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际金融体系遭到重创,国际投资银行因为盲目追求高杠杆、高收益而广受质疑和非难。有些欧美金融机构由于制造和销售有毒资产而名誉扫地,声名狼藉,在这点上,有点像中国生产“地沟油”的企业黑窝点,形象很差。大家耳熟能详的,如华尔街的著名投行雷曼兄弟、美林、高盛等,或破产倒闭,或被收购兼并,或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家自然会关注到中国的投资银行。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对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发展前景的看法。
一、我国证券业成绩显著,但与国际同业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我国证券业伴随着股票市场的兴起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由于缺乏人才和经验,加之市场不够成熟,早期的证券公司犯了很多错误,绕了不少弯路。2004年8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证监会启动了为期3年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在国际危机爆发前,我们及时果断地处置了31家高风险证券公司,许多当时比较有名的证券公司都在其中。解决了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违规委托理财、账外经营等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化解了行业多年积累的风险。与此同时,逐步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控、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公司合规管理等一批基础性制度,证券公司监管法规和监管制度渐成体系。
经过综合治理和近几年的持续努力,证券行业的财务状况全面改善。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各项业务平稳增长,产品创新稳步推进,客户服务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有所提升。2010年证券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比综合治理初的2004年分别增长了4.45倍,7.81倍和9.98倍。截止今年11月底,109家证券公司总资产1.65万亿元,净资产6240亿元,净资本4633亿元,1-11月累计实现净利润343亿元,全行业连续6年保持盈利。同时,全行业的依法经营、风险管理意识大大增强,合规、风控机制初步建立,内部管理水平也有较大提升。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我国证券公司即使与危机中受到重创的国际投行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第一,总体规模小,对金融体系影响力弱。截止2011年11月底,我国证券全行业总资产不到高盛公司的三分之一,净利润与摩根士丹利一家公司相当。中国金融业总资产现在是100万亿元,其中90%归商业银行,5%是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只有2%左右。从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业的行业集中度来看,前五大机构总资产占全行业比重,银行业为52%,保险业70%以上,证券业为26%。好处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都不用担心会有一家中国本土的投资银行,会达到“大而不能倒”的地步。
第二,融资渠道窄,业务拓展能力差。金融危机前,美国主要投行财务杠杆率高达30倍以上。危机后经历了快速大幅的去杠杆化过程,水平维持在13倍左右。与国际投行相比,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有限,负债业务很少,负债规模不到1800亿元,而且90%为债券回购等短期资金融通,全行业杠杆率只有1.3倍,财务弹性很小。
第三,专业服务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国证券公司以提供通道性质的服务为主,证券经纪、承销保荐、证券自营等三大传统业务约占总收入的80%,其中代理证券买卖的佣金收入占60%以上,且业务、产品同质化经营、低水平竞争问题突出。证券公司创新能力、专业服务水平明显不足,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难以满足我国实体经济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
第四,激励约束长效机制不完善,高端人才匮乏。投资银行行业是知识密集、人才集聚的行业。我国证券公司缺乏长期性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证券公司经营行为、激励行为短期化,不注重战略投入,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第五,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能力总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无论是对宏观经济,还是对行业、对公司的分析都非常薄弱。当然,有的公司、个别专家做得还不错,但是在市场上、社会上的影响都很小,没有形成足够权威性的地位。总体上来说,我们的投资银行难以形成价值投资的引导作用。对比看看国际投行,差不多是对现实经济最权威的研究机构,至少是可以和大学、政府的研究部门能够并驾齐驱的。比如刚才所说的高盛,金砖四国、五国,现在新兴市场七国、八国等等,都是他们提出的概念。可是,我们的情况就差得比较远了,投行的研究水平比较低。
比如,我们老说美国主权债务危机很大,国债市场会崩溃。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大家都知道评级降低以后,美国国债近况改善了,筹资成本反倒降低了,收益率没有提高。
欧债危机也是一个例子,我们有研究说,欧洲经济已经一塌糊涂了,迫切需要新兴市场国家去救市。其实也不是那么回事。欧洲和美国一样,人均GDP还是在4万美元左右,即使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也还是中国的许多倍,我们对这些国际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很不准确。
对国内经济的判断也有类似问题。今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恢复常态,经济增长速度逐季有所回落,这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很多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减速问题相当厉害,很可能会硬着陆,明年甚至会低于7%、8%,把问题说得很严重。其实对我们的经济增长来说,速度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同时强调速度、结构、质量、效益、安全、环保多个方面,综合多个因素来进行考虑,综合地进行衡量,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中国经济速度降低一点,我认为是一个好现象,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的一个标志,绝不是中国经济走下坡路的一个标志。
再举一个例子,这几天吵得很厉害的“人民币汇率连续10天跌停板”,我们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觉得这不得了。其实,什么叫跌停板呢?每天设定上下浮动的波幅是0.5%,千分之五,按照6块钱算的话就是3分钱,超过外汇中间价3分钱就叫跌停板了,而在这个水平上,美元供给是巨额的,几乎可以说是无限的。所以,10天要串起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仅没有贬还略微有所升值。怎么能解释为外资抽逃,全球看空中国呢?
二、证券行业正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可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最好的发展机遇。“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到,要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其中特别提到“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继续鼓励金融创新,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这些要求不是凭空提出来的,恰恰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客观需要。可以说,资本市场发展迎来了一个最好的历史时期。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中介服务机构——证券公司,也将面临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当然,对于投资银行来说,也有一个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
首先,实体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证券业未来高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现在“十二五”规划GDP年均增速将维持在7%左右,这个水平在全世界经济体里面也是名列前茅,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体之一。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时期,证券行业通常都能获得快于经济发展的超额增长。研究显示,美国从1967到2000年,GDP增长11倍,同期投资银行业净收入增长了57倍;日本从1961到1989年,GDP增长19倍,证券业净收入增长了38倍;这个特征在我国还没有充分显现,从1998到2010年GDP增长了4.7倍,而同期证券业净收入增长了6.3倍。
第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证券公司提供了巨大的舞台。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有序转移和合理流动,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强调了结构调整。在此过程中,证券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其中介服务的独特优势,为企业投融资、并购重组、管理升级、财务顾问、技术进步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第三,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证券公司既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证券公司作为市场重要的中介机构,本身就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建设者。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将丰富产品种类、完善产品结构,同时也会改善证券公司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比如将来债券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如果广泛推行柜台交易,探索尝试做市商制度,将充分发挥证券公司在做市业务中的议价、定价功能,收费模式和风险管理方式也将随之改变。我们刚刚开始实施的融资融券业务,还有股指期货业务,已经揭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四,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期待证券公司开发出更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财富管理需要的产品。经济的增长必然带来居民财富的增长,居民财富不断积累必然产生财富管理的巨大需求。目前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人均GDP按现行汇率算4382美元,各项存款余额已达71.8万亿人民币。同时,我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老百姓不会满足于储蓄存款收入,期望提高资金回报。这将是证券公司深化金融服务,升级换代理财产品的重要契机。证券公司可以根据城乡居民的风险承担能力和投资偏好等不同情况,开发出适当的、多元化的产品,进一步为储蓄转化为投资提供新的渠道,满足居民的理财需要和实体经济的融资需要,保障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五,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需要证券公司发挥重要作用。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十二五”的重要任务,已经写入了纲要。养老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社会保险基金规模越来越大,需要证券公司提供一对一、特色化的证券研究、投资顾问和资产管理等专业服务,满足保值增值需求。在过去10年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9.17%,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如果其他基金也能学习社保基金的例子,对国家、对这些机构、对我们每个人,都有莫大的好处。按照国家已经公布的计划,明年社保方面改革的步伐还会进一步加快,比如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明年会做到全覆盖,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还会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水平也会不断提高,随着财政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具体提高多少,还有待人大批准决定。还有就是地方社保基金,到今年年底积累的余额大概有2万亿左右,现在分散在各省,没有统一管理起来。需要考虑如何用于像全国社保基金这样的一个投资途径,如何组织起来,设立或者委托一个专门投资机构来做。全国住房公积金累计已经缴存了3.9万亿,其中1万多亿贷款贷出去,余额还有2.1万亿,这也是非常巨大的一笔资金。另外,如果预算节约下来的钱可以积累进入一个特殊的投资基金,对国家、对市场、对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是有好处的。上面讲到这五条都是我认为中国本土投资银行,包括合资投资银行发展的巨大潜力之所在。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投资银行
什么是国际一流的投资银行?没有现成的标准。但首先,作为一个行业,应该与我国经济实力、资本市场规模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相称。目前我国GDP总量和股票市值均居全球第二,债券市场总量排全球第五位,其中企业债排全球第三位,这个水平不低。但是我们投资银行距离这个排名还是相差很远。第二,作为金融服务主要提供者,应当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投资融资、资产定价、财务管理等需求。说到定价,大家批评我们的股票发行机制,说为什么定出价格这么高?这其中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与我们的券商有很大关系。怎么能够合理定价,你们肩负着很重要的责任。第三,作为投资银行个体,在国际市场上能够有那么几家占据一席之地,能够与国际投资银行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至少在中国大陆和大中华地区这个市场上,利用我们的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
什么是中国特色?我想也有几条。一是一定要吸取西方的经验教训,始终牢牢树立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任何时候我们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都不能搞成一个自我服务、自我循环的机构,那是死路一条。二是实行良好的公司治理,要有良好的权力制衡,股东很重要,但各方参与者、利益相关者,包括工作团队之间的制约同样都很重要。三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敢于担当,而不是像有些西方投资银行那样——赚钱的时候都来了,承担责任的时候一个也找不到。这是被公众强烈批评的。我希望我们中国投行不能重复这个道路。四是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特别是要强调团队精神。投行强调重视人才,这没有错,骨干人才一个人上百万、几百万的年薪很高。但是我想投行与其他行业都一样,必须强调团队集体主义精神,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这个投资银行是难以存在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五是要认真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我们投行一定不要忘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全国扶贫会议刚刚结束,讲中国还有1亿多的贫困人口。我们的生活和收入水平与1亿贫困人口相比,已经是非常高了,所以一定要考虑到社会责任。这里我不展开说。有的机构,有的券商已经做得很不错,包括两个交易所做得都不错,无论是走访贫困地区,了解社会需要,还是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我觉得应该继续发扬。六是要保持朴素的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以上看法当然不一定都对,仅供大家参考。
具体来说,建设一流的国际投资银行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 要扩宽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通过IPO上市,壮大资本实力,同时打通债务融资渠道,夯实财务基础,增强财务弹性。坚持市场化原则,在控制风险前提下,鼓励行业兼并重组,整合行业资源,做大做强。鼓励行业差异化发展,形成综合经营与专业化经营、特色化经营共存的业态。
第二,要切实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做好投资者服务工作 。商业银行这些年在“以客户为中心”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相比之下,投资银行需要改进的方面总体上还要大一些。我觉得应该全面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做好投资者服务工作,总体来说我们对投资者的服务其实是比较差的。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细分客户,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产品,把最合适的产品卖给最合适的人。比方说推荐投资产品的时候,蓝筹股就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对象,年度收益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十几,分红可以达到4%、5%,可是这么好的产品却少有人问津,我们的中介机构也少有推荐。成熟市场成分股与大盘的平均价格十分接近,我们却差距甚大,势必应当缩小。这也是我们券商、投行的任务,要让投资者,无论机构还是个人,在投资时要有长远的、根本的价值增长的考虑。
第三,推动行业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除了要完善创业板,搞好场外市场建设,做好融资融券业务,以及股指期货业务等等之外,还应该研究探索一些新的产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的,鼓励发展和创新多元化的投融资工具。加强对高收益债券,特别是服务中小企业的高收益债券,地方政府债券或市政债券等固定收益类新产品,国债期货、资产证券化等衍生产品以及做市商等交易制度的研究设计。二是提高对创新事物的容忍度,合理确定创新失误与违法违规的区分和处理原则。积极研究创新产品和业务的激励保护机制,提升行业的创新动力。三是支持自律组织对证券公司创新的专业评价,加强交流,共享经验,积极推广创新成果。
第四,“以我为主”,稳步扩大证券行业的对外开放。 支持有条件的公司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际影响力。继续按照我们对WTO的承诺,积极引进先进公司,及其经验和人才。要特别注意利用我们拥有香港、台湾这样高度国际化经济体的条件,做好投行、理财、合格机构投资者、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以及资本项目的双向开放等方面的探索。
第五,完善监管方法,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探索符合我国宏观形势的监管制度。 完善净资本、杠杆率等指标管理,加强对风险的及时预警,审慎评估和有效处理,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六,要加强服务,放松管制,改善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我们正在结合《证券法》、《基金法》的修改评估,以及其他一些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进一步缩小行政审批的范围,下放一部分行政审批的权力,提高保留行政许可的工作质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女士们,先生们,2011年即将过去,在未来新的一年,我们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增长潜力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发展的主基调不会改变,只要我们提振信心,抓住机遇,创新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业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负大任入主证监会 尚福林立马改革关口 |
2003年1月2日14:42 来源:[ 粤港信息日报 ] |
[size=+2]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坚定发展证券市场的信心 | ||
●居民储蓄的大幅增长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然伴生投资需求,这两方面的需求为我国资本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人民网北京4月20日讯 记者田俊荣报道:由经济日报社主办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高级论坛今天在北京举行。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会上强调,面对新形势下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认识,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发展证券市场的客观必然性;正确认识当前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意义;正确认识在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下资本参与分配的合理性,认识资本对财富增长的贡献,认识证券市场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真正将保护投资者利益落到实处,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的性质;进一步坚定发展证券市场的信心。 尚福林指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每一次突破认识上的误区,都会带来证券市场新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六大关于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创新,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关于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论述,对于谋划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寻找市场规范的着眼点,发挥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尚福林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要着重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进一步统一认识、坚定信心。二是强化市场建设的基础工作,完善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推进诚信建设,提高市场主体的内控机制和规范化运作水平,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三是积极推动证券市场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机构投资力量,沟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渠道,完善证券市场的层次结构和品种结构,适应市场参与者的不同需求,增强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四是坚持推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妥善化解历史问题和风险隐患。要按照“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的要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市场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尚福林还指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资金投入,居民储蓄的大幅增长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然伴生投资需求,这两方面的需求为我国资本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是我国是正处于转轨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集中统一的证券市场对于打破要素市场分割,实现资源的跨行业、跨地区、跨产业优化配置具有特殊作用。三是我国的投融资体制目前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导,金融体系中直接融资比例的增加,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分散金融体系的风险,提高金融体系对国民经济的服务效率。四是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需要证券市场进一步发挥培育和规范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的功能,并对国有企业改革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五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带动民间投资,稳健的货币政策需要关注证券资产价格和证券市场的流动性需求,证券市场对宏观政策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 ||
来源:人民网 2003年4月20日 |
欢迎光临 .::金银岛财经::. (http://j-y-d.net/)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