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郭树清主席讲话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1日在第九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表示,证监会对内幕交易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打击一起。他呼吁,投资者要多向证监会提供内幕交易的线索。“小偷从菜场投一颗白菜,都会遭到大家谴责,但若有人从成千上万股民口袋中掏钱,却往往不会被人发觉。这就是内幕交易的实质。”郭树清在论坛上表示。
郭树清表示,证监会将带头讲诚信,推动政务公开、阳光作业。
拓展储蓄转化为投资渠道
郭树清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更加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他说,要拓展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
这是郭树清就任证监会主席后,首次就资本市场发表公开演讲。
郭树清说,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有助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支持文化企业上市 推动并购重组
郭树清表示,转变经济方式要充份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动员更多资源实现文化强国,资本市场可以从三个方面支持发展:创业基金;支持文化企业上市,推动文化企业并购重组;有效推动各类市场的法制和信用。
认真研究柜台交易的可能性
郭树清表示,要加快场外市场建设,认真研究柜台交易的可能性。
全面正确看待资本市场伟大成就
郭树清表示,要全面正确看待资本市场取得的伟大成就。

郭树清说,这些年,证监会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体系。证监会以法制化为导向,坚持“三公”原则。
他表示,证监会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老鼠仓等违法违规行为。
低收入人群不太适宜参与中国股票市场
郭树清表示,需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资本市场的安全运行和功能发挥,不仅需要透明高效的市场机制、经营稳健的市场主体、适度有效的市场监管,更离不开结构合理、成熟理性的投资者群体。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对多层次市场各类产品的风险揭示和归类,落实与之相匹配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引导投资者审慎评估、理性参与,确保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人。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财经年会上的讲话全文:建议4万亿养老、公积金投资资本市场】
2011年12月18日 22:21

很高兴参加2012年《财经》年会。我今天演讲的主题叫“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投资银行”。“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资本市场发展已经讲得很全面了,上次在深圳的一个会议上我谈了理解和体会,感到没有特别新鲜的内容要说,选择这个题目对大家来说也许吸引力不那么大但实际上也还比较重要。

在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际金融体系遭到重创,国际投资银行因为盲目追求高杠杆、高收益而广受质疑和非难。有些欧美金融机构由于制造和销售有毒资产而名誉扫地,声名狼藉,在这点上,有点像中国生产“地沟油”的企业黑窝点,形象很差。大家耳熟能详的,如华尔街的著名投行雷曼兄弟、美林、高盛等,或破产倒闭,或被收购兼并,或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家自然会关注到中国的投资银行。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对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发展前景的看法。
一、我国证券业成绩显著,但与国际同业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我国证券业伴随着股票市场的兴起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由于缺乏人才和经验,加之市场不够成熟,早期的证券公司犯了很多错误,绕了不少弯路。2004年8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证监会启动了为期3年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在国际危机爆发前,我们及时果断地处置了31家高风险证券公司,许多当时比较有名的证券公司都在其中。解决了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违规委托理财、账外经营等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化解了行业多年积累的风险。与此同时,逐步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控、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公司合规管理等一批基础性制度,证券公司监管法规和监管制度渐成体系。
经过综合治理和近几年的持续努力,证券行业的财务状况全面改善。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各项业务平稳增长,产品创新稳步推进,客户服务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有所提升。2010年证券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比综合治理初的2004年分别增长了4.45倍,7.81倍和9.98倍。截止今年11月底,109家证券公司总资产1.65万亿元,净资产6240亿元,净资本4633亿元,1-11月累计实现净利润343亿元,全行业连续6年保持盈利。同时,全行业的依法经营、风险管理意识大大增强,合规、风控机制初步建立,内部管理水平也有较大提升。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我国证券公司即使与危机中受到重创的国际投行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第一,总体规模小,对金融体系影响力弱。截止2011年11月底,我国证券全行业总资产不到高盛公司的三分之一,净利润与摩根士丹利一家公司相当。中国金融业总资产现在是100万亿元,其中90%归商业银行,5%是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只有2%左右。从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业的行业集中度来看,前五大机构总资产占全行业比重,银行业为52%,保险业70%以上,证券业为26%。好处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都不用担心会有一家中国本土的投资银行,会达到“大而不能倒”的地步。
第二,融资渠道窄,业务拓展能力差。金融危机前,美国主要投行财务杠杆率高达30倍以上。危机后经历了快速大幅的去杠杆化过程,水平维持在13倍左右。与国际投行相比,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有限,负债业务很少,负债规模不到1800亿元,而且90%为债券回购等短期资金融通,全行业杠杆率只有1.3倍,财务弹性很小。
第三,专业服务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国证券公司以提供通道性质的服务为主,证券经纪、承销保荐、证券自营等三大传统业务约占总收入的80%,其中代理证券买卖的佣金收入占60%以上,且业务、产品同质化经营、低水平竞争问题突出。证券公司创新能力、专业服务水平明显不足,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难以满足我国实体经济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
第四,激励约束长效机制不完善,高端人才匮乏。投资银行行业是知识密集、人才集聚的行业。我国证券公司缺乏长期性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证券公司经营行为、激励行为短期化,不注重战略投入,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第五,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能力总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无论是对宏观经济,还是对行业、对公司的分析都非常薄弱。当然,有的公司、个别专家做得还不错,但是在市场上、社会上的影响都很小,没有形成足够权威性的地位。总体上来说,我们的投资银行难以形成价值投资的引导作用。对比看看国际投行,差不多是对现实经济最权威的研究机构,至少是可以和大学、政府的研究部门能够并驾齐驱的。比如刚才所说的高盛,金砖四国、五国,现在新兴市场七国、八国等等,都是他们提出的概念。可是,我们的情况就差得比较远了,投行的研究水平比较低。
比如,我们老说美国主权债务危机很大,国债市场会崩溃。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大家都知道评级降低以后,美国国债近况改善了,筹资成本反倒降低了,收益率没有提高。
欧债危机也是一个例子,我们有研究说,欧洲经济已经一塌糊涂了,迫切需要新兴市场国家去救市。其实也不是那么回事。欧洲和美国一样,人均GDP还是在4万美元左右,即使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也还是中国的许多倍,我们对这些国际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很不准确。
对国内经济的判断也有类似问题。今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恢复常态,经济增长速度逐季有所回落,这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很多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减速问题相当厉害,很可能会硬着陆,明年甚至会低于7%、8%,把问题说得很严重。其实对我们的经济增长来说,速度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同时强调速度、结构、质量、效益、安全、环保多个方面,综合多个因素来进行考虑,综合地进行衡量,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中国经济速度降低一点,我认为是一个好现象,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的一个标志,绝不是中国经济走下坡路的一个标志。
再举一个例子,这几天吵得很厉害的“人民币汇率连续10天跌停板”,我们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觉得这不得了。其实,什么叫跌停板呢?每天设定上下浮动的波幅是0.5%,千分之五,按照6块钱算的话就是3分钱,超过外汇中间价3分钱就叫跌停板了,而在这个水平上,美元供给是巨额的,几乎可以说是无限的。所以,10天要串起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仅没有贬还略微有所升值。怎么能解释为外资抽逃,全球看空中国呢?
二、证券行业正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可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最好的发展机遇。“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到,要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其中特别提到“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继续鼓励金融创新,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这些要求不是凭空提出来的,恰恰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客观需要。可以说,资本市场发展迎来了一个最好的历史时期。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中介服务机构——证券公司,也将面临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当然,对于投资银行来说,也有一个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
首先,实体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证券业未来高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现在“十二五”规划GDP年均增速将维持在7%左右,这个水平在全世界经济体里面也是名列前茅,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体之一。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时期,证券行业通常都能获得快于经济发展的超额增长。研究显示,美国从1967到2000年,GDP增长11倍,同期投资银行业净收入增长了57倍;日本从1961到1989年,GDP增长19倍,证券业净收入增长了38倍;这个特征在我国还没有充分显现,从1998到2010年GDP增长了4.7倍,而同期证券业净收入增长了6.3倍。
第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证券公司提供了巨大的舞台。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有序转移和合理流动,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强调了结构调整。在此过程中,证券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其中介服务的独特优势,为企业投融资、并购重组、管理升级、财务顾问、技术进步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第三,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证券公司既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证券公司作为市场重要的中介机构,本身就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建设者。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将丰富产品种类、完善产品结构,同时也会改善证券公司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比如将来债券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如果广泛推行柜台交易,探索尝试做市商制度,将充分发挥证券公司在做市业务中的议价、定价功能,收费模式和风险管理方式也将随之改变。我们刚刚开始实施的融资融券业务,还有股指期货业务,已经揭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四,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期待证券公司开发出更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财富管理需要的产品。经济的增长必然带来居民财富的增长,居民财富不断积累必然产生财富管理的巨大需求。目前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人均GDP按现行汇率算4382美元,各项存款余额已达71.8万亿人民币。同时,我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老百姓不会满足于储蓄存款收入,期望提高资金回报。这将是证券公司深化金融服务,升级换代理财产品的重要契机。证券公司可以根据城乡居民的风险承担能力和投资偏好等不同情况,开发出适当的、多元化的产品,进一步为储蓄转化为投资提供新的渠道,满足居民的理财需要和实体经济的融资需要,保障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五,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需要证券公司发挥重要作用。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十二五”的重要任务,已经写入了纲要。养老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社会保险基金规模越来越大,需要证券公司提供一对一、特色化的证券研究、投资顾问和资产管理等专业服务,满足保值增值需求。在过去10年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9.17%,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如果其他基金也能学习社保基金的例子,对国家、对这些机构、对我们每个人,都有莫大的好处。按照国家已经公布的计划,明年社保方面改革的步伐还会进一步加快,比如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明年会做到全覆盖,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还会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水平也会不断提高,随着财政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具体提高多少,还有待人大批准决定。还有就是地方社保基金,到今年年底积累的余额大概有2万亿左右,现在分散在各省,没有统一管理起来。需要考虑如何用于像全国社保基金这样的一个投资途径,如何组织起来,设立或者委托一个专门投资机构来做。全国住房公积金累计已经缴存了3.9万亿,其中1万多亿贷款贷出去,余额还有2.1万亿,这也是非常巨大的一笔资金。另外,如果预算节约下来的钱可以积累进入一个特殊的投资基金,对国家、对市场、对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是有好处的。上面讲到这五条都是我认为中国本土投资银行,包括合资投资银行发展的巨大潜力之所在。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投资银行
什么是国际一流的投资银行?没有现成的标准。但首先,作为一个行业,应该与我国经济实力、资本市场规模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相称。目前我国GDP总量和股票市值均居全球第二,债券市场总量排全球第五位,其中企业债排全球第三位,这个水平不低。但是我们投资银行距离这个排名还是相差很远。第二,作为金融服务主要提供者,应当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投资融资、资产定价、财务管理等需求。说到定价,大家批评我们的股票发行机制,说为什么定出价格这么高?这其中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与我们的券商有很大关系。怎么能够合理定价,你们肩负着很重要的责任。第三,作为投资银行个体,在国际市场上能够有那么几家占据一席之地,能够与国际投资银行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至少在中国大陆和大中华地区这个市场上,利用我们的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
什么是中国特色?我想也有几条。一是一定要吸取西方的经验教训,始终牢牢树立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任何时候我们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都不能搞成一个自我服务、自我循环的机构,那是死路一条。二是实行良好的公司治理,要有良好的权力制衡,股东很重要,但各方参与者、利益相关者,包括工作团队之间的制约同样都很重要。三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敢于担当,而不是像有些西方投资银行那样——赚钱的时候都来了,承担责任的时候一个也找不到。这是被公众强烈批评的。我希望我们中国投行不能重复这个道路。四是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特别是要强调团队精神。投行强调重视人才,这没有错,骨干人才一个人上百万、几百万的年薪很高。但是我想投行与其他行业都一样,必须强调团队集体主义精神,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这个投资银行是难以存在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五是要认真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我们投行一定不要忘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全国扶贫会议刚刚结束,讲中国还有1亿多的贫困人口。我们的生活和收入水平与1亿贫困人口相比,已经是非常高了,所以一定要考虑到社会责任。这里我不展开说。有的机构,有的券商已经做得很不错,包括两个交易所做得都不错,无论是走访贫困地区,了解社会需要,还是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我觉得应该继续发扬。六是要保持朴素的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以上看法当然不一定都对,仅供大家参考。
具体来说,建设一流的国际投资银行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 要扩宽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通过IPO上市,壮大资本实力,同时打通债务融资渠道,夯实财务基础,增强财务弹性。坚持市场化原则,在控制风险前提下,鼓励行业兼并重组,整合行业资源,做大做强。鼓励行业差异化发展,形成综合经营与专业化经营、特色化经营共存的业态。
第二,要切实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做好投资者服务工作 。商业银行这些年在“以客户为中心”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相比之下,投资银行需要改进的方面总体上还要大一些。我觉得应该全面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做好投资者服务工作,总体来说我们对投资者的服务其实是比较差的。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细分客户,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产品,把最合适的产品卖给最合适的人。比方说推荐投资产品的时候,蓝筹股就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对象,年度收益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十几,分红可以达到4%、5%,可是这么好的产品却少有人问津,我们的中介机构也少有推荐。成熟市场成分股与大盘的平均价格十分接近,我们却差距甚大,势必应当缩小。这也是我们券商、投行的任务,要让投资者,无论机构还是个人,在投资时要有长远的、根本的价值增长的考虑。
第三,推动行业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除了要完善创业板,搞好场外市场建设,做好融资融券业务,以及股指期货业务等等之外,还应该研究探索一些新的产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的,鼓励发展和创新多元化的投融资工具。加强对高收益债券,特别是服务中小企业的高收益债券,地方政府债券或市政债券等固定收益类新产品,国债期货、资产证券化等衍生产品以及做市商等交易制度的研究设计。二是提高对创新事物的容忍度,合理确定创新失误与违法违规的区分和处理原则。积极研究创新产品和业务的激励保护机制,提升行业的创新动力。三是支持自律组织对证券公司创新的专业评价,加强交流,共享经验,积极推广创新成果。
第四,“以我为主”,稳步扩大证券行业的对外开放。 支持有条件的公司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际影响力。继续按照我们对WTO的承诺,积极引进先进公司,及其经验和人才。要特别注意利用我们拥有香港、台湾这样高度国际化经济体的条件,做好投行、理财、合格机构投资者、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以及资本项目的双向开放等方面的探索。
第五,完善监管方法,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探索符合我国宏观形势的监管制度。 完善净资本、杠杆率等指标管理,加强对风险的及时预警,审慎评估和有效处理,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六,要加强服务,放松管制,改善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我们正在结合《证券法》、《基金法》的修改评估,以及其他一些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进一步缩小行政审批的范围,下放一部分行政审批的权力,提高保留行政许可的工作质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女士们,先生们,2011年即将过去,在未来新的一年,我们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增长潜力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发展的主基调不会改变,只要我们提振信心,抓住机遇,创新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业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郭树清:改革新股承销办法 稳妥推出国债期货
2012年01月09日15:31 来源: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总结了2011年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监管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市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服务、监管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部署,深刻领会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把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坚持“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证券期货领域的改革开放,进一步调整资本市场结构,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加强透明度建设,改进市场监管,推进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关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资本市场改革和监管工作,郭树清着重从五个方面做出了具体部署:
  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证券期货领域的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发行体制改革,以充分、完整、准确的信息披露为中心,强化资本约束、市场约束和诚信约束。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股票承销办法,使新股定价与发行人基本面密切关联。完善预先披露和发行审核信息公开制度,落实和强化保荐机构、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责任。按照统一准入条件、信息披露标准、资信评级要求、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和投资者保护制度的要求,大力推进债券市场改革,进一步促进场内、场外市场互联互通,建设规范统一的债券市场。以柜台交易为基础,加快建立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阳光化、规范化的股份转让平台。以优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为导向,积极推进退市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市场化和多元化的退市标准体系。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的原则,主动改变监管理念和方式,大幅减少事前准入和审批。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机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引进成熟市场的机构、人才、产品和技术,有效提升境内机构的专业服务水平。抓紧建设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市场,逐步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能力。
  二是努力推动资本市场的结构调整和服务能力提升。显著提高公司类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比重,研究探索和试点推出高收益企业债、市政债、机构债等债券新品种。进一步优化股本和期货市场的层次结构。进一步改善股票市场价格结构不合理状况,切实解决新股发行价格过高和恶炒绩差公司股票问题。积极研究开发股票、债券、基金相关的新品种,稳妥推出国债、白银等期货品种以及期权等金融工具。推动基金公司向现代资产管理机构转型。鼓励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增加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比重,积极推动全国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入市。适当加快引进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步伐,增加其投资额度。逐步扩大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范围和投资额度。适时推出双向跨境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
  三是以公开透明为核心加强市场制度建设。推动《基金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的修订或制定工作。主动公开行政许可、常规监管、稽查执法和复议诉讼等政务信息。出台诚信监督管理办法,扎实推进资本市场电子化信息披露体系建设,促进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提升商务诚信水平。督促上市公司明确对股东的回报,切实加强对其红利分配决策过程和执行情况的监管,强化对未按承诺比例分红、长期不履行分红义务公司的监管约束。推行上市公司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通过广泛、深入的执法宣传,警示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按照“贴近大众,贴近市场,深入浅出,注重效果”的原则,坚持不懈地抓好投资者教育工作。
  四是以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为重点加强市场监管。大力提高常规监管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有效落实相关市场主体的基础管理和内部控制,逐步健全市场化的监管机制。尽快推出《非上市公众公司管理办法》,将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纳入法制轨道。加大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欺诈上市、虚假披露等行为的打击力度。认真做好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深入推进打击非法证券活动。切实加强行业信息安全管理。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和跨境风险的监控和防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作用,认真做好迎接十八大召开的各项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继续抓好思想和作风建设,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粗暴执法、失职渎职等行为。注意改进工作方法,注重在精细化上下功夫。继续做好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重要环节的监督,完善预防腐败机制。厘清会机关与派出机构、自律组织的职责边界,完善协作体系,增强系统合力。
  中国证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桂敏杰做了总结讲话,就落实好会议精神、做好今年的开局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会议精神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实,采取多种形式迅速传达学习,深入领会会议内容,并结合实际制定工作计划,细化落实方案,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协调配合,不等不靠地推进各项工作。二是增强服务意识,改变和调整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观念和制度安排,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在监管工作中带头讲诚信,讲规范,讲法制,讲服务。三是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方案措施,严格岗位责任,更加注重发挥维稳体制机制作用,更加注重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更加注重舆情监测和危机应对,更加注重信访调处和信息安全工作,扎实细致地做好维稳工作。
  会议还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大会交流。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等有关部门及新闻单位的代表应邀参加。证监会领导庄心一、姚刚、刘新华黎晓宏姜洋朱从玖、吴利军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耿亮、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东征出席会议。证监会各部门、各派出机构,各证券、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中国证券金融公司,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证券、期货业协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郭树清:A股运行质量日趋改善 深化股票发行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10期刊登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文章,以下为所刊内容:
  一、中国20年能不能走完欧美200多年的路程
  自1990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设立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创新,风雨兼程,快速成长,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走完了成熟市场200多年的路程。
  --市场规模跃居世界前列。从股票市场看,2011年底中国股票总市值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到2012年6月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达到2444家,总市值22.6万亿元。从债券市场看,2011年底中国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也位居世界第三。2012年6月底,全国债券市场托管量达到23万亿元。从期货市场看,除原油外,国际市场主要商品期货品种基本都已在我国上市交易,金融期货也开始起步,市场规模在世界名列前茅。
  --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经过多年努力,覆盖股权和债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截至2012年6月底,沪深市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分别为1429家、683家和332家,在区域性股权转让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挂牌的企业数千家;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合计的债券存量,国债是7万亿元,地方债4547亿元,金融债(含央票、政策性银行债、商业银行债、非银行金融机构债)10万亿元,公司信用债近6万亿元。与此同时,众多行业龙头和一大批大型企业发行上市,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代表性日益增强。具有初始资本市场形态的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这些年也得到迅速发展,据估计现在各类创投资金超过1万亿元。
  --市场功能日益增强。资本市场的发展拓宽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截至2012年6月底,股市累计筹资4.7万亿元左右,最近4年公司信用类债券年均新发1.57万亿元;增强了金融体系的弹性,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的比重持续下降,政府融资已经主要依靠发行国债;促进了“转方式、调结构”,2006年到2011年有143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行业整合类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7570亿元。此外,资本市场还促进了中国企业的价格发现和价值重估,推动了公司治理的完善,引领了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普及了市场经济基本理念和现代金融基础知识,使法治、契约、公开、透明,乃至公平、正义、诚信等现代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市场秩序趋于规范。股权分置改革结束了上市公司两类股份、两个市场、两种价格并存的历史,为发挥好市场定价机制和资源配置功能创造了条件。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引入做空机制和信用交易机制,改变了长期的单边市格局。我国资本市场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共521件,这些制度规范构建起一整套与国际通行原则基本相符的法律框架、交易规则和监管体系。在市场建设的许多方面,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很快,比如打击、惩处和防范内幕交易等,中国市场已基本达到欧美发达市场的水平。
  --对外开放稳步提高。截至2012年6月底,共设立13家合资证券公司,41家合资基金公司;有172家公司(不含退市)发行H股,从境外筹资1787亿美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总投资额度800亿美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产品净值约579亿人民币。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截至2011年底,外资股东(含QFII、境外股东、三资股东)合计持有585.23亿股,占全市场A股总股本的1.97%。如果把所有在境内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加总在一起计算,它们的股票15%由境外投资者持有。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资本市场和企业股权市场的开放程度都很高,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并不多见。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建设时间短,在发展起点上和过程中都面临着特有的初始条件和内外部环境。尽管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很大成就,但我国资本市场总体上仍十分年轻,不可避免地还存在诸多“幼稚期”问题,不太成熟、不太规范的地方不少,距离成熟市场还有相当差距,不能说用20年就完全走完了成熟市场200年的路程。
  二、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资本市场的自身结构不平衡。首先表现为股票债券比例失调。2011年底,公司类信用债的余额不到股票市值的四分之一。债券市场仍以国债、金融债、政策性银行发的债为主,公司类信用债券仅占全部债券市场的五分之一左右。其次是股价结构不平衡。2011年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48倍,而沪深市场的全年平均市盈率只有17.76倍。“优质不优价”问题突出,股价不能客观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比如2012年7月12日,创业板股票的市盈率是34倍,中小板27.56倍,ST、*ST60倍,而代表优质蓝筹股公司的沪深300(2341.592,9.12,0.39%)指数,市盈率只有11.28倍。此外,投资者结构也很不合理。不要说与发达市场相比,我国的专业机构发展严重滞后,就是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比较,我们也有很大差距。国际证监会组织的数据显示,2010年马来西亚的境内专业机构持股市值占总市值的69%,境外机构占22%,境内企业和个人仅占9%;罗马尼亚、土耳其与之相近;韩国的境外机构占36%,境内机构占23%;阿联酋的境外机构占11%,境内机构占34%。反观我国股市,境内专业投资者仅占16%,境外专业机构只有1%。更不合理的是,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26%,但完成的交易额却占到全市场的85%左右。
  第二,市场的波动和震荡幅度比较大。以金融危机前后的数据为例。2007年,上证指数上涨97%,2008年下跌65%,2009年又上涨80%。相比之下,2008年香港恒生指数下跌48%,2009年上涨52%。美国市场则更能说明问题。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在美国,但在情况最坏的2008年,道琼斯指数也只下跌了34%,2009年上涨了19%。过去20年,除去本轮金融危机,道琼斯指数走势总体都很平稳。暴涨暴跌不利于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也使大量投资者遭受利益损失,影响市场信心。
  第三,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相对较弱。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实体经济中的大、中、小微型企业分别有数千家、数十万家和1000多万家,这种企业层次在客观上需要一种“金字塔”形的资本市场体系与之匹配。但是,我国市场的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却呈“倒金字塔”形,现有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大中型、成熟型企业,场外市场功能也尚未有效发挥。由于市场体系结构不健全,加之市场的弹性和包容性不够,导致实体经济中大量真正初创的、新兴业态的、新商业模式的企业不能得到应有的支持,知名网络公司很少在国内上市,对文化创意、“三农”、高科技、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服务也远远不足。此外,债券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同样薄弱,被寄予厚望的中小企业私募债也是刚刚起步。
  第四,为居民提供的投资理财产品相对匮乏。目前,不仅证券投资基金公司普遍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就是整个财富管理行业,也处于一个比较矛盾和尴尬的境地。除了知识、经验和人才不足之外,更缺乏品牌,缺乏市场和公众充分信赖的投资理财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居民只能选择银行存款。观察我国居民的个人金融投资,银行存款占了总额的64%,股票、债券、基金等的比例不到14%,而美国的居民金融资产中,股票、基金和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养老金合在一起,达到近70%。
  第五,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比较大。目前,我国的全部银行贷款已经超过60万亿元,远大于直接融资规模,而直接融资中的国债和公司债,大部分也是由银行持有。这绝非一个稳健、灵活、高效的金融体系所应有的特征,反而意味着经济体系中大部分的金融风险没有得到分散,仍然集中在银行体系。国际上有很多研究证明,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经济体,其广泛的参与群体能够更好地分散市场风险、承担危机冲击,所以经济复苏的速度一般会高于其他国家。从这次金融危机也可以看出,虽然危机源于美国,但是美国经济的复苏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是最快的,已经连续12个季度实现正增长,而很多欧洲国家则恢复缓慢,甚至陷入负增长。这种反差值得高度关注。
  三、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转型意义重大
  第一,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离不开资本市场。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资本市场既可以支持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能源等行业的企业发行上市,还可以通过发债、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帮助筹集资金。形象地说,没有资本市场,城市化便缺了一条腿。推进工业化进程,特别在信息化条件下推动工业化,需要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这种转变,必须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充分发挥并购重组、投融资、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促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集中度,为工业化提供不竭的动力源(5.45,-0.03,-0.55%)泉。此外,国际经验表明,现代农业的生产,包括产品的储存、运输、加工等诸多环节,没有现代化的资本市场支撑是做不好的。目前,我国整个农业依然高度分散,亟需支持符合条件的现代农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帮助做优做强,带动整个农业生产的科学组织。同时,也期待开发出更多宜农的证券期货产品,加大对“三农”的服务,帮助发现远期价格,规避生产经营风险。
  第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离不开资本市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占中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的创新成果,解决了80%的城镇就业。但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经济领域中最尖锐的矛盾。缓解这个难题,固然需要大力推动银行贷款向中小微企业延伸,促进民间信贷规范化、阳光化运作,但是贷款只能提供债务资金,不能提供股本资金。在实际中,中小企业恰恰更缺乏创始股本,或者是时间较长的债务融资。况且,中小企业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轻资产等特点,也决定了其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充分支持。因此,必须紧紧依靠资本市场,通过各种形式的股权基金、风险投资,“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以及债券市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直接金融服务。
  第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资本市场。不能创新是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但自己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不强,多数时候是在产业链低端从事生产,这种增长模式很难长时间持续。在金融支持创新的各种途径和方式中,资本市场具有天然的优势。其提供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能够推动各类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对于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至关重要。在公认创新能力最强的美国,各地都有很多风险资金、股权基金以及投资银行,在主动地搜寻好项目,“慷慨”地提供资金支持。从早期的苹果、微软(微博),到最近的脸谱公司,差不多所有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公司,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企业还默默无闻、没有什么收入和利润的时候,就敢于进行源源不断的投资,这是以资本市场代表的直接融资体系最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四,改进民生、健全社会保障离不开资本市场。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占到全体人口的12%,而社会保障和养老体系建设严重不足。根据经合组织统计,2010年各国养老基金资产占GDP的比例,荷兰为129%,冰岛为124%,瑞士为114%,澳大利亚、英国是90%左右,韩国是33%,哥伦比亚是19%,而我国才7%。即便加上居民用于养老支出的那部分银行存款,我国养老基金的绝对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很多。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投资渠道狭窄、体制建设落后等原因,中国的社保资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还面临着保值增值的巨大压力。截至2011年底,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万亿元,98%存放在金融机构。全国住房公积金余额2.1万亿元,也只能存银行、买国债,机会成本很高,隐形损失较大。在此方面,美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成功经验和过去10年全国社保基金的有益尝试,都说明对这些资金进行集中运营和专业管理,以市场化方式的实现保值增值,既确有必要,又非常可行。
  四、2012年以来证券期货领域的改革和监管工作
  2012年以来,证监会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中求进”方针,克服多种不利因素影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积极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使资本市场合理配置资源、服务经济转型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一是深入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发布《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修订《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等配套规则,进一步明确新股发行定价相关事项。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加强对发行定价的监管,使新股价格真实反映公司价值,抑制二级市场盲目炒新。
  二是稳步实施退市制度改革。陆续推出创业板、主板和中小企业板退市制度,努力形成市场化和多元化退市标准体系,强化退市信息披露,健全自愿退市和正常转板机制,对不符合持续上市条件的企业,稳妥组织退市,促进市场优胜劣汰。
  三是不断健全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在充分尊重上市公司自主经营决策的前提下,鼓励、引导上市公司建立持续、清晰、透明的现金分红政策和决策机制。强化现金分红信息披露要求,加大对未按承诺比例分红、长期不履行分红义务公司的监管约束,推动上市公司不断完善投资者回报机制。
  四是大幅降低市场费用。A股交易相关费用总体降低25%,期货交易所手续费水平整体下降30%以上。以股票、期货年交易额为基数收取的市场监管费降低50%,以证券投资基金年交易额和债券年交易额为基数收取的市场监管费全部减免。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降低市场成本的办法。
  五是加快推进场外市场建设。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稳步有序开展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重点规范整顿类股票、类期货交易。认真总结经验,逐步扩大中关村(5.86,0.03,0.51%)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引导区域性股权转让市场规范发展。推动中远期商品现货市场体系健全和完善。
  六是积极推进债券市场规范发展。依托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推进债券市场制度规范的“五个统一”,即统一准入条件、信息披露标准、资信评级要求、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和投资者保护制度,促进场内、场外市场互联互通,逐步建设规范统一的债券市场。创新符合市场需求的信用债券品种,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服务中小企业的融资。
  七是主动做好长期资金的衔接和服务工作。配合人社部、保监会、社保理事会等相关部门落实“十二五”规划。支持各类长期资金通过资本市场实现投资运营和保值增值。个别省份已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协议,对养老金进行多元化投资运营。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研究改进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八是鼓励和支持市场机构创新发展。支持证券公司开展业务和产品创新,特别是在固定收益、资产管理、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的创新,提升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修订基金业相关监管制度,拓宽业务范围、扩大投资标的、松绑投资运作、优化公司治理、规范行业服务,推动修订《基金法》,促进基金管理公司加快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转型。研究期货公司试点资产管理、境外期货经纪业务等创新业务,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功能。
  九是大幅提升市场法制和诚信水平。积极开展第六次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初步议定行政审批项目总数由65项减少为42项,减少35%。改进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加强诚信监管。推动出台办理内幕交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有效解决内幕交易认定难问题。加大对市场操纵、欺诈发行和虚假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惩诫并举,维护市场秩序。
  十是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争取有利于我的规则体系。成功承办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第37届年会。积极引进境外长期资金,新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500亿美元,新增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500亿人民币。积极研究有关行业开放的新措施,允许合资公司外方持股比例提高到49%。
  总体来看,这些政策措施得到市场积极回应,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市场运行质量日趋改善。比如,股票定价约束机制逐步增强,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由2011年的48倍下降到2012年6月份的31倍,上半年新股发行市盈率与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之差比2011年四季度下降了约25%。再比如,股票债券比例失调问题有所缓解,2012年上半年股票筹资下降58%,公司类信用债券同比增加3846亿元。此外,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也不断增强。2011年,境内股市实际现金分红3900.68亿元,较上年增加876.72亿元,增幅达29%;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例为25.8%,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从股息率来看,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股息率为1.82%,沪深300指数股息率达到2.34%,超过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2.12%的股息率。总之,市场的价格结构、融资结构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的态势不断巩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明显提升。
  五、“十二五”规划及未来长远发展目标
  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化股票发行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推进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等具体任务。证监会将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从现实条件出发,紧紧围绕实体经济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证券期货领域的改革开放,把“十二五”规划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实处,努力把我国资本市场建设成为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
  --社会融资结构全面优化。直接融资比重显著提高,争取“十二五”期末直接融资比重能够占到社会融资总量的30%-40%。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以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金融结构基本平衡。金融体系的弹性和稳定性得到增强,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显著提升。
  --市场深度和广度大为拓展。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以及其他资本市场工具全面发展,市场结构更加合理和平衡,金融产品更加丰富,交易机制更加完善和高效,逐步形成多层次、高效率、全覆盖的市场体系,能够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
  --市场主体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争取到“十二五”期末,能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公司、现代财富管理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机构投资者成为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投资主体。上市公司治理健全、运作规范,整体质量大幅提升。
  --市场更加开放和更为包容。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资本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程度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基础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市场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三公”原则得到切实维护,透明高效的监管体系基本建成,市场运行更加稳定,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各类市场创新活动拥有更多的发展和弹性空间。
  经过更长一段时间,譬如10到15年时间,相信我们一定能够逐步建成一个从形式到内容、从规模到结构,都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成熟资市场,一个体系结构合理、运行机制完善、功能充分发挥的国际一流的资本市场,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10期)
历任证监会主席回顾

1990年11月26日,上海黄浦江畔,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不约而同的到场祝贺者中,有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刘鸿儒、中国建行行长周道炯,以及央行副行长周正庆。后来三人都被朱镕基亲点,先后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继任者周小川和尚福林,同样具有前三任主席的相似经历,都担任过央行的重要领导职务。
  20年,资本市场的一切,紧紧地和中国证监会这个专职机构联系在一起。刘鸿儒、周道炯、周正庆、周小川、尚福林,他们并非和其他的部长们有着显著不同,而是因为他们执掌令无数企业和股民瞩目的证监会,是资本市场让他们成为万众瞩目的人物。
  刘鸿儒:资本市场的奠基人
  作为前苏联顶尖级货币银行专家阿特拉斯教授的得意弟子,刘鸿儒于1959年获得副博士学位后回国。当时,国家金融人才奇缺,拥有货币银行学研究方向和留学背景的博士更是凤毛麟角。
  在出任证监会主席之前,他两次在关键时刻出手,拯救了中国股市。
  1990年,时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的刘鸿儒,大胆向国家最高领导人谏言:股票市场的试点不能取消。1992年6月,他不失时机地借助小平南巡为股市发展问题一锤定音的东风,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关于我国试行股份制的几个问题》的文章,鲜明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可以充分利用股份制的观点。
  1992年,在全国掀起的股票狂热和深圳爆发的“8·10”股票认购舞弊案件,促使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迅速成立。当年10月,朱镕基亲点刘鸿儒担任证监会首任主席。
  建立监管模式成为刘鸿儒的开山之作。利用股票市场吸引外资,大胆进行证券产品创新,推出H股、N股,成为刘鸿儒开山鼻祖的重大贡献。
  在一年多时间里,刘鸿儒还主持制定《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和23个配套法规。
  世事难料。1995年2月,“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3月30日,刘鸿儒去职。
  周道炯:矢志不渝的规范者
  1995年3月31日,一位拥有30年财政生涯的老兵,被任命为中国证监会第二任主席。他就是周道炯,强化规范运行成为他始终如一的理念。
  上任伊始,周道炯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重大考验:处理当年2月23日发生在上海的 “327” 国债期货重大违规事件。他亲自主持“327”国债期货的后续场外协议平仓工作,暂停全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同年9月20日,中国证监会、国家监察部等部门公布了对“327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被以渎职、挪用公款等罪名判刑17年。万国证券、申银证券公司合并。
  此次事件的影响,无异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倒闭由此引发的资本市场动荡。
  以此为契机,在1996年,周道炯亲自主持并连续下发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关于坚决制止股票发行中透支行为的通知》等“十二道金牌”,坚决果断地处理了 “长虹”事件、“华天”事件等90多起违法违规案件。周道炯“灭火队长”的称谓由此而生。
  为在规范中求得更快发展,他向中央提出证券市场“九五”时期到2010年发展建议。时任国务院总理听取意见并支持证监会依此推进实际工作。为此,周道炯果断改革发行方式,将以往向各省下达发行额度,改为向各省下达上市家数,一大批大型国有企业实现上市。
  他的以规范求发展理念取得良好成效。股指在他的任内,涨幅超过了100%。业内普遍认为,五任主席中,他的任期内是赚钱效应最好的时期。
  周正庆:善用政策的调控家
  1997年7月12日,时任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主任的周正庆又兼任了中国证监会主席。细心的股民不难发现,在周正庆执掌证监会期间,政策介入股市调控的密度和力度更加空前。
  周正庆赴任履新之际,正遇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当时国内非法发行证券和交易活动猖獗,证券公司大量挪用保证金,期货市场突发事件频出,这都成为这位资深金融专家下决心让政策介入调控股市的充足理由。
  从1998年开始,他娴熟地运用政策杠杆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关键战役:
  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市场、证券机构、期货市场、证券交易中心、证券投资基金等,尤其是关闭了牵扯到340万股民、520家企业的41个非法股票交易场所。
  运用政策手段营造牛市行情,是他最被争议却也是最为成功的得意之作。1999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由他主导酝酿了一份《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规范证券市场发展若干政策的请示》,由此引发了著名的“5·19” 井喷行情。短短一个半月,股指上涨70%。
  一年之中250多项法律法规颁布实施。1999年7月1日,历经风雨的《证券法》正式施行,初步形成了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2000年2月23日,周正庆离任。退下来后,他为证券市场鼓与呼的风头更劲。他是所有卸任证监会主席中对中国证券市场发表言论最为直接和触及问题要害最频繁的一位。
  周小川:崇尚监管的市场派
  2000年2月24日,作为“中国整体改革理论”主要贡献的经济学家、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周小川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
  作为市场派的典型代表,他将市场化改革嵌入证券市场的监管之中。上任伊始的监管定位,就是证监会应该当好裁判员,不偏向、不下场。
  严加监管,打击黑幕也成为周小川整肃证券市场的主要功绩。他以“基金黑幕”论战为契机,开始施展他一系列强化监管的组合拳。
  2001年3月,刚刚离任香港证监会副主席兼营运总裁的史美伦,被力邀加盟中国证监会担任专司监管工作的副主席职务。随后,股市黑幕相继曝光,一大批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被立案查处。
  2001年3月17日,公司上市的核准制正式启动,而行政色彩浓厚的审批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自2002年开始,要求申请再筹资的A股公司,其最近一期的财务报告应分别经国内、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阅。
  2002年11月8日,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并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周小川任内所发生的“赌场论”和“推倒重来论”被广泛认为是导致后来中国股市持续5年大跌的罪魁祸首。而实施4个月的国有股减持政策的失败更加剧了股市的暴跌速度。
  2001年至2005年,沪指从最高点2245点下跌至998点,暴跌56%,股市蒸发市值近2.3万亿元,投资者被悉数深度套牢,中国股票市场处于崩盘边缘。
  尚福林:股权分置的终结者
  2002年12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又迎来了一位银行行长出身的当家人,他就是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尚福林。他也成为担任这一职位时间最长的掌门人。
  上任伊始的尚福林,面对的是股市继续在漫漫熊市中下滑。至2005年6月,股指终于跌破千点,几乎所有指责的矛头都对准了证监会。但也正是从这个被认为“推倒重来”的点位,中国沪深股市展开了一轮令人目瞪口呆又屡屡遭遇打压的牛市行情,最高涨幅超过500%。
  作为金融专家,尚福林深刻认识到,股权分置作为重大基础制度的缺失,长期以来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影响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制约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发展的创新,要实现资本市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彻底解决这一制度瓶颈。
  为保证股权分置改革走向成功,股改制定了两个操作原则:一是实行试点先行,协调推进,分步实施;二是统一组织,分散决策。
  2004年2月2日,国务院发布“国九条”,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5月31日,证监会联合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做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两部委用行动来表决心。
  同年6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相继出台鼓励基金投资、向券商注资再贷款、暂减红利税、暂免支付对价产生的印花税和所得税、允许控股股东增持、推出权证等七项利好政策。并先后推出两批共计46家企业进行试点。
  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个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实行全流通的上市公司。当日上证指数暴涨超过8%。
  2005年8月,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9月,《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正式出台。
  截至2006年年底,沪深两市共有1269家公司完成了股改或进入股改程序,市值占比97%。随之沪深股市开始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由最低点998.23点上涨到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最大涨幅为513.6%。这也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的最高点位。
  遗憾的是,伴随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2007年年底开始,股市一路狂泻。一年时间里,沪指急挫至4459.11点,暴跌幅度高达72.81%。就是当前的股票指数,虽然比他上任时涨幅超过100%,但是,市场参与者大多亏损累累。
  是指数错了还是结构依然问题多多?一切还没有准确的答案,投资者依然在坚守中追寻。
  作为股权分置的终结者,尚福林主刀完成的这一重大改革,意味着经过20年的建设,中国A股市场真正迈入了全流通时代。这也成为尚福林任职以来的最大功绩。而他主持推出的中小板、创业板和股指期货,使中国资本市场的羽翼更加丰满,在全球也更加显得举足轻重。(ZK5)
负大任入主证监会 尚福林立马改革关口
2003年1月2日14:42   来源:[ 粤港信息日报 ] 
中国任命了一位职业银行家担任最高证券监管者,这一关键的人事变动将有助于判断中国将以多快的速度、在多大范围使金融市场实现自由化。  上周末,中国证监会前任主席周小川被任命为央行行长,在此之后,尚福林被任命为中国证监会主席。这是目前正在进行的、涉及范围较为广泛的中国政府高层人事变动的一部分。
  金融开放:险中求胜
  在加入中国证监会之前,尚福林在中国农业银行任职了两年。在那以前,除在军队短暂服役而后上大学外,尚福林长期在中国的央行任职。
  在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这一新职务后,预计尚福林将与周小川密切合作,加大使金融市场自由化并适应时代需求的改革力度,中国的金融市场常常缺乏游戏规则,该行业有时被人们称为中国经济的“软肋”。虽然中国致力于改革金融领域,但许多最为重要也最难进行的变革仍需要先行一步,如货币和利率的市场化,并向外资开放证券业。在中国加入WTO后,实施上述方面变革的压力有所增加。加入WTO,要求中国向外国竞争者开放金融业的大部分领域。
  现年51岁的尚福林,是在中国股市处于最低迷阶段之一时就任作为中国股市最高监管者的中国证监会主席一职的。上海和深圳证交所的股票价格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下跌了近40%,交易员们将这一下滑归咎于管理层对有问题的公司信息披露和投机性交易行为进行持续的整顿。这一整顿是周小川在任时倡导的,他相信,在能够向外国资本开放前,中国的市场必须规范化。
  国有股处置:尖峰挑战
  周小川将人们对专业化这一理念在更大程度上的认知引入了股票市场,虽然他在这方面已经获得成功,但更为重要的改革措施在等待尚福林去推行。这其中包括,他将监督中国第一批中外合资投资基金在今年推出,此类基金可能有助于建立更大的机构投资者基础。尚福林还将负责一个允许某些外国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股票的新方案的实施。到目前为止,外国资本还不能进入中国当地的股票市场。
  但是,尚福林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处置国有股问题,这类股票不能流通,目前占中国股票市场市值总额的近三分之二。去年早些时候,一个出售此类股票的试验性方案遭遇失败。中国政府发行此类股票是将其作为确保国有公司所有权保持在国家手中的手段之一。
  一些分析师表示,当尚福林解决这些问题时,为了确保获得中国最大的经纪公司的支持以及中国散户投资者的信任,他可能会略微触及其他领域。中国最大的经纪公司和散户投资者均因股价大幅下滑而受到震动和打击。事实上,虽然尚福林的前任周小川受到外国金融公司高级管理人士的尊敬,但在中国股民当中,他的政策广泛地不受欢迎。
  从低调个性中受益
  但是,尚福林可能会因其被业内人士描述为低调的个性而受益。他的这种个性与周小川不同,周小川以为人和气、行为率直而闻名。但与其前任同样的是,尚福林也可利用他在中国金融行业工作的丰富经验。他的金融从业经验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他第一次进入中国的央行工作。
  改革形象赢得声誉
  在央行工作时,尚福林就曾推出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包括对央行自身进行重组,以使其更具有独立性。尚福林曾任央行的行长助理。尚福林还支持中国银行间放贷市场实行自由化,并与国际清算银行签署了一个协议,让国际清算银行在香港设立办事处。
  在其最近的职位———中国农业银行行长的岗位上,尚福林因推进重要但不为人注意的改革而受到称赞。例如,在2年的任期内,尚福林负责监督了该行超过3000家不盈利的分支机构的关闭以及近5万名银行职员的分流。该行的员工总数超过50万。他还促使该行在2002年上半年将不良贷款比例降低了2.3个百分点。不过,该行目前仍未披露其现有坏帐的总值。
尚福林“新官上任”低调视察 辗转沪深忙调研

记者 蔡锋 发自上海
  就在市场还在不断猜测尚福林会怎么烧他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时,这位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已经悄然开始了他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亲身体验”。
  1月6日,尚福林一行悄然抵沪,造访上海市政府,视察上海证券交易所。1月7日,尚福林将辗转深圳,造访深圳市政府并对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视察。
  1月6日上午,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抵达上海证券交易所,在随后的座谈会上与上交所全体高管见了面,并听取了上交所的工作报告,了解上交所的运行情况。据知情人士透露,尚福林同时还造访了上海市政府,与上海市有关领导交换了意见。但该位人士没有告知具体细节。
  尚福林此次出行秉持了他一贯的高效和低调作风,出行行程安排紧凑,除证券交易所以外的其它相关证券机构对尚福林的低调视察均不甚了解。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尚福林对上海和深圳的走访表明,他已经在完成工作交接后正式开始进入新的角色。尚福林有极其丰富的金融管理经验,从1982年开始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了18年,之后做了两年多的中国农业银行行长。为尽快转换角色,通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实地走访,将加深其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解。
  该人士进一步分析,尚福林造访上海市和深圳市政府,将会探讨当地市政府如何支持证券交易所的运行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如何通过证券市场的发展来推动两地经济的发展。而他实地调研证券交易所后将对整个中国证券市场状况有一个更为清楚的把握,为未来进行证券监管,发展证券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国际金融报》 (2003年01月07日第一版)
尚福林:坚持把保护投资者权益作为重中之重

市场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尚不规范,影响了市场的规范化运作水平;市场的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健全,影响了市场的运行效率;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影响了投资者心理预期的稳定;监管力量不足,监管职能和监管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影响了监管的效果
  1月24日下午,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在北京银龙苑宾馆二楼会议厅召开,约300人进入会议现场。中组部、最高法院、财政部、央行、保监会等国家部委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8家券商、18家基金、5家期货公司、两家证券咨询机构及证券业协会的代表列席了会议。
  会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首先传达了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上午的讲话精神,他说,温家宝肯定了金融工作的成绩,坚定了金融工作的信心,分析了金融的形势,提出突出重点,“继续推进证券、期货市场发展”,并提出要求,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水平。
  尚福林说:“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分析我国证券期货市场目前的形势,统一认识,明确任务,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推进证券、期货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
  他强调,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以“三个代表”指导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体现广大投资者的长远利益。他说:“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他强调,根据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推出新举措,开创新局面,树立先进的监管理念,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采取有效的监管手段,达到良好的监管效果。
  他指出,现在的突出问题是:第一,市场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尚不规范,影响了市场的规范化运作水平;第二,市场的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健全,影响了市场的运行效率;第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影响了投资者心理预期的稳定;第四,监管力量不足,监管职能和监管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影响了监管的效果。
  尚福林指出,要历史地客观地科学地分析我国证券期货市场的发展进程。他要求,第一,坚持证券市场的发展要服务和服从于国民经济的全局;第二,坚持把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已经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巨大的发展潜力,也要认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目标是长期的,推进目标实现的具体工作是有阶段性的;第三,坚持证券市场规范与发展的统一,用发展的手段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讲发展,必须是规范的,讲规范,必须是发展的规范;第四,坚持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市场的承受程度的统一。他说,既存在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也存在一些由于经验不足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制约了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容回避,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市场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做到“既不能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第五,坚持监管职能和监管方式要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
  尚福林对2003年的监管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不断推向深入;树立全局观念,积极稳妥地做好监管工作;加强协调配合,提高协同监管的有效性;进一步发挥派出机构的作用,提高系统监管效率;加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2003年监管工作的重点是,继续加强证券期货法治工作;大力推动诚信建设;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提高上市公司规范化运作水平;不断改善市场结构。在不断改善市场结构这一点上,尚福林说:“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优化上市公司结构,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深入研究多层次市场体系和金融品种结构,积极稳妥地推动资本市场的创新,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认真做好QFII的引进和监管工作。”
  尚福林强调,2003年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方针,完善法规体系,推动诚信建设,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市场创新,培育市场机制,促进证券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
  附:全国证监期货监管会日程安排
  1月24日下午14:00-15:30大会开幕,党委书记、主席尚福林做主题报告。
  下午15:30-17:00分组讨论国务院领导讲话和尚福林同志的报告1月25日上午8:30-11:30继续分组讨论国务院领导讲话和尚福林同志的报告
  下午14:30-17:00①召开稽查、工会、纪检专业会议,党委副书记、副主席范福春出席并作讲话。②召开发行上市专业会议,副主席史美伦出席并作讲话。
  下午14:00-17:30①召开期货经纪公司负责人座谈会,主席助理汪建熙主持;②召开基金管理公司负责人座谈会,党委委员、主席助理桂敏杰主持;③召开证券公司负责人座谈会,党委委员、主席助理李小雪主持;④召开地方证券业协会负责人会议,证券业协会会长庄心一主持
  1月26日上午8:30-11:30①召开人事专业会议,党委委员、副主席屠光绍出席并作讲话;②召开期货、会计专业会议,主席助理汪建熙出席并作讲话;③召开机构专业会议,党委委员、主席助理李小雪出席并作讲话
  下午14:30-17:00分组讨论专业会议分管会领导讲话
  晚上19:30-21:00召开各小组召集人、联络员会议,听取分组讨论意见和建议等有关情况汇报,党委委员、副主席屠光绍主持
  1月27日上午9:00大会闭幕,党委副书记、副主席范福春作会议总结
本帖最后由 风景 于 2012-10-22 23:57 编辑

尚福林:证券市场面临良好机遇

●居民储蓄的大幅增长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然伴生投资需求,为资本市场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完善证券市场的层次结构和品种结构,适应市场参与者的不同需求
●推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妥善化解历史问题和风险隐患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昨日出席“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高级论坛”时指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如何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应当是研究和探讨资本市场发展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据悉,昨天是尚福林担任证监会主席以来对外界的首次公开讲演。他所做的演讲题目为《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
尚福林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证券市场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增强。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资金投入,居民储蓄的大幅增长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然伴生投资需求,这两方面的需求为我国资本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是我国是正处于转轨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集中统一的证券市场对于打破要素市场分割,实现资源的跨行业、跨地区、跨产业优化配置具有特殊作用;三是我国的投融资体制目前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导,金融体系中直接融资比例的增加,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分散金融体系的风险,提高金融体系对国民经济的服务效率;四是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需要证券市场进一步发挥培育和规范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的功能,并对国有企业改革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五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带动民间投资,稳健的货币政策需要关注证券资产价格和证券市场的流动性需求,证券市场对宏观政策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他同时指出,作为体制转轨时期的新兴市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和功能发挥。比如,市场主体的治理结构尚不规范,影响市场透明度和规范化运作水平;市场的结构和功能还不健全,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影响投资者的预期。
尚福林说,这些问题有些是市场发展初期遗留下来并在市场规范化进程中暴露出来的;有些是在体制转轨时期改革不配套、制度不衔接、观念调整不到位造成的;有些是新兴市场发展中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不健全而难以避免的,总体上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必须在进一步推进证券市场改革和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
尚福林最后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进一步统一认识、坚定信心。面对新形势下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艰巨任务,要以十六大的精神统一思想认识,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发展证券市场的客观必然性;正确认识当前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意义;正确认识在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下资本参与分配的合理性,认识资本对财富增长的贡献,认识证券市场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真正将保护投资者利益落到实处,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的性质;进一步坚定发展证券市场的信心。
二是强化市场建设的基础工作。完善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推进诚信建设,提高市场主体的内控机制和规范化运作水平,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三是积极推动证券市场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机构投资力量,沟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渠道,完善证券市场的层次结构和品种结构,适应市场参与者的不同需求,增强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
四是坚持推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妥善化解历史问题和风险隐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市场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李巧宁)

《证券时报》 2003年4月21日



[size=+2]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坚定发展证券市场的信心


●居民储蓄的大幅增长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然伴生投资需求,这两方面的需求为我国资本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人民网北京4月20日讯 记者田俊荣报道:由经济日报社主办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高级论坛今天在北京举行。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会上强调,面对新形势下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认识,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发展证券市场的客观必然性;正确认识当前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意义;正确认识在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下资本参与分配的合理性,认识资本对财富增长的贡献,认识证券市场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真正将保护投资者利益落到实处,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的性质;进一步坚定发展证券市场的信心。

尚福林指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每一次突破认识上的误区,都会带来证券市场新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六大关于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创新,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关于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论述,对于谋划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寻找市场规范的着眼点,发挥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尚福林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要着重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进一步统一认识、坚定信心。二是强化市场建设的基础工作,完善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推进诚信建设,提高市场主体的内控机制和规范化运作水平,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三是积极推动证券市场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机构投资力量,沟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渠道,完善证券市场的层次结构和品种结构,适应市场参与者的不同需求,增强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四是坚持推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妥善化解历史问题和风险隐患。要按照“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的要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市场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尚福林还指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资金投入,居民储蓄的大幅增长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然伴生投资需求,这两方面的需求为我国资本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是我国是正处于转轨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集中统一的证券市场对于打破要素市场分割,实现资源的跨行业、跨地区、跨产业优化配置具有特殊作用。三是我国的投融资体制目前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导,金融体系中直接融资比例的增加,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分散金融体系的风险,提高金融体系对国民经济的服务效率。四是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需要证券市场进一步发挥培育和规范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的功能,并对国有企业改革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五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带动民间投资,稳健的货币政策需要关注证券资产价格和证券市场的流动性需求,证券市场对宏观政策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来源:人民网 2003年4月20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