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2010年中国财经报道第九辑——粮价涨起来

外资抢粮不怀好意

夏粮收割结束后,一轮粮食收购大战正在上演。从收购刚刚开始看, 小麦收购价格已经开始大幅走高。据有关媒体报道,豫东和鲁西小麦主产区收购价格已经达到每斤1元,往年同期价格也不过0.91元。超过国家托市价,在往年是从没出现过的。再以小麦开始陆续上市的江苏省为例,从收购价格看,每斤比国家托市收购价格高0.08元左右,比去年提高0.11元左右,今年小麦收购价格高走已成定局。另一边却是农民惜售心理严重,许多农民预期小麦价格还会走高。当然,国储收购企业纷纷叫苦不迭,国家最低保护价(托市价)成了摆设。而从收购进入中期看,受收购价格走高预期影响,更多的收购企业参与到抢粮之中,与农民惜售形成鲜明对比。一片看涨预期之下,业界都在把抓粮源当做重中之重,粮食收购市场一片“厮杀”之声。

最令人们注意的是,外资企业也加入到“抢粮潮”行列。这就不得不让人们顿生疑窦。粮食安全是中国第一大计,这是由13亿人口的国情决定的。过去外资已经大踏步渗透到了中国的粮食加工企业,外资粮油巨头在中国粮食市场正“步步为营”;中国的大豆产业基本被外资控制;世界粮油巨头—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下称“丰益国际”)投资的“益海嘉里”粮油项目,正式落户中原粮仓;以ABCD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大国际粮商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利用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已经控制了中国近60%的油脂企业;外资企业渗透中国粮食加工企业、收购中国民营粮食收购企业都已经屡见不鲜。笔者曾经预言,外资企业绝不会仅满足于粮油深加工企业项目,最终是要控制这些项目的“原材料”市场——粮源。果不其然,当前外资企业参与“抢粮潮”,已经露出征兆。外资参与收购绝对不是为了争取一点国家财政补贴,也不可能争取到补贴,因为财政补贴只是对国家储备库的托市收购而言的。其目的主要在于控制粮源,垄断市场,谋取更大利益。

如果外资把重点瞄准中国粮仓以及其他农副产品,这将会给中国造成大的风险。外商凭借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诞生和成长的经验,很快将会打败中国分散、作坊式的加工企业和收购企业,而最终实现掌控农产品供给市场和粮食市场的目的,到时候中国人的口粮可能掌控在外资手中。一旦彻底渗透到中国农副产品领域,且被外资掌控,沦入大豆的命运,那对中国13亿人口来说,问题就相当严重了。

客观地说,对于夏粮价格走高、外资参与收购我们处于有喜有忧的矛盾之中。喜的是,粮食价格走高,种粮农民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从而能够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利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忧的是,如果夏粮收购原始价格涨势过高,运输、仓储以及经销环节就会放大价格涨幅,大幅提高中间成本,进而使得口粮、饲料、食品、饭店以及酒类等粮食深加工产品出现一波大,不但助推通胀而且中国粮食市场由于外资渗透可能出现安全问题。

无论如何,我们应该迅速理顺粮食收购市场,规范收购企业行为,这种粮食收购门槛过低、鱼目混杂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余丰慧)




夏粮6年来首次减产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根据对夏粮主产区抽样调查和非主产区统计,201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310万吨(2462亿斤),比上年减少39万吨(8亿斤),减少0.3%。此前,我国已经连续6年夏粮增产。

夏粮占中国年粮食总量近四分之一,其增产增收直接影响广大种粮农民对全年粮食生产、收入和投入的预期,同时也会通过粮食期现货市场,改变全年粮食价格预期、对宏观经济和物价指数形成重要影响。

对于全年粮食价格走势,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预计,全年涨幅将超过10%,粮价上涨将带动猪肉等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将间接推高全年的CPI指数。




中国人的饭碗不能端在别人手里

靠国际市场无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要调动重农抓粮和务农种粮积极性。就我国当前的粮食发展战略和粮食安全问题,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认为,要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实施粮食重大战略工程为抓手,以提高单产和优化品种结构为主攻方向,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对中国来讲,粮食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解决好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我国是人口大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的方针。中国人的饭碗不能端在别人手里。

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靠国际粮食贸易无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首先,全世界粮食还不够吃。据测算,近10年来全球谷物消费需求增加4400亿斤,年均增长1.1%;产量增加2000亿斤,年均增长 0.5%2007/2008年度产需缺口约400亿斤。虽然这两年产略大于需,但粮农组织预计今年国际稻米供求趋紧。第二,国际贸易量很小。每年大体在4800亿斤左右,不到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比如,稻谷是我国口粮消费的主体,占口粮的近60%,消费量每年3700亿-3750亿斤,而国际市场大米贸易总量也就是500亿―600亿斤,仅占我国大米消费量的15%左右,通过国际市场调剂的空间十分有限。第三,我国大国效应明显。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贱。还存在运输成本问题。进口粮食从上海、广东到岸后再转运到贵州、甘肃,尤其是偏远的农村,成本太高,消费者吃不起。多进口粮食,等于进口土地和水,确实有道理,但从国情看,只能适当进口,不能依靠进口。

从供给看,我国粮食连续6年丰收,连续3年产量在1万亿斤以上,说明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达到 1万亿斤水平。也就是说,在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情况下,正常年景能保持产量1万亿斤。从需求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预计2020年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11450亿斤以上。从供求关系看,我国粮食虽然连续6年丰收,但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满足2020年的粮食总需求,今后10年,每年至少要增产粮食80亿斤。确保粮食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




猪肉价格涨速加快

商务部发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4月初以来,国家先后启动五批中央冻肉收储,猪肉价格加速回升,本周比前一周上涨1.7%,涨幅比前一周扩大0.7个百分点,五周累计涨幅为3.3%。与此同时,国内生猪收购价格已连续5周上涨。受此影响,自6月中旬以来猪肉零售价格回升明显,且近日回升速度加快。




粮价长期看涨

尽管部分地区出现夏粮抢购现象,但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粮食供给总体充裕,小麦、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将保持平稳,粮食短期不存在供需失衡而引起的大幅上涨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粮食价格将处于上涨通道。

根据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预测,虽然未来5年我国大米、小麦供需将保持稳定,但猪肉、禽肉和奶制品需求将大幅增加,这会导致我国玉米需求显著提高。其次,石油价格变化和全球生物质能源发展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将加大。与1997-2006年平均水平相比,未来10年小麦和粗粮实际价格预计将提高15%-40%,植物油实际价格将提高40%以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内传导作用将加快,跨国公司对国内食品市场的影响将加大,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限制将增多。




棉花价格创10年新高

比起价格飙升的绿豆、大蒜,棉花丝毫不示弱。今年以来,棉花现货的涨势确实很猛,部分棉花品种近期已创出10年来新高。

中国棉花信息网数据显示, 79日,中国棉花价格328指数报18419/吨,刷新近10年最高纪录,甚至有人预测,棉价将冲向2万元/吨大关。

对于下半年形势,分析称,由于8月份是棉花买入时节,在下游订单增多与供应继续不足的情况下,预计期棉跌幅将收窄,现货棉花则将迎来一波短线上扬。但是,棉价将一路上涨。棉价上涨过快,将导致棉纱厂成本大增,部分棉纱厂甚至需要将棉布的价格提高10%才能避免亏损,加上印度已恢复棉花出口,预计下半年棉价的上涨空间有限,顶多涨至19000/吨。受此影响,棉纺股的业绩要想继续大幅提升,将遇到较大阻力。




高温来袭 绿豆杀回马枪

全国多个地区连续高温。炎热天气下,本来价格已有所回落的绿豆又卖出了猪肉价,而其它消暑食材也相应有了小幅提价,业内人士称,对于提价他们也很无奈,实在是进货价更高了。不过尽管贵了,这些消暑药材仍然几乎卖断货。




“蒜你狠” 一周上涨2千元/

据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618日以来,大蒜价格又现涨势。截至74日,全国大蒜价格累计涨幅已超过7%。从省区市情况来看,九成左右省区市的大蒜价格出现上涨,其中宁夏、河北、陕西、天津的涨幅居前,分别为27.4%27.3%26.0%22.5%;甘肃、安徽、河南、山东、北京的涨幅在15.9%-19.0%之间;其余价格上涨省区市的涨幅均在10%以内。

而大蒜价格的涨势恐怕还将继续,特别是金乡前几天受下雨影响,涨价的幅度更大。从金乡大蒜现货交易大厅了解到,大蒜批发价格从76日到12日的一周内涨了2000/吨,现在有些大蒜已经超过6/斤。

在谈及大蒜价格上涨的原因时,蒜农和蒜商都认为,今年大蒜减产和生产成本增加是大蒜上涨的主要原因。

从全国各产地来看,批量陈蒜5月底基本销售完毕。新蒜在6月初陆续大量上市,但由于受气候影响,大蒜出现了减产的情况。

另外,生产成本增加也是促使大蒜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据了解,今年大蒜的生产成本是以前的一倍以上,达到每亩3000元左右。




玉米价格创10年来最高 食品涨价压力大

从今年3月至上月,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令玉米价格一度冲上最顶峰——2000多元每吨,达到近10年来历史最高点。有业内专家表示,玉米价格上涨将拉动整个食品行业价格上涨,对淀粉糖、味精及部分食用油更将产生直接的连锁反应。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马文峰称,目前玉米价格相比两三周前已经回落了一些,每吨降了10元左右。不过,即使是现在的价格,相比去年同期也涨了20%左右,相比其他粮食如水稻、小麦等的涨幅明显要高得多。

今年上半年玉米涨价主要是因为去年东北旱灾比较严重,玉米减产1000万吨所致。其表示,今年玉米的播种面积增长,若不受天气影响,收成会比去年好得多,收成将达到1.65亿吨以上。不过,虽然到时供求关系将会得以缓解,玉米价格仍将保持平稳,不会明显回落,包括最近两周的玉米价格下跌,他表示也只是正常的市场反应,跌势不会持续下去。

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玉米仍将保持高价,而这一趋势将对食品行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是饲料的上涨,其次则是玉米的深加工产品,比如淀粉糖等,第三则是玉米的副产品,如玉米油、味精等。

吉林省粮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笑然表示,尽管玉米已经不是餐桌上的必备食品,但是玉米一些初步加工产品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现在有不少食品都添加了玉米原料来作为调味或增加营养,比如玉米淀粉在很多食品中都有应用,另外用玉米生产的食用酒精也被广泛应用于白酒及部分食品中,玉米原料的上涨将带动这些下游产品的上涨,有可能会带动新一轮的涨价潮。




蜂蜜减产六成 或将涨价20%30%

据中国蜂产品协会最新市场监测结果,受极端异常气候影响,今年全国蜂蜜严重减产已成事实,预计油菜、洋槐、枣花蜂蜜减产六成以上,其他品种蜂蜜产量也不容乐观。有业内人士透露,这三种蜂蜜是我国最大批量生产的蜜,使用量占了蜂蜜市场的一半以上,因此严重减产将影响到整个蜂蜜市场,预计近期品牌蜂蜜将因此而涨价,涨幅为20%30%

据业内人士介绍,油菜蜂蜜是百花蜜的主要原料,同时也是我国出口量较大的蜜,因此其产量的变化将对市场造成相当的影响。但在今年春天正当南方油菜花开流蜜时,西南五省遭遇了百年未遇的大旱,南方持续低温,北方寒潮频繁袭扰,作物生长滞后。四川、湖北、江苏等地油菜花期推迟了15天左右。

不只是油菜蜂蜜和枣花蜂蜜等主要蜜种,像枇杷蜜、桂花蜜和龙眼蜜等特种蜜的产量今年也大受天气影响。今年年初全国各地天气都较冷,直至3月北方部分地区还在下雪,而到了四五月份雨水又特多,天气状况不断,这对季节性生产的蜂蜜影响非常大。




粮价三国演义

7月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停止收购托市小麦后,到河南当地面粉厂卖粮的人多了起来。同时,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所属企业以及一些外资粮食企业在河南的小麦收购也还热火朝天。

小麦收购价格也依然在高位运行。这与往年收购价高开低走的情形很有些不同。

更为不同的是,这是中粮等粮食企业第一年参与收购。新进者改变的不只是中储粮一家垄断的格局,粮食收购战场的游戏规则也正在发生改变。

中储粮的队伍

在整个收粮链条中,经纪人处在最底端,他们负责把粮食从农户手中集中起来,送到当地的粮行、粮库或者加工企业手中,充其量也就是“挣个辛苦钱”。

和这些经纪人相比,那些能够获得中央储备粮“代收代储”资格的经营者,则要轻松许多。河南开封一家粮食贸易公司经理周涛,就是从2006年起一直在与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合作,为其从事夏粮的代收代储。

中储粮是中国最大的国有粮食收购、储备企业。据业内专业人士估计,中储粮收购的粮食可占市场中流通的商品粮的70%左右。

据周涛介绍,一般来说,“每收一斤小麦可以获得2.5分的收购费补贴,后期还有3.5分的保管费,总共下来一斤小麦能挣6分钱。”但他觉得今年不太好弄,小麦一直收不上来。往年他那1.5万吨的库容,基本已经收到了6成左右,但现在才1000多吨。

自从2006年实行小麦托市收购以来,周涛一直是中储粮的坚定追随者。想要参与中央储备粮的收购,必须找到相应的挂靠单位。除了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17大直属库、30多个分库、54个直属企业之外,在2010年之前,想要在河南从事中央储备粮收购必须“挂靠”到中储粮名下。

只有取得了挂靠资格,才能从中储粮拿到收购份额,并从农发行拿到政策性贷款。一旦通过了中储粮的审核,基本也就拿到了一份旱涝保收的生意,尤其是在实行托市收购的前两年,每年弄个300多万不成问题。

这份诱人的收入,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到中储粮的“代收代储”队伍。最先和中储粮拉上关系的,自然是以前粮食系统,尤其是国有粮食系统下属的国有粮库,以及各个乡镇所属的粮管所。

“即便在一个体系内部,也会竞争。”据一位熟知内情的人士分析,每一个收储点,为了拿到更多的收购费和保管费,都会尽可能多的收购粮食。

2008年以来,正是在这种驱动力下,河南省当地的粮库数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一个县增加了3亿斤仓容,总仓容已经超过了当地的粮食产量。”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一家国有粮库负责人透露。

多收粮总会是有利可图的。上述粮库负责人举例说,一般建一个简易些的5万吨仓库,也就200多万,只要能收满粮食,不仅可以一年收回成本,还能盈利100多万。在供大于需的情况下,一些私人粮库,为了急于收回成本,甚至开始加价收购,除了贴进去2.5分的收购费外,有的还会把保管费也贴进去一部分。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尽管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分别在617日和71日口头和书面下达了停止收购的通知,但有的收储点还在偷偷收,“他们的收购价格已经达到了0.99元每斤,基本上不挣钱”。

新入局者

2010年的托市收购企业中,除了中储粮外,还增加了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所属企业以及益海嘉里等外资企业。

“华粮在河南还没听说有什么动静,但中粮确实很猛。”河南省开封市粮食系统官员称。

在开封地区,小麦收购基本上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为主,再加上本地的一些面粉加工企业,虽然中粮没有在开封直接设点,但其在周边地市的收购行动,还是对开封的粮食收购产生了影响,“周边的粮价都上去了,开封的也必然跟着涨。”

据该人士透露,为了防止粮源外流,在开封县召开的一次粮食收购协调会上,曾有本地粮食收购企业建议,在开封县通往相邻新乡的黄河大桥上,增派公安、路政、粮食系统人员,设点拦截本地粮食,以防止流向新乡。

新乡是中粮在河南布局的重点区域之一,价格先于开封冲破1元大关。但上述措施最终并未付诸实施,“怕引起卖粮户的过激反应”。

相比之下,中粮在河南南阳与中储粮的竞争可谓短兵相接。在今年的粮食收购中,南阳唐河县的22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自愿”选择了与中粮合作,中储粮的委托收购点在该县仅为3家。目前,中粮在当地的收购小麦达31.6万吨,中储粮为5万吨。

中粮显然也懂得那些粮食经纪人的心思。据前述粮库负责人透露,中粮在临近地市的收购直接把收购费加到了4分,中储粮方面一下子就输掉了1.5分的优势。而在粮食收购中,每提高1分钱,就可以将收购半径扩大100公里,一些粮食经纪人为了0.5分的利润多跑几十里地很正常。

除了中粮和华粮的加入之外,外资企业也在用自己的方式 “跑马圈地”。据周涛透露,像益海嘉里这样的外资企业,也是购粮队伍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一般直接面向大的粮行,看中之后,都是整车往周口拉。益海嘉里在周口的粮油工业公司,日处理小麦能力2400吨。

在中粮、中储粮眼里,益海嘉里集团是一只外来“猛兽”。近几年来,益海嘉里集团一方面通过租赁地方基层国有粮库的仓容,提高自己在粮食流通领域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在加紧投资粮食加工企业的建设,在中国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在此轮收购小麦中,益海嘉里集团在河南目前收购了5万吨。

除了各收购主体的较量,坊间很关心这轮抢粮行动中是否有游资加入。中华粮网信息部研究员郭清保认为,游资卷入小麦收购的可能性不大,现在抢粮的还都是实体企业。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领域利润比较低,需要资金量巨大;另外一方面是游资进入面临政策风险。

发改委方面的一位官员也证实,据他们的调查,游资在背后炒作的可能性已被排除。

市场较量

自从托市粮收购政策启动以来,最低收购价正在遭遇最强劲的市场价格冲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粮食行业分析师认为,按目前的市场行情看,托市价格几乎失去了意义。也许是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在制定今年的托市收购价格只比往年提高了3分钱,这并不能反映今年小麦在市场中的真正价值。

627-30日,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带队到河南调研夏粮收购工作。据一位参与调研的粮食系统官员透露,此次检查还包括对现有粮食收购体制的调研,今年放中粮和华粮进来,就是要看看效果,如果经过市场化的竞争,也能达到国家对粮食价格的预期,不排除现有的粮食托市收购体系会有所调整。

据悉,去年9月,中粮集团曾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呼吁修改国家粮食临时收储政策的报告。报告的核心思想就是希望允许中粮等企业参与收储,打破中储粮的独家垄断地位。

中粮的这一诉求在当年就得以实现,2009年秋,中粮首次参与玉米的政策性收储;2010年,进一步延伸到小麦。

对于中粮参与小麦收储后所引发的抢麦大战,中粮河南分公司一位李姓副总表示,我们只是市场跟随者,不是主导者。在他看来,目前小麦还是政策市,无论是新加入央企还是外资,要说能掀起多大影响,目前看还不是太明显。但由此而表现出的一些端倪值得关注,“外资可能会把中国的面粉市场引向很惨烈的竞争境地。”

该李姓副总表示,这种惨烈已经有所体现。在汤阴,和今麦郎面粉厂一墙之隔,益海嘉里建起了未来会超过其一倍规模的厂子。

据其分析认为,谁掌握了终端,谁就能影响上游。




三大推手推高粮价 后期或将继续上涨

粮价乃“百价之基”。今年以来,我省的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引起社会关注。那么,粮价运行的后期走势将会是怎样?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日前做出的分析认为,政策影响、成本推动与上涨预期是推动粮价上涨的主因。今年一段时间内粮食价格进一步走高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对总体价格水平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现,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强调控。

三大“推手”推高粮价

分析认为,粮价上涨,是政策影响、成本推动与上涨预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据悉,我国从2004年以来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20082月到20091月,国家三次提高小麦和水稻的收购价格,2010年再次提高小麦和水稻的收购价。收购价格的提高,相应带动了粮食市场消费价格的攀升。

与此同时,粮食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必然会推动粮价的提升;另一方面,零售企业进货成本也在上升。此外,目前影响粮价的主要是供给,由于粮食生产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去年秋后及今年天气对粮食供给影响较大,继大旱、大雪之后的倒春寒,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今年频发的自然灾害正成为农业稳产增产的重大挑战,粮食价格上涨预期高。

后期影响大于当期

国家统计局分析认为,从影响程度看,后期影响大于当期。因为作为基础产品的粮价的持续上涨,必然使成本推动价格上涨的压力增大,其他农产品价格也会相应上涨,从而推动整个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扬。

而做出今年一段时间内粮食价格仍存在进一步走高的可能性的判断,主要是基于: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政策,不但意味着粮价提高的合理性,还预示着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此外,农产品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即使国家不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粮价仍将因为市场动力而上涨。还必须关注的是,一旦主要出口国出现农业歉收,国际投机资金投向粮食等前期炒作相对较弱的大宗初级产品市场的可能性增大。




大型粮企产能扩张竞赛推高粮价

在江苏粮食主产区盐城,6月下旬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里,小麦价格从每斤0.93元攀升至历史高点每斤1.05元。调查发现,这背后有资金推高的因素,但真正的推手却是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产能疯狂扩张导致的需求大增。江苏粮食系统的一位官员也证实,今年在盐城收购小麦较多的主要是中粮、益海嘉里这些大型企业。他表示,中粮等大型粮油加工企业急剧扩大的加工能力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客观上对粮价上涨有一定拉动作用。

国内粮油加工业仍处于薄利多销的状态,江苏一家面粉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加工一吨小麦只有20元左右的净利润,小规模加工挣不到钱,所有企业都有扩大规模的冲动。

另外,一些新型粮油加工业务也需要规模化生产作为支撑,以米糠油为例,中粮、益海嘉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都在运作该业务。要生产米糠油需要米糠膨化装置,一套初级米糠膨化装置需要20余万元,日处理稻谷能力小于100吨的小米厂无法承受这笔费用,而且这个量级的加工企业也无法提供足够的米糠来提炼米糠油。因此中粮、益海嘉里和中储粮最近几年在东北、华北上马的稻谷加工项目年水稻处理能力在20万吨以上。

迅速扩张的粮食加工产能,已经超过了粮食供给增加的速度,需求与供给的不对称,让小麦、水稻、玉米的价格具备了更多上涨动力。按照目前的粮食产量计算,全国用粮需求与现有供给能力将产生450亿公斤的缺口。

以今年以来价格上涨约30%的玉米为例,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披露,由于玉米深加工产能扩张过快,增长幅度远远超过玉米产量增长水平。“十五”期间,我国玉米深加工转化消耗玉米数量累计增长94%,年均增长14%;而同期玉米产量仅增长了31%,年均增长率仅为4.2%,远低于工业加工产能扩张的速度。

在水稻加工能力方面,2009年中国稻谷产量为1.93亿吨,每年因直接使用稻谷及其制品而耗用稻米约1.4亿吨,而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介绍,早在2008年全国稻谷加工产能已经达到16065万吨。加上近两年中粮、益海、中储粮等农产品巨头新上的项目,水稻加工产能呈现饱和的状态。

盐城粮食系统的人士说,益海嘉里在盐城的水稻加工项目已经投产,中粮也不示弱。根据益海嘉里在哪里建厂中粮也在哪里建厂的策略,中粮也将在盐城建设水稻加工项目,预计投资规模达10亿元,除生产大米,还要做大米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用生物质发电项目。




农民惜售 抢粮战打到田间地头

受低温天气影响,今年江苏、安徽等地小麦减产幅度超过先前的市场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市场采购主体入市抢粮,而农民则纷纷选择惜售值。得注意的是个体粮食商贩和经纪人直接到田间地头,不等农民晾晒整理就收走小麦,农民得到的价格比市场价低35分钱。

分析称,今年麦收以来,小麦市场价格就一直高于国家确定的托市价格,但因为小麦产量因天气原因受到影响,价格高也是有价无市,粮食购销企业和用粮企业虽然都开仓收粮,可效果并不理想。

一位面粉厂工作人员称,他做了十几年的面粉生意,还没有遇到过收粮食像今年这样困难的,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民惜售,所收的粮食都存起来做口粮了,没有多余的小麦拿出来卖。市场有传言说今年的粮食价格肯定要涨,这也造成观望气氛浓厚。




益海嘉里石家庄抢购夏粮

在河北藁城,有一个盛行的说法是“当地粮食储备企业要制定粮食收购价格,还需要与跨国粮商益海嘉里集团协商”。而一名面粉加工行业的资深人士透露,益海在附近各个县都有粮站。2009年就因为有它的存在,附近的粮食价格才从麦收时的0.80元一路抬升至今年春天的1.12元。

2005年以来,益海嘉里集团到华北重镇石家庄建立了石家庄分公司,并于20071231日投产。相关人士表示,这对石家庄地区的小麦收购价格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益海(石家庄)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张村粮库,是跨国粮商益海嘉里集团石家庄分公司(益海(石家庄)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海)下属粮库,坐落在石家庄市管辖的藁城市境内,据称是益海设在石家庄范围内的唯一粮库。李京的职责就是看守仓库,并为公司寻找粮源。

据李京介绍,张村粮库的储存能力大约为一万吨,过去小麦收割以后门口的车队排成长龙,但今年粮食收购却很困难,该库目前每天的小麦收购量还不到10吨。我们的任务就是收粮食,没有粮也只有自己想办法。他们找粮食的方法就是每天给关系户打电话,只要有粮,就想方设法把粮食买下来。




黑龙江大米争夺战 丰益国际投资65亿

在争抢小麦控制权的同时,粮食巨头们并没有忽略对另一主粮品种——大米的争夺。日前,国际粮油巨头丰益国际与黑龙江省政府签署了一份65亿元的投资协议,旨在强化其在东北的粮食深加工和商业地产方面的业务。

丰益国际在2005年就已在佳木斯市成立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投资额达2.5亿元,水稻加工能力20万吨。未来还将投入7.5亿元建设佳木斯项目的二、三期工程,建成后年稻谷处理能力将达100万吨。

在国际粮食巨头入驻的同时,国内粮食巨头中粮集团也向黑龙江抛出了橄榄枝。2010年初,中粮集团与黑龙江省政府签署了10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合作协议,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水稻、玉米等农产品的仓储贸易与精深加工。

黑龙江是水稻的主产区,每年粮食产量接近900亿斤,两大粮油巨头的同台竞技,让这场大米争夺战显得尤为激烈。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杜春表示,与大豆、玉米和小麦相比,唯独水稻是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这是水稻在我国能有发展的根本因素。




洪水无情 物价难控

日前,江西等地发生的洪涝灾害,导致农业生产遭受较大损失:水稻大面积绝收,蔬菜被淹,生猪等被洪水卷走。而随着农业生产严重受损,新一轮物价上涨压力缓缓袭来。有关人士表示,南方多个省市由于自然灾害带来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无疑会增加物价调控的难度,但是对CPI带来的影响可控,不会造成很大的通胀压力。

民政部数据显示,南方洪涝灾害过程已造成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9省市农作物受灾面积946.5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33.9千公顷。在水灾受害重镇江西省余江县,早稻绝收率几乎达到60%

另据江西省农业厅农情调度初步统计,受强降水影响,全省早稻受灾面积517.70万亩,占早稻种植面积的1/4;成灾面积216.45万亩,绝收面积2.55万亩;预计受洪涝灾害影响,全省早稻单产可减少10-15公斤/亩,受灾严重的地市单产可减少一成以上。

而从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安徽省各地近日的连续强降雨,致使当地千余水库超汛限水位。截至1314时,初步统计显示,农作物受灾面积415.7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8.21亿元。累计受涝面积431.4万亩。水毁水利工程3553处,损失约2.04亿元。

农产品价格猛涨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人员介绍,6月中下旬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暴雨、高温天气交替进行,蔬菜生产、存储、运输均受到一定影响,近期多地信息采集员反映蔬菜价格有所上涨。根据监测数据,72日以来,全国监测蔬菜平均价格持续上涨,累计涨幅为4.7%,全国蔬菜价格开始进入季节性上涨通道。

在受灾严重的江西省余江县,一夜之间,菜市场的蔬菜价格普遍上涨30%-40%,空心菜从以前的2/斤涨到3/斤,藕在菜市场的价格居然涨到5/斤。此外,猪肉价格从9元上涨到10元,大豆、花生、大蒜等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大米价格上涨反倒并不明显,每斤上涨幅度在3-4毛钱。据悉,自从6月中旬连降暴雨以来,水灾导致的物价上涨,已经造成家庭伙食支出超出以往300元以上,这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可能是比较大的负担。

江西省统计局农业统计处处长叶德祥坦言,“江西遭遇的洪涝灾害,必然会造成物价波动”。但是他也指出,这种波动是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间之内的,影响是可控的,而且由于农产品市场是全国开放的市场,资源可以自由流通,因此不会造成不可控制的影响。

叶德祥指出,政府部门也采取相关措施对物价形势给予高度关注。一方面,国家以及其他省市给予江西等受灾重省资金、粮食等各方面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实时监测物价数据,统计局还制定了农产品价格每日一报制度,对价格变化予以高度关注。

江西省物价局相关人士指出,目前江西省已在多个遭受洪涝灾害严重的地区,如资溪、余江、临川等地启动价格应急监测预案,并加强价格监测,防止有人囤积货品、哄抬物价、串通涨价。




凯雷连续大手笔投资中国第一产业

凯雷集团旗下基金近日宣布将以1.75亿美元收购中国最大的禽畜及水产饲料生产商之一卜蜂国际有限公司(卜蜂国际)的可转换股及股票期权。凯雷称,此投资以发掘中国农业的巨大增长潜力,并称中国的饲料业正处于一个整合时期。这是凯雷近期连续投资中国第一产业中又一笔大规模投资。近两年来,凯雷连续出手中国农林牧渔行业。2008年投资中国三大私营自然再生林及人工森林营运商之一的中国森林控股有限公司。2009年投资乳品企业广东雅士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73%,并以总价1500万美元投资艾瑞泰克(中国)肥料有限公司16.5%股份。上个月,凯雷以19亿美元入股太平洋恩利新加坡附属公司中渔集团,将持有中渔最多约1362%的已发行股本。

凯雷集团高级董事施维德表示,凯雷认识到中国农业市场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并深信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迅速壮大,市场对高质量食品的需求日趋殷切,对食品安全及饮食问题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这些将进一步促进行业未来的发展。受人口特征及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国饲料业的发展将会日趋稳定,这将有利于像卜蜂国际这样具有责任感和丰富经验的领先生产商。通过加入卜蜂国际董事会,我们希望能为公司的发展贡献我们的行业知识和经验。”

中国肉类食品的消费处于稳定上升的阶段,对禽畜饲料的需求也与之俱增。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动物蛋白的消费量仍然处于偏低水平。预计中国肉类食品的消费量将会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上升,动物及水产饲料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同时,中国政府正大力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实行更为严格的食品许可标准和质量监控体系,并从饲料环节开始着手,提高对整个食品生产链的监管,由此,中国的饲料业正处于一个整合时期。




农民该不该惜售小麦?

小麦收购上的疯抢正在进行时,目前收购价格已经接近1/斤,但农民惜售心理非常强烈。由此导致中粮储、各收购单位焦急万状,出价则几乎是一日一价,前者希望在国家规定“托市”价格之下完成收购计划任务,后者则希望在价格洼地收储大量粮食以获取增值利益。

只要能从农民手中获得了小麦筹码,剩下的就是中粮储与各类粮食投资机构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大战了。然而,要命的是农民终于觉醒了,他们不再以沙土的价格,急于出售自己辛苦一年产下的金子一样的小麦!

一直以来,政府以稳定粮食价格为借口,在实施农药、化肥、水电、柴油等生产资料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依靠大规模粮食收购储备制度,将粮食价格压低在前所未有的商品价格体系中。虽然说,粮食收购储备制度有利于城镇居民的吃饭民生,但它严重危害了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收入和生计,使他们长期处于低收入的状态;低粮价为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原料,而由于引入市场化终被外资控制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涨,榨干了农民仅有的毫厘大小的纯收入。

也许不是很恰当,但如果拿同样是从土地中刨金子的房地产作比较,结论更加惊人!粗略估计,从1978年到2010年,小麦价格大约上涨了2倍,而同期物价水平大约上涨了100倍,房价平均上涨则超过了500倍,一线城市超过了1000倍。假设今年夏粮产量与2009年持平,即12335万吨,按照1/斤的价格新高水平,其总价格也不过2467亿元人民币,只相当于一个普通房地产上市公司市值的水平,或者几名排名靠前的超级富豪的身家。换言之,只要中国排前34的名富豪们愿意,他们就可以合力将今年全国的夏粮全部买下,而不用给农民留下一粒粮食。

仔细帮农民算一笔账,就知道当今农民的农业生产,是处于怎样的境地。根据山东省德州市黄河涯镇崔庄村粮农崔风全的一笔账,他今年种了5.5亩小麦,大约收了4500斤,单产800斤左右。1亩小麦肥料大约300元,农药40元,种子大约30元,水电费100元,播种15元,收割50元,累计一亩地成本535元。而一亩大约收800斤,按1/斤,一亩小麦一年下来净收入265元,还不包括劳动力成本。

考虑到当前流动性过剩局面和长期的历史欠账,我认为合理的价格应在2/斤以上。(曹建海)





农产品循环涨跌说明什么

前一个时期,少数不法经营者恶炒农产品,引起个别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已经严重影响市场秩序。先是大蒜、辣椒价格疯涨,后是绿豆、黑豆、薏米等杂粮的轮番爆炒。对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已经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违法行为,收到了明显成效。来自权威部门的调查表明,目前农产品价格有所回落,前期价格暴涨的农产品仍有一定的降价空间。由此看来,通胀预期得到控制,“米袋子”和“菜篮子”会趋于平稳。

改革开放以来,经历过多次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我们对农产品的循环涨跌并不陌生。以大蒜为例,大蒜在农民眼里素有“白老虎”之称。两年前,一袋大蒜20公斤才两三元钱,今年涨到200元,身价暴涨100倍。两年前,蒜价为什么那样贱?根本原因是2005年全国大蒜价格持续攀升,2007年各地种植大蒜面积就一窝蜂地扩大,引起市场供大于求,大蒜价格下跌,2008年跌到最低时每斤只有5分钱。蒜贱伤农,种植面积又是一窝蜂地大幅减少,随之大蒜供不应求,2009年价格暴涨,甚至超过猪肉价格。越涨越跌,越跌越涨;暴涨暴跌,跌跌涨涨。这样的循环还在其他农产品产销中不断重复着。正如不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再呼吁的那样:最大的市场风险在农业。农产品循环涨跌,正从一个侧面凸显了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

农产品价格的循环涨跌凸显农产品定价体系缺失的问题,反映了农产品市场本身的无序性和不均衡性。与工业产品的市场风险不同,农产品是地区性、季节性很强的“天”字号食品,面临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的挑战更大、困难更大、风险更大,从而引起的投机炒作和市场波动也更大。最明显的是,近年来,发菜、冬虫夏草、牛蒡、芦笋、蘑菇、辣椒、绿豆、大蒜等十几个小品种,轮番成为游资炒作的对象。这些投机活动不仅严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对农民的下一年度种植计划产生严重误导,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循环涨跌。当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价格监管和调控,从重从快打击暴炒农产品的违法投机行为,这是非常及时的。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当主要农产品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时,政府要密切关注价格走势,依法采取临时干预措施,进一步落实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引导和维护正常的农产品生产流通和价格秩序。

农产品价格的循环涨跌凸显农产品生产结构的问题,反映了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的局限性和无组织状态。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决定了分散的农户经营无法与全球化的大市场对接,这是农产品价格循环涨跌的根本原因。分散经营的农户往往各自为战,信息来源少,无法对市场行情作出准确判断。他们决定“种什么、种多少”或“养什么、养多少”时,总是看当前的市场行情和邻近的同类行为,容易出现盲目的“跟风”或“趋同”。而农产品市场之大,价格变化之快,是分散的农户“看不见、摸不透、吃不准”的,收获时的价格与播种时的价格往往有天壤之别。我国农民种田之难,难就难在这样的“信息差”、“时间差”、“价格差”,难就难在分散的经营与市场脱节,本来是“跟着市场感觉走”,却常常被市场欺骗、抛弃。由此看来,走出农产品价格循环涨跌,根本出路在于转变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适度规模化和产销一体化之路。(梅松武)




收紧银根 消除粮棉涨价根源

价格干预近来举动频繁。主管部门或单独或会同相关部局,对粮食、电力、农产品、药品等诸多商品价格实施直接干预。这可看作今年年初以来价格干预的延续,并呈加力态势。有的举措或可暂时平抑物价,然以全局言,为微观调控如此疲于奔命,不仅无助于消除涨价的根源,还极易扭曲市场价格信号,强化权力意志,实为下策。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政府职责所在。近日公布的吉林、河南等地个别企业和行业协会串通涨价、捏造散布虚假传言等不法行为受到惩处,即为政府履行的法定职责。但是,面对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正常或不正常的价格波动,政府应主要以宏观手段进行处理,当前尤其需要从直接收紧流动性入手,通过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再平衡确保经济稳定。而在某些具体领域,则推进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更为重要。

应该看到,目前政府直接干预物价的领域,或者市场规模有限,在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易受扰动,或者定价机制存在缺陷,多为改革不完善的结果,比如,房地产、医药。如果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改变商品轮番涨价的局面,反有可能使相关领域的深化改革出现更多掣肘,使市场化改革放缓。日前,有关部门在价格监督检查司下又专设数个负责市场价格监管的机构,令人对权力刚性化和价格权宜之计长期化充满忧虑。

在过去20多年间,中国的价格政府管制已经逐步让位于市场机制。到本世纪初,95%以上产品的价格已由市场自主决定。尽管如此,直接干预价格的做法并没有遁形。对于有些职能部门来说,这种做法不仅驾轻就熟,还似乎立竿见影。对价格实施直接干预,似乎每一次都理由充足,而吞下价格干预的“止痛片”,其负作用则在累加之中,最严重的后果便是市场预期紊乱,供求平衡遭到破坏。

以煤炭市场为例。国家发改委在去年年底刚刚推出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的政策,试图降低地方政府对煤炭定价的影响;近日却又发通知要求煤炭企业遵循今年年度合同煤价,不仅明确提出国有煤炭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要带头保持市场煤价基本稳定,不能带头涨价,甚至要求已涨价的煤炭企业在6月底前退回涨价部分收入。如此变化,只能令煤炭市场前景变得阴晴不定。煤价被控制以后,产煤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便会受影响,这可能埋下进一步大幅涨价的隐患。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价格违法行为与人为扭曲市场交易之间界线并不很清晰。《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规系目前的主要执法依据,但相关法规在恶意囤积、哄抬物价等行为认定上规定含混,这不仅为不法经营者留下空子,也为公权力越位提供了理由。近日,《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即将征询意见,公众对此当高度关注。

一般来说,价格水平的波动只有两种可能,单个产品价格变动可能是其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而普遍的价格变动更可能是货币现象,即宏观问题。中国当前的价格上涨现象在不同产品间迁延,即主要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缘于货币政策。2009年中国经济强劲反弹,财政政策固然有重要作用,但极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更起到主要作用。2009年全年新增贷款达到9.6万亿元,相当于正常年份的2倍。2010年,信贷政策有所收紧,但仍可能突破央行7.5万亿元的年度目标。近日,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提出,2010年下半年,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这表明,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不会很快改变。政府也许能通过行政手段将某个商品的价格暂时打下去,但泡沫一定会在另一个地方冒出来。

在此波物价上涨中,游资炒作受到严厉抨击。但从经济学角度看,货币如此之多,而实际存款利率已经为负数,绝大多数投资者很难持有现金,而只能在国内市场流转。股价和房价去年已经大幅上涨,当前面临下调的风险,游资轮番炒作大蒜、绿豆等产品的原因即在于高流动性和负利率的合力。

面对如此复杂的宏观经济局势,我们有理由对经济出现滞胀风险感到担忧。对症下药的解决之道,首先在于收紧银根,吸收过多的流动性;其次在于切实推进改革,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惟此,才能避免“滞”与“胀”相互刺激形成恶性循环;而当前局部调价的行政举措既损本亦难治标,是不可取的。




王二收粮和货币政策的难题

王二是个粮库的负责人,他的工作职责很简单但却很重要:完成 国家交给的粮食收购任务。

王二在这个粮库已经工作多年。早些年的时候,从农民手里收粮食相当简单。那个时候没有自由市场,没有私人粮贩,也没有什么使用粮食的副业,简单地说就是没有一个真正的粮食市场。每到收粮食的季节,王二只需要让手下的人把磅秤往粮库门口一架,农民就会很“踊跃”地把粮食卖给国家,不卖给国家农民只能把粮食堆在家里。那个时候想要知道哪里有粮食也比较简单,不在国家手里,就在农民手里。如果有时完成粮食收购任务出现了困难,王二只要让工作人员去农民家里坐坐,动员一下,粮食也就收上来了。

后来情况就不一样了。先是有了自由市场,后来又出现了私人粮贩和各种使用粮食的副业。从此,农民不一定要把粮食都卖给国家,方便的可以拿到自由市场上去卖,懒得费力气的可以直接卖给上门的粮贩,有时候打下的粮食可能直接就给附近的食品厂收走,王二的工作变得困难起来。

因为粮食收购价是国家统一定的,王二在价格上没有任何决定权。没法在价格上灵活,为了保证完成收购,王二和粮库的工作人员,只能每年在粮食收购季节开始之前就往农民家里跑,做农民工作,希望能够说服农民把粮食卖给国家。这些工作不能说是完全徒劳的,只是最终收粮的结果总体上还是取决于国家定的粮食收购价。如果收购价定的和当年的市价差不多或者稍高,王二完成任务就不那么费劲。但如果定的低了,粮食就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流转到民间而不会到国家手里。粮食收不上来的时候,王二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再到农民家里找粮食,农民手里的粮食可能早就卖给别人了。

这不只是王二一个粮库的问题,各地的粮库都遇到同样的问题。后来有人出主意,主要是因为有“别人”在买粮,所以国家的粮库收不到粮食,把这些“别人”给禁了不就行了,特别是私人粮贩。于是一个又一个规定开始出现,开始打击私人粮贩。只是市场已经在那里,阻止市场的交易谈何容易?抓几个“囤积居奇”、“扰乱市场秩序”的人容易,改变市场的自发规律是很难的。王二心里也明白,收不上粮食不是粮贩导致的,而是价格没定对,如果价格定对了,他的工作根本不会那么困难。

制定货币政策当然比收购粮食复杂多了,把货币政策和收购粮食做类比显然是不合适的。但中国基于数量而非价格的货币调控方式,正在中国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遭受和王二收粮类似的困难。

中国过去的金融体系很简单,几家国有银行基本上就是整个金融体系。这些银行提供的服务也不复杂,就是存款和贷款。人民银行想要进行货币调控也十分容易,设定一个贷款增长的目标,然后让商业银行执行就可以了。贷款投放的快了或者慢了,人民银行稍微窗口指导一下也就可以进行调整。

后来银行多了,提供的金融产品也多了,还出现了各种合法的、灰色的和不合法的金融机构口口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当铺和地下钱庄,还有最近突然引起监管机构高度重视的信托公司。市场结构也变得丰富了,不仅银行在吸收和配置储蓄,股市、债市和很多民间的渠道都在吸收和配置储蓄,一些高调曝光的非法集资案当然存在欺诈的问题,但不少民间的“非法集资”不过是不通过正规金融体系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人民银行以货币数量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正在并将越来越面对两个艰难的问题:一是钱在哪里?二是怎么有效控制货币政策?

过去,钱在哪里是很容易确定的,就像过去的王二知道粮食不在农民手里就在国家手里一样。以前,就那么几家银行,就存款和贷款那么几款简单的金融产品,把几家银行的账本一加,再框算一下流通中的现金,货币总量就出来了。现在,已经不完全是这样了,而且会越来越不这样。不去说很难统计的民间金融的规模(这些民间金融在从事不少银行的业务,因此也在影响着市场里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总量,但却不完全反映在统计数字里),就连正规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最近被叫停的“银信合作”中的不少业务就属于表外业务),也不能完全反映在货币总量的统计里面。人民银行当然可以加强统计力量,及时追踪各种变化,但传统的货币总量越来越不能反映市场里实际的货币条件,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只能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如果说不知道钱在哪里只是一个小问题,那以数量方式调控货币政策的方式将会越来越受到挑战则是一个大问题。王二过去到农民家里坐坐,就能把未完成的收购任务完成,人民银行也是一样,给几个银行打个电话,就能把货币供应给提上去或者压下来。现在,已经不完全是这样了,而且会越来越不这样。现在的货币创造不完全是通过银行存款和贷款的方式出现的,你可以让银行控制贷款,银行也会照办,但是银行的表外业务会在一夜之间膨胀起来。你可以叫停表外业务,但是债市可能会因此变得火爆,因为一些企业也可以从那里融资。你可以挤压债市的规模,提高发债的条件,最后不受你控制的民间金融,风投、私募就开始膨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各种规避管制的“金融创新”,会让直接调控数量的手法变得越来越困难。你控制住了东边的数量,西边的数量又上来了,东西两边你都摁住了,北边可能又会出事。你要是控制得太死了,最后就全部转到民间去了。

通过调整价格,也就是通过利率调节来控制货币政策,则不会遭受类似的问题。利率一旦提高,所有的市场,无论是合法的、灰色的还是非法的都会受到影响。就像王二,不管市场上有多少粮贩子,合法的或者非法的,只要王二把粮食的收购价格提到合理的水平,他就能收到粮食。如果人民银行把利率升到一个合适的水平,那就能有效的收紧货币,不管这种供应是通过银行的贷款、表外业务还是通过其他渠道发生的。

最后必须得说,从数量控制到价格调节的货币政策,中国还有不少的路要走,不是说一夜之间加息,就能实现理想的结果。中国还没有成熟的银行间市场和利率结构,中国的金融体系里还存在结构性的流动性过剩,中国还远没有实现利率和其它金融产品定价的市场化,这些都让调整利率不会一下成为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但现实是清楚的,数量控制会越来越困难,价格调节会越来越必要,早一点为从数量到价格的过渡做好心理、制度和技术上的准备,是一件十分急迫的事情。






美国农民眼前的“中国机会”

将在25年后建成的美国首座粮食出口仓库,位于太平洋上游66英里处,距离美国中西部产粮区逾1500英里,中间横亘着两座山脉。

这一地理位置很容易解释:以往一直将美国多数剩余粮食出口到墨西哥湾的交易商,如今希望离亚洲更近一些。“中国是主要的推动力,”拉里•克拉克(Larry Clarke)表示。他是大宗商品交易商Bunge、伊藤忠(Itochu)以及韩国船务公司STX Pan Ocean组建的一家合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正在华盛顿州建设这座造价2亿美元的粮食码头。

就在美国政客因为对华贸易赤字及美元人民币汇率问题而无法安眠之际,美国农民正关注着本国今年创纪录的140亿美元粮食出口。今年头4个月,美国对华农产品贸易顺差为40亿美元,帮助同期贸易总赤字收窄至710亿美元。在今天月度贸易收支数据公布之际,这一关系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美国对亚洲的农产品出口,正在重塑着美国的物流格局。新建的龙威港(Port of Longview)粮食码头,每年的处理能力为800万吨。在附近的格雷斯港(Port of Grays Harbor),一个中西部大豆合作团体正在扩建约5万吨粮食的存储量。

为美国洲际交易所(ICE Futures)编制的一份报告称,沿着太平洋海岸线往南,加州已超越新奥尔良,成为美国最大棉花出口港。墨西哥湾南路易斯安那港仍为北美最大粮食出口中心,中国去年超过日本,成为这个港最大的粮食出口目的地。

龙威港执行董事肯•奥霍拉兰(Ken O'Hollaren)表示,该项目将聘用50名长期员工。他表示:“很显然,他们心目中要去迎合的增长市场是中国。”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和棉花出口国,而中国是这两种作物的最大进口国。美国农业部表示,在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后,美国出口呈现了“爆炸式”增长。牲畜和纺织行业的日益增长,推高了对动物饲料和布料的需求。美国大豆协会(American Soyabean Association)贸易及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孟澜迪(Randy Mann)表示:“需求巨大。”他在肯塔基州2500英亩的土地上种植玉米、大豆和小麦。“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三分之一的价格可能与中国大豆市场有关。它能够产生这种影响。”10年来,大豆价格已翻了一番,至每蒲式耳10美元。

美国对华农业出口是双边贸易关系中的一个相对亮点,尽管两国在农产品领域也出现了一些紧张局势。例如,从2003年开始,由于担心疯牛病,中国禁止从美国进口牛肉,而美国鸡肉进口也面临着高额反倾销及反补贴关税。奶制品也是一个双方关注的领域,两国目前正就美国奶制品进口的一项新认证要求进行谈判。

然而,中国对大豆和棉花等农产品几乎没有设置任何非关税壁垒。例如,中国已批准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也没有设置进口上限。

美国政客们表示,中国可以在进口外国农产品方面做更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正就一项申诉进行调查:即中国的粮食进口仅限于几种产品。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蒙大纳州民主党议员马克斯•布卡斯(Max Baucus)表示:“我们在中国市场面临不公平的限制。”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上周提名伊利诺伊州粮食贸易和加工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总裁帕特里夏•沃特兹(Patricia Woertz)加入一委员会,建立该委员会的目标是提振美国出口。

中国政府将农产品的自给自足作为国家目标,中国的小麦、大米和玉米生产通常都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今年,由于上一季中国国内收成不佳,15年来首次从美国进口玉米,不过进口总量较小。

耕地面积不断缩小、水资源供应有限、技术过时以及小面积种植,这些因素都限制了中国的农业生产。中国农田地块的面积中值不到1英亩,因此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美国农业部表示,中国通过为农民提供补贴和价格支持,在小麦上基本上仍能实现自给自足。

美国农业部在最近一份报告中称,中国先前对大豆和棉花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产品政策的放开表明,在价格高企且农作物不是“太具有战略意义”的情况下,中国愿意放弃自给自足。

但在一些人看来,中国政策放开的速度仍不够快。




.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