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800支基金豪赌原油期货
[打印本页]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8-7-10 08:47
标题:
800支基金豪赌原油期货
国际油价从今年1月2日突破每桶100美元,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又击穿了140美元大关。我们对油价每一次自以为大胆的极限猜想,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很快被甩到了背后,这一段时间真是体会到了什么叫“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谁在制造高油价?
油价为什么会如此疯涨呢?《石油战争》一书的作者威廉·恩道尔明确指出原油期货市场的种种金融炒作是油价疯涨最大的推手。“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期货市场无法控制的炒作,主要就是纽约和伦敦的原油期货市场,几年前美国曾经通过一项规定,允许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不受美国的监管,从那以后,油价就从60美元直线上涨到了135,将近140美元,油价上涨70%的因素都是金融炒作。”
恩道尔指出的金融炒作是怎样推高油价的呢?美国福四通期货经纪公司的资深能源分析师詹姆斯·波尔称,有大量的资金集结在纽约商品期货市场,背后有几只看不见的手正在以极大的能量推高油价。“没人知道这个市场里到底有多少资金,据我所知,大约有800支基金集结在原油期货市场,每天的交易量大得惊人。”
从2007年开始,纽约、芝加哥、伦敦的商品交易市场都迎来了大牛市,过去的一年,大约有超过2600亿美元的基金涌入了商品交易市场,和2003年牛市初期相比,增长了近20倍,这其中至少有一半资金,也就是1300亿美元转战在原油期货品种上。
威廉·恩道尔:“主要就是那些美国银行,它们因为次贷危机陷入了很深的困境,另外就是对冲基金,目前的油价已经不再受到供需双方的控制,比如沙特阿拉伯、伊朗这样的生产大国,或者中国、日本这样的石油需求大国,它主要被期货市场控制了,像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或者伦敦商品交易所。”
恩道尔指出,美国那些著名的投资银行在这轮行情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高盛、花旗、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是石油期货交易的四大玩家,正是他们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油价上涨。
幕后推手如何兴风作浪
在这一轮石油行情中,高盛集团的异样表现特别引人关注。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说:“那么如果从高盛的角度来看,它和美林在中国引起的关注是比较大,相对于美林它是在金融资产类板块占据比较多,而相对于高盛是在资源类板块占据比较多,所以从六大投行的损益状况来看,高盛的这个盈利,相对来讲比其他几家同行要做的好得多,而我们从近两年,能够看到高盛对石油价格的预期,都是站在其他所有投资机构的前列,那么,这样一点可能应该引起我们关注。”
除了四大投资银行,各种基金也在原油期货市场上推波助澜。
一是对冲基金,领头的就是曾经在亚洲掀起金融风暴的乔治·索罗斯,被称为投资天才的索罗斯旗下经营5个风格各异的对冲基金,其中大量基金战斗在纽约商品交易市场;
另一种是专门的石油基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皮肯斯,从油井起家发迹的皮肯斯被誉为“油神”,他率领旗下的BP资金公司呼风唤雨,搏击油市,从2004年起,皮肯斯一直看高油价,是期货市场上典型的“做多派”;
还有一种是退休基金和保险基金,2002年以来,它们成为商品期货市场上的重要力量,此外就是个人投资者,他们通过交易所交易的基金和商品个人储蓄账户进入市场,其中的个人储蓄账户还是英国金融机构专门面向个人投资者的金融产品,总之热钱不分国别,来自世界各地。
预期将不断推高油价
众所周知,中国、印度与海湾国家的收入增长带动了石油与其他许多大宗商品的需求上扬。但这种温和短期的需求增长如何能导致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高达一倍?让我们首先看看易腐农产品的情况。
与需求的全球性增长相比,短期内玉米供应的增长空间有限。从市场的供求平衡方面来说,玉米价格必须上涨。如果玉米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那么很小的价格上涨就会引起全球需求下降足够的幅度,从而抵消当初的需求增长。但是,由于短期内需求实际上对价格十分不敏感,因此就需要非常明显的价格上涨才能使全球需求与供应保持一致。
下面是去年发生的状况的一个简化模型。高增长国家的玉米需求数量稳步增长,增幅最终达到了相当于此前全球玉米总消费量的10%。由于玉米供应没有跟着增长,因此价格不得不上涨一定程度,从而促使其他国家的玉米消费量下降10%。如果价格上涨10%才能推动头年玉米需求下降1%,那么价格就需要上涨一倍,才能抵消玉米需求最初增长的10%。
实际上,在供求两个方面都有不同农产品作替换,加之玉米乙醇项目的实施,导致上述简单的关系变得复杂化。但基本原理并没有变:由于短期内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不敏感,短期供应提升空间有限,因此即使高增长经济体的玉米需求出现相当小的增长,都会导致玉米价格出现非常明显的短期上涨。
油价的状况更为复杂,但价格变化的结果可能会更加有利。
不同于易腐烂的农产品,石油可以长期埋在地下。因此让我们想想,一个产油商何时会降低产量或增加库存,而不是出售石油并将所得变成可投资现金呢?简单的说,如果产油商估计油价涨幅高于售油所得资金的利息,那么他们就情愿将石油留在地下以待日后开采。实际油价涨势可能会快于或慢于预期,但出售或是持有石油则取决于油价预期涨势。
当然,影响产油商决定从而左右油价走势的因素还有风险方面的考虑,以及价格变化对长期消费行为的影响。拥有强大定价能力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基本点是,产油国会调整其开采与库存水平,直至油价预计会以利息水平上涨(经风险因素调整)。如果他们预计油价会加速上涨,他们就会将石油留在地下日后开采。反过来,如果预计油价涨幅不及利息,这些产油商就会提高产量,用售油资金进行投资。
未来与当前油价之间的关系显示,未来油价的预期变化会对当前油价产生直接影响。
由此可推,当产油商认定未来数年石油需求会较此前预期加速增长时,他们就会认为未来油价会高于此前预期的水平。因此,这些产油商会降低供应,使得现货价格上涨足够的幅度,从而推动预期价格涨势回落到最初水平。
因此,在当前石油需求状况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对未来需求增长以及油价上涨的预期导致了当前油价走高。与此类似,对俄罗斯与墨西哥未来产量下滑的可信报告也暗示,未来全球油价会进一步上涨;这也需要当前油价走高,保证油价维持最初的预期涨幅。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8-7-21 08:56
限制投机资金或致油价涨得更凶
【英国《经济学人》消息】当国际油价飙到令人难以忍受的时候,手足无措的政府开始选择将责任推给投机客,连倡导自由市场的美国,日前也拟立法惩治油市中的炒作资金。但是分析指出,这可能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政客怪罪于投资客的立论基础,在于期货市场庞大的交易量和油价之间的关系。自从2003年开始,投资石油似乎变成了一种时尚,国际资金如波浪般不断涌入商品期货市场,比过去足足增加了二十倍。投资者赌上越来越高的油价,伴随着一种 “自我应验预言”的心理,于是油市的泡沫渐渐形成。
政客们认为,原油产量多寡在此时已经不重要,市场里的这种新投资趋势才是造成油价飙高的主要原因。
这样的推论对于那些想找替代羔羊的政府来说很合理,但是要更详细一点的数据来证明,证据又很薄弱。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仔细观察全球的油市交易市场,会发现其实增加的投资资金相较而言并没有这么庞大。
根据投资银行Barclays Capital指出,一些总是押宝油价将继续走高的“指数基金”,特别受到政客的关注,但是它们手头上的石油期货合约只占了12%,以全球的能源消耗量来比相当于只有2%。更重要的是,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资金,它们购买的都是无形的远期合约与选择权,并非实体的石油现货,等到快到期时才会出售。
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如果它们不把期货合约平仓,那么合约上所注明的石油就必须被运送到某个正式指定的交割点。而如果在交割日之前就售出合约的话,这样至少无论亏或是赚都不必真正交割。
因此,这些的交易过程使用的是现金,并不是一桶桶的石油,那么它们当然可以想喊多高就多高,并不会影响到真正的石油现货价格。若从本质上来看,这只是在反映它们对油价的预期而已。
以镍金属市场来说明。过去一年来投资这种金属的资金开始逐日增加,但是目前的价格却已经下跌了一半。其它像铁矿石和稻米等商品也出现一样的情形。
当然,石油和其它原材料价格的走势,投机客也多少有点责任。不过他们根据的只是对基本供需面的判断与期待,而不是只凭幻想就随便喊价。如果他们喊的价格超出了市场供需的平衡点,那么等到合约到期时,变贵的合约将会很难出售。
不过期货市场却是有可能激励投机性囤货的心理出现。但是以目前的调查显示,并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有些人则认为产油国不愿增产,根本就是等于在地底下囤油,不过许多国家和企业都已经很努力地在增加产量,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在日前也已表示有此意愿,并以日增20万桶为承诺。
投机客并非投机,他们只是预见石油短缺,因为这一次由新兴国家带动的全球需求,在未来几年可能都不会有所减少。根据数字统计,从2000年到2007年全球的石油需求,每日就增加了900万桶。
除此之外,背负着臭名的这些投机客,其实也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协助航空公司和其它石油消耗国在高油价环境中的能够避险,减少低迷的经济造成的冲击,同样也让产油国可了解自己的获利前景,才能无后顾之忧的决定扩大增产。反过来说等于未来的油价势必将会下跌。
任何试图打击投机客的行为,相反地到最后可能让生活困难的企业更苦,而石油价格将会变得更贵。
欢迎光临 .::金银岛财经::. (http://j-y-d.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