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善于利用萧条“发财”的家族 [打印本页]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9-2-4 09:14     标题: 善于利用萧条“发财”的家族

2008年,全球众多富豪资产缩水超过50%,钢铁大王米塔尔、金沙赌王谢尔登·阿德尔森等新富身家缩水超过2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一些财富世家却躲过一劫,损失有限。瑞典的瓦伦堡家族即是一例,其旗舰公司银瑞达的股价在2008年前三季度仅下跌10%。

依赖与时俱进的实业扩张、广阔的政治人脉,以及金字塔型隔绝债务的公司架构、不断紧跟全球趋势变化调整的资产结构、通过基金会等方式传承财富的技巧,瑞典的瓦伦堡家族度过了一次次经济危机,将财富积累与保全的故事沿续了160多年。




瓦伦堡家族信守一句箴言:存在,但不可见。因此,这一家族和银瑞达在中国鲜为人知,但其旗下众多跨国公司包括ABB、阿斯利康、阿特拉斯·科普柯、伊莱克斯、爱立信、胡斯华纳、萨博、瑞典北欧斯安银行等却多大名鼎鼎。作为这些公司的第一或第二大股东,银瑞达2008年第三季度的净资产达1300亿瑞典克朗,约合1157亿元人民币。瓦伦堡家族则持有银瑞达约25%的股权。

从1846年家族始祖安德烈·瓦伦堡投身航运业算起,瓦伦堡家族的财富故事已沿续160多年,目前担任银瑞达董事长的是第五代传人雅各布·瓦伦堡(Jacob Wallenberg)。纵观其百年发展史,瓦伦堡家族的财富积累与保全有赖与时俱进的实业扩张、广阔的政治人脉,但其金字塔型隔绝债务的公司架构、不断紧跟全球趋势变化调整的资产结构、通过基金会等方式传承财富的技巧,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

借大萧条实现扩张瓦伦堡家族由航运业发迹后,于1856年创办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第一家私人银行SEB,并以银行为枢纽、借助两次经济危机的机会逐渐向其他产业扩张,应验了安德烈·瓦伦堡的观点:“好生意总是在坏运道中做成的。”

其第一次扩张在1877年瑞典经济衰退时期展开。当时SEB的许多客户陷入流动性困境,为了挽救这批公司,SEB对部分企业进行“债转股”,由此成了阿特拉斯·科普柯、斯堪尼亚等一大批公司的股东。19世纪90年代末期,瓦伦堡家族已控制瑞典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40%的股份,堪称富 可敌国,“在瑞典商界,没有哪件事情没有瓦伦堡家族企业的参与”。1903年瓦伦堡家族旗下的ASEA公司在瑞典市场受到德国公司的竞争威胁时,该家族甚至成功游说瑞典议会将电力设备进口税从10%提高到15%,从而挤掉了德国公司。1916年,由于瑞典法律禁止银行拥有公司股权,SEB银行因此被拆分成SEB银行和银瑞达,从此,瓦伦堡家族主要通过银瑞达持有其他公司股权,进行资产配置。

第二次扩张发生在1929年前后的大萧条时期。当时瑞典约1/3的公司倒闭,银瑞达以极其低廉的成本收购了一些暂时亏损但具发展潜力的公司,包括以1瑞典克朗、承担100万克朗债务的方式收购阿斯特拉公司(Astra),1998年阿斯特拉与英国制药公司捷利康(Zeneca)合并为阿斯利康,成为世界第三大制药集团。

当前的金融危机中,银瑞达又再次面临投资机遇。由于银瑞达的资产主要是对其他公司的股权,盈利主要取决于股利分配和股权的公允价值变动,现金流入主要是股利和资产套现,因此公司的负债率仅为15%。再加上其资产多是市场流动性较好的公司股权,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银瑞达总资产约为1528亿瑞典克朗,包括1111亿瑞朗股权投资和295亿瑞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几乎不存在流动性风险,因此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其受到的冲击相对有限。 SEB在危机中同样表现良好。由于有充裕的现金储备,银瑞达2008年不断增持旗下各家公司股票,从2007年第二季至2008年第三季共为此出资 59.79亿瑞典克朗,由此不仅摊薄了持股成本,也稳定了旗下公司股价,保持了自身的资产稳定。

分散投资,隔离负债和东亚家族企业类似,瓦伦堡家族的财富通过银瑞达与底层公司资产相连,也通过银瑞达与底层公司的负债隔绝,其不同之处在于银瑞达是上市公司,并且资产相对更加分散,其持股的工业类公司约占33%,金融和药业公司分别占15%,其余还包括 IT、媒体、消费品等公司。

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多为高负债公司,如谢尔登·阿德尔森控制的金沙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达80%,再加上谢尔登的财富集中表现为持有的金沙集团股权,因此,公司股价下跌直接导致其个人财富缩水超过90%。而银瑞达旗下公司尽管负债相对较高,如ABB、伊莱克斯、阿斯利康、爱立信资产负债率分别约为60%、80%、70%、45%,但其资产并不与旗下公司负债直接挂钩,再加上投资相对分散,因此瓦伦堡家族受到的冲击远远小于谢尔登。

这一策略同样值得国内企业家借鉴。对于上市公司股东而言,集中持股的风险在2008年的股市大调整中弊端尽显,三一重工的梁稳根、苏宁电器的张近东等由于集中持股,损失均在百亿元以上,类似银瑞达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公司进行分散投资,有利于降低个人财富风险。对于非上市股东而言,将自身资产与公司负债直接挂钩,等于将个人财富与公司经营风险直接挂钩,也可以考虑采取隔离措施。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9-2-5 09:19

银瑞达漫长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不断调整资产结构的历史,木材业等资产逐渐被减持,电信、电气的资产则不断增持,其最近几年的调整表现为出售汽车资产。

银瑞达的汽车资产原本相对庞杂,其根据轿车、卡车制造的类别,将之分割为萨博和斯堪尼亚(Scania)两家公司,为资产处置作好准备。1990、2000 年,银瑞达分两次将萨博的全部股权出售给通用汽车。之后的事实表明,这场交易纯粹是通用汽车帮助银瑞达甩掉了包袱。主打豪华车的萨博经营状况颇为惨淡,在 1993-2007的14年中有12年亏损,其中2006、2007年的亏损分别高达29亿、22亿瑞典克朗,由于萨博占通用汽车的销售额不足1%,近期更传出通用将售出萨博品牌。

斯堪尼亚的经营状况相对优良,近些年来积累了丰厚的现金流,因此成为众多汽车大鳄的争抢目标。此前,斯堪尼亚的主要股东包括银瑞达、德国大众、德国曼恩商用车公司,其中曼恩公司对斯堪尼亚青睐已久,2006年9月,它向斯堪尼亚的董事会提交了一份收购提案。这一收购如果成功,曼恩公司16吨以上重卡的销量将超越沃尔沃居全球第一,客车出口将仅次于戴姆勒·克莱斯勒,列全球第二。但曼恩公司40%的收购溢价远远没有达到银瑞达的预期,2006年9月这一提议被否决。最终,斯堪尼亚于2008年3月以200亿瑞典克朗出售给德国大众,这既是斯堪尼亚近年的最高股价,也几乎是曼恩公司收购报价的两倍。银瑞达由此获得近180亿瑞典克朗、相当于总资产10%的现金,其现金规模由2007年底的150亿瑞典克朗增加到2008 年第三季度的300亿瑞典克朗,为其在金融危机中增持其他公司股权提供了弹药。

追随趋势在100多年的经营中,银瑞达不仅推动旗下公司融入潮流,在投资手段上也与时俱进。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化大潮中,银瑞达旗下公司纷纷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整合,发展成为业内领先的跨国公司。以ABB为例,其前身 为1883年成立的ASEA,直到上世纪70年代,ASEA还主要在瑞典国内发展,1987年瓦伦堡家族将ASEA与瑞士BBC公司合并为ABB,开始国际化的扩张。此后两年,ABB在西欧和北美市场收购55家公司,并与美国电气巨头西屋成立合资公司,从而在美国站稳脚跟。1996年ABB与德国奔驰的铁路运输系统业务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铁路系统提供商;在东欧通过并购与合资,ABB在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建立60多家公司,雇员超过2万人;在中国,ABB自 2002年以来对能源、电气、自动化等领域迅速渗透,数据显示,2006年ABB来自中国市场的订单、销售额分别达到31亿美元、28.28亿美元,同比分别上升26%和19%,按销售额计算,中国成为ABB集团的第一大市场。

通过国际化扩张培育一批跨国公司后,为了发现更多的ABB、爱立信和伊莱克斯,1994年银瑞达联合一些投资者共同创建了殷拓集团(EQT PARTNERS),涉足新兴的PE领域,投资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型企业,单项投资规模为5000万到1亿美元。现在殷拓集团一共募集并且管理着8只不同种类的基金,成功投资并且实现退出的企业超过了20家。针对大中华区的发展机会,2000年银瑞达联合殷拓集团成立了 Investor Capital Partners(ICP),ICP管理的基金规模为3.22亿美元,其中来自银瑞达的资金约为2亿美元。

目前,根据公司规模、公司类型、投资时间长短和不同的控制权情况,将投资划分四个方向,包括核心投资、运营投资、PE和财务投资,其中核心投资包括ABB、爱立信等跨国上市公司,资产合计占银瑞达总资产的80%;运营投资对象为跨国大中型非上市公司,包括与和记黄埔合资的3G业务公司3 Scandinavia;PE主要投资保健、IT和技术领域的中小成长型非上市公司,曾成功投资阿里巴巴等。

双层股票结构与基金会传承财富瓦伦堡家族的财富故事中有两大颇具特色的设计,一是对银瑞达的双层股票结构,二是通过瓦伦堡家族基金会实现财富传承。

由于银瑞达是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瓦伦堡家族通过双层股票结构保证控制力不被 稀释,即把公司股票划分为A类和B类股票,其中A类股票的股东1股享有1票投票权,B类股票的股东1股享有1/10票投票权。数据显示,银瑞达总股本为7.67亿股,分别为3.12亿股A类股票和4.55亿股B类股票,A、B类股票的资本比例约为4:6,但由于同股不同权,投票权比例接近9:1。银瑞达前五大股东的股权比例仅为32.78%,但投票权高达62.73%,其中,瓦伦堡家族通过瓦伦堡家族基金会和SEB基金会(SEB Foundation),以不到25%的股权获得了超过50%的投票权,牢牢保持对银瑞达的控制权。在摩根士丹利等PE与蒙牛的对赌中,也设计了双层股票结构。

就像将旗下公司股票的分红权与投票权相分离一样,旗下包括多只基金的瓦伦堡家族基金会运作的核心是将股权继承权与财产继承权相分离,每位家族继承人都可以通过股权分红、家族成员之间的股权转让等获得财产继承,但只有那些有经营能力的继承人才能保留股权份额,并负责家族企业的经营,其他人无权插手。这样既可以为家族成员源源不断地提供生活保障,同时割断了家族成员与家族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防止遗产继承纠纷导致家族财富贬值或股权控制力分崩离析。

在香港,一些富豪同样通过成立股权信托传承家族财富。2008年5月发生的新鸿基地产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联三兄弟争夺控制权的事件中,股权信托避免子女分家产而导致公司肢解的作用为人瞩目。正是由于郭氏三兄弟的父亲郭得胜以信托基金形式将新地控股权捆绑,三兄弟即使对簿公堂,新鸿基地产的控制权仍由郭家牢牢把控,外人不可能趁火打劫。





欢迎光临 .::金银岛财经::. (http://j-y-d.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