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A股“弯道超车”会成功吗?

“弯道超车”是最近一年来比较流行的词语。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内许多地方都提出要看到“危中有机”,要力争“转危为机”,要“弯道超车”。

近日,针对国内股市的进一步上涨,专家也有了新的解释:这是一次不亚于网络股泡沫的“新兴市场泡沫”。

这种说法恰好迎合了人们对经济走势的判断。那么,中国股市真的能“弯道超车”吗?

中国是典型的“赶超经济”,正处于“年轻力壮”的快速发展时期,具备综合实力、人口红利、制度改革、后发优势、广阔的国内市场和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等有利条件,“弯道超车”固然是最理想的状态,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比如,时机的问题。虽然,“每一次危机发生时也意味着机遇随之而来”,但是机遇究竟何时来临?如果未来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弯道”,那么,盲目“踩油门”会不会导致一连串的事故?

比如,方向的问题。未来的机遇究竟在哪儿?这可能更加重要。

比如,火候的问题。措施不仅要“得力”,还要“得当”,蛮干只会留下一系列的后遗症。

比如,自身状态的问题。一些隐患“超车”时可能发现不了,要到过后才会暴露出来。

再比如,博弈的问题。如果所有选手在“弯道”时都不刹车,都想“超车”,大家一齐“踩油门”,结果就很可能人仰马翻,倒下一大片。

“危”中固然有“机”,但是到目前为止,有些机会我们也并没有把握好。比如,没有利用危机进行结构性调整;没有趁机在全球范围内大量采购资源,建立储备;没有充分利用手中的外汇在海外“抄底”;没有化解房地产泡沫;没有解决好分配环节的问题;没有大举进行市场化兼并重组;没有大力扶持技术创新……

此外,在利益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弯道超车”是否会导致新一轮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眼下,危机尚未过去,铁矿石谈判就遭遇“卡壳”;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又重回高位;楼市、股市泡沫吹大,境外“热钱”虎视眈眈……怎能不令人担忧?

试想,如果我们的国企在“弯道超车”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臃肿、效率更低下,而它们的竞争对手却借危机调整,变得更加有效率、有活力,技术也更领先,那么,该如何应对?

说到底,我们还是不能轻易相信中国经济会与世界经济完全脱钩,也不能轻易相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会与发达国家完全脱钩。

人们把资产价格泡沫归咎于通涨预期。实际上,截至6月份,国内CPI同比、环比都还是负数,并无通涨的“症状”。由于去年的基数较低,预计今年四季度CPI可能会逐月上涨,但持续时间可能不会超过三个季度。难道仅据此我们就把多年的储蓄押在股票和房产这类长期资产上吗?

从制度层面来看,中国股市也不具备“弯道超车”的条件。首先,尽管进行了一些基础制度改革,但中国股市的行政色彩和“圈钱”本质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其次,保护股东利益的机制和文化没有形成;第三,退市制度形同虚设;第四,投资者结构单一,缺乏融资融券、指数期货等做空工具,公募基金“千人一面”导致市场大起大落;第五,发展债券市场“雷声大雨点小”,投资渠道单一,“热钱”四处流窜;第六,资本市场税收制度不合理,监管不力,变相鼓励了短炒、投机。

就拿刚刚发行的中国建筑来说,融资近500亿元,冻结资金8876亿元,发行市盈率高达51.29倍。尽管自称有廉价土地、保障性住房建筑方等垄断资源,但是作为一个充分竞争行业的老国企,如此高定价怎么也算不上“保守、实在”。在其身后,还有一大批排队等候的“抽血者”。这就是泡沫给既得利益方带来的切实好处。

“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对股市、楼市的价格作出保证。“泡沫”最大的特点就是中间已被“掏空”,等着别人来“填窟窿”。“逆周期扩张”也罢,“弯道超车”也罢,“输入型通胀”也罢,这些噱头都改变不了“泡沫”空心化的实质。如果股价、房价已提前透支了未来,而“高回报”、“高通涨”最终又没有兑现,那将是一场灾难。更不要提这中间可能出现的曲折和市场情绪的无常了。

“通胀”和“泡沫”是财富重新分配(或掠夺)的手段,在此过程中,损失最大的往往是中等偏下阶层。在击鼓传花的“博傻”阶段,行情完全由资金推动,聪明的“滑头”或许能趁机赚取差价,但也要时刻警惕接下“最后一棒”。对长期投资者而言,最需要关注的是“未来的现金流回报”。以高估的价格买入资产,根本不可能战胜通胀;战胜通胀、保住财富的唯一“利器”就是保持理性。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