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中信泰富:交易的真实动机

近日关于中信泰富(0267.HK)外汇交易的新闻闹得香港满城风雨。这支老牌紫筹股(另注:指该股身兼红筹股和蓝筹股的地位,而红色与蓝色混合便为紫色)因收购西澳洲铁矿项目,于今年7月签订3份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后因澳元大幅贬值跌破锁定汇价,令中信泰富在3个月间录得8.07亿港元的实际亏损及147亿港元的帐面损失。这笔交易是否涉及严重的操作风险(Operation Risk),香港证监会已立案调查;其中是否有侵犯到小股东权益之处,的确值得深入讨论。

任何商业活动均涉及风险,因为没有风险就没有超额获利。大型企业、进出口商或银行进行商业活动或投资活动时需承受不同程度的外汇及利率风险,采用金融工具对冲风险本无特别之处。倘若在进行对冲前已有投资预算的详细规划并判断在风险承受范围内,旁人也无可置喙。一般来说,实业单位较金融机构操作衍生品更具优势,因为一旦方向判断错误,仍可化为套期保值活动将损失降到最低!最典型的例子是2006年6月因损失66亿美元轰然倒下的美国对冲基金Amaranth,该基金参与天然气期货交易。当能源企业趋势判断错误时可将天然气放入储藏库,而对冲基金Amaranth除了认赔平仓之外别无他法。中信泰富以对冲实业投资汇率风险为目的交易能造成如此损失,更加显示其不寻常之处。

实际上,笔者认为中信泰富的交易动机存在三个重大疑点——这同时也是未来香港证监会的调查结果必须回答公众的三个要害问题。

第一,中信泰富为什么在澳币/美元汇率达0.95接近顶峰之际签订合约?第二,根据披露资料,西澳洲铁矿项目未来两年内需要的现金流总额仅为大约20亿澳元,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的名义价值何以达到上述总额450%——达到90亿澳元?第三,对冲外汇风险何以不选用常用的一系列外汇远期合约(Forward)或掉期合约(Swap),却选择收益和风险不成比例的Accumulator累计股票期权合约?

行文至此,不得不探讨这一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不算主流、过去12个月在香港却红红火火,被昵称为“I Kill you later”的创新衍生金融工具Accumulator。Accumulator产品细则不在讨论之内,有兴趣的读者很容易在网路上查得,这里只讨论合约成分及定价机制。

以最简单的方式来说,Accumulator代表一系列买进一份买权(Call)合约加上卖出一份以上(多数情况下)卖权(Put)合约的组合,也就是这一买(付出权利金)一卖(收进权利金)的关系。投资银行与私人银行能将合约价格做到极低甚至免费——但事实上,卖出卖权合约需承受连许多对冲基金都不愿暴露的Gamma值(另注:期权的风险指标之一)为负之高度风险。或许就是因为一丝贪婪之心,Accumulator过去几年来在香港销售的风生水起,因此倾家荡产的人也不计其数。一旦交易成交,投资银行家立刻将结构性产品分拆出售给其他客户,毕竟投资银行要做的是生意(赚取手续费),而不是跟客户对赌输赢。而越复杂,天期越长,流动性越少的商品,其中利润就越高,也难怪投资银行使出浑身解数来销售。

略有经验的投资人都会同意最具挑战性的莫过于长期杠杆式外汇交易,这个领域一向是大型宏观对冲基金的战场。外汇波动涉及国际关系、资本帐与经常帐变动及国际资金流动等变数,就算曾击败英格兰银行的资本巨鳄索罗斯(George Soros)也曾败走麦城。

在今年7月美元狂跌、商品市场疯狂上涨到多数人想象不到的顶峰之际,普通投资者投身澳币交易并不令人意外。但身为必须对公众股东负责的蓝筹公司,中信泰富理应保持一份清醒与远见——倘若没有不为人知的利益冲突,就算要高位对冲也不应该过度投机。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投资、衡量自身风险承受实力并持盈保泰,永远都是在变化莫测的资本市场上长存的定律。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中国企业迄今为止衍生交易中的最大失误

10月20日中信泰富公司高层急召香港媒体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司的财务董事越权与香港数家著名的银行签订了金额巨大的澳元杠杆式远期合约,该合同与欧元兑美元、澳元兑美元汇率挂钩。而在近期 澳元波动之下,中信泰富已经确认8亿港元的损失。9月7日了解到这笔外汇投资后,就开始中止部分合约。

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于记者会上宣布,财务董事张立宪及财务总监周志贤已提请辞职,并获董事会接受,而与事件相关的人员将会受到纪律处分。自即日起,集团将委任莫伟龙为财务董事。

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合约带来的损失可能会高达147亿港元(约合19亿美元),而如果澳元汇率再出现波动,不排除总体亏损金额会比147亿港元更高。由于合约为期两年,因此中信泰富对有关整体亏损还不需要做实时拨备,而是在24个月后反映出来。

此次打击对该公司利润的影响比该公司上年的全部利润还高出了三分之一以上,从金额上看,这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在衍生交易中的最大失误之一。2004年在新加坡上市的石油交易企业中国航油因从事油价投机衍生交易而蒙受了5.5亿美元亏损。2005年,一位负责中国战略商品储备的中国金属交易员因在伦敦金属交易所进行铜的卖空交易而亏损6亿美元。

中信集团“火线”救援中信泰富公告称,主要控股股东中信集团已为该公司协调安排了15亿美元的备用信贷,以加强集团流动性。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信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常振明表示,备用信贷不会“从中信银行走”,资金来源和到账时间暂不便披露,并称中信集团内部从来没有做过这种杠杆交易。

巨额亏损的由来据中信泰富称,该公司用澳元和欧元购买了设备及供应品。为了给该项目融资,财务董事张立宪达成了一笔外汇衍生交易,只要美元兑澳元继续走弱,这项交易就能获利。一开始,这似乎是项明智的交易,直到金融危机今年夏季导致商品价格下跌,令汇率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走势。

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将此次亏损归咎于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进行未经授权的交易,对澳元乃至欧元和人民币的一些交易并未得到公司批准。根据中信泰富审核委员会的调查,上述事件并未牵涉不法行为。

目前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的铁矿项目,直至2010年对澳元的需求都很大。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每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为了减低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因此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

据未经中信泰富证实的消息称,中信泰富有一个名为SI NO-IRON的铁矿项目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皮尔巴拉地区。该项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勘探表明在25平方公里的租地范围内可开采储量有50亿~60亿吨,开采年限25年。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原计划于2010年内投产,产品全部供应国内钢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可能由于很多开采设备要从欧洲进口,所以中信泰富做多澳元和欧元。

荣智健表示,估计相关职员是由于去年澳元大幅走高,因此在没有考虑汇兑风险的情况下,签订了有关合同。荣智健认为,有关合同是与数家著名的银行订立的,因此相信双方不会有利益输送关系。

公告称,有关外汇合同的签订并没有经过恰当的审批,其潜在风险也没有得到评估,因此已终止了部分合约,剩余的合同主要以澳元为主。管理层表示,会考虑以三种方案处理手头未结清的外汇杠杆合同,包括平仓、重组合约等多种手段。

内控能力薄弱这是继不久前香港东亚银行交易员做假账丑闻之后,另一家香港重要的 上市公司被曝光内部管理丑闻。在东亚银行案件中,交易员违规操作衍生工具,招致9300万港元亏损,使得该行实际税后盈利倒退57%。而中信泰富或许情况更坏,这家公司去年全年才净赚108.43亿港元,如果这次亏损不能设法及时弥补,今年全年业绩很可能见红。

亚洲公司治理协会秘书长艾哲明表示,亚洲公司治理的问题之一是内部控制松散。他指出,鉴于中信泰富拥有一个口碑不错的专业管理团队,这个消息出乎人们意料。东泰证券分析师邓声兴认为,这件事情显示出该公司的风险管理薄弱,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新得到投资者的信任。

另有分析师担心,风险控制的问题并不仅仅发生在中信泰富身上,今后几个月可能会有更多亚洲公司受到市场打击的坏消息传出。

信息披露不透明遭受质疑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发布会上有投资者质问,该集团早于上月已发现外汇杠杆合同出现问题,何以到昨天才向外披露事件?

荣智健回应说,由于管理层希望了解及理清事件才向外公布,因此要待审核委员会完成调查后才作公布。不过他坦承,集团财务总监没有尽其应有的“把关”责任,特别是没有将上述不寻常的对冲交易向主席上报,显示集团的内部监控有改善空间。

同时外界也注意到,中信泰富在过去数月中进行多次的股份回购操作。荣智健特别澄清,在集团了解该事件之后,已经停止了回购股份的行为,而未来集团层面无意再作股份回购,至于他个人会否增持,则要视今天股价的情况才作决定。

一位对冲基金经理表示:“从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确认的损失是8亿多港元。但是公司并没有披露具体的合同内容,包括每份合同的种类、金额和期限,以及币种,因此我们无从了解这个147亿港元的潜在损失是怎么计算出来的。目前信息只是由公司单方提供,这反映出管理层和小股东在公司管治方面仍然是信息不对称。”

同时该经理质疑,“这么大金额的合同,对手银行肯定会通知集团董事,管理层方面到底谁可以授权签署,这都反映出内部监管的不力。”

未命名.jpg (38.51 KB)

未命名.jpg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中信泰富栽倒在“我迟些杀你”

据中新社报道,中信泰富买入的外汇accumulator,据悉是由汇丰和花旗等银行发行,与早前令大量富豪巨亏的股票accumulator一样,如押错了方向,就必须在合约期内不断加倍接货,虽然中信泰富现时已终止了部分合约,并由此导致逾8亿元的实质损失,另有147亿元帐面损失,若澳元还持续下跌,损失可能超过147亿港元。

中信泰富披露,有关合约累计要接收澳元,可多达90亿澳元(折合约480亿港元),合约兑换价高达1澳元兑0.87美元,而现时汇价已跌至0.7水平。

累股证(Accumulator)简介:

“Accumulator”因其杠杆效应,在牛市中放大收益,熊市中放大损失,被香港投行界以谐音戏谑为“Ikilyoulater(我迟些杀你)”。

“Accumulator”的全名是KnockOutDiscountAccumulator(KODA),一般由欧美私人银行出售给高资产客户。累股证其实是一个期权产品,发行商锁定股价的上下限,并规定在一个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以低于目前股价水平为客户提供股票。

一家提供KODA产品买卖的外资银行介绍,一般来说,他们向客户提供较现价低5%-10%的行使价,当股价升过现价3%-5%时,合约就自行终止。当股价跌破行使价时,投资者必须按合约继续按行使价买入股份,但有些银行会要求投资人要双倍甚至三倍的吸纳股份。

在香港投行界,大型蓝筹股,中人寿、中移动还有一些中资银行都是主要挂钩品种,产品期限一般在3个月至一年。

举例来说,假设中移动现价为100港元,KODA合约规定10%折让行使价,3%合约终止价,两倍杠杆,一年有效。也就是说,尽管中移动目前股价为100港元,但KODA投资者有权在今后的一年中,以90港元行使价逐月买入中移动股份。如果中移动股价升过103港元,合约就自动终止。但是如果中移动股价跌破90港元,投资者必须继续以90港元双倍吸纳股份,直至合约到期。

这样的产品在牛市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去年股市高峰时,不少股票特别是中资股单日暴涨的不在少数,这对于KODA投资者来说,就像“捡钱”一样,合约也经常在签约后数天甚至是当日自动终止,投资者超短线收益20%的例子不胜枚举。据统计,2007年,在香港的私人银行中,有超过七成的以KODA形式购买股票。私人银行的资金占香港散户资金一半以上,客户人数不多,但是金额庞大,而且多采用杠杆借贷。

不过,当市场越走越高,行使价也越来越高,尝到甜头的富人们开始加大筹码,他们似乎不知道风险也在悄悄倍增。在去年11月以后,港股节节败退,不少KODA挂钩的热门中资股出现三成、四成甚至五成的跌幅,KODA投资者们也只有照单全收,如果合约要求双倍吸纳,那么连续几个月的跌势对于这些富人来说真是不堪回首。




荣智健之女涉炒汇亏损

日前爆出因买卖外汇衍生产品引发巨亏风险的中信泰富(00267.HK)昨天复牌,当天公司股价暴跌55.1%。创1991年8月以来的新低。与此同时,此次事件证明并非仅是财务董事个人违规操作,荣氏家族中,荣智健女儿荣明方也被牵扯其中,目前荣明方已经被降职减薪。

股价暴跌55%《东方早报》消息,为减低西澳大利亚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中信泰富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实际亏损已达8.07亿港元。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达到155.07亿港元。

中信泰富的金融投资亏损也是中国公司在类似事件中最大的亏损。此前中航油因油价衍生产品投机交易的损失是5.5亿美元。

经过一天停牌后,昨天复牌的中信泰富股价跳水幅度远远超出此前市场30%的预期,昨天最悲观的估计是中信泰富股价跌回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的水平。截至昨天收盘,中信泰富开盘报9港元,收盘报6.52港元,全天下跌幅达到55.10%,市值蒸发掉70.8亿港元,股价一夜之间回到17年前。目前公司市值只剩下143亿港元,还抵不上公司亏损额。

荣明方牵扯其中昨天,中信泰富投资巨亏案责任人被扩大,除已经辞职的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外,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表示,曾经担任财务部董事的荣智健之女荣明方也已经被调离财务部,并接受降职减薪的纪律处分。

中信集团下属各家子公司员工对中信泰富事件大多表示震惊,部分员工开始担忧中信泰富巨亏是否会拖累母公司。目前中信泰富母公司中信集团已经协调安排15亿美元备用信贷,用于加强该公司的流动性能力。

摩根大通则把中信泰富2008年核心盈利预期下调11%,2009年则下调44%,并把投资评级由增持下调至减持,目标价由36港元大幅下调72.2%至10港元。

中信泰富将在12月31日最终确定外汇损失,届时该公司计划对持有的外汇衍生合约按照市价计值。分析人士表示,由于澳元贬值趋势不改,很可能届时实际亏损额超出目前的初步预期。




据星岛日报报道,查阅中信泰富资料,财务董事张立宪在未加入公司前,曾出任美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专职于金融服务业方面,也出任毕马威中国业务总经理。

张立宪现年53岁,1994年加入中信泰富,2005年起成为董事。52岁的周志贤,1987年加入中信香港之前,曾从事执业会计事务,及于香港一家上市公司负责财务管理,他出任中信泰富董事只有两年半时间。作为中信泰富管理层,两人也须向董事总经理范鸿龄汇报。

中信泰富因从事不当交易解雇了张立宪,并因在监管方面的疏忽解雇了集团财务总监周志贤。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香港政界人士:总经理范鸿龄应呈辞“避嫌”

香港立法会议员何俊仁批评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身兼证监会收购及合并委员会主席,处理有关事件涉嫌利益冲突,应该呈辞。

香港证监会22日表示已就事件展开正式调查,现阶段不便进一步评论。港交所则表示,暂时接获约10宗有关中信 泰富的投诉,交易所将作跟进。有香港媒体援引一熟知监管要求的人士消息报道称,涉及如此重大的损失,全体董事成员,尤其是执行董事,均不能以“不知者不罪”脱身,即使他们不用为错误投资负责,也要为内部监控不善承担责任,因此,中信泰富相应高层仍有可能被监管机构追究。

何俊仁还要求中信泰富披露8月及9月的营运状况,清楚交代是否涉及内幕交易,并要解释15亿美元备用信贷的相关资料,同时促请财政司司长运用《公司条例》142条调查中信泰富此次重大亏损是否过分投机或投资失当所致。董事局一直于期间未有向公众披露,延至近日公司已损失近一半市值时才作公布,明显对这段期间购买股份的小股东,以及与集团有生意往来的公司不公平。

而香港立法会议员刘健仪则质疑中信泰富没有在年报披露公司在外币投资方面的活动,也没有向小股东交代。她认为,此举影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象,要求执法当局进一步调查事件,向公众交代。

荣智健女儿仅降级惹质疑据香港电台报道,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表示,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的女儿荣明方涉嫌外汇买卖亏损,将被纪律处分。虽然中信泰富已经有两名董事因此事而辞职,但谁应该为此事负责却惹起争议。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的女儿荣明方是中信泰富集团财务部董事,在事件曝光后受处分及调职,但却没有辞职。

香港《星岛日报》报道,独立股评人戴维德·韦伯公开质疑,称负责公司财务者并非已辞职的上述两人,而是荣智健的女儿荣明方。因为根据该公司2007年报,荣明方才是集团的财务部董事,张立宪及周志贤只是副董事总经理及执行董事,与周一公布提及的职衔有出入。

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何顺文表示,从中信泰富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中信泰富一直有参与涉及外汇的衍生工具交易,公司内部应该早已订下监管投资的政策,个别董事没有理由有权私自进行大额违规交易。

据范鸿龄澄清,张立宪的职衔虽然是副董事总经理,但却一直负责中信泰富的财务事宜,所有往来银行都知道。至于荣明方却并不是董事局成员,只是高级管理层,而荣明方是张立宪的下属。他说内部调查显示荣明方是有责任,但并不是最大责任,事发后荣明方已遭公司内部纪律处分,包括调离财务部、降级以及减薪。被问及为何在周一没有披露荣明方遭处分之事,范鸿龄表示,是为了保持公司员工的士气,他认为除了董事局成员之外,不应该公开其它人员遭受处分的资料。

事件主角荣明方,现年三十六岁,在美国史丹福大学毕业,攻读经济学,毕业后随即到中信泰富工作,至今已十三年。她并兼任中信泰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主席,以及东区海底隧道公司董事。

公共事务方面,她是香港科技大学校董及顾问委员,以及慈善团体博思会筹款委员会委员。荣明方并不是唯一在中信泰富工作的荣氏家族成员,荣明方的哥哥荣明杰是中信泰富的副董事总经理,即是董事局成员,换言之荣明杰较荣明方高级。

荣智健21日发表声明指,该公司已聘请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改良集团内部监控制度,并已接纳及将落实其到目前为止所提出的所有建议。

延迟六周发消息惹人生疑中信泰富爆出炒外汇accumulator一事,在知道事件到公诸于世,竟然事隔六周之久,而期间一向有增持股份的主席荣智健及董事总经理范鸿龄,却突然停止增持,集团股价跌幅比恒指更深,处处惹人疑窦。

香港《星岛日报》分析文章认为,中信泰富作为蓝筹股,外间对中信泰富的企业管治质素要求较高,集团高层行事不仅要公正,更要让人看到其公正。此次引致重大亏损的事件,从哪一个角度看都绝对是股价敏感消息,没有理由延迟六周才披露。假如为了方便处理部分外汇合约而暂不公布消息,最低限度要把公司停牌,待消息公平地向外公布后才复牌,免让人质疑有人可以从中取利或规避损失。

在事发前,集团主席荣智健多番在市场增持,6月时三度入市增持共200万股,每股平均作价逾29元,斥资达5800万元;董事总经理范鸿龄也在6月斥资逾1700万元增持62万股。荣智健在8月底公布业绩时,还公开表示因集团股价较资产净值有不少折让,会继续增持股权。因此,他在8月底宣布业绩解禁期后,即于9月5日出击,趁股价跌至25元,斥资2300多万元购股。

之后,股价持续下跌,对资产净值折让更大,但他却始终未再出手。在集团知悉炒外汇至上周五,一直未停牌也没作财务资料补充或公告,期间每日都有人买入股份,无辜成为此次延迟披露的牺牲品。

市场人士认为,此次延迟公布处处透着疑窦,也难料有多少人早知事件,有没有人在场外沽出集团认沽期权获利。期间,中信泰富股价劲跌44%,同期恒指仅跌约26%,又可作何解释呢?事件谜团处处,并不是集团高层一句抱嫌可以释疑。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所谓“套期”或实为“对赌”

21日花旗在报告中指出,如果澳元对美元汇率下跌到2001年的0.5水平,那么中信泰富的亏损总额可能扩大到260亿港元。中信泰富的董事总经理范鸿龄21日透露,向中信泰富“兜售”这些外汇Accumulator的银行,包括汇丰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法巴21日称,考虑到客户机密性,不会透露中信泰富从该行买了多少外汇合约。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中信泰富是截至目前在外汇Accumulator上最大的牺牲品。按照已经披露的信息,中信泰富投资的杠杆式外汇合约主要有四种,分别为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每日累计澳元远期合约、双货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人民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

看上去中信泰富签订外汇合约,是为了减低其西澳洲铁矿项目和其它投资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但这些外汇合约的收益与风险完全不匹配。

举例来看,澳元合约,是与澳元兑美元汇率挂钩,目前仍在生效的外汇合约规定,中信泰富可以行使的澳元兑美元汇率为0.87。即当澳元兑美元汇率高于0.87时,中信泰富可以以0.87的比较便宜的汇率获得澳元。

以今年7月15日澳元兑美元汇率收盘价0.979计算,中信泰富可以用0.87的便宜汇率买入澳元,赚取差价;而当澳元兑美元汇率低于0.87,比如10月21日,澳元兑美元汇率盘中曾报0.6928,中信泰富也必须以0.87的高汇率水平,继续向其对家买入澳元。

但问题在于,这种合约的风险和收益完全不对等。合约规定,每份澳元合约都有最高利润上限,当达到这一利润水平时,合约自动终止。所以在澳元兑美元汇率高于0.87时,中信泰富可以赚取差价,但如果该汇率低于0.87,却没有自动终止协议,中信泰富必须不断以高汇率接盘,理论上亏损可以无限大。

中信泰富披露,该公司持有的澳元合约到期日为2010年10月,当每份合约达到150万美元-700万美元的最高利润时,合约终止。中信泰富手中所有的澳元合约加起来,最高利润总额仅为5150万美元,约合4亿港元,即这些合约理论上的最高利润为4亿港元。

但只要合约不中止,中信泰富的澳元合约所需要接受的澳元总额却高达90.5亿澳元,相当于超过485亿港元!只要澳元兑美元不断贬值,中信泰富就必须不断高位接货,直到接获总量达90.5亿澳元为止。

而双币合约则更加复杂。按规定,中信泰富必须以0.87的澳元兑美元的汇率、或者1.44的欧元兑美元汇率,按照表现更弱的一方来接盘澳元或者欧元,直到2010年7月;而人民币合约则参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6.84计算盈亏。

在这些合约之下,中信泰富的澳元合约接盘总量为90.5亿澳元(约485亿港元);每日澳元合约接盘量最高为1.33亿澳元(7.1亿港元);双币合约的接盘总量为2.97亿澳元(15.92亿港元)或者1.604亿欧元(16.6亿港元),但最高利润总额却仅为200万美元(1560万港元)。此外,人民币合约的最高利润为730万人民币,但最高亏损却可达4280万美元(2.9亿人民币)!

换句话说,中信泰富所有的合约加起来可能获得的最高收益还不到4.3亿港元,但接盘外币的数量却超过500亿港元!

中信泰富公布,按照公告前最后汇率水平计算,即澳元兑美元0.7、欧元兑美元1.35、美元对人民币6.84计算,剩余的合约将产生147亿港元的亏损,加上之前已经实现的亏损8.07亿港元,目前预计的总亏损约为155亿港元。

但由于相关汇率继续走低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中信泰富面临的亏损仍可能继续扩大。根据会计准则,这些杠杆式外汇合约不符合对冲保值的会计准则。因此,这些合约必须按公允价值入账,一旦这些外汇出现变动,将影响到该公司的损益表,因此可以预计中信泰富未来的财务报表将非常难看。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澳元门”风险尚未完全释放

金融危机使澳元的行情发生逆转。自2006年开始,澳元汇率稳步攀升,市场看多气氛浓厚,但进入今年7月之后,澳元遭受重挫,其兑美元的汇率至今已下跌近40%,不到4个月时间就跌回到2003年初的水平。

影响澳元短期走势的三大因素保值需求:由于投资者对全球经济信心不足,迅速在新兴市场撤资尤其明显,为了保值,众多投资者将手中持有的资产兑换成美元。

商品期货市场联动:澳元其行情走势与全球主要商品价格变化关系密切,而最近商品市场行情出现暴跌行情。

利率波动:在全球同步降息救市前,澳元利率为7.25%,同期英镑、欧元、美元和日元利率分别在5%、4.25%、2%和0.5%的水平。现在市场对澳洲央行将在下月至少降息50个基点从而将其利率调至中性程度的预期,也会澳元造成打击。

石化巨头澳元资产大幅缩水据南方都市报统计,2007年9月9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向澳大利亚最大的油气生产商伍德赛德石油公司购买至多价值450亿澳元的液化天然气,中国银行当天的折算价,1澳元对6.2430元人民币来计算,当时中石油的财产为2809.35亿人民币。而以26日上午的汇率4.2550推算,这笔资产折合人民币1914.75亿,贬值幅度高达894.60亿人民币。

2003年5月15日,中海油斥资3.48亿美元收购的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LNG项目的上游产品及储量权益。当时的澳元对人民币的中行折算价格价格为10.30美元对人民币为8.27,按照当时价格折算人民币为28.8亿人民币,按照昨天上午汇率只能换算为11.9亿,浮亏近17亿人民币。2007年5月26日,中铝集团与澳大利亚本土矿产商签订协议,项目总投资约30亿澳元。如果这笔投资当时全部到位,按照当日6.2661的中间折价来推算,折合人民币18.7983亿,以26日上午汇率折算,浮亏达到7.0719亿元人民币。

今年6月19日,中石化旗下企业以5.61亿美元向澳大利亚石油生产商AEDOilLtd收购帝汶海Puffin油田60%权益。这是中石化首次将海外采油的步伐迈上澳大利亚。当日的中行折算价格为6.5093,当时折算5.9亿澳元。按照26日上午的汇率折算,这笔资产只值25.07亿元人民币,损失达13亿元人民币。

澳元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全球金融危机的杀伤力正一步步地展现。在危机中,澳元对美元一路急速下跌,中国企业和银行外汇理财产品也由此遭遇尴尬。

由于到期产品很少,银行澳元理财产品尚未出现大面积损失,仅建设银行等个别银行鉴于市场状况不佳对产品提前终止。

今年年中,澳元理财产品成为外汇理财市场中最大的亮点,是稀有的跑赢CPI的投资品种。去年,国内银行发行的澳元理财产品仅50只左右,而在今年前3个季度的发行量超过230只,成为数量规模仅次于美元的外汇理财币种。今年年中,美元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大多在5%左右,澳元产品则在8%左右。然而,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近期发行的美元产品收益率已下降到3%左右,澳元产品的收益率也滑落至6%,能否实现还是未定之数。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返回列表