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巴菲特斥资亿元增持中石油
[打印本页]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3-4-29 08:15
标题:
巴菲特斥资亿元增持中石油
市场期望中石油能成为当年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的翻版 在全球寻找投资机会的股神巴菲特,近日盯上了中石油:其旗下的伯克撒韦尔·哈萨韦投资公司4月9日斥资1.34亿港元增持中石油(0857 HK)8049万股。 据称,目前巴菲特已持有中石油H股的7.17%。消息一经传出,中石油4月25日收报1.65港元,在国企股普遍下跌时,逆市升1.8%, 香港联交所资料显示,巴菲特公司目前已持有中石油总股份的0.7%,同样以价值投资理念闻名的邓普顿基金持有中石油2%的股权,英国石油持有2.3%的股权。由于有这样一批长线投资的机构驻足,目前中石油实际流通股份仅占其H股的5%。 对投资界关注的伯克撒韦尔增持行为,中石油香港总代表毛泽锋表示,完全是因为巴菲特看好中石油的盈利能力及高股息回报。 资料显示,中石油2002年营业额为2444.24亿元,比上年升1.29%;净利润为469.1元,升3.17%。2003年第一季度,中石油原油产量同比略有下降,加工原油量按年增长9.27%,原油平均实现价格提高66.8%,可销售天然气产量按年提高12.84%,乙烯产量按年增长11.55%。 中石油主要控股锦州石化、吉林化工、三星石化等多家中国A股和H股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目前中石油主要从事石油及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原油及石油产品的炼制、运输、储存及销售,其他相关石化产品的生产及销售,以及天然气的输送及销售。目前天然气与管道业务为集团重点发展的业务,并预期成为集团集团未来盈利增长的动力。近年来,中石油通过一系列收购,稳步拓展海外业务:2002年收购戴文能源公司于印尼的油气业务;2003年4月24日以6.4亿元增持印尼加邦区油田15%的股权。 香港证券界人士认为,目前道琼斯指数平均市盈率为27倍,预期市盈率为17倍。相比之下,港股12.7倍的当前市盈率和11.6倍的预期市盈率,对于习惯价值投资的巴菲特而言,显然很有吸引力。由于巴菲特曾详细透露其1973年买入《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大获成功的细节,市场希望此次增持中石油会是另一次《华盛顿邮报》的翻版。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3-5-13 08:48
美国投资家巴菲特(Warren·Buffett)有“股神”之称,对中国公司的投资一向谨慎,但最近一反常态,大量增持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简称“中国石油”,股票代码0857)股份,截至4月24日,其持股量已经急升至13.35%,成为“中国石油”的第三大股东。海外投资界为之瞩目。 巴菲特的投资额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中国石油”在海外发行的股份为175.82亿股,5月5日的股价1.78港元,公司的总市值是313亿港元。可以算出,巴菲特持有的“中国石油”股票的市值为41.78亿港元。当然,这不等同于投资额,因为巴菲特大量增持“中国石油”从今年4月开始,其间“中国石油”的价格稳步攀升,也就是说,巴菲特购买股票时价格低于1.78港元。但其投资额也是巨大的,有报道称,巴菲特控制的上市旗舰公司“巴郡哈撒韦”(BerkshireHathaway),仅在4月17日至24日短短的几个港股交易日,即斥资10亿港元,4次买入“中国石油”股份。 “股神”青睐“中国石油”想必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选择。 “中国石油”具有成长性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之一是,购买股票要注意贯彻预先股价低于公司内在价值,且有内在增长潜力的原则。巴菲特购买“中国石油”,从一个侧面表明它正是这类公司。事实上,“中国石油”的内在增长潜力尤其明显。 今年3月31日该公司宣布,去年全年的营业额达到2444.24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增长了1.29%;去年纯利高达469.1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17%。 该公司4月15日宣布,今年一季度油气总产量为2.218亿桶,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1.51%,一季度原油实现价格每桶29.26美元,同比增长66.8%,汽油、煤油和柴油出厂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2.5%、48.5%和48.5%。 在可预见的未来,该公司增长的势头可望继续保持。 据该公司2002年年报,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方面,该公司计划在今年投资76.09亿元用于油气勘探活动,将勘探重点集中在塔里木盆地,进行天然气勘探,在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松辽盆地,进行石油勘探;用343.71亿元用于油气开发活动。这将继续巩固该公司在中国石油行业上游业务的主导地位。 “中国石油”是建设西气东送项目的主要中国公司,在西气东送项目中占有50%的权益(“国际投资集团”占45%的权益,“中国石化”占5%的权益),项目建成运营后,“中国石油”的天然气销售量将快速增长,盈利能力将大幅提升,从而进一步巩固该公司在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地位。该公司董事会称,西气东送项目对该公司提升价值、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石油”去年9月收购其控股公司“中油集团”686家未上市销售企业的资产及负债,收购的资产包括分布在中国15个省市的2994个加油站、478个油库。这些企业在当地占八成以上的石油成品油市场份额,六成以上的销售市场份额,拥有配套的加油站、油库及稳定的客户资源。可以预见,持续重组可以改善收购资产的盈利能力,从而增加“中国石油”的盈利。 以善于发现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而著称的巴菲特,当然不会对“中国石油”无动于衷。此外,他的投资理念之一是购买股票所属的公司,在各个领域内应是较大的企业,能够维持自己在领域内的地位,而“中国石油”符合这个理念。 不进入中国市场就会有损失 巴菲特购买“中国石油”不仅是看中了其成长性,而且很可能是认为它具有长期的盈利性。 巴菲特倡导和推崇长线投资,对短期投机则嗤之以鼻。一旦看好某个公司,巴菲特往往以重金在证券市场大量购买该公司的股票,甚至将这个公司收购。显然,进行长线投资甚至购买公司的决策标准是所购买公司有没有长期盈利能力。 他最近说:“我们正在亚洲寻找合适的公司,如果那里的政策允许,我们将收购他们的股票或是购买整个公司。显然,眼下在中国开展这种收购行为还存在一些政策限制。”从中不难看出,巴菲特不无亚洲公司包括“中国石油”具有长期的盈利能力的看法。从实际操作看,也是如此,否则,他不会成为“中国石油”的第三大股东。 大公司的未来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中国石油”作为中国航空母舰级的大公司,是否具有长期的市场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状况。只有中国经济长期趋好,中国的大公司才能有长期盈利的前提。 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当然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所以有外国分析员指出,巴菲特增持“中国石油”的股票,显示他“觊觎”连年保持高增长的中国经济。也有分析员认为,巴菲特清楚地表明了他对中国内地发展市场经济和推进改革的认可。这些分析是有道理的。 巴菲特的动作似乎比另一个大投资家索罗斯慢一点。早在几年前,索罗斯控制的一家美国公司就成为中国上市公司“海南航空”的第一大股东。目前,“海南航空”经济效益上升,股票价格升涨,估计索罗斯已经取得不菲的投资回报。巴菲特是否受索罗斯的启发不得而知,但是世界级的投资家通过证券市场增持中国公司股票以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这是确凿无疑的。它也许印证了下面的一句话:不进入中国市场所带来的损失,是无法承受的。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3-5-13 08:48
股神巴菲特拥有越来越多的中石油股份。这个数字在劳动节前夕已经达到了13%,对一家特大型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那么,巴菲特为什么要那么做? 首先沃伦·巴菲特所领导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维(BerkshireHathawayInc.)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企业,去年的赢利则是42.9亿美元,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是,适合他持有的股票品种并不太多。而所谓分散投资,其实就是指数化投资,并不符合巴菲特一贯的偏好。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股票编号0857;纽约证券交易所代号PTR)2002年的营业额是2444亿元人民币。这种规模足可以吸纳大额投资者。资本密集的项目通常意味着股本扩张,收益不会随之递减。有些时候巴菲特倾向于推迟获得红利,原因是有利于递延纳税,获得红利再投资股票面临双重纳税的困扰。这就需要企业有将资金转化资本的能力。 当然可以投资壳牌或者是BP之类的西方大型石油企业,但这些企业为西方资本市场所熟悉。如果说其股价并没有高估,那么也很少会发生低估的可能。中国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则依然是“弱势”的,不是投资者优先考虑的主流投资品种,投资者根本缺乏对其的了解。 中国网络概念股在过去一年纳斯达克的市场表现说明,其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专业投资者可以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另一个证明是长虹电器的美国应收账款事件,国内的一些财经媒体人对这个问题表现出了困惑,而实际上长虹和APEX在许多业务上只具有代理关系,并不涉及资金本身。国内投资者或者也可以利用这一信息不对称。 当然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这种选择的前提。我们如何分享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巴菲特告诉了我们一个方向:关键是拥有增长的硬资源,拥有保证增长的前提。由于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重化产业升级,石油的战略意义也日渐突出。 一段时间中石油的价值并不被认可,原因在于中国虽然不是贫油国家,但其石油开采成本确实比较高,要比海湾地区高很多(中石油2002油气操作成本4.32美元)。但是石油是一种战略资源,中国可能在国内维系高价策略,目的是避免对海湾或者其他地区的产生太多依赖。这个问题的另一面是,国内石油消费可能会受到抑制。 最近一段的汽车市场有了戏剧性的变化,产量长期徘徊的局面被打破,中国将在今年取代法国从而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消费市场。那么似乎可以得出一种结论,石油价格未必会影响消费意愿。当然这个问题是存在争议的,也有人认为政府应当以行政的方式,抑制相关产业,诸如汽车产业的发展。 我本人更看好中石化。中石化的资源并不集中在开采领域,而是贯穿于整个产业链,当然在开采方面的能力远不及中石油,3/4的原油需要公司以外的资源予以弥补。但是资源可以依赖于外部,通过分销系统实现顺价销售,也就是随时变动价格,既可以获得国内高油价的好处,也可以获得低原油成本方面的好处。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中石化H股逆市劲升,超越恒指接近50%。 当然逆市劲升反映了之前的市场状况,中石化和中石油在2000年上市时,投资者对此漠不关心,投资银行甚至于建议她们在国内上市,当时市场的注意力集中在网络科技股上,类似石油石化类的企业不能给予市场以某种想象力,即便她们是中国赢利最多的几家企业之一。生活就是如此富余戏剧性。 当前利润应该是巴菲特选择中石油的重要理由,2002年全年中石油获得净利润469亿元人民币,差不多三倍于中石化。目前石化领域主要的利润来源依然是原油开采。而油价下跌的时候,通常也意味着市场需求疲软,虽然下游企业能够从低价格的原油中获益,但是却要面对低迷的市场行情。 未来会有一些变化,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是持续的,如果中国的石油化工企业(提炼和化工环节的企业)能够持续获得低成本的融资;那么虽然目前是全球性的投资过剩,但是未来中国企业也可能会成为赢家。毫无疑问,中石油也会强化在下游领域的投资,而不不仅仅局限性原油开采。 然后我们发现一个事实:这是巴菲特第一次如此大规模持有一家外国公司的股份,并且是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一家国有企业。一个最审慎的投资者大规模持有一支外国股票,我们还能说什么呢?他被繁荣所吸引,而我们就处于繁荣之中。
欢迎光临 .::金银岛财经::. (http://j-y-d.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