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欧洲大崩盘
[打印本页]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8-10-12 09:31
标题:
欧洲大崩盘
“如果下周再没有办法解决,我可能就得回去送报纸。”十月二日,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这么说。 什么事,会让全球第二大富豪的财产归零?答案是:金融海啸。
第四波海啸扑向欧洲
恐惧击败市场,欧股带头全面重挫
股灾再度肆虐全球!美国道琼工业指数跌破万点!
十月五日晚间,德国政府才宣布斥资五百亿欧元,挹注德国第二大商用不动产放款机构Hypo控股,并承诺以超过新台币四十四兆元巨资,对所有银行的存款提供无限制担保,消息传来,英国、法国、德国股市立刻暴跌八%,日本、韩国等亚股全倒,俄股更崩跌一九%,一度停止交易。因为这显示欧洲金融体系正在崩溃!
灾情泛滥,继爱尔兰、希腊之后,德国、丹麦、以及冰岛三国,也相继宣布对于私人存款提供无限制担保。市场摇摇欲坠,「恐惧击败了市场」的斗大标题,占据了英国当地媒体的版面。
伦敦现场 34万金融从业人员前途未卜
以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为中心,往北,十六层楼高的玻璃帷幕建筑,低调隐身在一个小广场内,这就是九月二十八日刚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政府联手接管的富通金融集团(Fortis)总部;再往前走,则是刚被英国政府接管的第九大放款机构布拉福德-宾利银行(Braford & Bingley Bank)的分公司。
再搭地铁往西方走,在圣保罗教堂边是伦敦证券交易所,没有闪亮亮的跑马灯,也没有繁忙的交易大厅,稍不注意,就会错过它的银色招牌,这是低调的英国作风。
这,就是近十年英国金融繁华的橱窗。两年前,《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还评论,「伦敦金融成就让纽约羞愧。」不过两年,繁华过尽,由大西洋对岸袭来的金融海啸,已扑向城内三十四万金融从业人员。
「我们都知道风暴一定会来,但是,没有想到会这么的快速。」一名美林公司(Merill Lynch & Co)伦敦分部,绰号鲨鱼(Shark)的交易员(trader),语气疲惫的对我说。三周前的周末清晨,他好整以暇的在伦敦市中心的昂贵公寓里,打开彭博(Bloomberg)信息,边煮咖啡,边关注雷曼兄弟是否破产的消息。没想到傍晚,黑莓机就传来简讯:「美林告急!」
「怎么会这样?」在金融业超过十年,他从没想过有一天工作可能会不保。当晚,他不能睡。隔天早上四点,黑莓机再传来简讯,「美国银行购并美林底定。」一夜没有合眼的他,这时才回到床上歇息。
然而,坏消息还没结束,三周后,欧洲卷起了史无前例的金融大海啸。
传到大西洋彼岸,美国道琼工业指数一开盘,正式跌破万点大关,盘中更一度重挫八百点,这是四年以来,道琼工业指数第一次跌破万点!
距离第三波海啸——美国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不到一个月,没想到,第四波海啸再度来袭。这会儿,浪头更凶猛,并从美国扑向了欧洲!
此时,《商业周刊》采访团队已兵分两路,一队前往欧洲的金融心脏伦敦,一队前往震央美国华尔街(Wall Street),企图为读者找出「What's Next?」,接下来会怎样?
飞越九千八百公里,我(记者李郁怡),抵达伦敦,前往伦敦西侧的「金融城」(the city of London)。这里,占地二·六平方公里,伦敦是欧洲的金融心脏,超过四成以上的欧洲金融机构将总部设于此,金融从业人员共三十四万。金融城就是心脏的最核心。
欧洲国家三天救援五家银行
从九月二十八日开始,接连三天,欧洲连续五家银行出事,需要挹注巨资(详见第五十二页伦敦灾情现场图)。虽然美国八千亿美元的纾困案在惊涛骇浪中通过,然而,股市不领情,十月三日当天,道琼工业指数下跌一百五十七点。「我想纾困案无法解决长期问题。」标准普尔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韦斯(David Wyss)说,只要无法阻止房价下跌,经济的恶性循环就会持续。
就在同一天,我进入美林公司位于「伦敦金融城」的分部,二、三楼的交易室繁忙异常,天花板的指数走马灯闪个不停,坐在计算机屏幕前的交易员,紧盯指数、线图、报表。
「从我进入办公室开始,电话就接不完,从早上八点进办公室开始,完全没有时间抬头,一天就结束了。」Shark说。「光光是伦敦,至少会有二万五千名的banker(银行家)会没有工作。」一名职员说,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其中之一。
另一位交易员则对我说,「我有一个在雷曼兄弟工作的朋友,七月被裁员,拿著遣散费,打电话给我哭诉,说他如何不幸;两个月后,雷曼兄弟倒闭,他又打电话来,『我超级幸运!』」这名交易员耸耸肩说,「世事难料!」
这群金融贵族们,年轻、多金,他们努力工作、获得高薪。过去几年,他们斥资数百万英镑,在伦敦搜购高级住所。黛安娜王妃待过的英国肯辛顿宫周边、诺丁汉丘(Nottingham)一带,是他们的最爱。
豪奢不限于高阶主管,许多中阶主管都住在附有泳池的高级公寓,一个月管理费超过三、五千英镑(约合新台币十七至二十八万元)。这些人推升著英国房市泡沫,也推升著消费市场。
但现在,如果你晚上到金融区的酒吧,每个人的脸上难掩焦虑。英国木星资产管理公司(Jupiter Asset Management Ltd.)国际执行总监薛楷文(Kevin Scott)告诉我,他女儿的同学,爸爸在曼雷兄弟工作,现在因为无法负担学费,只好转学。另一位金融业主管则说,他同一栋楼的其它三间公寓,最近忽然空了下来,只剩他一人。
越来越多人付不起高房租、房贷,在伦敦街头,很容易可以看到出让(to let)的广告招牌。
坏消息进一步打击了所有人的信心。因为爱尔兰政府宣布,将无限额担保一般存款户的存款,英国人开始把现金转到爱尔兰,为了稳定英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三日才报导英国政府将存款担保由三万五千英镑,提高到五万英镑已经定案,七日就考虑紧急变成「无上限」,英国媒体评论,这是个「两兆英镑的选择(the trillion questions)」。两兆英镑,约相当于英国国内生产毛额(GDP)的一˙五倍。
以欧洲为震央的信心危机,迅速蔓延全球。在英国,钢铁公司Marlin Steel Wire经理人担心,他们没有办法从银行借到钱,无法购买原料,公司无法交单,经营不下去;豪华车品牌,宾利(Bentley)的员工现在一周只工作三天;英国的房价降到十七年来新低,降幅将近二○%;而著名百货公司玛莎百货(Marks & Spencer)面对三年以来最差业绩。坏消息接二连三而来。
欧洲银行「大到不能倒,也无法救」
「全球金融危机,对英国的冲击,现在才刚刚开始。」木星资产管理公司执行长卡特(Edward Bonham-Carter)预言。他分析,金融业占英国GDP比重逾一○%,且过去十一个月,英国房价持续走跌,房市泡沫的负面影响一定会扩散到各层面。
不只英国,欧洲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里去。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就指出,「某些程度看起来,许多欧洲银行看来比他们美国的对手更脆弱。」
因为欧洲银行的高杠杆操作比美国更为严重。《经济学人》分析,华尔街的银行,每收到一美元存款,借出九十六美分。欧陆的银行每收到一欧元存款,却借出一·四欧元。现在,「他们必须从货币市场上跟投资人借来其它的钱,而这些投资人现在刚好又没有什么信心。」
高杠杆运作碰上了现在的信用紧缩成为灾难!「大部分时间人们都没有注意到信用(credit)像血液一样,流过经济体的肺。但当信用停止从市场流向银行、企业和消费者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发现。」
《经济学人》形容,现在,血液停止流动了。许多银行即使每天到公开市场请求别人给他们一条生路,却还是坐拥无法变卖的资产。而且信用紧缩的状况最终会扩散到一般企业面,影响整个经济。
此外,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主任丹尼尔·葛罗斯(Daniel Gros)更分析,美国第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金融集团(AIG)过去为许多欧洲银行提供高达三千亿美元的信用保险,如今AIG流动资金不足,恐危急这些欧洲银行的资金调度,可能进一步动摇市场信心。
葛罗斯分析,欧洲前十二大的金融机构财务杠杆比美国更高,欧洲面对的风险因此也更大。譬如德国最大的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其财务杠杆操作达五十倍(手上只有一元却做五十元生意),该银行如今负债达两兆欧元,占德国GDP的八成。
因此,欧洲银行的关键问题,「不只是大到不能倒,同时也大到无法救(not only too big to fail but also too big to be saved)。」葛罗斯预言。
伦敦桥下的泰晤士河水,在凄风苦雨中变成黄色泥流。一六九八年,在它北岸的伦敦金融城,就开始进行股票交易,三百年后,这个城市正奋力对抗这百年来最大的金融海啸。
2008年欧洲金融危机
1. 欧洲8国3天决定出手救援5家银行
2. 5国无上限保证民众存款
3. 英、法股市创21年来单日最大跌幅
【伦敦灾情现场——欧洲英德法3大经济强国都卷入!】
冰岛第3大银行:格里特利尔银行
'08.9.29冰岛政府斥资6亿欧元买下 75%股权,接管该行。
比利时第1大银行:富通金融集团
'08.10.6法国巴黎银行斥资145亿欧元收购该集团在比利时及卢森堡的业务。
英国第5大抵押贷款银行:北岩银行
'08.2.17英国政府提供该行550亿英镑借款和担保。
原英国第1大抵押贷款银行:哈利法克斯苏格兰银行
'08.9.18在英国政府协助下,被英国莱斯银行以122亿英镑收购。
英国第9大房贷银行:布拉福德-宾利银行
'08.9.29英国财政部接管该行500亿英镑的房贷与贷款,并提供180亿英镑协助将其存款业务与所有分行售予西班牙国家银行。
原全球第10大金控集团:德克夏集团
'08.9.30因股价暴跌30%,比利时、法国和卢森堡联合该行股东,注资64亿欧元。
德国第2大商用 不动产放款机构:Hypo控股
'08.9.29受爱尔兰子公司过度放款拖累,财务告急。
'08.10.5德国财政部宣布已和银行达成协议,同意规模500亿欧元的救助计画。
爱尔兰全国金融机构
'08.9.30 为避免进一步金融风暴,爱尔兰政府宣布以4,000亿欧元担保所有国内存款与债务2年,此金额相当爱尔兰GDP的2倍。
纽约现场 交易冷清,不复十年前意气风发
将场景转回华尔街。
我们(记者单小懿、摄影陈炳勋),也飞抵一万二千五百公里外的纽约华尔街。
炳勋才把镜头焦点对准纽约证交所,便叹了口气。十年前,他因采访威盛电子也到此地。当时股市风光,每天开盘前,门口总聚集了上百名交易员聊天、喝咖啡、神采飞扬;九点一到,大伙儿马上进去厮杀。
十年后的今天,证交所门口却冷冷清清,交易员三三两两混在门口抽菸,多出来的角色却是抗议者、媒体和观光客。「真是今非昔比啊!」他感慨。
这一天,纽约证交所门口演了三出行动剧。有人扮演亿万富翁,得意的喊著「银行给我、债务给你」,讽刺七千亿美元纾困法案是劫贫济富。有人则戴著白面具站在华盛顿铜像前,宣告「贪婪杀人」(Greed kills)。旁边一个犹太人则吹著号角,警示现代人过分重视金钱、道德沦丧,犹如世纪末来临。
五十年老交易员:华尔街已脆弱不堪
华尔街,这条全球最知名的金融街道,只有一百二十号,只要二十分钟就可以走完。
十七世纪时,它是一条沿著哈德逊河建造的护城墙,当时荷兰人为了外人的侵略而建造,因此有了「墙街」(Wall Street)之称。十八世纪末期,投机者开始聚集在此街中间的大树下,进行非正式交易,成为纽约证交所的滥觞。
二十世纪初,纽约证交所坐落在华尔街二十三号,这个全球最大的金融交易所,财富汇聚,资本家们竞造摩天大楼,成为炫耀财富的地标,也开启百年的金融龙头地位。
然而,「虽然华尔街看起来仍跟建筑物一样坚固,里面却已经脆弱不堪了。」年近七十岁的证交所交易员泰德(Ted Weisberg)对我感叹。他在华尔街有五十年交易经验,历经四次历史大空头。
看着一栋栋屹立百年的摩天大楼,他叹息著,百年历史的华尔街,竟在一夕间瓦解崩塌。
就像华尔街七十号,AIG大楼依然屹立,在一九三○年代,这可是全世界第三高的建筑。但如今,它已摇摇欲坠。
「华尔街的命脉是信任、荣誉与关系;只要一点点碎裂,就会全部瓦解。」泰德苦笑。坚固与脆弱,竟只在一念之间。
证交所前,一位交易员克里斯多佛,忙著给抗议行动剧拍照。问他为何不去看盘?「股市每天都有,但行动剧是他来华尔街二十年来,第一次看到的。」他笑说。
「你不担心未来吗?」他给了我一个标准美式的乐观答案。「美国还是全球最强的经济体,现在只是在转型。你想想,大萧条、大崩盘(编按:指一九八七年道琼大崩盘,单日跌幅二二%)、九一一,华尔街都经过;这次只有六%(道琼跌幅),算甚么啊?欧巴马一上台,一切都会解决。」
我不禁想,美国人过去二十年,可能都活在这种完全乐观的心态中,难怪房市泡沫会越吹越大。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
1. 耗资8,000亿美元金融纾困,史上最大
2. 道琼指数9月29日大跌777点,创史上单日最大跌点
3. 947万人失业,失业率6.1%
【纽约灾情现场——投资银行、商业银行都垮!】
第1大保险公司: AIG
'08.9.16联准会提供850亿美元紧急救助。
原第1大储蓄与贷款机构:华盛顿互助银行
'08.9.26 10天内被提领167亿美元,流动资金不足,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是美国史上规模最大银行倒闭案。
原第1大投资银行:高盛
'08.9.21由投资银行转型成商业银行。
'08.9.23巴菲特斥资50亿美元入股。
原第5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
'08.3.17濒临破产,以每股2美元低价出售给摩根大通。
原第3大投资银行:美林
'08.9.14以每股29美元、共500亿美元,将全部股权卖给美国银行。
原第2大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
'08.9.21由投资银行转型成商业银行。
'08.9.29三菱UFJ金融集团斥资90亿美元,收购21%股权。
原第4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
'08.9.15宣布破产,负债超过6,000亿美元。英国巴克莱银行买下其部分资产。
前2大房贷机构:房地美 与房利美
'08.9.7美国政府接管2家机构,预计花费2,000亿美元。
第4大商业银行:美联银行
'08.9.29 花旗集团同意以21亿美元股票收购其银行业务,并承担530亿美元债务。
'08.10.3 宣布以151亿美元卖给富国银行。至截稿收购案尚未底定。
恶性循环四大步骤
根据统计,过去一整年,全球股市市值已蒸发二十一兆一千亿美元,约占二○○七年全球GDP的三八%。这代表全世界六十亿人口,过去一年孜孜不倦的工作,但实际的产出、对全球的贡献,有近五个月因为金融大海啸而做白工。
接下来到底会怎样?一九三○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会不会来?
「从二○○八年底到○九年底,已开发国家的经济成长会更虚弱,美国会持续处在非常艰困的状态,失业率会继续上扬,民间消费会继续缩减,住宅市场会持续走空头。」施达文(Dennis Stattman),全球最大境外平衡型基金「贝莱德环球资产配置基金」的首席经理人预测。
恶性循环正在成形,而且越来越严重,把世界推往悬崖边,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这个循环主要分成四大步骤。
恶性循环第一步:房价持续下跌,银行亏损压力大增。
今年七月份美国房价较之二○○六年的高点,已经下跌二一%。各方估计,美国房价最少还要再跌一○%,最快明年中才会落底。房价下跌,银行手上握有的房贷相关资产价值低落,银行亏损金额扩大,倒闭风险增加。
恶性循环第二步:市场出现信心危机,银行紧缩信用。
金融市场人人自危,即使手握现金者,也不愿意对外拆借。因此,银行同业拆款利率不断飙高,年初时,风险加码仅一、两个百分点,最近却传出有投资银行一度得准备一○%的利率向同业拆借资金,资金紧俏状况远超过一九八七年的美股大崩盘。
此外,即使通货膨胀仍在,投资人宁可把钱摆在低利、但安全的政府债券,结果是,美国三年期公债的利率逼近○%,创历史新低。「投资人宁可一毛钱也不要赚,只要他们的钱是安全的。」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解释。
信心危机,让美国各州、市政府都举债维艰。纽约市最近发行的短期债券,利率高达九%,是九月初的七倍之多。加州州长阿诺˙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更表示,因为银行雨天收伞,州政府的现金只够用到十月二十八日。
恶性循环第三步:企业被抽银根,减薪、裁员机率增,大失业潮来临。
当企业资金被紧缩后,不管规模大小,都将受冲击。坐拥二百三十亿美元现金的微软,执行长史帝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就担心,「没有企业是对这些议题免疫的。」
美国的披萨连锁店达美乐执行长布兰登(David Brandon)也说,他们在美国的许多分店都遇到银行抽银根。「连跟他们往来很久的银行,都拒他们于门外,」《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引述。
连美国的标竿企业奇异公司都受影响。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Week)指出,十月一日,奇异的债权银行要求奇异,提供前所未见的高额短期融资的风险溢酬(risk premiums),逼得奇异只好便宜卖掉一百二十亿美元的普通股,并且贱价将三十亿美元的特别股卖给巴菲特。
企业筹资困难,裁员及减少开支,成了求生法则。美国八月份耐久财订单较七月大幅下滑了四·八%,远超过一般预期的一·六%,显示企业开始缩衣节食,减少对未来的投资,以期度过寒冬。
因此,美国的失业人口大幅攀升,十月份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失业率已高达六·一%,创五年新高;总失业人数达九百四十七万人,创十年新高。过去一年以来,就有二百二十万美国人失业。
恶性循环第四步:民众消费紧缩,经济衰退。
因为民众投资亏损、工作不保或被降薪,消费将更为谨慎,这可能让经济引擎熄火。以美国为例,其储蓄率已从七月的接近于零,成长到八月份的二·五%。美林分析师大卫·罗森堡(David Rosenberg)更预期,美国人的储蓄率可能回升至八%。
【金融海啸连环效应】
房价下跌→房地产证券化商品价格暴跌→银行倒闭→资本市场信心危机→信用紧缩,现金为王→银行抽银根,紧缩企业贷款→企业因周转不灵而歇业或裁员→失业潮来临→消费紧缩, 开始节省度日→经济衰退, 一片萧条
经济危机三大预言
种种证据都显示了最坏的状况还没到来。到底,最坏的状况会如何呢?
预测一、美国还有四千家银行要倒闭或被整并!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执行长肯·路易士(Ken Lewis),九月中旬接受美国CNBC专访时表示,美国接近九千家的银行中,在未来五年,将会有一半倒闭或是被整并。
预测二、大失业潮即将来临!明年底,美国可能有一千二百万人失业。
美国财经研究机构Financial Forecast Center预测,明年四月的失业率会达到七·一%。高盛证券更悲观预测,明年底,美国失业率将会达到八%。
以目前美国近一亿五千五百万的劳动人口估计,到明年四月时,将可能有超过一千万的美国人失业。最悲观的状况是,明年年底,美国将有约一千二百万人失业,直逼一九三○年代的经济大萧条!
预测三、景气还没到底,最糟状况可能在明年中,欧、美经济将零成长或负成长。
多数经济学家都预测,景气最糟的状况将会落在「今年底到明年中」。摩根大通(JP Morgan)预估,美国经济将在今年第三季开始,到明年第一季出现负成长,尤其以今年第四季衰退一·五%最为严重。摩根大通也预测明年欧元区经济将出现○·四%的衰退。这将是欧元区成立十年以来新低。
回到台湾 信用危机正蔓延,努力当个幸存者
同样的,第四波海啸也重击台湾。
九月份,外资在台股大举卖超九百零四亿元,创下单月最高卖超纪录,也引爆台股融资断头卖压,投资人哀鸿遍野。(详见第八十八页投资人求生篇)
此外,企业为求自保,纷纷将资金移动至安全的停泊港。譬如,二千二百亿元的台积电,近来就大动作赎回逾二十档国内外金融商品,增加三百三十亿的现金。
企业的资金大挪移,加上金融市场利空消息不断,让金融机构备感压力。三十八档上市金融股中,过半股价低于十元(至十月七日);十四档金控中,更有过半数的股价低于净值。
如同欧、美,金融业的信用危机,将蔓延至其它产业,企业银根被收缩,倒闭、裁员恐将随之而来。
「这次真的是经济上的珍珠港事件…,在我成年以后,我从来没有看过人们像现在一样,对经济如此恐惧。」巴菲特说。
然而,尽管海啸肆虐,我们仍然要勉力当个幸存者。「这时候,一定有很多人会犯错,」当别人犯错,就是你的机会,台湾大学国企系教授汤明哲说。
的确,在断垣残瓦之中,仍然有一批谨慎寻找金蛋的猎人,他们不轻易出手,一出手就势在必得。譬如,股神巴菲特逢低入股高盛、奇异;再譬如,日本野村控股收购雷曼兄弟在亚太、欧洲、中东业务;三菱UFJ金融集团收购摩根士丹利股权等。
就像电影「后天」,当冰山撞上南极洲的冰棚,引发连锁效应,冰雹重击东京,飓风席卷夏威夷,印度飘雪,在这场全球风暴中,你选择放弃,在电梯中等死;还是盲目从众,行走冰雪中冻死;或者,像主角 杰克一样,冷静的保留实力,奋力求生?
明天过后,是你的机会?还是威胁?或许,英国文豪莎士比亚这句话,值得你深思:「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
欢迎光临 .::金银岛财经::. (http://j-y-d.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