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2010年环球财经报道第一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打印本页]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10-7-4 09:14
标题:
2010年环球财经报道第一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BP
难逃灭顶之灾
在注入高密度液体堵漏的“灭顶法”失败以后,
BP
英国石油公司采用新的控制漏油措施“盖帽法”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不要高兴得太早。下一步,等待它的将是漫长的诉讼和赔偿。
漏油事件发生以来,该公司股价已下跌三分之一,市值蒸发
820
亿美元左右。迄今为止,公司在应对漏油事件上的开支已超过
16
亿美元,接下来的赔偿金额更将是天文数字。有人测算,
BP
公司发生在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仅次于海湾战争。而因此事,
BP
这家全球一流的跨国石油企业也将面临“灭顶”之灾。
这是一次长达
4
个小时的气氛紧张的谈判,美国时间
2010
年
6
月
16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副总统拜登,与英国石油公司
(BP)
首席执行官唐熙华和董事长思文凯等公司高层进行了会晤。这也是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以来,奥巴马首次会见英国石油公司高层。根据谈判,英国石油公司将拿出
200
亿美元建立一个赔偿基金。
不过,这
200
亿美元并不是上限。
根据事态变化,这个数字还有增加的可能。
从
4
月
20
日以来,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灾难”,英国石油公司也因此走上了风口浪尖。美国对
BP
开出了巨额罚单,并正进行司法调查。在股价大跌和信用评级下调之际,人们不禁为这一家百年老店的前途命运捏一把汗。
它会就此一蹶不振吗?一个小小的甲烷气泡引爆了“深水地平线”,难道只是一次偶然事故?
其实,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并非简单的人祸,而是由一系列因素叠加造成的。
BP
作为全球最大的油气公司之一,在经营和管理中表现出的自信与疏忽是导致这场灾难的两大主要诱因。
“深水”的呼唤——谁该来埋单?
随着国际油气钻探向深海领域扩展,传统能源产业面临的难度和风险在不断增加。
据《世界深水报告》资料,未来
44%
的油气储量来自深水,作业深度达到
2500
米、
3000
米甚至更深。这同时意味着,其所发生事故的几率,以及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造成的不利影响也将日益加剧。
不过,这样的问题显然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
就在
2009
年澳大利亚的帝汶海油井喷发事故发生后
(
编者注:当时约
403000
公升石油被注入帝汶海,该钻井平台归泰国石油公司泰国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所有
)
,
BP
仍顺利获得了墨西哥湾的新油气钻探合同。当时,有美国支持钻井开发的利益集团观点是,这样的灾难在美国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
“深水地平线”平台,是一个现代化的、可动态调节平衡的深海钻井平台。该平台是在
1998
年
11
月由韩国现代重工业公司建成,造价为
5
亿多美元。其建成后一直为
BP
所用,并屡次为
BP
立下汗马功劳。
2009
年
9
月,“深水地平线”在得克萨斯近海发现了储量达
40
亿桶的巨大油田。
2009
年
10
月,
BP
将“深水地平线”移至路易斯安娜近海,开始新一轮的石油勘探。虽然
11
月,飓风“
Ida
”掠过钻井平台,曾给平台造成了损害。但在
2010
年
2
月“深水”又重装上阵,并很快在
18000
英尺处发现了可开采的油气流。
不过,就是这项高风险的作业,其经营管理却异常混乱。《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David Brooks
称,“发生事件的钻井平台的管理结构就是一团混乱。来自英国的
BP
、越洋钻井和哈里伯顿三家公司的主管互相纠缠不清,彼此对责任和义务无明确界定。”
据了解,“深水地平线”平台为越洋公司所有,并出租给
BP
使用。在漏油事件发生后,
BP
将责任推给越洋公司的同时,只雇佣了
4
条清污船和
2
架喷洒油污分散剂的飞机进行灾害处理。有专家表示,这样的力度根本不够,从而也致使前期油污大面积扩散。
可接受的风险——可怕的沉默
美国物理学家查德·费曼在分析这类事件时曾指出,由于表面看来事情进展的还算顺利,不知不觉中,人们放宽了“可接受风险”的定义,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
其实,在
BP
发展过程中,类似事故也并不鲜见。
1965
年,
BP
在英国的北海首次发现大油田后,其钻井平台“海中宝石”
(Sea Gem)
就发生事故沉没,导致
13
人死亡。而在
BP
兼并的两家美国公司
Amoco
及
ARCO
后,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也从来没有中断过。
2005
年
3
月,
BP/Amoco
在得克萨斯州的炼油厂发生爆炸,导致
15
人死亡,
170
余人受伤。
2006
年
3
月,
BP/ARCO
横跨阿拉斯加的输油管道因为年久失修,管道生锈导致裂缝漏油
6000
余桶,污染方圆数公里的冻土区。
同年
8
月,又因为管裂漏油
1000
余加仑。之后由政府强制检查后发现多处管道生锈腐蚀,不得已关闭管道实行大检修。
据了解,一般来讲,类似“深水”这样的深海石油勘探平台,在发现可开采的油气流后,任务就算结束了,接下来它要把井口封住,留待商业采用。不过,或许是为了赶时间,或许是为了省成本,
BP
在封井的后期没有做压力测试,就决定将压井液抽出,进入封井器封口程序。
BP
工程师其实早在一年前就曾发出警告,对“深水地平线”油井的金属罩的密封性表示担忧。
2010
年
3
月,
BP
曾向美国联邦官员报告了一起油气泄漏事故,称钻井可能出现“失控”的风险。
不过,正是一种“沉默文化”笼罩在各方头上,才导致从一线工人到公司高管都对此缄默不语。在测试显示油井不正常之后,
BP
仍用常规方法更换油井内防油气泄漏的填充物。而防井喷的装置恰恰又在这个时候失灵,最终酿成
4
月
20
日的爆炸惨剧。
有境外媒体披露,
BP
在租用“深水地平线”的钻探申请中,列明公司有应对“最糟糕情况”的风险防范措施,但过于乐观的
BP
根本就没想过会出现这种极端情况。
当
BP
遇到奥巴马——缺位的监管
当
BP
遇上奥巴马——“生不逢时”。社会舆论在声讨
BP
的同时,还把矛头指向了美国政府。
职责不明以致救灾迟缓,也让奥巴马受到多方批评。路易斯安那州多次向联邦政府申请修建沙堤,以保护沿海湿地免受漏油侵害,但白宫、海岸警卫队、渔业和野生动物局,以及环保局等联邦机构却为“最佳处理方案”争论不休,而且延续了
3
周之久。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历史学家萨拉·艾尔肯说,在布什执政时期甚至远至上世纪
80
年代,矿产和资源管理局的员工就养成一个习惯,“听从联邦政府的号令行事”。这就造成一大怪现象,知道产业流程的监管部门不作为,而不清楚具体情况的政府却要发号施令。
另外,
2010
年
3
月
10
日,
BP
公司的管理人员道格拉斯曾给矿产和资源管理局官员发去电邮,称
BP
准备切断一根连接油井和钻塔的油管,随后会将漏洞封堵。次日深夜
11
点,
BP
从管理局一位不知名的官员获得“口头批准”,随后就开始了相关作业。对高风险作业诸多类似的“随意”监管行为,最终酿成了漏油惨剧。
美国矿产资源管理局也难辞其咎。一份
2008
年的报告显示,负责出租钻井平台的矿产管理局的监管人员玩忽职守,对有关安全警告置若罔闻,收受被监管公司的礼物,甚至和石油公司员工发生性关系。更荒唐的是,管理局曾允许被监管的石油公司用铅笔自行填写检查报告。
血腥十字路口——巨人的救赎
奥巴马总统坦承政府负有责任,矿产资源管理局局长伯恩鲍姆和负责近海油气开采的项目副主任厄于内斯分别辞职和被解职。
截至
6
月
7
日,
BP
为漏油事件已支付了
12.5
亿美元,清理油污的日均耗费在
1400
万美元到
3000
万美元。这场漏油之灾最终可能使
BP
“吐血”
310
亿美元,其中油污清理为
110
亿美元到
170
亿美元,用于对当地渔业和旅游业等方面的经济赔付为
140
亿美元。另外,漏油事件发生之前,
BP
公司的市值接近
1823
美元,而到
6
月初只有约为
1150
亿美元,市值蒸发约
700
亿美元。
BP
的首席运营官海沃德坦承:“
BP
目前需要处理棘手的环境清理、经济赔付和相关诉讼等,尚无法预测漏油事件对公司的长期影响。不过可以明确的是,损失将是惊人的。”
不过,金融危机以来“大得不能倒”似乎成为定律,
BP
即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
14
家知名投资分析机构有
10
家对
BP
依然看好,认为
BP
是可以“买入”的对象。
专家认为,
BP
的石油产业遍布全球
100
多个国家,从安哥拉、俄罗斯到美国都有项目,最近还在伊拉克获得新的合同,是不折不扣的“石油帝国”。
BP
掌握的石油储量达到
180
亿桶,资金和身家十分雄厚,即便
BP
按期分发掉
105
亿美元的季度分红后,其手中仍有
50
亿到
100
亿美元的现金流。
BP
的首席财务官拜伦信心满满地表示,在应对各种损失方面,
BP
拥有充足的“火力”,即便这些损失会不断增加。而
BP
首席执行官海沃德日前也表示,他不打算因为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和应对措施招致批评而辞职,
BP
会帮助解决这次危机,
BP
也能够从这场灾难中恢复过来。
奥巴马:摆脱对石油依赖发展替代能源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时说,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和发展替代能源应成为“国家使命”。他还要求英国石油公司必须支付漏油事件造成的所有损失。
这是奥巴马就任总统以来首次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全国讲话。在长达
18
分钟的讲话中,奥巴马称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如同“一场流行病”,美国将与其战斗数月甚至数年。墨西哥湾地区人民生活正在受到威胁,对此他不能接受无所作为的态度。
奥巴马说,这次灾难是一个痛苦的警示,提醒人们美国为什么需要过渡到使用清洁能源。他说,虽然这样的转变成本昂贵,但是如果不摆脱矿物燃料的话,美国在经济、国家安全和环境方面的长期花费将“远远大于”目前转向清洁能源所需的费用。
奥巴马称,英国石油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公司,有能力支付清理费用,此番讲话显示他对英国石油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清楚。但他同时强调,
200
亿美元不是上限,英国石油将负责支付与漏油事件相关的一切费用。
奥巴马严惩
BP
恐毁掉美国经济
像其他处于恐慌中的美国人一样,奥巴马总统密切关注着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在同胞们讽刺其无能的时刻,他却突然行动起来。
BP
向压力低头,宣布付给政府
200
亿美元赔偿金和清理费用,同时取消了今年的股东分红,为失业石油工人设立了一亿美元的赔偿基金。
这些行动对奥巴马很有利,尽管美国人是否从中受益还值得怀疑。美国人有理由对
BP
愤怒。美国政府估计,每天漏油量超过
6
万桶,相当于每四天发生一次埃克森
?
瓦尔迪兹号漏油事件。而阻止和清理漏油的努力成果有限,最终堵住漏油口可能要到
8
月。
在美国,
BP
有着糟糕的安全记录。
2005
年在得州炼油厂发生爆炸,导致
15
人死亡;
2006
年,阿拉斯加州北坡石油管道腐蚀破裂导致漏油。自从那时开始,监管部门经常对其进行罚款。美国有着完善的法律体系,石油公司必须赔偿他们造成的损失,
BP
很久以前就全盘接受这条法律,但却从未满足过美国公司的安全标准。
自从事故发生后,
BP
的市值已经缩水一半多。长期抵制政府干预的美国公司出奇地保持了沉默,似乎商人们担心遭到牵连。每个人都知道,只要
BP
兑现其承诺,政府将插手公司管理,更不必提没收资产。
奥巴马不是右派宣称的社会主义者,他坚持称自己对破坏公司财政稳定没兴趣,他的反应让很多商业领导人感觉他对他们关心的问题很冷淡。
BP
股票价格下跌暗示,市场相信奥巴马是美国版的普京,他更喜欢公司按照他的命令行事。所有人都不该低估
BP
失误的程度,也不能低估其造成的损失。但是如果总统不支持正确程序,他将吓到投资者。美国环境的损失已经够大,现在总统正冒着毁掉经济的危险。
英国经济或被美国打垮
奥巴马宣布,英国石油公司(
BP
)已经同意成立一个
200
亿美元的赔偿基金,另外抵押
200
亿美元的美国资产作为担保,并且这个赔偿基金仅仅只是预备金,上不封顶,直到解决墨西哥湾漏油为止。笔者认为,英国经济可能被美国打垮。
对于
200
亿美元的赔偿基金,
BP
今年支付
50
亿美元,以后每个季度支付
12.5
亿美元,用
4
年时间凑足
200
亿美元。
BP
目前仅
80
亿美元现金,英国《金融时报》认为
BP
需要
490
亿美元才能解决问题。笔者认为,从原来估计每天漏油
2.5
万桶至
3
万桶到目前的
3.5
万桶至
5
万桶来看,结果比估计的大得多,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当初来看,都说没什么,结果都在大家的预料之外,所以,笔者认为,这次漏油后果很严重,在大家的预料之外,所以英国会被美国打倒。但是国际评级机构对
BP
评级连降
6
级,离垃圾级还有两级,预计很快降为垃圾级,
BP
股价腰斩,这将使
1800
万英国用自己的养老金买
BP
股票的老百姓资产面临缩水
40%
,
BP
市值到目前为止已经蒸发了
700
亿美元以上。
BP
占英国
GDP
的
10%
左右,去年为英国政府贡献
50
多亿美元的税收。发生这一事件后,会使英国财政收入面临困难,英国经济继金融危机之后又一次遭到巨大打击。再加上财政赤字、公共债务巨大,英国经济不排除陷入长达十年以上的大萧条的可能。
另外,奥巴马还强调,赔偿基金不防碍私人和企业征对
BP
提出法律诉讼。到目前为止,有数万人诉
BP
,涉及金额达到百亿美元以上。
目前的
BP
不但停发
80
多亿美元的红利,还将变卖
100
亿美元的资产。渣打银行近日出炉一份报告预测,中石油可以溢价
30%
收购
BP
。但
BP
认为,全球反垄断呼声很高,
BP
被收购的可能性很低。可是构成垄断性的依据是,使得其它企业无法竞争,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德国的巴斯夫、美国的陶氏都是巨无霸企业,都没有使其它公司无法竞争。这实际上反映了企业再大,只要把投资分散到全球而非集中到某一国或某一个地区,就购不成垄断。中石油若以
6.1
美元每桶的价格购买
BP
公司
180
亿桶的石油储备,大概能给
BP1100
亿美元,使得油气储量高出埃克森美孚
73%
、高出壳牌
187%
。看来,中石油接盘
BP
的资产出售是个不错的主意。截至
2009
年底,
BP
在美国、俄罗斯的原油日产量分别达到
66.5
万桶和
84
万桶,相当于美俄的
10%
。美国每日炼油
1500
万桶,
BP
在美国为
12.38
万桶。所以,中石油接盘
BP
部分资产是可以的。
中石油对
BP
接盘资产之所以可以,是建立在中国石油进口依赖度达到
50%
这个情况下,但并不表明这是赚钱的买卖。笔者认为,中国对石油的消费总量基本趋于饱和,以后会逐步下降,这使得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加大,减少石油的消费量,变成石油需求总量下降,这使得进口石油总量也下降,那么,石油进口依赖度将下降。这可能会与全球新能源的普及一起拉低全球石油价格。考虑到石油进口依赖度越来越低,中国少量损失换取保证以后石油的供给,还是值得的。
问题是,美国把
BP
连同英国经济一起拖下水之后,美国经济也没有起步,相反失业加大,生态恶化。美国唯一的办法就是削减军事开支救国,但这步棋不到山穷水尽是不会走的。目前看来,美国经济还没什么牌好打,美国经济二度探底是必然的。
漏油事件折射出的利益博弈
奥巴马在
BP
公司漏油事件上的强硬态度,一方面源于美国政府对待他国企业出现问题的一贯作风,另一方面则是奥巴马为了应对国内民众的不满表现出来的一种姿态。但是,笔者认为,在
BP
公司漏油事件上,更多的还是一场利益博弈。
毫无疑问,
BP
公司的这次海上漏油事件,性质是极其恶劣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对相应海域及其周围国家、地区和民众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将来对海上石油的开采及其环境保护工作。以十分严厉而苛刻的态度对待这次海上漏油事件,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但是,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显然不完全是从环境保护和能源保护的角度考虑的,而夹杂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关联。
众所周知,
BP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一直是美国石油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特别是
BP
公司频繁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以及大举进军海上石油开采市场,已经对美国利用海上石油以及对世界能源的占用构成了严重威胁。
美国作为世界上能源消耗最大的国家,这些年来,美国许多茂名的石油公司都加快了海上石油的开采工作。高密度、高强度、大范围的石油开采,不仅使美国获得了更多的石油能源资源,也有效化解了美国的就业矛盾和收入增长问题。而
BP
公司等其他国家的石油企业加入到海上石油的开采工作,无疑对美国石油公司是一种挑战和威胁,对美国的就业和收入也是一种严重影响。对此,美国是不可能容忍的,也是不可能坐视不管的。只是碍于国际社会的压力以及自身的面子,无法以强制手段限制他国对海上石油的开采和石油资源的利用。而事实上,美国的石油巨头们一直在给政府施加压力,希望政府能够出面干预他国企业对海上石油的开采,但一直找不到有力的借口而已。
因此,当
BP
公司海上石油平台发生爆炸和漏油事件以后,美国当仁不让地会作出迅速而强烈的反应,并以此来对其他进入海上石油开采的国家和企业提出警告。
我们注意到,此次
BP
公司的海上漏油事件,除了对
BP
公司会产生致命打击之外,对奥巴马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和处理能力也提出了挑战。因为,根据美国媒体的分析和判断,如果奥巴马在这次
BP
公司漏油事件上不能表现出强硬态度和铁腕手段,极有可能使得奥巴马降低失业率和金融改革计划的蒙上阴影,也使奥巴马的信任投票产生影响。
但是,对奥巴马来说,在漏油事件的处理上,他也不可能完全按照美国企业和民众的要求去做。因为,作为美国的主要盟友,英国政府一直在国际事务上为美国摇旗呐喊。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欧洲各国挑战美国在经济领域霸权地位的呼声越来越高,手段越来越多。特别是要求建立货币新体系的挑战,让美国很头疼。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地按照美国的意志置
BP
公司于死地,无疑会影响美国与英国之间的关系,影响英国政府对美国在世界经济问题、外交问题等方面的支持热情。
所以,对奥巴马政府来说,如何处理好
BP
公司的漏油事件,确实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而如何在此次事件上让美国获得利益最大化,则是奥巴马政府最现实的选择。
因此,
BP
漏油事件说到底也是一场利益博弈。
谁是
BP
市值大幅缩水的受害者?
英国石油公司
(BP)
是英国最大的企业之一,其股票也是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持有的股票之一。由于每年派发大约
70
亿英镑
(101
亿美元
)
极具吸引力的高股息,使得它拥有
60
万机构投资者和
50
万个人投资者。
稳定红利收入使得期望获得回报的投资者纷纷投资
BP
,其中包括众多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以及欧洲的基金公司等。另外,英国的每一只养老基金几乎都持有英国石油公司股份。
然而,自
4
月
20
日以来的“漏油门”事件,无疑给这些在暴跌之前就购入
BP
股票的机构或者个人以致命打击。
据彭博社报道,挪威、科威特、中国以及新加坡四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在
BP
的投资缩水近
68
亿美元。
由于资金面吃紧,
BP
宣布停止派发今年剩余三个季度的红利,这对于那些养老基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与那些企图趁股价低廉大发灾难财的投机者不同,一些在较高股价买入的投资者却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是捂还是抛?尤其是在漏油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将这次的石油污染所造成的精神冲击比喻成“
9
·
11
”事件,他表示,这将会改变美国未来如何思考能源和环保政策。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也令投资能源股饱受诟病。
投资机构
Portfolio 21
的执行总裁莱斯利·克里斯蒂安
(Leslie Christian)
表示,墨西哥湾的原油泄漏悲剧提醒我们,环境风险与金融风险并存,且风险极大。因此,应该投资于那些不以卖掉更多的石油为目的并且承诺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公司。
那些既遭受原油泄漏灾难影响,又持有
BP
公司股票的机构,无疑受到两面夹击。美国佛罗里达州政府就是最典型的一个。
由于
BP
多次封堵墨西哥湾漏油的尝试失败,海上油污面积逐渐扩大,在继路易斯安那、阿拉巴马和密西西比州后,佛罗里达可能成为第四个受到漏油影响的州。在漏油事件发生前,佛罗里达州政府共持有
1.7
亿美元
BP
的股票和公司债券,但现在已经缩水了
6700
万美元。
掌管该州养老基金的财务总监艾利克斯·辛克
(Alex Sink)
表示,
BP
已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州投资委员会正考虑要将
BP
的资产出手。
早在
1995
年,佛罗里达州将烟草企业告上法庭,并在随后将其所持的全部烟草股票变卖。当时的州长劳顿·奇利斯
(Lawton Chiles)
认为如果不卖掉股票就说明禁烟声明是虚伪的。
一些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虽然
BP
的前景还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无论是对环境还是对
BP
的股价,破坏性的打击已经接近尾声,因此现在可能不是最好的卖出时机。只要等利好消息一出,股价有所改善的时候,就可以考虑把股票卖掉了。
从目前的情况看,最大的好消息将是原油停止泄漏。
漏油事件或催生全球最大能源险赔付
墨西哥湾漏油仍在持续。这或将造成史上最大能源险损失索赔案。
瑞银集团近期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称,漏油导致的环境善后和赔偿可能需要
120
亿美元。作为漏油案件的始作俑者,英国石油公司
(BP)
和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等责任方将面临巨额赔偿,承保这一钻井平台项目的保险商,承保了
7
亿美元保单的劳合社和其他一些保险商也被牵扯至司法诉讼中。
据报道,保险公司卡特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在一份声明中说,墨西哥原油泄漏很可能成为自帕帕阿尔法石油平台
1988
年发生大火以来的最大能源市场保险损失。
风险偏好者赌
BP
能起死回生
众多风险偏好者都在押注
BP
能够在困境中反转,但这些勇敢者能否如愿以偿仍是一个未知数。
“现在辉煌的将会衰落,现在衰落的将会复兴。”在彼得·林奇的投资视野中,有这样一类公司能够在逆境中绝处逢生,股价在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后,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收复失地。
这类“困境反转型”的公司往往可遇不可求,但在投资者眼中,最近霉运缠身的英国石油公司
(BP)
却有望上演惊天的逆转奇迹。
极富诱惑的股价
自墨西哥湾深海钻井平台的漏油事件发生后,英国石油公司
(BP)
股价开始急剧下滑,市值受损严重。
从
4
月
20
日至今的两个多月时间里,
BP
的股价虽在某几个交易日中有所反弹,但总是跌多涨少。
BP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存托股票从
60
美元附近跌至
30
美元附近,至
1950
年来的最低水平。
目前,
BP
的股票只有
5
倍的市盈率,而同行业竞争对手皇家荷兰壳牌
(Royal Dutch Shell)
的市盈率却是
9
倍左右。一时间,它成了难得的“便宜货”。
标准普尔分析师称,英国石油原是石油领域的高盛。这家公司很有吸引力,因为它派发高股息,并赢得许多环境保护奖,在勘探和开采方面的成绩都很好。如果我是投资者,我会觉得现在的情况对它不公平。其他一些分析师也指出,投资者疯狂抛售
BP
及其非运营合作伙伴的股票“有点反应过激”,
BP
股价跌幅已经超出了排污成本以及潜在经济损失对公司收益造成的影响。
勇敢者在行动
这样实惠的价格确实是众多反向投资者一直在寻找的理想对象,如果
BP
能够“咸鱼翻生”,那这将是一次完美的冒险行动。
一位苏黎世交易商称:我们发现一些对冲基金已经开始建仓,政治风险推低
BP
股价,具有很大的投机机会。
BP
股价可能出现重大突破。
然而这样的投资举动无异于在玩火。因为惠誉将
BP
的债务评级一口气下调
6
个级别至
BBB
,只比“垃圾级别”高
2
个等级,并且表示不排除再降级的可能性。这是英国石油的评级首次低于
AA
级。
另外,
BP
对外界宣布,将暂停今年三个季度的股东股息发放,并将大幅缩减投资计划以及出售价值约
100
亿美元的资产。此前
BP
派发股息的传统
18
年来从未中断过。
尽管这些不利消息都不利于
BP
的股价“站稳脚跟”,但仍有众多不畏风险的勇敢者。
基金经理巴里·阿诺德
(Barry S. Arnold)
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管理的
Primary Trend
基金的投资组合中
BP
占据了
3.8%
的比重,他在外界对
BP
担忧加剧之时,以低于
40
美元的价格加仓。阿诺德认为,现在
BP
的情况远没有想象中的糟糕。
摩根大通的分析师弗雷德·卢卡斯
(Fred Lucas)
和花旗银行的分析师马克·弗莱彻
(Mark Fletcher)
也是买入
BP
的坚定支持者。
卢卡斯认为,
BP
在全球有超过
1300
亿美元的资产,
2011
年至
2013
年间,每年的现金流预计可达
400
亿美元,充足的现金流完全能使
BP
有能力应对危机,并进行分红。如果近期
BP
继续受到负面消息打压,那我们还将继续加仓,直到情况变得明朗。
弗莱彻则认为,
BP
是一个巨大的税源,万一它有什么闪失,将对整个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困境反转”还是“陨石坠落”?
众多风险偏好者都在押注
BP
能够在困境中反转,但这些勇敢者能否如愿以偿仍是一个未知数。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
(Pimco)
基金经理罗格斯被问及
BP
债券是否值得一博时,他指出
BP
债券有一定价值,但目前入市所要承担的风险过高。
漏油事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
BP
数次堵漏行动均告失败,深海钻井平台的漏油问题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漏油量最初的估算是
5000
桶
/
天,而根据
6
月
16
日美国方面对墨西哥湾漏油速率最新估测,这一速率可能为
35000-60000
桶
/
天。
据估算,
BP
已经为此花费近
14.3
亿美元,接下来它还需要支付
400
亿美元,为墨西哥湾的油污清理以及当地居民的损失埋单。
如果情况继续恶化,那非但不能成就“逆境反转”,“陨石坠落”的可能性却在加大。
最近的一个反面案例就是雷曼兄弟。
2007
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初,雷曼兄弟的股票还是处于
100
美元高位的绩优高价股,它
2007
年度业绩更是创出了历史最高纪录。危机横扫后,其股价却已几乎归零。
因此,许多机构对
BP
的前景并不看好,英国的媒体也已经开始讨论
BP
破产的可能性。
美国石油问题专家罗伯特·布赖斯
(Robert Bryce)
认为,在未来几十年,
BP
都会被这起漏油事件所困扰,无休止的诉讼、无法恢复的形象损失,融资能力也将受到极大打击,这些都将给
BP
带来长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它的生存能力。
另外,如果
BP
的股价继续下跌,
BP
很有可能会面临同行抄底的悲惨命运,皇家荷兰壳牌公司、埃克森美孚,甚至中国石油都可能成为它的新东家。
英国石油公司简介
1909
年,
BP
由威廉·诺克斯·达西创立,最初的名字为
Anglo Persian
石油公司,
1954
年改为现名(
British Petroleum
)。
BP
由前英国石油、阿莫科、阿科和嘉实多等公司整合重组形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
BP
的太阳花标志是根据古希腊的太阳神命名的。
经营范围涉及油气勘探、开采、炼制、运输、销售、石油化工及煤炭、有色金属、计算机、海运、保险等多方面。
BP
在华业务一瞥
自
1973
年在华拓展业务以来,
BP
在一系列商业项目中累计投资超过
40
亿美元,积极参与了中国的经济建设。迄今
BP
是中国最大的海上天然气生产企业,中国第一家液化天然气
(LNG)
的唯一外方合作伙伴,石化领域最大的外资投资企业,中国最大的液化石油气
(LPG)
进口和营销企业,唯一参与航空燃油服务的外方合作伙伴,等。主要的合资企业有:向海南和香港供气的崖城天然气田,
BP
广东液化天然气站线项目,上海赛科,宁波华东
BP
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珠海
PTA
、
重庆扬子乙酰、蓝天航空燃油服务公司等。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愈演愈烈,目前据官方的数字是每天漏油
30000
桶,据独立科学家的数字是每天漏油
50000
桶,远远超过了原先估计的
12000
桶。
5
千英尺海底每天以平均
40000
万桶的流量将石油灌进墨西哥湾,一场海上世纪漏油灾难继续蔓延着。
美国总统奥巴马罕见地在白宫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表电视演说,严厉谴责
BP
,同时发布一系列措施。过去,只有在美国遭受重大事件或者面临战争的时候,例如
911
事件和挑战者号失事等。这场演说凸显了漏油事件的严重性。
在第四次视察灾区前,奥巴马说,这次事件的灾难性后果堪比
911
恐袭事件。他还说,正如
911
恐怖袭击之后我们深刻审视自身弱点和外交政策一样,这场灾难将在今后多年内重塑我们对环境和能源的认知。
就在漏油事件发生
39
天后,美国总统奥巴马终于承认联邦政府救灾不力,说了一句作为美国总统来说是最不想说的话:“我负起全部责任(
the
buck stops with me
)”,意味着承认联邦政府在灾难发生开始的不作为或动作迟缓,酿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
如果在漏油一开始的时候,联邦政府就动用政府的力量,严厉督促英国石油公司堵漏,同时协调各方,全方位的进行抢救治理,后果或许不会这么严重,但是奥巴马政府却在出事后认为仅仅是英国石油公司的责任,认为企业出的事情应该由企业解决,即所谓自由市场原则。尽管联邦政府后来将此灾难定为国家级灾难,动员军队救灾,但也如媒体批评的那样动作太慢太少,以致形势越来越难控制。虽然海洋石油泄漏救援有其特殊困难的一面,但是奥巴马总统和联邦政府的救援缓慢和不力是难卸其责的。
现在这场漏油事件已经酿成世纪生态灾难,产生的后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预料。更重要的是美国开发近海石油的国家安全新国策已告中断,正如奥巴马说的,此次事件将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未来对美国的能源政策也将产生很大影响。
开发新能源,降低对石油的依赖。是奥巴马新能源政策的核心。尽管奥巴马一再强调要实现转型,以新的方式发展新的能源产业,但是能源产业的转型和发展和普及,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奏效的。美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必须依赖石油进口。
“环境
911
事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契机,现在近海石油开采这一国家安全新国策被迫中止了,可见的未来,也许很难重新启动。奥巴马会抓住这一契机加快推动新能源政策的实施,解决气候改变和美国能源对外依赖的问题。从全球的角度看,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可能影响全球战略格局,也将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另一方面,新能源尚未大规模替代传统能源,美国的有关能源的传统国家安全战略,仍然是目前主要的实施方向。
对中国来说,中国目前发展的根本性挑战之一是资源尤其是能源的紧缺,中美两国在新能源合作方面的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国的合作存在很大的潜力,例如美国先进的能源技术与中国巨大的技术需求互补等等。因此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将对未来中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在能源环境等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上,中美两国必须加强合作。随着奥巴马积极推进新能源政策,中美两国可以加快在这一领域的合作。
当然,合作只是一个方面,双方都将面临不少问题,例如中美两国在涉及碳排放交易方面的抹摩擦可能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近海石油开采被中止,美国将继续依赖进口石油,美国对全球石油资源的战略控制,对急需能源资源的中国来说,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
欢迎光临 .::金银岛财经::. (http://j-y-d.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