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证监会? [打印本页]

作者: 金银岛岛主    时间: 2008-3-19 08:53     标题: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证监会?

如果从去年10月16日历史高点算起,上证指数已跌去了2000多点,跌幅高达40%。对此,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认为,股市下跌很正常;对于近期引发市场暴跌的再融资问题和“大小非”解禁的问题,范福春表示:如果投资者对一件事情看法不一的时候,可以用脚投票,而不应该对一个公司有意见,反而想找一个裁判员来评判,市场本身有自身的平衡机制。

范福春明确表示,中国证监会并不会承担“救市”角色。虽然范福春后来怒斥媒体“他从来没说过不救市”,但其实投资者心寒的不是其救不救市的表态,而是其在谈论中国股市暴跌时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冷漠,以及对股市中诸多制度缺陷的刻意回避。诚然,我们理解中国证监会在政策选择上的“囚徒困境”:一旦救市,难免有重蹈“政策市”覆辙之嫌疑,但要是对市场的暴跌漠然置之,作为市场监管者的存在价值又何在?

众所周知,中国资本市场作为新型加转轨的市场,是利益集团和各种矛盾最集中的场所,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犯罪行为丛生,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屡屡被侵犯而无救济的途径。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奈在其名著《通向自由经济之路》中指出:在转型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实现向市场经济转型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规则缺失,制度失灵,游戏规则不被宗教般的虔诚尊重的情况下,我们寄希望于通过一个建立在民主共识基础上的威权的证监会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呵护市场的信心。

很显然,一个有权威的有所作为的证监会和“政策市”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政策市”以政府信用代替市场信用,以政府政策来调控股市,将政府权威凌驾于市场之上,违背市场本身的运行规律,完全人为地进行调控,是对市场的粗暴干预和市场信用机制的扭曲。而一个有所作为的证监会则意味着:在市场失灵和规则被破坏的情况下,证监会有权威、有手段、及时有效地出手呵护市场,防止市场的暴涨暴跌,保持其健康运转。一个强有力的证监会不一定不干坏事,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能力太弱的证监会,干不了任何好事。

中国股市近几个月的暴跌表现,和中国平安等公司的巨量再融资以及“大小非”解禁引发的恐慌有着必然的关系。再融资规则的缺失和对“大小非”解禁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反映了证监会在基础制度建设方面制度供应的不足,这种“制度失灵”不能依靠市场自身来调节。在规则残缺的情况下,证监会及时对股市的异常暴跌进行解读,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果断出手对再融资、大小非解禁等引发市场动荡的行为进行强力规范,是其内在的职责。

举目全球,资本市场的变幻快速莫测,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快速反应机制,而我们的管理层在面对诸如印花税、新股发行等明显不合理并且已经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竞争力的制度的时候却采取回避的态度,用“正在研究”来忽悠,甚至以修改“计算机系统复杂”等荒诞的理由来拒绝对明显不合理的新股发行制度进行及时修改。我们不禁要问:长此以往,中国证监会在资本市场存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何在?

为什么在美国股票是相当安全和有利可图的投资,因为美国SEC在提高投资者所利用的信息的可靠性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公众信心在危机期间发生动摇时,其又能果断出手恢复公众的信心,为证券市场注入新的信任。无疑,中国管理层在对待市场的理念上从“政策市”的误区走入了另一个误区,该交给市场处理的问题用政策市,该履行监管职能的时候又怕被说成政策市,该监管的不监管,管理层这种理念的扭曲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最致命的“短板”。

我们同意美国参议院1973年《证券行业调查报告》中的判断:从根本上来说,证券行业的监管活动中之所以会出现一些问题,其原因并不是证交会权力不够,而是他不愿意行使他所拥有的权力。就权力而言,中国证监会的权力比美国SEC的权力不知大多少,但就其对投资者的呵护而言,确实难以相提并论。中国证监会确实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眼睛应盯着投资者利益的得失,而不是部门权力的涨跌。

以一句“月有阴晴圆缺”来解释暴跌,以股市不是“任何人”可以炒的来冷嘲热讽损失惨重的投资者,让投资者“用脚投票”来对待在决策机制上明显缺陷的上市公司的恶意融资行为,这绝非一个负责任的管理层之所为。证监会希望投资者形成长期投资理念,但对于一个暴起暴跌的市场,投资者最不理性的选择恰恰是长期持有。特别是,证监会更不应该担心自己和“政策市”有染而对资本市场不合理的制度规则漠然置之。显然,一个冷漠的管理层绝不代表其具有先进的市场理念,而对市场的主动呵护亦绝不可能和政府的粗暴干预简单雷同。

利维摩尔在《股票作手回忆录》里说:“营业厅里那些中小投资者,他们是这个行业永远的衣食父母。”投资者对一只股票“用脚投票”并不可怕,怕的是真的有一天对整个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证监会“用脚投票”,那只能意味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来临。一旦如此,恐怕不是中国证监会一两项救市措施所能左右的,一位美国参议员关于金融危机的令人深思的话对中国照样适用:“我深知我的国家,她能平静地支持任何事情,但金融危机除外。”

(经济学博士马光远)




欢迎光临 .::金银岛财经::. (http://j-y-d.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