沉浸在喜悦之中时,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华安的“美梦”,央行再贷款被宣布此路不通,代之以汇金公司和建银投资的“市场化财务重组”。面对新的形势,华安何去何从?不接受救助政策的变动无异于等死,接受新政策虽然要受更多的约束,但很可能有存活的机会。华安证券最终选择了后者,事实上已经没有其他选择。 据悉,近期主要负责重组地方券商重组的建银投资和华安证券开始商讨重组事宜。建银方面提出:建银注资6亿为华安证券增资,入股的成本为每股1元。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华安证券净资产为4.88亿,这样算来,增资后华安证券净资产将达到10.88亿,其中建银持股比例超过50%; 同时,在阶段性持股华安证券3年后建银投资将退出,届时,华安证券现在的大股东安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将以1.15-1.25元/股的价格回购该部分股权,而且在这3年内,安徽国资还必须将自己原有的表决权全部让度给建银投资。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对公司的管理控制,建银还将派两名董事,并表示将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选出公司董事长及财务总监,之后还将进行一系列的公司业务重组,以争取在3年内帮助华安证券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条件看上去有些苛刻,这让华安证券各方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虽然现在原有股东权益的调整方案还未完全确定,但建银的注资条件是保证它在新公司中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它将通过财权和用人权的控制主导公司以后的发展,但我们仍然有一个疑惑:建银能保证市场化选举出来的高管为公司长久利益完全尽职吗?毕竟建银只是临时股东,3年后就要退出的,高管意识到这一点,为了建银届时利益的实现,可能决策时就有短期倾向。 曾参与建银投资注资谈判的华安证券一位工作人员谈到,因此,我们建议,高管的选拔还要通过政府部门的认可,毕竟,高管更应该为日后真正的大股东负责。 该谈判人员同时表示,尽管建银带来的股权投资将为公司今后3年的发展注入新的机制,但我们现在为了公司短期生存的需要而急需止血“药剂”——6亿债权资金以应付下半年到来的更多的资金兑付,目前这方面的计划已制订完毕,正等待有关部门的审批。 而据央行内部人士透露,自从上次华安再贷款的审批被搁置后,有关方面的努力并没有停止,央行也只有寻找一些变通的方法,来实现该再贷款的操作,最新的成型方案是:央行将在外汇市场卖掉部分外汇储备,筹资6个亿后再贷款给华安,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规避了通常再贷款带来的基础货币的增加,当然成本也很高,因本来央行可以利用这部分外汇储备资金购买美国1年期国债以获得大约3.5%的收益,这就意味着华安证券必须偿付至少3.5%的利息,才能保证外汇储备运用的保值增值。而据央行和华安证券初步达成的协议,利息率定为4.8%。由此看来,华安证券使用这笔资金将付出很大的代价,此外为保证资金安全,华安证券被要求将把公司的一些资产抵押。 一名负责华安证券重组的政府工作人员透露,该借款方案涉及面很广,单方面都做不了主,目前省政府、央行、证监会联合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打报告,以期望获得首肯。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8-19 10:12
传汇金75亿重组银河 已有15亿到账 据透露,汇金公司(下称汇金)预计将向银河证券(下称银河)注资75亿元,这笔资金将逐步进入银河。截至7月底,汇金已经陆续对银河注资了15亿元,并初步确定了银河未来的重组框架。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汇金要对银河采取分拆模式进行改造,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将资产管理和自营这两项高风险的业务隔离,使重组之初的银河不再被这些业务影响。 银河集团控股公司--将是银河重生后的新名称,现任银河总裁的朱利将担任新控股公司的董事长。汇金决定采取类似以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的操作模式来重组银河,目前确定的框架是,在注资75亿给原有银河之后,成立银河集团控股公司,这家控股公司之下将分设两个子公司--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银河资产管理公司。事实上,重组银河所采取的业务分拆操作模式,将有可能成为汇金注资其他券商的模板,或许能够成为处理未来券商问题的主流方式。 银河内部人士透露,银河股份将保留老银河的证券营业牌照,并保留原来的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由朱利兼任董事长,总裁暂时空缺;银河资产则将原来的资产管理业务和自营业务划拨进来,该子公司将不再开展新的业务,而主要工作是逐步处理掉银河成立五年来所积累下来的巨额债务亏损。 该人士透露,对于分拆后的两家子公司,汇金注资的金额首先将是倾向于填补保证金挪用所形成的窟窿,解决完保证金挪用问题之后,则可以放开手脚开展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而银河现有的研究力量,目前汇金的考虑是将其划归至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暂不单独成立研究公司,这将使研究力量更为有效地支持这两项业务。而向证券业协会上报创新试点类券商的资格,也许将是银河在完成注资重组之后首先需要做的。 传银河30万以下客户开户暂停 由于目前正处于注资重组的关键时期,加上证监会仍然在对银河进行清查,银河很多业务暂时处于停滞或者收缩的状况。公司内部人士表示,现在不少业务都暂停了,就连客户到这里开户,如果金额在30万以下的都不能开,只有员工为客户上门开户才不限制开户金额。 据悉,以老银河经纪业务、投行业务基础成立起来的银河股份,暂时不具备资产管理和自营业务,如果缺少自营业务,投行业务的开展可能受到制约。至于资产管理业务,银河集团控股公司和下属的两家子公司都可能不再开展这一业务,今后的资产管理业务有可能将交给银河旗下的银河基金管理公司和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另据不完全统计,银河的委托理财、国债回购和自营等形成的窟窿十分巨大,处理起来有十分大的难度,据介绍,银河资产可能采取“债转股”的模式解决债务问题,但这还要通过监管层的批准,而发行公司债的阻力不会小。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8-22 10:13
徐卫国一回深圳就被警方带走 《第一财经日报》消息,深圳业界传出消息,深圳公安局经侦人员在上个周末带走了大鹏证券董事长徐卫国等数人。一位大鹏证券前高管透露,除徐卫国外,被带走的还有两位高管,其中一位是大鹏证券的财务总监。另一个消息渠道称,被带走的有近10人,大多为财务人员,深圳警方是同时把他们从各自家中带走的。不过,深圳有关方面对此未作回应,深圳证监局一位官员也表示“不清楚”。 事实上,徐卫国近期刚从湖南回到深圳。从大鹏证券被行政接管之后,徐卫国一直以精神异常为由在湖南养病,从公众视线消失已有相当一段时间。有消息人士称,尽管徐的手机一直关闭,但他处于监管层随时可联系的状态,这一次回到深圳,也正是在监管部门的要求之下。 上述大鹏证券前高管表示,警方带走徐卫国等可能是讯问,没听说要拘留或逮捕,这个事情(带走徐等人)很正常。他称,大鹏的问题并不复杂,就是挪用保证金,审计中并没有发现其他问题,业界曾传言的虚增资本等问题并不存在。“就我自己经历的事情来看,这些都没有。”对于此时抓人,他认为:清算组快清算完了,大鹏证券的最后结局即将到来。 根据监管层立案稽查的结果,大鹏证券被认定挪用巨额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行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上述大鹏证券前任高管称,如果挪用保证金要被抓,不知有多少券商负责人应该被抓了。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8-23 11:30
徐杨进是朋友劝其自首的 国泰君安福山路营业部事件有了戏剧性的进展。7月下旬,上海方洋负责人杨本坤表示,徐杨进是他劝回来的。徐杨进在失踪几天后给他打来了一个电话,徐杨进在电话中表示,从福山路挪出去的也好、借出去的也好,资金总共七、八个亿,而对外的债权大约5亿元左右,具体的已经记不清楚了。徐杨进承认,造成3亿元左右亏空的原因,是3年多的利息支出,每年的利息大概在1亿元上下。 上海方洋是福山路营业部排名前列的大客户之一,今年3月股东变更为杨本坤与另一自然人。在电话中,杨本坤对徐杨进表示,“你务必要回来,和其他的债务人取得联系,要求他们尽快还钱。就算是公安局找你,你也要去面对,一定要回来把事情搞清楚,才有出路。” 为了劝徐杨进回来,并打消他的心理顾虑,杨本坤承诺,将说服旗下烂尾楼的另一个股东,尽快将烂尾楼出售,还本付息,甚至可以拿出烂尾楼变现后的部分利润,帮他填补营业部的窟窿,以减轻徐杨进的责任,也减少国泰君安的损失、减少国有资产的损失。 7月3日,徐杨进给国泰君安总部打电话,要求谈判。当晚上12点,徐杨进回到上海,在浦东一家酒店里向国泰君安总部人员、上海方洋杨本坤、东方物产集团李国辉以及公安局经侦队人员等交待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7月4日,徐杨进被正式刑事拘留。 国泰君安保安部长带人把上海方洋账本抢走了 7月5日至22日,国泰君安总部人员与上海方洋、上海华屋有关负责人进行谈判,谈判的焦点是,第一,国泰君安以“零价格”收购上海华屋的股权;第二,其它的事情放到第二步来解决。之前,国泰君安交给杨一整套他们单方面准备好的资料,包括股权转让合同等,甚至还有他们代上海华屋起草的股东会决议、工商变更申请表等变更股权必备的法律文件,只要杨本坤签字国泰君安就可以完成全部受让过程。 7月22日,上海方洋杨本坤及其法律代表在国泰君安总部与国泰君安总裁陈耿等人谈判。根据记录显示,国泰君安总裁陈耿主要谈了三点内容。“第一,合作可以,但必须以零资产转让为前提。第二,国泰君安只有把你的资产拿过来,才能够填补徐杨进给我们留下的亏损的窟窿。填了这个窟窿以后,国泰君安今年的年报表才能够报得出去。第三条只要上海方洋同意零价格转让股权,那么其他的什么都好谈。” 该律师称,杨本坤当场提出,首先要双方共同核对帐目,不然要不要转让或按什么价格转让都缺乏事实依据。但国泰君安总部的人却表示,转让是无条件的,无论如何在7月22号要签字。如果不签字的话,国泰君安就要重新启动他们认为必需的其他法律程序,也就是追究杨的刑事责任。 律师表示,当天下午,就带杨到公安局经侦总队一支队,主要是要把性质弄清楚——杨本坤是不是徐杨进挪用案的共犯。如果是,就带他去自首。但经侦支队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因为“第一,杨现在不是我们的犯罪嫌疑人,第二,我们对杨也没有立案”。 而7月底,杨本人表示,应该在与福山路营业部对帐的同时,尽快出售万邦中心,如果确实欠福山路营业部的钱,变现后的资金可以归还本息。但不能在一笔糊涂帐的情况下,将升值潜力巨大的烂尾楼不明不白地归属国泰君安。据介绍,7月16日,国泰君安保安部部长带了几个人,在没有出示任何证件的情况下,进入上海方洋的会计家中,并把方洋公司的账本带走了。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8-25 10:21
督导小组仍常驻泰阳证券每天查帐监督资金流向 8月17日上午9时,泰阳证券股东大会准时召开。与会人士包括泰阳证券十几家股东代表,泰阳证券董事长朱治龙、总裁曹国庆等高管近30人。但在与会者名单中,湖南省证监局机构处处长张仁良缺席。湖南省证监局一位官员介绍,该局目前仍有一个督导小组常驻泰阳证券,每天均要查看泰阳证券的财务情况,监督资金流向。而作为小组负责人之一的张仁良,已由此前的常驻改为现在的“偶尔前往”。 一位与会股东回忆,会议气氛有些沉闷,抱怨声此消彼长。参会的股东给了新任董事长朱治龙不少压力,由于前任董事长鄢彩宏任期内公司治理结构不善,造成泰阳证券巨大损失。 此次会议持续到当天上午11点结束,这比泰阳证券方面预期的时间要少很多。朱治龙介绍,与会的股东都就重组情况达成了一致意见,众多参会股东基本支持泰阳证券重组,泰阳证券不可能存在被关闭的风险。 据悉,泰阳证券重组方案已形成草稿,其核心内容是:吸引资金为泰阳证券增资,鉴于目前公司每股净资产仅几分钱,现有公司股东的股份将进行缩股,这样每股净资产将上升至几毛钱。至于公司的总股本是否有增减变化还无法确定。 8月18日上午,朱治龙前往湖南省政府和湖南证监局,就泰阳证券股东大会的情况向相关部门汇报。而重组方案能否顺利实施仍阻力重重,一个事实是,重组方案要通过中国证监会的批准。此外,方案能否取得泰阳证券的债转股股东及银行方面的认可还存在变数,即便是通过股东们及债权人的谅解,但有很多泰阳证券的股权被质押或冻结,完成重组要求的股权缩股等仍存在较多法律问题需要克服。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8-25 10:23
汇金、建银急觅券业旧时风云人物 由于,建银投资公司在成立之初,并不知道要承担注资券商的重大任务,建银投资或者汇金公司在人才、知识等方面均准备不足。考量券商的问题,他们更多以银行的视角去判断。目前,汇金、建银正在业内外物色合适的董事人选,尤其是一些曾叱咤风云但很早离开证券业的能人。 根据注资的要求,汇金或建银投资不会长期持有券商股权,在三年或五年之后,他们将通过市场上转让,或以证券公司原股东回购的方式退出。这意味着汇金或建银投资的定位,或许不是要建立一个揽国内大中型券商控股权于一身的金融控股公司。 例如,在国泰君安方面,根据双方协定,在汇金公司持有股份满一年后,国泰君安董事会有权在任何时候要求汇金公司,将其所持有的国泰君安的股份转让给公司董事会指定的第三方,但必须保证每股转让价格不低于1元,或转让时国泰君安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值中的高者。 尽管是阶段型持股,面对国内一批重点证券公司迅速国有化、本土化的进程,一些业内人士依旧忧心忡忡“券商的国有化危机”。他们认为,在总结二次增资扩股失败的时候,不该否认证券行业市场化、国际化趋势,否则,打着保持国家金融稳定的旗号要求国家注资拯救券商。这样的国有化方式,未必能长久地救活券商,反而救了一批违法乱纪者。
对于正在进行中的,管理层向券商注资,有业内人士提出警示,对目前呼声甚高的所谓金融创新,不如代之以制度创新,以此尽量杜绝券商的旧病复发。 早在 2001年,管理层放宽对券商增资扩股的部分限制之后,券商就再度掀起了增资扩股高潮。但在增资扩股的同时,实际上也使得一些问题被掩盖,未能及时暴露。 以南方证券为例,如《证券市场周刊》所报道,从1998年到2002年被关闭之前的四年多时间中,南方证券的多名高管通过各种渠道向境外转移资金达7.8亿美元。这些巨额资金绝大多数落入私人之手,成为证券市场的呆账、死账。众所周知,上述时段也正是南方证券在二级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巅峰时期,“南方一声吼,股市抖三抖”,各种渠道的委托理财资金如潮水般涌向南方,一只只南方旗下的股票被眼花缭乱的概念和巨额资金包围。以后的事实证明,被市场怀念的所谓的牛市行情根本不是什么主升浪,而是一些权贵资本营造的泡沫浪、老鼠浪!南证事发后,闹剧最终以央行对其80亿元再贷款得以收场,但南证旋涡所卷进的资金又何止百亿? 而对主要责任人的处理,更是或无从着落,或从轻发落。针对金融领域前一段时间要案频发,有人戏称,金融界的精英们都在监狱里,而实际上,更多的漏网之鱼正逍遥法外,肆意挥霍着不义之财,其恶劣的示范效应更令一些金融蛀虫跃跃欲试! 旧事重提,是为了吸取前车之鉴,如果纳税人的钱补的是金融腐败的窟窿,治疗的是牛市后遗症,而花钱又买不来机制,这钱免不得打了水漂!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8-30 11:53
国务院批复华夏证券重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5月,国务院有关负责人就华夏证券重组作出批复,批复主旨有三:一是由汇金公司出资;二是做好华夏证券原股东和债权人的工作;三是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批复下发后,相关部门开始了紧锣密鼓的重组工作。 7月,汇金公司和建银投资走上拯救券商的大幕之后,注资华夏的主体由汇金改为建银投资。据了解,华夏证券16亿挪用客户保证金窟窿,很可能由新的证券公司,以及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共同承担。对于机构债务,以前提出的八折方案是参照南方证券的做法。 信达重返华夏证券协助“收尾” 去年下半年,信达产管理公司重组华夏证券一度成为证券市场热门话题,但最终受相关政策的阻碍,信达未能如愿入主华夏证券。但日前有消息称,信达又重返华夏证券,目前已被聘请为华夏证券的债务清理者。 据知情人士透露,华夏证券委托信达清理债务之后,收回的资金作为破产资产进入清理程序,用于对债权人清偿。下一步预计华夏证券将把证券类资产和其他非证券类资产分别转让给中信和建银新成立的两个公司——中信建投证券公司和建投中信资产管理公司,这一切完毕之后,曾经辉煌一时的华夏证券将不复存在。 信达清理华夏证券债务主要涉及华夏证券公司部分,对华夏证券剥离的资产管理公司部分不作清理。据悉,信达目前还没有就此事与华夏证券签署协议,但是前期工作人员已经进场。由于华夏证券没有被托管,公司仍然具有法人资格,因此信达将和华夏证券签署债务清理协议。 南方证券成为哈药集团股改“绊脚石” 在五部委联合发布股改《指导意见》后,哈药集团董秘办相关人士称,股权分置改革要求大股东对流通股股东进行补偿,但大股东肯定没有搞股改的主动意愿。不过,股权分置改革是一种趋势,公司必须顺从这个趋势”。 该人士告诉记者,哈药目前正在研究政策,也在接触券商,但公司目前还没有具体股改时间表,也没有初步的方案。 由于公司第二大股东哈药集团不久前起诉第一大股东南方证券清算组,而南方证券日前由建银公司收购,目前公司股权十分复杂。该人士称,在解决南方证券问题之前,不可能进行股改。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1 10:43
银河某营业部总经理及助理贪污挪用公款近亿元 银河证券北京望京西园营业部原总经理杨彦明及其助理,被指控贪污、挪用公款近亿元,其助理同时被指控犯有国有公司人员失职罪,此案8月24日由北京市检一分院起诉到一中院。检方认为,杨彦明的行为已经构成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章蓉的行为已经构成挪用公款罪、国有公司人员失职罪。一中院将于近期开庭审理此案。 检方指控:1998年6月至2003年8月间,杨利用担任中国长城信托投资公司北京证券交易营业部(先后更名为银河证券虎坊路证券营业部、望京西园证券营业部)总经理的职务便利,多次指使总经理助理章蓉,从该营业部假借他人名义设立的账户内提取现金,或指使他人从其他单位转回该营业部的资金中提取现金,将该营业部资金共计7216余万元侵吞,杨至今拒不说明上述资金的去向。 检方同时指控:2000年8月至12月,杨将该营业部资金2480万元挪至其个人控股的北京佳杰堂物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用于购房等经营使用,至案发前,尚有1270万元未退还。 助理章蓉被指控: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间,利用职务便利,在杨彦明指使下多次将该营业部资金共计60万元挪用给杨进行期货交易,案发前该款已退还。 检方还指控:2000年1月至2003年8月间,章蓉在先后担任营业部财务部经理、总经理助理分管财务工作期间,严重不负责任,违反正常操作规程,多次为杨从该营业部提取现金,造成长城信托北京证券交易营业部资金6700余万元的重大经济损失。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1 10:43
传齐鲁将获建银8亿注资合并天同证券 齐鲁证券内部人士透露,齐鲁证券和天同证券合并已成定局。建银投资将向齐鲁证券注资8个亿,从而增强公司的实力,为合并重组扫清障碍。合并工作将以齐鲁证券为主,但合并之后的相关问题正在等待证监会和省政府的具体决定。据悉,合并后公司资产将由四部分组成,两券商的原有资产、建银投资首批3亿元的注资、原股东及省内大企业的再注资以及两公司(主要为天同证券)债转股。 传联合证券增资方案受阻转求汇金注资 急于自救的联合证券把寻求注资的目光投向了汇金公司。知情人士透露,他们已经把寻求注资的方案报给汇金公司了。联合证券人士表示,银行系券商有着普通券商无法比拟的优势,公司投身汇金也是为形势所迫。中小券商如果得不到汇金、建银的注资,自身又不能增资扩股,前景十分渺茫。同样想得到汇金注资的另一券商高层表示,随着汇金、建银对多家券商的出资到位,大多数券商都削尖了脑袋想得到他们的出资,虽然希望不大,但总得试试,联合证券有此想法不足为奇。 而在此之前,联合证券的主要努力方向是增资扩股。2004年华闻控股入主联合证券之后,当年实现了盈利,但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公司,若不能妥善解决,联合证券许多业务资格都不能取得,生存和发展将受到很大影响。 在华闻系统的内部会议上,华闻董事长王政将联合证券的增资扩股列入华闻今年的工作重点,表示要在上半年完成这一工作。6月10日,联合证券增资股改议案在股东大会上高比例通过,公司将募集约11亿元,进行以华闻为主导方的增资扩股,使联合证券直接达到创新类试点券商的要求。7月底,联合证券增资扩股方案上报证监会。不过,近日有消息传出,联合证券增资扩股方案没有通过审查,证监会要求公司继续补充部分资料,方案何时再次上报目前还没有确定。 消息人士透露,有着《人民日报》背景的华闻控股在资本市场的运作并非易如反掌。相反,监管层一直对其严格把关,多方调查,几经考证,当年华闻旗下中泰信托收购大成基金的股权就被监管层狙击。据悉,证监会现在对券商风险特别谨慎,审查非常严格,今年以来还没有听说哪家券商的增资扩股方案获得通过。 联合证券总裁:再坚持一年就会迎来行业曙光 联合证券还从各个方面拓展业务,节省成本。联合证券总部的办公场地,也进行了大范围压缩,一年光房租就省下100多万元。联合证券总裁盛希泰指出,生存第一到现在都是很切合实际的,首要的是想今年怎么活下来,怎么做到不亏钱。盛希泰表示,“明年再坚持一年的话,我想我们就会迎来行业的曙光。” 盛希泰等人确定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业务拓展战略,即对投资银行业务和经纪业务长抓不懈,而有意识地控制了自营和资产管理投资的规模。这种战略大大改善了公司的经营。2004年,联合证券获得了科达股份、北方创业、大族激光三个IPO项目的主承销和保荐人资格,还承揽了华茂股份的配股和江淮汽车的可转债发行业务,承销数量排行业第3位,实现收入8352万元,投行利润5687万元。今年,联合证券又获得了期待已久的股权分置改革业务保荐资格。 基金代销业务也成为公司一大亮点,“上上下下都动员卖基金”。2004年公司完成开放式基金代销25亿元,取得基金代销七连冠;2005年以来,公司基金销售仍然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发展态势,上半年以5.28亿元的非货币市场基金销售总量在所有券商中位于第二,而联合证券仅有32家营业部,其数量位列行业15位左右。 而在经纪业务方面,他们大规模缩减了营业部面积、裁减了营业部冗员、合并了个别收入费用不成比例的营业部。2005年以来,公司继续大幅度压缩营业部营业面积、结构性调整营业部人员,营业部平均人数由17人减少到12人,平均营业面积由2004年底的1810平方米压缩到1034平方米,营业部年均费用降到380万元以下,在同等规模的券商当中属于较低水平。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5 10:21
海通证券26日正式托管甘肃证券14家营业机构 据海通证券高层人士透露,公司自8月26日起已经正式托管甘肃证券。这次托管范围为甘肃证券旗下的9家营业部和5家服务部,其营业部在甘肃境内有6家,上海有2家,深圳有1家。目前,海通证券已经派人分赴甘肃证券各地营业部。据悉,甘肃证券是因严重违规经营而被托管的。 证监会4个月“清理”5家“高危”券商 自今年5月股改正式启动后,监管层也加快了“高危”券商的清理。在短短4个月内,已有亚洲证券、五洲证券、民安证券、北方证券及甘肃证券等5家“高危”券商被关闭及托管。 同时,证监会对于扶持重点券商也是花了大价钱的。目前,央行已拨出100亿元资金,以周转贷款的方式给于创新试点券商。此外,央行还以中央汇金公司及建银投资为平台,对一批重点券商进行注资及流动性资金扶持。其中,建银投资以承担80多亿元央行再贷款及3.5亿元的收购代价,重组南方证券;汇金出资55亿元与财政部收购银河证券组建了银河金融控股公司;建银投资出资24.1亿元帮助中信证券收购重组华夏证券。 加快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建设,加强券商的清理和扶植,已经成为了目前证监会的几个重点工作之一。尚福林所说的争取2年时间解决券商风险问题,很可能在政策的不断支持下,还将加快。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6 10:42
中富4高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7.91亿受审 8月29日和30日,中富证券(下称中富)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7.91亿元的案件,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该案件的被告除中富证券之外,还有公司当时的4位高管,分别是当时的总经理助理彭军、副总经理楼群以及资产管理部负责人陈军和李刚。 公诉机关指控:在2003年9月至2004年4月期间,中富和82家企业和个人签定了96笔委托理财的合同,涉及资金7.91亿元。而这些委托理财均以承诺保底形式签定,其保底回报分别为4.5%-13%之间。涉及的企业和人员分布广泛,包括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公诉机关认为,上述中富的委托理财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公诉机关认为,彭军、楼群作为中富的主管人员,陈军、李刚作为公司主要部门的负责人,都构成了刑事犯罪。公诉机关同时表示,由于被告人中富证券以及4位个人有自首行为,量刑可以从轻。 而被告的辩护律师表示,这7.91亿元当中,只有2.03亿元的资金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大部分为委托理财业务,是严格按照委托理财的有关规则在客户的账户之下操作的。 “新南证”初定9月底挂牌 在8月1日被建银投资正式收编之后,南方证券即将迎来新生。日前从消息人士处获悉,重组后的“新南证”——中国建银投资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将于9月底正式挂牌,新公司保留了南证以前的70余个营业部及投行经纪业务,但注册资本有可能降至15亿元。 南证总部大厦的顶楼上仍然矗立着“南方证券”四个醒目的大字,在该公司办公区,每个办公室都很安静,大部分办公位空着,仍在上班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都显得比较平和。 一名南证员工透露,目前,交接工作进展比较顺利,“新南证”初步定于9月底挂牌。新设立的建银投资证券公司为建银投资全资子公司,初步计划注册资本15亿元,原属于南证的全国70余个营业部全部被建银投资证券接盘。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8 10:17
建银15亿注资湘财证券 或会引入外资 在汇金之后,中国建银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建银投资”)对券商的注资也即将有一个开始。首先获得建银投资垂青的是曾在中国证券行业以新锐、进取被人所知的湘财证券。据知情人士处透露,此次由建银投资主导的湘财证券重组方案将会采取创新的模式,除了有建银投资对湘财证券的注资,外资股东也被引入了这一重组过程。 一位接近湘财证券高层的人士透露,经过对湘财证券的全面摸底和反复协商之后,建银投资考虑将向湘财证券注资15亿元,用以降低湘财证券的流动性风险。而该笔注资将在五年后择机退出,以吸引民间资本成为战略股东。 知情人士表示,法国里昂证券和荷兰银行都有可能成为未来湘财证券的新股东。按照重组方案,建银投资虽然将对湘财证券进行注资,但并不会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班子,而外资则不同,至少会派董事进入到董事会参与公司经营。此次管理部门对湘财证券重组方案的审核关键点也是在外资上。相关人士透露,虽然这一次的重组方案将是由央行来最后审定,但证监会对于方案中引进外资股东的态度也十分关键。 这也意味着,重组之后湘财证券原有的股权格局将有所改变。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此次外资进入的比例可能不低,第一大股东山东电力或许将失去对湘财证券的控制权,而一位资深投行人士透露,现在控制权的问题就看具体的方案了,这肯定会是一个多方博弈的结果。 董事长朱治龙:泰阳证券不可能被关闭 经过当地政府与股东近9个月的努力,泰阳证券终于看到了重生的希望。湖南证监局官员出身的泰阳证券董事长朱治龙称,泰阳证券不可能被关闭,伴随着经营业绩而来的“反转行情”,泰阳证券似乎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与大多券商一样,泰阳证券也事发突然。2004年底的最后两个月,四方控股派出的陈杰在泰阳新董事长的位置上“才坐了几天”,一支由湖南省政府金融办和湖南证监局组成的“督导工作小组”就进驻泰阳证券。 这个非常时期组成的新班子对于挽救泰阳证券产生了积极影响。证券监管官员出身的朱治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证券”,其上任后的核心工作就是主抓风险控制。泰阳证券成立了三个资产清收小组,朱领衔担任泰阳债务清收领导委员会主任,并实施了一系列风险管理制度。目前,泰阳证券已清收回1亿多资产,主要的债权债务关系已经基本厘清。尤其是在银行等一些当地金融机构的债务上,朱治龙的政府官员背景使得其成功地发挥了斡旋与谈判角色的作用。泰阳证券目前的新办公地址处在湖南最繁华宽阔的五一路与芙蓉路交汇处,原本是鸿仪系旗下的房产项目,现在产权已经正式归属泰阳证券名下。 于是,重组问题提上当地政府与泰阳股东的议程。在8月17日的股东大会上,尽管仍有股东抱怨与指责,但提交会上讨论的重组方案还是引起股东们的重视,以现代投资的董事长宋伟杰为代表的一些股东代表作出了股东要出资出力、共同做好泰阳证券的表态。 不过,由于鸿仪系给泰阳留下了巨大的债务窟窿,另外,泰阳证券还分别用客户保证金做抵押,向光大银行长沙分行、长沙市商业银行贷款。鸿仪系挪用客户保证金向长沙商业银行申请贷款,至今有数亿元没有偿还,如果按照有关方面提出的债转股思路,长沙商业银行将成为泰阳证券的大股东,但这显然面临着政策限制。 江苏券商“七合一”获省政府支持 江苏省的券商版图正在酝酿重新书写。数日前,一个由江苏省发改委和人行南京分行组成的工作小组低调成立。9月1日,江苏省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的一位官员证实,工作小组的目的,乃是对当前江苏金融业进行整体调研,并在今年底之前,向省府提交江苏金融业“十一五”规划。 该官员说,对江苏的七家券商,省府已有倾向性意见。就是将它们全部纳入一个平台之上。目前,我们正在对各家券商进行调研。成立一个多月的江苏省证券业协会也参与其中,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政府希望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券商也对重组计划表示支持。 江苏省发改委的上述官员表示,到年底之前,必须形成相关草案和内容,提交给省府高层。目前正在推动城市商业银行的合并重组。券商也会参照这种模式。据该官员透露,在调研之前,省里希望构建统一平台,做大江苏金融业。而在券商全面重组之前,江苏的银行业重组已率先启动。这7家券商分别是,地处南京的华泰证券、南京证券、信泰证券;地处苏州的东吴证券;地处无锡的国联证券;地处常州的东海证券和总部位于上海的中期证券(原恒远证券)。 不过对于全面重组,江苏7家券商呈现明显的两大阵营。一是经营困难的小券商,急盼重组,并希望在重组后借助行政力量获得一定话语权;一种则是经营“小资”或有一定规模,不赞成行政重组,宁愿保守策略,或者赞成市场化重组。在7家券商之中,南京证券、东吴证券等属于前一种情况;而国联证券、东海证券和华泰证券都属于后者。 “交叉收购”券商或将打开东方资管“投行梦” 急欲转型的资产管理公司正在进行种种努力,其中的方向之一就是获取券商牌照。但这个方向可能并不通畅。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对旗下托管券商先后提出“新设重组”方案,意欲借此承接券商牌照,但被财政部予以否定。 不过,资产管理公司又在重新酝酿“交叉收购”方式,即相互收购分别托管的券商。这种方式也被资产管理公司用于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交叉收购一旦成行,或许将打开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投行的大门。 被关闭的闽发证券的托管方是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在整体重组和分立重组都难以实施的情况下,东方向证监会和财政部报送了“新设重组”闽发证券的方案。 据悉,在7月刚刚结束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年中工作会上,除信达未公布会议内容外,其他三家已披露的会议纪要都或多或少的透露出它们觊觎已久的“投行梦”,其中华融对于转型大投行业务的思路最为明确,声音也最为坚决。 不过,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急于获得证券牌照的想法,银监会和财政部并不认同。上周,银监会负责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一部主任阎庆民公开表示,并不认为资产管理公司向投行转型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财政部的官员亦表示,资产管理公司获得券商牌照时机尚不成熟。 阎庆民的谈话主要是,现有券商在证券发行承销等投资银行业务方面都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资产管理公司在这方面无法与之进行竞争;资产管理公司尚未建立起持续的资本积累机制,资本实力较为薄弱;投资银行业务一直不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业务记录很少,信用等级较低;加之需要有经验有资质的团队支撑,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短时间难以转变为投资银行。 财政部人士指出,东方的方案被否决一事,其实已经是操作层面的问题了,但现在出资人和监管机构的态度都没有明确,后续操作就更无从谈起了。况且财政部是不可能只对某一家公司开口子的。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8 10:19
券商重组已成“三足鼎立”之势
当前中国券商的现状是,中国证券行业的重组版图将被三个资本体系所主导,它们是以中信证券等创新类试点为代表的“御林军”系,以汇金和建银为代表的“银行系”,还有以高盛、美林为代表的“外资军团”。三系都有各自的优劣势,他们的纵横捭阖将决定中国证券业的前景。
从长期来,国内券商在重组后将形成新的市场竞争格局:“御林军”和“外资军团”将成为进一步角逐的主角,“银行系”只是具有阶段性使命,但很可能会左右国内外券商的竞争格局,因为他们很可能掌握了经过脱胎换骨后的优质券商资源。而经过这样的阶段后,谁胜谁负已都是不重要的,证券行业新的格局将形成,中国券商或许将在政府庇护之外中自由驰骋。
“御林军”必须完成“惊险的一跳”
一位券商高管幽默地谈道,如果把近日的券商重组比作一场拯救“大兵瑞恩”的行动,“御林军”可以说是还没有度过“试用期”就已仓促上阵了。
事实的确如此,在经历了2004年以来的全行业紧缩后,以中信证券为代表的创新类券商自身都还来不及健体强身,就已经开始担当“白衣骑士”的角色,在近期托管、收购问题券商的业务。
业内人士说,对于中信近期的大规模收购举动还是有些担心。他们的确有优势,但这只局限于他们目前守住的“半亩田”,离开了他们赖以取得成功的“土壤”,这种优势能否复制到“外乡异地”依然是未知数。但中信证券要想成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行,迟早必须完成这惊人的一跳。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以中信证券为代表的创新类券商已经被各方面推上了重组券商的“风口浪尖”,这对他们既是机会又是挑战:重组好了,继续发展;不好,很容易被对象拖跨。
“银行系”介入 券业从“终点”回到“起点”
面对一个个曾经在市场中“呼风唤雨”的券商们如今都快“弹尽粮绝”,有限的“御林军”们也爱莫能助,管理层不得不另寻解救途径了。国家信用的介入是短期恢复他们生命力的捷径。而具有国家银行信用背景的中央汇金和建银投资,就是在这种特殊恶劣的市场环境中被推向前台的。到目前为止,通过中央汇金和建银投资注资的券商名单,已经排到11家,未来或许更多。
银行的介入使得证券业的格局似乎又回到了起点。不少券商的诞生就是从当时的银行机构发展起来的,如今他们又重新回到银行系机构的怀抱,这不能不说是证券业的悲哀,这其实反映的是证券业信用的丧失。
目前证券行业是既缺资金又缺制度的行业,在市场救助机制已基本失效的情况下,需要有开发性的投资来挽救这个行业,而当前只有国有资本才能启动这样的投资,他们的介入是无奈的选择。
“外资军团”趁火打劫
中国证券业重组风起云涌开始之际,有一派资本力量已不满足于壁上观了。巨量资本就是外资券商的优势,他们可以借此获得优厚筹码,甚至绕过政策红线。去年高盛通过承债方式控股成立高华证券,再成立高盛高华证券公司就是一例。
但这样的选择其实很无奈,目前,国内券商正在进入风险集中释放时期,随时都有可能进入处置阶段,国家已不可能为所有的券商买单了,让外资填窟隆换市场准入也许是另一条券商拯救之路。沿袭这种思路,未来肯定有更多类似的合资券商诞生。因为他们知道,证券业最困窘时期也就是他们拾“便宜货”的最佳时机。
某券商高管认为,政府现在不能死守“一地只保一家券商”的死规则,那样只会给外资低成本重组券商更多的机会。 将来一旦他们控制足够数量的券商,就会给国内券商带来较大竞争压力。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9 10:33
华夏证券“替罪羊”背后的元凶将浮出水面
8月24日,华夏证券开始对各级高管做出处分,涉及到4家营业部的负责人,而在华夏证券总部,受处罚人员至今只有王卫国一名副总裁级别的高管。难道华夏证券数十亿的亏损,仅仅是由这5个人造成的?不难想象的是,还有更多的幕后操纵者至今仍逍遥法外,而随着管理层对华夏证券的进一步调查,将会有更多的违法乱纪分子浮出水面。
1999年底就离开华夏证券的王卫国,因为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一纸处罚决定书,被外管局认定为逃汇,被追究出来,成为目前华夏证券处分级别最高的管理层。但华夏证券一内部人士认为,王卫国在1999年12月3日,已经被中央金融工委撤销了高管任职,现在华夏证券做出开除的决定,已经没有什么警示性作用。
另外,重庆分公司原总经理王林,因重庆分公司账外经营的累计亏损达5.68亿元,被免职;原苏州营业部经理严凯,任职期间非法盗用营业部公章等行为,给华夏证券造成巨额损失,2004年4月开始就负案在逃;华夏证券江西业务部总经理熊大有,则造成重大决策失误,导致大量不良债权,到2005年6月,还有3.46亿元的债权无法收回;北京海淀南路营业部副总经理陈准,将河北电力公司社保资金挪用,坐庄华润锦华,给华夏证券造成了2.22亿元的损失,如今都已成四川省公安厅的通缉对象。
截至2005年6月,华夏证券重庆、苏州、江西和北京等地营业部的违规经营共造成13亿元的损失。据悉,上述处罚是华夏证券内部给予的。但是,对有关当事人的处分,只是涉及营业部的负责人,而这部分人很早就都已经离开了华夏证券,这种处罚的作用显得无的放矢。
例如,在所有营业部中,重庆分公司原总经理王林胆大惊人,账外自营造成的亏损也最大。但华夏证券一名前高管认为,王林没有那么大的胆子,他无疑成为了替罪羊。华夏证券目前深陷两只股票,一只是胡猛负责自营期间坐庄的太极集团,另一只股票就是西藏矿业,西藏矿业原是一只被人炒作过的庄股,后来居然成为华夏证券账外自营股票,而这只股票就是王林通过重庆分公司,通过高息融资来维持股价的。
该前高管表示,王林作为一个分公司的总经理,亏损5个多亿的账外自营,没有人背后指使,王林就是有10个脑袋也不敢这么干呀。并且,王林在2003年就受处分了,为什么现在又要拿出来处分呢?幕后指使王林的人到底是谁,处分为何语焉不详呢?
华夏证券的一名前高管指出,一旦开始查处华夏证券的计财处,华夏证券巨额亏损的内幕将全面暴露,将有更多的人被牵连出来,甚至是触犯法律的。
大鹏股权转让纠纷将让五矿发展“吃官司”
在大鹏证券的清算工作基本结束、等待接受中国证券市场中的首例券商破产审判之后,下个月,五矿发展和厦门信托关于大鹏证券股权转让款纠纷一案将对簿公堂。
据悉,五矿发展持有大鹏证券4.4%的股权,2004年8月27日,五矿发展经过与厦门信托的接洽,终于签下了一纸股权转让合同,总计8280万元。但是在厦门信托支付了第一笔股权转让款4000万元后,股权转让合同未获得当地证监局的同意。2005年1月24日,大鹏证券被证监会责令关闭,导致了股权转让实质上已无法进行。
五矿发展经多次索要余下款项未果后,一纸诉状将厦门信托告上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其继续履行协议,并向公司支付剩余的股权转让款4280万元。但随后,厦门信托方面立即将一份反诉状递交了深圳中院。
在这种情况下,五矿发展方面要求厦门信托继续履行合同,而厦门信托则认为合同无法履行,五矿发展应退还股权转让款。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在10月份的诉讼中,五矿发展败诉,8280万元将化为泡影。那么预计2005年4季度,可能还会计提大量的应收坏账准备,这对公司未来业绩将产生一定影响。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9 10:35
黄奇帆证实国家拿出1000亿资金“再造”券业
重庆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近日表示,该市相关部门通过向西南证券注资3亿元等措施,从原实际控制人“珠海国利”手里收回了西南证券的控制权。而此次成功重组,缘于重庆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大力援手,而这也得益于国家的措施。
黄奇帆表示,国家在今年上半年决定拿出1000亿元巨资来拯救深陷亏损泥潭中的国内130多家券商,其中,600多亿元用作“办丧事”,300多亿元用于“办喜事”。“办丧事”即给那些将被关闭、破产的券商“擦屁股”,而“办喜事”,则是支持10%的券商(总共13家)发展壮大。
据悉,西南证券的重组方案是,由重庆市政府旗下的国有独资公司重庆市渝富资产管理公司出资3亿元注入西南证券,作为地方政府的新增追加资本金投入;同时,“追回了此前被大股东抽走的5亿元资本金”;此外,获得了汇金公司注资20亿元,其中10亿元作资本金注入,10亿元作低息贷款。
至此,西南证券一下拥有28亿元的现金,此举让西南证券一举成为国内130多家券商中最优质的13家综合券商之一。
黄奇帆说,这给西南证券的重组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是当地政府为何施以援手,一定要争取“办喜事”的原因。
黄奇帆没有透露“抽走的5亿元资本金”的西南证券大股东的名称,但是他表示,整个重组过程“惊心动魄”,为确保西南证券重组成功,重庆市政府采取了“软硬兼施”手段,并成功的通过注资,从“珠海国利”手里收回了西南证券的控制权。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13 10:45
中信原副总裁履新建银证券总裁真是市场化选择? 消息人士日前透露,建银证券目前已经搭建了基本的高管框架,除由一位建银投资高层出任董事长之外,中信控股常务副总裁杨明辉有望履新总裁一职。据悉,杨明辉得到了建设银行行长、中信控股原总裁常振明的推荐,在稍后的市场化选聘过程中,杨明辉被选中。 杨明辉曾经先后担任中信证券上海管理总部和深圳管理总部的总经理职务,其后又任中信证券副总裁。2002年,杨明辉离开中信证券进入新组建的中信控股,被任命为中信控股的常务副总裁,目前仍是中信证券的董事。 据悉,新证券公司高管层除了少数几位来自建银投资以外,大多采取了公开招聘,目前还没有迹象显示,中信证券要继续华夏证券的模式进入建银证券。 尽管没有证据显示杨明辉是代表中信证券进入建银证券,但是在本轮券商的重组过程中,中信证券与中央汇金公司及其旗下的建银投资,以及外资券商已经成为了三股主要重组力量。汇金公司和建银投资注资和重组券商是在履行国家赋予的使命,而中信证券和外资大行则分别抓住了低成本扩张和低成本进入的时机。 中信证券一高管日前表示,中信证券打算在今后适当时候接手建银投资在中信建投中的股权。建银投资对券商的注资,大部分是要退出的,承接了华夏证券证券类资产的中信建投,最终还是要和中信证券进行整合。而且华夏肯定不会是最后一家,下一步我们还会考虑收购其他的券商,这已经是公司既定的战略。在上述战略指导下,不排除今后中信证券有进入建银证券的可能。 光大证券身陷国债回购案 被索赔610万 因涉嫌违规操作国债回购造成巨额损失,光大证券以及其下属的北京月坛北街营业部(以下统称光大证券)被北京华兴太极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兴太极)告上了法庭,并提出610万元的索赔要求。7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原告华兴太极表示,公司于2002年11月在光大证券开设了专有的股票资金账户,并陆续存入资金合计670万元,并仅在2003年转出过50万元,其余资金未做变动。然而,在近日一次资产核对过程中,华兴太极却突然发现账户中除了价值552879.2元的国债外,资金余额只剩7352.25元了。调查发现,该账户中的资金在2002年12月至2003年9月期间被光大证券擅自挪用,进行国债回购交易,并且造成了巨额亏损。 由于华兴太极并未将上述交易授权给光大证券,而按照我国《证券法》第145条规定,国债交易必须有客户的委托书才能进行。因此,华兴太极依法对光大证券提出了索赔要求。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13 10:48
国资委力阻西昌电力转让华西证券? 早在今年4月,上市公司西昌电力发布公告称,决定将已持有和意向持有的华西证券股权1.65亿股转让给四川省内4家民企。但事实上,西昌电力入主华西证券并未获得证监会的批准,而股权的实际转让又在华西证券再次发生。
历史仍在重演,转让仍然在等证监会的批复。业内人士对西昌电力等公司是否具有转让股权的资格提出质疑。
华西证券的股东方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知情人士认为,西昌电力等公司受让华西证券的股权并没有成功,不能算作华西证券的股东,没有转让股权的资格。并且,证券公司的股东资质相对是比较严格的,如果证监会再次否决这次转让,双方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同时,由于华西证券的性质是国有控股企业,这在操作上又会遇到国资转让方式的障碍。国资委人士指出,在2003年之前,涉及到国资产权可以采取协商转让的方式,但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涉及国资产权的转让要采取挂牌交易的方式。
国资委人士认为,股权转让首先应该弄清转让人、受让人的资格,如果前面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掉,后面的转让工作更是无从开展。他认为,从接盘者的身份来看,证监会还是存在着不批准的可能,如果是这样,今后的问题如何解决将十分麻烦。
西昌电力卖掉华西证券缘于银行逼债?
据西昌电力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早就支付了收购华西证券股权的资金,不过,因为证监会机构部并未批准,只有将股权再转让出去。到目前为止,四川四家民营企业的收购资金已交付到位,西昌电力已归还了银行的1.6亿元大额贷款。
不过,从四川法院传来的消息并不是这样的乐观。2005年5月,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了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2005)成民初字第432号裁定书)。
同一时期,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也冻结了西昌电力关联方西昌锌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股权( (2005)渝高法民初字第23号裁定书)。
而西昌电力内部人则表示,公司花费巨资收购了华西股权一事,在公司内部争论激烈。他透露,很多中小股东都不同意收购华西,可张良宾执意收购,双方矛盾很大,曾经在董事会和股东会上发生过激烈的争执。很多股东想做好主营业务,可惜的是公司董事会结构不合理,张良宾控制的朝华集团只拥有27.13%的股权,但其董事人数却高达7人,表决时他们享有了更多的投票权。
四家民企高位接盘华西证券
这次接盘西昌电力的是四家民营企业,分别为四川科联博科技公司、四川和易达投资有限公司、四川富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四川省新力投资有限公司。西昌电力人士表示,2003年公司的收购价是1.1元/股,在2004年实现大额盈利的情况下,转手价却只有1.05元/股,两年损失了800万元。
不过,在看了华西证券的财务报表之后,有券商的财务负责人认为,从现在的净资产等数据来看,华西证券的转让价存在较高的溢价,对方实际是高位接盘。
根据中国货币网上公布的华西证券2004年的财务报告,其净资产在2004年年初接近3.68亿元,到年底达到5.4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就占了4亿元以上。该负责人认为,因为流动资金的不足,公司的长期投资、自营业务大部分都要依靠对外融资,这样一来,增加了公司的财务成本,公司的经营发展存在较大障碍。
另外,他还指出,虽然2004年的年报中,华西证券出现了大额的盈利,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2003年度大额计提亏损而来。
2005年上半年,华西并没有延续2004年的盈利势头,而是中报亏损2316万元,上述人士认为,这应该是该公司经营状况的正常反映。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13 11:24
富成证券4亿窟窿可能还是由原主人自补 注册资本只有1.6亿元的富成证券,沦为庄家吴旭的融资工具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富成证券不断重复高息融资的老路子,并留下将近4亿元窟窿。 目前,证监会规劝华宝信托重返富成证券。知情人士透露,现在证监会根本就找不到人来重组富成证券,一旦华宝信托最终放弃,富成证券将面临破产的危险。但由于华宝信托当初转让富成证券股权的时候,已经收到吴旭的转让款。对此证监会认为,由于股权转让没有获得批准,华宝信托还是富成证券的大股东,有责任重组富成证券。 “华宝信托与宝钢实际上被人给耍了。”一名知情者如此评价,早在富成证券成立的时候,第一大股东华宝信托的控制权就已经被庄家吴旭给架空了,华宝信托在富成证券一直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甩手掌柜。 华宝信托在2000年向证监会上报了《关于华宝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所属证券营业部及山西、福建、汕头证券交易中心联合改组设立证券经纪公司的请示》。2000年8月18日,证监会做出了批复,原则上同意山西、福建、汕头3家的交易中心分别改组成为一家证券营业部,与华宝信托所属证券营业部联合组建一家证券经纪公司,前提条件必须是华宝信托的清理整顿必须获得人民银行批准保留。 华宝信托上报的富成证券的筹建股东分别是华宝信托出资6000万元,华融经贸、海域正翰投资、上海征信、山西力鸿、上海海湾和广东侨银6家共出资1.189亿元。直到2001年,富成证券的股东们都没有按期交纳资本金,华宝信托不得不重新找股东。2002年2月7日,证监会关于富成证券开业的批复显示,除了华宝信托的6000万元出资不变外,股东名单中出现了中原汽车、江阴第一毛纺、华力高科、海南信龙头、中原东风五张生面孔,这5家共出资1.0294亿元。 “这五张生面孔看上去没有关联,实际上幕后都是吴旭控制。”一名知情人说,吴旭盯上富成证券主要是坐庄思达高科(000676)需要资金。2003年,华宝信托将富成证券的36.82%的股权转让给深圳创新投资集团。“这家公司帮助吴旭持股,这个时候吴旭就100%拥有富成证券。” 2004年3月,富成证券开始大张旗鼓地招股。就在洽谈增资扩股的同时,富成证券大力开展三方监管业务,以高息为诱饵获得大量资金为吴旭坐庄思达高科服务。但是,让吴旭很尴尬的事情发生了,证监会一直不批准华宝信托的股权转让,吴旭一直不愿意将控股权交给天津泰达,增资扩股失败。吴旭在富成证券的手已经不能收回,不但挪用国债,连企业债都不放过。 2005年年初,对于富成证券挪用企业债的举报,证监会感觉到事态严重,2005年3月15日,证监会进驻富成证券。之后,富成证券挪用国债、企业债,高息融资三方监管等等问题暴露,窟窿远远超过3.5亿元多的总资产规模,吴旭也迅速隐身,从此消失。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15 10:27
涉案近亿的银河营业部老总否认全部指控 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望京西园营业部原总经理杨彦明,因涉嫌贪污、挪用公款近亿元,8日在北京市一中院出庭受审。面对公诉人对赃款去向的一再追问,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望京西园营业部原总经理杨彦明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拒不说明七千多万元赃款的去向。 杨彦明对庭审显然早有准备,他避重就轻,除了不承认贪污款项,对挪用的公款予以部分承认。他承认在2000年8月至12月,将营业部一些资金交给其妻弟控制的北京佳杰堂物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用于购房等经营使用,但他把巨额被贪污的款项则往其助理身上推。 一方面,杨彦明承认自己让助理取过钱,另一方面,他又说自己拿的钱经过会议研究,而把近七千万元公款的贪挪其助理身上推,他声称总经理助理负责营业部财务工作和资金交易,完全可以“一手遮天”。杨彦明承认,为了应付公司的检查,他让下属技术人员对营业部的电脑记录进行了删除。 检方认为,杨彦明的行为已经构成贪污罪、挪用公款罪。 中富案判决:四被告两取保、两还监 在刚刚结束宣判的中富证券刑事案件中,李刚被判一年零六个月,但由于有自首行为,法庭同时判决李刚缓刑一年半,李被当场取保候审。 一起被取保候审的还有陈军。在该案中,陈军获刑一年,同时缓刑一年。而中富证券原总裁助理彭军和原副总裁楼群,分别判刑一年和一年半。 9月9日上午10点,中富证券刑事案件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准时开庭宣判,在当庭法官陈述宣判陈词后,最后作出如下判决: 中富证券以及4名自然人被告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单位处罚金100万元。自然人彭军判刑一年,同时处罚金4万元;楼群判刑一年半,处罚金5万元;陈军判刑一年,处罚金3万元;李刚判罚一年半,处罚金4万元。 同时法庭宣判,由于中富证券及4名自然人被告有自首表现,陈军缓刑一年,李刚缓刑一年半,陈军和李刚被当庭取保候审。而彭军和楼群依旧还监。 彭军此前为中富证券的总裁助理(2003年7月至2003年12月31日),楼群在2004年元月开始担任中富的副总,并在当年4月份拟任中富证券的总裁。而陈军和李刚均为中富资产管理部的总经理。楼群在职阶段,中富证券涉嫌非法吸收资金6亿余元,陈军在职时,这一数字是2.2亿。 公诉机关以及宣判书认为,中富的上述行为是向不特定的公众以委托理财的名义进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法院认定,中富的保本付息行为并不符合客户意愿,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属于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社会金融秩序。 吴敏文被新股东“挤出”世纪证券? 世纪证券日前称,鉴于吴敏文提出辞去总裁职务,经公司认真研究,并征得股东单位同意,决定同意接受吴敏文的辞职申请。同时公司拟聘任熊政平为总裁,报证券监管机构资格审核获得批准后由下一届董事会正式聘任;在此之前,熊政平代行公司总裁职务。 据《第一财经日报》引述相关人士消息指出,此次管理层的变动应该与上半年开始的股权重组有着直接的关系。 今年5月,亿阳集团、西部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和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一致行动人,拟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入股世纪证券,并将共5.1亿元的收购保证金打入了世纪证券的账户。随即,3家公司委托专业机构和3位专业人士进入公司对资产状况进行摸底。 消息人士指出,此次管理层发生变动应该是资本的意志,由熊政平出任世纪证券的总裁,是几家计划进入的新股东认可和同意的。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16 11:27
传华宝信托和宝钢被人耍了? 一名富成证券的知情者很是悲观地表示,华宝信托吃富成证券的回头草,悬。此时,富成证券管理层正倾巢出动,在北京谋求重组新生。注册资本只有1.6亿元的富成证券,沦为庄家吴旭的融资工具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富成证券不断重复高息融资的老路子,并留下将近4亿元窟窿。 据悉,证监会规劝华宝信托重返富成证券,而吴旭找到富成证券的“影子股东”并不在乎富成证券的生与死,富成证券真正走到了生死边缘。 一名知情者透露,华宝信托与宝钢实际上被人给耍了。早在富成证券成立的时候,第一大股东华宝信托的控制权就已经被庄家吴旭给架空了,华宝信托在富成证券一直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甩手掌柜。 2002年2月7日,证监会关于富成证券开业的批复显示,除了华宝信托的6000万元出资不变外,股东名单中出现了中原汽车、江阴第一毛纺、华力高科、海南信龙头、中原东风五张生面孔,这5家共出资1.0294亿元。一名知情者透露,这五张生面孔看上去没有关联,实际上幕后都是吴旭控制。从2002年开始到2005年初,吴旭一直想将富成证券搞大,但是由于证券公司只是吴旭的融资平台,最终都走向了死亡的深渊。 知情人士表示,现在的富成证券生死难料。知情人士介绍,富成证券的问题,吴旭坐庄挪用资金是主要原因,但是富成证券的内部斗争却是直接将富成证券带上不归路。当初孙德明到富成证券担任董事长得到吴旭的高度信任,但是孙德明进入富成证券就明显觉得信任的背后是巨大的风险,有必要稀释吴旭的控制权,增资扩股是最好的办法,这样不仅仅可以削弱吴旭的控制权,还可以迎合吴旭将富成证券做大的想法。 但是孙德明在获得吴认可的同时,吴旭的多面性表现出来。由于吴旭开始不断向富成证券派人,接替孙德明的总裁职位,孙德明也不断与新进入的总裁们进行权利争斗。最终孙德明在2004年底自动请辞。 知情人士透露,当易培键接任董事长后,证监会依然不批准易培键的任职资格,2005年3月,易培键被迫离开。易培键匆忙离开,卞敬国开始全权负责富成证券。 据了解,证监会进驻富成证券后,至今还没有一个公开的调查结果。证监会希望华宝信托重返富成证券,挑起重组重担。知情人士透露,现在证监会根本就找不到人来重组富成证券,一旦华宝信托最终放弃,富成证券将面临破产的危险。据悉,华宝信托当初转让富成证券股权的时候,已经收到吴旭的转让款。对此证监会认为,由于股权转让没有获得批准,华宝信托还是富成证券的大股东,有责任重组富成证券。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19 08:15
原重庆证监局副局长全面改造西南证券 从知情人士得知,原西南证券总裁孙兵已经调任该公司顾问,离任已成定局。但在离任之前肯定要进行离任审计,这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离职的必须程序。除此之外,曾经掌控西南证券的部分高管也陆续离开。至此,在国有资本的力挺之下,西南证券通过从人事制度和机构改革,演变成为一个“正局级的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西南证券通过竞聘产生中层领导已经在上月就开始秘密进行。而这样的改变是从8月9日,原重庆证监局副局长蒋辉到任西南证券董事长开始的。 一位西南证券的员工称,蒋辉上任8天后,西南证券就发布了《关于公司(西南证券)职能部门机构设置的通知》。据称,其目的是“整合机构、清理冗员、甄别职责”。此次改革的力度与广度都是公司组建以来空前的。因为即将产生的数十名中层干部将掌握数十亿资产的命运和走向。 8月12日,西南证券职能部门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的消息,已经被其员工得知。8月27日、28日,举行了中层干部竞聘演讲答辩,场面类似于国有企业的任人选贤,35位符合条件的报名者逐一进行了演讲和答辩,27日的答辩持续到晚上近11点。 据西南证券办公室主任张利透露,为了体现竞聘的公平和公正,公司还采取了“四三三”的评聘制度。即由公司6名高层组成公司领导考评组,评分权占总分的40%,中层干部24人组成中干代表考评组,评分权占总分的30%,群众代表23人组成群众代表组,评分权占30%。据称,在竞聘中,还采取了同部门回避和亲属回避制度。这和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干部任用制度是相同的。 8月30日,经过一次从头到尾的人事制度改革,西南证券的中层管理人员终于成功组阁:和原来的管理层相比,有5名员工被提拔为中干,2名员工到新部门任职,另有一些过去的中干,因未能竞聘到部门前三名,而被挡在中干门外。 新西南证券是重庆市“拼金融”的一把利剑 8月9日,原重庆证监局副局长蒋辉到任西南证券董事长后,立即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完成汇金公司注资的两个条件:清核、填平客户保证金窟窿;建立保证金第三方独立存管。除此之外,蒋辉将另一部分精力放在了考虑西南证券今后的发展策略上,一旦国家的资金全部到位,西南证券定位于“服务重庆本地资本市场”的功能,将需要更有针对性的部门和机构去完成。 9月5日,西南证券在上报给重庆证监局、国资委、金融办的一份工作简报中,提出对重组后经纪业务的调整方向。之后的一段时间,经过多次会议,西南证券在借鉴其它12家优秀券商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将原有的20个职能部门撤并、新建后调整为16个。 更重要的机构重组在于资产层面。为适应重庆市政府对西南证券服务重庆资本市场的迫切要求,西南证券增加了资产重组部;为规避曾经让其一度濒临破产的市场风险,成立了风险管理部。同时将机构客户部合并入经纪业务管理部管理。 在整个调整过程中,两种主要的策略始终得以贯穿:部门的合并即是要求改变西南证券在曾经沉寂的四年中所形成的机构臃肿、忙闲不均的状况;资产重组部等新业务部门的设计,在于应对西南证券全新的历史任务:为重庆市政府将自己打造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利器。 汇金注资西南证券模式或就此一家 自从重庆证券被卷入德隆风波之后,在重庆地区注册并有实际运营能力的券商仅留西南证券一家。重庆这座城市目前造城和经济发展速度惊人,但来自证券市场的信息却让人失望,一大批有实力的本地企业没有上市。 股市作为迅速融资的渠道一直没有给重庆的企业带来多大的好处。而按照重庆市政府的规划,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一家有实力的券商是必不可少的,它将是重庆企业与各路资本渠道沟通必不可少的通道。政府需要这样一种渠道,西南证券恰好是理想的候选人。在政府的力挺下,西南证券终于搭上了汇金公司注资的班车,靠政府支持获得23亿的资本金是目前西南地区任何一家券商做梦都想复制的模式,但除了西南证券,任何人都只能垂涎。从另一侧面,西南证券的重组也具有不可复制性。 在其无力追回大股东所抽逃资金的情况下,政府强势出手,让大股东抽逃的资金“基本有了着落”。这种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证明了政府在拯救西南证券的同时,已经把它定位为服务重庆政府在金融产业拼杀的一把利剑。而在这当中,人事和机构制度的改革让这把利剑用来更顺手,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强势的改革模式在其它民间资本控股的证券公司不一定能被复制。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20 08:12
建银注资中富 却不想成为第一大股东 9月12日,中富证券现任总裁张振昊表示,目前公司经营已经转好,但至少上半年不可能盈利。同时公司还没有得到建银将向中富证券注资5个亿这方面的消息。 9月13日,中富证券的人士透露,华融托管组的一些成员在上星期就已经回北京了。而就在9月9日,中富证券的刑事官司一审宣告判决,相关责任人相继获刑。与此同时,有托管小组人士称,中富证券的债权登记工作已经完成,但对于个人债权的发放还没有展开。 目前,建银方面正在和首都机场集团谈判,据悉,首都机场集团的态度将起关键作用。而对于坊间传言的建银对中富注资大概在5亿到6亿之间的说法,知情人士表示,资金肯定没有那么多,但其亦没有透露具体的数据。 中富方面的人士透露,事实上建银并不想成为第一大股东,建银希望和首都机场一起注资,首都机场承担主要的重组责任(第一大股东)。建银的设想是,在与首都机场一起注资后,建银成为第二大股东,但不会派出管理人员,而其股权在3到5年后由首都机场回购。 但目前双方还是在洽谈当中。知情者称,具体的注资时间不会太快,首先是建银要确定具体的投资额度,然后需要通过董事会、股东大会等等程序,至少在一个半月之后。 首都机场态度决定中富证券命运 在中富证券的重组工作中,首都机场集团的态度至关重要。目前首都机场是中富证券的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为德隆系的中企东方),持股比例在36%左右。 事实上,在2004年4月德隆危机爆发后,首都机场即着手接管中富证券。有接近中富证券的人士称,目前首都机场已经差不多承接了德隆的股权,其在中富拥有的股权比例接近91%。 而按照原先首都机场的设想,将把中富证券增资到20亿。一位首都机场高层人士曾表示,在重组中富之后,一种可能是将中富证券和民族证券合并,但这一说法未得到权威部门的证实。 但可以明确的是,中富证券重组的关键之处在于首都机场是否愿意和建银同时增资,并保持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20 08:13
三年前30岁证监官员“下海”今“下课” 2002年9月,南昌世纪证券大厦落成,从证监会发行监管部主任科员下海,年仅30岁的吴敏文书生意气,出任世纪证券总裁,对于中国券商行业来说,这么年轻的总裁实属凤毛麟角。 吴出任总裁后的世纪证券,被视为券商中的新锐,其作风大胆豪放,2003年8月,招商银行拟发100亿可转债,世纪证券振臂一呼,发动46家基金联手反击,搅得资本市场风生水起,最终促成次级金融债的出台,世纪证券也“一夜成名天下知”。是役,使得世纪证券从资本市场上的中小券商中脱颖而出,被业界评为其在资本市场上的“扬刀立威”之举。 世纪证券引以为豪的投资案例有两例,其一为2002年下半年重仓宝钢股份,在该股上获得超过30%的盈利。 第二个投资案例是南方航空,南方航空于2003年7月25日上市,当时人们对“非典”造成的航空客运业务严重萎缩的情形还记忆犹新。世纪证券在此时果断入货,此后,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南方航空从4.2元上涨道6.8元,升幅超过60%,世纪证券也在该阶段顺利实现了丰厚的帐面利润。 年轻的吴敏文雄心勃勃,他提出,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到2005年,世纪证券要发展成一个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形成一个以证券业务为主体的综合性金融集团,并争取在适当时候将世纪证券发行上市变为公众公司。吴甚至提出世纪证券实行员工持股的可能性。 然而,形势比人强,中国股市从2001年的2200点开始绵绵阴跌,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尽管重组后的世纪证券包袱相对较轻,但是也很难逆流而上,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亦是举足维艰。而吴敏文的离去,则意味着世纪证券“吴敏文时代”的终结。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20 08:14
巨田证券副总火线调往世纪证券 9月10日,世纪证券的员工们在员工大会上得悉,原公司总裁吴敏文去职。原巨田证券副总熊政平接掌世纪证券帅印。而据熊政平介绍,他自己也是不久前得到这个消息(出任总裁),9月6日才向巨田证券那边提出辞职。 熊政平表示,未来,世纪证券的风格将趋向平实低调。注册资本金为10.05亿元的世纪证券,共有12家股东,目前的前三位股东分别是: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大股东珠海经济特区溶信投资有限公司,;第三大股东上海华育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据介绍,世纪证券将尽快选举产生新一届董事会,而公司的股权重组将力争在近期完成。熊氏主导下的世纪证券将更加强调稳健,熊政平强调,把高风险的业务控制在30%以内。
国泰君安控制对价能力最强 根据有关保荐机构控制对价的数据统计,在股权分置改革两批试点中,保荐机构在股改方案折合的送股对价排行榜中,保荐3家以上的保荐机构中,国泰君安控制对价能力最强;其次是中信、国信、广发、华欧。 从制度层面而言,券商为了确保类别表决能够通过,必然会提出非流通股多向流通股支付对价的要求,从而提高类别表决通过的保险系数,这种现象很可能让非流通股股东(特别是决策链条和环节较多的国有股股东)支付过高的对价和改革成本。 实际上,目前很多地方国资委在把握和审批股改方案时,最头疼的就是对价的把握。限制低了,可能有类别表决无法通过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批高了,有国有资产流失之嫌。在股权分置改革大面积推开的时刻,保荐机构对股改方案的对价控制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国资大股东支付改革成本的多寡。 中信证券可能成为中国证券业的NO.1 中信集团的副董事长孔丹先生不久前表示,中信证券可能成为中国证券业的NO.1,公开表露了图谋中国券商头把交椅的意图。而随后,市场就看到了中信证券的实际行动。在收购华夏证券尘埃落定之后,9月14日,中信证券又公告了两项重大决定:拟出资7.96亿元收购金通证券及与标准普尔设立合资指数公司。中信证券的扩张之路已然加速。 中信证券的一位高层人士介绍说,标普进入中国后,中信证券凭着市场的认可,获得了标普的青睐。因而,标普主动与中信联系,双方在指数业务上展开了全面的合作。该人士透露,当时尽管中信证券在国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指数业务还是一个本地化的品牌,中信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提升自己的国际品牌,达到双赢。他还透露,双方从一开始合作,就打算成立合资公司,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 综观中信扩张之路,从去年12月以不超过2000万元的资金收购中信万通分别位于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的四家营业部,到后来与广发证券激烈的收购战以“未遂”告终,现在中信的收购之路似乎渐入佳境,华夏证券、金通证券的重组如愿以偿。它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谁呢?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21 08:11
上海欲成为证券融资公司试点城市 关于证券融资公司的消息出现在8月初,对券商而言,这一消息不啻于“救命稻草”。对于饱受资金之困的广大券商来说,目前迫切盼望的是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获得一般贷款客户的资格,获得长期信贷资金的支持,以解资金之困。 早在2004年,上海就开始为此事奔波。当年3月在全国十届政协会议上,提交了《拓宽券商融资渠道,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提案,建议先在上海试点建立证券融资公司。 上海浦东新区一位官员表示,我们希望证券融资公司放在浦东试点。据了解,建议中的证券融资公司试点,已得到监管层的高度重视和肯定。目前,证监会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做这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可行性研究。一位知情人士说。至于,证券融资公司是否能成立,并在浦东做试点,最终需要上报国务院同意。 各大券商还是表示了对证券融资公司的企盼。“成立证券融资公司这个事情我还不太清楚,不过我想,成立证券融资公司对解决证券公司的困难还是有很多好处的。目前证券公司大多资金紧张,如果证券融资公司能解决我们证券公司的资金短缺问题,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中科信厦门证券营业部的郑学军总经理表示。 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地方公司负责人说:“现在的证券公司没有不缺钱的,不管经营好还是坏,都缺钱。没有不想把更多的资金投入把自己做强做大的。现在银行间斥借利率非常高,证券公司融资很困难。” 设立融资公司既解决监管又搞活市场? 证券公司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主要投资者和中介机构,有着多种资金需求,如短期的清算头寸需求、中长期的投资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等等。但是对证券公司来说,目前同业拆借的资金期限太短,长期以来,证券公司很难和其他工商企业一样,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 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窄,可融资数量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证券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也助长了一些证券公司违规经营的冲动,许多证券公司为解资金之困,非法挪用客户保证金,非法挪用客户国债券。 对目前的现实,南京大学商学院宋颂兴教授说,证券融资公司可以也应该成立,现在成立条件比较成熟,资本充足,银行有很多钱贷不出去,所以资金不是问题。他认为,证券融资公司的成立与否,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美国经济发达,市场机制比较健全,法制比较完善,所以证券公司和公众投资者可以有丰富的融资渠道,不必成立专门的证券融资公司。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不够发达,法制不够健全,监管不够完善,如果证券公司和公众投资者以有价证券进行质押,就容易出问题。所以在发展中国家,成立证券融资公司,是个比较好的办法,既可以解决监管问题,又可以搞活市场。 中信证券的分析师周先生则从两个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首先他认为,从保护客户保证金安全的角度来看,证券融资公司的成立没有必要,因为已经有了第三方保证金制度,现在证券公司根本无法挪用客户的保证金;但是如果从给证券公司提供稳健的融资渠道,化解证券公司单一的融资渠道和化解证券结算体系的风险这些方面来看,则很有必要,这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目前证券公司资金困难的问题,证券公司挪用国债动机减小,能在很大程度上化解证券结算系统的风险。 证券融资公司的象征性大于实际价值? 业内人士表示,从现在来看,政府很想把股市做大,所以现在成立证券融资公司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成立证券融资公司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这只是起一个信号作用,表达了政府做大股市的决心。现在大多数证券公司无法向银行贷到款,但证券融资公司的成立会使银行看到中国政府做大股市的决心,增强银行对证券公司的信心。 那么,如果设立证券融资公司,多大规模比较合适呢?有关专家表示,证券融资公司成立的资金来源是一个大问题,应该会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可能会有一些机构股东,如证券交易所,不过能不能推出来都很难说。如果证券融资公司成立的话,它首先应该只会对机构投资者进行融资业务,尚不会融券,因为目前国内市场只有做多机制,不能做空,随着股指、期货市场的完善配套,将来可以做空,融券业务才会允许。 对于证券融资公司的经营模式,从目前来看,主要是证券公司以股票做为质押,融资公司提供的资金也是短期流动资金,其实这和银行没有多大差别,所以证券融资公司成立的意义并不大。现在很多银行不愿意对券商进行贷款,因为现在大多券商都亏本,同样,证券融资公司也不会对众多券商贷款,因为资金总是要寻求安全和盈利,证券融资公司会有严格的融资条件和操作流程,只有资产优良,具备良好盈利能力的证券公司才可能获得证券融资公司的贷款,这对时下众多急需资金的证券公司来说,没有多大意义,实际操作上不太可能。当然,随着证券融资公司的规模逐渐扩大,业务开展也会一步一步展开,提供更多的服务。 证券融资公司由谁操作?如何监管? 证券融资公司成立后,与银行的关系如何?其如何运作?其风险如何控制?其监督如何实行?前些时间,有业内人士建议,证券融资公司的定位是专营性的金融机构,其业务主要是为资金和证券的拥有者融借证券或资金,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其功能是充当融通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渠道。 对此,南京大学商学院的宋颂兴教授分析说,中央银行很可能会采用双轨制,对银行和证券融资公司进行分工,很有可能会把证券公司投机性比较大的融资交给证券融资公司,而把投机性比较小的融资交给银行。 不过一个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是:谁来操作金融公司?如何对之进行监管?对此,宋教授认为应该用更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操作,而不能靠行政命令,银监会对银行与证券融资公司的资金交易进行监管,证监会对证券公司与证券融资公司进行行政监管。 证券融资公司的成立可能对解决证券公司的资金问题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它也可能会产生负面的作用。宋教授认为,如果将来成立的证券融资公司不按规范去做,就会产生资金黑洞,如果有规范的管理,风险相对不大。其实,即使有风险,也无所谓,我们的股票不可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再跌50%,所以有风险也不大。至于会不会产生不良资产,宋教授认为金融机构不可能没有坏账,任何金融机构都会有坏账率,但如果证券融资公司规范运作的话,它的坏账率会很低。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23 10:13
泰阳证券成为两位豪庄的“落龙坡” 目前,正虹科技已经派员进入泰阳证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政府接管后,泰阳证券已经开始新一轮的重组,鸿仪系以及四方控股时代正在逐渐模糊视线。但曾经企图利用泰阳证券分仓,结果遭遇资本玩家鸿仪系,泰阳证券成了庄家吴旭的伤心地,虽然鸿仪系也最终土崩瓦解。 泰阳证券由湖南证券增资扩股而来,增资扩股后设立了风险控制委员会,但是没有过多久,风险控制委员会的主任就辞职,风险控制委员会就形同虚设。也正是泰阳证券的内控糟糕,成为后来吴旭以及鸿仪系瞄上的主要原因。 泰阳证券的股东正虹科技的公告显示,2003年1月15日,正虹科技与四方控股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将所持有泰阳证券23000万元(19.09%)的股权转让给四方控股。四方控股是中国电子、中国华力和开封机电联合成立的一个资本运作公司,吴旭任董事长。 据知情人士透露,四方控股进入泰阳证券时,实际上鸿仪系已经提前进入泰阳证券。就在四方控股进入泰阳证券前一个月,鸿仪系通过暗中收购亚华种业持有的泰阳证券的股权潜入,持股19.09%。 2003年5月14日,鸿仪系控制的安塑股份受让长沙新大新持有的泰阳证券9000万股股权,10天后,鸿仪系的掌门人鄢彩宏亲自担任泰阳证券董事长。至此,鸿仪系直接以及间接影响控制泰阳证券的股权高达60%以上,四方控股成为了鸿仪系的陪练。 四方控股失去话语权后,开始利用在董事会的席位,将泰阳证券的各种问题捅出来,尤其是在2003年7到8月,泰阳证券爆出自营亏损,虽然自营早在之前就发生了亏损。但是鸿仪系掌权后爆出这样的亏损,无疑是给鸿仪系下马威。 不过,吴旭在泰阳证券没有捞到什么好处。鄢彩宏很快就发现了思达高科的猫腻,不断要求卖出思达高科。同时,鄢彩宏将思达高科的筹码集中到泰阳证券的自营账户,使泰阳证券在思达高科的流通股东中曝光,最后利用股东们的意见,逼迫吴旭买回泰阳证券持有的思达高科。直到2004年7月,鸿仪系大面积崩溃,泰阳证券持有的思达高科已经全部卖出。 鸿仪系出事后,为了泰阳证券的稳定,湖南省政府并没有让四方控股出局,依然希望四方控股能控制泰阳证券的风险,清理鸿仪系带来的财务人士等问题。11月14日,泰阳证券董事会改选,吴旭的心腹陈杰进入泰阳证券,接替了鄢彩宏的董事长职务。但是,吴旭在泰阳证券的新计划很快就被证监会给无情地打碎。 陈杰担任泰阳证券的董事长后,很是高调。然而,闽发前副总“问题高管”李汉国进入泰阳证券,使证监会担心泰阳证券重蹈闽发证券覆辙,证监会加速了对四方控股的调查。2004年的最后一天,证监会的一纸股权转让否决函,让庄家吴旭控股泰阳证券的美梦破灭。 一名吴旭的朋友表示,实际上吴旭在泰阳证券被骗惨了。证监会的一纸否决函,让四方控股直接损失1.15亿元,而当初鸿仪系为了清理四方控股,让吴旭高价把思达高科买回去,吴旭在泰阳证券整体的损失在2亿元以上。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30 11:16
吴旭借第三方存管淘空万联证券
《证券市场周刊》消息,知情人士透露,吴旭后期融来的资金多是通过网络来的证券公司高管,在大型国有企业、农信社、券商、银行处融来的资金,这些融资客户随着高管的出局,开始抛售思达高科,吴旭已无力回天。 2004年6月底,泰阳证券的股东内部斗争进入白热化。2004年半年报中,泰阳证券成为思达高科流通股股东名单中惟一的机构股东,一时间泰阳证券备受股东内部指责,掌握与影响了泰阳证券36.18%股权的吴旭成为鸿仪系掌门人鄢彩宏攻击的目标。2004年9月,泰阳证券开始大量抛售思达高科。当时鄢彩宏掌握与影响的股东强烈要求吴旭高价将泰阳证券持有的思达高科买回去,万联证券账户上的现金成为吴旭的目标。 据悉,吴旭此前通过四方控股的名义与广州市政府官员洽谈收购万联证券,其目标就是冲着万联证券账面的两亿元现金。2004年6月23日,万联证券召开股东大会,在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认购权的情况下,广东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将持有的40%股权中的20%转给江苏阳光集团,另外20%转让给深圳市广盛投资有限公司。知情人士指出,两家接盘的公司都是代为吴旭持有,两亿元的转让价格,吴旭实际上只付了7000万元的定金。 吴旭利用江苏阳光集团这个在江苏颇有实力企业的幌子,2004年7月开始大张旗鼓地套取万联证券的现金。万联证券没有自营的资格,不能通过自营部门购买思达高科,但吴旭想到了一个最名正言顺的策略,万联证券账户中的大量资金存在银行,不能产生可观的收益,万联证券完全可以将资金委托给独立第三方进行管理,这样万联证券就可以坐收投资收益。 2004年9月,思达高科突然跳水,但是很快思达高科又被人拉起来,知情人士透露,收购泰阳证券抛售的思达高科很可能就是用万联证券的资金接盘的。而此前,吴旭已经通过收购国泰基金股权的把戏,将万联证券的1亿元资金挪出了万联证券。 眼见万联证券账面的现金越来越少,广州市政府也觉察到吴旭挪用万联证券5000万元买思达高科的猫腻,广州市政府决定清理吴旭。从万联证券退出来,吴旭又瞄上了第一证券。到思达高科崩盘的时候,有96%的筹码掌握在吴旭自己的手上,加上同时还在运作四环生物,吴旭的资金出现紧张,进入证券公司迫在眉睫。 2004年,第一证券大股东第一投资集团遭遇经营危机,借助海南当地人脉,四方控股草签协议收购第一投资集团持有的第一证券股权50%的股份。想不到6月9日,思达高科股价崩盘。吴旭还来不及对第一证券下手,就只能离开第一证券。
世纪证券捅19亿窟窿 南航希望“债转股”
《证券市场周刊》消息,最新消息称,南航集团希望争取到世纪证券的重组主导权,因为,南航集团在世纪证券的12亿元委托理财难以收回。消息人士指出,世纪证券做的这部分股票可以说是“惨败”,南航集团的资金几乎没有回收的可能。据透露,经审计,世纪证券窟窿在19亿元左右。 因此,南航集团希望可以“债转股”,由“大债主”变成“大股东”,以尽可能减少损失。消息人士强调,“以前的拟收购方亿阳集团是南航集团的对头,引进南航集团的目的似乎并不仅仅是重组那么简单。” 而在南方航空之前,今年5月,亿阳集团、西部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和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一致行动人,拟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入股世纪证券,并将共5.1亿元的收购保证金打入了世纪证券的账户。 但在其后的几个月,世纪证券的股权重组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消息人士表示,重组方案已经上报了证监会,但还没有获得批准,估计与世纪证券由于委托理财而形成的较大数额不良资产还没有找到最佳的处置方案有关。
瑞银17亿闪电接手北京证券
据悉,北京证券重组方案已于9月7日获得国务院批准,付出17亿元人民币换取20%股权的瑞银集团,为单一持股比例最大股东,将成为主导重组后北京证券的中坚力量。 知情人士透露,方案的大致内容为:新公司注册资本金仍定为15亿元,但过去的老股东权益将大幅缩水,由原来的每股1元调整为每股0.3元,也就是说原来的15亿资本金只留下4.5亿元,原股东占有新公司30%的股权,剩余的股权暂时由建银投资持有。 但与其他券商重组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建银投资随即将这些股权又转让给了第三方:瑞银、国际金融公司以及以中粮集团为代表的国企,它们分别获得20%、5%、45%的股权。其中,瑞银为获得这些股权付出了17亿元的代价:14亿元是偿还建银投资此前为北京证券垫付的再贷款,其余3亿元作为资本金。 据介绍,国际金融公司(IFC)以及中粮集团等国企的引入都是瑞银“拉入伙”的,不过,它们本身也有入股券商的内在要求。虽然瑞银等新股东进来,但是重组工作还没有最终完成。他所指的主要包括人事安排等方面。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9-30 11:18
传证监会打算放开外资入股券商比例至49%
据悉,监管部门正在考虑提高外资参股国内证券公司的比例,最有可能调高至49%。而此前,外资参股国内证券公司最高比例为33%。调高参股额度旨在化解困扰着众多国内券商关闭清算的危机。 不过,正在准备参股北京证券的瑞士银行对此拒绝评价。国内一家合资证券公司的总经理则表示,这应该是监管层在政策层面的一个试探,但不会全面放开,应该是在对个别券商的重组中,采取个别协商的方式与外资谈判,以试点方式进行。毕竟在券商整体清理整顿的时候,确实需要外资参与进来,但又不能完全放开让其控股。 英国《金融时报》称,根据监管部门正在考虑的方案,在中国的130多家证券公司中,大多数券商存在财务困难,这些券商的股东投票权将被冻结,以允许外国同业对手购买20%至25%的股份。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现行制度,这些合资券商可以承销国内公司发行上市,却被禁止从事经纪、衍生品交易等业务,这被认为极大地限制了合资券商投行业务的发展,甚至外资进入中国证券行业的步伐。
最高法院、证监会秘晤券商破产事宜
为破解券商破产的法律困局,最高人民法院和证监会第一次坐到了一起,组成两队人员于9月21日至23日几乎不眠不休的开会。 一队是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宋晓明等人,还有一同前来的众多最高法中院民庭庭长。另一队是证监会风险处置办主任吴清、证监会机构部主任黄红元、法律部主任王超、刚刚上任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董事长陈共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交易公司总经理助理刘肃毅,以及正在被清算的各证券公司清算组、托管组、工作组组长。 南方证券、汉唐证券、大鹏证券、亚洲证券、民安证券、武汉证券、北方证券,随着倒下的券商越来越多,一块大石头越来越沉重地压在最高法院和证监会心头: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一家证券公司进入司法破产程序(仅有一家例外,大连证券破产案于2003年6月25日被大连中院受理,但至今一次都没有开庭,仅仅受理而已),所有的问题券商都在行政清算程序止步不前。 一位证券公司人士分析,现在证监会对问题券商的处理手法很明确,一般是首先找一家券商托管经纪业务,同时委派清算组进入,清理公司资产以及债权债务,同时央行给予再贷款,偿还个人债权债务,等清算完毕后,再去法院申请破产。这就是所谓的行政性清算。 现在的问题是:凡是进入行政清算的,清算工作都遥遥无期,无法进入司法破产程序。这其中清算时间长的,如南方证券,已经进行了近两年。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法律的缺失。我国现行的《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企业破产还债程序中,都没有金融机构破产的规定。最高法出台的《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主要针对的也是一般企业,金融机构破产无法简单套用。新《破产法》不知何时才能出台。 因此,最高法已经把制定关于证券公司破产的司法解释提上日程。一位与会人士称,我们这次会议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找下面的同志摸情况,因为最高法不直接受理破产案件,比较熟悉情况的还是高院中院的庭长。
券商清算组强烈反对法院破产“五个完”原则
法院受理证券公司破产的门槛应该划在哪里?据接近最高法的人士介绍,最高法对此有一个大致的精神,基本上是“五个完”:个人债权债务清偿完;资产和账册清理移交完;证券类业务处置完;保证金缺口补完;员工安置完。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标准,比如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必须有,赃款赃物的处置方案要妥当。 但这一标准遭到了清算组的强烈反对。一位负责清算的组长表示,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一个小券商都要清算半年甚至一年才能搞完,而且之前我们和法院沟通的时候,法院提出只解决资产负债的问题,不解决员工安置问题,如果有员工安置没结束的,即使已经受理的也要停下来,这样的话碰上一两个钉子户,行政清算永远也结束不了。而像南方证券这样的大型券商,没有三年五年清算不完。
券商破产“难产”于最高法院司法解释
在目前众多清算券商排队等着法院受理破产的情况下,制定司法解释显然已经迫在眉睫。一高院法官就直接说,在最高法司法解释出来以前,我们法院是不会受理破产申请的。 但当询问最高法人士,司法解释是否能很快出台的时候,该人士断然否认,不可能。该人士表示,日前最高法、证监会组两队秘商券商破产的会议主要是统一思想,技术性问题只是这次会议的一个部分,更重要的在于市场化的券商破产机制应该如何建立。 随着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的设立,证监会对于问题券商的市场化、法治化退出机制已经非常明确,“券商谢幕,政府埋单”的退出模式即将终结,未来投资者保护的重任将交给这个基金完成,虽然现在的启动资金包括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差账面余额和沪深证券交易所交易手续费的20%等五方面来源,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资金来源将是证券公司缴纳的会费,也就是说,埋单者将是市场而不再是政府。 而现在制定司法解释的尴尬之处在于:之前的券商退出方案具有明显的政策性导向,是不得已权益之计,但是现在,如何在行政清算和司法破产之间实现平稳过渡?
“外资技术+国有资本”整合券商是周小川等的梦想
迅速“国有化、本土化”能一偿所愿地彻底改善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吗?建银投资正面临着这一严峻的挑战。引入外资,把外国证券公司好的治理方式带到中国来,“外资技术+国有资本”结合是“海归派”周小川、汪建熙们的梦想。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在中金十周年论坛上关于国有银行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国内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很重要,引入外资投资者,并不在于这几十亿美金。 嗅觉灵敏的外资已洞悉了这一想法。目前,一些外资投行开始主动接触建银投资公司。步伐较快、进入实质性阶段的有瑞士银行、法国里昂。目前,这两家外资投行正在与建银投资谈判合资入股北京证券和湘财证券事宜。外资券商的强项是投行和资产管理,国内券商无法与之比拟,但国内券商的优势是网络、经纪业务和客户。外资看中的就是这个。 现在,谢认为外资有足够的理由进入国内券商,2001年就策划进入国内券商,之后又主动撤回的宝来证券人士告诉了其中的原因,外资不担心国内券商业绩有多么差,而是担心那些不可预料的黑洞。好券商不需要资金支持,质量差的证券公司又面临破产,无法挽救。规模大的券商,汇金很难有话语权,而且船大掉头难,相对难以改造。摩根大通人士透露,外资投行青睐国内券商的标准:一、质量一般、包袱轻,透明;二、中等规模;三、有重组需求。
建银重组国内券商面临四大壁垒
面对前两次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失效,券商流动性警报此起彼伏,有着丰富银行管理经验的建银投资有限公司,是否一定能把手中的上百亿国有资本运作出成效呢?一位券商总裁认为,建银投资面临着四大壁垒。 第一,建银投资没有选择注资对象的权利,而是被动接受。按照目前申请注资的流程,首先要经过人行同意、国务院批复,注资名单才到汇金或建银手中。这意味着存在本该关闭的券商通过高层公关加入到注资队伍的可能,加重了建银投资改革的困难。 第二,建银投资管理层大多数来自建设银行,他们没有证券从业和管理的经验。建银投资会情不自禁地用审查贷款风险的眼光,去看待发生在证券公司的某些问题。他说,保证国家资本安全是首要的,但注资不等于贷款,更重要地是如何用注资行动换来整个行业的重振。 第三,面临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国内证券公司治理机制中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点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作为大部分证券公司控股股东”,这已成为完善我国证券公司治理的主要障碍。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对证券公司高层人事的安排来实现自己的意志,一些地方政府以大股东身份直接任免证券公司的高管人员,使公司高管人员的约束激励机制扭曲。 在这场注资行动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地方性券商偏好把这笔钱看作是国家的财政资金,不是市场化运作,因此,建银要深度介入这些处于强势政府下的券商,进行治理和改革,存在难度。 第四,通过这场注资,使得本身股权高度集中在国有资本的证券公司股权更加国有化,股权更为集中。这并不利于公司的治理和发展。如果建银投资不能克服上述四大壁垒,投入数百亿国家资本还是被浪费掉,换不来行业的改革,今后谁会有实力和能力重振中国的证券行业呢?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10-10 10:24
海通证券1700万掌控黄海期货 上海黄海期货经纪公司透露,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黄海期货56.67%(出资1700万元人民币)的股份转让给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一事,已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至此,海通证券正式成为黄海期货第一大股东,另两大股东分别为上海盛源房地产有限公司和上海黄海经贸有限公司。 据悉,按照有关国资股权转让手续,此前黄海期货股权已经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公开挂牌项目之列,其标价为1927万元人民币。黄海期货有关负责人透露,海通证券已经于近日通过产权交易所摘牌并完成最后交割手续。 挪用北京证券1.98亿的主犯被判无期仍称“无罪” 1996年4月至9月,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小西天证券交易营业部(以下简称小西天营业部)将面值1.98亿余元国债的销售款提供给刘付臣使用。但是刘付臣到了还钱的时候,却不能按时归还全部钱款。于是便与小西天营业部总经理史新纪、副总经理晏宇庆内外勾结犯罪,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2005年9月27日上午9点,号称“北京市最大挪用金融资金案”在北京市二中院宣判。本案的主审法官杨子良宣判,“法院以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合同诈骗罪数罪并罚一审判处刘付臣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个人挪用资金11亿余元、合同诈骗1.65亿元、至今尚有数亿元未追回——这起案子涉案资金数额之巨在全国也属罕见,故被广泛关注。 刘付臣,男,49岁,这起惊人的挪用金融资金案的炮制者。刘付臣原是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卫星气象科技总公司技术开发二部副经理,但是其名下的公司多达十几个,是多家公司的幕后掌控者。刘付臣的案子是由史新纪、晏宇庆(均已判刑)的揭发才浮出水面的。1998年,刘付臣携款出逃,并于2003年在河北被捕。2005年9月27日被判处无期徒刑。 同日上午9点45分,刘付臣被法警带上法庭。在法官宣判的整个过程中,刘付臣的面色一直凝重,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当他听到自己被判无期徒刑后,便低下头看着法警给自己带上手铐,接着抬起头,面对数十家媒体记者镜头的一片咔嚓声和刺眼的闪光灯。 上午10点30分,宣判完毕,刘付臣被带出法庭。据了解,旁听席上除十几家媒体外,还有来自光大银行的两位相关人士。光大银行与此案关系密切。 本案审理法官杨子良说,刘付臣实施挪用资金、诈骗等犯罪的目的十分明显——就是想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因为他名下众多公司的发展迫切需要资金。 据了解,刘付臣毕业于清华大学,早年化名“刘平”下海经商,做房屋中介业务,后来参与多家公司的经营。他是北京东晔通讯电子有限公司、北京福尼特工贸集团、北京福尼特家具城10余家企业的“幕后老板”,同时还任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下属风云卫星气象科技总公司技术开发二部副经理,其身份极其复杂。而刘付臣之所以能掌控巨额资金,则是利用其众多身份与金融机构的相关人员内外勾结。 在宣判后,有记者与刘付臣进行了简短对话。 记者:“你在原职位上是否缺钱?” 刘付臣:“我只是总经理助理,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记者:“你是否会上诉?” 刘付臣:“上诉与否我要和律师商量,由律师确定。我不想回答。” 记者:“那你觉得自己有罪吗?” 刘付臣:“我觉得自己无罪或者应是轻罪。法院认定的事实,基本没有。” 当记者再次提问时,刘付臣对法警说自己头疼,不想回答问题,请求回看守所。之后,法警将其带走。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10-11 09:24
大鹏证券“十一”后有望率先进入破产程序 据悉,9月21日至23日证监会、高法院共组的“协调会”,商讨在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法院该如何受理券商破产案件。 而28日,一位接近大鹏证券清算组的人士透露,由于上周的“协调会”未就券商破产案件受理标准达成一致意见,大鹏证券的破产受理时间最早也将延迟到“十一”以后。按照原定计划,大鹏证券有望成为首例国内券商破产案件的主角。 据了解,目前部分券商的清算工作已接近尾声。而其进入破产程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破产”,已成为当前被清算券商的共同问题。尽管我国《公司法》及《破产法》对公司破产有极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对于券商破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却依然缺位。 按照清算组成员之前交流的意见来看,大家普遍认为,只要问题券商的个人债权债务数额得到央行的确认,由央行拿钱出来填补漏洞,证券公司就可以进入破产程序了。 高法方面做出上述决定的道理是:证券公司一旦进入司法破产程序,如果不在行政清算阶段把个人债权债务处置完,留到司法阶段就不能够全额或9折偿付,顶多2到3折,一旦处理不慎,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一位与会人士表示,我觉得不会很远了,因为已经有这么多券商等待着走这个程序,证监会也不可能无限期地拖下去,但是这一切,都要等待不知何时才能启动的司法程序给出答案。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10-28 10:15
2004年合资券商的IPO家数“拔得头筹” 华欧国际总经理朱德贞表示,作为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内A股高端市场,其特殊优势在于理解境内外两个市场,能够为企业在境内外两个市场上的融资行为做通盘考虑,以最佳的方式、最低的成本、最小的风险、最快的速度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在全球资本市场范围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本市场的支持。 长江巴黎百富勤投行业务负责人指出:合资公司的定位是国际平台,专注中国。我们更多关注国内成长性企业、有市场领导地位的企业。合资公司的目标是利用外资投行的技术优势,为国内客户提供国际水平的服务。我们不仅仅是做业务,而是跟客户一起成长,帮客户一起成长。 秉承着 “技术型”投资银行运营思路,两家的业绩以承销家数取胜。2004年共计49家券商以主承销商身份参与IPO,华欧国际以承销威尔科技等五个项目排名首位,长江巴黎百富勤则因七匹狼、中航精机等4个项目排名第三,中金公司排名27位。而如果以承销资金金额来算,中金公司以25.13亿元居榜首,华欧国际和长江巴黎百富勤则分居第三和第六位。尽管都是合资券商,但华欧国际和长江巴黎百富勤的经营之道与中金路线迥异。 2004年是华欧国际和长江巴黎百富勤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完整业务年度,华欧国际共完成了7单业务,包括5单首发和2单再融资,总募集资金额近30亿元。长江巴黎百富勤也排在前十位之列。 此外,接近高盛方面的人士透露,现在高盛高华已经开始操作一项IPO业务。高盛方面希望,这是国内A股重启IPO之后的首个上市项目。目前,高盛高华和高华证券均保持低调,就是为了全力做好该项目。如果最终一切顺利,高盛方面将会对高盛高华证券和高华证券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据悉,该IPO项目很可能是湖北的一家中小板上市企业。 而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华欧国际和长江巴黎百富勤分别为多家上市公司承担股改保荐。但分析人士也指出,尽管华欧国际和长江巴黎百富勤承销项目金额以及家数都排在业内前列,但基本上都是沿袭母公司长期的累积资源,合资公司优势尚未显现。 周小川、尚福林曾数次询问:高盛是否愿意“买门票”? 1995年,当中国建设银行邀请高盛参与中金公司的组建时,高盛拒绝了。理由是高盛担心最终无法获取合资公司的控制权。 随后,摩根士丹利借机参与了中国第一家合资投资银行的创立。但业内人士却称,摩根士丹利之后与合资公司渐行渐远,逐步淡出对公司的管理,而且不再输入投资银行技术,演变为单纯的股权投资。 2001年年底至2003年夏天,原证监会主席周小川与现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曾向高盛数次询问:“高盛是否考虑以‘买门票’的方式进入中国的计划?” 这一次,高盛抓住了机会。 2003年,一个由高盛公司董事长亨利·鲍尔森直接领导的专案小组随即成立,正式启动在中国建立合资证券公司的计划。 为了进入中国,高盛设计了三个步骤:一是为海南证券解决历史包袱,捐赠5.1亿元,二是借助外力组建高华证券,再通过与高华证券的合资组建高盛高华证券。 在高华证券成立时,高盛寻找到了方风雷出任董事长。高盛为方风雷团队提供了8亿元的商业贷款。同时,与高盛一直关系密切的联想投入2.72亿元,高华证券最终于2004年10月成立,为综合类证券公司,注册资本10.72亿元。高华证券持有在中国境内经营全面证券业务的执照,可经营A股及A股可转换债券的经纪和交易服务以及其他经许可的业务。 2004年12月2日,高盛宣布,公司与高华证券组建高盛高华证券,高盛拥有合资公司33%的股份,而高华证券则拥有其余67%的股份。高盛高华可以承销本地上市的A股项目、人民币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也可提供国内金融顾问及其它服务。 外资重组成功会诞生一批强大竞争对手 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问题,并不是投入资金就能解决全部问题。也不是所有的证券公司都能够重组。对于“不可救药”的证券公司,更应该借此改革之“良辰吉时”,完善“退出机制”,下决心“清理市场”。此外,外资重组券商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如果外资重组成功,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上会诞生一批强大的竞争对手。像经济的其他领域一样,在保护色彩渐渐淡化,竞争性越来越强的市场环境中,这些后来者可能给那些本来就已经“风雨飘摇”的证券公司带来巨大的冲击。有关方面要严密观察这些公司的动向,制定预警方案,防止部分这类公司的破产对证券市场造成重大冲击。防止或者减小这种可能预期的发生特别需要“民营”资本的参与,这也给参与市场化重组的民营资本提出挑战。 其二,瑞银重组北京证券毕竟是首例市场化重组,成功与否还要拭目以待。为减少试点风险,可多几家试点机构参与,尝试不同的重组模式。让这些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长袖善舞的投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上各显神通,相互竞争,使中国证券公司的重组模式不断创新,更加丰富多彩,一种尝试不成功还有更新意的改革后来居上。避免一家失败或者“不理想”就被简单地、习惯性地归咎为“市场化重组”的失败,否定市场化重组的方向,推迟市场化重组的步伐。 其三,市场化的重组不能一哄而上。无论是外资参与的重组,还是民营资本参与的重组,毕竟都是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不能够赶“时尚”或“潮流”。要大胆试点,谨慎推广。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不要急于追求规模效应。 掌握券商控制权成为外资首要目标 正是由于对控制权的看重,目前外资参与的无一不是中等规模的券商,因为国内的大券商一般合资的可能性小,而中等券商或者小券商会相对容易取得控制权和管理权。而今年中国政府放宽了外资投资国内资产管理公司的比例限制,允许外资在此类公司中的持股比例达到49%,此举被许多业内人士视为是中国进一步放开外资持有国内券商比例上限的前奏。 但瑞银入主北京证券,却被视为对外资投资中国券商的持股比例设定了上限,使其他投资银行恼怒,因为它们希望中国政府允许更高持股比例,甚至高达49%。 而外资对于掌控国内券商控制权的诉求,在美国政府高官言谈中更是表露无遗。美国证券业协会主席马克·莱克瑞斯表示,“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可以让这些限制都能够彻底取消,因为有这样的限制,不让这些外国公司充分参与实际上对中国并没有好处,我们觉得对中国市场发展非常有利的做法,是让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能够以百分之百的股权形式参与到中国市场中来”,美国财长斯诺也公开指出,“我们希望中国尽快开放资本市场,允许更多外国证券公司进入市场,并扩大它们可以提供的产品范围”。 外资参股券商已被赋予全新内涵 中国股市只有深入推进,不断创新与开放,才能吸引更多资金入市,中国股市才能走出其所独有的资金困局,其中,解放券商成为重中之重。而目前外资参股券商已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首先,宏观背景不同。进入“十一五规划”实施年以后,新的货币政策取向将成为必然,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难以逆转。 其次,市场建设理念不同。近两年,由于外资介入,大投行的概念深入人心。“走出去”与“请进来”都不是空想。 第三,市场参与者不同。最新统计显示,继高盛高华成立以后,目前,我国已有5家中外合资券商;13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30家境外合格的机构投资者QFII。新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市场。
瑞银一直在走中国政府的“上层路线” 瑞银之所以能够击败德意志银行、JP摩根等众多国际大投行,而成功重组北京证券,事后来看,是瑞银为这一行动做足了准备。比起任何一家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外资,瑞银与中国政府有着非比寻常的良好关系,瑞银集团新闻发言人陈瑞琴解释说,我们是由每块业务的负责人与其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沟通的。去年,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彼得·乌夫利还受到国务院副总理黄菊的接见。而瑞银集团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何宏丰认为,这是因为瑞银的行动具有持续性和一贯性。他说,在中国,我们已经有非常长的历史,也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市场的现代化,为中国企业进行融资,我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的坦诚、长期和持续的。 在何宏丰眼里,即使花费了14亿元人民币购买高价入场券,但能够进入北京证券仍是一件让人十分兴奋的事情,“这为瑞银在中国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建立了一个基地。” 1965年,瑞银就在香港开设办事处,成为第一家通过财富管理业务在亚洲地区开始分支机构的瑞士银行。 瑞银从1985年就开始为国内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现在,它在中国的资产管理业务也做得有声有色,第一家取得QFII资格,并拥有最大的投资额度,也是第一家参股合资基金达到49%上限的外资。 但此次猎取北京证券股权又有不同,“这是一个独特的机会”,何宏丰一再重复强调,“参股北京证券让我们能够承销国内债券和股票,而且还能买卖及分销国内二级市场的债券及股票等经纪业务。这是目前其他的合资券商都不能做到的。” 正因为看到这个机会,所以瑞银进入北京证券的速度快于市场想象和其他外资,当然也在于中国政府加快了对券商重组的步伐。 瑞银重组北京证券:“湖泊、湖泊,我是江河!” 在7月之前,有关北京证券重组的传闻主要集中在是由中央汇金公司还是建银投资注资或者重组上,而在7月初,北京证券就已接受了代号为“江河证券”的外资匿名问卷调查,当时北京证券代号为“湖泊证券”,“江河证券”则是瑞银集团。 3个月之后,结果迅速明朗,瑞银集团出资17亿元人民币,从建银投资手中收购新北京证券20%的股权。 整个重组方案由两大主线组成,明线上是建银投资出面,构建新北京证券的整体股权架构;而暗线上则是由瑞银出资,拿出真金实银启动整个重组计划。 经过精心设计的新北京证券股权结构最终是:瑞银集团持股20%,中粮集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建银投资分别持股14%,国际金融公司持股5%,剩余的股份将由原北京证券股东通过新组建的资产管理公司持有。 按照新北京证券15亿元的注册资本和瑞银20%的参股比例来看,瑞银17亿元出资中有14亿元属于溢价出资,这些资金将被用于填补北京证券所欠下的个人债务窟窿和挪用的客户保证金等。 何宏丰也承认,“14亿元是一个很贵的入场券,换算一下的话,我们在北京证券的投资是2.2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我们在俄罗斯投资合资券商是3.5亿美元,但是我们占100%股权。” 但他又表示,瑞银愿意做这样的投资。他认为瑞银在北京证券的投资会有很多长期的增长前景,“瑞银给出的价格是合理的。” 瑞银:即使“亏损”也不退出北京证券 来自市场的一致声音是,虽然只持有北京证券20%的股权,但由于其他股东只扮演战略投资者角色,所以瑞银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 瑞银方面人士表示,随着整合北京证券的进程发展,瑞银未来会派出更多人员参与北京证券方面的管理。目前,北京证券的公司架构、人员配置方面尚没有发生显著改变。 瑞银是否会继续增资是市场所关心的。而瑞银首席执行官何宏丰仅仅表示,会履行自己的承诺,达到北京证券原来的股东以及监管当局,对于这次交易的期待。 他还明确表示,未来瑞银在中国的投资即使不理想,也不会退出。瑞银是一个在中国有着非常长的经营历史的公司了,在市场允许的前提下,瑞银是非常有决心的投资者。 由于老北京证券已经将营业部批量转让给招商证券,所以业内分析,瑞银很可能走中金模式,即业务范围更多趋向于投行大单和机构客户。对此,何宏丰的解释是,目前瑞银主要侧重机构投资者、公司和政府,由于瑞银在证券业务方面的能力和历史,所以一开始北京证券最主要的业务还是股票交易投资。 何宏丰表示,会参考瑞银在其他市场的业务模式,但在进入一个市场时还要量身定做,在中国应该有继承也有改变的。瑞银的优势还在于它已经成为提供综合金融产品的供应商,能够根据各类的技术和风险管理、交易的技巧来设计各种不同的投资策略和各种金融产品,来帮助客户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高的收入,这些与未来北京证券业务是互补的。 “瑞银模式”或对民营资本重组券商有示范效应 事实上,瑞银入主北京证券发出了一个信号:中国证券公司的重组开始尝试市场化。其意义在于: 其一,瑞银参与北京证券重组应该对中国民营资本参与证券公司的重组有示范效应。中国证券公司一直没有真正的非政府资本参与。那些出了问题的“民营”证券公司的问题与国有背景的公司的问题其实同出一辙。如果有眼光有实力的中国的“民营”资本,愿意按照瑞银的模式重组一些证券公司,特别是一些有地方政府背景的中小证券公司,这样既给了“民营”资本与外资同等的投资机会,也避免证券公司的重组模式变成纯粹“大鱼吃小鱼”的吞并模式。如果能进一步开放国内民营资本进入证券市场,有“货真价实”的民营资本实质性参与市场化重组证券公司,将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进步,市场化重组必将使证券公司重组的成功概率更大。 其二,资金已经不是政府背景,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北京证券的DNA。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证券公司面临大规模重组。但是至今为止,政府行为在证券公司的重组中占主导地位。由于维护金融稳定的责任,政府不得已而为之的拯救行为能解燃眉之急,但未必能解决证券公司的发展问题。政府主导的重组可能更加强了政府和券商的关系,弄得不好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瑞银重组北京证券与政府主导的重组不同,理顺了证券公司与政府的关系,有利于严格监管体制的形成。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秩序的建设。 第三,受资本的逐利性驱动,相信瑞银将从根本上改变北京证券的管理体系,完善其风险机制和治理结构,从内部制度上降低“股权投资”的风险。瑞银的管理国际资本的技术力量,强大的人力资本,良好的市场信誉,将直接移植到前北京证券,并会严格按照国际游戏规则运作。这种“花自己钱”推动的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是花“政府”的钱无法比拟的。资金的注入某种意义上只是起到强心剂的作用,现代企业文化的建立,国际金融公司的体制建设才能真正起死回生。瑞银投资北京证券以后的重组动作,使北京证券得到脱胎换骨的再造,才是证券公司的市场化重组带来的真正意义。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10-31 10:37
传昆仑证券挪用2亿客户保证金由光大证券托管 据悉,数码网络实际控制人钟小剑,掌控的昆仑证券因严重违规,存在重大经营风险,已于2005年10月21日起由光大证券托管。 证监会办公厅的文告,于10月20日下发给证监会各地派出机构以及昆仑证券。然而就在当日,钟小剑控制的深圳友缘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收购了另一家上市公司,双环科技大股东双环集团70%的国有股权。 在昆仑证券深圳总部以及上海西藏南路营业部的通告显示,已委托光大证券对昆仑证券所属证券营业部、服务部进行托管。托管期间,证券经纪以及相关业务正常进行,光大证券不承担昆仑证券的客户保证金损失以及其他债务。在昆仑证券深圳总部,光大证券托管组已经在几日前进驻,员工被要求在3个月内不得离职。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昆仑证券至少有约2个亿的个人客户保证金被挪用,另外在集合理财部分出现巨额亏损。去年年底,昆仑证券按照证监会要求对委托理财的融资利息损失进行了计提,导致公司大幅亏损,牵连公司的两个股东数码网络以及另一上市公司粤高速,分别将对昆仑证券的股权投资几乎进行了全额计提。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11-1 10:23
传证监会同意大鹏证券进入破产程序
25天,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大鹏证券起诉上海企业年金发展中心私自转移、变卖质押股票一案,这只是大鹏证券众多诉讼中最鲜为人知的一个。 据了解,2003年-2004年间,券商为地方社保资金理财在业内渐成气候,仅上海一地,委托券商理财的地方社保机构达10多家,管理的资金规模达数十亿元,而大鹏证券正是其最大的管理人。也是在这个时候,上海企业年金发展中心委托给大鹏证券旗下的大鹏资产总计6亿元人民币的委托理财,大鹏证券用220亿股票做质押。质押的股票转入上海企业年金发展中心账户不久,上海企业年金发展中心就将这批被质押的股票,又转移到上海企业年金发展中心在另外一家证券公司所开立的账户中,并且在2004年10月,向大鹏证券提出了解除委托理财合同,并私自将这部分股票出手。为此,大鹏证券以利益受到侵害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上海企业年金发展中心赔偿其损失8000万元人民币。 一位资深投行界人士则指出,上海企业年金发展中心非常有先见之明,如果它当时没有这么做,很可能损失惨重。因为按照大鹏证券破产清算的顺序,这部分质押物是需要先行财产保全的。 据一位大鹏证券的工作人员透露,大鹏证券日前已获得证监会的批复,证监会同意大鹏证券进入破产程序。尽管有了证监会的首肯,但相关法律程序的缺位依然是横亘在大鹏证券破产之路上的障碍。据大鹏证券的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大鹏证券清算组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个人债权的清理和甄别过程中。他透露,尽管目前清算组仍然未就破产条件与最高人民法院完全达成一致,但基本上已经认可了高院提出的八大条件,因此,他预计大鹏证券的破产走上司法程序应该为时不远了。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11-1 10:23
八大事件 券商需强制两个工作日内披露 券商综合治理及分类监管的总体监管思路正在逐步实施。为从根本上防范券商风险,完善证券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中国证券业协会25日发布了创新类(一类)、规范类(二类)券商信息披露指引。对规范类券商的信息披露制度作出了十八条详细规定,此规定涉及的对象为12家创新试点券商及日前刚刚通过审批的7家规范类券商。 与去年十月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比较,此次的信息披露指引有了更严格的规定与要求,为创建及完善券商信息披露制度奠定了基础。 指引首先明确了这一规范只是券商信息披露制度上的一小步,并非终点:“此次指引只是公司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鼓励公司比照上市证券公司扩大信息披露范围,公开披露有关信息。” 指引要求,证券公司在重大事件发生后两个工作日内须予以披露。八大重大事件为:公司章程变更、注册资本金和注册地址变更;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独立董事发生变动或受到重大处罚;公司遭受重大亏损或遭受超过净资产百分之十以上的重大损失;公司提供担保等或有负债超过净资产百分之二十;公司合并、分立;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仲裁;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事项。 新规定的另一变化是增加了对信息虚假及遗露的惩处规定:“若发现公司未及时报送资料,或者报送资料中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协会将视情节轻重记入证券业诚信信息系统或报请中国证监会调查处理。” 另外,关于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确定公司应于每季度结束后十个工作日内更新财务信息。 据悉,监管层关于完善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时间表为,在今年底要做到优质、规范类证券公司公开披露财务信息;在2007年底前,证券公司全面实施公开披露信息制度。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11-2 10:36
[B]央行为40亿窟窿买单 辽证续走北证之路[/B] 半年前,JP摩根开始与央行总行接触,就辽宁证券(下称辽证)重组事宜展开谈判。就目前谈判细节来看,部分重组思路在双方已经达成共识: 其一,辽证最终将留在沈阳。这主要是出于为辽宁省证券业保留一点血脉角度考虑的。 其二,移植“北京证券”重组模式。据悉,通过关联方联合持有,JP摩根最终将要持有辽证25%的股权,以求对辽证的控制权。 较之其他问题券商,辽证的托管更成为央行的心头之痛——如果没有央行经营时遗留下来的问题,尤其是由其代为发行的柜台企业债问题,辽证决不会如此迅速的摔了跟头。据悉,辽证被托管时留下的40亿资金黑洞中,因企业无力偿还问题,柜台企业债让其背上了8-10亿元的包袱。 作为央行的“家生子”,犯了错的辽证理当“子债父还”。在这个问题上,央行态度也很明确——承担起40亿元的资金窟窿,同时为辽宁证券找到好的婆家。知情人士透露,截至目前,辽宁证券的“救赎”事宜全部由央行总行主导,辽宁省人行和地方政府尚未介入到辽宁证券的重组工作中。 而在央行总行看来,拯救中国风雨飘摇的证券行业,引入外资是终南捷径——一方面可以满足国际投行参与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强烈意愿;另一方面,可以引入机制,带来能够解决问题的资金。至少,由外方重组后的问题券商,不会再挪用客户保证金。这一思路被完整地移植到辽证之中。 [B]湘财证券合资为不受地方政府限制?[/B] 业内人士认为,关于如何使湘财证券(下称湘财)变成全国性券商这一点,湘财老总陈学荣早有打算。他希望将公司总部迁往上海,但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如果湘财成了合资证券,那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受地方政府限制。 如果湘财合资成功,便可由地方中等券商一举蜕变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合资类券商。据透露,陈学荣在前几年从海外召回一大批湘籍留学生,也是促使他考虑合资的主要原因之一。湘财如果此次能够合资成功,至少可以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其一,国内证券公司除了类似于中信、中金这样的公司,因为特殊的背景和特殊的关系,拥有特殊的优势外,其余的公司业务同质化严重,基本没有业务优势。引入外资,可以同时带来资本和业务的优势,同时带来人才。 其二,湘财前身湘财试验银行投资仅仅几十万元,陈学荣将之一手带到现在注册资本金25亿规模,已经达到了极致,但是如果合资成功,湘财就可以从一家地方中等券商蜕变成全国性的合资券商,其竞争力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B]北京近2000名国债投资者身陷民安证券“旋涡”[/B] 据《北京现代商报》报道,2004年,北京宝瑞理财顾问有限公司与民安证券北京营业部签订了代理合同。宝瑞理财利用其在北京的6个营业网点吸引投资者到民安证券开户购买国债,交易一直正常进行,但由于民安证券被国信证券接管,今年9月29日,国债账户被突然冻结,北京的近2000名投资者被卷入“旋涡”。 宝瑞理财永定路营业部的负责人称,其实投资者完全没必要担心。但近日民安证券的说法却有些含糊,“要等国家政策,至于如何补偿投资者的损失,目前还不好说。” 业内人士指出,按照正常情况,这部分资金返还应该不会出现问题。至于能否全额返还,可能需要看对民安证券的侦查结果,看民安证券挪用的资金中,有没有用来购买国债。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11-4 10:13
帐面亏损超10亿 证监去年就“盯”上昆仑证券 据《经济观察报》引述昆仑证券内部人士消息,昆仑证券被紧急托管,源于一笔1000多万元的工资款。2004年巨亏后,昆仑证券可能就被管理层注意上了。而公司员工的工资一直由大股东深圳友缘代发,这次它打算收回1000多万的一年工资款,可能是被认为要转移资产,从而成为被托管的导火索。 据悉,昆仑证券被托管,主要是由于它挪用了至少2个亿的客户保证金,再加上它的委托理财业务出现了巨额亏损。委托理财业务的规模大概是9个亿,个人柜台债1个亿,再加上至少2个亿的客户保证金,加起来负债大概在12个亿左右。 分析人士则指出,2004年一年里,昆仑证券不仅把注册资本亏光了,还又亏了5.66亿元,二者相加共计10.89亿元,也就是说昆仑证券至少亏了这么多,还不算可能隐瞒的亏损。 他进而解释称,无论是买国债还是买股票,都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损失,有一种可能就是:另设一个公司与券商对倒,券商亏的就是它赚的,否则很难解释怎么会亏这么多。 而一位前昆仑证券财务人士表示,挪用保证金以前也是常有的事,但通常几天就能还上,这次能出这么大的事,可能是亏得太多,补不上了。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11-10 10:20
传广东证券关闭清算 多家券商争抢营业部 据《第一财经日报》消息称,广东证券将被取消证券从业资格并进行关闭清算。广东证券的营业部将可能由5家证券公司接管,由这5家证券公司组成的接管组,日前将分派人员奔赴广东证券的各地营业部。 据知情人士透露,5家接管券商可能包括中信证券、长江证券、光大证券以及太平洋证券,第五家机构的名称尚未获知。而另一个来自广东证券的消息则称,建银投资有可能通过刚刚在原南方证券基础上组建的中国建银投资证券参与接管。 事实上,希望参与广东证券营业部接管的并不止上述5家券商。据了解,在广东营业部不多的一家大型券商,曾在今年9月份向其深圳营业部发文,要求抽调人员准备参与接管广东证券的营业部。而总部同在广州的广发证券,以及四川和浙江的两家券商,也一直在尽各种可能,以求在广东证券落幕后分得一杯羹。 相对其他券商而言,广东证券旗下特别是在广东省内的营业部,具有较高的质量。广东证券在全省除了珠海以外的地市均有营业网点,仅顺德地区,2000年的经纪业务收入接近一个亿,即使近年来证券行业整体处于“寒冬”,去年这个地区的一个营业部和几个服务网点加起来的净利润也有3000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广东证券经纪业务和营业部资源的质量,在近年出事的券商中当属一流。如果对象是广东证券这样的肥肉,争夺激烈是可以想见的。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11-10 10:21
中信证券营业部股改“假投票”事件了结 《东方早报》报道,随着股改中流通股东投票率的降低,市场对股改前景也表示担忧,而日前发生的中信证券营业部的“假投票”事件,对于市场信心更是个严重的打击。 10月26日至28日是思源电气股改方案的网络投票时间,持有其8300股流通股的投资人王先生认为,公司给付的“每10股送3股”的对价太低。26日10时左右,他来到中信证券启东服务部,按操作程序,通过交易系统投下了反对票。 据该营业业部人士介绍,在发现他投反对票后,服务部就与其沟通,介绍思源电气股权分置状况和发展前景,劝他修改,当时,他口头同意改投赞成票,有在现场的3名股民可以作证。于是,在王不在场的情况下,服务部27日通过柜面系统修改了他的投票,由“反对”改为“赞成”。 28日,发现投票已被更改的王在与服务部协调无果后,拨打了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的股民呼叫中心电话。据该中心提供的电话记录,王当时称,该服务部没有任何人与之联系更改投票的事。在王先生投诉后,呼叫中心向中信证券发传真核实。 日前,中信证券经纪业务部雷经理表示,他是在31日时收到传真的,随后要求如皋营业部彻查,并上交情况说明。他认为,这虽然是个案,但暴露了一些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违反公司规定的情况。随后该营业部相关人士,出面对王的单位领导、妻子、父亲“做了工作”,希望王主动打电话给呼叫中心,反馈“此事到此为止”。 近日,王先生刊登出发给呼叫中心的处理结果,“关于如皋营业部,东服务部,向你们的情况说明不属实。但鉴于该部再三向我进行道歉,态度较诚恳,因此我对他们的行为不再投诉”。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11-11 11:12
券业对民资开放提速 复星系谋求控股兴业证券 随着对券商综合治理的提速,在对外资大肆开放的同时,监管层对国内民资开放券业也出现了松动,除不久前涌金系成功入主成都证券外,日前,再传复星系正谋求控股兴业证券的消息。 据《经济观察报》消息,包括复星投资在内的复星系已经持有兴业证券43%的股权,但复星的目标是谋求绝对控股。最大的可能是,以德邦证券名义控股,可以保留两家券商的牌照,同时保持复星集团的第一话语权。但不能排除的另一种可能是,复星集团以旗下实业公司间接增资兴业证券的方式,来实现复星集团控股地位。 业内人士指出,股市低迷,券商净资本贬值,复星看重的也许正是这样的时机和投资价值。而专家指出,实业公司介入金融机构,一方面是公司多元化经营的一种方式,而另一方面,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利用其金融资源为旗下产业融资。这样一来,获得实际控股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悉,自2004年4月开始,由复星绝对控股的德邦证券与兴业证券就开始紧密协商有关合并重组事项。而来自兴业证券的消息称,兴业证券与德邦证券不间断接触,主要是在商量有关兴业证券增资扩股的事情。兴业证券内部人士称,“事实是复星集团想做我们的大股东,而德邦证券有券业经验,所以受复星委托和我们商谈。” 据了解,2004年4月,复星集团委托上海会计事务所以及德邦、复星内部人员组成审计班底,对兴业证券旗下所有23家营业部进行资产核查,2005年2月又进行了第二次资产审计评估。此前有媒体报道,双方虽然接触频繁但没有实质性进展,是鉴于“德隆事件”,以及民营企业进入证券公司的渠道曲折和隐蔽,监管层对民营企业控股证券公司尤其审慎。 知情人士表示,事情一拖再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价格问题没有谈妥。他认为,由于兴业证券相对于德邦证券来说要更加优质,所以,很可能以德邦证券收购兴业证券的名义来运作,但实际上是德邦遭遇洗牌。而德邦证券的牌照很可能相时而动,在政策放宽的情况下,转让给外资。有消息称,目前德邦证券已经就合资事宜积极接触外资。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11-21 10:16
证监会直接托管广东证券 拒中信、广发于门外 11月6日,证监会正式发出广东证券被托管清算的公告。而证监会假手投资者保护基金出面,直接托管广证的结局,是业内始料未及的。就在今年国庆节前夕,总部位于北京的中信证券还对重组广东证券信心十足,意欲收揽广证数十家营业部,扩大其在华南的势力范围。节日前后,同城的另一家券商广发证券也开始了积极活动,旨在将广证纳入囊中,抵抗中信证券“南侵”。 从冀望中的重组到关闭清算,情势急转直下,只在十数日间,“拿下广东证券,够呛!”“广东证券,我们是很难收得成了。”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高层对此表示感慨的同时,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目前,中信证券仅是协助保护基金托管广证的五名券商之一,广发证券更是被排除在托管小组之外。接近中信证券高层的一位知情人透露,中信近来频频收购问题券商,扩张步伐加大。但在日前重组华夏证券之后,证监会“出于各方利益平衡的考虑,不希望中信再购广证”。 来自广发证券高层的说法则是,证监会的决定令广东证监局也颇感意外。广东证监局曾拿着两份重组方案,一份广发,一份中信,递交证监会等待酌定,但最终两份方案全部落空。 中信和广发两家是近年来数次狭路相逢的对手,其高层均不讳言如今鹬蚌相争的竞争态势。而证监会此番选择五家分列不同省份的券商协助托管,也许有着平衡各方利益的考量。 外界一度揣测,此番奉调托管的中信证券等五大券商,将在清算结束后“瓜分”广证拥有的最宝贵的资产,即57家证券营业部。对此,证监会一位人士表示,现在还没到谈及哪家券商接手广东证券资产的阶段。 如果如业内人士预料,广证营业部资产将在清算结束后进行拍卖,则其花落谁家,将视市场公开竞价的结果。 广东证券违法高层等待司法审判 证监会在投资者保护基金致广东证券员工公开信中指出,广证已被“查实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等严重违法行为,积累的经营风险已不能自救”。据《财经》引述广证一位高层透露,公司副总经理罗立新已被“双规”将近两个月。 广东省政府一位官员表示,审计人员在调查中发现了罗贪污受贿的证据,上报省纪检后,罗即被双规。后在对罗的调查中,又发现了广证其他高层违法的事实。据悉,不久前,广东证券又发生一起营业部,挪用客户保证金及违规进行国债回购的事件。广东证券高层违法违规真相,目前尚待最终司法审判的结果。 而由于债务包袱和资金黑洞过大,在重组问题上,广东证券一度希望广东省政府承担部分债务,但政府迟迟未予回应。胶着之间,证监会直接下达了关闭的命令。 时至今日,证监会主持托管广东证券已近两周,清算后的广证巨额债务和亏空将由谁来填补?57家营业部的资产拍卖又是何种结局?目前还是一团迷雾。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12-7 10:31
华泰7000万“受让”亚洲证券48家营业部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亚洲证券证券类资产已处置完毕,近日,亚洲证券清算组与托管人华泰证券正式签署《亚洲证券证券类资产转让合同》,经证监会批准,确定华泰证券为亚洲证券48家营业部的受让方。据悉,48家营业部转让价格在7000万元人民币左右,平均每家营业部145.8万元,接近传闻托管券商营业部转让标准:每家150万转让费。 副总裁抽走3亿元使亚洲证券资金链断裂 据亚洲证券内部人士透露,2005年初,亚洲证券副总裁夏晓燕,感觉到亚洲证券事态不妙,立即抽走了她介绍过来的客户的3亿多资金,这是资金链条危机导火线。当时,亚洲证券在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下,2005年4月8日,给各营业部下发了《关于近一阶段资产管理等业务开展的紧急通知》,要求各营业部的“金奶牛”业务到期续签率不得低于80%,公司负责解决20%的兑付资金。 据介绍,截止到2005年4月29日托管组进场,亚洲证券席位上存管的已挪用的国债面值合计为10.35亿元。点燃亚洲证券倒闭导火线的“金奶牛”理财产品债权额约为4.5亿元,其中2004年9月30日以后续签和新增的“金奶牛”债权额约为3.6亿元。 某亚洲证券内部人士介绍,2003年下半年,公司之所以开展“金奶牛”业务,是为了解决亚洲证券前几任领导因严重违规、违法经营而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据悉,亚洲证券的前几任领导挪用客户保证金31亿,另有50%的注册资本金没有到位。此外,擅自发行柜台债券10亿之多。金奶牛产品是针对10亿柜台债而设计,是柜台债的变种。 据悉,每个销售“金奶牛”的营业部都在银行开有一个“金奶牛”账户,所有的“金奶牛”销售款都存在该账户下,达到一定额度后就上划到亚洲证券清算中心管理的客户保证金账户中,兑付时,再从该保证金账户中往下划。亚洲证券没有将“金奶牛”资金单独存放,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以往债务的兑付,同时补充被挪用的客户保证金。 后经查实,这是一场借新债换旧债的数字游戏,9个锅盖10个锅,资金链条发生危机是必然的事情。业内人士认为,用金奶牛产品来解决10亿柜台债券的做法,实在欠妥。除非投资证券的金奶牛理财产品能保证赚出10亿利润来归还柜台债,否则永远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短视行为,问题迟早要爆发。而“金奶牛”到底是属于非法吸存,还是委托理财,业内仍有争议,如果被定位于非法吸存,亚洲证券的高层难免惹上官司。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12-9 10:27
湖南省政府督导小组“秘密”进驻财富证券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湖南省证监局与省金融办共同组成的督导小组于10月初进驻财富证券,督导小组目前的工作是全面摸清财富证券的真实家底,下一步,将借用政府的力量化解其危机,谋求启动重组。该小组在财富证券的工作处于秘而不宣的状态,很多基层员工并不知道进驻动态。 担任督导小组组长的是湖南证监局机构处处长周永明,主要成员均来自于省证监局与省金融办。据悉,督导小组进驻财富,首先是自营与委托理财业务“出了比较大的问题”。去年9月份,证监会要求券商对于委托理财与自营业务进行规范清理,但财富证券并没有如实上报,隐瞒了相当的数额,而股市的持续低迷则导致其亏损更为严重。 第二个原因则涉及到股东出资不实问题。财富证券2001年改组时,两家发起人股东之一湖南信托以证券营业部作为出资,湖南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现金出资,但其背后的实际出资人,湖南本地的“资本大鳄”——欧阳雪初的出资并非现金,而是将持有的“秦岭水泥”折合市值,当时的市值折合复权股价高达40元。截至目前,股价跌幅近90%。而与欧阳雪初关系密切的华天系也出了问题,在今年5月朱金武被“双规”后,欧阳雪初难以支撑,隐藏在财富证券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浮出水面。 今年7月中旬,有媒体曾报道称,财富证券即将获得湖南省财政5亿元注资,但湖南金融办一官员称,实际上这一个方案从一开始就停留在纸面上,不具有可操作性。 传泰阳证券重组方案已由副省长送京报批 据悉,湖南金融办官员表示,督导小组的介入,在全面摸清财富证券真实家底与面临问题的同时,将借用政府力量化解危机,同时谋求重组。而早在2004年12月,同样性质的督导小组就已介入湖南本土另一家券商泰阳证券,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目前各方已经达成重组方案,并由一位副省长送往北京报批。 中银控股收购东北证券成功在望? 据悉,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银控股)收购东北证券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如果这一收购行动顺利,则意味着中银控股旗下将拥有两家券商和两家基金公司。 目前尚不清楚是由中银控股受让吉林信托股权,还是由中银控股增资扩充东北证券股本,不过知情人士称,吉林信托不太可能全身退出,会保留一部分的股权,中银控股现在已经开始考虑重组东北证券之后如何整合证券资源。 据了解,中银控股虽然是中银国际的大股东,但二者的业务是在一体化框架下进行管理,偏重海外而国内市场有所弱化,而东北证券的现有经营格局将能够与中银国际形成互补。 中银国际的经纪业务是在收购和整合原港澳证券营业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仅有20家证券营业部。反观东北证券,目前已经拥有了45家证券营业部,这无疑将大大加强中银国际的经纪业务网络。 而中银控股的受托投资管理业务一直在业内保持领先,具有高端竞争优势。业内人士认为,在近期获批规范类券商之后,中银国际的受托投资管理业务在市场中的占有率有望提升。 而且,由于东北证券拥有东方基金46%的股份,并且有意收购渤海期货,如此一来,如果收购成功,未来中银控股将形成集证券、基金、期货等业务于一身的多元化金融公司。 政府意志使中银控股三度收购终成正果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吉林信托最为看中的是中银控股的外资性质,东北证券内部人士表示,吉林信托和吉林省政府很希望东北证券能够走合资的道路。而中银控股收购东北证券的进程数次起伏。此前的2002年3月,中银控股在上海设立了合资券商中银国际,中银控股持股49%。 仅仅几个月之后,中银控股就开始物色新的对象,扩大“势力范围”,很快就相中了增资刚两年的东北证券。据悉,由于中银控股希望以低成本的方式进行,既不承担历史包袱也不溢价受让股权,这在当时很难让东北证券股东方接受,吉林信托要求溢价30%以上才肯出让,经过反复沟通,最终双方无功而返。 不过一年之后,情况发生变化。一方面,由于东北证券连年亏损,吉林信托出让股权的意愿加强;另一方面,2003年底东北证券接管了新华证券的23家营业部,这使一直对现有经纪业务实力略感不足的中银控股再次启动收购计划。 但这一次收购计划遭遇到东北证券其它股东的抵制,东北证券现有的第二、三、四大股东累计持股51.2%,这三家企业的权益已经损失过半,中银控股还以低成本的方式进入,让他们不能理解。 不过,经过中银控股和吉林信托的协调,目前这些股东的态度已经发生转变,政府意志将利益各方拉到了谈判桌前。吉林信托为吉林省内最大的非金融机构,其董事长、总经理均由当地省政府任命。由于吉林信托对东北证券的这部分长期股权投资一直未能盈利,因此当地政府希望通过重组来改善东北证券的经营状况。吉林信托内部人士称:“最近几年我们基本没有从东北证券那里得到过一分钱的分红,领导们也很头疼”。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12-19 10:32
华夏证券总部的自营资金从何而来? 《每日经济新闻》称,离重组一个多月,华夏证券再次被查出挪用26亿元国债回购,据华夏证券内部人士透露,华夏证券的窟窿累计达80多亿元,而且,“还有没有没曝出来的窟窿谁也不敢打包票”。说华夏证券是吸钱的黑洞一点不为过。 原以为重组会使黑洞收缩,不料再次扩大。这到底是黑洞过大,使其只能继续按照原有轨迹噬人,还是券商在危机关头的自噬?从材料来看,两者兼而有之。在华夏证券历尽曲折、重组几近成功之时黑洞扩大,难道有关人员不知道问题一旦暴露将产生怎样严重的后果吗?事实上,华夏证券26亿国债窟窿一出,其翻牌即陷入尴尬境地,接手的中信建投证券随即上报给国务院,新一轮审计、处理指日可待。貌似新生,却故态依旧,其内在逻辑何在? 据媒体报道,由于公司秘密账户被封,华夏证券总部部分员工的工资都成了问题。新东家中信投资与建银投资不是救世主,他们只对一个新生的证券公司负责,而无心也无义务对一个旧壳负责。可见,此次国债黑洞的放大,只不过是在生存还是死亡的选择面前,一批经济人的又一次“理性”选择。 让人深思的是,华夏证券总部的交易异常活跃,近一个月以来,“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交易部”频频上榜,几乎垄断了头名位置。按常理,新东家中信建投接管后不可能允许华夏总部开展大量的自营业务,新鲜资金从何而来?濒临绝境的公司,一旦稍获喘息,就故态复萌,上演疯狂大戏,实在令人唏嘘。很明显,任由华夏证券这样的券商纵横市场,开始不过是噬人---吞食国债、保证金等,而后就是克制不住地在噬人的同时自噬。 面对时艰,政府与市场究竟应如何共度?如何赢得投资者的信任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输血还在其次。政府监管部门与自律性质的协会理应带头尊重法律法规,做好监管,而将创新的任务还给券商。如果管理与经营的边界界定不清,政府今后还将继续为券商埋单。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12-22 10:47
券商掏空了中登公司千亿老本 目前,证券公司国债到期欠库量已经达一千多亿元。几乎每家问题券商的背后都有巨额的国债欠库问题,中登公司的老本几乎被掏空。 此前,监管者已经注意到债券回购的业务风险。2004年7月1日,上交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债券回购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几天后所有参与交易所国债回购市场的证券公司都与中证登签订了一个协议,保证结算公司在证券公司发生欠库时,有权转让这个公司席位上的债券。 不过,中登公司人士表示,虽然文件是签了,但一般中登公司是不会随意转让公司席位上的债券的。当时有一些大型券商,也出现了大额国债欠库的情况,但中登公司没有去冻结国债。但如果是失去了偿付能力的公司,现在接手的券商又不承担它的债权债务,中登公司只有冻结券商席位上的债券,用来弥补券商的欠库损失。 据悉,这主要是因为中登公司担心央行再贷款难以到位。 央行、中登公司出现“糊涂账” 据长江证券人士介绍,在今年6月份,统计得出央行需要给大鹏各家营业部16亿左右的保证金再贷款,但到了11月,这笔资金就有了一个缺口,这些都是由于国债客户的交易造成的。大鹏现在的情况是,券商挪用营业部的保证金部分已经基本填平了,并且作了三方存管,而中登公司的欠库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 央行作为问题券商的实际买单者,实际要负担三笔钱,一笔是个人债权的赔付,一笔是填平券商挪用的保证金的部分,而另一笔则是归还券商在中登公司的巨额国债欠库。在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运作之前,这些都要由央行的再贷款来负担。 在券商问题暴露后,根据央行的赔付政策,首先要对这些国债进行甄别,区分出哪些是个人债权,哪些是客户手上的正常国债。这个甄别工作非常复杂,困难重重,这也是央行迟迟未给中登公司补足资金的重要原因。 而就在这个时候,为了偿还券商的巨额欠库,中登公司也就利用现行国债交易制度的特点,冻结了问题券商席位上的所有国债,一旦客户出现抛券,立即偿还原来券商对其的亏欠,这样,央行、中登公司、券商之间就产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三角债关系,国债甄别更成了算不清的糊涂账。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12-22 10:48
传银河挪用客户保证金至少10亿以上? 银河证券的窟窿到底有多大?据《中国经济时报》消息,从公司内部私下议论的情况来看,亏损肯定过百亿了,违规资金可能也在50亿左右。而内部人士透露,银河挪用客户保证金至少在10亿以上,目前个人的都已归还了,但机构客户的多数还没还上,委托理财的亏空则更大。 业内人士指出,银河的问题肯定不会小,作为国有独资券商,银河可谓嫡系的嫡系,管理层在政策上向来对其较为倾斜,但证监会从2004年10月以来分7批公布的拥有“创新试点资格”的券商已有十余家,其中却并没有银河证券的身影;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的权证创新银河证券也无缘问津;就连银行间市场也没有银河证券的影子……。 以银河证券在市场中的地位,如果不是问题太大,这些资格都应该非它莫属,但恰恰是在这些对“经营状况”和“规范程度”有要求的扶持政策中,银河证券被拒之门外,可见监管部门对银河证券的状况也早已是心知肚明。 汇金的态度之所以谨慎,可能也是对银河证券究竟“水”有多深,有些始料不及。银河证券的工作人员说,宣布注资后,汇金来了两个董事,但公司层面从来也没有说过这事,具体进展如何员工也不知情。注资迟迟没有下文,公司股改也没有动静,再加上对专业人士重视不够,人心已有些浮动。 据了解,银河证券投行部总经理赵驹已离开公司,跳槽至即将挂牌的瑞银证券中国,而传闻公司一位副总裁亦有意跳槽至宏源证券。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5-12-28 10:37
南方证券92亿“坐庄”哈飞案16日开审 92亿资金、289个资金账户、1611个股东账户,这三个数据足以说明,原南方证券公司(下称南方)总裁助理兼南京分公司总经理、上海天发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天发) 、华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德)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孙田志,炒作哈飞股份(下称哈飞)时的激烈程度。 12月16日,深圳罗湖区法院,南方、天发、华德三家公司的十名涉案人员站在了被告席上,指控的罪名是“涉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 罗湖区检查院起诉书指出,从2000年12月至2001年4月,南方分5笔共拨出13.1亿元人民币,用于哈飞等几只“重点投资”股票的买卖。在此期间,三被告单位还大量开展委托理财业务,对外获取资金,其中有64.6亿元人民币被汇入289个资金账户参与炒作。此外,南方、华德还采用透支的方式,集中资金,用于操纵哈飞交易价格,三被告单位累计交易动用资金额达15亿。 起诉书称,南方早在2000年就开始进入哈飞。当年12月18日哈飞在上证所上市,原南方董事长沈沛(在逃)即指示孙田志买入该股票,对该股票作适当的“维护”。此后,南方及天发陆续投资哈飞,持仓量逐步增大(截至2004年6月,南方持有哈飞流通股10269.8万股,占流通股比例高达90.09%)。 2001年3月,沈沛主持召开了南方证券投资分析决策会议,确定了对哈飞等股票进行“重点投资”,并由孙田志负责运作。2001年7月,南方组建了华德,一起参与哈飞等股票的投资工作。南方、华德、天发,陆续在上海、深圳等全国25个城市的45家证券营业部,以法人或自然人名义开设了289个资金账户,并下挂1611个股东账户,参与哈飞的分仓买卖。由孙田志向南方、华德以及天发的投资人员直接下达指令。 2004年1月2日,南方证券被行政接管之后,其控盘“双哈(哈飞股份和哈药集团)”的真相开始败露。 孙田志:从机构大户到南方证券副总裁 现年41岁的孙田志发迹于南京,当时以江苏电力实业公司副总的身份,为南方证券(下称南方)南京某营业部的一个机构大户。1994年,由江苏电力投资,南方在南京又成立了金桥营业部,孙田志出任营业部一把手,1996年,孙田志因业绩优秀被力邀进入了南方,就任南方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 由此,孙田志开始了他在中国证券市场呼风唤雨的人生经历。他曾以一人之身,出任南方副总裁,天发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华德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掌管南方资产管理业务的全部,可谓位高权重。统率淮海投资、天发投资、华德资产等三家公司在资本市场并肩作战,构筑出南方的一个“辉煌时代”。 南方被行政托管两个月后,孙田志即身陷囹圄。2004年3月7日,孙田志因涉嫌挪用资金罪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一个星期后,孙田志因患肝硬化、糖尿病等严重疾病而变更强制措施为监视居住。 但半年时间不到,孙田志因涉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于2004年8月9日再度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9月14日,因同一罪名被批准逮捕,但当天就因身体不宜羁押被取保候审,孙田志现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治疗。 前董事长外逃 南方自营部门“一网打尽” 原南方证券董事长沈沛退休后以看望女儿的名义,一直滞留在美国。他除涉嫌操纵股票价格以外,还被怀疑与南方证券7.8亿美元外汇逃汇案有密切关系。 而孙田志的左膀右臂都先后落马。2004年8月9日,南方另外五名高管被同时刑拘,其中包括原任南方自营业务总部副总经理,兼任南方投资决策委员会副秘书长的孙宪国,原南方资产管理部副总刘辉、原任天发公司副总经理,兼任南方南京分公司资产管理部经理的辛玉海、原任华德公司投资总监孙明明。 当天被刑拘的还有曾任华德公司投资部副经理、南方资产管理业务总部投资部经理、南方证券自营业务总部投资部经理葛绍辉。此外,陈平、李茁、张健(女)以及张弩等四名中层也于同日被刑事拘留,至此,孙田志班底全军覆没。 南京证券85人全面入驻西北证券 据悉,12月8日,由董事长张华东、总裁步国旬亲自带队,南京证券包括各营业部总经理、财务主管、计算机技术主管一行56人火速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证券总部,还有29人分赴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福州、杭州、昆明、重庆、南京等地的10家西北证券营业部。 12月9日下午闭市后,包括宁夏金融管理办公室主任、证监会风险办负责人、清算组律师代表、南京证券董事长和总裁及西北证券全体高管在内的人员召开会议,清算组、托管组与西北证券总部所有部门开始办理对口交接工作, 原西北证券所属营业网点托管工作同时展开。 南京证券总裁:我们经常要工作到凌晨 20日,刚刚从宁夏自治区原西北证券总部回到南京不久的,南京证券董事长张华东表示,目前托管工作进展顺利,市场稳定,投资者和管理层都比较满意。 总裁步国旬则指出,这些日子面临的工作很多,交易数据固化、透支客户清算、历史数据接收、稳定股民和西北证券员工情绪、计算机设备安全等等,诸多事情都需要细化落实。“我们在宁夏经常要工作到凌晨,责任感和使命感容不得半点丝毫懈怠”。 南证创规范类券商托管先河 南京证券托管西北证券是全国首例规范类券商托管高风险券商,这场被张华东称为“毕其功于一役”托管工作,对南京证券来说的确是一场意义非常的机遇。 目前,南京证券资产规模为23.3亿元,净资产7.24亿元;营业部17家,其中15家营业部全在江苏省境内,2家营业部在上海,是一家典型的区域性券商。而西北证券目前在全国有21个营业部,6个服务部,布局遍及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昆明、重庆、广州、杭州、福州等地。 长期以来,南京证券一直谋求突破区域性券商的窠臼。按照以往券商托管问题券商的情况,一般都是托管券商最终收购问题券商,如果此次南京证券将西北证券购入旗下的话,南京证券的营业部将从目前的17家一下子扩大到38家,服务部由于4家扩大到10家,网点总数达到48家。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1-10 10:57
[B]证监官员“看报”揭穿2500万假国债案[/B] 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2005年9月20日,东北证券上海吴淞路营业部经理赵正斌,与一家投资咨询公司以邮政广告的形式,联合发行假国债,年利率为2.28%。为了吸引投资者,该国债推出了买5万送1000元的优惠措施(将利率提高到了4.28%),在短短的三天时间内,假国债销售已经达到2500万元。 而上海市证监局的一名官员一大早去邮箱收取报纸信件时,也收到了同样的宣传广告单,该证监局官员细细读完广告单后,马上致电东北证券,发现后者并没有代理什么国债销售,甚至对这个国债压根就没有听说过。上海证监局迅速调查了该事件,并当即向上海市经侦总队联系。三天后,上海市经侦总队以非法集资的名义,抓捕了营业部经理以及合谋的投资咨询公司相关人员。 但不少投资者找到营业部,要求退赔,吴淞路营业部紧急将情况汇报到东北证券总部。东北证券不得不自掏腰包,退赔投资者的2500万国债款,虽然实际上这起假国债案跟东北证券没有任何关系。而这一事件,使东北证券再次因为分支机构经理涉嫌犯罪而蒙羞,在不久前开审的王小石案中,时任东北证券福州办事处负责人林碧正是贿赂案的主角之一。 这是中国券业在一片萧条之际,分支机构、营业部失控的又一事例。一旦经理人在一个营业部时间太长,其个人行为对营业部的影响就相当直接,营业部经理犯罪也就难以杜绝。一方面是市场越来越萎缩,一方面是经理人的不断犯罪,如何管理营业部已成为券商非常头痛的问题。 [B]传兴安证券因挪用客户资产被海通托管[/B] 有消息称,海通证券日前托管了黑龙江省惟一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兴安证券,这也是在2005年被托管的最后一家问题券商。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海通证券人士透露,兴安证券之所以被托管主要是因其严重违规重组及挪用客户资产。 兴安证券只有3年的历史,它成立于2002年4月,注册资本金7.15亿元人民币,其前身是黑龙江省内三家券商——黑龙江省证券公司、齐齐哈尔市证券有限公司、牡丹江证券公司,和黑龙江省证券登记公司,公司股东主要为黑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等七家企业,其现有的22家营业部和29家证券服务部基本上分布在黑龙江省内。 2003年4月7日,刚刚成立一周年的兴安证券被提起诉讼,原齐齐哈尔证券股东黑龙江寰岛雄鹰实业有限公司,要求兴安证券赔偿因非法侵占齐齐哈尔证券的证券类资产和证券营业部,给该公司造成的损失共计5100万元。 目前该诉讼案的结果尚不得而知,但知情人士透露,兴安证券很可能因此被清查出重组之前经营中的不少问题,这也是该公司最终遭遇被托管命运的重要原因之一。 [B]健桥证券一开始就落入德隆“迷局”?[/B] 据传,健桥证券(下称健桥)极有可能于近期被关闭(此前传闻健桥证券亏损20亿已被列入23家高危券商名单),而从2002年成立时手握8亿重金,到2005年事实上的资不抵债,健桥只用了三年。知情人士认为,健桥一开始就是德隆一个精心设计的局。 2001年,在国家“信证分离”的政策下,陕西省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陕国投)筹划剥离其证券类资产,并在其牵头下成立一家专业证券公司。而最初进入健桥的德隆系两位核心人物——李向春和向宏(李向春是德隆旗下友联管理研究中心的执委,向宏最高位至德隆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得知陕国投筹建健桥的消息后,多方奔走,积极谋求参与组建。 李向春与向宏当时主要的运营平台是其掌控的光彩集团,但光彩集团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实际经济能力。而当时环境下的监管部门也不可能允许民营资本掌控一家证券公司,尤其对于已经被视为“资本市场第一庄”的德隆系列。 那么由谁来入股健桥,才能够既让监管部门和陕西方面接受,又能够达到德隆影响甚至控制的目的呢。当时李向春和向宏在云南发展得颇为得意,其主要合作伙伴就是在云南影响甚大的大型国企云南云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改名为南方电网云南分公司,下称云电)和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云天化)。 于是,云电、云天化作为发起人各出资现金2.1亿元入股健桥,使健桥的注册资本达到10.5亿元,其中,陕国投占23.962%的股份,云电和云天化分别持股20%,其它的几个股东中,云南九星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持股9.524%,光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4.762%。 而云南九星为李向春成立并控制的公司,光华投资为向宏成立并控制的公司,两者所持股份相加占总股本比例达14.286%,加上与李和向关系密切的云电、云天化,至少54%的股权是李向春和向宏能影响甚至控制的。 2002年7月1日健桥正式获批成立,开始时经营还比较正常。但2002年9月,光彩集团以象征性利率从健桥借走了4000万,为期一个月,但至今未归还,随后李向春控制的上海同盟投资公司陆续以同样方式借走近3亿元。从此,健桥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在德隆系股票崩盘初期,健桥曾动用大量资金为其接盘)。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1-11 13:39
北方信托董事长出事“有传统”? 北方信托第一任董事长梁建三隐退后悄然不知去向,第二任董事长戚文福更在01年因为贪污受贿被判刑14年,身陷囹圄。霍津义正是在北方信托风雨飘摇之际临危受命。如今,拥有北方信托绝对话语权4年的霍津义也倒在经济问题上。
据了解,梁建三担任北方信托董事长期间从运作的多个项目得到好处,在第二任董事长戚文福上任后不久就带着巨款到了国外。
戚87年进入北方信托,一直参与了北方信托前身北方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的筹建以及运作,成为梁之助手,梁后期甚至将经营权给他。01年8月,戚被双规后查出,其贪污受贿金额特别巨大,最终获刑14年。后来,戚文福一直是开发区纪工委反腐倡廉的反面教材。
戚落马后,霍氏接任其职。据称,霍津义在北方信托堪称教父级人物,没人敢反对他的意见。一名公司内部人说,北方信托表面看上去机制完善,实际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在具体的运作中排除霍津义以及戚文福的权威。
深交所一名金融机构研究博士提出,信托机构的不透明运作状似一个黑匣子,在这里面,无论是资金的调拨还是壳公司的成立,大量的账外经营给管理者提供了违法的通道,霍津义不会是最后一个落马者。
霍津义10亿元豪赌云大科技终套牢了自己 有关资料显示,霍津义主政北方信托期间,大量参与二级市场炒作,如今亏损巨大,其中对云大科技更是投入10亿元资金豪赌,其中玄机重重。
一份北方信托04年5月二级市场炒作明细显示,它大量介入了云大科技、襄阳轴承(000678)、吉林化工(000618)等40只A、B股股票,还介入了CEC国际、泰达生物、粤海投资、魏桥纺织等4只港股,以及98石油债等7只债券。
尤其是在云大科技的炒作上,北方信托利用关联公司、自然人A账户,在14元左右建仓。在04年9月为了通过控制云大科技管理层,达到操纵股价的目的,北方信托再次大量吃进云大科技的流通筹码,巨额浮亏,如今深度套牢。
“这完全是霍陶二人的责任。”知情人士说,早在01年之前,北方信托就违规接盘了天津一大户的云大科技股票。“当时违规接盘的操作者已经绳之以法。”知情人士怀疑,霍津义后来不断介入云大科技,自甘套牢,与大户关系密切。
比如,04年8月26日成立的深圳新旺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6天之内,一口气买进1693万股云大科技,至少掏出7000万元现金。而这个新旺投资的3名自然人股东,曾是北方信托的员工。
“短短6天,一个注册资本500万元的公司的7000万元现金从何而来?”新旺投资的离奇表演在北方信托内部引起轩然大波。
更令人不安的是,04年7月后,北方信托股东、大安房地产的关联公司大安投资突然以持有1702股流通股成为云大科技第一大流通股东。大安投资法人代表是大安房地产掌门人王维正。王在天津大名鼎鼎,04年3月,北方信托推出一年期的“贷款资金信托计划”,其用途正是向王氏旗下之大安电动车有限公司等3公司发放流动性贷款。
“霍津义进入北方信托后,大安房地产才成为北方信托的股东,而之前,北方信托向大安发放过与参股数额相近的贷款。”知情人士透露。
大安房地产进来之后,北方信托就将北方高尔夫练习场的全部土地卖给大安,用作地产开发。不久,大安提出从北方信托退股,在尚未找到股权受让者的条件下,大安房地产由北方信托垫付退出。
连退股款都要垫付,为什么大安投资还要大量买入云大科技?当时北方信托内部人曾向霍陶二人发难,大安进入北方信托就拿到地,难道帮忙锁仓云大科技是回报?
一封举报信显示:大安投资极可能是北方信托以大安名义设立的壳公司。若此为事实,则大安投资完全可以将筹码倒手给北方信托的任何一家关联公司,这部分资金也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流入个人腰包。
“北方信托及系列关联企业已在云大科技投入近10亿元,后者如今濒临退市,股价在1元多,北方信托基本亏光。”举报者说,只要霍津义将壳公司的股票倒手给北方信托,这些亏损最终将由北方信托承担,壳公司却依然可大手套现。
举报者还说,霍陶二人甚至勾结监管部门官员,利用壳公司炒作多只股票,甚至明目张胆利用集合资金信托的钱炒作股票。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1-12 10:56
郭良勤及“亲友团”淘空健桥证券 2003年4月,郭良勤由德隆旗下金新信托总经理助理调任健桥证券副总裁,分管资产管理、自营,这被认为是德隆直接控制健桥的标志。郭良勤在健桥证券最初只分管资产管理等业务部门,但不久,郭就成功将自营纳入其分管范围,迅速成立并分管专事融资的债券业务部,其带来的人员也被分派到这些部门的关键岗位。 郭良勤的一位同学主持自营业务工作,另一名同学出任债券部总经理,一位老乡兼朋友主持资产管理部工作。至此,郭实际上已完全掌握了资产管理、自营、债券业务部等关键业务部门,拥有从融资到投资、资金转移完整的资金链条。 郭分管自营后即牢牢把握该部门,该部门资金大多被购入国债,并由资管方面通过回购获得资金后转移到德隆。至此,健桥证券资产委托管理和自营业务完全沦为德隆的操作工具。据称,德隆累计从健桥证券卷走了不下10亿资金。 2003年底,德隆股票托盘压力加剧,股票买入指令增多,郭干脆指示两部门操作人员直接听命德隆人士的指令。全力买入德隆相关股票。到2004年初,健桥证券持有湘火炬436万股,持有新疆屯河482万股,均为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仅此两家计算,健桥就动用了近1.5亿元左右巨资。止损后,健桥2003年底投资德隆系股票所造成的实际损失仍远在1亿元以上。 郭良勤近20亿融资“下马威”遭抵制 郭良勤一到任即向各部门、各营业部施压下达了近20亿的融资任务,郭不断电话甚至现场督促,但效果并不理想。 一方面市场状况较差,另一方面郭的德隆背景日益明显,而健桥证券营业部管理人员基本从陕国投分离而来,不愿将自身资源投入而招致麻烦。 当时融资更大程度上依靠郭及其带领人员的强力出击。据说,由于郭比较有效的融资营销策略、灵活的融资手段和财务手法迎合了一部分对利益过于重视而对风险忽略的资金的需要。在市场艰难的环境下,融资成效仍显得不错,尤其在安徽、上海和深圳地区。 由于郭掌握着完整的资金链条,又掌握着健桥证券的合同专用章,其所签合同并不告知相关部门和健桥证券其它管理层人员。事实上,在其任职期间,以健桥证券名义,签了多少合同,融了多少资金,转移了多少资金,只有郭本人才清楚。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1-12 10:56
托管清算组已入驻兴安证券 12月30日,一行七八人来到位于陆家嘴上海信息大厦38层的兴安证券上海业务部,他们是上海证监局、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和海通证券经纪业务部人士,宣布由于严重违规经营,公司的经纪业务被海通证券托管。 贴在位于兴安证券上海业务部墙上的,一份上海证监局的公告显示,兴安证券由于严重违规经营,由海通证券代为托管其经纪业务——营业部及其证券服务部。 据海通证券人士介绍,托管兴安证券营业部主要是证监会的安排,目前已经收到证监会正式的托管批复。公司已经做好了托管兴安证券的一切准备,并且派人入驻了营业部。与此同时,由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组成的清算组也已经入驻兴安。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1-13 11:22
证监会两司局级官员入主新银河证券 据报道,由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和中央汇金公司共同组成的检查组,已经完成了对原银河证券的清产核资,相关审计报告已报送给相关部门。而随着清产核资工作的完成,中国证监会已经批准了新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银河证券)筹建。 与此同时,新银河证券的高管人选也已经明朗:中国证监会稽查二局局长李鸣将出任新银河证券的董事长,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肖时庆将出任新银河证券的总裁。而一直被业内认定为新银河证券董事长人选的朱利则没有进入新银河证券,只担任银河金融控股的董事长一职。 据悉,此次被任命的李鸣和肖时庆都在证监会任职多年,分别官至司局级和副司局级,在券商监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李鸣历任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稽查二局局长和稽核一局局长,肖时庆曾任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会计部副主任、东方证券董事长兼总裁),二人的入主,表明管理层将对新银河证券的运营进行严格监控,确保此次注资不会“打水漂”。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2000年9月发布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守则》第十三条规定,“工作人员调出或者离开证监会的,在十二个月内不得在被监管单位任职,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批准的除外”。新银河证券的两位高管都直接来自证监会现任局级干部,应该属于“除外”之列。 而新银河证券注册资本共60亿元,股东有五家,其中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出资59.93亿元(银河金融控股公司注册资本70亿元,其中55亿元来自中央汇金公司,15亿元来自财政部),而重庆市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四家合计出资700万元,从中不难看出,除了银河金融控股以外,其他股东只是为了满足股份公司必须有五家发起人股东的设立条件而参与的。 汇金与银河妥协的结果? 银河证券内部人士表示,朱利今后将不再管新银河证券的事情了,只管资产管理公司。据悉,这样一种安排是折衷的方案,此前传闻,由于高管任命汇金和银河没有达成一致,汇金注资的55亿元资金一直到账却无法使用。 知情人士透露,在银河证券的重组上,双方最后都作出了让步,新银河证券董事长和总裁既不从原来的银河证券中选择,也不按照汇金的方式招聘,而是由证监会选派能力较强者担任。于是,李鸣和肖时庆被委以重任。 在人事安排上,按照汇金的设想,未来的新银河证券总裁将从市场上进行招聘,汇金将派出董事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对公司的经营进行监督。汇金希望的模式是:目前银河证券总裁朱利担任银河控股的董事长,而新银河证券董事长由汇金另行委派。但随后传出的消息却是,朱利将担任控股公司董事长及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虽然汇金方面一直强调,注资券商并不是简单的“给钱”,而是要“花钱买机制”,但汇金公司副董事长汪建熙也曾指出,作为出资人,汇金希望能够对投资对象的高管人员有任免权,但目前还做不到,汇金现在能做到的,是派出董事参与到这些公司的审计委员会。 至此,银河证券重组最关键的环节已经落实,今后银河证券的架构是,朱利任董事长的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股东,控股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银河保险经纪有限公司、银河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和银河投资有限公司。 银河证券管理层“集体换班” 消息人士指出,朱利是中国证券市场的“老人”,早在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之时,就担任中国证监会秘书长,之后还担任过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等职务,在证券业可谓资深人士,此次“升任”银河金融控股董事长,而丧失新银河证券实权,也表明管理层对其自2000年8月银河证券成立以来的工作不甚满意(传闻银河证券亏损已达上百亿)。 此外,银河证券内部人士表示,原银河证券的其他高管也将会发生变化,原副总裁汤世生已经离开银河证券到宏源证券任职;副总裁李锡奎、李俊庆和纪委书记谢军由于已近退休年龄或身体原因,可能不再在新银河证券中任职;副总裁刘澎湃担任银河基金公司董事长。 汇金看中的是肖时庆东方证券经历 知情人士透露,任命肖时庆为新银河证券总裁,是因为参与银河证券重组的各方看中了,肖时庆曾在东方证券任职的经历,肖时庆懂证券公司的业务,而且也曾取得过不错的成绩。 2001年3月,肖时庆至东方证券任党委副书记,2002年4月,肖时庆正式担任东方证券的董事长,兼总裁和党委书记。肖在东方证券展现出了不错的能力,东方证券2003年营业收入3.07亿,资产质量在业内可以排到前5位,证监会将东方证券列为分类监管A类券商的重点考察目标。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一家中等券商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肖的努力。 2002年肖对外宣称,“公司争取在2至3年内实现股票发行上市。我个人认为,东方证券发行上市的机率很高。东方证券要从中等券商中脱颍而出,一跃进入大券商的行列”,但这个目标并没有达到。再加上肖坚决反对上海国资将东方证券的股份转让给国泰君安的计划,2004年7月,肖时庆重回证监会,担任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1-13 11:25
健桥证券或创未挪用保证金被托管先例 据知情人士透露,留给健桥证券(下称健桥)的时间不多了,一旦被托管,健桥将创造一个不曾挪用保证金、不存在未兑付个人委托理财业务问题却被托管的先例,这或许也是管理层的一种监管新思路。 健桥证券债权债务相抵为-2亿,而健桥自身所有的资产包括营业部、房产等相加大约为2亿,两相抵扣,健桥的资产为零。但在股东博弈的大背景下,健桥各项业务基本停滞,看不出向好的方向转化的迹象,所有业务全面亏损且呈加大趋势。粗略估计,2005年亏损额应在7000万以上,而从现状分析,未来健桥年亏损额很可能持续保持在5000万以上。 从前途上来说,健桥只剩下重组一条路,目的只有一个,通过注资达到中国证监会对规范券商的基本财务指标,从而获得继续生存的资格。但重组的道路十分坎坷。 首先,陕西与云南股东之间似乎已经完全丧失了基本的信任与支持。而要重组健桥,至少需要注资5亿元以上,对于经济并不发达的陕西、云南两省,似乎都不大可能单独掏出如此巨额资金。债权客户削债同样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山。 其次,输血也未必能救活健桥。像健桥这种监管机关重点关注的“问题券商”,一般存在复杂的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规范化运作和法人治理。这些问题不解决,单纯注资未必有效,甚至可能是搬石头再砸一次脚。 健桥董事会“逼退”沈国兴、郭良勤 2002年健桥证券组建时,曾任四通集团公司副总裁、执行总裁、联合证券副董事长的沈国兴应邀出任总裁。健桥证券成立不久,沈国兴就向外部拆借了几笔资金,拆借给张扬和董理2.5亿及1.5亿元,同时还为李向春及向宏拆借了4000多万元。 2004年4月17日,健桥董事会召开,会上董事刘承运、夏蜀及监事长常学谦言辞激烈,对公司2003年报及资产管理业务以及购买德隆系股票等问题提出强烈质疑,要求经营层做出解释。 在一片质疑声中,2004年6月,健桥证券董事会匆匆免去沈国兴总裁职务,随之由云电方面的代表夏蜀担任总裁,一个月后解除了郭良勤的副总裁职务。 沈国兴之所以能在2002年出任健桥证券第一届总裁,据称是陕国投总裁刘承运的推荐,因刘承运、沈国兴曾同任融通基金的董事,由此结识并互相欣赏。不过,另外一种说法恰恰相反,认为刘承运与沈国兴关系势同水火,只是互有隐衷彼此忌惮才不得不保持一种礼节。 另有人称,健桥成立之初,陕国投和云南方面早有默契,董事长由陕国投推荐,总裁由云南方面推荐,而沈国兴正是由李向春推荐才得以出任健桥证券总裁。 夏蜀为健桥证券讨回“保命钱” 消息人士指出,身为云电总经济师的夏蜀,接替沈国兴出任总裁,更多被视为“救火队长”。2004年5月,陕国投总经理刘承运赴云南,希望云电和云天化方面派出人选,接替沈国兴的职务,时任云电总经济师的夏蜀“临危受命”。 夏蜀走马上任之初,健桥已经危机四伏,当时公司自有资金账户、自有资产均被查封或冻结,债权人纷纷上门讨债。夏蜀上任后采取了一些颇有成效的措施,如控制费用、压缩预算,据称,夏蜀在任期间还与德意志银行、瑞银以及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接洽健桥重组事宜。夏蜀任上另一大贡献,则是对张扬和董理4亿左右债权清收,这些钱日后成为健桥的保命钱。 但在当时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夏蜀亦是回天无力,健桥的亏损难以止血。就在健桥证券经营每况愈下之际,健桥随后又陷入了股东变动的泥沼之中。2004年底,为避免被ST,在政府主导下,陕国投将所持健桥股权转让给陕西高速公路集团(下称陕高速),后者成为健桥第一大股东。 2005年上半年,夏蜀离开云电,调任云南另一省属企业,同时仍兼任健桥证券总裁,同年7月,健桥证券第一届董事会届满,原11名董事更替5人,向宏、李向春不再担任董事,刘承运和沈国兴离开董事会,陕高速派出的一位人士进入董事会。 随着健桥危机的出现,陕西与云南两方面股东的信任被彻底瓦解。随后陕高速向健桥派出党委书记,全面介入公司运营,并主导人事等重要工作,各方面摩擦矛盾逐步升级,公司经营陷入紊乱。2005年8月,夏蜀提出辞职,但由于董事会迟迟未召开,其辞职迄今尚未获得批准。 9月20日,西部证券曾试图接管健桥证券,但此事终无下文。最终在12月,由陕西省纪委、国资委、审计厅、证监局组成的陕西省政府健桥证券工作组,进驻健桥。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1-20 11:47
省政府力保建银重组金信证券? 此前,为了消除金信信托事件对金信证券的负面影响,浙江省证监局曾下令禁止省内其他证券公司去金信证券拉客户。消息人士透露,金信证券虽然被金信信托牵连,浙江省政府层面还是想保住这块资产,最后可能是给予一些处罚,不会将其关闭。 据一位了解建银投资金信托管工作进展的人士称,外界很多人都在传6个月后金信信托就会倒闭,其实不然。到底是破产倒闭还是重组,建银投资还没有确定。可能最后建银投资和金华市政府都会对其先注些资金,盘活盈利后,再偿还各种债务。据了解,到目前为止金信信托的窟窿已经基本摸清,大致为40亿元上下。 金信信托整顿金华市向省政府一日一报 1月11日,金华市一位参与金信停业整顿协调工作的知情人士透露,现在整顿(指金信信托停业整顿事件)的全过程,金华市政府必须向省政府和上级领导一日一报。到目前为止,汇报的主要内容是:金信信托到目前为止不存在个人问题,是经营不善造成巨大亏损。 据金信信托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元旦之后接连几天,一些持有由金信证券营业部代售的,金信信托产品的投资者相继到该券商绍兴、泰州和温州的几家营业部“讨说法”。据了解,目前此类事件已经基本平息,金华市政府公告称,金信停业整顿的组织协调工作由其负责,对个人合法信托权益保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予以支付。一位金信证券的内部人士透露,解决的初步意向是,偿还投资者本金的90%。 据了解,金信证券的相关领导对“讨说法”的投资者做了许多解释工作。据悉,这些领导非常明确地表示,公司股东之一金信信托停业整顿不影响证券营业部的正常经营活动。金信信托的事情同金信证券无关。 浙江省:不能再让金华市财政白白投入了 据透露,金信信托的掌门人葛政,是被金华市纪委带走的。同时被带走的还有金信的其他三人(包括葛政的特别助理,朱姓和方姓两位高层管理人员),由于不是党员,还有一位金信高管直接由警方带走。另据记者从金华市了解到的情况,截至1月11日为止,“金信系”中已有10多人被带走协助调查。金信信托的掌门人葛政可能已被“双规”,有关问题尚待定性。 据葛政身边的人回忆,2005年12月30日葛被带走之前,还曾非常自信地说,金信信托新的重组方案都已经妥当,关系也已理顺——将由金华市政府进行财政救助,浙江省和金华市政府各出资10亿元,填补金信的漏洞。 据悉,葛政在金华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1995年下海经商之前曾担任金华市人民银行检查处处长。此后,又在2005年被选为金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因此,“让金华市来拯救葛政是没有问题的,金华市政府还一直协助葛政就救助方案同银监会协调。”一位浙江省金融界人士透露,“但最后浙江省政府没有同意其方案,主要是认为金信信托已经是个资金无底洞,不能再让金华市财政白白投入了。”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1-20 11:48
五券商分食广证遭证监会通报批评 广东证券突然死亡时留下的庞大“遗产”令不少券商垂涎三尺。据称,在五家券商托管广证期间,市场曾一度揣测这五家券商将分食广证,而其他未能参与托管的券商则寄希望于清算结束后的资产拍卖。更有甚者,则采取到现场或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引诱广证的客户转走资金和证券,如广证深圳福华一路营业部高峰时客户资产高达12亿元,如今只剩下3亿元了。这些行为遭到了广东证监局的通报批评。 据了解,广证05年半年报显示,总负债达52.7亿元,净资产是负19.2亿元。但有消息称,接管之时广证自有资产加上客户保证金仍高达180亿元。而广证向来以经纪业务见长,在除广州、深圳外的广东省诸多地市,由于缺少竞争对手,广证极少对佣金打折,利润非常丰厚,2004年仅顺德一地就为广证贡献了3000万元的利润。 另外,广证业协会在广证被托管后称,广证托管清算后,其现有证券营业部依旧会正常经营,不会被四分五裂,广证经纪业务将被有雄厚实力的机构接管,成立新的证券公司,证券经纪业务将会进一步发展壮大。而争夺广证曾经最为激烈的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也在不同场合承认,拿下广证已是希望渺茫。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无论哪家券商,如果能够单独拿下广证,都将打破现有的竞争格局。或许是出于平衡的考虑,证监会并不希望由哪家券商单独收购广证”。但广证优异的经纪业务才是保护基金相中它的重要原因。保护基金副董事长芮跃华也表示,保护基金也需要在资本市场的平台进行保值增值,做大做强。而能够贡献巨大现金流的广证无疑成为一个较好的选择,另外,拥有71家营业网点的广证,还可以成为保护基金对其他高危券商的风险处置平台。 牛冠兴未否认将出掌广东证券 2005年11月4日,证监会决定委托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对广东证券(下称广证)实施托管清算。随后,保护基金便委托中审会计师事务所组成托管清算组对其进行清算。保护基金在托管广证时邀请了目前不在任何证券公司供职的牛冠兴出任托管组组长。 据了解,此前身为招商证券总裁的牛冠兴,自004年1月起出任南方证券清算组组长,被业界人士戏称为“救火队长”。牛冠兴证实了广证不会四分五裂的说法,但在谈及保护基金将在广证基础上组建一家新的证券公司时,他表示这需要证监会、财政部、央行等三家部委在春节前后拍板决定,未来可能还存在一定变数。而对于业界流传的他将出掌广证一事,牛不愿意多谈。 此外,保护基金一直苦于人手不足,而由于广证营业网点多达71家,中审借用了20个不同单位、部门的专业人员开展工作,除会计师外,还包括长江、光大、太平洋等五家券商经纪部门的人员。据称,这些被借用参与托管清算的专业人员一旦托管清算结束,将仍回原单位工作。有太平洋证券内部人士也证实,公司除个别人员仍留在托管组帮忙外,其余工作人员已于年前回到公司。光大证券表示,当时被叫去帮忙主要是维护广证客户证券交易正常进行,现在任务已经完成,工作人员都已在元旦前回到公司。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1-20 11:49
[B]河北证券求助投资者保护基金遭拒?[/B] 1月13日,广发证券受中国证监会委托前往河北托管河北证券,河北证券也因此成为2006年首家被托管的问题券商。而知情人士透露,这是河北证券大股东和地方政府不施援手的必然结果。 该人士表示,2005年底,万般无奈的河北证券甚至想到了求助于投资者保护基金托管,而证监会风险处也确实列出了一份希望保护基金托管的高危券商名单,河北证券位列其中,但保护基金最后没有接受该请求。最终,河北证券等来的是广发证券的托管。 据悉,其中的关键在于河北证券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无论是大股东还是地方政府都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河北证券只能奋力自救,2004年底,公司甚至卖出了中融基金的股权用以补偿拖欠的保证金。 据了解,仅仅5.3亿元注册资本的河北证券却有38家股东,其中出资额在1000万以下的就有22家,股权之分散令人咂舌。或许意识到了资本金的不足,在2000年增资后,公司董事长武铁锁曾放言:到2003年,公司的资本金要达到20亿-30亿元。但几年过去了,公司的注册资本并没增加,不仅如此,公司原有的大股东唐钢集团、华北制药等更是转让股权而去。 [B]齐鲁证券或对天同“蛇吞象”[/B] 今年1月初,齐鲁证券(下称齐鲁)取得了规范类券商资格,另据悉,与天同证券(下称天同)的联合重组也即将进入收官阶段。天同人士表示,天同近60亿元的委托理财窟窿,很难单纯依靠正常的经营来弥补,山东去年需要股改的企业有78家,但当时天同投行的15个保荐人都走光了,错过了股改的保荐资格,失去了一个很好的盈利增长点。 而齐鲁证券原来只是一家经纪类券商,没有投行业务,现在两家整合到一起,相互联合避免都被外面的券商兼并。虽然名不见经传的齐鲁兼并名列全国十大综合类券商的天同,这一“蛇吞象”之举曾一度为市场所怀疑,但现实的政策环境,让天同不得不做如此选择。 因为监管层表示,06年10月31日前仍没有达标的证券公司将面临被关闭的风险。另有消息称,如果到6月份一些券商这两类标准都达不到,就可能被创新类和规范类券商重组和并购。 另外,有业内人士建议,面对即将开始的越加频繁的市场整合,小券商可以采取联合的手段,通过券商之间的联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抗击风险。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1-23 10:41
葛政突然变卦把朝华系逼入绝境 据了解,2003年4月,西昌锌业协议收购33500万股华西证券的股权,成本在3.5亿元以上。但是西昌锌业当时只付了几百万元的定金,到2003年8月5日,西昌锌业通过朝华集团与四川立信担保,分两笔4500万元与4000万元,向金信信托借款,用于流动资金的补充。说明当初收购华西证券股权的资金压根就是西昌锌业在朝华系内部捣腾的资金,金信信托的贷款资金用于弥补当时朝华系内部挪用的缺口。 2004年11月30日,张良宾控制的四川立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四川立应”)通过西昌电力担保,向金信信托进行自营贷款,贷款额高达1.2亿元。四川立应的贷款用于作什么,这笔资金的流向在朝华系一直说不清楚。有知情人士怀疑,这笔1.2亿元贷款可能流向当初挪用的朝华集团,用于填补坐庄窟窿。 就在朝华系忙于为坐庄补窟窿的时候,伊利股份爆发了罕见的高管层集体被捕事件,内蒙古司法机关开始强行调查金信信托,金信信托董事长葛政开始四处公关,最终内蒙古的司法机关暂停了对金信信托的司法调查。葛政在忙于脱身的同时,加紧了对朝华系的资金催收,并且开始抛售朝华集团股票。葛政的突然变卦让朝华系陷入危机。 朝华集团于2005年1月4日将其持有的西昌电力3712.90万股质押给深圳市商业银行海滨支行,共同为西昌锌业在深圳市商业银行海滨支行为期7个月的9000万元贷款提供担保。西昌锌业的9000万元贷款用于还账,事情很快就暴露出来。西昌电力的银行账户被银行冻结,交易所强行要求西昌电力披露债务问题。 知情人士怀疑,朝华系挪用华西证券资金远不止9000万元,甚至包括东方锅炉的盈利资金朝华系都没有放过。就在深圳商业银行逼债西昌电力后,各银行也开始向朝华系追债。 跟庄机构坏了金信系坐庄好事 朝华集团是金信信托最后炒作的一只股票,当时主要以金信信托旗下的金信置业等公司出面炒作。知情人士透露,是北京的两家跟庄机构打乱了金信原来的炒作计划,金信系坐庄最终功亏一篑。当初朝华系通过华西证券曲线提供炒作资金,背后的操盘手就是金信信托。 2003年年底,华西证券在疯狂炒高重仓股东方锅炉后,让金信证券等金信系公司高位接盘。从2003年11月20日开始,金信系每天炒作朝华集团的资金都在2000万元以上,最高达到2.6亿元,直到2004年3月4日朝华集团股价最高9.38元价位的时候,金信系连同朝华系的总投入已经超过5亿元。据透露,朝华集团公司联手世界游戏巨头世嘉,进军数字电视领域等市场新概念,都是为了股票的炒作。 2004年中期,金信信托动用了部分信托资金来炒作朝华集团,在伊利股份独董事件后,其资金开始受到银监局的关注,金信信托不得不暂停朝华集团的炒作。其坐庄朝华集团就此走向尾声。 证监会4个月也没查出所以然 据悉,目前证监会、银监会、经侦等有关部门正在全面调查朝华系的资金流向,朝华系包括银行贷款在内的17亿元资金绝大部分流向不明,连基本的文件都没有。 一名朝华集团内部人士感叹,朝华系资金复杂程度让监管者很头疼。证监会的人对朝华集团的一笔资金就查了4个月,现在都没有查出个所以然。原朝华系掌门人张良宾现在留任董事会担任副董事长不能走人,是因为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他对自己编织的“理还乱”的资金网也已经束手无策。 据悉,由于存在大量的贪污受贿等问题,朝华系的案件远比外界想象的复杂,大批司法人员已经介入其中,张良宾出路难料。到真相大白的时候,还将影响一批人的命运。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2-10 12:12
大鹏“趟出”券商破产模式新路
大鹏的破产,经历了“证监会责令关闭--行政清算--司法破产清算”的过程,这对于中国证券市场而言,史无前例。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大鹏证券能够进入破产程序,证监会、清算组、托管机构、最高人民法院、法学界的权威集体出动,为的就是在毫无法律条款支撑的情况下,让大鹏证券顺利“死亡”。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它开启的将是中国券商破产模式的新路。
据悉,大鹏证券除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破产外,深圳中院试图在大鹏证券破产这一程序上再次探索一条新路。据了解,本次的破产清算组由三家律师事务所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组成,这种破产清算的做法充分借鉴了香港的清盘人制度的做法。
大鹏行政清算组组长庄穆在宣判现场指出:深圳中院受理大鹏破产案,是券商综合治理的一个历史性突破,大鹏的破产将可能为其他被责令关闭的券商处置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接近证监会的知情人士透露,大鹏的破产程序可能成为其他被关闭券商的样板。
清算组一开始并没想让大鹏破产
一位全程参与了大鹏证券清算的人士透露,刚刚开始清算工作时,没有人知道大鹏证券的窟窿到底有多大,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也都没有想过要走破产这条路。
上述清算人士解释,大鹏证券的情况跟南方证券不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南方证券可以由建银来重组,而大鹏只能破产,首先,大鹏不是一个特别大的券商,而且从成立之初大鹏就带有明显的民营色彩,而且大鹏证券的问题很多,没有一家券商有如此大的实力能够全盘接下大鹏。
该人士补充,大家都想只要优质资产,没有人愿意要包袱,并且,大鹏证券的股权结构十分分散,没有一个大股东能够挺身而出。另外,从实际状况上说,券商再贷款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财政的资金不能全部用来解救问题券商。
大鹏破产的主动权一直在高院手中
从2005年9月份开始,证监会、清算组、最高人民法院、法学界的权威们频频在深圳聚集,探讨大鹏证券破产的最后方案。
主动权一直把握在高院的手中。作为惟一有权利判定大鹏证券破产的司法机关,高院最终在法律规定之上特事特办,与证监会及清算组达成了一致。大鹏证券要进入破产程序,除了一般性公司破产所需要具备的“资不抵债”条件之外,还要满足多项特殊条件:一是需要清算组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申请并获得批准;二是需要对证券类资产处置完毕,平稳转移经纪业务客户;三是纳入《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意见》应当收购的债权方面,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缺口已足额弥补,个人债权已移送相关地方政府甄别确认,具体的收购政策已经明确,下一步的收购方案、收购资金等已经落实,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了明确预案;四是职工须妥善安置;五是在整个行政处置期间,没有对债权人进行个别清偿;六是公安机关专案冻结的资产已全部解冻,所有账簿已清理完毕,随时可移交法院。
证监会的态度格外明确,在几次沟通会后,10月13日即签发了《关于同意大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依法申请破产的函》;经纪类业务早在6月份就已整体转让给长江证券了,职工安置也已基本完毕,因此,剩余的基本上只是较为繁琐的工作。到去年11月份,后续的各项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清算组及相关中介机构开始准备报送材料。
尽管破产的最终裁定早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但是中院做出裁定的速度还是让人颇为意外。2006年1月23日深圳中院开始接收破产申请的材料申报,24日,深圳中院即做出了同意破产的裁定。
徐卫国的“大鹏帝国”
不能否认的是,大鹏证券在成立之初的前些年,确实受到了业界的瞩目。而无论大鹏的盛与衰,其掌门人徐卫国都从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93年7月,大鹏证券获准筹建,注册资金1亿元。之所以说大鹏证券是具有民营色彩的证券公司,是因为其两名大股东——深圳兆富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金策实业有限公司均为民营企业,并且徐卫国本人是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如此一来,年仅29岁的徐卫国应该是大鹏证券绝对的实际控制人。但他筹建大鹏证券的资金来源,至今仍然没有人能完全弄明白。
随着证券市场的繁荣,大鹏证券的发展也随之蒸蒸日上。2000年5月,大鹏证券增资扩股至15亿元,众多上市公司都成了大鹏证券的股东。尽管股权结构分散了,但实际的控制权仍然牢牢掌控在徐卫国手中。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大鹏证券的“死亡”,完全是徐卫国一手造成的,都是他打造大鹏金融控股帝国未遂而带来的后遗症。
2000年完成增资扩股后,徐卫国随即推出了控股公司计划。通过设立大鹏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股权转让运作,大鹏控股成为了大鹏证券最大股东,随后又设立了涉及若干行业的子公司。但事实上,大鹏证券始终都是这个帝国的核心,这些公司成为大鹏证券变相获取银行贷款的渠道。而在大鹏证券出事之后,众多相关公司纷纷撇清关系,大鹏证券因此要处理的诉讼多达上百件。
一方面打造大鹏金融控股帝国资金链,一方面徐卫国却也在玩着坐庄的游戏。大鹏证券坐庄的一只著名的股票是龙腾科技(现已更名五矿发展),从1999年开始,大鹏证券一度动用11亿元自营资金和11亿元委托理财资金,共22亿元资金重仓持有龙腾科技,最高持股比例达到流通盘的90%,而该股曾为大鹏证券带来了8亿多元的浮动盈利。与此同时,他们相互之间还有更为复杂的委托理财协议。除此之外,国投资源、广电网络等也是大鹏证券重仓的著名股票。
据了解,大鹏证券投资规模最大时超过近60亿元,坐庄亏损是大鹏证券巨亏中最大的一部分,到被接管时,股票市值损失超过20亿元。2005年8月12日,在大鹏证券行政清算即将结束之际,借口患有精神疾病的徐卫国及其下属共12人,被深圳警方刑事拘留。业界猜测罪名可能是涉嫌操纵股票、侵占公款、抽逃资金等。但截至目前,尚未有徐卫国被正式起诉的消息。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2-10 12:14
传大通证券巨亏将被大连市行政接管 因巨额亏损,成立五年的大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通)将被大连市政府接管。据《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1月中旬,大连市政府委托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已经完成了对大通的全面审计,待春节过完,市政府将组建工作小组进驻,详查资产窟窿,视资产状况决定大通前途。 大连政府力保仍需国家政策支持 大连市政府人士表示,政府将尽力保住大通证券。大通作为大连惟一的券商,如被关闭将影响大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的规划。至于重组方式,市政府倾向于引进新股东增资,但在具体资产窟窿未明确之前,一切都无从谈起。 但该人士坦言,除非政府在重组过程中给予更优惠的政策,否则在券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很难奢谈引资成功。而地方政府主导重组在2005年券业大重组中并不多见,宁波政府重组天一证券至今仍未有成功消息传出。 大通证券严重资不抵债 此前中国货币网上披露的2005年年报财务数据显示,2005年大通营业利润为-1.33亿元,累计未分配利润高达-11.11亿元,接近其注册资本11.88亿元。报表显示,2005年年末,大通证券账上现金3.8万元,自有银行存款1093万元,流动资产12亿元,流动负债达13亿元。 资料显示,大通共有20家营业部,2005年12月总成交金额深市9.5亿元排名77位,沪市22亿元排名72位,经纪业务处于中等水平。承销业务2002年才开始经营,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竞争力有限,有吸引力的资产主要就是汇通基金管理公司的筹建牌照。 大通2005年间大量变现资产,目的只有一个——还钱。2004年年底自营证券中约4.2亿元国债,至2005年年底全部清仓;4792万股票也抛售一空;长期投资由2005年初的5.8亿元,降到年底的5500万元;基金公司筹建牌照是大通的“压箱货”,但据传现在也在抛售。 虽然处理了10亿资产,大通的总负债也仅仅只是从17亿下降到13亿,而“清仓大甩卖”的直接后果是大通所有者权益大幅下跌,由9.1亿元下降到889万元,所剩无几,而净资本为-5706万的大通已难以为继。 周正毅不是压垮大通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悉,2001年组建之时,入股大通的“农凯系”周正毅、“明天系”肖建华、“青鸟系”许振东,都是资本市场上响当当的角色。就连最小的股东仅出资1000万元的上海中路集团有限公司,也是颇有来头,其控制人陈荣是上海证券市场第一批淘金者。当时,能拉来他们入伙,大通董事长张凯华面子不小。 2003年,周正毅通过旗下农凯投资2.1亿元,以18.77%股份坐上大通单一第一大股东的交椅,炒作徐工科技的事广为流传,而大通也确实在徐工科技上栽了大跟斗,据估算,大通此举共损失7000余万元。 曾经是“明天系”源头的北京北大资源集团,出资1.5亿元持13.41%,与“明天系”关系暧昧的包头浩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持17.88%,为单一第二大股东。此外,“青鸟系”曾经的成员北京北大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9800万元持8.76%。 但大通内部人士表示,周仅仅是在“负重的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却并不是大通垮掉的“元凶”。该人士指出,大通没有历史包袱,问题都是自己搞出来的,不管是原大连财政证券,还是接受大连市信托业证券经营资产,抑或并入大连证券旗下营业部,都没有给大通留下任何包袱。 据悉,大通自营业务和委托理财业务的巨幅亏损,才是造成大通今日困局的直接原因。资料表明,大通自成立之日起自营规模就有3个多亿,并曾经在2004年达到6.1亿元,委托理财规模2003年达高峰期,共计17亿多元。据了解,此两项亏损合计可能超过10亿元。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2-17 11:03
三券商喜获31亿“援助” 据透露,汇金和建银的注资行动再次启动,这次被选中的三个对象分别是西南证券、华安证券和民族证券。 重庆市为西南证券“争回”20亿注资 据悉,此次西南证券的注资方案,可能是由建银投资的11亿股权投资和9亿流动性借款构成,目前该方案已由建银投资递交央行,经央行批复后再上报国务院。 据透露,西南能够获得注资,与重庆市政府的工作是离不开的,而根据协议,建银投资三年后将会退出,重庆市政府则会在本地寻找企业接手这部分股权。 其实早在2003年8月,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就曾经到西南证券调研,此后,西南证券的重组就一直在市政府的关注下进行,并且公司高层也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了调整。 2005年8月20日,重庆市西南证券重组领导小组副组长、原中国证监会重庆监管局副局长蒋辉当选为西南证券新一任董事长,而原董事长张引则调至重庆市国资委工作。同时,原公司总裁孙兵被聘为顾问,新任总裁曾是重庆市某区的副区长。 之后,西南证券的中层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所有的营业部负责人经过下岗后再竞聘上岗,人员的变动很大,不过目前调整已经基本结束。 华安6亿注资“美梦成真” 2005年6月,央行曾公开表示,拟向申银万国、华安证券(下称华安)发放再贷款解决流动性困难,后来央行救助券商的思路有所改变,汇金、建银的注资模式取代了央行的再贷款,而华安作为地方券商出现在了建银投资注资名单中。据了解,华安正在做两手准备。华安的注资重组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因为其与美林的合资谈判并未完全终止,因此华安一方面希望尽快得到建银投资的资金,另一方面也希望在监管政策松动时重启合资事宜。据悉,建银投资将为华安提供6亿元流动性贷款,而不采取股权投资的形式。 汇金5亿资金入股民族证券 据透露,作为中央金融工委主管的大型券商之一,与中国银河证券一样,中国民族证券也将由汇金公司注入5亿股本金,重组之后汇金持有民族证券33%股权。消息显示,民族证券获得注资的方案也已经上报到国务院等待批复。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2-17 11:04
30家券商将被“一周一家”关闭? 据悉,经过两年的大力整肃之后,2006年,监管层对券商的处置力度仍将继续,业内人士称,到2006年10月前,监管层还将以“一周一家”的速度关停约30家券商。 日前有消息称,证监会机构部某官员表示,他的案头已摆满问题券商卷宗,新一轮券商的重组和整改工作即将拉开,其推进速度和力度,可能大大超乎市场人士的预计。 在1月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已经指出,今年内基本完成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另外,在条件成熟时,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有望向规范类券商推广(统计显示,2005年11家创新试点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规模达145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券商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据透露,券商综合治理工作还将有一些配套的措施出台,包括成立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专题工作小组、设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鼓励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方面对风险证券公司实施重组、进一步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解决证券公司的流动性问题,支持优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全力维护证券公司正常经营秩序和社会稳定等等。 业内人士认为,在证监会的大力推动下,以中央汇金公司、建银投资为平台的央行拯救模式仍将继续。而除了整肃行业问题之外,监管层将同时对优质券商进行扶持,“好孩子”们将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2-17 11:06
传新疆证券亏损近10亿被宏源证券托管 据透露,上市公司宏源证券(下称宏源)日前已经托管了名不见经传的西域券商——新疆证券。《财经时报》援引证监会机构部官员讲话称,新疆证券的重组方案很快就会出台。 2005年10月,市场风传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将注资新疆证券,随着媒体曝出新疆证券挪用4亿元客户保证金的消息后,类似的传闻烟消云散。业内人士指出,受托理财业务的巨额亏损,可能是拖累新疆证券,并让其倒下的直接杀手。 至2004年上半年,其受托理财金额高达18.9亿元,同期,新疆证券亏损额为455.5万元。(由于新疆证券已经退出银行间市场,故无法获得更新的数据)以区区5.75亿注册资本金,如何化解近19亿受托理财业务可能引发的亏空,按上证指数最近几年的最大跌幅计算,亏损率保守估计在50%左右。 据知情人士透露,新疆自治区政府拯救新疆证券的工作一直未停止,工作组入驻新疆证券已有一段时间,估计在今年2、3月间完成整改问题不大,其最终结果,可能是被托管。由于新疆证券地处偏远、资源有限、情况复杂、管理成本极高。从收购方或重组方的角度考虑,重组成本过高参与其中可能并不划算。因此,一般券商不会考虑接盘新疆证券,故新疆证券的重组,极有可能是由地方政府主导。 业内人士指出,关于新疆证券的整治,原则上是自治区政府先期施以援手,然后托管、重组,总之,不会破产、关闭,而注册地同在新疆的宏源证券接盘可能性最大。另据宏源内部人士称,此次托管是多方协调的结果,期间颇多周折,但除去一些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会遭受一定损失外,托管后的新疆证券其他业务不会受任何影响。 据了解,新疆证券是一家区域性的证券公司,在新疆本地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该公司1991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金仅3000万元,至2001年4月,其资本金增至5.7470亿元,目前,新疆证券在全国拥有25家营业部。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2-17 11:07
传中信证券将入主华夏基金 据悉,中信证券将受让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下称北京国资)所持有的华夏基金(最有实力的基金公司)35.77%的股份,而在证监会对基金公司股东“一参一控”的持股限制之下,出于不触犯政策底线考虑,中信证券旗下中信基金和华夏基金可能合并成一家新的基金公司,但当事双方都没有就此问题明确表态。 当初,很多券商都想抓住国内首个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上证50ETF的机会,但最后还是让华夏基金拔得头筹,此举足以显示华夏基金的实力,而且华夏收获颇丰,据有关数据,截至2005年7月,华夏基金的上证50ETF规模已突破百亿大关,成绩斐然。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华夏基金将会与中信证券旗下的某个基金公司进行合并,而购买华夏基金股权后,中信集团旗下将有三家基金管理公司,分别是华夏基金、中信证券持股比例达到49%的中信基金和中信信托持股33%的信诚基金。 如果中信证券全部受让北京国资持有华夏基金35.77%的股权,它将与西南证券并列成为华夏基金的第一股东(北京国资和西南证券以35.77%并列公司第一大股东,北京证券和中国科技证券分别持股为25%和3.46%),而这与“一家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控股基金公司不超过一家”的规定相悖。 业内人士指出,有三种方式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第一种方式是通过恰当的股权安排,使中信证券持股比例略低于35.77%,这样中信证券就不是华夏基金的第一大股东;第二种方式就是特赦中信可以控股两家甚至更多家基金公司。 但更多的人士表示,即使管理层能给予中信特赦,以中信集团推行的强势文化特征,中信证券不会选择并行开展两块相互竞争的资产管理业务。由于先收购再整合是中信集团发展的主基调,因此,业内人士认为,中信证券整合基金产业将会延续之前整合券商的模式。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2-28 13:03
传泰达1.5亿购湘财荷银51%股权 据悉,天津泰达控股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泰达控股)将通过旗下天津北方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方信托)以每股3.2-3.3元的价格,接收湘财证券(下称湘财)持有的湘财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湘财荷银)51%的股权。据测算,收购额将达到1.5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这一方案正在等待证监会的最终批复。2005年,陷于亏损泥沼中的湘财被迫开始甩卖湘财荷银的股权,以回笼资金,而2005年2月,湘财荷银公开披露的股权结构为:湘财持有67%;荷兰银行旗下的荷银投资管理(亚洲)有限公司持有33%。 湘财内部人士透露,当时至少有30家机构跟湘财证券接触过,希望能够接手这块不错的资产,这其中包括福建兴业银行。 但事实上,除了价格因素,重组最终的决定权不在湘财。当初湘财与荷兰银行签署了一个排它协议,指明股东方要将股权出让给第三方时,第三方资格必须获得其它股东的同意。也就是说,重组湘财荷银必须先获得荷兰银行的同意。 据透露,荷兰银行最终选择泰达控股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就是泰达控股给出了一个非常有利于荷兰银行的重组方案:北方信托只接手湘财51%的股权,其剩下的16%股权则由外资股东荷兰银行增持,重组后新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为:北方信托51%;荷兰银行49%。 除此之外,泰达控股旗下北方信托曾经拥有良好的基金公司经营经验,也是荷兰银行所看重的(北方信托曾参与发起成立长盛、易方达、长城等三家基金管理公司)。目前,北方信托已从长盛和易方达基金公司退出,只拥有对长城基金公司相对参股的股权。 据悉,在拥有了银行、信托、保险、证券等一整条金融资产链后,泰达控股唯独缺少基金管理公司,如果湘财荷银此次能够顺利加盟,一个以泰达控股为核心的金融控股集团雏形将初步隐现。 泰达控股控制的金融机构有渤海证券、天津北方信托投资公司、泰达担保公司、恒安标准人寿保险公司等。此外,还拥有天津市城市商业银行、长江证券等三四家证券公司的部分股权,加上新开业的渤海保险、渤海银行以及即将加盟的湘财荷银,泰达控股金融梦想已经初步实现。 自2004年开始,泰达控股就致力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来整合其旗下金融资产,完成金融控股的前期准备。2004年7月,其旗下上市公司津滨发展将手中所持金融机构的股权,悉数转让给泰达控股,其中包括长江证券6.5%的股权、渤海证券3.28%的股权、北方信托4.53%的股份,以及恒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3.07%的股份。据悉,此次股权转让标的涉及金额高达3.134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这是泰达控股打造金融控股集团的第一步,把分散在旗下上市公司的各类金融资产进行整合,其目的很明确——适当的时机再成立一个独立的金融控股公司。2005年10月,由泰达控股发起设立的,国内首家公司总部设立在天津的财产保险公司——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业,泰达控股为第一大股东;进入2006年,由泰达控股发起设立的渤海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泰达控股持股25%为第一大股东),而这是自1996年以来获准设立的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中资商业银行。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2-28 13:03
创智科技“窟窿”危及财富证券重组 2月15日,湖南省证券期货工作会议上,徐宪平副省长毫不留情地不点名批评了丁亮(创智科技董事长)——曾经的“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导演的创智科技(下称创智)闹剧。“政府最近收到一个紧急托管报告。这个企业(老总)很少见面,我们也不了解情况,你自己现在搞出了天大的事,就要托管,哪有出了这么大窟窿就丢给政府的道理?即使政府要托管,也要慎重”。 据悉,1月24日,创智科技传出噩耗:公司于2005年底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自查和证券监管部门的检查显示,创智科技及其控股子公司创智软件园有限公司,为大股东创智集团及关联方提供违规担保5.589亿元(占2004年底净资产的66%),其中质押的2.5亿元被银行划扣,可能产生计提,预计2005年度将出现大幅度亏损,亏损金额3亿至3.5亿元。 知情人士透露,丁亮早在去年11月份,就主动向证监局和相关部门汇报了公司的情况,这样一来,既争取了重组的可能,也使自己免除了湖南资本玩家鄢彩宏、刘虹的下场。创智科技向公司所在地长沙市高新区管委会提交的报告称,目前创智科技账上已无现金流,属资不抵债,创智为大股东担保的5.589亿元亦有去无回,请求政府驰援。 目前,由湖南省地方金融证券、湖南证监局以及长沙高新区几方组成的协调班子,正在紧急处理创智科技的重组事宜。为什么创智科技这样一家早在2000年就将公司注册地南迁深圳的企业出事之后,各级相关部门仍然如此关切呢?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创智是长沙软件园的龙头企业,事关重大。第二,创智是微软战略合作伙伴,也是微软与湖南省政府合作的指定中间服务商。第三,创智前途将影响湖南唯一国有控股券商——财富证券——的重组。据悉,财富证券持有创智科技2526万股,占比达10.07%。 正如财富证券某高层指出的:如果创智出现不测,那么按公司3.28元的每股净资产折算,财富证券将损失8285万元,这对于正等待重组解困的财富证券来说,绝对是个坏消息。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3-7 14:22
南证高管即使定罪也可能轻判
有消息证实,原南方证券总裁、董事长刘波,原南方证券总裁郭元先,原南方证券总裁阚治东,被深圳公安机关带走,涉嫌罪名是操纵证券交易价格。但是,大部分人认为,时间已经拖了很久,即使对3人定罪,也可能是轻判。
一位刘波和郭元先的故友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按一般的逮捕程序,是由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刑事拘留,然后向检察机关递交逮捕申请,检察机关认为证据充足的情况下,会执行批捕。如果真的是直接逮捕的话,估计公安、检查机关已经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才直接下了逮捕令。
原南证前后三任总裁简历
刘波:1956年出生。1987年任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系副主任,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后,刘波任上证所副总经理。在“327国债事件”后,刘波继续留任一段时间之后,才出任南方证券总裁。1992年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兼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证券报常务副总编。1998年6月任南方证券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2002年2月任南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3年4月,任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元先:1954年出生。1993年4月加入南方证券有限公司,历任北京代表处副主任、人事部总经理、天津分公司总经理、总裁助理。郭元先自1997年3月至2002年2月任公司副总裁。2002年2月任南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6月解职。
阚治东:1990年起开始任申银证券公司总裁(后和万国证券合并改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直到1997年因使用银行资金操纵股价而被迫离开了申银万国。从1999年起,开始担任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2002年6月21日被任命为南方证券总裁。
南方证券大事记
01年下半年起,股市急转直下,南方证券庄股亏损严重,阚治东在02年6月出任南证总裁。随即便压缩委托理财业务,南方证券开始大举挪用客户保证金偿还委托理财客户的投资本金。
03年10月,南方证券爆发大范围信用危机,委托理财客户纷纷上门索要投资本金和收益,南方证券生死悬于一线。
04年1月2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对南方证券进行行政托管。
05年4月29日,证监会最终作出取消南证证券业务许可、责令关闭的决定,并将其行径正式定性为“挪用巨额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05年9月28日,在原南证基础上重组形成的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在深圳宣布成立,南方证券正式退出市场舞台。
阚治东曾被誉为“资本天才”
一接近阚治东人士证实,阚治东曾被誉为“资本天才”,1990年出任申银证券公司总裁,1997年因使用银行资金操纵股价而被迫离开该公司。1999年起,阚复出,任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2002年6月21日,再被任命为南方证券总裁。06年3月1日,原南方证券总裁阚治东被深圳公安机关逮捕,涉嫌罪名是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曾经的猛人阚治东在南方证券一役折戟之后,或许可以说,中国资本市场猛人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据悉,阚治东是在常居地上海被深圳警方带走的。坊间一度盛传,阚治东在离开南方证券之后,自组了一只私募基金重回二级市场。但该人士表示,他离开南方证券之后,就再也没有碰过股票,还是回去做风险投资了。而《第一财经日报》调查得知,阚治东在离开南方证券之后,辗转北京、上海,最后与他人在深圳成立了东方现代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营风险投资、实业投资业务。
南证死亡并非阚治东一人责任
当01年国内股市步入跌势之时,南方证券仍然大举开展委托理财业务,许诺客户高达10%以上的收益,同时调集巨资炒股。2001年下半年起,股市急转直下,南方证券庄股亏损严重,之前以高息融集的委托理财资金日益成为巨大的包袱。在左右腾挪难以力挽狂澜之时,向有“猛人”之称的阚治东在02年6月出任南证总裁,被外界视为“临危授命”。在阚治东当月接任南方证券总裁的同时,原深圳发展银行行长贺云出任南方证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贺云于1997年之前任深圳发展银行行长,因深发展动用3.11亿元巨资直接炒作公司股票,受到证监会查处,贺云被撤职处分,并被认定为金融证券市场禁入者,禁入期五年;直至02年6月方始期满,当月即复出主持南方证券。
阚上任之初,大张旗鼓压缩委托理财业务。但“压缩”意味着归还客户巨额本息,此种情形下,阚做出的“惊人之举”,即是大举挪用客户保证金偿还委托理财客户的投资本金。至03年10月,南方证券爆发大范围信用危机,委托理财客户纷纷上门索要投资本金和收益,南方证券生死悬于一线。当时,南证客户保证金存款约为80亿元,委托理财规模也约在80亿元。04年1月2日,在举棋不定数月之后,中国证监会宣布即日起对南方证券进行行政托管,同时央行总计向南证发放87亿元再贷款,主要用于客户保证金的支付。事后经南方证券接管小组清查,公司的整个“窟窿”总计超过200亿元。
05年4月29日,证监会最终作出取消南证证券业务许可、责令关闭的决定,并将其行径正式定性为“挪用巨额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南证随即进入行政关闭后的清算阶段。现在看来,南方证券无疑是阚治东资本戎马生涯的滑铁卢。02年,阚治东执掌南方证券的任命书掀起了资本市场的大波,在蛰伏五年之后,阚治东又回到了证券业。但是,后来所发生的事情表明,阚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老阚的风格已经无法拯救南方证券。南方证券的部分员工甚至认为,阚的到来,加速了南方证券的死亡。客观地说,南方证券的“倒”并不是阚一个人的责任,依南方证券的情况,也不是一个阚治东就能力挽狂澜的。但阚豪赌的性格,希望自营定乾坤的思维模式,却在错误的方向上让南方证券越走越远。
阚治东做出这样的选择,和他的经历以及性格有很大关系。其一,阚曾经在资本市场栽过跟头,一直希望能再次在资本市场重新证明自己。深圳市政府让他收拾南方,阚希望能迅速扭转南方的颓势。其二,阚在申银特别是在创新投期间,资本市场为阚带来巨大回报,阚相信,资本市场仍然会给南方证券带来转机。
这是04年1月2日南方证券危机全面爆发并被行政托管以来,原公司最高领导层首次被立案侦查,也是中国近年来被清理整顿的特大型证券公司中,第一次严肃追究公司高管刑事责任的司法行动。在南方证券被托管的两年中,包括原公司自营业务主管孙田志在内的一批中层人物被捕,在业内也曾掀起不小的波澜。然而,因公司出现问题年深日久,“掌门人”多有更迭,“不追究高层人士”似乎已成为一种默契。此次阚等被捕,与中央高层坚持对问题证券公司高管依法问责的指示精神相关。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3-9 20:10
阚治东上任前南证已泥足深陷 1997年,因申万炒作陆家嘴违规,时任申银万国总裁的阚治东承担领导责任被撤职。1999年,深圳市政府力邀他出任创新投总裁。南方证券关闭后,有人指责在贺云和阚治东任期内,任由一些机构抽走资金。但“实际上,基本上是股东单位要求把他们的委托理财资金拿走。作为刚到任的领导班子,自然希望能够和股东搞好关系,获得股东的支持。”因此,当股东单位要求先偿付委托理财资金时,管理层很难拒绝。 阚治东进入南方之后,这家老牌证券公司随即在股市上泥足深陷,也许此前已有端倪初现,但没有人注意到。资料显示,2002年7月,孙田志在南方证券内部会议上,向刚刚履新的贺云、阚治东汇报公司的投资情况时候,南方证券的投资总额为75.02亿元。南方证券计财部也向贺和阚上报了投资数据,总计投资规模是89.54亿元,其中自营是52.95亿元,代客理财的是36.59亿元(包括华德)。 02年10月,证监会派人赴上海、南京全面稽核南方证券的自营、代客理财业务。调查结果显示,截至02年11月30日,南方证券自营、代客理财的合计持仓成本为98.72亿元(不含国债回购),其中对哈飞持仓成本为11.95亿元,已经占到流通股的72.12%,占总股本的28.85%。 03年2月,深圳证管办要求南方证券主管投资的副总裁孙田志向证管办报告南方的投资情况,对哈飞的持仓情况做出解释。 孙田志汇报的数字相当惊人。截至03年1月28日,南方证券自营和代客理财达104.68亿元,其中包括A股99.4亿元,B股5.18亿元,国债0.066亿元。 孙田志在向监管层的解释报告中表示,持仓比例增加,主要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管理体制发生变化,导致统计口径变大。二是不断偿还代客理财,导致公司被动增加持仓规模,三是华德的自营并入南方,导致规模增大。四是实现投资收益成本结转,导致持仓成本增加。五是双哈股票的配股、送股导致持仓比例增加。六是市场持续低迷,以及公司经营目标的双向约束。 一个月后,也就是2004年1月2日,南方证券被行政接管。《21世纪经济报道》获得的一份接管小组的资料显示,当时南方证券的账面资产约208.4亿元,扣除虚计资产及预计减值后,预计可用于偿债的资产约128.1亿元,账面负债(保证金缺口+融资性债务+非融资债务)为236.3亿,净资产-108.2亿元,预计总亏损142.8亿元。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3-14 12:18
“猛人时代”的终 原南方证券“消防队长”阚志东,与原万国证券总经理管金生、原上证所总经理尉文渊并称为“上海滩金融圈三大猛人”。但除了尉文渊因 “3·27”事件,被免去上证所总经理一职外,管金生、阚志东都先后面临牢狱之灾。随着中央对问题券商高管采取“秋后算账”,“猛人时代”已经结束。 1997年,申银万国证券公司由于操纵股价被处罚,阚志东承担领导责任,被罚市场禁入——五年内不得在证券界任职。沉寂两年后,阚志东出任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2002年临危受命出任南方证券总裁。阚志东的再度出山,被当时市场人士认为是监管当局的一着好棋。 沉湎于过去的经验是危险的,阚志东的做法恰恰验证了这一点。冀望从股市中扭转南方证券的阚治东的“双哈”豪赌终究以失败告终,阚志东的坐庄经验不再适应这个市场,“双哈”成为南方证券奔向死亡的最后一个助推器。 一位接近阚志东的人士感慨,“阚志东当时也是无奈之举,他当时向市政府要钱,但市政府没有拿出钱,要填补南方的窟窿,只有将股价做高”。然而,这样的危险动作,可能恰恰为今天的结局埋下伏笔。正如同他当初甘当棋子,出于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让很多大机构从南方证券“夺命狂奔”一样,如今的阚志东可能已经沦为弃子。 在听到阚志东被拘的消息后,某券商高管表示,阚志东被抓代表证券市场第一代三“猛人”,都划上句号且都不得善终,这是又一个值得反思的悲剧。他感慨道,“证券市场,没有‘圣人’”。 公安部局级官员直接布署“抓捕行动” 有消息指出,此次原南方证券三总裁被拘捕系公安部直接介入,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一位局级领导带队,在深圳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局人员的陪同下,与深圳证监局局长张云东及一位副局长举行了会商,旋即,阚、刘、郭三人被捕。另据消息人士透露,仅仅在两周之前,形势并没有对阚志东不利,但是到了上周,形势急转直下。 据称,阚志东进入南方证券之后,有两件事情难逃干系。首先是经其批准挪用客户保证金规模在40亿-100亿之间,第二则是在其主政期间,“有很多大机构从南方出逃了”,这些机构套现了大量资金,南方证券元气大伤。 上述人士认为,南方证券被挪用的近70亿保证金的去向,可能将直接决定阚志东的命运。而刘波和郭元先的被拘,亦可能出于同样的原因。有人总结说,命运和阚志东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本来是被指派去拯救南方证券这艘即将沉没的巨轮的,现在看来,他要陪着这艘船一块沉了。只是在阚志东之后,中国可能将再无“消防队长”这一称谓。 这次阚志东案,为什么是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介入?分析人士指出,这可能与公安部门从“哈飞”案中得到了线索有关。3月4日,媒体报道称,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要结合证券期货行业的实际,重点治理证券发行、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和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等业务中存在的不正当交易行为和商业贿赂。这似乎是一个微妙的时刻,而阚志东恰在此时落马。 管理层铁腕制造“黑色星期五” 管理层在加速对南方证券等旧案处理的过程当中,也在加速对问题券商的处置,《中证报》《监管部门最后通牒 券商三月底必须解决挪用问题》一文指出,风险券商处置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提速,而今年2月中下旬以来,连续三个星期周五闭市后,都有风险券商被清理托管,被业界人士戏谑为“黑色星期五”。 该文指出,目前有关监管部门正加大关闭劣质券商力度,并发出通牒,要求所有公司必须在3月底前,解决挪用客户保证金和客户资产等历史遗留问题,并从2006年底开始对财务指标不达标公司实施市场化退出的新制度。 截至目前,今年就已经处置了5家高风险证券公司。如果果真如消息所报道的,是中央高层坚持抓捕南方证券前任三总裁,则表明,对问题券商的治理和处置已经到了非常严重地步,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券业的血雨腥风或许将“愈刮愈烈”。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3-14 14:23
沈沛失踪 南证事件还没完? 阚治东、刘波、郭元先这三位原南证总裁被捕后,业界普遍认为,证券业高官问责开始动真格了,“不抓他们三个,像大鹏证券董事长徐卫国等人怎么判呢?这等于是有关部门在扫平道路”,深圳一家机构高层认为,“不过主政南证多年的沈沛下落不明,南证事件还不能算真正结束。”随着孙田志等人的落马、获罪及判刑,及至阚治东等被捕,主政南方证券多年的沈沛,却始终未被提及。 据《第一财经日报》透露,沈沛曾任北京西城区副区长、农业银行办公室副主任。在南证成立时,沈就是第一副总裁,时年42岁,历任副总裁、总裁、董事长兼总裁;1998年6月任党委书记、董事长;02年2月任党委书记。老南证人普遍认为,贺云和阚治东来了,沈沛才走,他在南方前后待了十年之久;如果从这个时间来说,南方证券主要的亏损和不良资产在他主政时期积淀较多。沈曾亲任淮海投资董事长,其对自营的重视可见一斑;被定性为“欺诈发行上市”的“麦科特”事件所占额度是1997年,实际运作是在1998年。这些都发生在沈沛时期,尤其委托理财的保底收益,成为南方沉重的包袱。 1997年前,南方证券的自营规模尚不够大,爆出了著名的“北大车行”内幕交易事件,证监会后来没收了南方证券违规所得7455.80万元,罚款500万元,、负有领导责任的沈沛也被处以警告。此次事件与后来的“双哈”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大炼“双哈”的干将孙田志,也正是沈沛一手提拔上来的。 流传在老南证人中的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次,沈沛视察南京管理总部,开会时,金桥营业部经理孙田志不时出门接手机,沈沛责问他怎么回事,孙回答道:都是客户的电话,而客户是一刻都不能怠慢的。沈沛于是将孙树为典型,不久即提拔其为南京管理总部副总经理,历经总经理、总裁助理,直到最后的副总裁。 关于沈沛的最后一次消息,是03年南证十周年庆典时,公司发邀请函请他参加,他回函说新的疗程即将开始,不便前来。到了04年1月,就有香港媒体报道称,接管南方证券的工作组现已锁定南方证券前董事长沈沛在职期间造成的各种历史问题展开调查。南证案80人禁出境,前董事长沈沛失踪。而南证被行政接管后,接管小组一位成员也曾向媒体表示,不知道沈沛在哪儿,“有消息要通知我们。” 徐卫国的书生意气,阚治东的激情满怀……最终都在证券市场的江湖中,化作了悲剧。而悲剧,就是把美,一点点地毁灭给人们看——谁又是这一起起悲剧的制造者呢?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3-15 12:02
“阚治东”也是一种成本 好的制度环境能使恶人为善,而坏的制度环境能使好人为恶。从这一点上来说,“阚治东们”是我国证券市场制度不完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单一的牺牲品。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变,那么,阚治东不可能是证券公司高管被送上法庭的最后一人。 2006年3月1日,在绝大多数人眼里,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于南方证券原总裁阚治东来说,却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 就在这一天,阚治东再一次登上了从上海飞往深圳的航班。在最近10来年里,这条航线对于阚治东来说,几乎已经成了他的“生命线”,他在这条航线上积累的登机牌,叠起来就有半尺高。 但是,这一次的飞行对于阚治东来说却是刻骨铭心的。他的身边坐着的,不再是昔日谈笑风生的金融大腕,而是来自深圳警方的两位警察。他们密切注视着阚治东的一举一动,阚治东在他人生接近一个甲子的时候,第一次尝到了失去自由的苦涩滋味。 飞机很快就降落到了深圳黄田机场。阚治东已经不可能再像往日那样从容地步出机场了,一辆警车悄悄地驶近了飞机,阚治东直接从机场被带入深圳市公安局。 当警车从深圳的大街上飞驰而过的时候,阚治东也许会静静地看着车窗外的景色。那是他十分熟悉的街景,但他此时看在眼里,似乎又显出了几分陌生…… 逼上梁山的“猛人” 在今天的中国证券市场上,有几人识得阚治东? 但是,如果提起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史,阚治东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许多证券史书上都把上海西康路101号作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证券市场的起点。确实,在那里,发行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只股票———延中实业股票;而且,中国股市的二级市场也从那里起步———史书上津津乐道的美国华尔街金融巨子凡尔霖在上世纪80年代到访中国,他在那里得到了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赠送的一张小飞乐股票并成功地过了户,西康路101号由此而载入史册。 然而,许多人忽略了,当时的西康路101号,其负责人就是阚治东。他当时的职务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经理。当时还只有30多岁的阚治东,正是从这里起步,迈向他的证券生涯。如果把时间回溯到他更年轻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在“文革”中读完中学后,到了北大荒插队,在他的同行者中,有一位长眠在那里的知青,他的名字叫———金训华。 阚治东与他的同事们一起,在那个貌不惊人的证券部里,从异地国库券经营起家,一点一滴地做大了证券部的家业,阚治东本人也赢得了上级领导的信任。1990年,当上海工商银行决定组建申银证券公司的时候,阚治东便成了总经理的不二人选。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证券市场,还处于草创时期,但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其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令全国瞩目,申银、万国、海通“三驾马车”的激烈竞争,尤其是申银和万国的“拳来脚去”,推动着上海的证券市场不断地出演有声有色的活剧。 今天的阚治东,有一个“猛人”的外号,这大概是指他在市场上作风老辣吧。但是,熟悉阚治东的人却都对这个称号不以为然,在他们的印象里,阚治东是一个十分温和的人,他并不是一个十分喜欢与人拼斗的人。在当时与万国的拼抢中,申银差不多与万国打了个平手,但申银更多的是凭借它背靠工商银行的背景,不像万国那样完全是赤手空拳打出来的天下。 如果说当时的上海证券市场确实有“猛人”的话,那么,更适合这个称号的无疑应该是万国的总裁管金生。当时,管金生的名声在很大程度上盖过了阚治东。但是,管金生的结局大家都已经知道,发生在11年前的那一场国债期货风潮,使他的“猛人”生涯戛然而止,并且连带着终结了上海证交所的开业者尉文渊的证券生涯。万国也不得不与申银合并,阚治东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大红包”。 但是,虽然此时的阚治东成了上海证券界的第一号人物,但他已经不可能驾驭自己的命运。1996年,上海、深圳两地为了争夺中国证券市场“龙头老大”地位,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争夺,两地政府用足了各自手下可以利用的资源。申银万国证券公司作为上海市地方所属的证券机构,义不容辞地承担了托市的重任。在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的资金支持下,由申银万国炒作的陆家嘴股票出现了猛烈的升涨。不过,今天回过头来看,陆家嘴当年出现的涨幅与我们在本世纪初见到的一些所谓庄股,其气势还是差了一大截。 虽然其时《证券法》还没有制订颁行,但阚治东作为一个在证券市场里浸淫多年的人,其实深知这种做法的危险性。因此,一开始他严格地控制着这种狂热的炒作,要求工作人员每天拉升两毛钱的价格就歇手。但他的这种做法引起了有关领导的不满,送给了他一个“阚二毛”的外号,揶揄之情溢于言表。因此,阚治东如果算得上是一个“猛人”的话,也只能算是一个被逼上梁山的“猛人”。 但即使如此,阚治东终于为这股炒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随着狂热炒作风潮得到扼制,阚治东也被免去了申银万国总裁的职务。其时离他坐上这个宝座还不到一年。 水源枯竭的“救火队长” 阚治东离开了申银万国。我们现在已不可能知道他在那个时候的心情,反正,他从上海消失了。 两年以后,人们忽然发现,阚治东已经离开上海,出现在深圳,此时他的职务是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当上海淡忘了阚治东的时候,深圳方面想到了他,并对他委以重任。深圳方面是有责任这样做的,因为,1996年的那一场风波是深圳方面挑起的头,并且延及上海。而风波过后的深圳,已经把重点放到了开创风险投资上,他们期望以此来占据资本市场新的制高点。 风险投资对阚治东来说,其实是一个陌生的行业。但阚治东有名人效应,在市场上有号召力,也许这正是深圳方面延请他的一个重要因素。此时的阚治东,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他得到了当时国内几乎是最好的打工环境,他没有辜负深圳方面的知遇之恩,深创投创建的前4个月,就有了2012万元的利润;接下来的1年里,又赚到了将近1亿,阚治东本人也成为2000年度国内13位“中国最活跃风险投资人”之一。 阚治东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深创投旗开得胜,其实靠的还是他的老本行,他利用闲置资金进行国债买卖、新股认购和委托理财。很多业界人士因此怀疑,阚治东做的是正宗地道的风险投资吗? 对此,阚治东自有他的说法。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国外的财团可以承受3-5年不赚钱或亏损,但中国的股东不行。以深创投来说,如果7个亿的实收资本金放在银行不动,那么从1999年8月26日成立到该年底,可以有200万元的利息,但同期的各项费用支出为270万,这已经是很省很省了。那么当年就要亏损70万元。第二年,亏损可能就要高达800多万。如果是这样一个公司,员工还愿意来这里工作并一直呆下去吗?股东每年这样亏下去,不要说5年了,3年好了,越亏越多,增资扩股时还有谁肯再掏腰包吗? 阚治东的这种说法是有他的道理的,如果他能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也许今天他的局面又是一个样子了。但是,也许正因为他在深创投取得的这番佳绩,使他再一次走上了证券市场的前沿。2002年,当位于深圳的南方证券陷于四面楚歌的危机中时,阚治东临危受命,离开了他一手搞大的深创投,出任南方证券总裁。 此时的阚治东,被人们寄予了多么大的期望啊!在他之前,他的老友,原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波是这家证券公司的老总,由于连年的经营亏损,公司已经难以为继。阚治东被当作“救火队长”,推到了市场的前台,但是,他却是一位水源枯竭的“救火队长”,有关部门也许是认为阚治东的号召力足以扭转大局,因此没有给他一分钱资金。 我们不知道阚治东在接受这项任命时有什么样的想法,是出于报答深圳的知遇之恩?是出于实现自己当年在申银万国没有实现的宏图大愿?抑或是出于看到朋友落难帮上一把的豪侠之气? 早年的南方证券,犯下了当时证券公司可能犯下的通病,在非证券类投资业务上出现了许多坏账,但公司远未病入膏肓。刘波出任南方证券总裁后,南方证券似乎在一夜之间找到了二级市场的感觉,不但迅速扩大了自营规模,还大规模地推出资产管理业务。而其凶悍的做庄风格更是令同行望尘莫及,南方证券的资产业务也似乎开始好转,国内形形色色的机构纷纷把资金投入到南方进行委托理财,公司也在2001年借机进行了增资扩股。 但是,中国股市再一次来到的漫漫熊市,使南方证券赚来的钱一刹那间成了镜中月、水中花。在找不到新的盈利模式的迷茫中,南方证券不得不企望靠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来做高股价,挽回巨额亏损,最终越陷越深。当阚治东满怀豪情进入南方证券的时候,他遇到的迎面一击便是各大机构纷纷要求撤回他们在南方证券的委托理财资金,但是,这些资金都已在二级市场套住,阚治东顿时感到了捉襟见肘的困窘。 留给阚治东的时间实在太少。此时,市场行情十分低迷,阚治东已不可能像他前几年在深创投时那样依靠证券投资来挽回南方的败局。据有关媒体报道,他不得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来应付机构的撤资要求,大量挪用客户保证金来填补他的前任留下的窟窿,最终造成了更大的窟窿。 1年以后,阚治东被免去南方证券总裁职务,这一次他是真正地淡出江湖了。经过了两年多的清理整顿,南方证券最终被关闭。 成也深圳,败也深圳。那短暂的1年南方证券的经历,使阚治东的人生命运从此改写。 一代人命运的残酷写照 阚治东离开南方证券以后,尽管市场纷传他将出任世纪证券总裁,但并没有成为现实。最终,他回到了上海,可是上海已经没有了他的舞台。 当他被深圳市警方逮捕的时候,他只能匆匆地给他的夫人留下了一张纸条,两天以后,相濡以沫的老爱人给他送去了换洗衣服。 从20年前在上海西康路起步,阚治东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已经有20年的历史,可以称为“元老级”的人物。他最终以这种方式在自己人生黄金时期在证券市场谢幕,这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阚治东的被捕,使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代人的传奇故事彻底画上了句号。今天我们回顾那一代人的故事,我们不能不承认,那是一段鼓舞人心的时期,也是一段让人备感苦涩的时期。阚治东的人生起伏,正是那一代人命运的残酷写照。 议论阚治东,我们应该把原上海证交所尉文渊放在一起与他进行一番比量。尉文渊在1995年因对国债期货“3·27”事件负有领导责任而离职,但他此后坚决退出了证券领域,为此谢绝了多家机构的邀请。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起尉文渊了,但是他至少还是自由的。 议论阚治东,我们还应该把当年与他进行过激烈较量的管金生放在一起与他进行一番比量。管金生因“3·27”事件而锒铛入狱,如今正保外就医在家赋闲,心静如水。今天的我们,在议论“3·27”事件时,会出现一些为他鸣不平的言论,确实,同样是重大违规机构,万国当时的对手中经开却平安无事,尽管这家机构以后因为别的事情而被关闭。但是,即使管金生逃过了那一劫,以中国证券市场在其后展示出的残酷性来说,管金生能够保持到今天还平安无事吗? 议论阚治东,我们还应该把当年与万国和申银齐名的海通证券总裁汤仁荣放在一起与他进行一番比量。在当年的“三驾马车”中,汤仁荣辖下的海通略输万国与申银一筹,此后海通升格为全国性公司,汤仁荣因级别不够而降为副总,闷闷不乐的他为此而离开了海通,此后也淡出了证券市场,成为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总。在这几年的房市牛市中,汤仁荣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一位成功者。试想一下,如果汤仁荣没有当年的不愉快,能有今天的愉快吗? 股市是“一架毁人的机器”? 我们没有必要为阚治东鸣冤叫屈,作为一个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证券”,他应该知道这个市场的水深水浅。但是,这样的比对一番,我们却发现一个让人尴尬的事实,这就是:在证券市场上,也许什么也不做,比做更好。回头看看,那些当年风光一时的证券公司,如今在哪里?而那些一直默默无闻的公司,如今好像都活得好好的。 这样一来,就牵出了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中国证券市场为什么成了“一架毁人的机器”?它到底在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 常言说得好,好的制度环境能使恶人为善,而坏的制度环境能使好人为恶。长久以来,由于证券市场发展的不完善,证券公司的盈利来源主要限于经纪、投行、委托理财和自营等业务,这些业务与行情的涨落有很大关系:当行情高涨的时候,他们的日子会很好过;但当熊市来临,他们的境遇便每况愈下,以至证券商自嘲是“靠天吃饭的农民”。因此,当阚治东在深创投借着牛市行情而赚到大钱的时候,他被视为“英雄”;而当市场转为熊市的时候,他在南方证券自然只能陷入回天乏术的绝境。从这一点上来说,阚治东,以及和他同时被捕的另外两位总裁也是我国证券市场制度不完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单一的受害者。 而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根本的改变,那么,阚治东不可能是证券公司高管因经营不善而被送上法庭的最后一人。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3-20 12:01
阚治东是“岳不群”? 据悉,阚治东离开南方证券(下称南证)后转战产业投资基金领域,在深圳成立了东方现代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东方现代),并颇有收获。东方现代一位高层表示,尽管阚是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但公司的业务和阚在南证时的事情“完全没有一点关系”,公司业务不受影响。谈到阚治东近日的被拘,一位多年追随他的人表示,“很意外”。 东方现代的总经理,这是阚治东被捕前的最后一个身份,该公司的董事长就是原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尉文渊。当年上海金融圈的三大“猛人”,除原万国证券总经理管金生外,两大“猛人”坐在了一起,两人一致看好产业投资基金的前景。知情人士透露,尉文渊在阚被捕后安抚公司高层称,公司业务将照常进行,自己会一如既往地予以支持。 据悉,东方现代2005年4月22日成立,注册资本3000万元,股东为三位自然人。其中阚治东出资1020万元,出资比例34%,名列第二,尉文渊没有出资。而在最初的出资计划中,东方现代拟注册资本为1亿元、实收资本7050万元,其中阚治东的出资额为3000万元、首期到位50万元;尉文渊也拟以现金方式出资 1000万元,直到2005年4月1日后才改为现状。 而阚治东转向产业投资基金,一方面是看好,另一方向也是不得已。2003年9月末,他在被深圳市政府空降南证出任总裁刚刚一年零三个月时,就提出辞职。南证当时已不堪收拾,尽管媒体视阚治东是“悲情”英雄。但在南证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甚至有人认为他就是金庸笔下的“君子剑”岳不群,认为他大炼“双哈”,而且大部分南证人不能原谅他2002年底,以1.5亿元的价格卖掉了南方基金的30%股权,这是南证最优质的一块资产。 当2003年年底,阚治东第二次辞职获批后,2004年,他把所有的激情都投入了产业投资基金,并以东方现代为平台吸引了一批人才。除了尉文渊出任董事长,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院长陈工孟、申万巴黎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姜国芳、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总裁陈玮等业界熟悉的名字,也出现在其独立董事和高级顾问的名单中。 两大“猛人”坐镇,一群业界精英聚首,加上产业投资基金的前景日渐明朗,东方现代的成长相当迅速。尽管公司成立还不到一年,2月7日的股东会上,股东们已经开始审议2006年的增资扩股议案,还重点讨论了河北石家庄房地产项目、宁夏复合酶技术项目等。 前南证董事长沈沛才是罪魁祸首? 阚治东、刘波、郭元先这三位原南证总裁被捕后,业界普遍认为,证券业高官问责开始动真格了,“不抓他们三个,像大鹏证券董事长徐卫国等人怎么判呢?这等于是有关部门在扫平道路”, 不过主政南证多年的沈沛下落不明,南证事件还不能算真正结束。 2004年1月2日,南证被行政接管,同年4月29日,南证进入清算阶段;2005年9月,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公司成立,南证成为历史。然而,随着孙田志等人的落马、获罪及判刑,及至阚治东等被捕,主政南方证券多年的沈沛,却始终未被提及。 沈沛,曾任北京西城区副区长、农业银行办公室副主任。在南证成立时,沈就是第一副总裁,时年42岁,历任副总裁、总裁、董事长兼总裁;1998年6月任党委书记、董事长;2002年2月任党委书记。差不多到贺云和阚治东来了,沈沛才走,他在南方前后待了十年之久;据《第一财经日报》消息称,如果从这个时间来说,南方证券主要的亏损和不良资产在他主政时期积淀较多。 老南证人普遍认为,沈曾亲任淮海投资董事长,其对自营的重视可见一斑;被定性为“欺诈发行上市”的“麦科特”事件所占额度是1997年,实际运作是在1998年。这些都发生在沈沛时期,尤其委托理财的保底收益,成为南方沉重的包袱。 而大炼“双哈”的干将孙田志,也正是沈沛一手提拔上来的。据传,有一次,沈沛视察南京管理总部,开会时,金桥营业部经理孙田志不时出门接手机,沈沛责问他怎么回事,孙回答道:都是客户的电话,而客户是一刻都不能怠慢的。沈沛于是将孙树为典型,不久即提拔其为南京管理总部副总经理,历经总经理、总裁助理,直到最后的副总裁。 关于沈沛的最后一次消息,是2003年南证十周年庆典时,公司发邀请函请他参加,他回函说新的疗程即将开始,不便前来。到了2004年1月,就有香港媒体报道称,前南证董事长沈沛失踪。而南证被行政接管后,接管小组一位成员也曾表示,不知道沈沛在哪儿,“有消息要通知我们”。 三总裁被拘无碍南证5月司法清算 原三任总裁被拘并未影响到南方证券(下称南证)的清算工作。原南证旗下子公司———华德资产管理公司和上海天发投资公司,3月11日分别发布解散清算公告。此举表明,南证下属公司清算工作已有序展开。 公告显示,华德公司和天发公司已于今年1月18日分别由其股东会决议解散,两家公司的全体股东当日组成清算组,分别开始负责各自公司的清算。自3月11日起45日内,两家公司债权人均可向清算组申报债权。 业内人士认为,这说明南证清算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规模庞杂的非证券类资产已经基本被梳理清晰,子公司的清算在此基础上拉开序幕。 自去年4月29日进入清算阶段后,目前南证总公司的行政清算已开始“收官”,该公司的债权债务预计将在今年5月进入司法阶段。与此同时,该公司涉及相关债权债务处置的子公司,也开始陆续进入行政清算程序。 公开资料显示,华德公司和天发公司在南方证券整个资本布局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其中,华德资产由南方证券全资设立,成立于2001年7月,技术合作方是德国排名前列的德国商业银行,因此得名“华德”。而作为南方属下的“全资子公司”,华德资产在二级市场里始终扮演着冲锋陷阵的角色,“华德资产”也被市场归入南证系统的主力机构。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3-21 12:50
传昆仑证券掌门人钟小剑失踪 数码网络自3月7日起已停牌超过一周,理由是“公司将要披露为控股股东提供担保及控股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重大信息”。据悉,问题是青海证监局在一次专项检查中发现的,核心在于数码网络主要子公司之一深圳信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深圳友缘的资金往来。 目前传闻数码网络实际控制人、友缘系掌门人钟小剑本人去向不明。在去年10月,友缘系重要资本棋子昆仑证券被光大证券托管,昆仑证券的客户保证金占用在2个亿左右,另有相当数额的委托理财亏损。虽然友缘高管当时仍表示,丢弃昆仑证券这一包袱对于友缘和钟小剑并非全是利空,但是友缘系此后资金链一步步吃紧却是不争的事实。在此期间深圳友缘收购双环科技大股东双环集团,70%国有股权的运作迄今仍无进展。另据透露,在去年10月份证监会规定不许挪用客户保证金后,钟还是从昆仑证券挪用了2000多万元,迄今尚未归还。 知情人士透露,钟小剑曾接受过有关部门调查,但是尚不能证实其曾被采取过强制措施。来自深圳银行界的消息称,各家银行均在加紧回收对友缘系的贷款。某商业银行深圳分行有关负责人透露,友缘系在该行的贷款大部分已于到期前追回,另有千余万款将于今年到期,目前该行已经在做应对特殊情况的准备。 据悉,钟小剑通过控制数码网络掌控昆仑证券(数码网络是昆仑证券前身青海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期间,钟小剑的信诚投资在二级市场上收获颇丰,其染指的二级市场股票投资金额合计超过1亿元。资料显示,仅1999年上半年,信诚投资在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收益就达2500万元,加上长期投资获利3000多万元,半年间的投资获利高达5500多万元。 传中期证券挪用资金判赔3100余万 未经客户授权,中期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苏州街证券部、中期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擅自代理客户进行股东账户转移,挪用客户股票资金,致使客户遭受严重经济损失。《香港商报》报道,北京市一中院一审判决,中期证券及其苏州街部共同赔偿客户经济损失3100余万元。 一中院审理后认为,中期证券苏州街部在未经客户授权的情况下,将其账户下的股东卡及其股票以撤销指定交易或分户的方式转出,该转移行为的直接后果即为客户丧失了对该部分股票的控制权,故苏州街部应根据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对因此给外贸租赁公司、五矿公司等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2003年2月21日,五矿公司与某证券代理公司约定将5000万元存入中期证券苏州街部开立的账户,并委托代理公司代办上述账号内的证券买卖业务。同日,五矿公司、某证券代理公司与苏州街部签订《授权监管委托书》,苏州街部承诺不自行将该证券账户挪作他用。但在五矿公司划入5000万元入户后,苏州街部在未经其授权的情况下,将账户下的股东卡及其股票以撤销指定交易或分户的方式转出,其中股票价值为200余万元。 与五矿公司相似的事情同样发生在外贸租赁公司身上。2003年7月,中国外贸金融租赁公司与中期证券苏州街部签订了《委托监管协议》,约定外贸租赁公司在中期证券苏州街部开设账户,委托苏州街部对账户进行监管。但苏州街部也是未经外贸租赁公司授权,将其账户下的股东卡及其股票转出,转出股票价值为600余万元。 传天一证券将获地方政府5亿注资 据悉,天一证券(下称天一)的重组工作即将进入收官阶段,宁波市政府将为其注资,以达到一类券商的15亿元资本金要求。监管部门正加大关闭劣质券商的力度,并发出通牒,要求所有公司必须在3月底前,解决挪用客户保证金和客户资产等历史遗留问题。到时,不能达到要求的问题券商将会被陆续关闭清理。 天一重组工作可谓一波三折。去年,证监会曾批准了天一引入中国远大集团作为大股东,并进行重组,但今年初情况发生变化。知情人士透露,远大集团重组的力量不够,而作为浙江省最大的券商,宁波市政府显然希望保住天一,于是决定自己出面,对其进行重组。 据了解,天一的重组方式是,由宁波市政府通过其下属的城投等投资公司受让大股东的股权后,再进行增资重组。知情人士称,目前,天一的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天一将通过此次增资,达到一类券商所要求的15亿资本金的门槛。” 目前,湘财、北京、华安、联合等多家券商都在积极寻求重组出路,以面临即将到来的清理风暴。风险券商处置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提速,去年全年处置了12家高风险公司,其中9家都集中在下半年。今年2月中下旬以来,连续三个星期、周五闭市后,都有风险券商被清理托管,被业界人士戏谑为“黑色星期五”。截至目前,今年已经处置了5家高风险证券公司。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4-11 12:13
建银投资借宏源证券完善券业扩张链条 在宏源证券整合的背后,国内资本介入券商重组的一种新型模式正在出水。这种模式的主角仍然是建银投资,只不过其交易对象既非外资,也非券商,而是资产管理公司。这种模式,相对于此前其与外资券商、中资券商的联合而言,能更为有效的体现建银投资的利益,毕竟在这种模式中建银投资是主导者。 但更为重要的或许在于,建银投资籍入主宏源证券,获得了极为珍稀的上市券商的“壳资源”,换言之,建银投资终于拥有了自身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作的平台。 通过收购信达手中的宏源证券股权,并进行增资扩股,建银投资事实上拥有了履行其作为证券市场重组平台,对部分证券公司进行财务重组职能的营运载体。借助于这个载体,建银投资对券商的重组流程,事实上奠定了市场化运作的载体。 首先,建银投资可以将需要其进行重组的券商进行统一的整合,打造一家大型、经过改造后的上规模券商,提升财务重组的价值,更有效的发挥金融稳定职能。在这个过程中,运作的主体明确(其控股下的宏源证券),运营的方式明确,将各被整合的券商的优势业务统一整合到宏源证券这个平台上,打造一家有专长的大型券商。 而更为核心的意义在于这个平台为建银投资建立了一个可以信赖的退出通道——退出问题一直是身为财务投资者的建银投资的“心腹大患”。根据证监会目前的思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严进宽出”,在这种思路下,外资要购入建银投资所持有的股份并非易事。而即便不是卖给外资,建银投资将来与接盘者的谈判和选择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通过控股宏源证券的方式,退出问题的难度就大为降低了。在宏源证券的股改方案通过后,在今后的全流通市场下,建银投资投入券商重组的资金,在完成整合到宏源证券这个平台后,其价值就将以宏源证券的股价的形式反应出来。通过建银投资在二级市场上的操作,可以以相对更市场化,也是相对容易的方式进行变现退出。 信达证券“临盆”给了建银投资天赐良机 建银投资得以牵手宏源证券,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三赢”结果。 宏源要增资扩张 宏源证券与建银投资的接触始自去年。这个接触前还有个花絮:2005年8月,政府高层批准中央汇金公司注资重组新疆证券,但其后因新疆证券曝出挪用保证金事件,此事就一直没有下文。2006年2月17日,宏源证券公告称,托管新疆证券。建银投资方面人士透露,在此期间,宏源证券主动提出方案,向建银投资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后用来重组或托管新疆证券。 虽然是国内仅有的两家拥有上市身份的券商之一,宏源证券一直囿于规模,在市场上没有太大影响力。其 2004年巨亏5.8亿,2005年也不过微利822万,注册资本金也才5.18亿。目前,证监会的政策明显向大型券商和新锐优质券商倾斜。如果拿不出根本性措施改变局面,宏源证券还将继续为生存挣扎。 知情人透露,宏源证券力争通过这种方式,跃身国内中型券商行列,以摆脱一直以来困扰公司的规模偏小难以发展的难题。 建银投资需要宏源的壳 在宏源证券发出“求援信”之际,建银投资正为重组券商后的“退路”而苦恼。宏源的呼唤被建银投资视为“机不可失”。 2月底,央行金融稳定工作会议上,出席会议的三家代表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他们分别来自汇金、建银投资和汇达资产托管公司。据透露,建银投资的业务范围已经正式写进了金融稳定职能:“作为证券市场重组平台,对部分证券公司进行财务重组,改善公司治理,提高经营效益,化解金融风险。” 然而,对作为财务投资者的建银投资而言,是否拥有通畅的退出通道非常重要。央行方面希望把这些证券公司的部分股权卖给外资,但证监会对这种思路并不认可,证监会目前对成立合资非常谨慎。即便不是卖给外资,建银投资将来与接盘者的谈判和选择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如果建银投资拥有了宏源证券之后,形势则截然不同。建银投资可以将自己手中持有的证券公司股权注入宏源证券。股改之后宏源证券将全流通,建银投资完全可以通过二级市场的操作决定进退。 信达欲“弃车保帅” 在建银投资与宏源证券愈行愈近之际,信达与宏源之间的裂痕却越来越大。 此前信达曾意图将宏源证券、辽证、汉唐三合一,当时信达一度对宏源颇为倚重。然而之后情况出现变化——信达的嫡系部队信达证券基本到了水到渠成的阶段。 知情人士透露,信达之所以获得梦寐以求的经纪业务牌照,是由于在前段时间召开的问题协调会上,资产管理公司收购托管券商的思路得到了证监会、银监会、财政部、央行等各个主管部门的认可,目前的工作就是将具体的方案上报国务院,等待最终批文。据《21世纪经济报道》引述央行金融稳定局人士的透露,汉唐的证券牌照已经定下来给信达,信达证券成立指日可待。 信达证券一事的大局将定是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下决心舍弃宏源证券的根本原因。首先,证监会能否愿意让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拥有两家证券公司很成问题;其次,以宏源证券目前的状况,若要将其做大做强,必须还要大力投入。 水到渠成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宏源证券与建银投资最终走到了一起。原方案中,宏源证券向建银投资增发,宏源整合新疆证券完毕达到目标之后,宏源证券大股东信达将向建银投资回购该部分股权。而在新的方案中,信达则向建银投资彻底交出宏源证券,建银投资将向宏源证券注以巨资,目前数额未定,15亿、20亿、30亿均有提及。 最近,在宏源证券扭亏的背景下,由信达派驻的宏源证券董事长高冠江的离职,或许就是信达与建银投资交易的最佳注脚。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4-11 12:13
从深圳券商现状看券业格局 描述中国券商生存现状时,对深圳券商应格外关注。因为他们就是中国证券业的具体微缩版本,他们的动向,正代表了目前证券业格局的发展趋向。 作为深圳券商新锐的代表,平安证券已初步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的创新试点券商资格评审。通过跻身创新类,平安证券将可以获得参与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集合理财等新业务的优先资格。而借助新业务的拓展,确立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正是目前证券业求发展的典型路径。 此前,同属深圳辖区招商证券、中信证券等创新试点券商,在集合理财业务上大获其利。 目前,招商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已超过66亿元,占券商集合理财市场的40%以上。而中信证券于2005年6月发行“中信理财1号---中信避险共赢集合理财计划”,使得管理资产规模达22.8亿元,实现收益1456万元,同比增长106.9%。事实上,集合理财就目前而言,就是一只下金蛋的“母鸡”。从2005年成立的13只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来看,全部实现正收益,收益率超过了开放式基金的平均水平。 对创新类券商来说,新的财源不仅仅是集合理财。而新近跻身创新类的国都证券正在重点开发以某高速公路为标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同时,投资于多项金融产品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亦在准备之中。这些业务同样炙手可热。 跻身创新类,对券商来说不仅仅事关新业务的拓展。更是进行规模扩张的一个基石。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和中信证券在成为创新试点券商以后,纷纷加快并购步伐,借机实现规模的扩张。2005年2月1日,国信证券以2000万元整体收购大鹏证券投行业务。2005年6月10日,该公司托管了民安证券,接收了17家证券营业部。而招商证券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创立以来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的第一例。 对中国券商来说,不仅有正向激励,更有反向的鞭策。与创新类券商的滋润相对应,那些风险券商正经历着“早不保夕”的煎熬。目前,深圳已有南方证券、大鹏证券和汉唐证券被风险处置。从南方证券的行政接管,到汉唐证券被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托管,再到大鹏证券被行政清算直至破产清算,以及这三家券商的相关高管被追究责任。 前有创新类券商的模范效应,后有高风险券商死亡样本,一些此前或许还能安于现状的一般券商也开始尽可能的向前冲。据了解,联合证券提出了先缩股再增资的方案。即老股东先同意将原来的股本缩水70%,净资本从账面的10亿缩为3亿后,再吸引新增资本11亿加入,最终达到实际资本14亿的规模,从而达到创新类券商资本要求。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4-11 19:24
“七种武器”之券商版 随着市场的逐步向好、股改的推进、创新业务的开展,券商重新拥有了实现盈利的“七种武器”。对于券商来说,行业内大面积的亏损并非曾经,而是正在进行中。但是,对于拥有或者将要拥有“七种武器”的券商来说,曾经熟悉却又一度远离的辉煌如今有望实现回归,而且是洗尽铅华后的理性回归。 长生剑:风险控制 无论对于自营投资还是委托理财,风险控制一直是券商的软肋,券商亏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风险控制不力,因此,风险控制是今后券商盈利以及发展必需且应该长期坚持的原则,所以给它定义为“长生剑”。 今年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上述规定对经纪、承销、自营、资产管理和融资融券等业务采取规模控制,建立了公司业务规模与其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和内控水平动态挂钩的新机制。但风险控制只能说是底线,并不是盈利的灵丹,但毕竟它负责为券商今后的生存把关,因此意义重大。 孔雀翎:权证交易 孔雀翎,美丽的背后隐藏了强大的攻击力。权证交易,是券商在股改的价值发现中偶然拾得的,权证的地位曾经在一瞬间超过了A股本身,并创造了“六只权证打败1400只股票”的神话。权证交易的火爆,使得券商佣金收入暴涨。随着股改的继续深入展开,权证品种、类型的进一步丰富,券商的盈利空间有望加大。当然,权证创设、注销以及交易中的巨大风险是券商必须正确估量和认识的,否则很可能被“反咬一口”。 碧玉刀:创新业务 目前证券市场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是由多种历史因素造成的,其解决方式应综合考虑增量创新和存量创新的互动模式。例如通过增加合规投资基金的规模和种类,可以使得市场资金总体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有助于其他资金的投资理念日趋理性化。例如对于券商违规挪用客户保证金导致偿付不足的情况,推出投资者保障基金,以及证券公司购买有关客户保证金保全的保险产品等方式,以更市场化的方式化解这些历史包袱。 多情环:券银联手 多情环,环环相扣。在金融的格局中,证券、银行、保险、信托也是紧密相连,互相依存。对于券商来说,能够将触角伸得更远无疑对盈利十分有利。现在券商实现最广泛的应属银行和证券行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银证通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一个例证。打造金融控股公司的美好愿景激励着各券商、银行在混业经营的创新之路上不断努力,银证通或许只是第一步,当保险、信托各项业务全部介入的时候,金融控股公司将会不再遥远。 离别钩:并购重组 曾经的离别正是为了将来的焕然一新,对过去的告别恰恰可以构筑对明天的希望。通过并购重组,旧的券商告别了市场,但是全新的券商诞生了。所以,我们说,并购重组是券商的离别钩。目前,券商的并购重组更多的是在同行间或者与基金公司间展开。
霸王枪:融资渠道 霸王枪气势雄浑,锐不可当。对于券商来说,若希望有此霸气,必须解决自身的融资渠道问题,毕竟,融资渠道是否畅通直接决定了券商的底气。不过中国证监会机构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证监会继续鼓励一批优秀券商着手IPO、借壳上市的工作,继续欢迎外资机构选择适当方式、合适时机进入我国证券业。目前IPO闸门虽然未开,但其实借壳上市对券商来说一样“灵光”。沪深两市的ST一族们对买壳者望眼欲穿,可以说,上市的大门对券商是完全敞开的。
拳头:搏击牛市 拳头简单直接而又充满力量,是最好的武器。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盈利的最好武器就是牛市。毕竟,券商的亏损主要是自营盘投资造成的,在牛市中重新振作、赢回尊严和业绩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5-15 11:40
建银24亿注资宏源打造整合平台? 股改和重组完成之后,宏源证券极有可能成为新的大股东建银投资整合证券资产的平台。据悉,建银投资将斥资29亿元入主并重组宏源证券,欲将新的宏源证券打造成A类即创新试点类券商。 宏源证券日前公告称,信达将以5亿元左右的价格出售其持有的2.44亿股即40.07%股权,接手者为建银投资。在一系列重组计划中,信达还将剥离宏源证券一部分不良资产,而建银投资将对宏源证券进行注资,宏源证券亦将借此重组其正在托管的新疆证券。 据悉,重组计划大局已定,建银投资和信达已签署相关协议,正待有关部门审批。公告指出,建银投资拟与特定投资者一起,通过注资对宏源证券进行重组,注资合计为26亿元,将用于充实宏源证券资本、补充营运资金。其中,建银投资拟注入24亿元、特定投资者拟注入2亿元。 知情人士透露,作为资产管理公司,信达资金有限,而且投资受到诸多政策限制。更为重要的是,信达一直在谋求转型投行。有消息称,近期,证监会已原则同意信达整合汉唐证券所属证券类资产,并将给信达一张新的券商牌照,即信达证券。因此,信达最终将宏源证券拱手相让。 之前,建银投资以“救火队”的角色频频出现在问题券商整治中(如中信建银、中投证券等),如何全面整合这些证券公司是摆在建银投资面前的一大难题。业内人士指出,作为上市公司的宏源证券一旦被其收入囊中,将成为绝佳的整合平台,可以直接将这些证券资产整合到上市公司旗下。建银投资适时退出的态度非常明确,而在股改之后宏源证券将实现全流通,建银投资完全还可以通过二级市场的操作决定进退。 宏源证券或成新疆新“老大” 宏源证券(下称宏源)公告指出,此次建银投资与特定投资者通过注资对宏源重组,是“为了增强新疆地区惟一一家上市证券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竞争能力、促进以市场化方式整合行业资源,夯实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证监会工作人员也证实,宏源此举肯定会对新疆证券的前途、新疆未来券商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业内人士指出,重组后的宏源证券实力大大增强,很可能会成为新疆独大券商。 据透露,2月18日宏源托管新疆证券之后,其实并未获其实际掌控权。宏源对新疆证券的托管,其范围仅限经纪业务,以保证拥有众多客户的新疆证券平稳运行。新疆证券的盈亏与否,和宏源基本无关,宏源的职责只是防范新疆证券出现新的风险。事实上,目前派驻新疆证券总部以及下属24个营业部的80多名宏源员工,其人员工资和工作费用都由宏源承担。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5-15 11:42
券业或被“三分天下” 如果说2005年是股改年,2006年可谓是券商重组年。2006年将成为证券业此后发展的分水岭。而优质证券公司、银行资金及外资成为券商重组年的三方主导力量。 优质券商不断壮大 随着券商重组整顿开始,一些寄望通过并购扩大规模的优质证券公司因此面临更多机会。以广发证券(下称广发)、中信证券(下称中信)为代表的优质证券公司频频出招注资、托管高危券商。并通过并购不断跑马圈地、壮大实力。 2005年12月,华夏证券正式更名中信建投证券,中信出资16.2亿元,占60%控股权。至此,加上之前中信万通证券和金通证券,中信已下辖三家证券公司,近200家营业部。 广发也通过近期的托管高危证券公司来壮大自己实力范围。去年8月广发托管武汉证券从而进军华中市场,今年年初广发又托管河北证券壮大了在华北的经营势力,本月广发又有意收购同属广东省的第一证券,从而稳固其在广东的统治地位。 与此同时,海通证券托管了甘肃证券和兴安证券的部分资产。据透露,目前内部整合工作已基本完成。另外,光大证券托管昆仑证券、东方证券托管北方证券、长江证券托管大鹏证券、华泰证券托管亚洲证券并整合相关资产。 银行系慷慨“输血” 证券公司全面整改以来,两家银行背景的汇金公司和建银投资公司就频频出手参与证券公司的重组。不过,与创新类证券公司的收购兼并不同,银行系对证券公司的重组有其特殊性。建银投资董事长汪建熙就表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汇金和建银投资实际上是政策性机构,建银投资将作为整合证券公司的一个平台,通过收购证券公司的资产,使其走上正轨,在阶段性持有后,还会寻求退出。 外资军团或“破门而入” 在中国证券业重组风起云涌之际,国际资本也对中国证券业跃跃欲试。去年8月,瑞银集团投资17亿元换取北京证券的20%股权,另外汇丰银行、里昂证券、摩根大通等在湘财证券、辽宁证券的重组中隐现身影。 不过进入2006年,市场传出消息,证监会暂停外资重组国内证券公司。对于证券行业的开放,监管部门一直异常谨慎。瑞银集团参与重组北京证券,意味着借助外资化解证券公司风险的路径有望重新开启,并有效扩展到市场化重组证券公司的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瑞银集团进入北京证券,是在新阶段对该政策释放的一个清晰信号,即外资可以直接取得合资券商控制权。而从中国金融领域的其他几个行业对外开放情况看,外资进入中国证券业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今年年初,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表示“瑞银重组北京证券不是最后一家试点”。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6-16 10:41
传瑞银20万标准“买断”北证员工 依照之前北京证券(下称北证)的重组模式,北证的不良资产将被剥离给建银投资新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目前仍没有成立),27家营业部中的21家营业部由招商证券承接,剩余6家营业部和其他资产组建新的瑞银证券。基于上述模式,原北证员工将被分流:一部分去资产管理公司,一部分去转手的21家营业部,另一部分则留在瑞银证券。原北京证券一高层称,“五一”前后已经通知,北京证券所有员工都会进行安排,除了主动辞职之外。 1400万美元扫清障碍 目前北京证券共有560名员工,瑞银尚无公开声明能够接纳多少员工,但据了解,瑞银证券对这些员工并不十分感兴趣。但瑞银并没有强行辞退员工,除了承诺妥善安排之外,瑞银还将实行一次性“赎买”,即原北证员工不管分流到何处,瑞银都给予1-2年全年工资作为补偿。大致估算,每位员工给予20万元的补偿,560个员工合计1.12亿元,折合1400万美元。 这种赎买制度是瑞银全球化的办事风格,成本相对低廉,花费1400万美元,却为其在中国的业务开展扫清最后一道障碍。这一次,在瑞银看来,即使花费1400万美元仍然划算。至此,瑞银初步获取在中国从事资产管理、投资银行、财富管理、高端客户理财的资格和实力,这正与其全球业务核心相契合。 而同样的做法已经发生在瑞银参股的国投瑞银基金身上,原班人马基本“买断”,包括原总经理,然后派驻新人。之前,瑞银在参股和重组完中融基金后,就给予中融原总经理万朝领一次性300万元,新更名的国投瑞银基金将由瑞银甄选总经理,其他高管人员亦已完成洗牌。 3倍高薪挖中信墙角? 入驻北证后,虽然瑞银没有裁减人员,但已在2005年底和2006年初开始招兵买马。国内发展较好的券商开始感到这种压力,例如中信证券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人员都接到瑞银的邀请,一些与瑞银有接触的人说,给出的工资薪酬是原先的3倍。 据悉,参加应聘的人感觉到,总体上瑞银招聘人才十分规范,但是做事思路不是很本地化,外资做事方式与中国人不一样,他们招聘员工要求有外资背景、获取类似CFA证书、在业界做过1-2年,这可能与他们对语言的要求和人力资源考核体系有关。而多数北证老员工没有上述优势,于是要么选择主动辞职,要么等待瑞银分流并给予一次性“赎买费”。 瑞银营业部瞄准富人区 对于瑞银来说,收购并参股北证并不是看中它的资产,瑞银集团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何宏丰曾指出,北证的“壳资源”为瑞银在中国市场提供“一个独特的机会”,瑞银不仅能借此承销中国国内债券和股票,而且还能买卖及分销国内二级市场的债券及股票等经纪业务。 但瑞银并不打算做国内券商擅长的低附加值的经纪业务,它将老北证27家营业部中的21家出售给招商证券,只保留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共6家营业部,对6家营业部的客户,瑞银还劝说他们转到那21家营业部中。 显然瑞银的目标盯住的是具有高附加值的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高端客户理财业务,虽然只保留6家营业部,但由于这些营业部都位于中国财富聚集的地区,有利于瑞银财富管理业务的开展。 瑞银通过人事调度完成中国业务布局 瑞银也在通过人事调度完成在中国业务的布局。2005年10月,瑞银集团宣布正式开设中国区,并委任李一为中国区主席暨中国总裁,这一任命在2005年6月1日起生效。有意思的是:在加入瑞银前,李一2001年11月至2005年5月出任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此前任招商证券执行副总裁。业内人士指出,瑞银虽然把营业部转让招商证券,其实留有后手。 而瑞银证券虽然尚未挂牌,但已经更换部分血液,原国泰君安副总裁,曾任职于瑞银的华一将出任新瑞银证券总裁。何宏丰也表示,随着整合北京证券的进程发展,瑞银未来会派出更多人员参与北京证券方面的管理。 瑞银参股比例达49%的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负责资产管理业务,而投资银行、财富管理、高端客户理财就责无旁贷地落在瑞银证券身上。而通过控制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进行人事更替和人员再造,瑞银初步获取在中国从事资产管理、投资银行、财富管理、高端客户理财的资格和实力,这正与其全球业务核心相契合。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8-29 15:32
券业曾经历过的三个“游戏”时代
回顾我国证券行业十几年的发展史,业内人士把整个历程大致分为“资源游戏”、“资金游戏”、“资本游戏”三个阶段。资源、资金、资本,仅一字之差,却反映出我国券业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我国证券业未来能否进入良性发展,取决于能否正确认识并采取措施防止上述三种游戏的循环和反复,跳出三种游戏循环的怪圈,逐步走进基于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游戏”和“知识游戏”时代。可以说,这是中国证券业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三种游戏的演变过程和微妙差异:
一、“资源游戏”时代。时间大致为上世纪90年代。以1992年依托三大国有商业银行背景的华夏、国泰、南方三家全国性券商的成立为标志,以券商数量急剧膨胀、依托地方政府和部委背景成立的众多券商白热化地瓜分上市资源为主线;其后,随着三大券商市场集中度的下降,华泰证券、长江证券等一批地方券商崛起,但最终又以中金、银河、中信等新的具有背景资源优势的大券商的全面崛起为标志,将这场资源游戏带到新的高潮。
二、“资金游戏”时代。时间大致是1999年至2004年。以“5•19”行情爆发为发端,以股票市场的暴涨暴跌为主线。1999年前后,随着股票市场历史性行情的到来,整个券商队伍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勇气冲入了自营和委托理财业务,炒股和坐庄成为中国券商的主题。难以想象的是,券商和资金竟成为互相利用的工具。最初,资金是券商创造利润、至少是帐面利润的工具,各大券商委托理财少则一、二十亿,多则上百亿;后来,券商反而成为资金所利用的工具,德隆系为了做大资金链条,通过控制德恒、恒信、中富等多家券商疯狂圈钱。2004年,监管层果断出手治理行业违规行为,资金游戏以一种惨烈的方式宣告终结,当然也许只是暂时的终结。
三、“资本游戏”时代。时间是2004年至今。几乎所有的券商目前又不约而同地步入到争取资本的队伍中来,大家各显神通,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争取中央资金支持成为资本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央汇金公司一夜之间成为各大券商的财神和股东,也让众多券商一夜之间披上了“央企”的外衣。中信证券的成功上市,吸引券商从帮助其他企业资本运作转向为自己资本运作。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期内,券商IPO或借壳上市将成为证券行业最热门的话题。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6-9-13 09:37
尚福林“卡表”券业整改倒计时
在日前召开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座谈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强调了综合治理的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今年年底要基本完成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明年8月要全面实现综合治理目标。
目前,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已进入后期阶段,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紧后期整改、重组工作,推动行业全面达标,今年10月底前,凡存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缺口、挪用客户债券、违规理财以及股东和关联方占用等违法违规问题的公司必须完成整改;正在重组的公司要基本完成重组工作;所有公司风险控制指标必须符合《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对完成整改难度大、重组方案不明确、风险控制指标难以达标的公司,要加大监管、督导力度,对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的公司,可提前采取处置措施。对整改、重组中发生新违规行为的,要迅速立案查处,情节严重的,立即采取处置措施。
二是加快风险处置工作进度,全力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加快账户清理工作进度,配合地方政府抓紧做好个人债权甄别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及时收购个人债权及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尽快完成证券类资产市场化转让、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等工作;争取尽早完成行政清理工作,平稳地将被处置公司依法移入司法破产程序。
三是全面落实基础性制度。今年12月底前完成老国债回购的清理工作,实现基本信息公示。要求具备条件的公司立即启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明年8月底前,全行业全部实施第三方存管,并全面公开披露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四是推动行业规范发展,支持证券公司做优做强。支持合规证券公司通过上市融资、定向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充实资本。继续支持证券公司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前提下,进行产品、服务创新和业务拓展。同时,要认真做好配套监管法规的制定工作。
尚福林要求,要采取积极务实的措施,推动综合治理向新的常规监管过渡,在前一阶段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监管重心从化解老风险向防范新风险转变,监管任务从清理整顿为主向规范与发展并举转变,监管方式从事后查处为主向事前防范为主转变,监管手段从经验判断、定性分析向指标管理、定量监控转变,监管机制从行政监管为主向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公司自我约束有机结合转变,日常监管职能从证监会机关直接承担向证监会机关指导、辖区负责、分工协作转变,行业整合和业务创新从行政措施为主向市场化方式转变,业务范围和规模从静态式资格管理向动态式与风险资本全面挂钩转变,市场退出从集中、强制处置为主向优胜劣汰的常规机制转变,不断加强和改进证券公司监管工作。
尚福林表示,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阶段性目标:
一是基本摸清了证券公司风险底数,证券公司财务状况基本得到真实反映,为监管措施的有效实施打下了基础。
二是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资产、违规委托理财等各项历史遗留风险大幅下降,与综合治理开展之前的2004年初相比,主要风险指标平均下降90%。
三是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稳妥处置了南方、闽发、大鹏、德恒等29家高风险和严重违规的证券公司,依法追究了一批责任人的行政和刑事责任,初步建立了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长效机制。
四是改革客户资金存管、国债回购、资产管理、自营等基本业务制度,建立证券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和基本信息公示制度,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控和预警制度,初步建立业务种类、业务规模与净资本水平动态挂钩的监管新机制,基础性制度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五是积极推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行业格局开始优化,一批创新试点或规范类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显现。总体上看,通过综合治理,证券公司经营行为的规范程度明显提高,违规现象受到有效遏制,基础业务得到巩固与发展,新业务探索有序启动,经营状况有所改善,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今年上半年全行业营业收入231亿元,实现利润123亿元,盈利公司93家。全行业财务状况恢复到历史较好水平,连续4年亏损的局面将在今年得以扭转。
欢迎光临 .::金银岛财经::. (http://j-y-d.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